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7-12-7 13:27:53
|
显示全部楼层
11 [ 桑寄生 ]━━【 小故事 】
从前,有个财主家的儿子得了风湿病,腰膝酸痛、行动艰难。一连好几年他都瘫倒在床上,医生也没有办法治。
财主听说南山有个药农,就让药农给他儿子送药医治。由于南山远在二十里地之外,所以,财主就指派一个小长工,隔两天去取一次药。可是,药农一连换了好几种药草,财主的儿子也不见效。
这年冬天雪多,一下起来就是几天几夜。小长工每次取药,都得在一尺多深的雪地上来回走四十里路。有一天实在太冷,小长工身上的衣服又单薄,冻得他浑身打颤。俗话说:“捧人碗,受人管”;取不回药来,是没法交差的。小长工在村外站了半天,忽然看见一棵老桑树的空树洞里,长出一些小树枝条。他想:这不是很象财主儿子吃的药吗?反正他吃什么也不见好,就给他弄点这个拿回去顶药算啦。于是,他爬到树上,撅起几根小树枝。然后,他偷偷跑到一个小伙伴家中,把树枝切成节儿,用纸包好。小长工在那里暖和了一会儿,又帮人干了些零活,估计工夫差不多了才回到财主家。
财主也不知道纸包里是什么,他照样让人煎给儿子喝了。小长工一看骗过了财主,以后就照“方”抓“药”,每隔两天撅一把桑树上的细枝条回来。
冬天过去了,春暖雪化。财主的儿子,居然好了。
南山的药农听说后很奇怪:“一冬天没来取药,他吃什么好的呢?”药农很想认认这种药,就来找财主。他刚走到财主门外,正碰见小长工。小长工生怕药农见了财主后,自己就露馅了,准得挨打,急忙把前后经过讲了出来,并说:“大叔,你千万别对财主讲啊!”
药农笑道:“那好,可是你得告诉我,到底给他儿子吃什么来的。”
“树枝子呗。”
“什么树的枝子?”
“就是村头那棵老桑树啊!”
“没听说过桑树的枝子能治瘫病啊!你带我看看去。”
小长工带着药农来到村外。药农上树一看,原来在老桑树的空洞里,长着一种叶子象槐树的东西。他便采了一些下来,说:“我先试试再说。”
药农用这种树枝子一试,果真治好了几个风湿病人。后来,人们因为这种小树枝子生在桑枝上,就给它取了个名字——“桑寄生”。
12 [ 大 黄 ]┃━━【 小故事 】
中草药里的大黄,原来不叫大黄,叫“黄根”。为什么后来叫成大黄了呢?有这么一段故事。
当年有个姓黄的郎中,他家祖传下来擅长采挖黄连、黄芪、黄精、黄芩、黄根这五味药草,到他这一辈还专门用五味黄药给人治病,所以大伙儿都管他叫“五黄先生”。
每到春三月时,五黄先生就进山采药。靠山有个小村,他每次进山采药时就借住在村里马骏家中,直到秋后才离去。马骏务农,全家只有夫妻二人和一个孩子。五黄先生与马家结下了深厚的交情。
有一年,五黄先生又来挖药,他走到靠山村发现马家的房屋没有了。乡亲们告诉他说:
“马家遭难啦!去年冬天一场大火,房屋被烧得精光,他熄妇也被烧死。如今,只剩下光棍爷儿俩,跑到山上去住石洞啦。”
五黄先生十分难过,就到山洞找到马骏父子。马骏看见五黄先生,抱头痛哭。五黄先生说:
“你现在一无所有,不如带上孩子跟着我挖药、卖药去吧。”
马骏很高兴,从此就跟着五黄先生学挖药。他们象风吹的杨花一样四处飘荡,不到半年工夫,马骏就学会了挖五黄药。但是,五黄先生却从不教他治病。一天,马骏说:
“老哥,你怎么不教我治病呢?”
五黄先生笑道:“我看你这人性子太急,不适合当郎中。”
马骏有些不满,便暗暗注意五黄先生怎么给人治病,什么病该下什么药。日久天长,马骏多少也摸透了一些门道,就背着五黄先生也给人治起病来了。碰巧,还真让他治好了几个人,马骏十分高兴。
有一天,五黄先生不在跟前,有一个孕妇来找郎中。这妇人身体虚弱,骨瘦如柴。马骏问:
“你怎么不舒服?”
妇女说:“泻肚子。”
本来止泻应用黄连,马骏却给她用了泻火的黄根。病人回去吃了两剂药,大泻不止,没过两天就死了。
病家哪里答应,一打听原来是马骏开的方子,就把他扭送进了县衙。县官审明经过,就断了马骏一个庸医害人的罪名。
这时,五黄先生赶来,跪在堂前,说:
“老爷应该判我有罪。”
县官问:“你是什么人?怎么有罪?”
