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加入灵隐岛
查看: 1016|回复: 0

南京日军1630部队调查:可能帮731输送“原木”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6-21 12:37: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我是夏雯静 于 2017-6-22 11:36 编辑

“根据我的推断和考证,‘荣第一六三○部队’可能是日军驻扎在南京的一支宪兵部队!负责内卫、教育、宣传甚至辅助细菌部队进行一些工作。”昨天,退休教师王先生打来电话,提出了“一六三○”是一支部队的新观点。

65岁的老王退休前曾是一名中学历史老师,对中日战争史的研究一直很感兴趣。家中也收集了很多日军侵华期间的史料和实物。

  宪兵部队控制舆论

  王老师介绍说,据上海地方志记载:民国三十年(1941年)12月26日,上海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世界书局、大东书局、开明书店等8家书店被日本宪兵查封,强令不得发售抗日书籍。另据资料显示,过去的照片其背后必须印有“日本宪兵队”的印鉴才可以在社会上公开出售或张贴。这些都充分说明日军的宪兵部队承担着对中国占领区言论进行控制的任务。从目前发现的“一六三○部队”图书内容来看,这些书基本上都是为战争服务,有着统一日军部队内部思想的意义。如果考虑到宪兵部队有对言论思想方面的控制权力,那么在很多图书上出现“一六三○部队图书室”这样的检验印鉴就能很好地解释了。

  宪兵部队担任内卫

  另外,作为日本“中国派遣军”总司令部,南京驻扎有大量重要的日本军事机构及秘密机关,在这样的地方设立宪兵部队担任保卫工作实属正常。另外,哈尔滨“731细菌部队”内部就驻扎着宪兵队担任保卫工作,那么南京“1644细菌部队”的保卫工作自然也可以由驻南京的宪兵部队承担。如果这支宪兵部队就是“一六三○部队”,那么张先生能从军区总院附近(原1644细菌部队驻地)发现“一六三○部队”的图书也就可以解释了。

  宪兵部队输送“原木”

  当前的很多资料显示日本宪兵队曾秘密地把很多中国人、苏联人、蒙古人、朝鲜人送往731部队做人体细菌实验所用。考虑到保密,他们发明了这样的专用名词——“特殊材料”“特别输送”,而那些等待被试验的人被称作“马路大”,也就是“木头”的意思。照此推断,南京“1644部队”不排除需要驻南京部队输送“人体材料”,而这个秘密任务当然得由“素质较高”的宪兵部队完成。汤山镇的一些老人回忆“一六三○部队水谷队”经常焚烧一些裹着白布的尸体,或许就有可能是在处理“人体材料”。

  秘密部队资料很少

  王老师认为,在具备上述功能的同时,日军的宪兵部队还是收集情报的秘密特务机构,自然他们的保密工作就做得十分出色。目前,在所有的已经公开的中日战争档案及抗战史学研究中,我们都查不到任何有关于“荣第一六三○部队”的丁点信息,如果不是战争中的散佚就是有意销毁。日军撤退前细菌部队“1644部队”驻地大楼里那三天三夜不绝销毁资料的大火中是否有属于“1630”的资料呢,如果仅仅只是一支普通的部队怎么会查不到任何资料呢?“荣第一六三○”究竟是一支什么样的部队,如果你了解这支部队,如果你听说过这个番号,或者你的手上就有实物证据,请速与记者联系。联系电话:1   332782   5873
 以下为采访纪实,愿我们的人民永远记住这段历史,记住这些无名英雄。
  采访撰稿:原鸡西人民广播电台高级记者 刘景艳

  2011年4月,原鸡西矿业集团滴道煤矿退休工人原文庆的儿子原明从市民政局取回了黑龙江省人民政府2011年1月14日批准、盖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大红印章、他的爷爷原美臻“因从事地下抗日活动,1941年9月13日,被日本宪兵队以‘特别移送’七三一部队做人体试验致死”的《革命烈士证明书》。据哈尔滨社科院“731研究所”所长金成民介绍:这也是近十多年来,我们国家为被侵华日军做人体细菌实验而牺牲的抗联烈士颁发的第一份“革命烈士证明书”。

