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7-1-16 20:27:46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念才发起,净土莲花即生”,这也是有典故的。2 N) y: C" R; A* F4 Y
1 |6 g+ n; y- \$ B7 a# `2 J
念佛人,只要开始念佛,极乐世界就开始有我们各自的一朵莲花,我们在这里念佛,就是在极乐世界下这个种子。念第二句,念第三句,此后念念相续,日也念,月也念,若一日,若七日,若七年,若七十年……就像在灌溉极乐世界的那一朵莲花一样,那一朵莲花就会越长越大,而且越茂盛,越光明灿烂。所以是一念同时,因果同时的。
( J& _8 C+ \! d/ I! `/ I9 l- P8 ?5 e! a
极乐世界的七宝池、八功德水都充满了莲花,阿弥陀佛站在莲花上,圣众也都在莲花上。我们往生极乐世界时,阿弥陀佛也会带着莲花来接引我们,所以极乐世界也叫作“莲花藏世界”。莲花代表什么呢?代表清净,不受污染。不受什么污染呢?不受贪、瞋、痴的污染,不受生生世世罪业的污染,也不受尘沙惑、无明黑暗的污染,是纯净无染的。因此释迦牟佛就用莲花来比喻念佛的人。( |8 @: Z* m" e
1 C0 t# [6 k2 H" ]3 S" a9 y 在十法界当中,唯有佛的境界不受污染。《仁王经》说:“三贤十圣住果报,唯佛一人居净土。”也就是说,三贤十圣,都还是在阶级当中,须破一分无明,才证一分法性,然后增一分的功德、智慧。除非到了佛的境界,否则不可能完全纯净无染。
$ S, k# Y" \8 P" p( b4 P3 s# t, ~) m' F9 t6 N% ~
念佛的人,一方面极乐世界有我们的莲花,另一方面释迦牟尼佛也以莲花来赞叹我们。意思是说,虽然我们还在这里;但是必定往生极乐世界成佛,成为一尊纯净无染的佛,有这样一种含义。
/ `% Q: G1 s& m# h: [
' N' w$ L2 g5 e 法照大师有一首偈说:; `: z8 {; P% L
# q% h* n7 t7 i+ E
此界一人念佛名,西方便有一莲生;8 F, ]( V& f- g+ ?
但使一生常不退,此花还到此间迎。
0 k- }8 k9 W, M: W
$ X, n6 B3 l! T; N1 }7 M* [ 我们在娑婆世界称念南无阿弥陀佛的佛名,极乐世界就会生长我们的莲花;只要一辈子专念弥陀佛号永不改变、永不退转,到时候阿弥陀佛就捧着莲花来迎接我们。5 ~$ i, Y7 p; ~* v1 r$ V
# W1 _7 f- s2 K2 h |! A 接着,我来说一件和莲花有关的故事。& V* X. H) z9 c0 n
! |: I( d Y) V# @% L
三十年以前,我在高雄旗山主持一个念佛会,每周六都念佛共修。当时有位莲友姓蔡,他的职业是老师,所以大家都称他蔡老师。蔡老师的婆婆往生时,莲友们都去助念。等事情都圆满了,蔡老师的公公(80岁左右),他很挂念他的太太,他想:“大家都说我太太往生极乐世界了,是真的吗?”为了证明真假,他就到旗山的城隍庙,请城隍爷指示太太的去向,抽回了一首签诗。
, i" \. Y4 L9 k- G, {# p ~7 v( h; W! K6 }* ~+ N$ M7 q
蔡老师把他公公抽到的签诗给我看,内容也很有意义,签诗是这样:
, Z8 o, V* m8 c
7 B( b! P8 g; A2 `' P 碧玉池中开白莲,庄严色相自天然,生来骨格超凡俗,正是人间第一仙。
* q2 Y: }: k$ N, e0 D; f) O I: _# ^
“碧玉池”,指极乐世界的七宝莲池。“开白莲”,碧玉池中开了一朵白色的莲花。“庄严的色相自天然”,是天然,不是人工雕琢,也不是人工栽培的。
7 v. R* e" r, m$ z4 X. F+ z
& J9 U: w. f3 I& @ “自天然”,自自然然的,我们的佛性不生不灭,是最天然的,也叫作“无为”。世出世间,除了无为法之外,其他的全都是有为法。有为就有生灭,不是天然的。《金刚经》就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只要是有为的,都只是暂时存在而已,时刻都在变化当中,不是永恒不变的。
