找回密码
 加入灵隐岛
查看: 1042|回复: 1

中国陆军18个集团军身世解密(2013-10-19 10:21:02)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3-15 19:58: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大裁军中,自1949年以来具有丰富作战经验的部队看起来更受青睐。
随着番号披露,中国军队的主要力量----18个集团军面貌更加清晰。
“集团军”这个词诞生于19世纪初的法俄战争。在人们的印象中,它象征着强大的作战能力。
解放军集团军的出现和编成,源自上世纪80年代窘迫条件下的改革----一方面希望缩减军队规模,另一方面又希望保留并提升战斗力。而30年后,当中国军队踏上更高水准的强军之路时,集团军的面貌与实力都已改观。
“合成军”试验
在解放军的词典中,集团军执行战役任务。
上世纪70年代末,邓小平在主持中央军委工作后、提出裁军百万之前,就酝酿组建集团军。
1980年3月,他在军委常委扩大会上指出:要根据军队装备不断改进的情况,搞些合成军、合成师,便于合成训练,便于指挥员熟悉特种兵的指挥,把平时训练和战时使用结合起来。这些问题都要当作制度问题、体制问题进一步研究。
不久,在一个关于未来作战的研讨会上,邓小平又指出:有的同志提出来,过去我们也设想过,比如一个军,组成一个合成军,有炮、有坦克、有导弹,炮包括防空的,实际上就是一个集团军。
后来,邓小平提出可以先搞一些军作为试验。这样,一些部队开始进行合成集团军的尝试。
解放军集团军的另一位推动者是张爱萍。1982年11月,他被任命为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传记说,他上任仅25天就以某军为试点,进行机械化合成集团军试验。
根据中央军委办公厅原主任、军事科学院原副院长李际均回忆,这个军被称为“万岁军”,试点正是在他担任军长时完成的。众所周知,“万岁军”就是陆军第38军。
解放军集团军的出现有着复杂的背景。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苏联进一步发展了机械化集团军纵深突击的理论。作为应对,中国军队提出了在战争初期,以坚固阵地的防御战为主要作战样式的战略指导思想。
这种提法最早在50年代由彭德怀提出,得到了邓小平、粟裕等人的赞同。
《张爱萍传》中写道,1982年新一届军委成立后,军队领导人慢慢意识到,这个以苏联二战模式为框架的对未来反侵略战争的宏观构想,将会给各个领域带来诸多挑战。
比如,训练部门提出在8个重要方向上陆续组织大演习,每次演习都要耗费数亿元。构筑纵深防御阵地的国防工程费用大得惊人。而且,要在各个可能的作战方向上囤积强大的反突击预备兵团,“这就使武器装备的生产和国防工业面临一个更为吓人的数字,要储备上千万人份的武器装备,不用说新武器的研究了,就是把几年的装备费都给它,恐怕也只能是杯水车薪”。
在后来讨论裁军问题的军委扩大会议上,虽然也有人提出裁减地方部队,但张爱萍仍主张裁减野战军。
在中国,一些部队归地方军分区管理,如边防部队等。野战部队由大军区直接管辖,作为机动作战、战略决战的主要力量。
张爱萍设想中新型军团的数量不像过去步兵军那样多,但是将成为“精英中的精英”,这就是机械化集团军的尝试。
第一支机械化集团军的诞生
这些集团军,其实就是步兵军加上其他兵种,组成合成部队。
据李际均回忆,1985年1月他由师长调任“万岁军”军长时,该部队正是全军组建集团军的试点单位。
上任前,时任北京军区司令员的秦基伟对他说,试点不仅是编制调整,还有内部工作程序的建立、新装备的熟悉等,“特别是由高级战术兵团上升为战役军团的作战指导等问题。”
时任军委副主席杨尚昆则指示,试点工作只能成功,不能失败。
此前,从1983年初到1985年10月,38军先后进行了三次整编。第一次是按照摩托化步兵军暂行编制整编;第二次是根据“陆军合成集团军编制试点方案”整编;最后一次就是根据中央军委对全军精简整编的部署和北京军区的命令,实行“机械化集团军试验编制”。38军作为北京军区的先行单位,在第三次整编中,进行扩编与缩编、撤销与新建、调入与调出、改建与转隶的单位达数百个。到1985年11月1日,38军正式执行机械化集团军新编制。
杨尚昆与时任总政治部主任余秋里、国防部长张爱萍等都曾亲临38集团军视察指导。
据李际均回忆,作为试点单位,当时的研究重点是“集团军怎样作战”。
进行集团军作战能力论证和战役行动研究是一项庞杂的工作,既要有总体论证,又要有集团军和各种类型师旅、各兵种作战能力的论证,以及各种战斗保障、技术保障和后勤保障的论证等。具体而言,通过以往作战经验、各种演习的实验数据等,运用各种方法计算最终得出结论,使集团军及下级部队协同作战。
