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入定山中之草木,牛羊食之毛光泽。”意思是说,这座山有阿罗汉居住或有人在山中修行入定,来吃这座山的草木的牛羊,它们的毛也会有光泽。光是山中有修行人入定就会使得这座山的草木青翠、石头光亮,来吃这些草的动物,它们身上也会有这样的变化,这就说明团体或家庭当中,如果有一个有福德、功德的人,家人就会受他的庇荫,无形中也会改变家人。
2、有一句话说:“宁可来生胜今生,不可今生胜来生。”所以,我们不要积财,而要积德,有钱就应供养三宝,利自己,度先人,荫儿孙。人生在世,最后一分一毫都带不走,能够带的走的,就是行业。对于我们来讲,我们是要往生极乐世界,我们不求生天,也不求来生为人,享受人间的福报。极乐世界都是黄金铺地、七宝楼阁,我们将来往生极乐世界所获得的是这样的果报。所以,我们要欣慕、注重极乐世界的果报,不要注重世间的福报,把世间的所有尽量施舍出去。
3、最近在《人间福报》看到星云大师引用的一句话:“人间道德无价宝,比山比岳万倍高。”所以,我们留给子孙一定要留德,不要留金钱;留金钱是最愚痴的,留德才是有智慧的。金钱,只要留一些让儿女够成家立业就好,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为儿孙作马牛。其他的金钱,就用来做功德,这样你好他也好,子子孙孙都好。
4、世间往往好事多磨,一个人福报来了,如果真有福报就能很顺利地享受;但如果福报来时,过去的业障也现前,就会障碍这个福报。所以家中如果有小孩应考的话,我们预先就要多念佛,平常多行善积德,来排除一些在旁边等待讨债的冤鬼。
5、孩子的眼睛都是雪亮的,从小时候到现在,他们的眼睛就像摄影机,把父母的三业行为都摄入他的脑海中,所以他们是看着父母的行为长大的。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又说:“子帅以正,孰敢不正?”我们如果做的端正的话,自自然然会影响他人,这就是“身教重于言教”,所以在教养子女方面,以身作则是比较重要的。
6、就世间法来说,“百善孝为先”;以佛法来讲,就有“三福”,三福中第一福,就是孝养父母。这三福就是“三世诸佛,净业正因”。以自力圣道门来讲,要成佛就要修这三种福德,第一种福德孝顺父母,如果做不到,其他都免谈,不但不能成佛,甚至不能生而为人。由此可见孝顺是多么重要,不孝的果报之苦,是何等令人怵目惊心。
7、如果我们只是礼佛、敬佛,可是不孝顺父母,那就不是真正在礼佛、敬佛;进一步说,我们愿生极乐,称念弥陀,如果对父母不敬重、不尽心孝养、孝顺、孝敬,那真的是违背佛心了。若能进一步引导父母来念佛,求生极乐,那才是真正供养我们的父母。
8、所谓的“三世怨”,就是说这一辈子学佛,布施累积了很多功德,下一辈子就享受富贵,接着,人在欢乐当中,不知不觉就造恶了,第三辈子就堕落了。所以释迦牟尼佛宣说佛法,不是要我们行善积德来升天或当人享福乐,不是!是要我们回向临终往生极乐世界。
9、灾难是一种共业,但是行善积德的人,或是虔诚念佛的人,就会脱离这样的共业,形成自己独有的不共业。
10、人的穷通祸福都有定数。要存好心、说好话、做好事、积福德。吃亏是占便宜,是还债。心起善念,则吉神随之;心起恶念,则凶神随之。人为善,福虽未至,祸已远离;人为恶,祸虽未至,福已远离。要常念佛号,常行好事。
11、净土法门是既殊胜又容易的,可是这样的意思并不是表示念佛人只要念佛就好了,能够持守的戒定慧都不去持守,不是的。正确的意思是:就往生的正因来讲,只要称名念佛就圆满具足了;但是我们是学佛的人,佛教的基本教理就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能够持守的善业当然要尽量去持守奉行,而尽心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本来就是做人的本分,否则就称不上是学佛的人了。
12、世间真正的善是什么?就是愿生弥陀净土,专称弥陀佛名。一个大慈善家,如果不念佛往生,那么,他最后还是输给一个回心念佛的恶人;一个恶人,最后能够回心念佛往生,他胜过一辈子行善的大慈善家。同样的,出家不学净土法门,输给在家;在家能学净土法门,胜过出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