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加入灵隐岛
查看: 674|回复: 0

张宗伟 哈尔滨地下交通员“李玉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4-1 13:38: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上世纪30年代,夜幕下的哈尔滨,曾经活跃着一批神秘而传奇的抗日交通员。当时由于斗争形势的需要,一批中共党员转入了共产国际的秘密工作。他们组织严密,作战英勇,面对复杂严峻的形势,不惜用生命与日本侵略者和黑暗势力展开生死较量。他们为祖国、为人民、为哈尔滨这座城市的解放献出宝贵的生命。张宗伟就是一位战斗在反法西斯斗争隐蔽战线上的传奇式的交通员。

  A 神秘藤箱   
   特工是这样传递秘密文件的

  在东北烈士纪念馆里,陈列着一件珍贵的文物——抗日交通员携带秘密文件的藤箱。这只藤箱因年久陈旧成为灰黑色,箱体长69厘米,宽44厘米,高24厘米,箱里有薄木板夹层,用以隐藏秘密文件,藤箱的持有者名叫张宗伟——一个红色的特工和地下交通员。他就是携带着这个普普通通的藤箱在黎明前的哈尔滨传递着重要的情报。
  张宗伟生于1882年,又名张忠伟、张有为,山东省牟平县人。1931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是哈尔滨早期红色特工,省委地下交通员,与时任满洲省委领导冯仲云、抗联领导李兆麟、周保中等都保持地下联络。张宗伟参加过电车公司组织的罢工运动,掩护过中共特委组织部长张瑞麟并为其治伤,还担任李兆麟举办的抗日训练班哨卫。
  1933年秋,满洲省委联络上海的交通员被捕,一时找不到合适的人选,组织上把这个艰巨的任务交给张宗伟。张宗伟以经商为掩护,随身携带这个神秘的藤箱,把秘密文件放在箱子的夹层里,奔波于哈尔滨和上海之间。一次,张宗伟到上海送文件,刚到山海关火车站,突然遇到日本宪兵盘查。危急之中,张宗伟沉着冷静,敏捷地取出文件,一侧身把文件吞入口中咽了下去,保住了党的机密。

  B 情报谍战
      俄罗斯妻子混血孩子都是情报员

  二战期间,共产国际的远东情报局在哈尔滨建立情报组织,一大批加入远东情报局的华人,众多旅苏华人成为了共产国际的红色特工,在隐蔽战线同日本侵略者进行斗争,张宗伟就是有苏联红色背景的领导人之一。
  张宗伟17岁时离开父母,去海参崴谋生,在私人工厂做工。十月革命爆发,滞留在俄国的中国劳工和中国军队成为红军、白军竞相争取的力量。在俄国十月革命中,张宗伟参加了由中国人领导的红军游击队,曾在赤塔、伊尔库茨克等地与白匪军多次作战,负伤后在阿格拉菲娜·库普里科娃的家中养伤,在阿格拉菲娜的精心照顾下,两人渐渐地产生了爱情的火花,结为伉俪。
  张宗伟从苏联回国后,在黑河附近的金矿当工人。1929年,张宗伟全家从黑河搬迁到哈尔滨,住在道里偏脸子五道街。张宗伟因患肺病,靠妻子阿格拉菲娜给别人家擦地板、洗衣服维持生活。由于他参加过列宁领导的革命斗争,思想进步,经常向接近他的人讲述十月革命的情况。他的这些表现引起了和他同住一个大院的中共地下党员的注意,经组织培养和介绍,他于1931年加人中国共产党。此后,张宗伟的家就成为中共满洲省委交通联络站的一个点,也是省委秘密开会和外地来省委汇报工作的同志的接头地点。一些负责同志,如哈尔滨市委原书记杨一辰、中共满洲省委书记李实及省军委负责人周保中都来过他的家。张宗伟的妻子阿格拉菲娜也从事秘密侦察联络工作,张宗伟的子女们在父母的影响下,也都成为交通员。在张宗伟家门前,经常活动着一些小商贩,借着叫卖声,张宗伟让孩子去买东西回来。无论哪个孩子去,都把找回的零钱紧紧攥在手里,因为钱里藏着交换的情报。
  一次,一位地下党员被敌人逮捕,关押在市立医院。组织上让阿格拉菲娜去医院确认一下,她利用俄罗斯人外貌,假装来医院看望病人,在一间病房内看到头上缠满绷带的同志,确认了同志被捕,迅速通知党组织,后来,这位同志被及时营救出来。

