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加入灵隐岛
查看: 875|回复: 0

哈尔滨市香坊区私营工业历史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12-23 14:21: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我是夏雯静 于 2017-12-23 15:17 编辑

清朝时期,制油业、制酒业开始在香坊地区兴起。1795至1890年间,现香坊农村有徐家油坊、魏家油坊、耿家油坊、两家张家油坊开业生产。这些油坊多以手工业操作为主,产量很低,所生产的产品多销往周围村屯、阿城、宾县和哈尔滨等地。
1805年(嘉庆十年),山东黄县人田保辉兄弟一家来东香坊开荒种地,开办烧锅,经几十年的经营,家产日丰,到1898年有资金--白银800两,有砖瓦房32所,占地面积14 972平方米。田家烧锅成为当时哈尔滨地区和北满地区第一家大型私营手工业作坊。
继田家烧锅之后,香坊地区还建立了瓦盆烧制企业。1814年(嘉庆十九年),香坊地区又建立了线香作坊、徐家烧锅2个企业。徐家烧锅是阿勒楚喀(阿城县)人徐××所开,地址在成高子火车站南端30米处(现和平兽药厂址),当时占地1.4万平方米。为防匪患,烧锅建有围墙和炮楼,1900年7月徐家烧锅被俄国护路军占领,烧锅倒闭破产。
1900年,聚源烧锅在安埠街(现综合商店址)开业。同时在埠头区(道里)开一分号,称源聚烧锅。聚源烧锅是伪区长张玺增之父所开。
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中东铁路修筑期间,俄国人在军队街(现司徒街)88号电影院附近建立铁路印刷厂(石印室),是当时哈尔滨市第一户印刷企业;1900年俄国人乌鲁布列夫斯基--柴可夫啤酒厂在四史街开业;1901年俄国人与德国人合资在野营街11号建立哈盖耶尔留切曼啤酒厂,此外俄国人在香坊还建有福鲁啤酒厂。1901年俄国人鲍罗金在中山路19号开设了"满州第一制粉厂",该厂于1915年兑给朝鲜人经营,职工30人。

一、制油业
制油业的发展始于19世纪20年代,此间一些山东、河北省等地的民族资本家来到香坊,利用东北盛产大豆的有利条件合伙开设油坊。1917年,双盛泰油坊开业,1919年卖给民族资本家张廷阁。此后,民族资本家相继合资或集资在油坊街兴办制油厂。油坊街因此而得名。区内至1930年共建有合聚公、恒祥东、华英等12户油坊。这些油坊大多使用水压或螺旋、冷气榨油机进行生产,时有职工837人。生产设备406台,资金214.2万哈大洋(当时钱币)。日产豆油3 705普特(俄制重量计量单位),日产豆饼2.19万片。产品大都销往欧洲、拉丁美洲各国。1932年,日本帝国主义对民族制油业实行严格限制政策。制油作坊大都被迫停业和破产。香坊区只有和聚公、恒祥东、华英、广信丰和溶源油坊开业。共有水压式压榨机271台,一昼夜生产豆饼1.36万片。1934至1936年,又在安埠街建立三聚永油坊,在油坊街建立源丰和及协昌仁油坊。1937至1940年,因原料短缺,三聚永、广信丰、溶源和源丰和油坊停业。
1928年香坊区制油业统计表(见表5-1)
二、米面加工
1900年,俄人鲍罗金在香坊陆军街投资38.4万卢布开办了"第一满州"制粉厂。此厂1915年兑给朝鲜人经营,1926年由朝鲜人兑给天兴福制粉四厂,改为天兴福第四制粉分厂。1919年,厚糠火磨开业。厂主于鹏飞投资70万块哈大洋,建厂址于霍尔瓦特庄园(卫生街),工厂占地4 575平方米。设有默(磨粉设备)机、锅炉各1台(套),从业人员35人。其中职员1O人、工人25人。日投料45.8吨,出粉32.1吨,为"旗牌"面粉。1931年因经理赌博输掉工厂,此厂废业。1920年辽宁民族资本家邵慎亭投资60万元,在香坊油坊街1号建一幢六层楼房,从上海恒丰公司订购美制脑达克新式制粉机16部,大型锅炉3台,发电机(650马力)、汽力发动机各l台,其它通用设备若干,招收职工81人。1921年10月投产,日产面粉6 500袋。所产"天官牌"面粉销往中东铁路各站及东北各大城市。