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7-12-8 19:13:34
|
显示全部楼层
四
除了文学艺术类期刊,伪满时期的其他期刊则乏善可陈。除了个别自然科学及科普类以外,其他期刊则完全沦为日伪统治的工具,其办刊质量也十分低下。
(一)新闻时政类
伪满统治时期,因为实行了严格的新闻管制,东北地区真正意义上的新闻期刊很少,在“莫谈国事”的黑暗残酷环境里,哪里还有什么真实客观的新闻存在。《新天地》、《新满洲》、《大同文化》多少涉及到一些新闻,但也多是为日寇侵略中国服务,或是“御用”性质的帮腔。如大连满洲文化协会主办的《大同文化》虽然也刊登新闻,但却明确提出以使民众“彻底认识满洲新国家之真谛”,“务使民族确实了解王道之精神”为宗旨,是一本地地道道为日本帝国主义和伪满洲国效力的期刊。
新闻少见,涉“政”的期刊倒是有一些,但这“政”不是“政治”,而是所谓的“政府”,即大大小小的各类“政府”公报。如在长春出版的《政府公报》,从1934年3月出版,到1945年7月终刊,容量很大,十多年时间,每月按时出版,全部合订起来,有74560多页。在大连出版的《调查时报》,从1920年4月创刊,到1944年2月终刊,出版了25年,合订起来有56000多页。
在这一类期刊中,有一本内务局的机关刊《内务资料》,或可说是“时政”类的期刊。该期刊在约稿启事中说:“关于民众有关联之论著或其他各种之具体研究,关于诸般民政之调查材料皆可。”所登的文章多为民政方面的内容。如《街村指导监督方针要领》、《国家与街村》等。在这本期刊里每期还都刊登内务局的训令:“为政要旨,既诚则明;贵乎忠诚,其道用宏;业精于勤,躬行实践;勤则有功,百政繁兴;廉洁自持,敦品作则;砺身之要,庶民法效;人和为贵,精神互助;大度为尊,一德一心。”看来,“训令”的落脚点还在于所谓的“日满亲善”、“一德一心”。
(二)文化教育类
东北沦陷时期的文化教育类期刊,几乎完全掌握在日本人和伪满统治者手中,因为他们深知文化占领与奴化教育对其统治的重要性。所以我们今天所能见到的这类期刊,大都是奴性文化声音和教育观点。这从以下几种期刊里可见一斑。
《东北文化》——1931年由日本人在大连的“中日文化协会”创办。其主办单位“中日文化协会”打着“文化进步”、“亲善”的旗号,以《东北文化》为舆论工具,大搞文化侵略。该刊的主要栏目有“卷头语”、“中外时事”、“时事评论”、“新知识”、“文苑”、“小说”、“日语讲义”等。
《大同文化》——“大连满洲文化协会”于1935年在大连创刊。该刊明确提出以使民众“彻底认识满洲新国家之真谛”,“务使民族确实了解王道之精神”为宗旨,是为日本帝国主义和伪满洲国呐喊效力的期刊。所刊文章如《满洲建国四周纪念日各部大臣之感想》、《满洲帝国之概要》、《祀孔考》、《中国桥之历史与构造法》、《谈谈兰花小史》、《书画同源》、《丧礼问题》、《论〈水浒〉》、《中国妇女脚的解放问题》等。其中也谈中国文化,但基本上是围绕着文化奴役与文化占领而展开的。
《同轨》——1934年2月1日由伪满洲国奉天铁路总局总务处在沈阳创刊。编辑人松山信辅,发行人向野元生,均为日本人。该刊发刊词称:“铁道不仅传播文化,亦所以创造文化也,满洲以文化立国,则国有铁道使命之非小可知。我铁道同人,深鉴于此,觉忠诚从事实务之外,尤切望有一集思广益之机关,本志乃即应此机运而生。”创刊号内容大都是铁道建设方面的常识及铁路总局与各地方局关系的文章,还有铁路沿线的古迹等。该刊在征稿启事中说:“不谈政治,趋重德行,不及讥评,须加句点。凡关于业务研究,经济事情,风俗习惯,名胜古迹,文艺作品等投稿一律欢迎。”这里所说的“不谈政治”显然是一种遮掩。因为创刊号中明确指出,该刊的纲领在于“德性之磨励,业务之研究,铁道知识之向上,上下意志之疏通,合作精神之振起”。可见该刊要着力宣传的仍在于日本侵略者所需要的“德性”、“意志”、“精神”等。