“他是跟我学的医,我教的不清,罪在我身。”
马骏闻听,急忙说:“老爷,是我背着他干的事,跟他没关系。”
县官问明他俩的关系,感到这两个人如此重交情,很是敬佩;平日,他也听说过五黄先生的大名,所以,就尽力为马骏开脱。最后,县官罚他们送给死者家里一笔钱,就放他们两人出衙了。
马骏羞愧万分,对五黄先生说:“悔不该不听你的话,往后再也不敢自以为是了。”
五黄先生说:“学治病可不能性急呀。你看,错用了药就会出人命的。”
后来,马骏踏踏实实地埋头挖药,人也变得稳重多了,五黄先生这才教他行医。为了记住前面的教训,五黄先生从此便将五黄药中的黄根,改为“大黄”,免得后人再错用了这一味药。
13 [ 佩兰·藿香 ]┃━━【 小故事 】
从前,有一户人家,哥哥从军在外,家里只有姑嫂二人,嫂子叫佩兰,小姑叫霍香。佩兰十分疼爱妹妹,霍香也很体贴嫂子。两人每天一块儿下田干农活,又一块儿操持家务。她们从来也没有闹过一回别扭,日子过得别提有多和美啦。
一年夏天,嫂子不幸中了暑热,只觉得头痛眩晕,心悸恶心。霍香急忙把嫂子扶到床上,说:“哥哥在家时,教咱们认识过两种祛暑解热的药草,让我上山挖些回来,煎汤给你喝吧!”
“那可不成!”佩兰拉住妹妹的手。“你个十七、八的女孩子,怎么能一个人出门儿啊?”
霍香一心想给嫂子治病,不管嫂子怎么劝说,还是换上了哥哥的旧衣裳,女扮男装,进山去了。
佩兰唯恐妹妹有什么闪失,两眼紧盯着房门,一直盼到天大黑了,才看见妹妹的影儿。佩兰刚松了一口气,却又猛地吓呆了。只见霍香两眼发直,四肢无力,一迈进门槛儿就跌倒在地。佩兰挣扎着身子,忙下床去搀霍香:“妹妹呀,你这是怎么啦?”
霍香有气无力地说:“我叫毒蛇咬了。”
嫂子吓得没了魂儿似的,急问:“咬了哪儿?”
“这儿……”霍香说着指了指脚。
佩兰赶紧扒下霍香的鞋袜,看见妹妹的脚面又红又肿,连小腿也肿胀得变粗了。
“哎唷,这还得了,得把毒水挤出来才成呵。”
“怕是晚了。”
佩兰闻听,一下把妹妹的伤腿抱起来,又把嘴凑近脚面上的伤口,吸吮毒汁。
嫂子,你也要中毒呵!”霍香哭着推搡嫂子。
佩兰紧紧握住妹妹的脚脖子,说道:“要死咱俩一块儿死,要活咱俩一块儿活。没有了妹妹,我一个人还活个什么意思?”
第二天,邻居们发现这姑嫂二人都躺在地上,急忙抢救。可是,霍香已经死了,佩兰也只乘下最后一口气。佩兰从身边的小筐里拿出两株药草,哭着说:“乡亲们呵,我妹妹挖回来的这种草,是我们家祖传下来治暑热的,可还一直没起过名字。这圆叶粗茎的,能祛暑湿,治疗头痛发热、腹胀胸闷,还能止呕、止泻,就叫‘霍香’吧;这种尖叶细茎的,主治暑湿内阻、头昏呕吐,就叫‘佩兰’吧……”
话未说完,佩兰也咽也气。
邻居们无不感动。大家把姑嫂二人埋葬后,又将两种祛暑的药草培植起来。从此,人们一看到霍香和佩兰这两种药草,就想起当年那一段感情深厚的姑嫂。
14 [ 苍 术 ]━━【 小故事 】
茅山观音庵有个会看病的老尼姑,她懂得不少中草药,在方圆左近很有名气。山里山外的人害了病,常到观音庵求医。老尼姑自己并不采药,她把这活儿派给一个小尼姑。小尼姑每天都照着老尼姑说的样子漫山遍野地去采药,至于什么药草能治什么病,她就一窍不通了。老尼姑很贪财,谁给的钱多,她就给谁下好药;钱少的,她就用些不济事的野草去蒙骗人家。小尼姑看着不公平,可是因为她自己并不认识药,只是干着急。
有一天,一个穷人来求药,这人一个钱也没有。老尼姑问也不问,硬把那人赶走了。
小尼姑十分气忿,她偷偷从屋里抓了一把开白花的药草,追到庵外,唤住那个人说:“大哥,你先拿回去吃吃看。”
可是,等那人一走,小尼姑的心又不安了:“那人到底有什么病,给的药草能治他的病吗?千万别吃坏了人呀!”