. q* y4 q0 v1 V/ R
7 h+ w3 r0 R$ D& u6 s4 R- e 我们娑婆世界所看到的、所听到的、所做的都是有为法;我们的起心动念也是有为法,我们的烦恼、贪瞋痴、无明等等都是有为法,只有我们的佛性才是无为法。到极乐世界就能证悟佛性,就能证悟涅槃,也就是证悟无为法。所以善导大师说“极乐无为涅槃界”,往生极乐世界的人“皆受自然虚无之身,无极之体”,自然也好,虚无也好,无极也好,都是显示我们的佛性。' N+ n+ b. c3 Z+ r
# G% ~1 |( o( R% f: K$ R
“生来骨格超凡俗”,往生到极乐世界,就超越凡夫,超凡入圣,所以说“生来骨格超凡俗”。1 z1 d4 ?2 F, v( B
5 i6 N6 |, }- L3 m- \, c
“正是人间第一仙”,仙还是有生死轮回,不是最究竟的;佛在仙当中是大罗金仙之上的,所以用“第一仙”譬喻佛。0 g9 ]3 ~( c' m& H) y
: R7 F* b# B! @+ f 这首偈子正显示:城隍告诉他,他的太太已往生极乐世界了。. J% E1 [- }. F) W' ]; a$ E
8 c) }+ O" H3 p1 ]
蔡老师的婆婆很少到念佛会念佛,不认识字,也不了解这个法门;但最后也往生极乐世界,超凡俗,成为第一仙,靠的是什么?──阿弥陀佛的救度。
2 F8 g2 I) v: V. P9 \! p% h% k& h3 s% X
由此显示,阿弥陀佛的救度是没有条件的,这给所有修行人最后的希望;也显示,她都能往生极乐了,平生就已在念佛的人哪有不能往生的道理呢?: |! z, O" t% E- w
9 ^4 Z7 B0 v% C5 b( U8 |3 ]3 S6 C" i
一、净土法门与临终关怀
9 c; o$ V3 V Y* }) }1 _9 | 人和其他动物一样都是希望长生不老,但死亡不会因人们的惧怕而消失,这是我们的常识。现代医学的进步,可以减轻许多人患病时的痛苦,但绝不能使人长生不死。某些疾病确会对濒死的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于是有的病人就希望早日结束生命,于是“安乐死”应运而出现;也有些老年人不希望自己因久病卧床而给别人添麻烦,免得年轻人把他看成累赘,因而希望早些死去,这样又往往产生“自杀”。8 n; l$ L9 k+ ^4 x$ _
为了减轻临终前的生理和心理的痛苦,科学家致力于运用科学的心理辅导方法,高超的临床护理手段,希望能最大限度地减少生命垂危者及其家属的心理和生理痛苦,让弥留之际的伤病人员平静安详地告别人世,于是“临终关怀”研究应运而生。据说“临终关怀”的研究,是一项涉及面很广的工作,即使调动医学、社会学、心理学、伦理学、护理学的科学工作者,还难以使人“优死”。
, s& b- P; \+ q! ]5 M$ d3 [6 Y 随着人们对死亡认识的深化,“安乐死”也开始被社会所承认,但其与“临终关怀”相比,则后者更积极,更能符合多数人的意愿。直到现在为止,人们总觉得“安乐死”也好,“临终关怀”也好,都远远未能解决患者惧怕死的心理。
- U' A) v. _5 h e" J 我们佛教徒与一般人不同,人们忌讳谈死,佛教徒是懂得生必有死,是最能正确对待生死的。同时,在我们佛教中早有一套最好的“临终关怀”的方法——净土宗的临终助念。我们佛教的其它宗派虽然也很重视生死,然其操作却不如净土宗那样处处可行。特别是净宗的教义与修持在正视死亡方面早已浑然一体,这是社会上所有“临终关怀”方法所望尘莫及的。9 a) u5 o* P* f8 e8 Y% _: ^
