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我是夏雯静 于 2017-8-5 20:36 编辑
今天,首届侵华日军细菌战与毒气战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哈尔滨友谊宫召开,来自中国、日本、韩国、蒙古、俄罗斯等有关组织、研究专家,以及细菌战、毒气战受害者家属等百余人参加了会议。
据悉,这是国内近年来规模最大的一次细菌战与毒气战问题国际学术研讨会。
哈尔滨市社会科学院院长鲍海春、日本ABC企画委员会秘书长三岛静夫、韩国远东文化研究院院长许由、中国军事医学科学院研究员郭成周等12位专家在会议上针对细菌战的研究、“七三一”遗址申请世界遗产、日军首次细菌战等情况分别作了专题发言。
各国专家对日本军国主义在当年的侵略战争中公然违背国际法、使用细菌和化学武器、残害亚洲人民的行径表达了强烈愤慨。尤其是当年设在哈尔滨的侵华日军“七三一”部队,惨无人道地用活人做细菌试验,给中国人民造成极大的痛苦,而现在一些日本右翼势力对此并不悔过,反而美化侵略战争,篡改教科书,更加伤害了受害国家人民的感情。对此,发言的各国专家给予以严厉的谴责。
哈尔滨市社会科学院院长鲍海春表示——
8至10年完成“七三一”世界遗产申报
侵华日军“七三一”部队遗址作为当今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细菌战遗址群,其申报世界遗产的研究也成为本次研讨会上最受关注的话题之一。一直致力于申报工作的哈尔滨市社会科学院院长鲍海春就此接受了记者的专访。
“七三一”是双重罪证
“要把‘七三一’遗址申请为世界遗产,首先要对其进行准确的定性、定位。”鲍海春说,“七三一”遗址是 二战期间,日本军国主义在中国用活人进行细菌武器研究、开发及使用细菌武器残杀中国抗日军民及世界反法西斯战士的罪证,它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细菌战遗址群。
鲍海春表示,“七三一”遗址具有双重罪证。 “七三一”部队的犯罪行径完全背离了科学研究的轨道与人类文明的准则,是以毁灭人类为代价的灭绝人性行为。同时在其末日来临之际进行了大肆的破坏及销毁,所以“七三一”遗址既是日本军国主义进行细菌战的罪证,也是日本军国主义毁灭罪证的证据。
遗址是一种特殊的资源
鲍海春说,“七三一”遗址申报世界遗产的重要性很多,它是日本军国主义奴役、残杀中国及世界人民的见证,是对政治、经济、社会、都能产生影响的特殊资源。
哈尔滨是“七三一”部队本部所在地,因此哈尔滨是日军细菌战的重灾区,哈尔滨人民时刻铭记细菌战给中国人民造成的巨大伤害。我们保存、保护了战争遗址,并将其申报世界遗产,将是哈尔滨人民对人类世界作出的一项重大贡献。
目前“七三一”部队本部遗址共23处,另加16栋军人宿舍。其面积近70万平方米,足以反映“七三一”部队的性质及规模。虽然遗址保护开发规划工作得到了论证通过,但遗址与罪证陈列馆内的基本陈列,集中遗址与单体遗址互相联系,遗址的地上与地下相呼应的立体开放格局还没有形成。当前要尽快实施完成遗址第二、第三期保护开发。在已列入哈尔滨市重点研究课题基础上,早日将“七三一”遗址申报世界遗产课题,列入黑龙江省及国家重点研究课题项目。
世界遗产申报是重大工程
侵华日军“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现在隶属于哈市平房区, 鲍海春认为,作为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及世界战争遗址,应该尽快由哈尔滨市直管。这样有利于七三一遗址申报世界遗产,有利于争取国家支持加快实施遗址第二、第三期保护开发工程。
