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7-8-8 10:28:23
|
显示全部楼层
东北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进行十四年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斗争的历史,是中华民族伟大抗日战争历史的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东北遍地点燃的抗日烽火中,在成千上万的抗日武装行列里,中共党员、共青团员和抗日青年组成了一支又一支先锋队、突击队,他们化做无坚不摧的狂飚烈火,锻成锋利无比的利刃。他们在同敌人进行的顽强奋战中,用自己的鲜血与生命,写出了一首首英勇悲壮的史诗,描绘出一幅幅威武不屈的画图。
一
“九一八”事变前夕,山雨欲来风满楼。尽管日本帝国主义即将发动对我国东北的武装侵略的迹象业已随处可寻,蒋介石南京政府与东北当局却仍然充耳不闻。
在此期间,中共满洲省委密切注意分析时局,深感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侵略东北战争的危险,及时报告中共中央。一九三一年七月十日,共青团满洲省委在给中央的报告中,便列举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我国东北之大量事实,指出日本将很快发动武装侵略东北的战争这一危险性。①
“九一八”事变发生后,继九月十九日中共满洲省委发表《为日本帝国主义占领满洲宣言》之后,共青团省委紧密配合中共满洲省委积极深入东北各界青年群众之中,宣传、发动、组织青年进行各种形式的抗日斗争,各地团组织、广大共青团员和爱国青年迅即投入抗日斗争的洪流。
各地学生首先以停课、罢课、示威游行来反抗侵略者,许多人脱下学生装,参加抗日部队与抗日士兵一起直接对日作战。城市青年工人则以罢工、怠工的行动反抗日本侵略者,沈阳兵工厂的一批青年工人离厂到外地参加抗日义勇军。
在尚未被日军侵占的哈尔滨,在中共和共青团北满地区组织的领导下从九月二十一日以后,青年学生与青年工人、店员每天都走上街头,散发传单,集合讲演,号召抗日。同月二十六日中秋节之夜,哈尔滨学生、工人在道外高举红旗举行了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东北的浩大示威游行,许多市民参加了示威队伍。群众不顾亲日派军阀张景惠武装干涉,坚持斗争到底。这是哈尔滨历史上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壮举。
同年十一月初,黑龙江省代主席马占山指挥所部在嫩江桥英勇展开抗击日伪军进攻的战斗之后,全国与东北各地群众掀起声势浩大的支援马占山抗敌的运动。哈尔滨市党组织和共青团积极动员组织援马代表团驰赴齐齐哈尔慰问抗日战士,还动员学生和爱国青年参加马占山的部队,编为学生团,直接对日作战。齐齐哈尔各界人民派出代表团赴前线慰问抗日部队。许多学生、男女教师亲赴战地分送慰问品,使前线指战员深受感动,更激发了他们抗敌的热情。
一九三二年初,吉林自卫军总司令李杜率部队进行哈尔滨保卫战期间,哈尔滨工大、法大、扶轮和六中等校曾经组织了学生军,直接参加对敌作战。后来,当黑龙江省呼伦贝尔警备司令苏炳文举旗抗日时,许多从敌占区汇集而来的青年学生和青年工人积极投入苏部,苏炳文以之作为骨干新组成一个第九团。共青团哈尔滨市委派出团的干部到中东铁路西线博克图苏炳文部的学兵连开展工作,发展了多名团员和四十余名反日会员。海拉尔市广大青年更是自动参军参战,组成“青年敢死队”、“民众预备军”等抗日武装组织,枕戈待命。
辽南地区较早即为日军侵占,但人民决不甘心屈服,纷纷组织抗日义勇军对敌作战,倾刻形成烽火遍地之势。其中,活跃在辽阳、沈阳地区民众自卫义勇军第二十四路,就是中共北平市委派遣东北民众抗日救国会的青年会员李兆麟、共青团员林郁青等返回家乡辽阳县,在小堡、烟台一带联络几支由矿工与部分民团组成的小股抗日武装,于一九三二年春合组而成的。由于被推举的该路司令未到职,这支部队实际上由李兆麟指挥、调动开展对敌作战。这支抗日武装十分活跃,攻打铧子沟煤矿,活捉日本矿长;消灭附近日伪武装——洪盛团、南大会等。同年夏,该军又联合沈阳南郊的民众自卫义勇军第二十一路共同攻袭沈阳东塔飞机场、兵工厂等处,使日伪军遭受严重损失。在此期间,李兆麟被吸收为共青团员,不久又转为中共党员,在斗争中逐渐成长为坚强的抗日战士和党的领导干部。