净土宗最基本的依据经典《佛说阿弥陀经》中,佛陀早就告诫我们:“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乱,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这给学佛者铺了通往西方极乐世界的金光大道。但要想真正达到“一心不乱”的境界,是非常不易的,临终时“心不颠倒”亦很困难。那么,达到“一心不乱”和“心不颠倒”者是否还有往生极乐世界的可能呢?我们再来读一下《无量寿经》中的法藏比丘之第十八大愿:“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唯除五逆,诽谤正法。”十九大愿:“设我得佛,十方众生,发菩提心,修诸功德,至心发愿,欲生我国,临寿终时,假令不与大众围绕、现其人前者,不取正觉。”二十大愿:“设我得佛,十方众生,闻我名号,系念我国,植诸德本,至心回向,欲生我国,不果遂者,不取正觉。”
& R" U) ~; F ?5 m- u! k/ m 《地藏经》说:若有临命终人家中眷属,乃至一人为是病人高声念一佛名,是命终人除五无间罪,余业报等悉得消灭。是五无间罪,虽至极重,动经亿劫了不得出,承斯临命终时,他人为其称念佛名,于是罪中,亦渐消灭。何况众生自称自念,获福无量,灭无量罪。5 V+ e" w; u1 |2 Z
读了上面几段引文之后,我们可知:8 [2 Z9 q; O0 m0 z: a9 N
1.净土宗主张依靠自力的同时,还可以借助他力的救度。自力,就是修行者本人平时的修持功夫,包括念佛静坐、持戒及利他行为所积累的无愧感与自信。他力则是借助阿弥陀佛与诸圣的接引。借助于他力,则可以极大地提高衰弱的垂死者不惧死亡的意志力,减少恐惧感带来的痛苦,特别是精神上的痛苦,这是净土宗的特色。其它宗派如果否定他力,那末除了少数意志坚强者才能达到对净土宗人来说是轻而易举的正视死亡的境界,而一般人因为本来就有把死亡视为人生与自然抗争最终失败的偏见,因此死到临头时的恐惧更加剧烈,结果痛苦到极点而不堪忍受。
9 X# v t8 q! R! Z 2.净土宗行者一心念佛、心不颠倒,他一定是全神贯注于念佛,如此即能唤起对净土宗教义中死亡即往生的向往,念佛动作与向往心念的相互配合,必有助于压倒对死亡的恐惧。如果在临终前出现两者之间任何不连贯或动摇,则会影响往生者的情绪。故历代祖师大德总是强调将往生者的家属等,绝不能从俗事打扰,以免牵动往生者的情欲而影响正念。弘一大师在《人生之最后》一文中就提到:“若病重时,神识犹清,应请善知识为之说法,尽力安慰。…………令病者心生欢喜,无有疑虑。自知命终之后,承斯善业,决定生西。“临终之际,切勿询问遗嘱,亦勿闲谈杂话,恐彼牵动爱情,贪恋世间,有碍往生耳。”又说:“命终前后,家人万不可哭。哭有何益?能尽力帮助念佛,乃于亡者有实益耳。”在其它有关往生助念著录中,都有提及,限于篇幅恕不再引。
! d `2 m/ @" O# |8 X/ o6 C 3.净宗的临终助念方法,是创造临终安详往生、不易被打扰的环境之保证。净宗行人濒舍报时,如果有僧人、居士劝慰、助念,这就是最大的临终关怀。这样,就可以从外界的氛围到内心心态,从一生修行到临终一刻,给谢世者作了妥善而周密的安排,并且也取得很好的效果,《净土圣圣录》的记载就充分地证明了这一点,濒死亡者与助念者心态的高度统一,体现了助念这一净宗独特的临终关怀方式,有卓著的功效与悠久的生命力。) _1 v4 i5 {3 t' d. E- K6 {
我国的临终关怀事业刚刚起步,虽然现代医学、社会学、心理学、伦理学都能对其发挥重要作用,但我们也必须清楚地看到面临死亡者的精神比起衰弱的肉体更脆弱的一个面。如果有宗教方面的依托,则可以无宗教信仰者死得更安详,亲朋戚友也可以减少悲哀。为此我们讲慈悲的佛教信徒,应勇敢地担负起“临终关怀”这一社会公益事业的重任。
8 x6 Q! m+ {5 { 净土宗的临终助念,在佛教史上一直闪烁着灿烂的光芒,佛教寺院将其列为常规。在《百丈丛林清规·住持章卷第五》的《迁化》一节就明确地指出:“临寂时至,凡伴病者,齐声念佛,以助往生。”本世纪初以来,特别是二三十年代后,净土宗经印光大师等大力提倡之后,更盛行于世。净土寺院及莲社、念佛会等居士团体如雨后春笋般地发展起来,助念团亦相继成立,此期间直到现在,为往生助念做了大量工作。《净土圣贤录·四编》、〈〈近代往生传》、〈〈近代往生随闻录〉〉、〈〈现代往生见闻录〉〉广泛记述了有确凿证据的往生事迹,足以证明净土宗助念对临终关怀所作的重大贡献。