经过近一年的辩论,有关“七三一”遗址申报世界遗产的意见已经基本趋向一致。
“根据世界遗产委员会关于世界遗产申报资格的六项标准,‘七三一’遗址符合其标准第六条即特殊历史事件对人类的影响。应该把‘七三一’遗址申报世界遗产工作,作为一项重大工程来对待,争取在8至10年之间完成申报工作。” 鲍海春对把“七三一”遗址申报为世界遗产充满信心。
日本静冈大学和平学讲师森正孝表示——
反对美化侵略
战争的教科书
此次研讨会开幕式上,日本静冈大学和平学讲师森正孝痛斥了日本国内一些右翼势力粉饰侵略战争、篡改教科书的丑恶行径。
森正孝先生说,1997年,日本成立“新历史教科书编撰会”,2000年初次发行了《中学校社会科·历史》、《中学校社会科·公民》教科书,并在第二年通过文部省检查。但是由于以中国、韩国为首的亚洲各国强烈抗议,在拥有采用教科书权限的524个市町村教育委员会中,没有一处采用这种“编撰会教科书”。最后只有东京都养护学校及其他私立学校等6所学校采用了“编撰会教科书”500多册,而“编撰会”当初的目标是采用13万册,实际采用率还不到0.1%。那一次,“编撰会”受到了强烈打击。
然而4年后的今天,“编撰会”死心不改,再次叫嚣推广其改编的教科书,书中内容之恶劣无法细数,其特征是美化侵略战争,隐蔽加害事实,以天皇为中心记述日本历史等。书中完全没有表述“慰安妇”、“七三一部队”、“三光政策”、“绑架劳工”等概念。关于南京大屠杀,教科书标为“南京事件”。
森正孝说,日本战后用歪曲历史,否认事实的行为践踏着被害国家人民的心灵,日本一些人对政治、历史认识的无知和贫乏很令人羞愧。他会和有关人士一道坚决反对采用被篡改的美化侵略战争的教科书。
侵华日军细菌战研究专家郭成周认为——
至少20万中国人死于人体试验
3日上午,在首届侵华日军细菌战与毒气战国际学术研讨会上,对侵华日军细菌战进行专题研究的中国军事科学院预防医学研究员郭成周先生语出惊人:“死于活体试验的中国人绝对不是3000人,而是20万人。死于日军的细菌战的中国人绝对不是27万人,而是200万人。”当日在开幕式上记者采访了郭周成。
郭成周先生说,得出死于活体试验的中国人是20万人结论的并不是他,而是美国《纽约时报》的一名记者。《纽约时报》在1995年3月18日刊登的文章中指出,“至少有20万中国人死于人体试验”。
郭成周先生介绍说,现在学术界关于3000中国人被做了活体试验的估计,是根据1940年至1945年间,在“七三一”部队被试验者体检X线照片编号统计的。
郭先生认为,在细菌战活体试验中,有很多试验是不需要做X线体检,仅凭被试验者体检X线照片编号统计来估计被“七三一”部队用作细菌战活体试验的人数是不准确的。另外,发现的被试验者体检X线照片编号也仅仅是1940年至1945年之间的数字,而“七三一”部队早在1932年至1939年就在背荫河做人体试验了。那时,“七三一”部队还有6个大的细菌战部队,根据目前发现的资料,这些细菌战部队也做人体试验。这些大的细菌战部队下面还有60多个分队,也都用中国人做活体试验。因此被发现做活体试验的中国人仅是冰山的一角。
郭先生在研究中还发现,那时,很多日本医生都喜欢到中国来,原因是日本医生可以悄悄用中国人做试验,做各种各样在国内没法做的手术。被试验的病人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悄悄作为了试验品,这部分死去的中国人是难以统计的。美国记者根据这些大量漏算的情况计算,被用作活体试验的中国人在20万人。
罕见怪事
工地里藏着“弹药库”?