与此同时,一九三二年春由中共河北省委(亦称顺直省委)派遣的几名学生党员,在张甲洲率领下经中共满洲省委同意到北满巴彦县组建“民众自救军”,开始武装反抗日本侵略者。不久,满洲省委派省委军委书记赵尚志等到该部工作,重整部队,严明纪律,正式改称“东北工农义勇军江北骑兵独立师”(简称巴彦游击队)。这支部队中,有许多共青团员,还有四十余名少年先锋队员。这些中共党员、团员与爱国青年都是部队的骨干。巴彦游击队联合附近一些抗日武装在周围各县打击日伪军和敌伪政权,获得了许多胜利。③
一九三二年初,延边地区王德林率部起义,组成“中国国民救国军”(通称吉林救国军)。部队起义后向中东路沿线发展。当时中共宁安中心县委派遣不久之前还是共青团员的年轻共产党员于洪仁等加入吉林救国军,在李荆璞部进行抗日工作。后来,在吉林救国军瓦解的前夕,于洪仁随同李荆璞脱离了救国军,另举“平南洋”旗号独立进行抗日斗争。于洪仁说服李荆璞严明部队纪律,树立抗日救国的正确方向。不久,于洪仁与中共宁安县委又取得了联络,在部队内正式建立了党的支部,发展李荆璞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将这支队伍改名为“吉林反日工农义务总队”,李荆璞任总队长,于洪仁任党支部书记兼副总队长。一九三四年初,前中共满洲省委军委书记周保中率领吉林救国军余部——辽吉边区军到达宁安,号召组建“绥宁反日同盟军”。吉林反日工农义务队便成为这支由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的抗日武装的发起者和骨干力量。④
上述几支队伍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初期派遣年轻的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和爱国青年,试图联合、领导抗日义勇军进行抗日斗争的典型事例。
但是,这一时期,更有大量的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和青年学生、工人、农民被动员起来,到有党的工作基础的农村中去,宣传、发动广大农民,先后组建了十余支在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下的工农反日义勇军或红军反日游击队,开辟了若干抗日游击区。
“九一八”事变后,在二、三年之内,就能够成立起十几支由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的抗日队伍,固然同当时党的抗日号召、积极领导有关,同当时外敌入侵、民族危机有关,但是同党在这些地方的原有工作基础、革命斗争历史也有密切关系。也可以说,这些抗日队伍,抗日游击区是由土地革命、苏维埃运动转变过来的。在第一次大革命失败以后,东北的党组织首先建立起统一的地区性领导机关——中共满洲临时省委(后改为正式省委),同时积极贯彻了党中央关于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暴动的总方针,武装反抗奉系军阀统治。不久,党在东北地区的许多地方开展了苏维埃运动与土地革命斗争。其中,延边地区建立的苏维埃政权比较早,一九三○年就在和龙县的药水洞、平岗等地建立了村苏维埃政权,这是东北地区的第一个苏维埃政权。“九一八”事变后,延边地区就是在这个基础上较早地建立起十来支小的反日游击队,后来合并为四支大的反日游击大队。
旧辽宁省东边道地区(包括今辽宁省丹东地区、吉林省通化地区、浑江地区)是第一次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开展革命斗争的重点地区。各县农村都有一些农民协会赤卫队组织进行革命活动。“九一八”事变后,中共磐石中心县委指示在磐石中学学习的学生党员孟洁民首先在该校成立了反日救国会,在校内外广泛地进行抗日救国宣传,开展抵制日货活动,团结了一批抗日青年。一九三二年春,孟洁民根据党的指示带领初向臣、刘克文等几名同学毅然离开中学,到磐北农村与磐石中心县委委员李红光密切配合发动群众,屡次掀起反日暴动。远近闻名的“蛤蟆河子大暴动”就是李红光与孟洁民等组织领导的。同年六月四日,在农民反日斗争的基础上,磐石中心县委组建了一支正式抗日武装,省委为之命名为“满洲工农义勇军第四军第一纵队”,即磐石工农义勇军。孟洁民担任该部磐北第二分队的队长,这支刚诞生的抗日武装缺乏战斗经验,战斗力不强。孟洁民偶然从一位私塾老先生处得到一本《孙子兵法》,便反复阅读,并按书上的战术思想试验指挥战斗。