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加入灵隐岛
查看: 907|回复: 0

揭秘中国防化兵降伏日本遗留化学武器细节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1-9 20:54: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我是夏雯静 于 2018-1-11 12:00 编辑

中国是化学武器受害国。二战期间,日本对我国发动2000多次毒气战,造成近20万人伤亡。
“日本战败后试图销毁证据,掩盖罪行,将原储存、部署在中国19个省(市、自治区)化学武器,掩埋地下或投入江河,现查明的就有40多万枚。由于化武埋藏近70年了,多数生锈腐蚀,有的毒剂泄漏,对我国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生态环境构成严重威胁,近年受伤害的达数千人。铲除毒患,我们深感责任重如泰山!”北京军区军训部副部长兼核生化防护所所长喻胜跃,面色凝重地对记者说。

因此,他们舍生忘死,科学作业,先后出色完成十万余枚(件)日遗化武和其它常规废旧弹药应急处置、数百次核生化救援,被评为“全军化武履约和处理日遗化武工作先进单位”,国际禁止化学武器组织评价该所化武履约工作“无与伦比”。
北京军区司令部核生化防护所常年拼杀在特殊战场,天天与“毒魔”交手,与“死神”过招,危险与死亡如影随形,每场战斗哪怕出现亿分之一的失误,都可能付出生命代价。他们用热血诠释了对党、祖国和人民的忠诚,打赢一场场恶仗,立下了赫赫战功——
该所先后在全国全军率先开展核生化应急救援等数十个新课题研练,20多项战法训法等成果被总部推广;研发的75项科研成果获国家和军队科技进步奖;数百次出色完成日本遗弃化学武器调查鉴定、挖掘回收和销毁,以及抗击非典、日本福岛核事故辐射监测等重大任务;鉴别处置日本遗弃化学炮弹、航弹、毒剂桶、毒烟筒,及其它废旧常规弹药、核放射源10万余枚(件)万无一失……

近5年2次荣立集体二等功,荣获“国家级应急专业力量建设先进单位”等荣誉。一位军委领导称赞:“该所在核生化保障、科研、处理及救援等方面做出了贡献。”
这个担负战区核生化防护技术保障、装备科研、处理日遗化武器,及核生化救援等任务的十几人小所,如何创出如此大业。初冬,记者走进该“降魔尖兵”先进群体,探究“奥秘”
某航道局在世界第四大港——天津港主航道疏浚作业时,先后挖出当年侵华日军投下的4枚50公斤的化学航空炸弹和2枚化学炮弹,其中1枚航弹毒剂泄漏。尽管挖泥船上20多名工人迅速撤离船舶,但还是有5人惨遭毒气伤害,其中1人皮肤糜烂,中毒严重。
如不能及时有效处置,日遗化武不但会严重危害人民生命安全,而且车水马龙的天津港可能陷入瘫痪,滨海新区的社会经济损失更是难以估量。
喻胜跃带领副所长兼高级工程师王东升、高级工程师耿久春、化武办主任谢德富等应急救援人员,即刻赶往事发海域展开救援行动。外交部、总参谋部的化武专家也赶来指导。

该所救援人员对泄漏毒剂的航弹进行外观测量,实施侦测、分析,初步鉴别为疑似日遗糜烂性毒剂航弹。由于日方提供的航弹资料少,为确保鉴定准确无误,他们实施快速取样化验、分析等来佐证。
其中有一枚航弹还被死死卡在挖泥船铰刀吸入口处,并悬在空中。由于空间狭小,他们只能绑着保险绳,侧卧在铰刀上作业,给安全拆卸航弹带来了很大挑战。
“这批航弹属于装有芥子气、路易氏剂混合毒剂的黄弹。人沾染芥子气中毒后,会出现起泡、溃烂等症状,直至死亡;路易氏剂是油状液体,人严重中毒会引发急性肺水肿而死亡。”喻胜跃的介绍,让记者惊恐。
如何将被卡死在挖泥船铰刀吸入口处的航弹拆卸下来?用钢锯切割,铰刀比钢锯还硬。他们反复研究论证方案,决定用气焊对铰刀进行气割破拆,可气焊作业产生的高热量万一被传导到航弹引起爆炸,他们粉身碎骨葬身大海不说,化学毒气笼罩海港,后果不堪设想。
为验证气割破拆的安全性,他们首先利用铁板进行模拟切割实验,边切割铁板边监测其温度,确认安全后才开始拆卸航弹。
为防止航弹掉入大海,他们用尼龙袋包裹住弹体加以固定。“全副武装”的王东升和谢德富等人站在铰刀上,紧抓航弹,气割作业,使航弹与铰刀成功切割分离,最终将化学航弹运上了码头。