《新青年》——1935年10月20日由“新青年旬刊社”在沈阳创刊。编辑人为陈健男,发行人为申杰。社址在奉天市商埠地三经路伪满洲国协和会奉天省事务局内。创刊号上有伪奉天市长王庆璋的题词:“如气之春。”另有简短的《发刊词》,全文是:“一、表现民族协和真精神。二、统一青年之思想。三、探讨学术及发扬文化。四、克制外来思想、不良刊物。五、复兴满洲文艺并挽救出版界之没落。”虽然该刊与五四时期陈独秀主编的《新青年》同名,但内容却有本质上的不同,创刊号上发表的头题文章《民族协和之真精神》代表了该刊甘当汉奸的政治倾向,也体现了该刊的宗旨是为日本帝国主义及其扶植的溥仪傀儡政权唱赞歌:“究竟民族协和的真精神何在呢?……例如亚洲诸国,有的非常进步,可以媲美欧美如日本,有的非常落后甚至在过着游牧生活如蒙古,如果亚洲各民族间能够彻底合作,为种种杂多民族的文化开一统一融和之途,很快的,亚洲全体文化的水平便会高涨起来,同时内容也能特别充实……举实例来说,自从日满两民族协和以来,仅仅在这三年中,满洲经济上的进步比较前二十年所走的还快,铁路及轻重两大工业都在突飞猛进,满洲民族所受的实益真是笔不胜书,民族协和的功效已经在实际上与我们以证明了。”由此可见出,这是一本典型的汉奸杂志。在1936年“新年特大号”上发表的署名“编者”的头题文章《我们的意义》更加赤裸裸地暴露了编者的汉奸嘴脸,他们不仅为日本侵略东北大唱赞歌,还为其侵略全中国的罪行进行肉麻的吹捧。
《旅行情报》——这是日本人于1943年1月在沈阳创办的一本中文旅游半月刊。编辑人为日本人户泽辰雄和中国人张白虹,发行人为林重生。该刊名义上是一本旅行指南,也曾介绍了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地的风土人情和生活习惯等内容,但其大量篇幅却是日本军国主义到处侵略的战况及其武力的炫耀。如在1943年2月15日出版的一期里,就有题为《大东亚海上战昨年日军的战果》一文,详细地记载了1942年日军的所谓“战功”。文章开篇说:“昨年元旦,距大东亚战争开始期,仅二十有四日,日军已占领马来之新高拉、巴他尼、哥他巴尔、关丹,美属之关岛、广东之九龙、香港,并上陆吕宋、民诺大,英领婆罗洲等处,获得赫赫之空前战果。兹则又逢新岁,日军之威势,更十倍于前。”该刊还详细地记录了日军所到之地的各种资源及风土民俗方面的情况。与其说是“旅行情报”,不如说是“战行情报”。
《奉天教育》——1933年3月1日由奉天教育厅和奉天教育会联合创办。时任奉天省教育厅长的韦焕章在创刊号发刊词中称:“奉天教育厅成立之翌年,主管编审人员会同省教育会诸执事合办教育月刊,其意盖欲汇本省文教政令于一编,冶东西学术于一炉,以期集思广益,同策进行。”该刊宗旨显然是为日本侵略者的王道政治服务,提倡的教育也大多是日本帝国主义推行的奴化教育。主要栏目有“论著”、“研究”、“讲演”、“附录”、“汇报”、“杂俎”、“命令”等。该刊在创刊号上曾为《儿童乐观》杂志刊发广告,其广告词也一派奴化教育气息:“《儿童乐观》系月刊杂志,内容有趣,王道国民务必一读……”一则小小广告也要称呼“王道国民”,可见该刊政治取向的鲜明与堕落。其他如《满洲国语》、《文教月报》、《建国教育》、《满洲学童》等,也都是这类内容。这时期的文教类期刊几乎都沦落为汉奸杂志,成为中国文化教育史和中国文教类期刊史上最黑暗和最为痛心的一页。
(三)科普健康
这类杂志相对来说还没有完全被政治污染,不管是中国人办的,还是日本人办的,都还有科学精神。这类杂志比较有影响的是《农业进步》、《东方医学杂志》、《东方齿科》等,其他如《兴农》、《健康满洲》、《电波》等则影响不大。