他按照“攻其不备,出其不意”的战术,曾偷袭郭家店附近一支伪军骑兵队的一个班,初战获胜。不久,磐石工农义勇军欲歼除一支驻在黑石镇闭门不出的日伪军,孟洁民又按《孙子兵法》中的“利而诱之,乱而取之”的战术思想,先派一支小部队到黑石镇附近公开活动,诱敌出洞,大部队埋伏城东北山地。敌人果然欺小,出城追击。敌人队伍首尾都是伪军,日军夹在中间,当这支敌军到达工农义勇军埋伏地点后,工农义勇军立即高喊口号,“中国人不当亡国奴”,“中国人不打中国人”,“红军专打日本鬼子”,伪军顿时乱成一团,军官指挥不灵,磐石工农义勇军立即集中火力射击一小队日军,使日军遭受很大的伤亡。待伪军惊魂乍定被迫爬山攻击时,工农义勇军业已迅速转移。使孟洁民、初向臣等一批青年学生在战斗中成长起来⑤。同年冬,满洲省委派省委军委书记杨靖宇前来整顿这支部队并正式编为“中国红军第三十二军南满游击队”(即磐石游击队),这时,孟洁民被任命为总队长,初向臣被任命为政治委员。不久,孟洁民与初向臣在斗争中相继牺牲。
一九三三年农历端午节(公历五月二十八日),经过酝酿,打入伪军铁道警备第五旅十四团迫击炮连的共产党员曹国安、宋铁岩等率领该连五十余名士兵在驻地烟筒山举行起义,加入磐石游击队,进一步壮大了这支抗日游击队的力量。曹国安与宋铁岩原是在北平读书的大学生,又是舅甥关系。九三二年春,党组织派他们回家乡东北从事兵运工作。他们先后打入伪迫击炮连,在士兵中进行反日宣传,积极组织了这次起义。这支起义队伍被编为磐石游击队的迫击炮大队,曹国安任大队长,宋铁岩任大队政委。磐石游击队有了迫击炮大队参加对敌作战之后,更为壮大了游击队的声威。⑥后来,磐石抗日游击队被相继改编为东北人民革命军、东北抗日联军第一军,曹国安被提升为该军第二师师长,宋铁岩被任命为该军政治部主任,成为该军的领导骨干。这两位年轻的将领于一九三六年和一九三七年先后壮烈牺牲。
据共青团满洲省委一九三三年六月统计,磐石游击队共有指战员二百六十余名,当时全县的共青团员一百零八名,其中大部分团员都参加了磐石游击队,成为这支抗日武装的重要力量。
与磐石县毗邻的海龙县、柳河县一带,很早即有党的工作基础,已如前述。一九三二年秋,在中共海龙中心县委领导下建立了中国红军第三十七军海龙游击队。这支抗日游击队的创始人就是共产党员、年轻的小学教师王仁斋与刘三春。他们二人在此之前,曾参加了辽宁民众自卫军第九路的抗日斗争,分别担任该部政治教官职务。海龙游击队成立时,王仁斋被任命为队长,刘三春任该队政委。这支游击队在他们二人的率领下取得了许多战斗的胜利。刘三春牺牲较早,王仁斋曾担任东北抗联第一军第三师师长的重任,最后也为国捐躯。
延边地区,一九三二年末由十余支小的反日游击队合并为四支较大的反日游击队。他们异常活跃,使敌人坐卧不安。日本侵略军一再组织兵力进行“讨伐”。翌年二月,一股日伪军向和龙县中共县委机关所在地渔浪村发动进攻。和龙反日游击队中队长金世带领十二名游击队员顽强阻击敌人的进犯。掩护县委和群众转移。在这十三名指战员中就有八名共青团员。他们利用村外的沟坎山坡,不断转换射击地点,抗击数十倍于已之敌,一连击毙敌军六十余名。最后终因寡不敌众,这支游击队的队员全部壮烈牺牲。这就是至今尚流传在延边的“渔浪村十三勇士”的英雄事迹。
远在乌苏里江畔的饶河农工义勇军成立时,仅有四十余名指战员。不久,又吸收七十余名青年学生与青年农民。经过军事训练班培训后编入工农义勇军,使这支游击队成倍增长,这些爱国青年成了游击队的生力军。
在松花江下游,中共汤原中心县委为创建抗日游击队,虽曾几度遭遇挫折也未稍懈。一九三三年冬,中心县委为重建游击队派遣共青团县委书记于永顺利用社会关系混入鹤岗东部黄花岗伪自卫团团部,乘机里应外合将该伪自卫团的十二支枪全部缴械。县委就是用这些武器重新组建了汤原反日游击队。
总之,在中国共产党创建的数十支抗日游击队中,年轻的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和爱国青年都起了重要的作用。他们中一些人就是游击队的创始人,有些人是部队的骨干,他们在斗争中非常勇敢坚决,不怕牺牲,艰苦奋斗,受到人们的尊敬。
中国共产党领导反日游击队的兵力曾达到三千人以上,广泛活跃在南满、延边、吉东和哈尔滨以东的广大农村地区,给予日本侵略者以频繁的打击,为东北抗日战争开拓了新的前景。
二
一九三三年春,中共满洲省委积极贯彻执行了中共中央关于在东北地区建立反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为联合各种反日武装力量共同抗日,从一九三三年九月至一九三六年二月期间,省委将各地反日工农义勇军和红军反日游击队扩大改建为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至第八军(缺第七军)共七个军。