不断挖出炮弹,一个多月没消停
3月3日15时30分许,淮安市公安局巡特警支队接到110指令:该市清河区北门桥施工现场发现一枚废旧炮弹。接到警情的巡特警支队立刻安排安检排爆小组迅速启动排爆工作预案,爆破主排手、战训队副中队长邓欢,立刻携带相关爆破器材,和同事们赶赴现场。
“到了现场后,我们立刻封闭现场、疏散人员等紧急措施控制了现场。”昨日,邓欢向记者回忆起了那天的情况,这是一枚战争时期遗留下来的迫击炮弹,长约40厘米,直径约15厘米,炮弹的尾翼和弹头均完好。由于浸泡在河水淤泥里的时间很长,弹体表面布满锈迹,腐蚀严重,已经无法辨别其编号。
对这枚迫击炮弹检查之后,邓欢和同事们开始了工作。邓欢身穿爆破服,用木箱将迫击炮弹转移到了警方的车辆上,周围用黄沙、废纸团等减震材料填充固定。“由于炮弹很重,我们两个人都抬不动,在转移的过程中,还动用了挖掘机。”邓欢告诉记者,正当他们将这枚迫击炮弹处置完毕,准备离开之际,工地的另一侧又传来了一阵喧哗。
原来,那边又发现了一枚废旧炮弹。这次是疑似M24型手榴弹。这枚手榴弹的危险性更大—邓欢告诉记者,由于手榴弹表面木柄已经腐蚀,导致拉绳和弹体外漏,随时有引爆的可能。
在邓欢和同事们的努力下,这两枚废旧炮弹被安全转移至安全区域。
两枚废旧炮弹被安全转移,让邓欢长长舒了一口气。然而,让他没有想到的是,3月3日,仅仅只是个开始,两天后的3月5日,这个工地上发现的废旧炮弹数达到了6枚。
随着工程的继续,发现的废旧炮弹数,也在不断增加。“基本上每隔两三天就会发现废旧炮弹,有的时候,甚至一天报了三次警。”邓欢告诉记者。废旧炮弹如此高密度、集中在同一个工地被挖掘发现,在淮安是前所未有的。
3月6日,巡特警支队立刻组织安检排爆小组的民警,来到工地展开专题讲座,教授在发现炮弹时如何安全处置。
为了确保工程进度和施工人员安全,淮安市公安局、市水利局邀请解放军理工大学排爆专家到现场进行协助指导。
初步统计
已挖出101枚,将集中销毁
截至目前,在淮安市北门桥控制工地现场,发现挖掘出来的废旧炮弹已经达到了101枚。为了确保安全,警方已将这批废旧炮弹运送出市区,妥善存储在安全专业区域,并将集中销毁。
专家解析
废旧炮弹为何出现在北门桥下?
有两种可能,后续还会挖出更多
为何北门桥下会出现如此多的废旧炮弹呢?邓欢告诉记者,经过警方和相关专家的分析,这些废旧炮弹有两个可能性极大的来源。
一是抗战时期日军遗留。据邓欢介绍,根据警方和专家翻阅大量史料分析得出:北门桥处于老淮阴城北门,在抗战时期是一个主战场,日军可能在此设有要塞或是据点。新中国成立后,在我国很多城市的建筑工地、河道清理、农田耕作等过程中,都不断有日军遗留的炮弹武器被发现。作为老淮阴的北门,地下发现大量炮弹,不足为奇。
二是由于北门桥的建成,巨大的桥墩在水面、水底形成水流漩涡,经过河水几十年的不断冲刷,从上游城市漂流下来的物品,会在桥墩处淤积、停留。所以,目前发现的这批废旧炮弹,除以前日军遗留外,不排除有部分是从上游城市被河水冲下来,在桥墩处淤积、停留的。
邓欢同时也向记者透露了一个细节,从侧面进一步证实了这两种原因的可能性。
“目前发现的这批废旧炮弹,都是在同一土层中。”邓欢告诉记者,据专家考证,这101枚废旧炮弹,都是在高程2.7米至1.7米处被发现的。
高程,是建筑测量中的一个专有名词,意为某点沿铅垂线方向到绝对基面的距离,称绝对高程,简称高程。比如,珠穆朗玛峰,我们以前常称为8848.13米。2005年,中国对珠穆朗玛峰的高程的重新测定,珠穆朗玛峰高程为8844.43米。对于此次集中发现废旧炮弹的高程2.7米至1.7米,这个高度,邓欢用了一个很不专业,却对于普通市民来说很直观的高度—大概相当于距离北门桥桥面12米左右。
