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有云,玉不琢不成器。面对孩子犯错,不少家长会采取批评说教的方式。然而,怎么批评才有效果是一门学问。倘若批评的不在点子上,不仅不能让孩子反思己过,反而还会淡化亲子关系。
以下5种批评的方式在生活中十分常见,但却总是收效甚微,家长应尽可能避免。
1、带着情绪
“我为了你受这么多苦,而你怎么能犯这样的错!”每次一看到孩子做错事了,家长马上就开始脸色大变,大吼大叫。最初还只是质问、责骂孩子,接下来却能把平时自己内心的不满都宣泄出来。
面对这种情绪化的批评,孩子不仅会在心里感到害怕,也会渐渐对做事产生抗拒。即便家长问孩子“你下次还犯不犯”,得到的回应多半也是反射性的敷衍。
结果就是,家长越骂越凶,越骂越生气,而孩子却越来越不想听,越来越叛逆。
其实,面对孩子犯错,没必要轻易动怒。在批评孩子时,表情可以严肃,但最好不要一上来就摆着一张臭脸,说话时不要赌气,更不要口出恶语。这会增加孩子的紧张和心理压力,从而不能正确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2、轻描淡写
有些家长觉得小时候犯点错很正常,长大了就好了。也有家长觉得,小孩子犯错了,随便说个几句就好了,没必要太较真。
于是,面对孩子犯错,他们习惯轻描淡写地随便说孩子几句,但说来说去都没说出孩子到底错在哪里。甚至回头就能笑着问孩子饿不饿。
这样导致的结果是,孩子对自己所犯的错误不仅意识不到,反而还会觉得犯错也是一件有意思的事。这样,下次他们可能还会再犯同样的错误。
与其轻描淡写地批评孩子,只对现象做出评价,不如引导孩子认识到事情的重点,指出孩子犯的主要错误。
3、常翻旧史
刚批评完孩子今天犯下的错误,说着说着又把昨天、上个月甚至前几年的类似的事情都拿出来再数落一遍。
这种总是翻陈年旧账的做法,无疑在给孩子的错添加罪名。这不仅会让孩子颜面扫地,感觉再怎么做都逃不出以往的魔咒,也会让双方都混淆了当前主题。
要知道,过去的事已经过去,而孩子这次为什么做错才是问题的所在。如果总是旧事重提,就失去了今天批评的目的。
面对孩子当下的错误,不妨针对性地点出孩子今天做错了什么事,以及做错的原因。并告诫孩子,以后不要再犯第二次。
4、夸大其词
孩子只是一次数学没考好,父母就责骂孩子这辈子都考不上好大学;孩子撒句谎,父母就觉得长大后肯定没出息;孩子不想把玩具给别人,家长就责怪孩子太小气。
这种做法,在生活中比比皆是。不少父母习惯将孩子的过错与人格混为一谈,因为一件事而否定掉孩子的其他方面。
在孩子犯错后,或是没达到父母的预期时,家长就用简单粗暴的语言来嘲笑、数落孩子,盲目地给孩子下定义、贴标签。这不仅会严重伤害孩子的自尊心,也会让孩子对父母产生敌意,甚至开始自暴自弃。
如果孩子犯错了,家长应该保持公正的态度,客观评价孩子的过失。同时,多给孩子一些鼓励,比否定他要强的多。
5、联想过多
很多家长在看到孩子犯错后,喜欢唠唠叨叨说个没完。本来只是孩子打碎了桌上的茶壶,结果扯着扯着能说到玩手机、玩游戏、做作业等其他方面。
等这些都数落完之后,甚至会完全忘记当时孩子到底犯了什么错。于是,只能默默感叹道:“我都忘了我要说啥,真是被你气懵了!”这时,孩子不仅会在心里觉得父母瞎掰,也根本无法意识到自己的问题所在。
不妨收起这种“联想过多”。只针对孩子当前的错误展开说教,让孩子明白自己究竟错在哪里,需要怎么改正,且不要重复唠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