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同一片天空下,朝鲜半岛俨然成了两个世界。
240多公里,1292根水泥柱,水泥墙高5—8米,上宽3—7米,底宽10—19米
《国际先驱导报》记者 高浩荣 发自北京
世人都知道“三八线”把朝鲜半岛一分为二。其实“三八线”只是二战后美国和前苏联当时划分的接受日本投降的界线。而现今阻隔朝鲜和韩国的界线已经不是“三八线”,而是看上去像一个变形的“S”形状的军事分界线。
这条军事分界线从东到西把半岛拦腰截为两截,全长240多公里,每隔100米至200米设立一个水泥标识柱,陆地的标识柱据称有1292根。在军事分界线两侧各2公里的范围则是非军事区,除了值勤和巡逻的官兵,外人均不得入内。
然而这条军事分界线在板门店共同警卫区则是另一番景象。在这个长800米、宽700米的近似圆形的地区,一字形排列着7幢长方形平房。这是当年军事停战委员会、中立国监督委员会举行谈判和会议的地方。而屋外横着一条水泥砌成的界线,就是军事分界线。水泥界线高5厘米,宽50厘米,一步即可跨过。
不可逾越的板门店之规
这条一步即可跨过的水泥界线,把原本同一民族变成了两个势不两立的对手。这条水泥界线的两侧,朝韩军人怒目而视,似乎随时准备战斗。
笔者在平壤、首尔工作期间,曾多次到板门店采访、参观,朝韩军方的陪同人员都向人们诉说对方的种种“不是”,并且都警告人们不要随意走动,不要随便指指点点,以免被对方人员视为“挑衅”,引起不必要的麻烦。尤其是从韩国一侧前往板门店参观,游客还需签订一份“发生事故责任自负”的“生死合同”,让人切身体会到“生死难卜”的紧张氛围。
板门店是半岛局势的晴雨表。这里有过气氛融洽的会谈,也发生过互有伤亡的冲突事件。前不久朝韩军人因韩国社会团体放飞反朝传单而在军事分界线发生交火事件,就是一例。幸好无人伤亡。现今的板门店更多的则是一个旅游景点。双方的游客可以进入军事停战委员会的会议间,感受当年谈判代表唇枪舌剑的场景。在会议室里,设在谈判桌上的麦克线就是“军事分界线”,不过游客们可以在室内跨过这条线自由来往于南北之间,也可以坐下来充当一次谈判代表,拍照留念,但是绝不可跨出对方屋门一步。
韩国总统朴槿惠去年5月访美时提出要在军事分界线上设立一座横跨南北的“和平公园”。韩国政府官员称,如果这座公园能够建立起来,会让游客们在公园内自由来往于南北方,使公园成为体验半岛分裂痛苦及展现和平必要性的场所。但是朝鲜对这一构想嗤之以鼻,认为在朝韩紧张对峙的情况下提出这一构想毫无现实性,是在愚弄舆论。
“北方界线”最危险
如果说军事分界线只是一条线,那么韩国沿着军事分界线修建的“水泥墙”则算是高高大大的阻隔了。据朝鲜媒体报道,韩国是从1977年起修建这座“水泥墙”的。为此韩国投入了80多万吨水泥、20多万吨钢筋、350多万立方米的沙石。这条“水泥墙”高5—8米,上宽3—7米,底宽10—19米。笔者曾在朝鲜的前沿阵地用望远镜看过这条“水泥墙”。朝鲜军人介绍说,这是韩国企图“永久分裂半岛”的“铁证”。而笔者也在韩国参观过这道“水泥墙”,韩国军人介绍说,这条墙主要是为了防备朝鲜坦克的进攻。孰是孰非,看来只有当事者心中最清楚。
其实除了陆地的军事分界线和“水泥墙”外,朝鲜半岛最危险的是西部海域的分界线。这可称为真正的无形“墙”,也就是所谓的“北方界线”。朝韩双方都承认,这条“北方界线”是1953年当时的联合国军司令克拉克划定的,但对这条线的作用各有解释。朝鲜称克拉克划定这条线是为了阻止当年韩国总统李承晚冒险的“单独北进”并防止南方渔民投奔北方;而韩国则称主要是为了减少双方发生海上冲突的可能性,同时限制韩国海、空军的警戒活动。
尽管双方的解释不同,有一点则是明确的:这条“北方界线”是当年停战协定中所没有的。因此,朝鲜称之为“幽灵线”不予承认,韩国则认定为“海上分界线”誓死捍卫。双方围绕着这条线发生过多次武力冲突,包括2010年的“天安舰”沉没事件和延坪岛炮击事件,都发生在这个海域。最近的一次是今年10月7日双方舰艇围绕“越线”问题相互开火,显示了半岛紧张局势的一个侧面。
朝鲜半岛存在的这些“线”和“墙”不仅阻隔了同一民族间的自由来往,把同一民族变成了仇敌,也使朝韩成为不同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和生活方式的两个国家。民族分裂的痛苦深深埋藏在半岛人民的心中,“实现统一”也就成为朝韩始终高举的旗帜。不过,如何实现统一则各有打算,争执不下。何时能拆除这些“线”和“墙”,世人目前还看不到前景。(作者系本报前驻朝鲜和韩国记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