谁知过了些日子,那个穷人来到观众音庵,竟找到老尼姑千恩万谢说:“多亏你们那位少菩萨,她把我爹害了多年的足膝软瘫病治好了。”
老尼姑十分奇怪,庵里没有治那种病的药呵!就审问小尼姑:“你偷了我的什么药?快说!”
小尼姑也弄不清这是怎么回事,后来留心一查,才明白:原来那开白花的叫苍术,不是老尼姑叫她采的,大概是自己采药时没小心裹进了药篮子,又被老尼姑当成没用的野草扔到一边了。从此,小尼姑知道苍术可以治病。
过了些日子,小尼姑受不了老尼姑的气,逃出观音庵回家还俗了。从此就靠挖苍术为生,不光治好了许多足膝软瘫的病人,慢慢又知道,苍术还能治呕吐、腹泻等几种病呢。
15 [ 车前草 ]━━【 小故事 】
汉朝有一位名将,叫马武。
有一年六月,天旱无雨,田野光秃秃的,什么庄稼也活不了。可巧,马武打了败仗,他的人马一下子溃退到不见人烟的荒野。士兵们找不到粮食,连喝水也十分困难。人和战马饿死、渴死了许多;剩下的人马,也因为缺水,大多得了膀胱“湿热症”,一个个小肚子发胀,不光人尿血,甚至连马也尿血。
马武将军有个马夫,分管三匹马、一辆车,整天跟车马打交道。这时,他和那三匹马全得了“尿血症”,马夫心急似火,可又毫无办法治。
一天,马夫忽然发现三匹马不尿血了,也显得精神多了。马夫很奇怪:“它们这是吃了什么呀?”他围着马转来转去,看看想想,想想看看,忽然发现停放大车的附近地面上,长着一种猪耳形的野草,几天来,三匹马一直在吃着这种东西。马夫的心猛一动:大概这种草能治“尿血症”吧。于是,他拔了许多猪耳形的野草,煎汤吃了,一连吃了几天,小便果然也正常起来。
马夫急忙跑到将军帐内,把这事禀告马武。马武闻听大喜,传令全营拔草煎水,供人喝、给马饮。几天过后,全营人马的“尿血症”都治好了。
马武问马夫:“治病的猪耳草长在什么地方啊?”
马夫领关将军走到帐外,指给他看:“大车前边的就是。”
马武哈哈大笑,说:“好个车前草。”
从这儿起,车前草的名字就传开了;不过,也有人还叫它“猪耳草”。
16 [ 茵 陈 ]━━【 小故事 】
有一个黄痨病人,面皮姜黄,眼睛凹陷,瘦成了个刀螂。这天,他拄着拐杖,一步一哼地来找华佗:
“先生,请你给我治治吧。”
华佗见病人得的是黄痨病,皱着眉摇了摇头说:“眼下医生们都还没找到治黄痨病的办法,我对这种病也是无能为力呀!”
病人见华佗也不能治他的病,只好愁眉苦脸地回家等死了。
半年后,华佗又碰见那个人。谁想这个病人不但没有死,反倒变得身强体壮、满面红光的了。华佗大吃一惊,急忙问道:
“你这病是哪位先生治好的?快告诉我,让我跟他学学去。”
那人答道:“我没请先生看,病是自己好的。”
华佗不信:“哪有这种事!你准是吃过什么药了吧?”
“药也没吃过。”
“这可就怪了。”
“哦,因为春荒没粮,我吃了些日子野草。”
“这就对啦,草就是药,你吃了多少天?”
“一个多月。”
吃的是什么草啊?”
“我也说不清楚。”
“你领我看看去。”
“好吧。”
他们走到山坡上,那人指着一片野草说:
“就是这个。”
华佗一看,说道:“这不是青蒿吗,莫非能治黄病?嗯,弄点回去试试看。”
于是,华佗就用青蒿试着给黄痨病人下药治病。但一连试了几次,病人吃了没一个见好的。华佗以为先前那个病人准是认错了草,便又找到他,叮问:
“你真是吃青蒿吃好的?”
“没错儿。”
华佗又想了想问:“你吃的是几月里的蒿子?”
“三月里的。”
“唔,春三月间阳气上升,百草发芽。也许三月的青蒿有药力。”
第二年开春,华佗又采了许多三月间的青蒿试着给害黄病的人吃。这回可真灵!结果吃一个,好一个,而过了春天再采的青蒿就不能治病了。
为了把青蒿的药性摸得更准,等到第三年,华佗又一次作了试验:他逐月把青蒿要来,又分别按根、茎、叶放好,然后给病人吃。结果,华佗发现,只有幼嫩的茎叶可以入药治黄病。为了使人们容易区别,华佗便把可以入药的幼嫩青蒿取名叫“茵陈”。他还编了四句话,留给后人:
三月茵陈四月蒿,传与后人切记牢,三月茵陈能治病,四月青蒿当柴烧。
17 [ 金钱草 ]━━【 小故事 】
从前,有一对年轻夫妇,两个人你恩我爱,日子过得挺美满。谁想好景不长,一天,丈夫突然肋下疼痛,好象刀扎针刺一般,没过多少日子,竟生生地疼死了。妻子哭得死去活来,非请医生查明丈夫是为什么死的不可。医生根据死者发病的部位,剖腹一查,发现胆里有一块小石头。
妻子拿着这块石头,伤心地说:“这么一块石头,生生拆散了我们恩爱夫妻,真害得人好苦啊!”