《农业进步》——这是伪满时期很有影响的农业科普期刊。该杂志在旅顺出版,专门刊发农副业科技知识。《农业进步》每期都有一篇《编余话》,如第三卷第五号的《编余话》说的:“农业家的使命最大,故头脑必须活动,因为我们是供给人吃的、穿的、住的、用的。可是都市人在吃穿住用以外,耳朵还要听,眼睛还要看,故我们也要随机应变,按其所需,供其所求。”该刊内容紧跟农时,考虑农民需要,如“农民生财之道”栏目里刊登了如何选种、施肥,怎样保管粮食等文章,还有如何养牛、养猪、养鸡、养兔等知识。在“园艺”栏目里,有培育各种水果的方法和注意事项。另外还有“农事问答”栏目,专门回答农民提出的各种难题。
(四)财经管理类
这类期刊多是统计汇报、月报之类,如《奉天市政统计汇刊》、《满洲国外国贸易统计月刊》、《商工月刊》、《内外经济情报》、《北满经济月刊》、《奉天市统计月报》、《满洲国外国贸易统计月刊》、《奉天商工公会统计月报》、《内外经济情报》、《统计时报》等。这类期刊虽然多是统计数字,或是经济情报汇编,缺少期刊的内在含量,但却保留下了丰富的经济史料。这些统计类期刊在当时大都属于“保密”之列,出版时即印有“秘密”字样。尤其是其中所披露的经济数字,对于研究当时的东北经济状况,对于揭露日本军国主义对东北的经济掠夺,认知日本侵华的罪恶本质及对东北经济的破坏等,都具有直接的史料价值。
(五)大中校刊类
伪满时期校园文学比较兴盛,曾在朋友处看到何霭人编辑的女学生文艺作品集《窗前草》再版了三次,可见当时人对校园文学的喜欢程度。
《兴仁季刊》——由奉天省立奉天女子师范校友会编辑出版,大约创刊于1934年,在位于奉天大东门里奉天女子师范学校商场销售。虽然伪满洲国当局及校方企图使这类校刊成为奴化教育的工具,但是,主要由在校学生编辑、供稿的学生文学刊物,却淡化政治,多以风花雪月为主,少有当局要求的内容。这本期刊设有“妇女问题”、“教育”、“研究与批评”、“翻译”、“小说”、“诗词”、“课艺”、“杂俎”等栏目。因为是女校女学生办的期刊,因此该刊特别关注妇女问题。如第2期的“妇女问题”栏目中发表了16篇文章,其中15篇文章都是在校女生用白话文、新标点写成的讨论妇女问题的文章。其内容也比较广泛,如《妇女与职业问题》、《妇女解放与生产力》、《女子教育的目的》、《女子教育与社会的联系》、《男女平权漫谈》、《女子欲免去男人轻视的要素》、《谈谈女作家》、《谈谈妇女的装饰》等。第2期尾页有当年(1934)毕业生名录,从中可知该校毕业生年龄均在19至21岁之间。
《萃文季刊》——是所谓“新京”长春萃文女子国民高等学校的校刊,每年两期,春学期和秋学期各一期。内有“小品”、“小说”、“诗歌”、“杂记”、“小友园地”等栏目。
《商中月刊》——安东商科高级中学校校刊,内容以科技为主,兼有文艺内容。
《昌图二中月刊》——由辽宁省昌图县第二中学编印,创刊于1934年初。该刊设有论文、文艺、诗歌、小说、记事、科学、游艺等栏目。校刊《例言》里写道:“本刊以发展思想、练达文艺、交换知识为宗旨,取材以宣扬王道、研究学理为范围。”这种内容定位充分反映出校方施行奴化教育的意图。然而由于该刊的主要稿件来源于本校学生,学生的习作少见有“宣扬王道”或研究学理的,倒是许多文学作品里体现出青少年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喜爱。如初一年级学生刘凤起的一首诗歌写道:“红日迟迟笼绛纱,林中阵阵送啼鸦。清晨睡起无他事,指点儿童扫柳花。”诗中的后两句虽有模仿宋人杨万里《闲居初夏午睡起二绝句》之一中的“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之嫌,但一个初中一年级学生对古典诗歌知识的掌握程度,还是很不错的。
《昌图县立八面城初级中学校月刊》——我们现在仅能见到1935年第2卷第5期。从这一期的《例言》中可知该刊是“以发展思想,练达文艺,交换知识为宗旨”的。
《泉阳萃刊》——奉天省立奉天第二工科高级中学校主办。有“摄影”、“学术”、“艺文”、“校闻”等栏目。从现存1936年上学期第2号中,我们可以读到当年工科学生的文学创作。如化高二年级赵作璞同学的《昭陵即景四首》其四:
折得红叶插鬓归,几处农家傍翠微。
高歌一曲斜阳晚,数点归鸦乱落晖。
小诗写得颇见情趣。再有印职三年级常汝绰同学的散文《万泉河春光的见闻》,曾这样描写春天的万泉河畔:
有几行弱不胜风的绿柳,夹杂着几株笑而不言的桃花,静默默的临着水碧波的河岸上。又兼天气清和,河里小鱼儿伸头喋水,在新萍孔里欢欢喜喜的领略大自然之美。在假山茅亭东边,有几个天真烂漫的男女学生,拿着纸笔写生,有时远眺,不时近观,此唱彼和,懒洋洋的沉醉在东风里。好像把男女的界限忘了,真令人起敬。我想在穷山僻壤,风气不开,一般村姑牧子们总是梦不见这种境地了。更有知趣的小鸟儿,在绿柳枝上,鼓翅振翼似飞不飞的,两两三三对叫。
对万泉河边景色的描写可谓入微入情。
《衍水》——奉天省立辽阳第二国民高等学校主办,1938年创刊。这是一本年刊,每年出一期。在创刊号上,有校长崔明飏写的《衍水发刊辞》说:
自司马迁《史记》载燕丹匿衍水之文,衍水之名始见于辽东;自顾祖禹《方舆纪要》谓太子河以燕丹得名,辽阳始以衍水著称。吾校既取此为同窗会之名,又以之命吾校刊,岂矜焉以博古相炫之谓欤?抑亦别有微义存焉。
创刊号上有“校史”、“论著”、“讲坛”、“文苑”等栏目。其中“文苑”占了很大比重,竟有16个子栏目:“论说”、“感想文”、“见学日记”、“翻译”、“杂记”、“杂著”、“箴铭”、“颂赞”、“诗”、“词曲”、“俚歌”、“哀祭”、“酒令”、“笑林”、“小说”、“杂俎”,足见内容的丰富。创刊号中有教师和学生所写的各种文章,教师中如许铁铮、韩成溥、曹炳寰、张既露等的文章,都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尤其是曹炳寰的《辽东三老与辽东三家》一文,细述不同版本的“辽东三老”之称,并对其诗文作了深入的论述。许铁铮的《辽梦斋丛考》,对诸多文史方面的学术问题作了详细考证,颇具功力。但在这本校刊中,也有歌颂日本侵略者的文章,还有一些是用日文写成的,由此可见当时日本侵略中国进行奴化教育的情状。
五
东北沦陷时期,在日冠的野蛮践踏和血腥统治下,在几乎所有的期刊都已沦为日本侵略者统治东北舆论工具的时候,只有共产党人出版的期刊还在东北这块土地上坚持抗日斗争的舆论阵地。这在中国期刊史上,是最值得大书特书一笔的精彩之处。这期间,中共满洲省委克服种种困难组织编印了多种期刊。这些期刊虽然印刷数量、出版期数不多,有些创刊、停刊时间还难以确定,但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以它特有的战斗性,向人民宣传革命思想,唤醒民族意识,揭露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罪行和伪满政权的黑暗统治。这些充满战斗力的期刊,犹如寒夜沉雾里的星光,在东北地区的广大城乡播撒下了革命的火种。那是中国期刊界在最黑暗的天日里喊出的最强有力的声音,是民族不屈不挠的最有力的象征。
中共满洲省委各级组织编印的期刊到底有多少种,现在已经很难考证清楚。就有关史料分析,当时应有数十种之多,保留到今天的也有十余种,如《战斗》、《两条战线》、《列宁旗》、《前哨》、《新战线》、《统一》、《东北列宁青年》、《转变》、《战斗青年》等。今天,它们多数珍藏在图书馆里,少数则在民间藏家手中,是“红色收藏”的珍品,已极其珍贵。在这些期刊中,最重要的是满洲省委主办的《战斗》。
