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加入灵隐岛
查看: 913|回复: 0

疫苗谎言 (2015-11-21 12:53:05)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3-4 14:38: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般认为通过接种疫苗可以诱导机体产生针对致病原的特异性抗体或细胞免疫,从而使机体获得保护或消灭该致病原的能力。可是当人体多次感冒后就应该对多种感冒病毒产生了抗性,可以对各种血清型病毒产生交叉免疫反应,可人体仍然会感冒;当被狗咬注射狂犬疫苗后,应该产生了对狂犬病毒的预防抗体,可如果再次接连被狗咬,你还得必须再次注射狂犬疫苗;冬天里吃火锅或者受寒嘴皮上就会长疱疹,即使疱疹结痂刚痊愈不久也会再次长疱疹等等;疫苗理论无法解释乙肝病毒和艾滋病毒患者体内含有病毒抗体可体内仍然存在大量病毒;依据现有疫苗理论制备的艾滋疫苗无法治疗艾滋病。
当人体多次接触某种抗原后,再次给予高剂量的某种抗原时人体仅出现轻微的反应或不反应,这种现象叫免疫耐受(immune tolerance)或称之为低应答(hypo-responsiveness),它被认为是机体的一种适应性反应——这才是疫苗的理论依据,多次使用疫苗后,当遇到相应病原体感染时,机体就不会发生剧烈的免疫反应,这就是免疫耐受现象。疫苗的持续效果与免疫耐受的建立、维持和终止相关联。
婴幼儿早期感染乙肝病毒,就是以乙肝病毒HBV为活疫苗的最好例症,那么乙肝病毒经过母婴传播后带来的危害,也就暗示着疫苗的危害。乙肝病毒经母婴传播后,有的婴儿会成为无症状的乙肝病毒携带者,90%以上的婴儿会成为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或发展成为慢性肝炎,虽然他们的身体和智力发育不受影响,但二三十年后易发展成为肝硬化或肝癌患者。

一.如果人体不感冒了会咋样?
俗语称:“常感冒者不患癌症,不干不净吃了不生病”,可现代医学千方百计让人体不感冒,让人体远离微生物,期望生活在无菌环境中,所以各种疫苗和抗菌药物层出不穷。
人类的免疫系统因为与微生物斗争而进化,也因为与微生物斗争而存在;人体的免疫系统功能也因与微生物斗争而发展壮大。可是使用各种疫苗后,人体免疫系统对相应的病原微生物建立了免疫耐受,不再发生可见的免疫战争,小孩子不再长脓包疔疮,导致体内毒邪没有发散出路,使体内毒邪积滞,日久便形成现代疾病如癌症等。
免疫系统遵循用进废退的原则,特别是在新生期,免疫系统与微生物的斗争将影响人体一生的生命状态。相比于自然界入侵人体的病原体,疫苗的毒性和发生量都低了许多倍,以少量的疫苗毒邪屏蔽免疫系统,不让免疫战争爆发是否是明智之举?在国家规定强制免疫之前,每一个孩子都有长脓包疔疮的经历。现在的孩子很少长脓包疔疮,实际上在平静的外表之下早已埋下祸根,导致“疹出不畅”,为日后产生各种疑难杂症留下隐患,例如脓包如果无法熟透就会演变成癌症等疾病。
各种脓包疔疮就是中医所讲的“疹”,是体内毒邪的发散途径。疹为邪气外达之表象,治宜透发,疹出而神情清爽,为外解里和。所以治病应升阳透疹,将陷入细胞内之毒邪透过皮肤屏障充分排出,才不致发生证候由简单变复杂,由轻变重。
给邪出路、控制入路,才能建立良性的体内健康秩序。因此攻邪必须有畅通的排邪渠道,麻疹患痘后闭住发不出来就会毙命,治疗感冒中医则想办法让身体出汗,给毒邪出路。
每一次感冒发烧就像进行一场政治运动,坏分子得以清除,不良机体得以修正。
如果人体将来不感冒了会咋样呢?你懂的。