在民警严密警戒下,他们对化学航弹进行安全化处理和简易包装;根据污染对象的不同,分别使用二氧化氯及醇碱消毒剂对遭污染的船只、车辆、场地及器材进行了全方位洗消。
他们把化学航弹装上车后,准备运输时,又一难题出来了:化学航弹虽然经过了安全化处置,但航弹毕竟还带有引信,稍有不慎将引起爆炸,地方司机战战兢兢不敢开车。
此时,喻胜跃首先坐到副驾驶位置上,说:“我是个师职干部、化武专家,我坐你旁边,不要害怕!”闻此,司机才发动了汽车。
到达储存仓库后,救援队员一起小心翼翼地将毒气弹抬进了储存仓库里。天津市市领导惊叹:“解放军,个个是英雄!”
记者在该所采访,最深刻的感受是,他们遇到的最大挑战往往是面临危险时,其他人紧急撤离至安全地带,他们却必须将生死置之度外,毫不犹豫地向着危险冲上去,竭尽全力用智慧与‘毒魔’搏斗,与‘死神’赛跑。
他们,真不愧是一群天天坐在“火药桶”和“火山口”上,随时都可能付出生命的核生化应急救援英雄!

在世界上首次成功回收光气弹
这年“秋老虎”发威时,该所打响了一场挖掘回收日遗化学炮弹的攻坚战。
这51枚炮弹中有十分危险的光气弹,是河北省藁城中学10多年前建楼挖地基时发现的,当时造成20多名师生中毒,引起国内外极大关注。由于当时条件受限无法回收,该所将化武深埋到几十公里外的山坳里。
这,成了时任防化技术室主任耿久春的一大心病。
耿久春与“毒魔”搏杀40多年,看上去比实际年龄老许多。他先后赴西北参加我国原子弹核爆炸实验,第一时间深入爆区,测量辐射强度,采集样品;到全国各地处置日遗化武、参加核生化救援。他说:“这个职业确实危险,若为钱,给座金山我也不干。但作为军人,搭上性命也不能讲价钱!”
光气是窒息性剧毒毒剂,沸点只有8度左右,炎热条件下极易挥发,一旦泄漏,其浓度瞬间达到致人死亡浓度,人吸入后很快造成肺水肿,窒息而亡。

经过刻苦攻关,回收光气弹的技术条件终于具备了,耿久春立即带领梁津春、王东升等人,与防化学院、某基地及日本化武专家到埋弹现场,研究制定挖掘回收方案。
日本专家现场风险评估是:技术难度巨大,挖掘十分危险。
刹那间,耿久春更感到了身负千钧的压力。
隐患不排除,永远都是威胁。挖掘时,天气酷热难当。他们身穿隔绝式防毒衣,头戴防毒面具,背负压缩空气瓶,防毒衣内温度一会儿就达到了50多度,人仿佛置身于一个封闭的大蒸笼里,闷热得要窒息。面具进气量很小,难以满足高强度作业人员呼吸的需要。整个面具贴在他们的脸上,一张一缩苦不堪言,难受至极,每一次呼吸,都感觉氧气不够用。
作业半小时,缺氧胸闷,体力消耗达到极限的他们,先后有数人虚脱晕倒,缓过神来大家继续战斗。他们冒着生命危险,不知多少次闯过“鬼门关”。离开现场,他们脱下防毒衣和面具,像刚蒸“桑拿”出来,浑身是汗,热气腾腾,提起靴子往外一倒,汗水足足有两茶杯。
他们还全时进行大气监测,随时对土壤取样分析。对超标的污染土进行密封包装、安全化处置。

经过20多天紧张战斗,深埋地下的日本遗弃化学炮弹,被全部挖掘并安全回收,运至仓库。周边群众奔走相告,当地政府领导激动地感谢道:“你们为老百姓做了一件大好事!”
在场的日本专家,目睹了耿久春和他的战友凭借高超专业技术消除了化武威胁后,由衷坦言:“佩服中国人!”国际禁止化学武器组织视察团,对这次世界上首次成功挖掘回收光气弹工程,给予极高评价。