九一八事变之后,中共满洲省委于同年12月从沈阳迁到哈尔滨。1932年9月20日,满洲省委的党内教育刊物《战斗》创刊。《战斗》的发刊词说:“《战斗》是省委具体地领导下级同志在政治上、理论上、工作方式方法上求得解决的刊物;《战斗》要把一切战略与战术以及实际工作的经验等等,能够供给同志们经常的去学习与阅读。”创刊号上刊登了乃道的《彻底转变我们领导工作的方式》、冬董的《反对实际工作中的机会主义》等文章。《战斗》第2期、第3期在1932年的10月即已编好待印,但因印刷处遭到敌人的破坏,稿件也被日特搜去,致使《战斗》第2期拖期到1933年1月22日才出版。从1933年2月至1934年4月,《战斗》又出刊了第3期至第12期。每期刊物都配合省委的中心工作,发表抗日斗争和党内建设的文章。如第3期刊登了凡的《组织工人阶级的反攻来回答日本帝国主义的进攻》,第5期刊登了襄群的《反日游击运动的形势与执行反帝统一战线的问题》。襄群的文章在分析了反日游击运动的形势后,特别指出:
目前满洲的党在反日游击运动中争取无产阶级的领导,是我们当前的第一等的任务。然而这个任务的实现,绝不是关门主义,或者宗派主义所能成功的,更不是不顾一切的破坏统一战线所能完成的任务,而是要能坚定的执行反帝统一战线的策略。
针对抗日游击战的问题,第9期中还刊登了亮的《论东北目前反日游击战争的新阶段》。作者指出:“满洲全党应当了解东北目前反日游击战争这一新阶段,使满洲党更加有可能顺利的领导反日民族革命战争走向彻底胜利的道路。”从中可见当时满洲省委在执行中共中央对日游击战争的方针是坚决而彻底的。
1934年4月,中共满洲省委机关遭到敌人破坏,《战斗》在第12期后被迫停刊。1934年10月,中共中央上海局派杨光华到中共满洲省委任书记,重新组成中共满洲省委常委。《战斗》也于1935年1月21日复刊,出版了总第13期。这期《编后的几句话》中说:
《战斗》复活了!在一九三五年的第一个月复活了!停刊半年多的《战斗》,正当反帝抗日的工农红军在几个战线上获得伟大胜利,争取几个苏区打成一片与四川首先胜利的今天,正当日本强盗积极吞并华北,华北处在万分危急的今天,正当日帝及其走狗疯狂进行“讨伐”与反日民族革命战争胜利的开展的今天,我们的小小的《战斗》出版了。这就要使得《战斗》担负起更大的任务,真正来领导与推动满洲的神圣的民族革命战争的彻底胜利!
《战斗》第13期还发表短评《万分危机的华北——完全出卖和投降之下实行了通邮》,严厉地批判了国民党政府同日本帝国主义妥协的卖国行为。
《战斗》还有一个最鲜明的特点,就是及时而又详细地报道了有关红军的消息,号召民众用红军“英勇的、光荣的、真实的胜利,撕碎帝国主义、国民党一切欺人的烟雾弹——欺骗造谣的武断宣传”。用事实证明中国人民完全能够打败日本帝国主义及其一切走狗,开展一场民族战争来争取自由和解放。
1935年2月底,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给满洲省委发来紧急电报,将中共满洲省委多数负责同志调去苏联莫斯科讨论满洲党的工作,只留一名常委坚守机关。1936年1月,中共满洲省委撤销,《战斗》至第13期再未出版,实际上第13期则成了终刊号。
在《战斗》出版的同时,中共东满特委创办的《两条战线》也创刊了。
1933年,中共东满特委整编了延吉、珲春、和龙、汪清四县抗日游击队,正式成立了红军32军东满游击队。为了对广大军民进行抗日宣传教育,特委在游击队根据地小汪密营中创办了特委机关刊物《两条战线》。《两条战线》用汉文、朝鲜文两种文字出版。特委书记童长荣亲自主持该刊,还经常给这本刊物写稿。
《两条战线》共出版了16期,后因童长荣于1934年3月22日在与日寇战斗中牺牲而停刊。
1935年1月,中共南满省委机关刊《列宁旗》创刊。这是中共南满省委的机关刊,由杨靖宇领导的东北抗联第一路军政治部出版。1938年12月,中共南满省委又决定将东北抗联第一军和前中共东满特委的刊物《战旗》并入《列宁旗》。《列宁旗》于1939年停刊。
1937年3月,中共吉东省委在林口县三道通乡沟里四道河子东北抗联第五军营地成立,军长周保中任省委常委。中共吉东省委成立后,在周保中的倡议和支持下,创办了党刊《前哨》。《前哨》是1938年2月7日创刊的,32开本,月刊,每期发行200份。由中共吉东省委秘书处编印,姚新一任主编。