原料采购主要来源于东北各地。资金多为自筹,少数依靠银行信贷或押汇。1922年经呈中华民国农业部批准,天兴福各分厂面粉对全国免税出售。1923年小麦减产,工厂停工待料。为减少损失,厂主通过日商"三菱公司"从北美、加拿大订购1.2万吨小麦,天兴福第二面粉厂获750吨。1928年为扩大生产能力,厂主投资40万哈大洋向上海订购制粉机8台,电动机1台,当年安装并投产,日出粉量达1. 05万袋。1926年,邵乾一(邵慎亭之侄)通过哈正银行投资30万哈大洋兑购满州制粉厂,改称天兴福第四厂分厂,招收职工80人。日投料98.3吨,产面粉5 400袋(61. 6吨)。1931年制粉业仅可维持生产。1932年哈尔滨遭受特大水灾,小麦收购困难,经营迅速下降,两年仅获利13.7万元。1936年为扩大生产,天兴福二厂将顾乡屯福兴恒制粉厂收为支厂。1937至1939年小麦大丰收,3年共获利44.7万元。1938年工厂再度扩大生产能力,购德亚洋行新式制粉机9部,日产面粉3 000袋。同时增加发电机组和接丝机等辅助设备,日产量增至1.3万袋,年产303.5万袋,为东北当时第一_大制粉厂。1940年工厂获利63.68万元。1941年为扩大营业,流动资金增加到150万元。当年7月31日,在停机检修中失火,除原料库仅存一部份小麦外,其它厂房及设备、成品全部烧毁,工厂获火险保险金25.5万元伪币。因当时处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设备订购困难,工厂无法修复,职工大都转到顾乡支厂,剩余人员到天兴福菜园(现省五交电仓库)种植蔬菜。在此20年间共产面粉2 032.89万袋、麦麸258.43万包,获利润382.58万元。1942年,工厂复建,国外设备订购困难,只有向国内工厂订购,国内机械制造技术力量薄弱,生产能力低。经过几年努力,到1946年仅完成所订购设备60%,工厂自火灾后一直未能复原。1950年哈轴迁移来哈,因建厂需要,天兴福第二制粉厂和第四制粉分厂所占土地及厂房被国家征用为哈轴厂址。
1930年至1945年间,民族工商业者相继在香坊开办了一些粮米加工业,主要生产品种为高粮米,分布在油坊街、安埠街、一面街(现红旗大街)、中山路、新民里、延福街、草料街、姜家店、卫生街、通天街等。
随着哈尔滨的解放,国家对粮食实行统购统销,私营米厂因设备不符合粮食加工要求、保管条件差和无原料等原因,大多数停业或废业,少数被国家接管。较大的私营"裕民"米厂于1950年由政府接管后改为军粮四厂。此厂1953年有职工100余人,日产粮100余吨,年消耗原粮6万吨。1954年合并到香坊粮食加工厂。1951年时,私营粮米加工业仅剩4户,1956年公私合营中与其他行业合并。
民国时期的粮米加工业统计表(见表5-2)
三、外国人经营的工业
1914至1932年,香坊区有外国人经营企业4家,这些企业是华英油坊、葛瓦里斯基胶合板厂、克拉武则制酒厂、池田第三工厂。
华英油坊 英国人开设的华英油坊建于1914年,隶属英国华英东方商务公司。地址在油坊街15号,1915年投产。时有二层楼房1栋,制油车间、锅炉房、仓库、简易宿舍及食堂各1栋(为平房),深井l眼,鬃绳传动蒸汽压机1台,水压榨油机35付。经理是卡巴金,有职工百余人,日产豆油645普特,豆饼1 009片。1930年产豆饼42万片。当时设备简陋,工人生产劳动强度大,每班工时12小时,工人流动性大。1937年,受其原料限制,工厂处在停产或半停产状态。1938年,在日本高压政策下,业主无力承办,作价兑给日方代理人徐鹏志,改厂名为满州油脂株式会社,主产豆油、清油和豆饼。时有职工117人,经营最好时职工292人,有资本30万日元,日产豆油3 800普特,豆饼6 866片。所有产品基本运往日本。1945年9月工厂停产,工人自愿组成护卫队护厂。1946年5月哈航校租用此厂,没收资本家全部财产。
