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加入灵隐岛
查看: 419|回复: 0

癌症科普“网红”谈治癌误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11-1 12:57: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新书发布会上,李治中与读者交流。(南方周末记者 袁端端/图)

(本文首发于2017年10月5日《南方周末》)

中国人看待癌症,特别大的一个问题是获取知识的渠道很杂乱,会从周边的人、微信、电视剧或者网上来获取信息,有些人电视剧看多了,一听癌症觉得就要死。

科普最难的地方,是如何让知识文化程度比较低或年龄大、靠经验生活的人认识和了解这些知识。很多人告诉我,自己看了书觉得特别好,但拿给父母却不受欢迎。

要经得起科学和数据的检验,这对中医、西医都应该是一样的标准,不能因为它是祖国传统文化,就给予超人的待遇。

虽然我常说美国的医疗优势,来美国就医我不反对,但应该区分哪些情况应该来,哪些情况没必要来。就我接触到的出国就医的人,绝大部分都没有必要来。

一个认定自己是悲观主义者,相信“伪科学和谣言对我们父母一代的影响已经不可动摇”的华人科学家,却坚持在中文世界做癌症科普,希望下至10岁、上到80岁的读者都能看懂。

一直以来,缺乏科学依据的健康养生流言很流行。但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科学家开始写科普文章、做科普讲座、出科普书籍,成为了健康信息汪洋中的一股清流。

李治中,更多人知晓的是他的网名“菠萝”,美国杜克大学癌症生物学博士,知名跨国药企研发人员。这位癌症科普作家2015年作品《癌症·真相:医生也在读》,获得“2015中国好书”和第十一届文津图书奖。2017年9月,他带着新书《癌症·新知:科学终结恐慌》回国,并在三个城市做了科普讲座。

自去美国读书并定居后,李治中就对国内知之甚少,但在一个儿童癌症的会议讨论上,他猛然发现,祖国不仅在癌症治愈率上和美国相差悬殊,在癌症认知上更存在巨大的空白及误区——这让身为人父又研究癌症的他感到忧心。他试图用中国的搜索引擎寻找正确的癌症知识,却发现“确实难找到靠谱的信息”,因此一边和朋友们做了一个介绍儿童癌症信息的网站,一边开始写癌症科普文章。没想到一下子成为了“网红”,癌症科普写作也一发不可收了。

每天朝八晚六,还要接孩子放学,通常在晚上九点以后,李治中才会开始科普写作。不算高产,一般每周只写作一篇文章,但篇篇都在微信上大受欢迎。但相比“网红”,他更愿意形容自己为“一线科学家”,科研是他的本职工作,科普只是“带有一点点情怀,想要改变祖国一些不太好的现象,给大家提供一些正能量的东西”。

恐癌患者,最容易被骗

南方周末:你的第二本科普书也是在谈癌症认知误区吗?

李治中:第一本书讲了很多癌症的基本知识,包括什么是癌症、癌症与肿瘤的区别等,也澄清了一些误区。第二本书,我想澄清更多的误区,同时把更前沿的理念和新知带给大家,所以第二本书里有更多关于肿瘤免疫治疗、靶向治疗的知识。此外,我也在书里加进了很多个人思考的东西,包括中美差距特别大的原因,尤其是心理方面。比如说“是否告知患者本人”这点,在中美差距也很大。在美国,根据法律,所有患者是有权利先知道结果的,并且事实证明这样也并没有造成患者情绪崩溃、生存率下降等问题。而中国,因为历史传统的原因,大家习惯于隐瞒病情,但这可能会带来更多的遗憾。当然这个问题可能没有正确答案,但至少大家可以提出来开诚布公地讨论。

南方周末:书名“终结恐慌”,怎么理解?

李治中:人一旦恐慌,就很容易走极端,盲目相信一个人或者盲目拒绝一个东西,便很难做出理性判断。很多人听到癌症就等同于绝症和死亡,以至于心理崩溃,甚至拒绝正规治疗,所以才容易被骗子忽悠。像魏则西事件,在发生之前,我已经在第一本书里提到过他接受的那个疗法是有问题的,魏则西如果当时看过我的书肯定不会被骗。所以我希望能够通过科学知识来终结大家的恐慌,正确地面对癌症,做出理性判断。这也源于大家在网上对第一本书的反馈。

南方周末:你觉得哪些人需要关心癌症的知识呢?

李治中:理想的状态下,我希望是人人都应该读。因为癌症的筛查、预防是比治疗更重要的事,大家应该在健康、年轻的时候就开始了解癌症的防治。

信不信任医生,中美差距很大

南方周末:以你来看,中国人在看待癌症时,最大的问题在哪里?