在《前哨》创刊号上,刊有《论东北民族反日游击运动》、《论抗日反“满”并提与不并提问题》、《论讨论战争的趋势和制止战争问题》等文章。该刊编委还以《尾声》为题刊文说:“因为这个刊物的主要目的,在于供给各部同志以各种理论与实际总是问题的研究材料,所以本刊每期都要刊载一些关于目前实际工作的和革命理论的文章。”
该刊共出版了多少期,何时停刊,现在不得而知。1939年2月,日伪重兵围攻东北抗联第二路军,《前哨》主编姚新一在转移文件和印刷品返回途中被敌军包围,英勇牺牲。大约此后《前哨》也随之停刊。
北满省委机关刊《统一》。1939年4月12日,中共北满临时省委在通河县境内召开的第二次执委会上通过决议,将中共北满临时省委撤销,正式成立中共北满省委。同时决定撤销北满联合军总司令部,以抗联第三、六、九、十一各军为基础,成立东北抗日联军第三路军及其指挥部。省委常委李兆麟任总指挥。第三军指挥部成立后,即着手创办了北满省委机关刊《统一》。
《统一》第1期于1939年7月15日在通河县境内东北抗联第三路军营地出版。32开本,蜡纸油印,原定半月刊,由省委宣传部编辑,省委秘书处印刷。省委常委、宣传部长冯仲云(后兼任第三路军总政委)亲自主持《统一》的编辑工作。
在《统一》出版期间,曾刊发了多篇北满省委领导同志的文章,如第2期就有《中共北满省委告北满全党同志书——关于反日新形势下党的任务与策略》。文中提出:“我们的中心口号就是:以动员民众,扩大反日民族革命战争,响应国内抗战。”1940年4月9日出版的《统一》是“红五月专号”,内容扩大,增加了纪念五一国际劳动节的文章和诗歌。1940年6月13日出版的第7期《统一》,刊载了中共领袖们写的纪念抗战两周年的文章,有毛泽东的《当前时局最大的危机》,周恩来的《抗战两年》,朱德的《我们一定要胜利》、王稼祥的《目前抗战的政略与战略的中心问题》等。
在《统一》出版之前,北满地区还出版了《新战线》期刊,由北满联合军政治部编辑出版。于此同时,在东北城乡还有一些革命群团组织出版的期刊。如《东北列宁青年》,1933年8月在哈尔滨创刊,是共青团满洲省委的团内教育刊物。32开本,蜡纸油印,不定期,由团省委宣传部负责编辑。1935年4月终刊。共青团奉天特委于1932年在沈阳创办《转变》,一月两期,定期出版。共青团磐石中心县委机关还创办了《战斗青年》。
这些期刊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它的政治性与战斗性。另外,这些期刊虽多为定期,但由于形势的错综复杂,实际无法保证按时出版,经常是时断时续,有的甚至仅出一两期就停刊或改刊。印刷形式则多为油印或石印,极少数为铅印,个别的还有手书的。一般纸张粗糙,印刷简单,不易保存,尤其是其中秘密发行的刊物,印数不多,发行范围也很有限。
这些浸满了历史风烟的珍贵期刊,虽然印刷质量不高,发行量不大,但它们却最真实地记录了历史,反映了当时东北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各个层面以及党领导东北人民革命斗争的客观状况,为我党领导东北人民的革命斗争取得最终胜利起到了积极深远的作用。
六
对伪满期刊的研究,是一项比较困难的工作。首先是期刊史的研究原本就薄弱,而伪满期刊的研究几乎就是空白。其次是原始资料匮乏。那个时代的老期刊经过战乱和人为批判、抛弃、焚毁,如今已所剩无几,除了个别大的图书馆里和极少数民间收藏家手中,已很难见到。其三是对那一段期刊的出版和发展情况,鲜有资料介绍和评价,现在想找到这方面的资料十分困难。然而这一段期刊史总不能弃之不问或是永远空缺,如今一些有识之士已介入到这一时期的期刊史研究,并付之行动。辽宁省新闻出版局和辽宁省期刊协会在2008年3月出版了《辽宁老期刊图录》一书,其中收有在辽宁出版的伪满期刊25种,图文并茂,每一种期刊都有彩图封面和出版地、编辑者、主编及内容简介,这在东北老期刊的研究上可谓是一项拓荒之举。如今,线装书局又将有计划地影印出版《伪满洲国期刊汇编》,这对那一段期刊史的研究可谓意义不凡。