日遗化武埋藏情况十分复杂,常常是化学炮弹与常规炮弹、地雷、手雷等混埋,有的严重锈蚀、破损,甚至造成毒剂泄漏,有的炮弹还带有引信,具有高毒、高爆、高风险特点。
面对危险,喻胜跃淡然地说:“日遗化武如果处置不好,确实是个要人命的‘阎王’;但用科学方法处置,就是一只‘绵羊’。”
那年秋天,在商贾云集的山西省太原市某繁华地带,挖地基时从距地表约1米深处发现数百枚废旧炮弹,其中1枚炮弹破损并流出深色粘稠的不明液体。3名工人不慎沾染后身上红肿起水泡,1人右脚溃烂不止,辗转数家卫生诊所医治无效。

该所闻讯紧急赶到事发地点,挖掘出5枚炮弹进行鉴定,确认出3枚日遗化学炮弹,均内装糜烂性毒剂,其中1枚已泄漏。由于现场条件有限,为确保安全,他们将鉴别后的炮弹简易处理后,重新就地回埋,加强现场管控,展开相关调查。
之后,我国外交部通告日本政府,总参专家现场坐阵,该所应急救援队与防化学院、某基地人员一起开展了对日遗“毒弹窝”挖掘回收战斗。
与如此大批量毒弹“零距离”接触,无疑是在与“死神”作殊死较量。从北京军区机关,到地方政府部门,许多人心生顾虑,忐忑不安。
搏杀“毒魔”,无惧“死神”。这是一次危险系数之高令人毛骨悚然的作业,也是华北地区历史上数量最多、泄漏最严重、危险性最大的日遗化学炮弹处置工程。作业场戒备森严,四周构筑了1.5米厚、2米高的超强度密闭防爆墙,防爆、防化学污染等措施十分科学缜密。即便这样,由于这一“毒弹窝”弹种类型繁杂,弹体横七竖八相互挤压,许多引信松动脱落,毒剂严重泄漏,还掺杂着乱七八糟的常规爆炸物,稍有不慎都可能引发大规模殉爆,甚至造成作业人员瞬间完全“蒸发”。
“一天不端掉埋在中国土地上的这个日遗化武‘毒弹窝’,人民生命安全就一日受到严重威胁。面对生死,我们必须冲锋陷阵,义无反顾!”喻胜跃代表全所官兵,向北京军区司令部党委立下誓言。
由于铁锨与炮弹接触易产生火花引发爆炸,耿久春、王东升、范虎虎等应急救援队人员,用木铲、竹铲或塑料铲小心翼翼、一点一点挖掘炮弹,经仪器科学检测,初步清理掉毒剂泄漏污染,再慢慢取出炮弹,放到炮弹清理和鉴别操作台上,检查有无引信、有无毒剂泄漏后,才进行相应的安全化处理。作业中每一秒钟哪怕是稍有丁点失误,都有可能成为每个人的“死亡之旅”。

缜密评估,科学管理,依法操作。经近10个昼夜奋战,数百枚化学弹、几十枚常规弹药,被一一挖掘、鉴别、包装完毕,华北最大日遗“毒弹窝”被一举端掉了。他们在与“毒魔”殊死拼杀的特殊战场上,挑战心理和智慧极限,冒着生命危险,创造了安全处理大规模战争遗留化学武器的奇迹。
军地领导和人民群众情不自禁地为核生化防护所敬礼、鼓掌。高风险、高强度日遗化武处置及核生化应急救援的事,该所官兵都经历过几十次,甚至上百次。记者问:“你们这个年龄上有老下有小,万一出了事,咋办?”所长喻胜跃坦然地回答:“面对一次次生死考验,大家已习惯了,心态淡然了,遗书都悄悄写好了。”
什么地方发现日遗化武,该所应急救援队队员就赶到哪儿鏖战“毒魔”。在河北石家庄市中心挖掘上千枚毒烟筒中,在渤海岸边开发区挖掘回收141枚化学炮弹中,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繁华地带回收4桶芥子气毒剂中……都有他们科学处置铲除“毒魔”的身影,……
作为国际化武履约华北地区技术保障中心,该所官兵近年足迹遍布长城内外、渤海岸边、太行深处、内蒙草原,先后上百次出征,挖掘和协助日本销毁遗弃化武,为祖国和人民撑起了降魔消灾的“安全伞”。
四小时解救一座城
“当今,世界面临的核生化威胁呈多样化趋势,有传统的核生化局部战争,更有核生化扩散、恐怖和次生灾害,及生物疫病等非传统威胁......”喻胜跃告诉记者。