葛瓦里斯基胶合板厂 建于1924年,由波兰人投资60万哈大洋在香坊陆军街(现公滨路140号)建立,1925年4月建成投产。厂房建筑面积l 768平方米,拥有各种专用设备30台(套),职工178人,年产胶合板4 100立方米。内销齐齐哈尔、本市和长春等地;夕卜销英国、爪哇群岛、澳大利亚等国,为中国东北独一产品。1935年,英国资本家见此业生产兴隆、销路好、利润高,便采取利用、争夺、排挤、收买等手段,造成工厂经营的困难。然后,以低价收购,工厂更名和平洋行哈尔滨胶合板工厂,厂主先后委托俄侨煞拉斯·金册任厂长经营,年产2 400立方米胶合板。1939年,由于日本人控制了中国森林采伐和运输,原材料不足,工厂处于半停产状态,年产下降到1 400立方米。为此,企业与日本人合营,日方派"关东军"退伍少将坂本实参予经营,工厂更名平和洋行株式会社。1941年1O月4日,工厂发生火灾,一切建筑均烧毁。1942年2月21日,伪满政府一下令接管此厂。10月,工厂全部修复投产,年产3 000立方米。1945年,坂本实弃厂逃跑。为保护工厂不受损失,原厂长金册组织十几名俄侨工人日夜看守。1946年工厂被秋林公司接收,金册继任厂长。工厂更名秋林公司和平洋行胶合板厂。俄国侨民为垄断技术,对中国工人采取排斥态度,不允许中国人学技术,在待遇上搞特权。在驻厂工作队支持下,厂成立工会小组,与资本家展开了罢工斗争,迫使厂主给工人增加40%工资。1952年3月13日,工厂被收为国有,为地方国营,更名松江胶合板厂。
克拉武则制酒厂 是外国商人克拉武则1924年在野营街11号(现香木街)建立的葡萄酒厂,1947年共有资金1 841.4万元。
池田第三工厂 1927年10月,由日本人池田原次朗在野营街15号建立,工厂有职工65人,资金7.78万日元,主产酱油和味噌(精)。1945年厂主逃走后,由市政府收为国有,更名为哈尔滨酱油厂,时有职工234人,年产酱油252吨。
四、手工业作坊
民国时期,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为人民生活服务的手工业作坊开始发展起来,1913至1932年区内手工业发展到23户,分为针织、制铁、木工制造、服装、鞋帽、铸造、荷车、农具修造、弹棉花等10多个行业。厂(点)多分布在油坊街、安埠街、通天街、工兵路(公滨路)、草料街、上号菜园等地。
在这些手工业中,成形企业有木工制造、服装、鞋帽3个行业。木工制造业有德义厚源记、天民木铺、天增永木铺、德兴木铺4户。生产有板材、满族家俱等,共有从业人员33人;服装业有振兴隆、裕增长、公兴合3户,生产中山服;制鞋业有天祥庄、同庆德等2户,生产皮鞋和便鞋。
在23户手工业中,平民女子工厂为最大,该厂建于1925年,由东省特别区筹资所建。其目的是为安置沙俄侨民中的贫困户以自食其力。平民女子工厂是贫民工厂的分厂,厂址在香坊草料街(现香坊大街)原中东铁路仓库院内。生产的产品有毛衣、手套、帽子编织等。职工大都是女工,均来自外县。时有资金18万元,人员最多达300人。1939年4月,收为滨江自强女子工厂,工厂性质为半工半读。有一段时间为平民女子学校。入学前需交押金20块哈大洋,在2年学徒期中每天工作9个小时,而且不发工资。学员职工在这种压迫下,于1931年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与官僚资本家展开了斗争,1940年前后工厂停办。       
      
东北沦陷时期,在日伪当局的统治下,中国人所办的粮油加工业、手工业受到限制,多数企业倒闭破产。粮油加工业仅剩5户,手工业剩有19户。但日本人开设的工业却有较大的发展,1933至1945年,新办工业有10户。这些工业是兰菊酒造株式会社(兰菊烧锅)、哈尔滨麦酒株式会社(现啤酒厂)、田光泽洋行耐火烧瓦工厂、石川工业所、制胰厂(俄国人办)、满州再生袋株式会社、满州镇泉工业株式会社、大泽林工厂、秋林株式会社机械工厂、永聚恒会社酱园(北满酱园)等。
在这10户工业中,兰菊酒造株式会社、麦酒株式会社、永聚恒酱园规模较大。
兰菊酒造株式会社 1936年4月,由日本村山四郎在油坊街57号开办,时有职工13人,主产清酒和大酱。1945年厂主逃走后,此厂被松江油脂厂接管,用作生产马尾包。时占地7.0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9 501平方米。1949年有生产工人138人。1951年9月,马尾包生产迁松江油脂厂院内。此地改为松江农具厂。