线装书局影印出版的《伪满洲国期刊汇编》计划收期刊近80种,伪满洲国期间出版的期刊主要都在这里了。这一个系列在“伪满洲国史料丛刊”中属纯期刊抑或狭义期刊的范畴,考虑到伪满洲国期刊中还有一部分伪政府公报和统计资料,这两类与其他期刊的内容差别很大,且相对独立,于是我们将这两类单列出来,另结集为《伪满洲国政府公报全编》(163册)、《伪满洲国地方政府公报汇编》(48册)、《伪满洲国统计资料汇编》(36册)。这样做更符合史料编排习惯,也更方便读者阅读使用。所以在《伪满洲国期刊汇编》中则不包括公报和统计资料这两类,而是相对更纯粹的期刊了。
在《伪满洲国期刊汇编》的编辑出版顺序上,我们一是本着先中文,后日文的原则,先编辑出版当时的中文期刊,最后再编辑出版日文期刊。当年,在东北曾有几百种日文期刊,这些日文期刊宣扬日本侵略,进行文化奴役,其内容更为无所顾忌,更具侵略性与殖民统治性。如果能将这一类期刊影印出版,对于了解和揭露当年日本军国主义的文化侵略和文化占领,则更具有史料与研究价值。二是先完整,后残损的原则,先编辑出版完整齐全的期刊,后编辑出版残损缺失的期刊,从而为研究者提供一套相对完整的期刊史料。
《伪满洲国期刊汇编》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大规模影印出版此类期刊,这对中国期刊史的研究,对了解当时社会和历史现状提供了一份最原始的材料。线装书局在这方面可谓颇具眼光,功不可没。
《伪满洲国期刊汇编》将分期分批出版,每辑在10种左右。第一辑共影印了15种。其中辽宁出版的10种,吉林出版的3种。
辽宁的10种是:
《同轨》(沈阳1934.2-1943.9)
《道慈杂志》(沈阳1934.9-1936.12)
《兴仁季刊》(沈阳1934.12-1936.6)
《文教月报》(沈阳1935.8-1936.7)
《新青年》(沈阳1935.10-1940.6)
《商工月刊》(大连1938.6-1943.7)
《文选》(沈阳1939.12-1940.10)
《大同文化》(大连1935.4-1936.5)
《满洲公教月刊》(沈阳1940.1-1940.11)
《明明》(抚顺1937.4-1938.3)
吉林的3种是:
《新满洲》(长春1939.6-1945.1)
《麒麟》(长春1941.6-1945.2)
《新潮》(长春1944.1-1944.2)
第一辑已于2008年5月出版,发行后受到研究东北史、抗战史及期刊史诸多学者的好评,并希望尽快看到以后各辑。在听取相关专家意见的基础上,现在第二辑也即将付梓。第二辑共影印了6种。其中在长春出版的4种:
《建国教育》(长春1939.11-1944.11)
《弘宣》(长春1940.1-1944.5)
《青年文化》(长春1943.8-1945.2)
《艺文志》(长春1943.11-1944.10)
沈阳出版的2种:
《东方医学杂志》(沈阳1933.1-1939.9)
《奉天教育》(沈阳1933.3-1940.1)
当初与长林先生一起策划这个选题,一起寻找老期刊,他就邀请我出任主编,我考虑到这些期刊纯属资料汇集重编,本不需要什么“主编”的,所以有没有主编并无大碍。从这一辑开始,出版方以编委会的名义再次邀我出任主编,他们的初衷可能是出于“汇编”在整个丛刊中的一致性和完整性,所以我也只好理解并遵从此一邀请,力争协助长林先生将这一系列的相关工作做好。同时期待《伪满洲国期刊汇编》各辑能尽快出齐,也希望通过此“汇编”使这方面的研究出现一个新的局面,收获更多的成果。
2008年3月于沈阳浅绛轩
注:此文为初国卿先生为《伪满洲国期刊汇编》所作序文,《伪满洲国期刊汇编》于2008年5月由线装书局出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