试点论证持续了整整一年。在最紧张的阶段,李际均每天只睡4个小时:白天抓部队工作,晚上修改下级报告的论证材料。为了怕睡过头,他把铁哑铃当成枕头,睡4个小时就硌醒了。
大量数据来自实弹演习。比如组织高射炮、高射机枪与武装直升机进行对抗演习。到1986年4月,38集团军完成了5本约150万字的研究成果,转发全北京军区的部队。
1986年夏季,38集团军又赴内蒙古朱日和进行机械化集团军实兵检验性演习,验收试点成果。
当时正逢裁军百万,以保证集中力量投入经济建设。对于这样一次对解放军具有历史性意义的演习,事先并没有下拨专项经费,要从38集团军内部调剂。
演习持续了6昼夜,前3天李际均一直没有睡觉。据他自述,那种情况只有在抗美援朝和1955年辽东抗登陆演习时经历过。
这次演习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动用坦克和装甲车辆最多的一次实兵实弹对抗检验性演习,在国际上产生了巨大影响。
消失的集团军
蜕变总是令人痛苦。在38军向机械化集团军转型的同时,高达百万解放军解甲归田,8个军被撤销,11个军区减并为7个军区。
根据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部赵功德、张明金所著《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上的70个军》,解放军番号自1开始至70,曾编有67个军,其中56、57、59军并未组建过,但是在70个番号之外还编有西北独立第1军、第2军、第3军。
新华社记者曾在《党史博览》刊文说,自1949年至1982年9月,解放军共进行了7次大裁军,共撤销和改编了38个军。
其中有15个军的番号被撤销,23个军改编成军兵种部队和经济建设部队。仅1952年一年就有6个军的番号被撤销。
不过此间许多军在撤销番号后转为其他军种。到1956年,有10个军转为海空军,3个改编为公安部队,3个军转为炮兵。
有7个军转为农垦建设兵团、建筑工程部队和石油部队。1982年撤销铁道兵和基建工程兵,新华社资料说有超过50万官兵因此转业。
据总参军务部原部长邢智勇回忆,到1985年解放军军费仅为美军的2%,兵员却是美军的两倍。“像徐州这样一个驻军较多的中等城市,星期天、节假日满大街都是穿军装的。”
军队体制改革、减少员额的研究论证工作自1984年2月启动,至11月提出了三种方案报时任军委主席邓小平审阅。
结果,他认为这三种方案“还是有些保守,思想上没有完全放开”。最终的结果是裁军100万。其后又用了半年时间,裁军方案提交到1985年5月的军委扩大会议讨论通过。
到1985年7月,38军开始进行机械化集团军试点的时候,军队精简整编方案下达,百万大裁军正式启动。
曾任阜新军分区政委的吴明录回忆了大裁军中的一幕:始建于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一个军及所属3个师均列入撤销番号范围。
他说,这个部队最有名的战绩就是在朝鲜战争中“奇袭白虎团”,以及坚守文登里战斗。很多人都知道,拥有这个战绩的就是第68军。
当时68军刚从江苏调防到东北,行李尚未拆包。吴明录走进一个团政委家时,“直面1米见方的行李包装箱上贴着‘徐州—XX’3个大字时,几乎难以面对它的主人。”原来,这位政委的妻子几经周折才调动成功,与丈夫在同一地工作,结果立刻就要面对不可知的未来。
另外一些细节更令人叹息:为交接物资,来自东北三省5个军单位、10多个团单位的交接人员住满了68军下属师、团的招待所,经过两个多月时间完成了装备物资移交。
1997年解放军裁军50万人,《中国青年报》说,这次大裁军解散了大部分守备部队,部分集团军建制的乙种师归武警部队。2003年又裁军20万人。这两次共有6个集团军的番号撤销。
由于历经多次大规模裁军,到2003年时仍存在的陆军集团军已经属于“精锐中的精锐”。然而,面对军队转型的需要,一些部队仍然被撤并。
香港《文汇报》当时曾撰文介绍被裁撤的23集团军。它属沈阳军区,军部驻哈尔滨,防区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
23集团军前身为第三野战军第4纵队,曾参与苏中“七战七捷”战斗、孟良崮战役、济南战役。淮海战役后,改称23军,并在渡江战役后与英国远东舰队发生冲突。新中国成立后,23军先后参与抗美援朝、珍宝岛战斗。在2003年,它下属的部队还处理了齐齐哈尔日本毒气事件。
《文汇报》分析说,2003年裁军涉及北京、沈阳两大军区,与这两个军区步兵人数过多有关。中国北部边境安全形势已大为好转,因此裁减这两个军区的步兵在情理之中。