二.疫苗的理论基础错误
1. 免疫耐受才是疫苗理论基础
免疫耐受(immune tolerance):机体免疫系统在接触某种抗原后产生的特异性免疫无反应状态,或称为负免疫应答,表现在当再次接触同一种抗原时,不发生可查见的反应,但对其他抗原的免疫应答仍正常存在。免疫系统为了识别“自己”和“非己”,在胚胎期通过免疫耐受机制,对自身成分不予排斥,但对外源性异物发生免疫应答予以清除。
人体细胞在细菌致病产物的作用下, 出现以细胞凋亡为特征的细胞死亡现象, 但是宿主在细菌致病产物的作用下并非总是被动的。他们积极主动的调动宿主抗御死亡的机制来对抗细菌的攻击, 降低并缓解细菌对宿主的损害程度。当人体多次接触某种抗原后,再次给予高剂量的某种抗原时人体仅出现轻微的反应或不反应,这种现象叫免疫耐受(immune tolerance)或称之为低应答(hypo-responsiveness),它被认为是机体的一种适应性反应。所有疫苗均适用于免疫耐受理论,疫苗持续效果与免疫耐受的建立、维持和终止相关联。耐受的诱导一般在胚胎期最易,新生期次之,成年期最难,所以各种疫苗都拼命地在新生期特别是8月龄内开始使用,就是让免疫系统建立对该疫苗的免疫耐受,之后不发生针对疫苗的免疫排斥反应。免疫耐受形成后,免疫系统对毒邪不敏感,导致毒邪集聚于体内,日后发生各种疾病。
穿天花病人衣服的人和挤牛奶的姑娘不患天花,是免疫耐受的结果。

2. 新生期特异性免疫功能缺失
人体个体发育是种系发育的重演,胚龄20周免疫细胞发育成熟后,开始出现IgM,出生后第3个月形成IgG,第4-6月形成IgA,IgD和IgE形成较晚。各种抗体在血清中的含量达到正常水平的年龄:IgM是1/2-1岁、IgA是4-12岁、IgG是5岁。
也就是人体在5岁时才具有正常的特异免疫功能,3月龄以前基本上没有什么特异免疫功能。那么在新生期特别是3月龄以前注射疫苗能建立特异性免疫功能吗?答案刚好相反:不能,是建立对疫苗的免疫耐受,在新生期建立的免疫耐受才有远期效果。
按照我国规定的计划免疫程序,儿童必须在1岁内完成5种疫苗的接种,那么国家规定给4岁以下婴幼儿强免的理论依据是什么?
国家规定强免的疫苗(2006年3月1日执行):
出生时:乙肝疫苗(第一次)、卡介苗
1月龄:乙肝疫苗(第二次)
2月龄:脊髓灰质炎疫苗(第一次)
3月龄:脊髓灰质炎疫苗(第二次)、百白破(第一次)
4月龄:脊髓灰质炎疫苗(第三次)、百白破(第二次)
5月龄:百白破(第三次)
6月龄:乙肝疫苗(第三次)、A群流脑疫苗(第一次)
8月龄:麻疹疫苗(第一次)、乙脑疫苗(非活第一、二次)、(减活第一次)
9月龄:A群流脑疫苗(第二次)
18月龄:百白破(第四次)、麻疹疫苗(第二次)
2岁:乙脑疫苗(非活第三次)、(减活第二次)
3岁:A群流脑疫苗(第三次)。4岁:脊髓灰质炎疫苗(第四次)

3. 记忆B细胞在哪儿
疫苗的现代定义:一切通过注射或黏膜途径接种,可以诱导机体产生针对致病原的特异性抗体或细胞免疫,从而使机体获得保护或消灭该致病原能力的生物制品统称为疫苗。
疫苗激活B淋巴细胞增殖产生特异性抗体,并由记忆B细胞维持持续的免疫功能,问:
①. 记忆B细胞的寿命多长?如果B细胞寿命只有几十天,如何传承免疫记忆?
②. 如何保证多次的防疫作用于相同的记忆B淋巴细胞?
③. 在特异性抗体空缺期间为什么不会出现病毒传染病症状如发热、头痛、全身不适等?记忆B细胞产生特异性抗体需要约1周的诱导期,且当产生了特异性抗体后,立刻发生免疫战争也会导致发热等临床症状。按照疫苗的现代定义无法解读这个问题,最合理的解释就是建立了免疫耐受。
④.在经历了多次感冒病毒感染后,应该产生了多种血清型抗体的记忆B细胞,可为什么还会接连发生感冒?感冒记忆B细胞在哪儿?即使感冒病毒变异,也就是几个基本血清型的组合,相同血清型的抗体可以发生交叉免疫反应。如果真有记忆B细胞存在且具有免疫预防功能,除非出现非基本血清型的感冒病毒,否则在多次感冒后就会不再感冒了。