哈尔滨麦酒株式会社 始建于1936年4月,日本麦酒公司投资70万日元在油坊街59号购地6.6万平方米,于1937年5月建成投产。时有职工40人,其中日本职工3人。年产啤酒1O万箱(1 562.1吨),经理高桥真男。厂名哈尔滨啤酒股分有限公司香坊工厂。1939年职工108人,年产啤酒20.8万箱(3 250吨)。1942年工厂扩建为年产30万箱啤酒,为当时全国较大啤酒生产厂之一。1946年苏联红军将工厂移交给秋林公司,为秋林股份有限公司哈尔滨市第一啤酒厂,主产啤酒和水酒。有职工188人,年产啤酒18万箱,1950年12月1日,秋林公司将此厂无条件交给中国,工厂定名为哈尔滨啤酒厂。
石川工业所 1937年10月,由日本人石川敏介在香坊安埠街13号建立。主产铁制品。时有职工25人,是当时香坊较大的一户金属加工企业。新利洋行制皮厂于1939年由日本人在步兵街建立,有职工30人,主产熟皮子。
1944年伪政府将香坊永聚恒酱园和道外三户酱园合并成立永聚恒合记酱菜园,建厂址于香坊增福街65号院内。当时,酱菜园有30口大缸和几口大锅,主产酱油和黄酱、咸菜等。开始有职工5人,逐步增加到13人。生产旺季雇用30名临时工。所有工艺均由手工作业,职工劳动强度大,年产酱油40余吨。哈尔滨解放时资本家逃走,孙慎勤(工人)代其主持生产。1956年,公私合营后称香坊酱菜厂(现哈尔滨食品第五酿造厂)。
1934-1937外国人开设工厂统计表(见表5-3)
东北沦陷时期,香坊区剩有19户私营手工业作坊。在这些手工业中,有烘炉10户、铁工厂2户。铸造、制铁3户,机械修理1户、棉纺1户。这些工厂分布在油坊街4户、安埠街7户、陆军街7户、延福街2户、草料街、新民里街各1户、上号菜园1户。主要产品有铁管、铸造、铁制品、荷车、镀金加工(手饰加工)、修理、染色、农具修理、马掌、铁蹄等。

一、解放初期的私营工业
解放初期,香坊区私营工业滞弱。1946年,全区有制油厂4户,小型粮米加工厂6户,印刷厂、啤酒厂、胶合板厂、酱菜厂各1户;另有服务性工业厂(点)29户。其中服装鞋帽加工厂4户、修理业9户、木器制作业8户、制酒业2户,其他行业9户,有工人147人。
在这些工业中,恒祥东、和聚公、协昌仁、华英油坊、啤酒厂、兰菊烧锅、胶合板厂、铁路印刷厂、北满酱园等11个工厂规模较大。其中华英油坊、啤酒厂、铁路印刷厂、北满酱园、胶合板厂5个企业属敌伪财产,1946年初被国家接收。粮米加工业在1955年粮食实行统购统销时全部停业。
和聚公、恒祥东、协昌仁油坊因资金冻结,处于停业状态。10月8日,市长刘成栋与油坊业代表孟毅民到香坊各油坊调查后,根据各厂设备情况,投放贷款1 600万元(东北流通券),给予业者豁免豆税,扶持制油业生产,协昌仁、和聚公、恒祥东分别开工。1947年10月,市政府与协昌仁油坊经理褚焕章协商后将工厂租赁给东北粮食总局,改名东粮制油厂。1949年3月,东北粮食总局迁往沈阳,此厂交给松江省粮食局。工厂改名松粮制油厂。1950年改为军粮七厂,1953年2月改称哈尔滨制油厂,1960年国民经济困难,工厂部分设备和人员调往外地,工厂解散。此地变为储存粮油仓库。
1951年,3户私营油坊仍由国家贷款,为国家代料加工生产豆油。1955年11月30日,本着"具备公私合营条件、国家需要、企业改造和资本家自愿"的原则进行公私合营。协昌仁、恒祥东、和聚公油坊符合公私合营条件,合营后的工厂设备、人员全部与道外八区同聚祥、同成合油坊合并,其场地由轴承厂征用。
1946年后,个体手工业者随着哈尔滨市的解放和建设不断发展,到1948年大约建立了近200余户。其行业有金属制品、自行车修理业5户,从业人员6人,资金228万元;薄铁制品业23户,24人,主产水壶、烟筒、水勺、瓦斯灯等,大都分布在安埠、延福、草料、通天街等,拥有资金508.2万元;车蹄制造业22户,从业人员63人,主产马掌、钉子、农车、镰刀等;日用化学、电料2户,从业人员2人,主要从事牙刷及电料制造;缝纫业16户,从业人员20人,主要从事便服、大衣、制服等的承做;鞋帽业16户,从业人员23人,主要是鞋帽制作及修理,多分布在安埠街,共有资金286.4万元;针织洗染业、织布业9户,从业人员32人,自有资金在10~20万元间,大都分布在新民里五道街、六顺街、新乡里;皮毛加工业8户,从业人员17人,主产皮革、鞭杆、鞭子等;粮食及熟食加工业46户,从业人员89人,主要加工高粮米和谷类,熟食主要加工煎饼,自有资金在60万元左右,木器制作13户,从业人员13人,主要从事棺材、柜箱、纺线车、鞋楦、笼屉制作等,多分布在延福、安埠、军政街。