( q8 P( q) X: v# F% k, N 过去,我们教内经正式成立的助念团为数众多,目前正式有助念团的就不多了。我们都知道念佛求生净土法门,靠的是自力和他力两种,他力是祈求阿弥陀佛的接引,自力则是念佛者平日的行持。自他因缘具足,净土必生。但现在的教徒——特别是在家信徒的修行,障碍甚多,因此临终一关至为重要。助念可以使念佛行人于疾病之中排除障碍,为被助念者加持阿弥陀佛圣号,可以使其身心豫悦,正念分明,寿未尽者早日康复,寿已终者舍报安详。此为四众佛子的出世之大事,不能等闲视之。* z( L! H2 l. I8 t/ h
近代净宗大德,印光大师的得力助手灵岩山寺德森法师,对往生有深入的观察与研究。他曾亲自试验前人采用的多种念佛方法之效果差异,比较临终有助念、无助念之间的损益。法师的部分论述附印于〈〈印光法师文钞续编〉〉书末,读者看后,可进一步理解助念之重要。
* u+ @% x0 j: g; K9 E 因此,我们不管从求往生、还是从临终关怀的两个方面来看,看新组织或健全助念团的工作是十分重要的。新组织的助念团,为便于工作和管理,一般地说应附属于基层佛协、开放寺院或居士林。在寺院内部或佛教安养院中,可就地安排人员即可。" Q: B% V1 \5 A/ g5 }
/ G2 s! ^* U% G4 r/ m5 m# _7 h 二、临终关怀与终后处理 ! b4 f! F. A, m- @: L+ ^9 x
人总免不了死,这是任何人也逃脱不了的事实,为了免除死亡者临终前的恐惧心理和减轻离开人世前的痛苦,临终关怀问题已引起医学界及与其有关的学者之重视,但依科学手段总难使人“优死”。为了免除疾病给频死者带来的极大痛苦,病者希望早日结束自己的生命;有的好心老人由于长期患病卧床,以为给年轻一代带来麻烦,也希望早些死去,于是安乐死问题就提到人们的面前,但不管怎样,总难处理好临终前的问题,也无法解决患者的痛苦与惧怕死亡的心理。# C0 N; A" P* ^% x& ^; M9 I+ A/ O! {
但我们佛教徒对此看法就与其他社会人士截然不同。我们早就认清生必有死的生命现象,我们学佛修持,就是要活得有意义,死也安详自在。对这科学上难以解决的临终关怀与优死问题,早就给圆满地解决了——临终前的助念往生,是最好的临终关怀;佛教徒的安详舍报,有许多还能自知死期,沐浴、礼佛后坐脱立亡而毫无痛苦,这是非佛门弟子望尘莫及的。当然也不是所有佛教徒都能做到,他们有的虽对死亡早就清楚认识,不会有惧怕的心理,但业重者犯痛苦、心情不安之事仍有发生,故临终助念能增长其正念,助其往生。此事如处理不好,则随业受生。故临终一瞬间甚为重要。佛教经论及大德法师屡有开示,今恐初学者不知,叙之于后。
9 u! a4 w! T: Q1 D- h! c0 h : Y% t, ]6 ?* W) R4 g
㈠为什么要助念
; \9 W% Y8 i7 V 佛教是求解脱之道,若行者大事已办,则终殁后即得解脱;未得解脱,便是继续轮回生死。修行者未到生死自主的程度,或根本不知道修行的一般人士,到临命终时,都需要他人帮助念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助念之力,是靠阿弥陀佛本愿力的加持,也得助念者功德力量的相扶持,还有临终人的因缘,如无缘的话,临终前怎么能有人给他助念呢?为了有人助念,临终前行人还须深信佛的功德,念佛求愿往生,这是自力的因,非常重要。具此因缘,必定往生。下文对此再稍加说明,以便大家具足信心,如法地做好。% U' U- d3 B3 ~+ n+ v9 x
临终前念佛求生净土,须具自他二力。自力为往生正因,他力为生西助缘。因缘和合,必能成就往生大事。9 |, x2 v2 \/ _! x3 u2 S; T& s5 F
就自力来说,平时要深信有西方极乐世界,深信阿弥陀佛悲愿广大,切愿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见阿弥陀佛,并至诚一心念佛求生净土。行者临命终时,世缘放下,正念不失,蒙佛接引,即得往生。