  C 秘密使命
      夹层水缸满是红色印刷品

  1932年冬天,中共满洲省委决定建立一个地下印刷所,油印省委文件和抗日斗争需要的各种宣传品,干这项工作必须有一个安全、固定的地方。省委再三考虑,决定把印刷所设在张宗伟家里。于是,张宗伟把家搬到了道里经纬三道街,租了一处有前后屋的房子,在前屋开了个小食杂店做掩护,经营一些糖果和油盐酱醋。张宗伟便以老板身份安顿在这里。为了应付敌人搜查,张宗伟在屋里安置了一个水缸,缸底是双层的,油印的文件都藏在夹层里,缸里盛满水,不知内情的人看不出破绽。中共满洲省委在这里印刷了许多文件和传单,这些接连不断出现的各种宣传品,把敌人搞得不知所措,想尽一切办法企图破获地下印刷所,都无济于事。
 1936年1月,中共满洲省委在哈尔滨建立了中共哈尔滨特委,为了保证哈尔滨特委与共产国际的及时联络,成立了国际交通局。张宗伟又被地下组织安排到国际交通局外国人会见处工作。由于工作秘密性和危险性更加严峻,张宗伟一家人在中央大街西侧的炮队街100号开了一个食杂店,作为秘密联络点。阿格拉菲娜经人介绍,给伪第四军管区司令于琛澄的俄国太太当佣人,带着孩子住进她家,离张宗伟的食杂店很近。阿格拉菲娜和孩子们经常假借去食杂店买东西,看望亲人。

  D 喋血暗夜
     生离死别就在眼前发生

  1937年4月,哈尔滨特委宣传部部长傅景勋投敌叛变,引起了“四一五”大搜捕。哈尔滨特委遭到严重破坏,许多同志被逮捕。张宗伟交待妻子和女儿无论发生什么情况,都不要到100号来找他。妻子劝他躲一躲风头,张宗伟说:“最近有人要来接头,来不及通知,必须等,然后再撤销联络点。这些年你跟我吃了很多苦,真对不起你。我一旦出了事,你要好好抚养孩子,生活无论多么苦,也要坚持下去。一定要等我们的人回来,他们会来找你们的。”
  同年4月20日早晨,天刚刚亮,张宗伟送走了接头的同志,他收拾了一下店铺刚要撤离,日本宪兵便破门而入。阿格拉菲娜从远处看到日本宪兵已将杂货铺包围,知道最糟糕的事情发生了,她镇静地走进食杂店,不顾一切地过去撩开后屋的门帘,看见张宗伟双手被戴上手铐,日本宪兵正在翻箱倒柜搜查。日本宪兵用力将阿格拉菲娜推倒在地,不一会儿,张宗伟被宪兵押出来,推上囚车,这是她和丈夫的最后诀别。

  张宗伟被捕后在道里监狱的刑事科拘留所,日本宪兵对其严刑拷打,他坚贞不屈,守口如瓶。1937年7月26日,受尽酷刑的张宗伟被日寇杀害于太平桥圈儿河,时年55岁。
  张宗伟牺牲后,他的妻子带着五个孩子,给白俄洗衣服,过着艰难的生活。1946年哈尔滨解放,松江省主席冯仲云终于辗转找到阿格拉菲娜一家,组织上将张宗伟的孩子入读了烈士子弟学校,五个子女都在阿格拉菲娜的培养下长大成人。1978年9月19日,阿格拉菲娜去世。
  长影著名导演于彦夫曾对记者回忆说:1961年,长春电影制片厂拍摄的故事片《自有后来人》,编剧沈默君在哈尔滨体验生活,看到了交通员张宗伟携带秘密文件的藤箱,启发了沈默君的创作灵感,所以李玉和身上有张宗伟烈士的影子。
  剧本二度创作时,这个角色导演于彦夫认为张宗伟手提文件的藤箱不如用“红灯”来代替更具符号感戏剧性和象征意味,所以皮箱改成红灯。
  著名作家关沫南还根据张宗伟的故事创作了小说《在炮队大街》,做成配乐广播小说,上世纪八十年代在电台经常播放。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灵隐岛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灵异志

GMT+8, 2024-11-15 20:0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