  望着印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国旗、和人民英雄纪念碑图案的“革命烈士证明书”,原美臻的子孙们悲喜交加、百感交集,他们终于可以告慰先人沉冤70年的英灵,从此,他们可以自豪的对任何人说,他们的父亲、岳父、爷爷、姥爷是为中华民族的解放而壮烈牺牲的,是革命烈士、是中华民族的英雄。

  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7周年的前夕,我们来到了位于鸡西矿业集团滴道煤矿河北地区原美臻的三儿子原文庆的家,老人家去了虎林,他的大女儿原凤小心翼翼的拿出精心保管的、他们视为生命一样重要的他爷爷原美臻的“革命烈士证明书”给我们看。我们看到证书上写着“原美臻同志因从事地下抗日活动,不幸被日本宪(兵)杀害,壮烈牺牲,经批准为革命烈士,特发此证,以资褒扬。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接着,我们又驱车来到了位于麻山区中心社区原美臻的姑爷、曹汉卿的家里。如今已是99岁高龄、市启明诗社会员的曹老先生看见我们的到来格外的高兴,并用颤抖的手拿出他所珍藏的他岳父原美臻惟一的照片及有关资料。老人家还拿出一张2008年9月18日在哈尔滨国际会展中心召开的有中、日、韩、俄罗斯、蒙古等国人员参加的“第四次731部队罪行国际学术研讨会”上发言的照片,并向记者复述了那次的发言。他说:“我岳父叫原美臻,光复前,在虎林头道街开了一个饭店,叫原家馆子。他以开饭店为掩护为抗联送情报,他是和抗联第七军虎林办事处主任和独立团政委毕于民单线联系,他本人是七军司令部参谋处处长。同他一起的还有一个苏联间谍,他的老婆是苏联人,叫妞拉,我岳父向她学了一点俄语。我岳父曾经在倒木沟河枯水期4次去苏联送林口、勃利、牡丹江等地日本的兵力部署配置的情况和虎头要塞地址的情报,在以后苏联红军进攻虎林时,只用15分钟就打过了乌苏里江。不幸的是,我岳父原美臻于1941年8月17日在虎林县虎林街安乐区被虎林宪兵分队秘密逮捕,9月13日,关东宪兵队司令官原守签发命令,被“特别输送”哈尔滨731部队做了细菌试验而壮烈牺牲。光复后,苏联过来一个上校,向虎林驻军的领导打听说:“原美臻还在吗?苏联元帅、总参谋长华西列夫斯基要亲自接见他”。当听说原美臻在光复前就被日本鬼子抓走不见踪影大概是牺牲了的消息时,苏联上校耸了耸肩膀说:“太遗憾了,他提供的情报太重要了,能顶5个师的兵力”。曹汉卿老人还告诉记者:他发言完后,坐在主席台上的一位俄罗斯的女领导走上前来拥抱了他,连声说:“谢谢”。她还拿出一瓶白酒和一大盒子巧克力送给了曹老先生。

  曹老先生又拿出2008年9月26日《黑龙江日报》给记者看,其中第四版有一则“731受害者当年被‘特别移送’后人哭拜亲人”的报道。报道说:“近日,来自中国、日本、韩国、蒙古、俄罗斯200余名专家、学者和细菌战受害者家属参观了731部队罪证陈列馆。参观者中有个特殊的人群,他们是来自鸡西市的特殊家庭——“特别移送”受害者原美臻的后人。原家一行七人参观被称为“死亡之路”的走廊时,在墙上众多受害者名字当中,他们看到了自己亲人的名字,一家人跪倒在地,失声痛哭。731受害者原美臻的三儿子哭着回忆:“父亲是1941年被日本军抓走的,一直没有音信,直到2005年哈尔滨社科院731研究院找到了我们,才知道父亲当年被“特别移送”。孙女原芳告诉记者:这是我们一家人第一次来祭奠爷爷,现在爷爷最小的重孙女刚满周岁,我们会把这段历史告诉她。我们也希望日本的右翼势力能尽快醒悟,尽早让他们的后代知道真相,这是他们能为受害者做的最重要的补偿”。