她用红绿丝线织成一个小网兜,把石头放在里面,挂在脖子下边,不管白天干活,还是晚上睡觉,都不拿下来。就这样,一直挂了许多年。
有一年秋天,她上山砍草,砍完一大捆,抱着下山。等她回到家时,忽然发现挂在胸前的那块石头已经化去了一半。她十分奇怪,逢人便讲。后来,这事被一位医生听见,就找上门来对她说:“你那天砍的草里,准有一种能化石头的药草。你带我上山找找那种草吧。”
第二天,她带着医生来到砍草的山坡,但是,草都被砍光了。医生就把这片地周围插上树枝,当记号,打算来年再说。
到了第二年秋天,医生再次跟妇女上山,把那片地上的草砍下来,让妇女抱回家。不这,这一回石头一点儿也没化,还跟从前一样硬。
医生并没泄气。
第三年,他和那位妇女又一次上山,把那片山坡上的草砍下来,先按种类分开,然后,再把那块石头先后放到每一种草上试验。结果,终于找到一种能化石头的草。
医生高兴地说:“这可好啦,胆石病有救啦。”
从此,医生就上山采集这种药草,专门治疗胆石病,效果很好。
因为这种草的叶子是圆形的,很象金钱;而且,它能化开胆里的石头,都说它比金钱还贵重,所以,医生就叫它“金钱草”。后来,也有人管它叫“化石丹”。
18 [ 吴茱萸 ]━━【 小故事 】
据说,“吴茱萸”在春秋时候原名“吴萸”。它产在吴国,是一味止痛良药。
当时,吴国和邻近的楚国相比,还算小国,小国就得向大国进贡。这一年,吴国的贡品之中就有吴萸。谁想楚王一见,竟大发雷霆:
“小小的吴国,胆敢把以国命名的东西当贡品,这不是看不起堂堂的楚国吗?拿回去,不收!”
吴国的使者愣住了。
这时,有位姓朱的楚国大夫,急忙对楚王说:
“吴萸能治胃寒腹疼,还能止吐止泄。吴王听说大王有腹痛的老病,才选来进贡的。如果拒绝接受,那不就伤了两国的和气吗?”
“胡说,”楚王喝道,“我用不着什么‘吴萸’!我们的国家也不需要!”
吴国的使臣又羞又气,退出王宫。朱大夫追出来说:
“请你不要生气。就把吴萸留给我吧。楚王早晚会用上它的。”
吴使就把吴萸给了朱大夫。朱大夫拿到家中,栽在院内,还命人精心管理。
吴使回国后,吴王一听楚王这么无礼,就同楚国断了交。
几年过后,吴萸在朱大夫家中生长得十分茂盛,已经有一大片了。朱大夫知道,这种草的果实需在未成熟的时候入药;所以,他命人及时采摘,晾干收藏,保存了许多。
有一天,楚王忽然旧病复发,肚子痛得直冒虚汗。朝中的大夫都急坏了,可是谁也没有办法治。
朱大夫急忙用吴萸煎汤,献给楚王。楚王连吃了几剂,肚子不痛了;再吃几剂,病全好了。楚王就问朱大夫:
“你给我送来的是什么药啊?”
朱大夫说:“这就是那一个吴国进贡的吴萸。”
这时,楚王才后悔不该那样对待吴国。他一面派人与吴国和好,一面命人大种吴萸。
有一年秋天,楚国流行起瘟病来了。许多百姓上吐下泻,有的甚至活活病死了。
楚王急忙传旨,命令朱大夫配药救民。朱大夫以吴萸为主制药,救活了许多快死的病人。
楚王为让人们记住朱大夫的功劳,就传旨把“吴萸”更名为“吴朱萸”。后来,人们为了标明这是一种草,又把“吴朱萸”的“朱”字,加了草头,写成了“吴茱萸”。
19 ┃[ 山 楂 ]┃━━【 小故事 】
山里有户人家,种着一些山坡地。这家有两个孩子。老大是前妻留下的,老二是晚娘生的。晚娘把老大看做眼中钉,为了能让亲生的儿子独吞家产,她天天盘算着暗害老大。可是,该怎么下手呢?一不能拿刀杀,二不能推下河。她盘算来盘算去,想出了这么个损主意——设法让这孩子生病,活活地病死他!
