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7-6-4 13:29:29
|
显示全部楼层
特别提示:本文是曾国藩语录白话版,网上有广泛转载。
8 x! q6 ?) u6 q- i% \* V 3 s4 R G3 I! t9 ~
0 N( i5 E. d3 u# E" f+ @1 z) ~第一戒:久利之事勿为,众争之地勿往
. _1 P7 `2 K7 C4 s$ {& B/ I
# F& Y- h* U- A" K! a& n# ] 一直都能获利的事不要做,所有人都想得到的地方不要前去。危城莫入!所有人都向往渴求的,可能有有害。: |) A# f$ ~, E" p$ ~
4 i( e+ }, w6 A* ?2 F! ~
前半句说:不可贪求过多!日中则移,月满则亏,物盛则衰。世界上没有一劳永逸的事情,也不可能有长久获利的事情,如果有这种能够一直获利的事情,那只能说这种事是表面现象或者骗局,这时候一定要保持头脑清。. E/ F1 i) n" N8 O
, y d. D1 F1 P+ S3 t
后半句是说的安全,众人争执、争斗的地方你不要去,容易惹麻烦或者招致祸患。《论语》上说,“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就是这个意思。当然,这句话里的争,也可以理解为,争利。意思是说,大家都去争抢的利益,你就不要去争抢了,因为那肯定是薄利。5 W; o) p" D4 _; a W! T+ H0 i+ b5 v
4 t" D8 e3 l+ D, y5 p( S- s
第二戒:勿以小恶弃人大美,勿以小怨忘人大恩) h" R" Y! @% e1 ]7 ^- e6 B
, U* T; a( \. B& S# { 不要因为别人小的缺点就忽视他的优点,不要因为小小的恩怨就忽略了别人的大恩。; P# I! L }' ?& b d( N8 h
8 o% E0 t' F6 |- S9 y3 b9 z 人只要做事就会犯错,这两句话都是告诉我们,不要因为别人的一点小过失,一点道德上的小瑕疵,一点小恩怨,就全盘否定别人的好,忘记别人的恩情。2 N6 j' h/ Y, A) }9 X+ _2 I
& j1 V+ ^9 |* v* I1 f
《礼记》上说, “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意思是喜爱一个人而知道其缺点,厌恶而知道其优点。这就是告诫我们,在待人接物的时候,一定不要太感情用事,一定要客观、公正地看待别人的缺点和不足。7 y# G( i( p/ c/ W; _8 @9 V* z( X
0 v7 W1 z P7 [% u第三戒:说人之短乃护己之短,夸己之长乃忌人之长
" T; w/ b3 b7 h g5 W
$ \8 \) S/ A; L& ^: ?. e 经常说别人短处的人,经常夸耀自己长处的人,可以说是“存心不厚,识量太狭。”俗话说,“打人不打脸,揭人不揭短。”经常谈论别人的短处,夸耀自己的长处,不仅是情商低的表现,也必然给自己招来怨恨,埋下祸乱的种子。9 c# q$ r2 h* T) X! U5 P7 m3 D! w
2 D! s6 Q# }7 { 汉高祖刘邦曾经随便和韩信讨论各位将领的才能。刘邦问道:“像我自己,能带多少士兵?”韩信说:“陛下不过能带十万人。”刘邦说:“那对你来说呢?”韩信回答:“像我,越多越好。”韩信后来被杀,不能说与他这种性格无关。( G" [7 p N- w- Z& u
7 l0 H$ ]* R7 j5 Z 曾国藩这句话的意思,入目三分地画出了可这种人的精神肖像。那种经常谈论别人缺点的人,内心其实是借此在掩饰自己的缺点;经常夸耀自己长处的人,内心其实是嫉妒或者想掩盖别人的长处罢了。
) a/ ^& }* m. K
/ l" A# b& R! @ y第四戒:利可共而不可独,谋可寡而不可众
1 h& W' o" _& D# S3 T8 G# w1 e4 ?# q1 A# A. V/ v- U
利益,往往是众人都渴望得到的,如果谁独占了利益而不与大家分享,那么一定会招致怨恨,甚至成为众矢之的。刘邦攻破咸阳,却不敢占据其地;曹操能够“挟天子以令诸侯”,却终其一生不敢篡汉自立,他们都是怕成为众矢之的。所以,面对利益,一定要权衡取舍之道。* i: n+ \. h0 |0 ?9 l) E( L) f
: I% X; @6 Z1 T
谋划事情,一定要跟有主见的几个人一起,而不要与众人一起谋划事情。正如《战国策》上说,“论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通俗地说,就是谋求特别重大的事情,不必与众人商量。因为谋求大事的人,自己必定有非同一般的眼光、心胸与气度,自己看准了,去做就是了,如果和别人商量,反倒麻烦。如果别人见识低下,心胸狭小,气度平凡,必定不理解你的想法。七嘴八舌,会动摇你的意志,也会破坏你的信心和情绪。5 D1 }& j, W+ h% [7 M