4. 艾滋疫苗为什么会失败
按照疫苗理论,在人体成年后特异性免疫功能更健全,再接种疫苗应该更有预防效果,可艾滋病毒疫苗为什么会失败?——因为成年后很难对艾滋病毒建立免疫耐受,且耐受维持时间很短,无法对艾滋病毒进行预防和治疗,除非在新生期注射艾滋疫苗才能建立对艾滋病毒的远期免疫耐受。
狂犬疫苗的机理:免疫耐受。被狗咬伤导致狂犬病毒感染,感染期明确,在多次注射疫苗后建立免疫耐受,之后当狂犬病毒大量繁殖时就不会发生狂犬病的临床症状。而艾滋病毒和乙肝病毒的感染期无法确定,不能通过建立免疫耐受对艾滋病毒和乙肝病毒加以治疗,所以不能像狂犬疫苗和破伤风疫苗那样来制备艾滋病毒和乙肝病毒的治疗用疫苗。

5. 疫苗与现代疾病
免疫耐受的诱导、维持和破坏与许多临床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有关,因此人们企图用诱导和维持免疫耐受性的方法来防治变态反应、自身免疫性疾病及器官移植排斥反应;对某些传染性疾病和癌症,想通过解除免疫耐受,激发免疫应答来促进清除病原体和癌症。
疫苗促使毒邪内陷,特别是某些减毒活疫苗,能在体内持续存在,迫使免疫耐受性不易消退,将导致毒邪蕴结不解。在机体内毒邪发散不畅,蕴结在气血之中,耗伤津液败坏脏腑,郁结成疾且深重难愈,这就是现代疾病的困惑所在。
人们普遍认为每一种疫苗只是针对特定的病原体,不会对其他病原体发挥免疫效果。实际上每一种疫苗都是一种毒邪,皮下注射激活了网状内皮吞噬细胞系统,以毒攻毒也会对其他病原体或异物发挥免疫效果,但是以疫苗的毒性和毒量带来的非特异免疫功能相当有限,相比于自然界的入侵人体的病原体,疫苗的毒性和毒量都低了许多倍。因此用少量的疫苗毒邪屏蔽免疫系统,不让免疫战争大规模爆发不是明智之举。
生命“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利用病原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在人体(约5岁)免疫系统基本成熟后,使用细菌毒素刺激免疫系统可以治疗许多疑难杂症,而如果在新生期大量使用疫苗,促使免疫系统保持沉默,致使毒邪“疹出不畅”,将严重影响日后的生命状态,所以现代疾病一定与大量疫苗的应用有关。

三.疫苗的未知危害更可怕
     各种疫苗都有导致残疾甚至死亡的大量例症,谁也没能搞清楚这是为什么,至于许多隐蔽不可见的疫苗危害就更不知道是为什么了。既然有那么多的不知道和不可预见的危险存在,为什么还要强制免疫?
1. 各种可见的疫苗后遗症,留下终身残疾甚至死亡:
据统计,中国每年疫苗预防接种达10亿剂次。这是个惊人的数字,即使按照中国疾控中心主任王宇公布的疫苗不良反应概率是百万分之一到二,那也意味着每年要有超过1000个孩子患上各种疫苗后遗症,留下终身残疾。从公共卫生的角度来看,也许这个数字微不足道,但对于每个不幸的家庭而言,却是百分之百的苦难。
腥膻发物诱发旧疾,加重新病,探讨疫苗与腥膻发物之关系,或许能减轻疫苗的危害。
2. 隐蔽不可见的疫苗危害更可怕:
疫苗特异性免疫无反应状态,或称为负免疫应答,表现在当再次接触同一种抗原时,不发生可查见的反应。疫苗免疫耐受形成后,免疫系统对此类疫苗的毒邪不敏感,将导致此类毒邪蕴结不解。在机体内毒邪发散不畅,蕴结在气血之中,耗伤津液败坏脏腑,郁结成疾且深重难愈,将导致许多不可预见的危害。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灵隐岛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灵异志

GMT+8, 2025-1-22 21:35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