基于对上面这两种可能性的判断,警方和专家认为,随着工程的继续,在这个工地上,今后还会发现挖掘出更多的废旧炮弹。
新闻链接
发现废旧炮弹 普通市民该咋办
邓欢告诉记者,作为普通市民发现废旧炮弹,第一反应,并且能做的只有—立刻报警,保护好现场,等待警察的到来。
邓欢告诫市民,千万不要擅自触碰、挖掘、搬运、分解等。有些炮弹如果发生颠簸、重物敲击等状态,都极有可能发生爆炸。也不要惊慌,不能触碰弹头和尾部,不能用水激。如果高温,可以加以遮盖,避免暴晒,减少由热胀冷缩而导致的意外发生概率。如发现废旧炮弹、航弹或不明溶液破裂,内有不明液体流出、冒烟甚至燃烧等情况,千万不要接触、嗅闻,应立即向上风方向撤离,用毛巾、手帕等捂住口鼻或屏住呼吸。自我检查是否有中毒症状或其他异常,有的话,立即前往医院就医。
从地底下挖出手雷、炮弹和锈蚀的机关枪,太可怕了。这是8月24日清晨,在飞跃路地下隧道施工人员在地下挖出了132枚手雷、炮弹1枚和1挺锈蚀的机关枪,施工人员怕引爆出危险立即报了警。
长春市公安局指挥中心接到报警,迅速派出汽车区分局迎春路派出所民警赶到现场。经过初步勘察,在施工现场发现手雷数量较多,还有炮弹,民警马上用警戒线封锁现场。
8月25日8时,民警将挖出的132枚手雷和1发炮弹以及其他单位近期收缴的爆炸物品安全押运至九台市饮马河采沙场,责成长春市春安爆破公司组织10名技术人员采取水下炸药引爆方式进行安全销毁。
另据了解,继飞跃路地下通道施工现场挖出手雷之后,施工人员又在距地面6多米处挖出炮弹,数量要比前几天挖出的手雷数量还要多,随后,民警迅速赶到现场处理。据悉,又挖出2700多枚大小不一的炮弹和少量的手榴弹,有些炮弹还包着油纸。民警当场将这些弹药清理分类后,整齐地放在一个简易工棚里,目前工棚内已装满了炮弹,已派民警专门看守。
中国东北长春2012年9月飞跃路隧道工地又挖出手雷、机关枪和千枚炮弹
继挖出手雷之后,9月7日下午又在飞跃路工地挖出大量炮弹,许多人对炮弹的来历产生了好奇。附近居民猜测说,是侵华日军当年在此建的弹药库,日军战败时,就把弹药库里的军火埋在了地下,准备以后来取。也有居民说,这附近以前确实有个弹药库,到1958年,军队还在这附近挖出过大量武器。直到上世纪80年代前后,弹药库被拆,高楼大厦随后拔地而起。
对于附近居民说法,长春市伪满皇宫博物院王教授说,施工现场附近有弹药库确实存在可能性。
根据历史记载和文献资料,1935年至1936年,由日本参谋本部和陆军省密令,满洲境内成立了两支用来进行细菌战的极端秘密部队,其中一支驻在原长春孟家屯的日军“第100细菌部队”则少有人知。“100”部队主要是研究与繁殖各类传染病菌或者人畜两用以及植物病菌,害死过很多中国人。
王教授说,当年侵华日军“第100细菌部队”可能不会有这么多军火,但对于这支秘密部队,周围应该派其他部队进行保护,所以飞跃路附近有弹药库存在可能性。还有根据伪满洲国时长春的地图,飞跃路附近已经属于郊外,而长春当时作为伪满洲国时的首都,郊外肯定会有大量军队驻扎守城。
警方提醒广大市民,发现枪支、爆炸等危险品应及时拨打110报警,以免出现危险和伤人事件的发生。
微山县一建筑工地发现几枚疑似炸弹的物品。民警封锁现场后,在土堆中清理出14枚手榴弹,52枚各种类型的炮弹。目前,这些危险品已被运往微山县两城弹药库保存,随后将选择安全地点进行销毁。
15日上午8点,微山县老县委党校建筑工地的看料人门贵峰在工地巡视时,发现脚下有一块椭圆形的“铁疙瘩”,他用脚踢了一下,蹲下来仔细看时大吃一惊。“越看越像个炸弹,约有30厘米长,满是锈斑。”随后,门贵峰在附近的土堆里面翻找,又找出来四五个同样的物体,将这些物体搬到墙边后,门贵峰随即联系工地值班人员报警。