一九三五年中共中央发表《八一宣言》,提出组建抗日联军与国防政府主张,并以之作为全国抗日统一战线的具体形式。该项宣言提出:由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与东北人民革命军要成为全国抗日联军与国防政府的推动者,因而从一九三六年二月至一九三七年冬,东北人民革命军七个军又统一改称东北抗日联军,并且又吸收了几支长时期共同联合作战的抗日部队,一共组成了十一个军。因此,这一时期,东北的抗日游击战争又从低潮逐步推向高潮,部队力量曾发展到三万余人,迎来了全国抗日战争的爆发。东北抗日联军此时的总兵力,与当时刚改编八路军的抗日红军的兵力,相差不多。他们同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两支抗日部队。(南方各省的红军游击队未计算在内)
东北人民革命军与东北抗日联军在这一阶段的斗争中,曾经取得许多的胜利,开辟了涉及七十余个县的更为广阔的抗日游击区,建立了大大小小十几块抗日游击根据地,成为东北抗日武装力量的主力与核心,为坚持敌后斗争与配合全国抗日战争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在这一时期,江西革命根据地的工农红军为粉碎国民党反革命“围剿”,扩大红军,在根据地普遍组建“赤色少年先锋队”作为红军的后备队。一九三三年五月,少共苏区中央局发出组建“少共国际师”的导召。不久,中共满洲省委与团省委根据中央的上述决定,于同年五月三十日发布了《满洲青年义勇军组织大纲》,号召各地党、团组织普遍组建青年义勇军。《大纲》指出,青年义勇军的性质是东北青年反日统一战线的武装组织,是东北人民革命军的后备队。《大纲》规定,凡十六岁至二十三岁的东北反日青年皆可入队;入队的誓言是: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推翻“满洲国”,团结反日群众,实现民族解放,保护青年的利益,建立民众政府,不怕死,不投降。同年七月二十六日,共青团满洲省委发出《为响应中央创立“少共国际师”的号召给全体同志的信》,号召在反日游击队中建立“少年先锋队”,在人民革命军中建立“少年营”“少年连”,作为抗日部队的突击队。
此时,中共满洲省委正在开展将杨靖宇领导的红军三十二军南满游击队首先扩大改建为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独立师的工作,团省委随之作出了《关于拥护磐石人民革命军运动周的决议》。各地团马上组织动员团员和爱国青年开展了这一活动,哈尔滨青年反日同盟发动捐款献给即将成立的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独立师,动员青年学生与工人赴磐石参加人民革命军。
一九三三年九月十八日,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独立师终于在磐石西玻璃河套正式成立。同年十月,根据团满洲省委的提议,独立师又增设“少年营”,由部队内部抽调一部分共青团员和青年战士组成,成为一支突击队。
在独立师的筹建过程中满洲省委常委,职工运动委员会负责人金伯阳做出了重要贡献。金伯阳本是老共青团员,此时才二十六岁。他被满洲省委派到南满后,由于杨靖宇指挥部队战斗和联络其他抗日部队十分繁忙,无法脱身,一切有关成立第一军独立师的大量文件起草工作都是由他一人承担起来的。例如《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独立师成立宣言》、《告反日义勇军战士弟兄书》、《东北人民革命军暂行规则》等。同时,他还要协调独立师部队内部的组建工作,亲自对尚在辉发江以南的红军三十七师海龙游击队与抗日义勇军苏剑飞营进行了许多工作。不久,将海龙游击队即被编为独立师下辖的江南游击第一连,苏营编为独立师的南满游击大队。金伯阳在随同独立师南下开辟新的游击区的路上一直同指战员同甘共苦长途跋涉,还在队内队外作了许多政治工作,深受战士的爱戴。一九三三年十一月十五日,当部队行至金川县旱龙湾(今属辉南县)碱水顶子北部时,后卫部队突遭尾随的一支伪军的袭击。金伯阳正值与独立师后卫部队一个排一起行军。此时大部队早已翻过山头,金伯阳立即指挥战士迎击敌人,掩护前头部队进军。战斗中,我军毙伤敌人共十三名,击退了敌人。但金伯阳等四名指战员也当场英勇牺牲。一位年轻的满洲省委领导人倒下了,却激怒了独立师的广大指战员,独立师南下部队在杨靖宇率领下直插海龙,柳河、金川三县交界的重镇三源浦并一举攻下,马上又回师奇袭占领凉水河子,再行东出攻入八道江,把死心塌地事敌的这支伪军的老巢闹了个天翻地覆,实现了为战友复仇的誓言。