他举例说,日本邪教奥姆真理教在东京地铁进行沙林毒气攻击,5500多人中毒;印度博帕尔市的美国农药厂异氰酸甲酯毒气泄漏,致使3500多人死亡,5万多人失明;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核泄漏事故,16.7万人被核辐射夺去生命……
2011年初春的一天下午,某县城区,一工地突发化学危险品伤人事件。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环保部、河北省政府有关领导带领专家赶到现场,当地政府组成应急指挥部。军委总部和军区紧急部署。
险情就是命令!当晚23时许,核生化防护所接到救援命令后,立即启动应急响应程序,喻胜跃带领王东升、女工程师李芬润等应急救援队员,立即携带救援车辆器材连夜出发。他们边走边与事发地政府联系,查询情况,研究拟定初步处置方案,于22日凌晨3时到达事发地点。
救援队到来,万分焦急的地方领导看到了希望。
救援队听取地方政府情况介绍后,立即“全副武装”开赴现场。

储存化学危险品铁桶被地方人员转移到废品收购站,他们赶到那里时,发现收购站堆得都是玻璃、钢筋等破烂儿,万分惶恐的群众已将铁桶埋了起来,救援队找不到其位置。
气温零下8度,喻胜跃他们冻得手脚麻木,身子发抖,几个小时下来,均重感冒了,但仍作业不辍。寒冷条件下,胶质防毒衣柔软性变得很差,但险情紧急,他们冒着防毒衣被废玻璃等扎破中毒的危险,用手抓,用铁锨挖,终于找到了铁桶。
让救援队吃惊的是,铁桶严重破损,化学危险品已泄漏。王东升、李芬润马上实施侦检、取样、化验、外观鉴定和安全化处置,并对铁桶进行堵漏,初步搞清了该化学危险品的性质、种类。

化学危险品运送中是否滴落?是否有人踩到扩大了污染区域?该化学危险品毒性大,只要接触就易造成伤害。更为危险的是,其在天冷情况下呈粘稠状液体,一旦太阳出来,会随着气温上升而挥发,使更多人接触而中毒。
喻胜跃、王东升、李芬润等人带着侦检仪器,连夜对运送化学危险品途经的道路,认真进行侦检和全方位洗消。
最后,他们迅速与公安消防人员一道,对存放化学危险品的铁桶,进行安全化处理和密封包装转移,对消毒后的物品进行了焚烧、掩埋处理,对消毒后的土壤进行了清理和掩埋。经进一步复检,所有涉毒区域再没有检测到化学危险品残留。
清晨6时15分,在军地协调会上,喻胜跃介绍了应急处置化学危险品的情况。考虑到受污染的环境已经安全,他建议立即恢复全城的正常生活和工作生产秩序。
然而,许多群众仍不敢出门。喻胜跃建议请出居民代表,进行讲解说明。
“乡亲们,经处置目前这里已安全。”随即,他抓起地上的土,推运化学危险品的车……“大家看,我没有任何防护,有问题首先我自己不敢动。”言毕,群众掌声四起,一位老大娘眼含热泪拉住喻胜跃说:“感谢政府,感谢解放军!”

很快,全城恢复了正常生活和工作生产秩序。
一位副省长感慨道:“关键时刻还得靠解放军!”

某年盛夏,某地公安局要销毁一批废旧弹药,当把炮弹、地雷、手榴弹等运到销毁坑时,公安弹药专家突然发现有一部分炮弹无法确定其种类型号,请求北京军区弹药专家协助鉴定。副所长王东升带领谢德富、范虎虎等前去处置。
时值伏天,雨后的太阳暴晒,天气极度闷热潮湿,人光着膀子都大汗淋漓。销毁场设置在山坳里,有段路汽车进不去,所有检测仪器都由他们背着进去。
销毁场上的6个深坑中,密密麻麻放满了大小近千枚各式废旧弹药,许多炮弹还带有引信。只要其中有几枚是化学炮弹,爆炸产生毒剂云团也会造成周边人员伤亡,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王东升他们不敢有任何闪失。
上午9时,作业开始。他们身穿隔绝式防毒衣,不一会,就浑身毛孔喷汗,热得喘不过气来,让人窒息。
对弹药侦检、分类、清理、测量、核实、确认,随着作业有序推进,闷热、疲惫、烦躁、中暑、爆炸危险、生死恐惧……一齐向他们袭来。作业中,王东升他们紧张得都能听到自己“嘣嘣”的心跳声。但他们反复告诉自己:要坚持,再坚持。