李治中:特别大的一个问题是获取知识的渠道很杂乱,会从周边的人、微信、电视剧或者网上各种地方来获取信息,有些人电视剧看多了,一听癌症觉得就要死。

还有一点是不信任专家,尤其是医生,这点中美差距非常大。中国不少人对医生存在很强的戒心,经常有患者在治疗中途听到一个偏方,就不做正规治疗了,跑去做偏方治疗,导致治疗效果很差。前两天还有人在微信后台给我留言,一名肺癌患者,本来吃着靶向药物效果非常好,突然就恶化陷入昏迷。后来才知道,那人听信了一个卖保健品的话,说吃了某保健品就会好,但必须要把药停了。很多这样的例子,不相信专家反而去相信身边所谓的“好心人”。

南方周末:美国在这方面如何呢?

李治中:在美国,大家对医生很信任,会遵循医生的建议,整体依从性较好。这和美国的医疗体制有一定关系,医生不向患者收钱,是向保险公司收钱,如果医生的治疗方式不符合规定的话,保险公司是不会付钱的。但在中国,患者是主要的付款方,所以总是担心医生会多赚钱。

第二是有很多谣言类的文章煽动。很多大V为了点击率就煽动医生反对患者,或者煽动患者反对医生,双方矛盾越来越大。其实网上看到的不理性患者和恶劣医生,从比例上都是极少数的。但被网络放大以后,医生看到病人就害怕,患者看到医生就觉得要被骗,互相不信任,给双方都增加了很多成本。

南方周末:美国有没有关于癌症的谣言?

李治中:也蛮多的。比如说“酸性体质容易得癌症”这个谣言就是美国人发明出来的,但是后来到中国就“发扬广大”了。美国也有很多人不去看正规医生,寻求一些替代疗法、自然疗法,但比例很小。

其次,谣言不会成为主流和大众信仰。因为美国经常会检查一个人的资质,那个“酸性体质”理论的创始人,已经被抓起来了,因为政府发现他用这个理论去给人看病、去赚钱,但他其实不是医生。

南方周末:是什么导致这些谣言顽强生存着呢?

李治中:我觉得最核心问题是大家总希望有特别简单的防癌、抗癌方法,不愿意花很多精力来系统性调整,比如说保持健康需要每周运动多少小时、饮食均衡、心情愉快。可大家最喜欢的就是叼着烟,希望吃点绿豆、红薯就防癌、抗癌了。明明知道戒烟是最有效的办法,却戒不了。

还有一个特别重要的原因是科学思维缺乏。中国绝大多数人没有科学思维,因为咱们从小到大从来没有一门课教科学思维。

南方周末:怎么理解和提高科学思维?

李治中:科学思维就用数据和证据判断结论的思维。与它相反的是直觉思维——根据感性的知识、以前的经验、周围人的经验来判断一个东西是否靠谱。普遍来说,中国人还是喜欢根据经验感性判断,喜欢根据个例来推论整体。

不能听任何个人的主观分析,这是科学思维的第一点,任何人口述的和他记忆中的事实都可能存在偏差。我们每个人都会记住对自己有利的东西。作为一个医生,如果我治了100个人,有10个人好了,我一定印象非常深刻,觉得治好了很多人,另外90个没治好的很快就把他们忘掉了。

我如果要写第三本书的话,就会专门讲科学思维,包括生活、医疗、科学方方面面。提高科学思维,最核心的办法肯定是从教育入手,要有最基础的科学思维教育,从小学就应该开始做。

科普难触及的人群还有很多

南方周末:你在推进大家对癌症的认知的路上,觉得最难的地方在哪里?

李治中:最难的地方,是如何让知识文化程度比较低或年龄大、靠经验生活的人认识和了解这些知识,帮到真正需要帮助的人。很多人告诉我,自己看了书觉得特别好,但拿给父母却不受欢迎,其实这些父母是最容易上当受骗的,他们既有知识方面的欠缺,又有经济方面的欠缺,一听到正规治疗就害怕,要么没钱,要么不相信。

南方周末:应该怎么向这些人科普?

李治中:所有靠谱的科普平台、大众媒体、官方机构应该联合起来,绝大部分老百姓还是认可政府权威机构的,就譬如很多谣言经常用中央电视台做幌子。如果《新闻联播》主动辟谣或者科普,可能是最有效的。我最近还在想,看有没有办法把书放到农村图书馆、乡村医院里去。

南方周末:美国怎么宣传癌症知识?