凑巧,爹要出门做生意,嘱咐儿子听娘的话。爹刚出门,晚娘就对老大说:
“家里这么多活儿,你得分几样干!”
“让我干什么呀?”
“你年纪小,看山去吧。我给你做好饭带着。”
从此,老大就每天风里来雨里去地到山上看庄稼。狠毒的晚娘每天故意给他做些半生不熟的饭带着。老大人又小,整天在野地里吃这种饭哪里消化得动,日久天长就闹开了胃病。他的肚子时而疼,时而胀,眼瞧着一天天变瘦了。老大跟晚娘说:“妈,这些日子我一吃这夹生饭肚子就疼得厉害!”晚娘张口就骂了他个狗血喷头:“才干了这么点活儿就挑饭!哼,就是这个,爱吃不吃!”老大不敢还口,只好坐在山上哭,山上长着许多野山楂。老大实在咽不下晚娘的夹生饭,他吃了几个野山楂,觉着这东西倒是充饥又解渴。于是,老大就天天吃起山楂来了。谁想吃来吃去,肚皮不胀了,胃也不疼,吃什么也都能消化了。晚娘很奇怪:“这小子怎么不但不死反倒胖起来了,莫非有什么神灵保护他?”
从此,她就把邪心收了,不敢再害老大了。
又过了些日子,爹回来了。老大把前后经过一学说,做生意的人脑子快,他断定山楂一定有药性,就用它制成药,卖给病人吃。后来,果然发现山楂有健脾和胃、消食化瘀的作用。
20 ┃[ 三 七 ]┃━━【 小故事 】
很久以前,有两个青年结拜为兄弟。他们对天发誓:“有福同享,有难同当。”从此以后,这两个青年经常往来,哪个有难处,另一个闻风就来帮忙。
有一天,义弟忽然得了病,嘴里吐血,鼻孔流血,大便拉血,小便尿血。没过两天,他面如黄纸,一点血色也没有了。义兄知道后,急忙从自己家的后院挖了一根药草,送给义弟煎汤服。义弟连吃几剂,血止住了,病也好了。他非常感激义兄,就问:“大哥,你这是用的什么仙药救活了我啊?”
义兄说:“这是我们家祖传的止血药草。”
“能给我看看吗?”
“当然行呵。”
后来,义弟到义兄家去玩,义兄就把他带到后院。只见那里长着一片枝叶茂盛的草,开着淡黄的小花。义兄说:“这就是止血的药草。”
义弟问:“除了止血,还有别的用处吗?”
义兄说:“它能活血散瘀,消肿定痛,主治跌打损伤、崩漏、金疮。”
“哈,真是好药!”义弟非常想要这种药草,就编了个瞎话,说:“大哥,听说害出血病的人,三年后还会复发,你给我一棵行吗?”
义兄说:“行。你挖一棵小苗儿,回去栽上吧。不过,千万别对外人说,当心被偷走。这可是妙药呵!”
“好吧。”
就这样,义弟挖回一棵幼苗儿,栽在自己的后院。他浇水施肥,精心照料。一年后,那棵草也长得很茂盛。
离义弟家不远的地方,有个财主。一天,财主的儿子得了“出血症”,吃什么药也止不住血,眼看着人就活不成了。财主对人们说:“谁能治好这病,我给他五十两银子,一百担白米。”义弟闻听,就把自己后院的药草挖出来,送给财主煎汤。不料,财主的儿子吃了几剂,一点儿不见效,最后竟血尽身亡了。
财主一看儿子被治死,抓住义弟,说:“你自己说包能治好,原来是骗钱的呀!走,见县官去!”
县官接了状,审问义弟:“你是跟谁学的医,拿什么煎的药?”
义弟吓慌了,只好说出义兄。县官又传来义兄,问道:“你给他的是什么草?”
“这是我家祖传的药草,专门止血。”
义弟一听急了:“大哥,这是假的呀!你害得我好苦,眼看得给人家偿命啦!”
义兄说:“大哥怎么能骗你呢?”
“那为什么不止血?”
“你那棵草才长了一年,还没药性呢。”
县官急问:“几年才止血呢?”
义兄答道:“三到七年,药力最强。”
义弟这才明白,后悔不该贪财。
后来,人们为了牢记这种药草的药力在三——七年最好,三年之内不能止血,才给它取了个名字叫“三七”。
21 ┃[ 仙鹤草 ]┃━━【 小故事 】
有一年夏天,两个秀才进京进考。他们生怕误了考期,一路不停地赶路,都累得体虚气短了。
这天,两人一没逢着村,二没遇上店,走来走去,进了一片荒沙滩。他们又渴又饿,却又无处歇脚。其中一个秀才连劳累带上火,突然鼻孔里流血不止。另一个秀才吓慌了,急忙把携带的旧书撕成条儿、卷成捻儿去塞朋友的鼻孔。可他塞住了鼻子,血又顺着嘴往外流。这个秀才没了主意:“这可怎么办?”