  打开尘封70年的历史,记者从中国黑龙江省档案馆、中国黑龙江省人民对外友好协会、日本ABC企划委员会共同编辑出版、中日两种文字的《“七三一”部队罪行铁证—关东宪兵队‘特别输送’档案》一书中刊登的侵华日军关东宪兵队“特别输送”日文原始档案中的第233页看到了已经发黄的原始档案的复印件。书中第387页翻译如下:

  虎林宪兵队

  关于审讯苏联谍报员原美臻情况的报告

  虎林宪高第四二二号 一九四一年八月三十日

  要点:
  一、依据七月二日被本分队扣留的苏联谍报员邹宝丰的供诉:八月十七日将原美臻秘密扣留审讯。结果表明,原美臻是一九三六年五月被苏联谍报员李万春(虎林特务机关逆用谍报员,于一九四零年十二月入苏,其后去向不明)发展,并在其指令下活动的苏联谍报员。同年六月,与李万春一起入苏,到『玛尔考夫斯基』警备队与『伊曼』第五十七国境警备队本部谍报部『格别乌』某中尉会面,宣誓加入苏联谍报组织。此后,前后四次入苏(其中自己单独一次,与李万春同去三次)提供情报。一九三八年二月,被密山特务机关发现,与李万春一起自首。后二人以做国内密探为条件而被释放。同年六月,李万春作为该机关逆用谍报员准备入苏之际,原美臻因对金钱的欲望与其同行入苏。回满后,决心从事双重间谍活动。后在李万春的要求下停止入苏,收集虎林情报,向李提供情报十余次,获苏方酬金一百元,李万春给报酬二百五十元。

  二、一九四0年十二月,因李万春入苏之后再未回满,原美臻便终止了谍报活动。

  三、目前,该人正在拘押,无逆用价值。(待续)

  关东宪兵队

  关于处置苏联谍报员的指令 关宪高第九一八号 一九四一年九月十三日

  根据虎林宪高第四二三号报告,准予将苏联谍报员原美臻做特殊输送处理。

  司令官 原 守

  原美臻被抓走后,妻子一个人带领14岁的大女儿和三个儿子艰难度日,最小的儿子原文庆当时只有一岁多,他们吃尽了千辛万苦,终于盼来了解放。但是,妻子直到70多岁去世也不知道丈夫的踪迹。

  在《“七三一”部队罪行铁证——关东宪兵队“特别输送”档案》一书中,我们从黑龙江省档案馆和吉林省档案馆珍藏查到的有日本原始档案记载的、被侵华日军关东宪兵队“特别移送”731部队做细菌实验的抗日志士有298人,仅我们鸡西地区(包括鸡东县、密山市、虎林市)就有93人,数量之多令人惊讶。他们之中有鸡西市鸡冠区朱玉芬的父亲朱云彤、二叔朱云岫兄弟俩、有鸡东县哈达镇山河村王选才的二叔王明生(王振达)、有原虎林市检察院退休干部李钢的父亲李厚宾(彬)、有虎林市第五小学退休教师安桂芳的爷爷安鸿勋。还有很多烈士因时间久远、时事变迁而找不到后人的。还有没在黑龙江省和吉林省档案馆中所藏”特别输送”原始档案名单之中,而是在原日本关东宪兵队战俘原日军驻鸡宁(现黑龙江省鸡西市)宪兵队队长坪铁一被俘后的供述中得知的。如:密山市电影院退休女职工桑桂芳的父亲桑元庆。《鸡西党史》1992年第2期第40、41、45、46页刊登的摘自日本新书社《侵略》一书、曾于1942年担任鸡宁县(黑龙江省鸡西市)关东宪兵司令部第三课长的吉房虎雄著、李茂杰翻译的《特殊输送处理——为细菌实验而绑架、逮捕》一书中记录的、因从事抗联地下工作被捕、遭严刑拷打不屈、被“特殊输送”731部队做细菌实验的鸡东县平阳镇张玉环父女俩等。

