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加入灵隐岛
查看: 648|回复: 0

如何评价韩国描述核灾难的电影《潘多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10-24 12:16: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看完整部电影,我是感到惊喜的,本以为又是一部单纯讽刺政府腐朽无能的韩国套路式灾难片,倒是没想到套路之外,电影在主题和结局的处理方法上,多了许多意料之外的东西,使得自己观影之后,颇有些感触。《潘多拉》相比于传统的韩国灾难片,例如之前上映的《流感》,还是有着十分明显的套路痕迹的,上位者在灾难刚有点苗头的时候无动于衷不以为意,在灾难扩大化的时候粉饰太平封锁消息,在灾难彻底爆发的时候依靠平民英雄的力量平息灾难,三步式的剧情发展,除了让刚刚接触韩国电影的观众疾呼政府无能大感过瘾以外,对于资深的韩国电影影迷来说,确实有些乏味。好在《潘多拉》在这个套路的基础之上,加了许多特有的元素和处理,倒是使得整部电影的档次有所提升。第一点出彩之处便是选题上的成功,怪不得有人说全世界的电影题材都是韩国的,韩国的电影人不光将国内未破的杀人案,校园性侵案以及政治敏感的案件作为电影素材,甚至还将国外具有探讨价值的大事件作为蓝本进行电影改编,本部电影《潘多拉》便不难看出日本福岛核电站事故的影子,包括地震导致放射性物质泄露,东京电力公司欺上瞒下,全民恐慌,大范围群众疏散,福岛五十死士等等,在影片中都有相关剧情涉及。

改编真实事件比起虚构题材,好处便在于价值影响和现实意义都更加确切和深远,再加上核电利用利弊的问题本身就极具有辩证思考的价值,使得《潘多拉》的主题比起《流感》的病毒题材,《汉江怪物》的污染题材,《釜山行》的丧尸题材更具有思想性,我们所探讨的不光是如何防治核电所带来的灾难,还有如何利用核电,欲戴皇冠,必承其重,在利用核电造福社会的同时,如何处理核电安全给群众带来的恐慌和担忧,如何保障核电站安全,确保这把双刃剑不伤到国家和人民,这才是核电题材电影带给社会的思考和普世价值。电影第二处出彩之处在于对男主人公在赫的刻画,在赫是一个有着自己梦想的小人物,却因为家庭的束缚而待在原地,无法展开手脚,将自己的青春和生命献给自己所厌恶的核电事业之中。这不光是在赫的个人悲剧,也是他的父辈,同龄人,甚至是他的后代的悲剧。最为悲惨的是在赫与村中的其他人不同,他并不是一个安分守己的男人,他是有志向有想法的,所以家庭带给他的枷锁相比于其他人会更加的沉重,他的内心也会更加的挣扎和痛苦
而让我对在赫这个人物形象印象最为深刻的则是影片末尾在赫牺牲之前对家人的告白,没错,这是一段煽情过度的对白,无论是对母亲的祝福,对嫂子的感谢,还是对妻子的愧疚,都显得啰嗦繁琐,就在我认为这刻意略显尴尬的煽情是影片为数不多的败笔的时候,亮点出现了,原本以为是升华的煽情突变成了对于这场悲剧不忿的铺垫。在在赫表达了大段对于亲人的不舍,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之后,他哭着对着电视上的所有人质问着“为什么,为什么就是不行呢,这又不是什么多大的贪心,我为什么就得这样死呢,为什么,我到底做错了什么了,我不想这么死了。我实在是太怕了,妈妈,我好怕。”的时候,之前那段显得有点尴尬的煽情所积蓄出来的感情终于爆发出来了。

没错,当向亲人告白,舍己救人的在赫变成害怕死亡,满是无奈的小人物的瞬间,我们仿佛看到了一个光环式的英雄符号蜕变成了一个有血有肉的英雄,这时总统的低头,总理的发愣,群众的关注才都有了意义。在赫临终前那一句“在赫啊,活着真是受苦了。”才倍感苍凉。
总而言之,这是一部韩国经典套路式的灾难片,不少地方也显得煽情刻意,但并不妨碍这是一部好片子,对于核电主题的展望和辩证思考,对于小人物内心的刻画,对于英雄主义的理解,这些内容正是电影留给观众最好的观影体验。
我是坐在核电站里午休时看完的整部《潘多拉》,电影中的场景和现实中景象让我不禁百感交集。
电影本身的各个层面诸位已经说的非常多了,我就以一位核电从业者的身份小小解释一下电影中的一些术语和一下可能算是不太符合的情况吧。
不知道韩国有没有相关规定,但是就我所知道的国内核电站基本都是规定了禁止工作前饮酒,一旦被发现就会清退出厂,一年乃至几年内不予进入工作