“有点水就好了。”
“你让我上哪儿找水去?”
“哪怕找块湿润的石头,给我放进嘴也舒服多啦。”
“你瞧瞧,四周除了黄沙什么也没有啊!”
正在这时候,唰地一声,有只仙鹤从他们头顶飞过。口鼻冒血的秀才羡慕地张开两臂,喊道:“慢点,借我翅膀用用,让我飞出这鬼地方吧!”
仙鹤受了惊吓,一张嘴,叼着的一根野草掉落下来。
另一个秀才笑着捡起来,说:“翅膀借不来,先拿它润润嗓子吧。”
口鼻冒血的秀才忙拉野草放进嘴嚼起来。说也怪,嚼了不大会儿血竟止住了。两人高兴极了:“哈哈,仙鹤送仙草来了!”
后来,他俩总算没误了考期,几年过去,都做了官。一天,两人碰在一起,想起荒沙滩的遭遇,都想再找到那种能止血的药草。可是,两人问了许多医生,没一个知道这种药的。于是,他俩回想着药草的样子,画出图来,命人照图寻找。就这样找了许多年,最后才把那种药草找到。这是一种有羽毛样的叶子、秋天开白花的药草,确有止血的功能。为了纪念送药的仙鹤,他们就给这种药草取名叫“仙鹤草”了。
22 ┃[ 益母草 ]┃━━【 小故事 】
有这么一家,只有母子二人。母亲在生养儿子时留下产后瘀滞、腹痛等病,儿子都十几岁了,她的病还不见好。儿子从小没父亲,是母亲两手拉扯大的,他对母亲十分孝顺。儿子看见母亲面黄肌瘦、身体虚弱,可还每天挣扎着纺线,就说:“妈,您别这么硬撑着啦,请个医生看看吧!”
“傻孩子!”母亲哭道:“缸里没有隔夜的粮,哪有钱请医生看病啊!”
儿子说:“那就从采药人那儿买些药吃吃吧。”
母亲说:“算啦,反正你快成人啦,我能活一天是一天,别花冤枉钱啦!”
“妈,您说这话真让人难过。您为我辛苦了半辈子,我得让您后半世享福。说什么也得先治好您的病。”
儿子说完就去找采药的,他把母亲的病状说了。采药的人配了两剂药,卖给他。母亲吃了这药,十来天没犯病。儿子挺高兴,又去找采药人:“你能不能把我母亲的病根除掉?”
采药的人笑笑说:“行啊,我包治。不过,得先讲好价钱。”
“你要多少钱?”
“五百斤大米,十两银子。”
“呀!”孩子吓得直伸舌头,到哪儿去找这么多米和银子呢?可是,没有钱人家就不给药,没药母亲的病就好不了……这孩子想来想去,忽然有了办法。他说:“钱和米都好办,就不知你能不能把人治好?”
“当然能啦。”
“那你先治病。等我妈病好了以后,我照数给银子和大米。”
“行啊!不过,咱们到时候说话得算数。”采药的人叮了一句,他心想:到底是孩子,我要这么大的数目,他也不知道还价!这回可捞了个大便宜。
孩子又问:“你什么时候给我挖药去啊?”
“这你甭管!明天早晨拿药来。”
采药的回家了。那孩子在后边悄悄跟着,藏在采药人家门外的大树上。半夜,人们都睡了,那孩子却不敢眨眼,熬了一整夜。
天快亮时,他听到有开门的声音,只见一个人影朝北走去。那孩子急忙从树上爬下来,跟往后边。采药的人很诡,走几步一回头,生怕有人跟着他,那孩子也挺机灵,也远远看了一会儿,猜出采药的要到三里外的圩埂去,就凭着两条快腿,绕道儿跑到前边去等着。
采药的人果然在三里地外的圩埂停下脚步。他四下一望,没一个人影,就蹲下挖药。其实,那孩子早躲在不远的小树后,盯着他呢。采药人挖出几棵药草,又怕被人看见挖了什么,就把那些药草的花和叶子揪下来,扔进河,然后回村了。
孩子等那人走远,就跑上圩子。那里生长着各种各样的野草,哪一种可以当药呢?孩子不知道。尽管他发现地上有些窟窿,但弄不清挖药的人到底挖走了什么。后来,他想起采药人往河里扔过东西,就跳下河。孩子在河中捞了一些花和叶子,又到圩埂上对照着寻找。他找到一种叶子象手掌形状,有的开着淡红花,有的开着白花的药草。孩子就挖了一些。
回到家,母亲责备说:“你这一夜上哪儿去啦?”