  丧失亲人的痛苦是每个人都能想象和体会的,在日寇铁蹄下挣扎了14年的鸡西地区人民,不知有多少个家庭遭受过这种痛苦。然而,“特别输送”受害者的家庭遭受的还不仅仅是丧亲之痛。由于这些受害者被捕后便杳无音信,亲人们一直生活在忧虑和期盼之中。在这种痛苦的煎熬中,白发爹娘苦盼儿归、死不瞑目;年轻妻子倚门翘望、青丝成雪;失怙幼儿嗷嗷待哺、病弱夭折。还有,不得不指出的是:由于一些被害人当时担任伪警察等、但其真实身份不清(有的也许就是打入敌人内部的抗联战士),被捕后又大多下落不明,他们的遗属往往因此而背上沉重的历史包袱,,有的至今还带着伪警察或叛徒家属的帽子。

  翻阅这尘封70年的历史,我们的心灵受到强烈的震撼。但是,令人遗憾的是:这些冒着生命危险抗日救国、不怕流血牺牲的先烈们除了原美臻去年才拿到了“革命烈士证明书”外,其余先烈们的后人虽然已申诉多年、有关部门也给出具了各种证明手续,但至今也没拿到他们的先人是为抗日救国而牺牲的证明。他们的亲人对记者说:“我们为死去的先人申领革命烈士证明书,不是为了个人利益或向国家要钱,而是为了给烈士们正名,恢复名誉。他们不是叛徒和伪满警察,他们是我们国家、我们民族的英雄。我们也会把“革命烈士证书”像传家宝一样,世世代代的传下去,让后辈们永远地记住这段历史”。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在纪念我国抗日战争胜利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7周年的时候,我们缅怀牺牲者的英勇和壮烈,又敬仰先烈亲属们的坚贞和崇高。我们也希望有关部门的工作人员能够怀着对烈士的感恩崇敬和神圣的使命感,积极地协助他们的后人做好烈士申领工作,使他们的愿望能够早日实现,以慰祭为抗日救国而惨烈牺牲的烈士们的在天之灵。我们更不能忘记日本帝国主义曾经侵略中国,给我们的国家和人民带来的沉重压迫和苦难。我们更应团结一心,把我们的国家建设得更加强大,随时准备消灭一切来犯之敌。