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独立师留在磐石的部队中,包括刚成立不久的少年营。这个营是由十六岁至二十三岁的共青团员和青年战士组成的,开始只有十五个人。他们的任务是组织驻呼兰镇的一连伪军的哗变,搜捕奸细、走狗和筹款。留在磐石的部队,很早以前就派了共青团员侯海民利用社会关系打入这一连伪军的内部,经过他的个别串连,许多伪军士兵愿意弃暗投明参加人民革命军。一九三三年十二月九日夜间,组织伪军哗变的计划按期进行,共青团员侯海民溜出伪军驻地,引导埋伏在附近的独立师一支身着伪军服装的冲锋队,在夜幕掩护下进入该连伪军驻地,首先缴了哨兵的枪,然后一直冲入熟睡中的伪军营房,当场击毙企图反抗的日本教官和伪军连长,立即有四十余名伪军表示愿意参加人民革命军,其余各奔他乡。独立师师长兼政委杨靖宇非常爱护这支少年营部队,当少年营在战斗中人员遭遇伤亡时,他立即从部队中调战士补充了这支部队,使少年营在战斗中成长。
在这个时期,共青团满洲省委做了大量的工作,革命工作的积极性很高,十分活跃,他们派出许多得力的团干部到各个抗日游击区和根据地去,到人民革命军和抗日游击队去巡视工作,调查研究,指导斗争,他们写了大量的文件、报告。据统计,仅从一九三三年七月一日中共满洲省委提议建立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独立师时起,至一九三五年四月五日满洲省委发出通告,令各地党和部队独立自主工作的一年零九个月时间里,现在保存下来的各种文件约有四百一十余件,其中共青团组织起草的文件、报告即有九十余件,约占百分之二十二。而且,由于这些团干部工作十分深入,对于当时许多工作、战斗记录得十分具体、详细,从而留下了大量极其珍贵的历史档案资料。这是一批宝贵的历史遗产,目前整理编写东北抗日战争史,很多内容都是依靠这些团的文件整理出来的。例如,团省委巡视员傅天飞一九三三年五月被派往南满工作,他在工作中十分勤奋,写了大量工作报告。如:一九三四年一月十八日《关于海龙、磐石团的工作报告》、同年一月三十日《磐石反日游击运动情形》、同年九月二十四日《磐石巡视工作报告》等。团省委巡视员韩光此时也在磐石,他在同年四月二十三日也写了《关于磐石巡视报告》。这些报告是他们巡视辉发江南北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独立师的广大抗日游击区的工作报告,详细地记载了南满抗日军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进行抗日斗争的方方面面,是不可多得的历史资料。
韩光是一九三三年九月被派至磐石的,一九三四年春返回团省委。恰值团省委遭受大破坏。不久又以团特派员名义被派往珠河中心县委工作。工作期间他又写了一些有关珠河及其各县抗日游击区和赵尚志率领的珠河反日游击队(后相继扩编为哈东支队、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三军)活动的报告。如一九三四年七月一日韩光与中共满洲省委巡视员李兆麟合写的报告,一九三五年二月七日韩光关于《珠河工作中几个问题的报告》等等。这些报告都已经成为珍贵的历史文献。此外,当时的团委巡视员文德在一九三四年春巡视珠河期间也连续写了许多巡视报告。吉东团组织巡视员李光林在一九三四年夏秋期间也写了许多有关勃利地区、宁安地区抗日斗争情况的极其有价值的报告。
中共珠河中心县委领导的东北反日游击队一九三三年十月建立,较之南满与东满的几支抗日游击队成立的时间稍晚。但是,它成立伊始,党与团的省委对它都十分重视,先后派去许多重要干部加强领导,及时总结它的斗争经验并加以推广。一九三四年初,珠河游击队就建立了少年队,全队二十人,都是由团县委协助选派的青年战士和共青团员组成。当时该游击队总人数六十余人,其中少年队竟占三分之一。少年队队长李根植英勇善战,很为游击队长赵尚志与全体队员所爱戴。据一九三四年十一月团省委巡视员报告,珠河游击队改编为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三军的前夕,共有指战员八百余人,其中三分之二是青年,仅共青团员就一百余人,各中队均有团小组,全队建有团委会(11)。此时,少年队扩大为少年连,人数已扩大至五十余人。对内成为游击队司令部的保卫队,对外是一支战斗力很强的突击队。赵尚志时常直接率领他们去完成某项重要战斗任务。