按照国内的习惯这样的架子里放的一般是个人电子剂量计,不过我看了一下架子上的英文(film badge pocket dosi meter)然后发现这个剂量计其实就相当于是国内核电人员常戴的的tld(热释光剂量计)没错,脱光到只剩裤衩再用通行证通过三角闸换衣服,这点跟国内基本一样(当然也有核电站连裤衩都要脱,比如秦山三期)这里的场景应该是常规岛这个画面是K厂房,或者叫燃料厂房。画面上黄色的大型机器我们一般称之为人桥吊车(最近我就是开这玩意的,所以电影里看到这个场景不禁感受到了奇特的亲切感)人桥吊车一般是用来把反应堆厂房运来的乏燃料存在下面水池中的燃料格架以及将新燃料转运到反应堆厂房的
这里是主控室,在里面工作的都属于核电黄金人这个画面是从反应堆厂房中向上仰视,这个画面中奇特的大型机器是环形吊车。
感觉这个距离描述的夸张了一点,从这图看反应堆离居民区直线距离不过两三公里远,国内的话一般不会是这样,具体可以参考我的另一个知乎答案
中国的核电站都有执行距离居民区50公里的规定吗?


你想多了,绝对没有!!!!!国内一般标准是5公里内为限制区,不得出现万人的居住区;15公里为控制区,不得出现中小城市。其实新核电站能按照这个要求来,但是发展了20、30年了的核电站,周围聚集了大量的为核电人员服务的吃喝娱乐消遣场所,自身核电站本身不断有各种非运营的分支出来;此外核电都在海边并且核电待遇还可以,人口聚集效应挺大的。目前也在整治这个现象。我说的都是实际勘测时的标准,具体国标参照 @熊游心的答案。此外我在插一句,核电站是不会发生核爆炸! 核电站是不会发生核爆炸! 核电站是不会发生核爆炸! 反应堆里燃料棒的铀235含量只有3%多一点,乏燃料里钚的含量1%左右。核电都知道的一个科普知识,就是核燃料好比是啤酒,核弹好比90%的高浓度酒精,酒精能轻易燃烧,但是啤酒怎么点也点不着。福岛的爆炸不是核爆炸,是核岛内产生了氢气遇热爆炸,造成了融芯核泄漏!福岛更多的是人为的操作失误造成的,停电后救援人员不专业,同时因为些隐藏的秘密等原因。核电站的危险不在于会不会爆炸,而是核泄漏带来的辐射!我只知道中国一半的核电站,那一半等下个人来回答吧!_____评论下有牛人具体科普的,请自行点开看。此外多说一句,核电会不会爆炸和天津危险品爆炸根本不是一个级别的事情。天津是官商勾结,置民众安全于无顾。核电可没有私营,真要是泄露了从厂长到保洁全玩完!核电的管理之细审查之严超乎绝大多数民众的想象。举个例子,核电站的小到一个螺丝,都得有身份验证:从哪进的原料,哪些厂家加工过,经销商是谁,谁安装的,谁检查的。在安全方面哪个核电员工也不敢马虎,出了问题自己先挂!相对于私营来说,政府和国企来建核电也是最优的选择了!什么?不发展核电?那咱就用爱发电!要是没概念我来给大家算个账。一个核电站四台百万千瓦机组,一天发电96000000度电,大约需要600斤燃料,要是烧煤的话需要约70000000斤标准煤,自个数数零,要是煤再变成雾霾和二氧化碳,呵呵。。。。。————————————————————————————————————核电站管理很严格也很安全,但并不代表不会出事儿。我们只是在努力的提高其安全系数。美国扔了那么多“断箭”、中国罗布泊里也有不少废弃的核弹,日本也爆过一次了,这些都是代价,谁都不愿看到的代价!美、法的核电市场逐渐饱和了,可阿海珐、西屋会在拼命的革新核电技术,往英国、中国、非洲输出技术,以保持其技术更迭能力!中国目前的核电装机量比韩国还少!要是信不着核发电,等到50年后核聚变技术成熟了,就会知道了这几十年的核发展只是探索和尝试,连正轨和开幕式都没到呢!要是信不着核电的人、管理者或者政府,欢迎监督和举报,因为核电人比谁都希望核电更安全更好。
距离核电站了50公里没有人居住,差不多是7500+平方公里的面积。嘉兴市才4000不到。
法国共有18个核电站,本土面积差不多550,000平方公里。核电站一字排开,四分之一的国土不用住人。
LOCA,就是Loss of Coolant Accident 国内我们一般称之为失水事故,说的是由于一回路或者辅助系统的管道破裂或者阀门出现某些故障而导致的一回路冷却剂丧失事故。顺带一提,国内的核电站的话一般要求在核岛内接电话或者签字的时候需要脱下手套,避免手套沾污了电话,当然这也不是硬性规定,所以这里这么拍也没错。
IAEA说的是国际原子能机构(International Atomic Energy Agency , IAEA)电影这段提到因为没有处理废核燃料的设施而把大量乏燃料棒储存在燃料厂房,其实国内情况也与这类似,所以核循环项目的尽快上马是很有必要的