10分钟后,微山县夏镇第一派出所和治安大队民警赶到现场,经询问得知,该土堆为工地挖掘机挖土时堆砌起来的,土层下面的情况不明。民警随即拉起警戒线,对周围土堆进行仔细翻查,又发现了不同种类的爆炸物品20余枚。“根据现场情况,我们判断土堆下很可能还遗留有爆炸物。”微山县公安局副局长刘逢随即把情况汇报县武装部,并联系民爆公司赶来处置。
截至当日下午4点,挖掘人员在土堆中共清理出爆炸物品66枚,其中手榴弹14枚,各种类型炮弹52枚。“经初步勘察,发掘出的手雷为日本造‘甜瓜’手雷,炮弹为迫击炮弹。”微山县武装部政工科科长张昭光说,根据现场的情况,基本可以断定这批爆炸物为战争时期遗留。
在附近居住的60多岁老人王建介绍,他的父亲曾是四野骑兵部队某营的参谋长,“父亲当年告诉过我,这个地方住过侵华日军的一个班,有11名‘鬼子’,战败时他们曾把很多箱子沉到水坑里。”据了解,此次发掘的战争遗留爆炸物品为济宁市最大的一宗。目前,这些危险物品已经被运往微山县两城镇弹药库保存,将在合适的时候联系专家选择安全地点进行销毁。
0月13日晚上,几名工人在广昌路5号施工时,从一个水泥板底下意外发现了地雷、手榴弹等。经过清点,此次共发现了500余颗炸弹,其中包含地雷、迫击炮弹、手雷、榴弹等多类型的爆炸物 ,无论种类和数量都很罕见 。现场有居民称,此处建国前曾被日本占领修建过军事掩体,很有可能是那时遗留至今。据民警分析,这批弹药确实为战争时期所残留,有些只是“弹”没有“药”,但有些仍有爆炸的可能,他们将进行集中处理。
■工地
挪走水泥板发现炸弹群
“我们这边工地上挖出了炸弹,从昨天晚上开始就不断有民警过来处理!”10月 14日清晨8时许,市民庄先生致电本报热线96663反映,在广昌路一处施工工地里发现了不少炸弹。记者赶到现场时,大部分炸弹已经被民警运送到湖岛派出所,现场仍残留着一些锈迹斑斑的铁盒子残片。
“这盒子就是用来装炸弹的!”一名施工人员告诉记者,这批炸弹是工人13日晚上7时多施工发现的,开始的时候这上面还有一个水泥板子,没想到挖掘机挖开之后,竟然有不少大大小小的炸弹放在里面。
“我们当时都吓了一跳,担心还会爆炸,就直接拨打了报警电话!”该施工人员告诉记者,由于当时灯光昏暗,他也没有看清具体有多少炸弹,随后警方就赶到现场,把工地封锁了起来。记者注意到,用来放置炸弹的是一个方形的红砖建筑,2平方米大小,深度有半米,已经被半掩埋。
■居民
以前经常在这一带玩耍
“我以前就经常在这里玩,没想到下面竟然藏着这么多炸弹!”家住附近的王先生告诉记者,从13日晚上就开始不断有警车赶到现场,后来听工人们说里面挖出了炸弹,而且有好几百颗。“以前这里都是些厂区,我们都经常在这里玩,想想都后怕!”王先生告诉记者,解放初期,这里就是一片厂区,上世纪70年代,这里又盖了一个机械厂,小时候,他们就经常在这一带玩耍,谁也没想到脚下会有这么多炸弹。
“想想也是万幸,没有造成人员伤亡!”王先生说,现在都是用挖掘机来施工,这幸亏是比较小心,要不然动到哪一个炮弹,就得爆炸。
记者随后来到湖岛路派出所,办案民警郑警官向记者介绍了发现的经过。郑警官说,事发大约在13日晚上7时许,由于发现爆炸物的地方靠近居民区,为了防止意外发生,他们第一时间出警赶到事发现场,将工地封锁,并将围观市民全部疏散出去。
■处置
仨民警足足挖了两小时