一九三四年六月,珠河游击队行军至宾县三岔河(今三宝)宿营,由于警戒疏忽,汉奸告密,被突然来自珠河县城和九千五镇、哈尔滨等地的七百余名伪军警所包围。敌人仅发射炮弹就达一百八十余发,游击队驻守的大院失而复得,游击队指战员毫无惧色,越战越勇,杀得敌人尸横遍地。战斗中,由少先队已调到骑兵队任队长的李根植率领另两名战士奋勇冲出大院夺取敌人机枪,李根植一人即击毙敌军十八名。但是,他本人也连中三弹,当场英勇牺牲。三岔河一战,珠河游击队的盛名更加远震哈尔滨各地。
一九三五年一月二十八日,于上海抗战三周年纪念日,珠河东北反日游击队哈东支队改编为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三军第一师,军长兼师长赵尚志,政治部主任冯仲云,这支部队拥有雄厚的群众性抗日武装力量作为基础。在第三军的协助与支持下,由各地农民委员会和反日会在抗日根据地和游击区普遍地组建了农民自卫队、模范队、青年义勇军等地方武装。这些农民群众性武装担负保卫地方,配合人民革命军作战和为部队输送兵员的任务,是人民革命军的有力助手和后备力量。其中,青年义勇军是尽由青年组成的半脱产武装组织,由共青团组织领导,这种青年义勇军中,著名的有五区义勇军:路南青义军、苇塘沟青义军、四道河子青义军、黑龙宫青义军等。其中侯林乡自卫队与青年义勇军是比较有战斗力的,小股敌军或土匪不敢进入此地。(12)
在东北人民革命军和东北抗日联军部队中,还活跃着许多共产主义儿童团员,他们人小志高,为抗日事业作出了十分可贵的贡献,抗联第四军中的著名小英雄何畏就是千百个儿童团员中的一个。何畏自幼在方正县大罗勒密居住,稍大时给地主放猪,终年不得温饱。一九三五年夏,李延禄率领东北抗日同盟军第四军来到大罗勒密发动群众建立军事根据地时,何畏便当了儿童团长,协助第四军站岗放哨,盘查路人,侦察敌情,做了许多抗日工作。不久,在他的坚持要求下,参加了第四军。十四岁时给新任东北抗日联军第四军代理军长李延平当了警卫员。他年令虽小,却不怕艰苦,对于军部交给他的通讯联络任务,总是克服各种困难去完成,深受领导的赞许和战士们的欢迎。一九三八年冬,何畏随同东北抗日联军第二路军组织的西征五常的部队,自宝清出发,翻越张广才岭,最后抵达五常县境。但是,这支西征部队随即被几倍的敌军所围攻,其中第四师几乎全部损失。何畏不幸在战斗中负伤被俘,坚贞不屈,不久即牺性在敌人的监狱中,时年仅十六岁。(13)
在东北抗联部队中,类似何畏这样的小战士何止千百个,东北抗联第五军中的姜墨林是又一个少年英雄的典型代表。姜墨林是宁安县红土墙子村人,自幼饱尝旧社会的辛酸。“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在宁安一带积极展开抗日活动。一九三二年,姜墨林十一岁就参加了党领导的中国共产主义儿童团。地下党组织经常派他到敌占区东京城、马莲河、宁安县城等地侦察敌情,他都出色地完成了任务。十三岁时,他参加了周保中领导的绥宁反日同盟军。在部队中,他人小志大,苦练杀敌本领,他学会了认字,不久,同盟军部队与一支日军在镜泊湖北杨胖子沟发生战斗,姜墨林虽初次上阵,却虎气十足,击毙日军一名,用手榴弹炸死另一名日本军官。战后,战士们说他:“人如枪高,胆如象大”。姜墨林在战斗中锻炼成长,十四岁加入了共青团。一九三八年初,东北抗联第二路军建立,姜墨林分配在第二路军总指挥部直属教导团工作。总指挥周保中经常派遣他去敌占城镇牡丹江、林口、勃利、依兰以及这些地区的第二路军各部活动,传递信息,他都胜利地完成了任务。一九四一年,东北抗联第二路军在长时期的对敌战斗中遭受了严重损失,部队化整为零,组成一些小部队进行活动。姜墨林独自率领一支小部队经常活跃在牡丹江至绥芬河的中东铁路线附近,扰乱敌人,毁坏敌人交通设施,宣传群众,建立抗日组织。一九四三年深秋,姜墨林率小部队从牡丹江以西地区向绥芬河转移,经过牡丹江南岸的河镇以南一个敌人守卫薄弱的据点。姜墨林率领小部队当天夜里突然袭击熟睡中的敌人,二十余名日本侵略军无一漏网全部被击毙。但是,敌人也闻讯派出数百名骑兵进行搜索与追击。当小部队走到距东宁西一百余里的二十八道河子时。终于被日军包围在河谷地带。姜墨林发现已很难冲出重围。便下令将电台砸毁。烧掉文件,同敌人交火。由于敌众我寡。几名战士已经饮弹倒下,姜墨林腿部负伤。他立即命令身边的三名战士突围,由他掩护。最后,子弹打尽,当敌人蜂拥而上时,他用枪膛里仅有的一颗子弹射进了自己的心脏,壮烈殉国。此时他仅有二十二岁。(14)