没错,我也是核电站大修外包企业员工之一╮(╯_╰)╭当然我们称之为大修承包商,一般是负责干各类苦活和高剂量的活儿感觉有必要科普的就这么多,电影很好的反映了核电业里常说的一句话:一切事故都是人因事故我由衷的不希望国内核电站出现这样的事故,但是我相信一旦出现这样的事故,我们核电人中不会只出一个姜宰赫。

电影中为了映射政府的无能,核电厂的负责人是一个近乎技术盲流的家伙,而事实上,核电站在日常运营期间的最高管理者,无一例外都有着非常丰富的一线工作经验,都是从基础岗位一步一步升上来,简单来说:你要是不懂核电站,哪位领导敢把这样的人提拔上去。简单搜索下几位大家耳熟能详的行业大咖的从业一线经历:秦山:俞培根:先后担任担任主控室副值长、值长的运行岗位,调到负责电站技术和管理的生产处工作,历任科长、副处长、处长等职。大亚湾:贺禹:先后任广东核电合营有限公司生产部运行处副值长、运行工程师、运行处副处长、处长、生产部经理助理、大亚湾核电厂厂长;可以看出,各个核电站的负责人,都是一线积累起来的干将,你要是告诉我他们不知道什么是“vent”...安全壳是如何被五个大气压吹爆的    艺术高于生活指数:★★★★★下图是福岛的厂房爆炸后的实景,可以看出,这就是一个常规厂房,没有安全壳。(吐槽一句:似乎出大事的都是没有安全壳的,比如切尔诺贝利,也没有,而有安全壳的三里岛其实没造成实际周边影响。)

注意:这是安全壳啊!这是能对抗大飞机撞击的安全壳啊,我是不是看到了假的安全壳?

看到这里我真心费解,怎样的爆炸可以把安全壳炸成这幅模样。

电影里,最初的问题是LOCA:简单理解就是一个一回路的阀门泄露导致冷却水漏了
500KPa,是个什么概念,一个大气压是101KPa,相当于五个大气压而已。安全壳打压试验的峰值是483KPa(LOCA石事故下峰值的1.15倍),也就是说,指示表显示的红色报警(500KPa)是有依据的。那么问题来了:既然在483的时候,可以安然无恙,到了500-600的时候就炸成烟花状了? 太夸张了,不应该会先从其他连接处跑气吗? 我顿时陷入了一个理工男的思维死胡同。这也直接导致我对于后面的煽情高潮一直游离戏外。脆弱的乏燃料池   艺术高于生活指数:★★★★
影片最后的矛盾焦点从核反应堆变成了乏燃料池,这个和福岛的处置过程是一致的,但唯一不同的是:福岛即使出现了七级事故,也安全转移了所有的乏燃料,并没有出现电影描述的问题。这个由于有些专业,小编专门咨询了相关的乏池设计专家:乏池真的这么脆弱,没有严密的保护,一个地震底部就裂一个大口子?那不是放好几个反应堆在核岛厂房外面吗?得到如下回答:乏池的设计基准与反应堆厂房是一样的,就算在福岛期间,如此超设计基准的灾难下,乏燃料厂房也未发生任何裂纹,随后都被安全取出运走,没有发生电影里的场景。在事故后,乏燃料池反而更好处理,因为一回路是高温高压,而乏燃料池是常温常压,同时衰变热远远低于堆芯的热量,所以只要注入水,保持流动,就不会造成影响。所以,乏燃料池在同等设计基准的前提下,同样的事故工况,反而是比反应堆容易处理的环节。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加入灵隐岛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灵隐岛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灵异志

GMT+8, 2024-11-14 18:08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