郑警官告诉记者,在发现炸弹的位置上面还有一层水泥板,但是已经被挖掘机挖塌,大部分炸弹都埋在了土里 ,只剩下一小部分还露在外面。“当时里面炸弹非常多,我们三个民警足足挖了两个多小时 ,才全部清理出来!”郑警官说,由于不知道炸弹是否还能爆炸,他们整个过程也必须要小心翼翼,他们先是将上面破碎的水泥板抬开,随后一点点将里面的炸弹挪放到安全位置。
“经过清点,最后发现足足有500多枚炸弹!”郑警官告诉记者,这些炸弹里面有些已经没有引信,有些是些空弹壳,他们进行了细致的分类后,分别运回了派出所。“一共装了8个编织袋,粗略估计也有七八百斤重!”郑警官说。
■打探
曾为日据点可能是弹药库
在郑警官的指引下,记者在派出所的后院见到了这批弹药。“光迫击炮弹就有大中小三种,小型手雷有圆的还有圆柱形的!”郑警官说,这批发现的弹药种类非常齐全,手雷 、地雷 、迫击炮弹样样俱全,不过都已经锈迹斑斑,记者注意到这里面最大的是一个地雷,有两三斤重,最小的手雷也就半个拳头大小。
“以前也从工地里挖出过炸弹,但这次特别多!”郑警官告诉记者,由于四方是老城区,之前他们也曾处理过炸弹,但是每次都是一两个,这一次无论种类还是数量都远远超过了之前发现的情况。
据民警走访了解,广昌路5号工地在抗战时期是日军一处据点,这批手雷从外观上看,属于日军常用的“甜瓜”雷 ,怀疑是日军贮存的弹药库。“部分手雷已经没有引信,但也有的炮弹、地雷尚有引信,所以仍有爆炸的可能。”郑警官说,他们将移交分局治安大队按照危爆物品处理办法集中销毁。
采访时民警也提醒市民如果发现了疑似炸弹,切勿翻滚或敲击,应该立刻报警。在警方人员到达之前,市民应看护好现场,无关人员不得靠近,等待专业人士前来处理。
■对话鲁海
炸弹如此多还是首次听说
记者随后联系到青岛文史专家鲁海先生。“虽然历史上青岛几次沦陷,但是市区经历的战火还是很少的,大部分都是集中在郊区!”鲁先生告诉记者,据文献记载,在青岛市内规模最大的战役是一战时期日德之间在大水清沟附近的孤山战役,这场战役一共打了100天,青岛史上又称百日之战,这次战役,日军直接参战兵力29272人,各种炮火460门。
“不过对于广昌路5号,文献中并没有记载这里发生过战斗!”鲁先生告诉记者,这几年因为施工,不少地方都挖出了炸弹,但是像这么大数量的弹药被集中挖掘还是第一次听说。鲁先生分析,这么大数量的弹药被集中发现,一是这里有可能是一个弹药库,二是有可能是有人打扫战场后,将一些弹药收集在这里 ,但不管怎样 ,都填补了这个地方的历史空白,对研究青岛历史有一定的意义。
文/记者 鲍福玉图/本报记者 何毅
■新闻回顾
工地翻出三个“铁疙瘩”
8月17日,四方区滨海欢乐城里侧工地,一名挖掘机司机用小型挖掘机翻土的时候,一下子带出来三个铁球。
民警判断这是三颗雷。不过令人疑惑的是,从三颗雷的样子来看,至少也已经有五十年的历史,而此处都是城市建设填海填出来的,泥土都是后来运来的。因此民警判断 ,这三颗雷肯定不是这里的“坐地户”,至于这三颗雷到底是从什么地方转移过来的也不清楚。
渔民下海捕鱼捞上深水炸弹
9月13日,青岛渔民刘师傅像往常一样出海捕鱼。离青岛大约40海里的地方收网的时候他发现,捞上来两个神秘大家伙。透过一些杂物,他隐约觉得捞上来的可能是两枚炸弹!
接到报警之后,辖区派出所的民警立即赶到了现场。经民警初步断定,这两个铁块每块大约75公斤,具有爆炸性,是深水炸弹。记者看到 ,炸弹的长度约为50公分,表面的锈迹并不是特别明显,看起来在海水里浸泡的时间不是很长。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加入灵隐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