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十几岁当兵到部队,我就走进了一座过去的“日本”兵营。
这座兵营是日本鬼子1932年在本溪市桥头镇建造的,据今已有76年的历史了。一栋七千多平方米的工字型二层楼房,主楼的东侧,还有一栋二层独楼,据说这两栋楼房都是日本鬼子军官的宿舍。
兵营的主楼坐北朝南,砖瓦、水泥结构,相当坚固,可以和炮楼相媲美。我们修缮时,用电钻都很难把外墙打透,估计用枪的子弹肯定打不透。楼内宽大的窗台,外突式、高大的玻璃窗户,三面采光。还可以放置花盆,鱼缸之类的物品。军官住的房间,暖气、自来水、室内马桶,一应俱全。地面是上等的松木地板,分内、外套间,内间是军官宿舍,外间是保姆居住的地方。
兵营的西侧是一趟不规则的平房,一个有舞台的小俱乐部,旁边一排大房间式的屋内结构,据说早先是士兵居住的宿舍。宿舍下面有黑黑的地洞,是日本兵营里设的水牢,水牢阴暗不见阳光。
俗话说:“有军就有妓”。特别是日本鬼子的部队,为了大日本帝国天皇的利益,为了安抚出国作战的鬼子兵,日军内部有慰安妇,军营周围还容许设有妓院。军营旁边有一条通往火车站的十字路口,路口还有一个专门为日军服务的妓院。
据知情人介绍,这里驻扎着日本关东军一个装备先进的机械化营。这支装备精良的关东军战略预备队,在抗日战争期间,基本没有参加什么战斗,就是在这里驻防。抗日战争胜利前夕,他们就偷偷地从事先准备好的战备公路,顺着小市、吉林方向,先到朝鲜、韩国,然后逃回了本国。
我们当兵住在这座兵营时,桥头镇有很多日本侵略时期建造的防地震、尖顶式的家居式住房。房顶的瓦是用铜丝一个、一个穿起来的,以防地震时,瓦掉下来,砸伤人。
据当地百姓告诉我们,过去这里是日本军人、商人集中的居住地。日本商人从1905年就开始到东北经商,开采煤、铁矿山,冶炼钢铁,其实就是侵略中国的序幕。商人在本溪上班,回桥头居住,每天坐火车通勤。我说,我们当兵时,桥头人有坐火车去本溪上班、回桥头居住的习惯。原来是和日本人学的啊!
当地的老百姓还告诉我,日本人在桥头居住时,不是日本人欺负中国人,是中国的小孩子欺负日本人。他们管日本妇女叫“日本娘们”,管日本小孩儿叫“尬豆子”。
日本男人每天要坐火车到本溪湖上班,男人走后,桥头的小孩就开始出动了。他们往日本人家扔石头,投掷秽土等脏东西。日本娘们爱干净,当看到刚刚清扫的卫生、洗干净晾晒的衣服,被中国小孩弄脏了时,马上从家里出来,又点头,又哈腰,又敬礼。中国小孩儿还是不依不饶,继续扔土,日本娘们就马上从家里拿出饼干、糖果等吃的东西,散发给中国小孩儿,得到糖果等食品,桥头的小孩才肯离开。
日本人不敢单独把自己的孩子放出来玩儿,担心会被桥头的小孩子欺负。日本的“尬豆子”只有发给桥头的小孩儿好吃的,中国的小孩儿才不欺负他们。
为此,日本男人回家,日本娘们还不敢和男人们说,如果男人朝桥头小孩儿发火吼几声,桥头的小孩会变本加厉地欺负他们。第二天,日本人家更要遭殃。
日本人在这里采取的侵略政策,是“小恩小惠”、“收买人心”“恩威并举”,等绥靖政策。他们经常给中国人送点小礼物,像给家里的帮工送手表、洋食品之类的物品。为了达到长期占领的目的,1931年,日本人便在桥头为老百姓修建了水源地和自来水。他们欺压劳工,残害劳工,在南芬矿山,留下了罪恶的万人坑。
这座曾经的日本兵营,在解放战争时期,被国民党一个连队接管了几天,后被我军赶走。这里曾经是国、共两党的拉锯区。建国后,被铁路部门收回。抗美援朝时,经朱德委员长批准,把这些日本军营,交给回国后没有地方居住的部队了。从此,日本军营成了我们的“军营”。
这里住过日本关东军、国民党军、解放军,是兵家之地。这里住过日军中将;国民党少将;走出过解放军54位将军或军以上高级将领。
桥头人曾自豪地说:“我们没有惧过任何军队”。1978年,部队想在营区修院墙,挡了当地居民一条路。老百姓奋起“反抗”,但他们和部队内部的人处的很好,常在一起打篮球,有困难了找部队解决,进营房像走平地似的。他们的理念,就是和军人自始至终打成一片,永不分离。
我就是从这里,开始走上当兵之路的。以后,又从这里走到部队的其它地方。“日本”军营,让我见证了日军在桥头的部分侵华的历史,让我在部队得到了应有的锻炼。
我在这里,从士兵到提拔为军官,学习了医务知识;我从这里,学会了工作,有了事业,走出了这片狭小的天地,在解放军大熔炉里经受了方方面面的考验;我从这里,学到了很多建军方面的基本知识,为我军的国防建设,贡献了我无悔的青春;我从这里,开始经历了30多年的军旅生涯,领悟到军旅重厚的文化底蕴。
“日本”兵营,我离开它已经25年。1981年的春天,有位曾经在这座兵营当兵的日本军人,回到过这座营房。看到它时,他跪在兵营的门前,痛哭流涕,号啕痛哭,使在场的陪同人员都惊呆了,当时我也在场。
我摸不清当时他为什么要这样放声痛哭?是忏悔?是留恋?还是赎罪?后来,他为本溪市政府捐了一笔款项,修建了一条宽敞的马路。可能他的哭泣,是对中国人民的忏悔,从此,他再也没有回过本溪。
不久,日本著名的影星栗原小卷来到小小的桥头镇,拍摄了一部中日合拍的电视剧《望乡之星》。故事的主人公(也是原形)刘仁,就是出身在桥头的爱国志士。上个世纪2、30年代,他曾在日本留学,回国后为爱国抗战,在中日民间做了大量的说服工作。中日关系恢复后,刘仁得到了中日双方认可。于是,栗原小卷来了。
喧闹过后,恢复了往日的平静。
2003年的夏天,在我离开它20年后,曾经“依恋”般地回去过一次。因为,在这座兵营里,有过我太多的希望和梦想,青春、爱情、事业、家庭、生活,是我《梦开始的地方》。
此时的旧兵营,已经是满目疮痍、遍体鳞伤,失去了过往军营的威武与风采,成为一座难以想象、破烂不堪的贸易市场。当年日军军官居住的房间,成为油污满垢的饭店,零散破落的药店。军营的操场,成为大车、汽车、人群、吆喝声声,鸣躁、喧闹的市场,一点也没有了兵营的味道。
按照我的想法,这座曾经的兵营,应该作为一种历史的纪念,历史的回归;让后人记住,日本鬼子曾经在里侵略过我们,占领了我们可爱的家园;在这里,掠夺了我们的矿山、煤铁等建设资源;并用惨无人道的酷刑,欺压我们的人民。这座兵营应该办成一座二战时期的历史博物馆,让后人铭记那段历史。
不忘过去,我感叹世道的变迁,我领悟了前人深刻的感叹。我没有失声,没有痛苦,更没有流泪。虽然,我也有点伤感,想想未来,百年轮回,人事沧桑,我只有更多的期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