直到太阳快落山时,所有弹药才一枚枚地鉴定完毕。他们累得散架了,虚脱了,“噗通!噗通!”晕倒在地。当公安人员帮他们脱下防护衣时,汗水“哗”地一下子洒了一地。
最终,他们确认7枚日遗化学炮弹,为当地人民生命财产和环境安全,排除了重大隐患。。
为祖国和人民利益,该所应急救援队队员舍生忘死战“毒魔”的故事还有很多。
2011年初春,山西某地一放羊老大爷拣到一枚旧炮弹,见弹头上金灿灿的,以为含有金子,不知道这是引信,便运回家用锤子砸,准备取下卖钱,是邻居报警才制止住一场灾难。公安人员发现炮弹内有液体晃动,怀疑其是化学弹。
该所接到救援命令后,王东升、谢德富立即赶赴山西,对炮弹进行鉴别确认作业,并将群众分散到警戒区外上风方向的500米处。
搬炮弹时,谢德富发现弹有50公斤重,弹内有明显的液体晃动,还带着被砸过的引信,情况十分危险。这种化学弹有毒剂和弹片双重杀伤,安全范围在方圆200米外,而此时,谢德富正怀抱着这枚弹。他不由想到就在几年前,内蒙古某地3名打工人员,想拆解旧炮弹作为废铜烂铁卖钱花,没想到炮弹突发爆炸,3人当场身亡。谢德富的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

王东升的排弹经历更是无以计数。一次,在某地市场改建时,人们发现3枚重磅航空炸弹,每枚重300余公斤,引信完好,保险解脱。
为避免铁锹撞击弹体,“全副武装”的王东升和战友们用手挖;为防止炸弹倾斜、滚动,他们用手和身体支撑保持炸弹的平衡,直到天快亮时才成功将航弹挖掘并运至安全地带销毁。当地政府向北京军区赠送了“想百姓所想,全心全意保平安;急地方所急,千方百计排险情”锦旗,王东升荣立二等功一次。
再高危的作业,业务精通就从容;再复杂的环节,动脑用心就安心。王东升说:“每次救援排险都当作第一次,因如果处理不当就可能出现险情,‘轰’一声人走了,连总结经验教训的机会都没了。”
常年处理日遗化武和开展核生化救援,光靠勇敢不行,必须依靠科学、尊重科学,以时时刻刻如履薄冰的心态开展工作,才能确保安全。
因此,这个所高度重视《禁止化学武器公约》、《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规定》、《废旧防化危险品销毁处理规则》等法规的学习,从点滴入手贯彻落实,针对不同类型突发事件,制定细化具体的处置行为规范,确保了应急救援有法可依,有据可行,安全可靠。

一位西方资深国防部长指出:“充分的防护是防止化学战最有效的措施。”

作为全军唯一冠以“核生化防护所”的应急作战部队,该所与某防化分队组成的我军唯一国家陆上核生化应急救援队,是国家重点建设的核生化专业应急力量,是我国反核生化恐怖袭击的“拳头”。
喻胜跃对记者介绍说:“按照‘平时国家形象、战时军队拳头’的建设目标,把核生化防护所建设成一支应急处突型、全维保障型、信息主导型、国际合作型的核生化防护过硬力量,才能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因此,该所牢记“能打仗、打胜仗”要求,着眼新使命,研究新课题,锤炼新本领,在全军首创数十个新课题研练,20多项战法训法等成果被总部推广。
他们将日遗化武就地临时看管,待中日双边调查确认后再行销毁等处置,常规弹移交给了公安部门。
总部机关领导现场告诉记者,这次演习意义重大,既锻造了军地核生化联合救援能力,又为部队培养了核生化防护人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灵隐岛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灵异志

GMT+8, 2025-1-22 23:4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