儿子说:“我给你找药去啦。”
正说着话呢,挖药的送来两包药草,说:“今天吃一剂,明天吃一剂。过后,我再送来。”
孩子等他走后,把纸包打开,只见药都捣烂了,根认不出原来的模样。他闻了闻,跟自己挖来的一个味儿。孩子就把这药放到一边,用自己挖来的煎成汤,给母亲喝了。
过了两天,母亲的病又有好转。
第三天,采药的又来送药。孩子笑着说:“真对不起!我算了半天,怎么也凑不够上回说定的钱和米数。这种药太贵,我妈吃不起。你把上回吃的两剂药钱拿去,以后不要送药来了。”
采药的一听快到手的钱要飞,急忙说:“你妈不吃我这药,病还得厉害,恐怕活不过中秋节了。”
“咳!有钱治病,无钱挨命,谁让我们没钱呢!人穷没办法,只好等船沉啊!”
挖药的无话可说,拿着两剂药的钱走了。
孩子呢,每天去圩埂挖药,回家煎汤给母亲吃。吃来吃去,母亲的病全好了,也能下地干活了。
孩子认识了这种药草,却不知它的名字。后来,为了不忘母亲得过这种药草的好处,就管它叫“益母草”了。
23 ┃[ 牛 膝 ]┃━━【 小故事 】
有位河南郎中跑到安徽来卖药行医,日子一长,人熟地熟了,也就定居在这里了。河南郎中是个光棍汉,无妻无子,孤身一人,只是收了几个徒弟。他认识一种药草,经过泡制可以强筋骨、补肝肾。郎中靠它不知治好了多少气虚血亏的痨伤病人。郎中心想,应该把这秘方传给谁呢?从大面上看,几个徒弟都不错,但是知人知面不知心,真要把这秘方传给一个心地善良的好徒弟,还得试一试。于是他就对徒弟们说:“我如今年老多病,不能再采药卖药了。你们都学会了本事,各自谋生去吧。”
大徒弟心想,师傅卖了一辈子药,准攒了不少钱,他又无儿无女,留下的钱财理应归自己。所以,他对师傅说:“我不离开师傅,师傅教我学会了本事,我该养你到老。”
别的徒弟也都这么说。
师傅一看,只好先到大徒弟家中来住。大徒弟好吃好喝地招待,使师傅十分满意。过了些日子,大徒弟趁师傅不在家,偷着把师傅的行李打开一看,原来师傅根本就没钱,只有一样多年没卖出去的药草。大徒弟好不败兴,从此对师傅再不关心了。师傅这才看透了大徒弟的心思,就离开他,搬到二徒弟家中。
二徒弟也象大徒弟一样,先是殷勤招待师傅,等发现师傅没钱时也冷下脸来。
过了些日子,师傅又去找三徒弟。三徒弟也不比两位师哥强多少。师傅最后同样住不下去了,只好背上行李卷,坐在街上哭。
这时,最小的徒弟知道了。他跑来对师傅说:“到我家去住吧。”
师傅摇摇头说:“我身上一个钱也没有,白吃你的饭行吗?”
小徒弟说:“师徒如父子,徒弟供养师傅还不该吗?”
师傅见他说得实心实意,就搬到小徒弟家中。过了不多日子,师傅突然病倒了。小徒弟整天守在床前伺候着,真象对亲生父母一样孝顺。师傅看在眼里,暗暗点头。一天,他把小徒弟叫到面前。解开贴身的小包袱,说:“这里有一种药草是个宝,用它制成药,能强筋骨、补肝肾,药到病除。我现在就传给你吧!”
不久,师傅死了。小徒弟把师傅安葬妥当。以后,他就靠师傅传下的秘方,成为一个有名的郎中。
师傅留下的药草形状很特别,茎上有棱节,很象牛的膝头。因此,小徒弟就给它取了个名字,叫做“牛膝”。
24 ┃[ 白 前 ]┃━━【 小故事 】
有一年,华佗在河南行医。
一天,他走到一个名叫白家庄的村子,正赶上下起瓢泼大雨,华佗没法赶路就住在村里一家姓白的老板开的客店里了。这天晚上华佗刚睡到半夜,就被一阵孩子的哭声惊醒,仔细听听,那孩子还咳嗽呢。华佗猛地爬起来,叫醒客店老板,说:
“这是谁家的孩子在哭啊?”
“是住在小店后边那一家的孩子。”店老板说。
华佗说:“哎呀,这孩子病得厉害,恐怕难活到明天中午啦!”
店老板很不高兴:“你这客人怎么咒人家孩子死啊?”