李治中:每年都会有各种癌症宣传活动。(捐款)很多公司是一配一的,像我们公司,如果我捐五块钱给乳腺癌,公司也会捐五块钱,所以大家还是蛮积极的。坚持做很多年的话,宣传效果是很好的,大家就会慢慢了解一些乳腺癌防治知识和治愈的例子。

还有一个大的区别是,在美国,很多名人得了癌症,尤其是治好以后,很愿意站出来现身说法,比如美国前总统卡特。这种在中国很少,大家都还是瞒着,很少站出来鼓励大家。所以我们总是一听到某个明星得癌症都是去世的消息。

正规中医不会告诉你西医无效

南方周末:你怎么看待中医对肿瘤的治疗作用?

李治中:几乎每次讲座都有人问到中医的问题,作为科学家来说,我只相信科学的证据。在徐婷事件(指90后演员徐婷患淋巴癌症,不看西医求助中医,最终去世一事)出来以后,我就说“我个人不相信任何没有客观证据的中药,但我随时做好被它的证据说服的准备”。我不会盲目地说所有的中医没用,也不会盲目地说中医是传统就很好。要经得起科学和数据的检验,这对中医、西医都应该是一样的标准,不能因为它是祖国传统文化,就给予超人的待遇。

我比较中立,和很多中医都聊过这个话题,也很愿意跟他们去聊。虽然在很多方面我们有一些观点不同,但在核心问题上是一样的。即使现在真正的中医也认为,光靠中医是无法治疗癌症的,所以他们自己的定位也在于调理身体、降低化疗的毒副作用、提高生活质量等。

南方周末:现在国内癌症防治最迫切需要解决的是什么?

李治中:最重要的是禁烟做得不够。没有什么是比烟草更明确的致癌因素了,烟草这一项带来的所有坏处,可能会扫清所有在癌症治疗上进步带来的好处。必须严格禁烟,公共场合禁烟是第一步,现在一些大城市做好了,但很多小城市没有做到,吸烟人数、吸烟率也没有下降。烟草和肺癌直接相关,和十多种癌症都有关系,一旦禁烟以后,你会看到(患癌率)全面的下降。

南方周末:国内禁烟效果为什么不好?

李治中:第一个,尼古丁是高上瘾性的东西,全靠人的意志几乎是很难戒掉的,所以需要一些强制手段、心理学的东西来辅助大家的戒烟。需要国家层面做一些事情,包括使用行政手段,让烟变得更贵、收更高的税,会是更有效的办法。第二个,在中国大量吸烟者是在农村或者城市边缘,我们接触不到。

美国有很多戒烟诊所,他们甚至会通过药物来缓解吸烟者对尼古丁的依赖,所以戒烟是非常漫长的过程,也很容易复抽,真的需要像对待戒毒一样来戒烟。还有一个误区,老觉得一个人戒不了烟是意志不坚定,但其实没什么关系,在生理上是很容易解释的。

不要盲目出国就医

南方周末:很多患者觉得癌症治疗痛苦且会造成更多伤害,有放弃治疗的念头,你怎么看呢?

李治中:任何治疗一定都是有毒副作用。患者在选择治疗方法时,要清楚并衡量收益与风险。如果说使用一种方法只能延长几个月的寿命,但是会很痛苦,这个时候把生命的决定权还给患者可能会好一些,他会知道自己需要更好的生活还是更长的寿命。

南方周末:现在国内有些人在推广“缓和医疗”,不再对病本身治疗,而是最大程度地减轻痛苦、保留患者尊严,你支持吗?

李治中:我个人是支持的,每个人的生命应该由个人来决定的。我想很多肿瘤科医生应该也会同意,很多癌症病人在终末期会伴随很多痛苦,甚至丧失了行走和思考的能力,那个时候生活质量和生存的幸福感已经是负的。

南方周末:这几年出国看病的群体越来越多,很多都是重症譬如癌症,你怎么看?

李治中:虽然我在美国,也常说美国的医疗优势,但我的梦想还是希望所有人都留在国内治疗。学习美国的目的是提高中国的医疗水平,而不是让大家盲目出国就医。来美国就医我不反对,但应该区分哪些情况应该来,哪些情况没必要来。就我接触到的出国就医的人,绝大部分都没有必要来,他们只是觉得国外医疗好,对于治疗任何癌症都好。还有一些人抱着“最后一搏”的心态,希望有奇迹,这还涉及每个人对生命的理解不同。但很多时候我不推荐出国治疗,是因为病人情况已经很糟糕了,还要长途折腾并花费数百万元,其实不是很划得来,我也见过很多患者最后是在美国离开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灵隐岛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灵异志

GMT+8, 2024-11-15 03:39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