解放前,香坊地区根据不同时期不同统治机关,设立不同的警察机构。其中中东铁路局统治时期,有俄国人设立的"老哈尔滨警察署";国民政府设立的第四警察署;东北沦陷时期日伪当局设立了香坊警察署(第四警察署)。这些警察机构均属"警政合一"体制,其管辖范围除香坊区之外,尚包括今动力区、平房区和南岗部分地区。
老哈尔滨警察署 1898年7月(光绪二十四年),中东铁路局在香坊草料街(现公安局址)设立护路军司令部,驻有5个连的护路军。护路军除维护铁路治安外,同时按照俄国法律行施治外法权,执行司法、公安任务。
1904年(光绪三十年),中东铁路局在道里、南岗、香坊等地设立了警察署,香坊署称"老哈尔滨警察署"。署下设步警巡逻队、马警巡逻队和巡捕房,并在王兆屯、老哈尔滨火车驿(香坊火车站)、新香坊火车站和成高子火车站驻有巡警2~4人,负责维护社会治安和铁路秩序。
1918至1920年间,中东铁路改由中俄合办,哈尔滨设立临时警察署总局,香坊为第四警察署,署长关四坦金?卡尔波畏次?卡铺斯金(俄国人),署址在草料街34号(现香坊大街90号),警察署设署长1人、通译1人、巡官2人、巡长8人、巡警80人、马巡4人、顾员2人、工役2人,共计100人。
东省特别区第一区第四警察署(以下简称第四警察署) 1920年12月,北京政府内务部颁布了《东省特别区警察编制大纲》及《东省特区警察管理处章程》,撤消哈尔滨临时警察总局,设立东省特别区警察总管理处。哈尔滨第四警察署改为东省特别区第一区第四警察署。仍沿用俄国警察管理办法。
1924年,警察勤务采取警制,全署进行改组,设总务股、行政股、高等警务兼卫生股、司法股等。第四警察署下设有马家沟驻在所、花园、小北屯、油坊街、国课街、芦家街、鼎新屯等6个派出所,共有警员202人(其中俄国警员20人)。
1925年,第四警察署管辖8个派出所。第一派出所管辖东号(东香坊);第二派出所管辖小北屯一带;第三派出所管辖西道街;第四派出所管辖西马家沟至教堂街一带;第五派出所管辖新基街北头;第六派出所管辖郭过列夫街(国课街);第七派出所管辖新马家沟;第八派出所管辖落马湖一带。
第四警察署设二十七岗负责巡警:第一岗东署门岗、第二岗后门、第三岗第一派出所八杂市东口、第四岗十字街口、第五岗香坊材料场、第六岗邮政局门前、第七岗大马路三道街西口、第八岗大马路五道街口、第九岗大马路三井街火磨门口、第十岗小北屯东首、第十一岗军需街、第十二岗霍尔瓦特将军府北门首、第十三岗同左、第十四岗第三派出所霍尔瓦特将军西院、第十五岗霍尔瓦特军府南门、第十六岗第一派出所门首、第十七岗第二派出所院内、第十八岗第三派出所门首、第十九岗油坊街、二十二岗第二派出所第四岗楼、第二十五岗第一岗楼、第二十六岗石头道大街、第二十七岗石头道街马路。
1926年,第四警察署派出机构改设10个派出所(包括驻在所),马家沟驻在所(31人)、花园派出所(21人)、小北屯派出所(9人)、油坊街派出所(9人)、通遁街派出所(15人)、文化街派出所(12人)、芦家街派出所(12人)、鼎新屯派出所(9人)。
1930年,第四警察署组织成员有:署长1人、技术员1人、译员2人、署员3人(中国2人、俄国1人)、办事员3人(中国1人、俄国2人),警长17人(中国15人、俄国2人)、警士192人(中国173人、俄国19人),共230人。
第四警察署当时装备有长枪90支、手枪74支,各种子弹2 877发。
哈尔滨警察厅香坊警察署 1933年6月,日伪当局将设在香坊的第四警察署(现公安局址)改称哈尔滨警察厅香坊警察署,为警政合一体制。
香坊警察署设有警务系、特务系、司法系、经济保安系、卫生保安系,各系的职责范围:警务系管理人事、文书档案、财务、庶务;特务系负责镇压反满抗日活动、监督出版、结社、宗教活动、发放证明、许可等;经济保安系负责经济管理、物资配给、机动车、影剧院管理;司法系负责社会治安、拘捕、审判等;保安卫生系负责医院,卫生防疫等项工作。警察署的管理人员,从署长至系主任均由中国人担任,署长赵青融,但实权却掌握在副职日本人手中。
香坊警察署下设派出机构有油坊街派出所、草料街派出所、小北屯派出所、通遁街派出所、教堂街派出所、文化街派出所、国课街派出所、洁净街派出所和鼎新屯派出所。1933至1937年又分别在郊区大嘎哈、曹家窝堡、汲家店、正黄二屯建立4个派出所。1938年4月1日石井细菌部队(731部队)由双城县拉林迁到哈尔滨平房区,确定平房为特别区,并设立平房派出所,所长直接由日本人担任。到1938年第四警察署管理18个派出所,共肴警员100多人。
东北沦陷时期,日伪当局制定了50多种镇压中国人民的法西斯法令,法令赋予警察极大特权。1934至1938年间,警察署警政兼理独揽大权,沿用民国时期的保甲制度,实行居民"联坐法"(互相监督),在街道成立"自卫团",建立特务组织,对中国人实行全面控制,警察随意以"预防拘禁"、"保护监察"、"预防犯罪"等莫须有罪名肆意捕人、杀人,此间有不少中国公民被冠以“国事犯”、“经济犯”罪名遭杀害。