三
一九三五年,日本帝国主义在华北策动汉奸殷汝耕之流,掀起一股要求实行伪自治的逆流。妄图兵不血刃侵吞华北。国民党蒋介石政府仍采取不抵抗主义,并且为适应日本侵略者要求,使华北政权特殊化。华北危机,中华民族的灾难更加深重。全国各界民众的抗日民主潮流重新抬头。
中共中央与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到达陕北之后,由于国内这种新的局势也开始酝酿政策的改变。一九三五年十一月一日,中共中央发布《关于青年工作的决定》,为团结更为广大的青年群众到抗日斗争的洪流中来,决定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改变为青年群众的抗日救亡组织,即改为吸收更广大的青年工人、农民、学生及失业青年参加的民族解放性质的青年群众组织;原有共青团员参加到现有青年群众的合法的和公开的组织中去,合乎共产党员标准的共青团员吸收到中共党组织中来。
党中央的这一决定,很快传到了东北。一九三六年二月,中共东满特委书记巍拯民向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汇报工作后返回东北战场,他沿途向吉东党组织和东北反日联合军第五军、东满党组织和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二军以及南满党组织和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等,相继传达了上级党组织的许多重要决定,其中即包括共青团组织的改变问题。同年二月七日,巍拯民在宁安北湖头第五军部所写的一封信中说:青年团组织改变后在东北所建立的新的青年组织的名称,“要依据各地的实际情形而决定,不必一定全东北只是一个总的名称。青年组织的系统,今后只在某一个区域有一个系统,没有全东北的系统”。但是,今后党对新的青年组织仍然要采取各种方式加强领导。因不久以后,东北抗日联军第五军和第二军第二师的共青团组织发布了《共产主义青年团改组决议(草案)》,决定将共青团改成“统一战线形式的组织”,即改为“青年抗日救国会”;抗联第二军的第一、三师的共青团组织也作了同样的改变。同年三月,珠河团中心县委也实行了组织上的改变,由原有的共青团、青年反日大同盟和反日青年队实行组织上的合并,统一组成珠河青年反日总会;部队中的团组织改变为“青年队员会”。同年五月,松花江下游地区团的组织召集各县和游击队的团组织代表会议,正式宣布成立下江抗日救国青年总会。直至一九四一年十一月三日东北青年救国筹备会发布了《东北青年救国会纲领草案》,号召“(一)全东北青年大联合,积极响应全国的总抗战;(二)组织东北学生抗日联合会”。东北少年救国会先锋队也发表了该组织的章程草案。这一年,北满青年救国联合会筹备委员会、东北抗联第三路军抗日少年先锋队还共同发表了《告北满青年书》,号召广大青年坚持抗日斗争到最后的胜利。
后来,东北抗日联军各部在经过多方努力无法打通与活动在冀热辽的八路军部队的联系,在东北已经失去了最低限度的生存条件以后,被迫东移过界进入苏联,实行休整与训练。此时,暂留在中苏边境附近的东北抗联部队统一组成东北抗联教导旅,在教导旅中,除撤销了原有的南满、吉东、北满三个省委,统一建立中共东北委员会外,同时在旅内还建立了“抗日救国青年团”组织。中共党委员会还特别指定党委会候补委员沈太山专门负责抗日救国青年团的工作。据一九四二年九月十二日统计,抗联教导旅内共有青年团员二十二名。
这一时期,在敌伪统治区由于日本帝国主义实行法西斯血腥统治,不仅共产党和共青团组织几乎被摧残净尽,许多党员与团员或者参加了抗日联军部队,或者牺牲在敌人的屠刀之下。但是东北各地的有热血的爱国青年并未屈服,而是继续战斗,只是在活动方式、组织形式方面有所改变而已。
此时,在哈尔滨的金剑啸等一些文艺青年,曾继续通过敌伪出版的报刊,如《国际协报》的“文艺”周刊、《大北新画报》等用曲折暗示的笔法,写作过许多号召人民起来斗争、反抗日本侵略者的文章和图画。一九三五年六月以后,金剑啸接办了齐齐哈尔《黑龙江民报》的副刊《芜田》。并开辟了“艺文”周刊园地,发表青年们的进步文艺作品,金剑啸发表了长诗《兴安岭的风雪》。热情地歌颂抗日游击队前赴后继同敌人浴血奋战的英雄业绩。敌人对进步的和抗日文学家和艺术家,变本加历地进行严密的监视与残酷的迫害。结果,罗蜂被捕,舒群、萧军、萧红等先后流亡关内,金剑啸于一九三六年六月十三日被敌人逮捕,同年八月十五日即惨遭敌人杀害,金剑啸这位年仅二十六岁的年轻的共产党员文化战士终于在抗日的文艺战线上流尽了最后一滴血。