军队的传承
目前媒体披露的集团军番号,分别是第1、12、13、14、16、20、21、26、27、31、38、39、40、41、42、47、54、65军。
对于历次裁减集团军的标准,还没有公开资料,但是从这些部队的历史仍可一窥端倪。
首先,它们几乎都参加过朝鲜战争。在上世纪50年代初的60多个军里,有不到30个先后赴朝鲜作战。
根据《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上的70个军》材料,目前保留的18个集团军中,曾有15个赴朝作战。
其中除了因朝鲜战争成名的38军,还有打响抗美援朝第一战的39军、长津湖战役的20军、上甘岭预备队的12军等。
就历史而言,目前的18个集团军大多组建于1945年之前,极少数建于解放战争时期。其实解放军中不乏具有光荣战史的部队,大裁军中很难凭借历史传统得到保留。相对而言,自1949年以来具有丰富作战经验的部队看起来更受青睐。
较为典型的是组建于1952年的54军。它不仅赴朝作战,报告文学说,它还在六七十年代先后参与两次边境自卫反击战,并于1959年参与西藏平叛。
《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上的70个军》说,54集团军由第45军军部及下属134师、135师以及44军130师、131师391团组成。它在80年代整编时又编入43军127师,最终才成为今天的第54集团军。
这些下属部队都具有悠久历史。比如45军最早是中华苏维埃政府警卫团,127师的一个团即为叶挺独立团,它组建于1924年,因而成为唯一一例“团史早于军史”。
在没有参与朝鲜战争的部队中, 41军曾在辽沈战役中担任锦州西部阻击任务,即塔山、白台山战斗部队。这场大战成为整个解放战争的转折点。
14军虽然也未参与朝鲜战争,但根据目前媒体披露的情况,它和41军一样常年驻守广西云南边境地区,并参与了70年代边境自卫反击战。
组建于1947年的31军则在1950年进抵福建后,一直驻扎在台海一线,并不断编入其他部队。
集团军变迁
在2003年即第十次大裁军后,加拿大《汉和防务评论》分析了中国陆军集团军的发展。
它认为,虽然中国把主要军费花在海空力量方面,但还是有重点地逐步使几个集团军的作战装备发生了质的变化,尤其是重装集团军所属机械化步兵师的攻击能力得到提高。
这些改变包括改进型主战坦克、二代步兵战车、武装直升机等相继装备部队,
从宏观上讲,新的裁军使中国陆军的集团军数量减少到18个,陆军建设方向也发生了一定变化。过去集团军之间战斗力差距明显,“主力集团军”的建设方式使陆军第38、39、54等集团军成为陆军中最好的部队。
尽管这种战斗力差距依然存在,但是解放军似乎更多地注意到了“重点与均衡”的发展,因此在各个集团军内部都组建了一批战斗力比较强的师、旅。
作为集团军建设的重点,装备大量主战坦克的重型机械化师由于很难满足应急需求,以轻型轮式装甲车和轻型步兵战车为主要装备的轻型机械化部队逐渐得到了重视。
1个标准的机动步兵旅由4个机步营、1个装甲营、1个炮兵营、1个工化营和1个通讯营组成。1个机步营辖3个机步连,每个机步连装备13辆步兵战车。
集团军的装甲旅有4个装甲营、1个机步营、1个炮兵营和1个防空营,全旅作战部队约4 000人、132辆主战坦克,相当于半个师的编成。
有公开资料说,这些师、旅并非上下级关系,而是统一由集团军管辖,每2至4个师、旅以及防空、陆航等部队组成一个集团军。
《汉和防务评论》认为,中国机械化步兵师的装甲机械化水平非常高,拥有足够多的坦克和战车。
但是,“中国军队全军所拥有的攻击直升机、运输直升机数量远远不如美俄军队,这是中国陆军的弱势。就广义而言,今日机械化部队的定义发生了本质性改变。中国军队的机械化定义以‘履带化’为主,这是苏军摩托化阻击部队的概念。对于美军而言,‘机械化’的定义已经朝‘空中强袭’的方向转换。”
显然,解放军的集团军在机械化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成就,但就“合成”而言,还需要更多提高。
按照官方说法,解放军正在努力实现由半机械化向信息化迈进,这对于中国的集团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加入灵隐岛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灵隐岛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灵异志

GMT+8, 2025-1-22 22:0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