其实,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共产国际情报机关在哈尔滨与日伪特务机关就展开了阴谋与反阴谋、追捕与反追捕、斗智斗勇的殊死搏杀。
    日本侵略军占领哈尔滨后,由于对苏战争的需要,对哈尔滨的情报更是极为重视,日本驻哈情报最高情报指挥机关是关东军情报本部,其驻地就在哈尔滨南岗区颐园街,现在这栋房子的房产归属黑龙江省委。除关东军情报本部以外,涉及情报领域的还有日本驻哈总领事馆,原来的总领事馆在南岗花园街,即现在的花园小学原址,总领事馆设有警察署,这里的建筑物设有地下室和刑讯室,朝鲜义士安重根在哈尔滨击毙伊藤博文以后最初就是被关押在这里,后来日本总领事馆迁移到哈尔滨站附近。
    我们从黑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朝鲜族剧作家全勇先编剧的电视剧《雪狼》和《悬崖》中,可以看到关东军“特别移送”的场景,抗战爱国志士被秘密送到731部队的魔窟并被活体解剖。今年是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中央新影集团王岙导演的五集大型纪录片《七三一》也将适时在央视国际频道播放,该片也真实地再现了“特别输送”的情景。
    电视剧《悬崖》中的男女主人公在白色恐怖下的哈尔滨,为了开展对敌斗争,假扮成夫妻,生活长达数年。事实上在伪满时期,地下党员为了生存,组成家庭是一种无奈的选择,因为一个孤男寡女会引起人们异样的目光,所以这种假结合当时很普遍,赵一曼在来到哈尔滨以前,已经有了孩子,但到了哈尔滨为了安全,还是同一位工会干部假扮成夫妻。
    哈尔滨情报战中受益最大的是苏联,损失最大、甚至牺牲生命的是中华民族的优秀分子。哈尔滨情报组负责人庄克仁曾在牡丹江发展一个情报组,并委派张慧忠、龙桂杰夫妇带着电台负责同苏联联系,但组织系统受哈尔滨情报组指挥。开始时规定张慧忠同苏联的电台联系是每周一次,每次十分钟。1942年苏德战争爆发以后,满洲的情报量大量增加,收发报改为每天一次,时间从十分钟延长到半小时。到了七月份,苏联出于对日本配合德国对苏联夹击的担心,更是渴望获取详细的东北日军情报,对情报工作的规则也不管不顾,收发报时间一般要通宵进行。七月十五日从晚十点一直到十六日凌晨,对方都在呼叫,张慧忠听到租住的院子内已经有人起床再活动,就强行关掉电台,但是已经晚了,电台原来匿藏在院子里,现在已经送不出去了,只能藏在屋内的马料桶内,但是这天正赶上日伪军搜查,张慧忠夫妇由此暴露。后来张慧忠被送回哈尔滨,被“特别输送”到731部队惨遭杀害。
    1938年1月26日,日本关东军宪兵队特别制定了“特别移送”人员的标准。将被判处死刑或无期徒刑的囚犯、怀有亲苏思想的间谍、意志坚定的抗日游击队员,甚至虽然“罪行较轻”可以被释放,但属于吸食鸦片、无家可归的游民,可能“重新犯罪”的,都被列入了“特别移送”的范围。现存的档案中,以“苏联间谍”名义移送又占了绝大多数。
    据有的日军军官在战后供述,从1940年到1945年8月,每年都会有五六百人被 “特别移送”到731部队。731部队周围常年戒严,为了掩人耳目,被特别移送的人员都穿着日本军服,并由专门的囚车运送。只要被 “特别移送”到731部队,原来的名字就会被一个代号所替代。所谓的“特别移送”,是日军内部使用的专有名词,“移送”的去处只有一个,就是臭名昭著的731部队。
    位于哈尔滨平房地区的日本关东军满洲第731部队,是日军于日本以外领土专门从事生物战、细菌战和人体试验相关研究的秘密军事医疗部队的代称。为了能获取人体进行活体试验,731部队与关东军宪兵队相互勾结。日本关东军宪兵队抓捕的谍报人员、抗日战士,不经法庭审判就秘密移交给731部队使用。被“特别移送”的人员被称为“马路大”,这在日语中是“原木”、“原材料”的意思。采取这样极具隐秘性和欺骗性的专门语言,既表示日军很清楚自己干的是怎样的勾当,也表明了其对这些“试验品”的蔑视。伪满洲国时期,东北抗日联军战士、国际红色特工及情报人员被冠以“苏联间谍”的罪名,“特别移送”给了臭名昭著的“731”部队,从此一去不返。吉林省档案馆向社会披露的日本侵华档案中,留下了也许是他们在这个世界上的最后痕迹。