) K& j0 q! k) d& e/ C- q& ~0 \第五戒: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败
* F7 C* a( W1 m- M. \! @& z4 d' D4 A
庸人,就是普通人,一般的人。对于一般的人来说,没有什么才气,只有勤奋工作才能成就事业,所以最忌讳一个“懒”字。。而那些有才的人呢,虽然可凭才气走捷径,更容易成功,但也容易孤傲自大,故步自封,不肯向别人学习,这也是容易失败的。
8 f; g9 }4 g' ~- c" [* U3 _6 N1 l* B; v h9 B+ V* [- h4 j. `% E/ a
曾国藩是勤劳的好例子,他其实并不聪明,但是却能以“勤”成就大学问和大事业,可以说正是普通人的榜样。而如项羽、李自成等,占尽天时地利,却因为骄傲而败亡。 d Y8 W0 `4 w* J) i: ^
8 Q6 ~1 J; b1 x
第六戒:凡办大事,以识为主,以才为辅;凡成大事,人谋居半,天意居半/ i6 N+ p$ T7 t* m' I. B
1 |. ^/ ~) g5 Q e4 z" Z9 I0 P8 _
凡是办大事,首先需要有深厚的阅历和识见,并以才能作为辅助;凡是要成就大事的,一半在于人的谋划,另一半就要看天意了,看时机会不会来到。所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5 h( y! s" V; n; K* w
5 J9 a- D; Q' ^8 `2 M 曾国藩明确告诉我们,办大事要以“识”为主,才气、才能不过是辅助罢了。所以恃才傲物的人,往往难以成就大事。当然这里的“识”,不单单指知识,更指的是经验和见识。
z a9 o! A( m# J- @/ y) d$ c+ k6 R4 m. Q+ D9 y
而“人谋居半,天意居半。”则是说,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抱着“尽人事以听天命”的态度。不要因为有自己不能左右的的因素就不去努力,更不能因为自己努力了,最终却失败了而去怨天尤人。
/ E* w# W/ k( X- K" F0 W0 `特别提示:本文节选自妙莲老和尚开示录《清凉莲语》。
9 c& J- N+ N% N# H. y ' L ^0 p/ k+ |) r! O3 D, Q3 `
2 r6 @% W6 q0 Q) n
◎ 学佛人要自利利他,要发心度人。你度一个人学佛,承此功德,自己修行时能减少障碍。你无心度人,怎会有福报?若能发心度十人、二十人,甚至一千人、二千人; 这样你修一年,就超过人家修十年的功德。, w" @; n# ^7 M8 H( I; Q% l' f7 g
5 Z/ r. }! M* J( d# S" Y% n
◎ 随缘随时都要做善事,无时无处不是求福处。7 @0 Y% M6 ^$ G3 k0 V2 t0 H
$ ~0 T& J9 i( o ^7 ~' {" [
◎「人能弘道,道不自弘」,说到弘法,佛教徒都知道有钱可印经;现在时代发展得这么快速,有钱也要发心翻拷佛号、弘法录音带。很多人都是听了佛法录音带而入佛门的,那就应该多发心助拷,以录音带度化人。" h( w- o7 U0 B# h" w! l) D
# f( p: r+ h) Q* q5 e' {9 x" X {& f◎ 佛教徒要拥护三宝,善用钱财建设道场,成就人念佛;一人念佛一人往生西方,千万人念佛千万人往生西方;往生西方必定成佛道,广度众生。你看!这功德辗转下去多么大!/ m9 z" ?. p" |: V, E
; X5 ]4 _2 T5 \2 I
◎ 居士怎样度人?赞叹三宝无量的功德、出家加入三宝的行列。这是最佳的赞叹三宝,以身作则嘛!
0 O" m4 [$ u$ p! n& ~7 H* Q9 y& l& R
. k2 R* M ?% n◎ 说是佛教徒,却只知追求五欲,还做魔子魔孙的行为,怎能得佛法的好处?背觉合尘,所得的都是魔法而已。魔者五欲、魔者杀也,杀你的法身慧命。学佛人要觉悟这些!
4 t; c4 U! K( \3 e % Y, x- k7 d% I* U
◎什么是真正的善知识?能引导你离欲出三界,才是真善知识。如果你可以离欲出家,他却说:「你在家拥护三宝就好了!」这是真正善知识吗?( D9 l) P& J1 ~5 ~9 g/ ?# f1 D
- H! b" N& w( e
◎ 佛教的好青年男女!既为佛教徒,何不立个大无畏的出世志--共同来承担世间的苦难,做苦海慈航的舵手,行究竟之大孝,度一切众生的父母同往西方!& u$ H* `) l1 c: e9 q6 S- b
1 N/ \4 ]4 i* E$ r4 O5 `9 u8 B◎ 把世俗心放下,才能一心向佛。必定要至心多念佛,消了业障,你就会放下一切尘劳。这多么快乐啊!" o q* r; _3 }8 z
& C# v/ P; ]9 [2 W. ]: V; J+ P
◎ 佛教徒要不同于一般人,除了孝养父母,更要度父母信佛,令得解脱。
5 k- K6 q# d& L# ^$ V5 B: v$ Z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