华佗说:“我是医生,听出这咳嗽的声音不对了。”
店老板一听他是医生,这才掉过鼓敲另一面,慌忙打躬作揖,笑着说:“那就请你快给治治吧。那孩子闹腾好几天了,怪可怜的。”
“你领我看看去。”
店老板领着华佗转到店后边,敲开一家的门,说:
“这位是医生,给你们孩子治病来啦。”
那家人急忙请华佗进屋。华佗看了看病孩子的脸色,听听咳嗽的声音,又坐下切过脉,然后说:
“要救这孩子的命,需要一种药草。如果马上找到,及时吃下,这孩子就能转危为安。”
孩子的父亲为难地说:“得吃什么药,上哪儿去找呀?”
华佗说:“你点个灯笼照亮儿,我去找找。”
“哎呀,怎么好麻烦您呢?外边又下着大雨!”
“别多说啦,救人要紧,快走吧!”
雨越下越大,满地泥水,又滑又难走。
孩子的父亲打着灯笼在前,华佗在村子的前前后后到处寻找;可是,东找西找,哪儿也没有他想找的药草。直到最后,才在客店门前一条小河沟的土坡上,找到了。华佗把它挖回来,切下根,用水洗干净,让人煎药给孩子喝;又把那药草的叶子留下来,说:
“你们拿这个做样子,天亮后再挖一些来,让孩子多吃几剂,病就除根了。这是止咳、祛痰的良药啊!”
“好啊,您放心吧。您忙了大半夜,快请先回去睡会儿。”
人们都催促好心的华佗去歇息,就没有问这种药草的名字。第二天,病孩子的父亲备了礼物,来到客店酬谢医生。不料,老板告诉他说:
“那们医生天没亮就走了。”
“哎呀,我还没好好地谢过他呢!也没问人家的姓名。”
“你知道他是谁?”
“谁?”
“华佗。”
“哎呀,怪不得医道那么高、心眼那么好,敢情是活神仙啊。”
病孩子的父亲按照华佗留下的叶子,又挖了些药草回来煎给孩子喝,不久,孩子的病全好了。白家庄的人,从此也都认得那味止咳的药草了;不过,就是不知道它的名字。后来,大家一想:这种药草第一次是在白老板门挖到的,就给它起了个名,叫“白前”。
25 ┃[ 贝 母 ]┃━━【 小故事 】
有一个得了“肺痨病”的孕妇,因为身体虚弱,孩子刚生下来就晕过去了。当她苏醒时孩子已经死了。连生两胎,都是这样。公婆和丈夫十分烦恼。
有一天,算命的瞎子从门前经过。婆婆叫瞎先生来给媳妇算算命,排一排八字。瞎子问算何事?婆婆就把媳妇连生三胎死孩的事说了。瞎子把生辰八字排了一下说:“你媳妇属虎,戌时出生,出洞虎非常凶恶;头胎儿属羊、二胎儿属狗、三胎儿属猪。猪、狗、羊都是虎嘴里的食,被他妈妈吃掉了。”婆婆不信,说:“虎毒不吃儿,她怎么会吃亲生儿呢?”瞎子说:“这是命中注定,无法挽救。”婆婆问道:“有办法保住下一胎孩子吗?”瞎子屈指又掐了一下说:“办法倒有,就怕你们嫌麻烦!”婆婆说:“不瞒先生说,我家三房就守着一个儿子,三家香火一炉烧。只要生个活孩子,让我们干什么都行。先生,你说吧。”瞎子说:“再生下胎儿时,瞒住孩子妈,抱着孩子向东跑,跑出一百里到东海边,那里有一个海岛,爬上海岛就万事大吉了。虎怕海水,下不得海,上不了岛,吃不了孩儿,孩子就能保住性命了。”
老婆婆把瞎子说的话告诉老头和儿子,他们心中都有了数。
没到一年,媳妇又生孩子了。同以前一样,孩子刚生下,母亲就晕过去了。丈夫也顾不得照料妻子,抱起孩子就往东跑。可跑出十多里地孩子便死去了。一家人非常伤心:“怎样才能把孩子养活呢?”
这天,瞎子又来算命。婆婆把孩子死去的情况告诉他。瞎子说:“跑慢啦,得跑得比虎快,使虎追不上孩子,孩子才能保住!”
又过了一年,媳妇又要生孩子。丈夫准备了一匹快马,喂饱饮足。孩子刚落地,他就用红被单包好,跳上马重打三鞭,快马如流星一般往东跑去。跑了一百里地,到了东海边,他又跳上一只快船,划到海岛住了下来。
孩子的母亲晕过去一个多时辰才苏醒过来。不见孩子,急得直哭。
五天过后,丈夫从海岛上回来说:“爬上海岛只三天,孩子又死了。”一家人伤心极了。老夫妻俩和儿子商量,要把媳妇休掉,再娶一个能养活孩子的。媳妇闻听,伤心地哭起来。
这时,有个医生从门口经过,他走进屋问道:“你们有什么为难的事啊?”
媳妇就把经过情况告诉了医生。
医生看她面色灰沉铁青,断定她有病,就说:“我自有办法,叫你生个活孩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