    目前,吉林省档案馆馆藏中,反映 “特别移送”内容的档案近200件,涉及277人,其中大部分为中国人。李基洙是现有档案中发现的,第一个被“特别移送”的朝鲜人。李基洙是东北抗日联军的朝鲜族战士作。李基洙出生在朝鲜咸镜南道东兴郡,1913年两岁时与父母一起来到与朝鲜接壤的中国东北通化县。15岁那年结婚后,与父母和妻子一起在当地务农为生。
    1935年,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第二方面军经过通化。二方面军是一支主要由朝鲜族组成的部队,其领导者即是后来大名鼎鼎的金日成。在与二方面军参谋长林宇城交流后,当年22岁的李基洙决定加入抗联。当时朝鲜已沦为日本殖民地,不少朝鲜人选择加入东北抗日联军与日寇交战。之后的几年里,李基洙随抗联于长白山、安图、桦甸、敦化等地作战,直到1940年7月不幸被日军俘虏。经历了将近一年的严厉审讯,日军显然没有从李基洙身上得到任何自己想要的东西。延吉宪兵队队长阿部起吉于是给他加上了一个“苏联间谍”的罪名,决定将其“特别移送”处理。1941年9月10日,当年只有30岁的李基洙被“特别移送”给哈尔滨宪兵队本部。档案中留下了4张他的照片,唯一能看清的一张照片上,这位勇敢的战士面色平静,丝毫看不出有任何恐惧之色。
    与李基洙相比,李文刚和王国财,连一张照片也没有能留下。根据残缺的档案记载,他们两人应该是在日军的某部队服役。因为受到另一起所谓的“苏联间谍案”牵连而被发现。为了找出同伙,日军暂时没有对他们采取措施。发现确实没有利用价值后,1941年9月11日,新京(长春)宪兵队向关东宪兵队提出“特别移送”“苏联间谍”李文刚、王国财的申请。
    仅仅两天后,关东宪兵队指令同意“特别移送”处理。到9月19日,新京宪兵队又向关东宪兵队报告,已将李、王二人移送哈尔滨宪兵队。“从提出申请到‘特移’完毕,一共只花了9天时间。可见日军是如何草菅人命。”吉林省档案馆研究馆员陶敏介绍,从李文刚和王国财的有关档案中,可以看出“特别移送”的标准程序:即由各地宪兵队向关东宪兵队提出申请,关东宪兵队指令同意,各地宪兵队“特别移送”完毕后再向关东宪兵队进行报告。在“特别移送”档案中,各地宪兵队上报的审讯材料的右上角,都盖有关东军司令部“军司二课”和“特别移送”字样的印章。凡是关东宪兵队下发有关 “特别移送”的指令,也都要抄送给关东军第二课,这都证明了关东军是 “特别移送”的组织者和指挥者,关东宪兵队是实施者。
    没有人可以活着走出这座魔窟,甚至死亡的消息都不会被亲属知道。1945年8月,日本败局已定,731部队接到指令,销毁和转移了所有档案,还将仅存的400余名“马路大”全部用毒气残忍杀害。因此至今尚未找到人体试验受害者的记录。但幸运的是,近10万件关东军档案没有来得及被彻底焚毁,被匆匆埋入地下后,1953年在长春市的建筑施工中被发现。其中涉及“特别移送”的档案,成了指证731部队罪行的直接证据。
日本侵华使用细菌武器。日本设立7个细菌部队,在中国有5支细菌部队63个支队。(哈尔滨"731部队"、北京"甲1855部队"、广州"波8604部队"、新加坡"冈9420部队"、长春"第100部队"、南京"荣1644"细菌部队、日军各部队所属“给水部队”)制造并投放肠伤寒、副伤寒、霍乱、赤痢、炭疽热、马鼻疽、鼠疫、破伤风、坏疽、过滤性病毒、立克次氏体(斑疹伤寒)等病原体细菌弹。
日本在中国浙江、福建、江西、安徽、江苏投放了细菌弹,当时,流行病治病数百万,疫区患病20余年,以至中国解放后十年还不断发生疫情,患病的人至2015年仍旧天天换药。
  日本有七大细菌战部队,分别是:
  1.在日本东京的陆军军医学校细菌武器研究室。
