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加入灵隐岛
查看: 486|回复: 0

文化名城哈尔滨的街路轶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10-31 12:25: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哈尔滨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文化名城,即使是一条街道,也会有着它传奇的故事。而在这每一个街路的故事里,都留下了哈尔滨历史的痕迹,街路名字的演变历程则标志着哈尔滨的进步。

  龙脊龙背—大直街

  哈尔滨的的道里和道外,原是松花江水故道,南岗则是南岸的一级阶地,是兴城建都理想之地,1898年,俄国人登岸哈尔滨,看中它临江背岗“风水”。1899年,首先对南岗按照莫斯科的模式进行了重点街道规划,其范围是北至铁路街,南到马家沟河,大直街贯南岗街区的中心,笔直而宽阔,被称作“大直街”。

  大直街两侧的主要建筑,一类是铁路管理机关、教堂、学校、商场的高层建筑,另一类是住宅。大直街宛如“子午线”、将这座“东方小巴黎”一分为二。1966年“文化大革命后”受“左”的影响,大直街改称“东方红大街”,1976年又恢复“大直街”原名。

  青史照长街—兆麟街

  1946年3月8日,时任松江省副省长、哈尔滨中苏友好协会会长共产党员李兆麟将军,在哈尔滨庆祝“三八”妇女节大会上,被市长秘书孙格龄骗至哈尔滨市北道街(现兆麟街) 9号一房间内,遭到国民党军统特务杀害。这位抗日民族英雄牺牲时年仅36岁。

  哈尔滨市民们为了纪念李兆麟将军,将北道街改为兆麟街,把道里公园改为兆麟公园,还有兆麟电影院和兆麟小学校,以此永远怀念抗日民族英雄李兆麟将军。

  烧酒飘香—安埠大街

  香坊区最古老的街道,当属1895年形成的安埠大街。相传大约在1805年左右,山东黄县的田保辉兄弟六人在其祖父和父亲的带领下,辗转来到哈尔滨,开设了第一家烧锅,逐使田家烧锅远拉闻名!

  在田家烧锅正门口,买酒的人多,自然走出了一条“酒路”。据实地测量,田家烧锅位于安埠大街中部北侧,东西410米,南北为182米,接近8垧地,高墙深院,并有角楼。1898年6月9日,中东铁路工程局进驻因土匪骚扰停业田家烧锅,致使门前这条街更加热闹起来。1901年,在安埠大街的旧址重修聚源烧锅。由于义和团被平定后,此街成集贸中心,故取名“安埠”即有“安定”之意。最初,这条街是泥土路,1948年拓宽,改铺柏油路,西起红旗大街,东止通天街,全长5000米,宽15米,成为香坊区一条主要商业街道。

  历史在这里聚焦—红军街

  从火车站走到省博物馆广场可再现近百年历史风云。丁字形的中东铁路的交叉点就在站前广场,1899年10月,在现在的哈尔滨火车站行李房处(分岔)设立车站,这就是现在的哈尔滨火车站。

  1909年10月26日清晨,韩国义士安重根在火车站将日本帝国元老大臣伊藤博文击毙。在靠近车站左侧最前边一座反映欧洲新艺术思湖的俄式建筑,当年是俄国“军官克路布”俱乐部,老百姓称其为“戈比旦乐园”是寻欢作乐的休闲场所。日俄战争又临时辟为伤兵医院变成了痛苦呻吟地,后一度改为俄总领事馆。日伪时期变成接待军政要员的大和旅馆。其不同寻常之处是,沙俄财政与交通大臣维特.伯爵,以及日本关东军参谋长小矾国昭,宪兵司令东条英机,伪产业部次长岸信介部都下榻于此。

  现在“黑龙江省工商联”的牌子,当年却是赫赫有名的的华俄道胜银行,省教委大楼旁的英国领事馆,南岗体育场,日伪时是日本神社。车站大街的左侧,从上往下,头一座是巴洛克式建筑,现在的博物馆,当年是莫斯科商场,往下坡,现在的哈铁俱乐部,当年是令人毛骨悚然的日本宪兵队,再往下是日本总领事馆,(现哈铁公安局),最坡下的一座楼,便是俄国税捐局,1945年苏联红军来了,为了纪念便留下了“红军街”这个名。

  泾渭分明—国境街

  今道外承德街的旧称国境街。1898年由于中东铁路在哈尔滨修建,将香坊,南岗,道里划为铁路租界,所谓“哈尔滨铁路城”及其美誉“东方莫斯科”“东方小巴黎”仅限于此区,而将傅家店,田家烧锅圈出,是“哈尔滨铁路城”的城外乡村。

  当时,哈尔滨铁路城与城外傅家甸的分界线为现在道外承德街东侧市场,位于道外区中南部,南起南岗区陡岸,北至景阳街中段。全长1.7公里,车行道宽15米,此街北端开阔,称承德广场。用现在的话说,国境街以西是“特区”是“国中之国”。1903年中东铁路管理局组织“城市公共事业管理委员会”1907年中东铁路管理局将道里,南岗大部分划为市区,成立“哈尔滨自治市”。中东铁路管理局无权在“国境街”以东的傅家店街行使权力。