其余的行业有粉条加工2户,从业人员4人;糖果业2户,从业人员4人;豆腐业12户,从业人员32人;谷草业11户,从业人员25人;钟表眼镜修理业10户,从业人员14人。这些行业均分布在安埠、延福、草料、通天、同心、姜家店、增福街等处。
二、文化大革命前的私营工业
1949至1952年,百废待兴的国家走向经济复兴,手工业生产方向主要还是为农业服务,新的行业发展是被服缝制业(主要是加工军服),其它行业由于生产原料、资金、销路等问题而停产。在所登记170户中,因上述原因停业40户,余下130户在政府协助下维持生产。其主要行业有服装加工26户、金属制造22户、粮油加工7户、孵畜业2l户、豆腐业16户、饲料12户、制鞋、制革、皮具、弹棉、文化仪器等26户。总计35个行业,从业人员558人。1953至1956年间,个体手工业随着社会需求时起时落。至1956年公私合营时;仅剩10个行业,107户,513人。合营组成9个手工业生产合作社和3个合作小组。公私合营后私营工业和个体工业发展受到限制。1958年,在全民大办工业中,随之兴起的私营、个体业户较多,在1961至1962年间的企业整顿中,较有规模的厂家划为大集体、小集体。而部分以手工业分散生产为主的业户由于不便管理,仍允许存在。"文化大革命"中,私营、个体工业被视为走资本主义道路,一律取缔。
公私合营时组建的手工业合作社统计表(见表5-5)
三、改革后的私营(个体)工业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国家实行对外开放、对内搞活的政策。香坊区依照国家政策,1980年开始发展私营工业和个体工业。私营工业发展到24户,有39人投资,职工395人。其中独资经营的19户,职工282人,合资经营的5户,合资人员20人(股东),从业人员儿3人。其行业有纺织业3户、缝纫3户、其它行业18户。而个体手工业发展很不平衡,人员不稳定,多时达几百户、少时则几十户。1985年工商统计有247户,1989年300余户,1990年上半年城区个体工业登记219户,从业人员511人。注册资金1 329万元。年完成工业产值l 092万元。下半年个体工业户为113户,从业人员188人。有资金550万元,年产值4 237万元。其中缝纫业72户,从业人员77人,拥有资金92万元,年完成产值1 710万元;木器加工33户,从业人员95人,共有资金458万元,年完成工业产值2 343万元,主产农具、小胶合板和锯材等;黑白铁加工7户,从业人员8人,有资金20万元,年总产值48万元;针织业1户,从业人员3人,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03万元。1990年末,城区个体手工业者下降到90户,从业人员有201人。
1980年后,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进行,农村个体工业开始发展起来。到1990末,农村个体工业户发展到616户,1 188人。有固定资产58万元,年完成工业产值926万元,实现利润88万元,上缴税金45万元。主要行业有豆制品加工、铁木加工、罐头食品加工、缝纫、服装、黑白铁加工等。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加入灵隐岛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灵隐岛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灵异志

GMT+8, 2024-12-23 01:26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