  2.在哈尔滨的关东军659部队,其设于哈尔滨平房区的本部称731部队
  3.在长春的关东军100部队
  4.在北京的北支甲1855部队
  5.设于南京的荣字1644部队
  6.在广州的波字8604部队
  7.在新加坡的冈字9420部队
  日本细菌部队在中国境内有五大部队,63个支队。
  1.陆军军医学校细菌武器研究室
  设立于日本东京陆军军医学校,位于日本东京新宿,对外称防疫研究室。1997年新宿曾出土很多残缺不全的头颅等人骨,相信曾遭受人为切割。
  2.关东军659部队
  该部本部设于哈尔滨平房区,对外称关东军队防疫给水部,其本部称为731部队
  731部队是旧日本军(关东军)防疫给水本部的别名。该单位由石井四郎所领导,因此也称之为「石井部队」。731部队也是在抗日战争(1937-1945)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侵华日军从事生物战细菌战研究和人体试验相关研究的秘密军事医疗部队的代称。
  731部队伪装成一个水净化部队。731部队把基地建在中国东北哈尔滨附近的平房区,这一区域当时是傀儡政权满洲国的一部分。一些研究者认为超过10,000名中国人,朝鲜人,以及联军战俘在731部队的试验中被害,但是对于数量的多少还存在争议。
  731部队行径只是大日本帝国陆军在占领满洲期间(从1931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1945年)犯下的许多战争罪行之一,在这期间,1500万中国人,朝鲜人,菲律宾人,印度尼西亚人,缅甸人的平民,太平洋岛上居民和联军俘虏被杀害。
  3.关东军100部队
  该部本部设于长春的,对外称关东军兽疫预防部,下设2630部队等。负责人高桥隆笃兽医中将和松有次郎兽医少将。
  4.北支甲1855部队
  该部本部设在北京的天坛公园西门南侧的神乐署,原国民党中央防疫处所在地,对外称华北派遣军防疫给水部,后称第151兵站医院,也被称为西村部队。
  1855部队部长初为黑江,后为菊池齐。1939年,西村英二继任。下设三个课:
  *第1课设于协和医学院,从事细菌(生物)战剂的研究;
  *第2课设于天坛公园西门南侧神乐署和西门外100间房,从事细菌生产;
  *第3课设于北海旁北京图书馆文津楼西原北平静生生物调查所和北平社会调查所,为细菌武器研究所。  此外,在济南、天津、太原、青岛、郑州、开封、郾城派驻支队等。
  5.荣字1644部队
  该部本部设于南京中山东路原南京陆军中央医院,对外称华东派遣军防疫给水部/中支那防疫给水部,又称“多摩部队”。部队长为桔田武夫中佐,副部队长兼研究课长为小林贤二少佐。下设7个课。荣字1644部队在上海、南京、岳阳、荆门、宜昌等地派驻12个支队。
  6.波字8604部队
  该部本部设于广州原百子路中山大学医学院内,对外称华南派遣军防疫给水部。是日军在中国南部的一支重要细菌战部队。部队长先后为田中严大佐、佐佐木高行、佐藤俊二、龟泽鹿郎。下设6个课:
  *总务课,课长熊仓少佐;
  *细菌研究课,课长沟口少佐;
  *防疫给水课,课长江口少佐;
  *传染病治疗课,课长小口少佐;
  *鼠疫培养和病体解剖课,课长渡边少佐;
  *器材供应课。
  7.冈字9420部队
该部本部 设于新加坡,对外称南方防疫给水部。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加入灵隐岛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灵隐岛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灵异志

GMT+8, 2024-12-23 01:43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