  正因为如此,在本世纪一二十年代俄人与华人以“国境街”为界各设警署,分别治理,得有“国境街”的由来。1926年,中国地方当局收回“哈尔滨自治市”的管理权,改“国境街”为承德街。

  沧桑巨变─中山路

  今日中山路,横绔南岗、动力、香坊三区。在100年前,中山路原是田家烧锅通向南岗的乡间无名小路,大约于1890年左右形成,那时道路两侧多为荒草野地,两端近村处种着高梁,玉米,间有罂粟,一派草莽初辟的景象,路上偶有行人,也是腰扎草绳头盘长辫的乡野农夫。

  1898年6月9日,洋人在路的尽头田家烧锅安设了修筑铁路的大本营,为尽快沟通香坊与南岗的交通,中东铁路工程局首先拓宽铺垫了这条路,中国人习惯称通道大街,俄文原称:“老哈尔滨公路”(香坊公路)。

  1921年4月5日,市公议会推举中东铁路第一任局长霍尔瓦特为哈尔滨“荣誉公民”。同时,便将这路大街命名为“霍尔瓦特”大街,1925年改为陆军街,1931年日军入侵改为“土肥园路”(日本人名)1946年5月28日,哈尔滨人民政府成立后,为纪念孙中山先生,将这街改为“中山路”。

  石头马路—地段街

  1898年由于中东铁路的修建,工程局总部设在香坊的田家烧锅,而大批铁路建筑器材却堆在道里区九站一带,为了沟通道里与南岗,香坊之间的交通,工程首先在松花江边与南岗之间修筑一条石头马路,于1899年建成,当时本无路亦无名。只有铁路工程局第九施工段驻扎在此,故俄人称之为“地段街”。

  1915年5月,俄国贵族出身的铁路工程师,中东铁路管理副局长希尔科夫升任俄国黑海铁路公司总办,在离任前夕“哈尔滨市董事会”授予希乐科夫哈尔滨“荣誉公民”称号,并因此人曾是第九段的段长,故把“地段街”改称为“希尔科夫王爵街”俗称“王希街”。

  1926年后,中国地方政府收回哈尔滨市政管理权,取消了“王希街”仍称地段街。在这条街上曾先后设有黑龙江省铁路交涉局华俄学塾(今市大法厅斜对过)俄国红十字医院(今市儿童医院)日本横滨正金银行分行(今省美术馆)以及日本金城商会等十几家工商企业,解放后地段街进行了多次修建,并在石头路面上铺成了柏油马路,始今早已成为道里区一条繁华的商业街。

  百年老街—裤裆街

  在哈尔滨市道外区,有一条哈尔滨最古老的街道——天一街。天一街旧称裤裆街,这里是哈尔滨城市的发源地,早在200多年以前,这一带水泊,沼泽,小河纵横交错,草木繁盛,禽兽麋集,是一块沉睡的宝地,自乾隆年间以来,这里始有人开设网场,捕鱼贡鲜,据档案记载,1870年有哈尔滨村民许成漠在此开设当铺。由此推之,裤裆街在1870年左右形成,但这一名称正式出现于何时,还没有确切的记载,但最迟不超过1898年。

  裤裆街顾名思义,这条街呈“人”字形,一些当铺,小店就在“人”字形两撇的交叉点上,这条街由太古街到裤裆街开始分道,一条通往道外江边的渡口,一条通往道里的兆麟公园,九站,这便是裤裆街的由来。1933年因“裤裆”二字不雅,改称天一街。

  昔日沼泽—新阳路

  最初人们把新阳路叫“偏脸子”,是一片沼泽地,芦苇丛生,野鸭成群,狐獾出没,蚊蝇滋生。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爆发后,哈尔滨俄人自治会在这里建立了收容所。1918年俄人着手开发这一地区,建立了“哈罗夫卡村”,所以也有人说这里偏僻荒冷,故称“偏脸子”。纳哈罗夫卡村,一些房屋杂乱地建在高地上,根本无路可走,人们借栈桥通行,由于大量倾倒垃圾和残土,才渐渐形成了街道的轮廊。这些街道大多以俄国城市及人名命名,如安心街(塞瓦斯托伯尔斯卡亚)。安化街(特维乐斯雅),安平街(华沙街),安固街(科洛列夫斯卡亚)等。

  1933年开工,为实现日本帝国主义长期霸占东三省的美梦,便以溥仪的年号命名这条路──大同路。最初的大同路,是由两条用方石铺成马路组成的。它东起自现在的新阳广场,西到现在的康安路,每条马路面宽约4米,两条马路中间是宽阔平坦的土台,两边种着杨树,人行道是方形水泥板铺成的,靠近路边种着杨树。

  解放后,大同路去掉屈辱的名字,改为新阳路,经过不断的改造,如今已面貌一新,成为哈尔滨同三肇,黑河,大庆,同江等北部边联接纽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灵隐岛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灵异志

GMT+8, 2024-11-15 03:22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