敌占城市里的斗争,同样是抗日斗争中的一条不可缺少的战线。烈士的鲜血使人们懂得了在日伪反动统治的白色恐怖环境中。更需要十分注意运用巧妙的斗争艺术。此时,“东北青年救亡总会”就是东北青年从事地下抗日斗争的一个成功的典型。一九三七年全国抗日战争爆发后,在日本东京留学的东北爱国青年学生所组织的几个读书会合并成立了“东北青年救亡总会”。它是在全国抗战爆发的激励下,一些爱国学生为抗日救国而自发组织起来的。一九三八年“东北青年救亡总会”的一些成员返回东北,在长春、哈尔滨、沈阳各地设组织。一九四○年又通过在东京的中国共产党地下组织的关系与国内中国共产党组织建立联系。一九四一年,中共中央派人直接领导了这个组织,一九四三年将一这组织的名称改为“晋察冀东北救亡总会”。这个组织中心设在沈阳,分支机构散在哈尔滨、牡丹江、长春、吉林、四平、前郭旗、图们等地。这个组织的中心任务是收集敌伪情报,配合抗日战争。他们利用自己在伪满中央政府、军事、经济、文教、通讯等机构中任职的便利条件,广泛获取情报。例如,伪军“铁石部队”一九四三年制订的前往热河进攻冀热辽八路军部队的作战计划。便被该组织成员获得并马上转送有关机关。结果,伪军“铁石部队”刚刚开到热河,便被八路军打得焦头烂额。“晋察冀东北救亡总会”在东北的抗日斗争中做出了重大贡献。
东北的抗日战争是中国抗日战争的开端,东北抗日联军(包括它的前身东北人民革命军和抗日游击队)在敌后独立自主地进行了长达十四年的抗日游击战争。并且在全国抗战爆发前发挥了“独挡一面”的作用,迟滞了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步骤;在全国抗战爆发后,牵制了日本帝国主义集结在东北的侵略军,使其难以大批调往关内作战,起到了重要的战略配合作用;在抗日战争的反攻到来之后,东北抗联部队配合苏联红军和八路军、新四军迅速收复东北失地,成为反攻的一支先遣队。随后又与党中央派到东北地区的大批干部和八路军、新四军汇合在一起,投入了创建东北革命根据地的斗争。
在东北长期的抗日斗争中,东北的共产党员、共青团员、爱国青年同广大的抗日人民一起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与敌人殊死搏斗,血战十余载。他们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被到处传颂。东北抗日青年在祖国解放斗争中的历史作用应予高度评价,他们的光辉英雄业绩将永世长存。
(载自《抗日战争时期青年运动专题论文集》延边大学出版社1988年7月出版)
注释:
①《共青团满洲省委关于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满洲并准备侵略苏联的事实的叙述》(1931年7月10日)。
②潇湘:《中共哈尔滨市委通讯》(1931年10月)。
③《共青团中央派赴满洲巡视员报告》(1932年12月15日)。
④《中共吉东局关于绥宁、饶河的工作给省委报告》(1933年12月)。
⑤孟东风等:《磐石游击队的优秀领导者磐石游击队总队长孟洁民烈士传略》,《吉林革命英烈》,吉林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⑤《香(何成湘)关于最近满洲工作报告》(1933年11月24日)
⑦梁焕俊等:《渔浪村十三勇士》,《延边文史资料》第一集,延边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⑧孙继英等:《东北抗日联军第一军》,黑龙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⑨《访宋茂璇记录》(1962年9月)。
⑩现任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
(11)《王文德关于满洲问题报告》(1934年11月19日)。
(12)晓梦(韩光):《珠河工作中几个问题的报告》(1935年2月7日)
(13)《东北抗日烈士传》第3集,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14)《周保中文选》,云南人民出版1985年版。
(15)《魏拯民给王润成的信》(1938年2月7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