' |6 o- m! i: F; D- a 次者,自力未充,于临命终时,旁人为其助念。一者,可助病人提起念佛之心;二者,可助病人忏悔业障。若业障消除,圣众接引往生西方。/ R& M; r! p! P/ H. ^; a
以上二种人,临命终时,能如平时之真信切愿,有恳切的念佛往生之心,这个最后念佛的一念心,就是“自力的因”。
0 _' s1 k' z' n3 Y# c- { 平时不知有信愿念佛的人,或虽信净土而功夫未能纯熟者,于临终前,遇善友开导而心生欢喜,正信发愿,求生净土,此亦为行者的“自力的因”。
9 K, i/ O" e3 y- P 阿弥陀佛宏愿普度众生,极乐世界清净庄严,是“他力的缘”。
! w) B) [% S! N; n3 c+ Z: U& c 净友的善巧开导,令生正信,放下一切,念佛求生净土。莲友及家属为之助念佛号,以及终殁后12小时以内不移动、不哭泣等,也为“他力的缘”。
$ k4 @. {! u, V! @' N 若临终时,具足自力的因与他力的缘,则感应道交,必蒙佛接引,凡符合以上因缘条件者,必万修万人去。# w9 h8 s4 {# F2 ]: c% Q
平时虽信愿念佛,但临终时为病苦逼迫,念佛心提不起,或放不下世间情爱及关切子孙、财物的心,这就是“不具自力的因”。若临终时没有善友来开导,亦无人助念佛号,又遇无知家属搬动、哭泣,破坏正念,痛若加剧的而口不能言,这是“不具他力的缘”。* \2 h. A$ f8 E* k
若临终时,虽有自力的因,而缺他力的缘,或功夫纯熟,自有把握,不需助念,但为家属搬动、哭泣而使正念丧失。此是有因无缘,不能往生。
' G/ s8 i2 m* p, l' K) f4 H 若临终时,有家属、净友开导、助念,亦不搬动、哭泣,而亡者自己为病苦所逼,或系恋世间情爱、财物等心放不下,提不起信愿念佛的心。此是有缘无因,不能往生。
1 g3 ]% R" ^- v- \& p. e3 p 阿弥陀佛的宏愿,犹如满月,无所不照。众生念佛,当如湛水,寂静不动。水澄月现,心净佛显。念佛机熟,感通相应,承佛愿力,悉皆往生。千念万念,在临终一念。助念即能助之往生,是人生最大的事!因为临终最后一念,是超升或堕落的关键,最后一念善,即生善道,最后一念恶,即生恶道,最后一念念佛求生净土,即往生西方。一念念佛之心即是心力,佛的愿力即是佛力,感应道交即是法力,三种不可思议之力,融合于一句洪名——阿弥陀佛,自然在念佛者的心中显现接引,故临终最后一念念佛之心,即随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家属及亲友的助念佛号,是希望病者最后念佛的一念心随佛往生,所以临终助念之妙用最为殊胜。 + M$ l: \4 Y5 c2 }
㈡ 助念前的准备
) K5 h# u% u& g8 Z 危重病的病室,宜供阿弥陀佛接引像,无论画像塑像均可,佛像安放处所,以病危者能看到为准。! a0 w8 ?1 c5 v W
像前宜放香炉,炉内燃上等檀香或沉香,若燃线香,则只需一炷即能使满室生香,不宜多燃,免使香烟过于浓烈,至于蜡烛,则不用亦可,电灯亦代表灯供养。此外,佛前能供些素雅的鲜花更好,净水、果品等亦不能少。' p$ o& U- J" f8 [
法器一般用引磬即可。木鱼除病者喜用之外,一般因其声浊,以不用为好。
O" U% z2 H1 B7 S1 W [ 助念者在接到助念通知后,即须心系佛号,恳切至诚,身心肃穆,直至返家为止,不得轻举言笑,念诵时应穿海青。
: ^: S( W6 c( ~5 z: | ㈢ 助念规制与病家注意事项5 w) y; l2 A1 {0 h
助念者应先知助念之方法步骤,助念活动只有如法地进行,才能体现出助念的殊胜作用。
I Y4 L( {& `6 U3 X 助念是代佛行化,应认真负责,切不可大意而误了他人了生脱死的大事;到病家后应先召集家属说明注意事项。作为家属,要使自己的亲人超升,就必须听从助念人的指导;助念者的态度必须诚恳,说话要更和蔼,使病人听到心生欢喜,助念者要把自己当成病者的亲人,虽今生不是,过去世一定做过眷属,这样在助念时心就会更切,责任心也更强了,除对病讲开示外,其余一切世事俗情之话一律不许与病人谈。如遇亲属朋友来看望,则要问明原因,如来参加助念,则应服从统一安排,如果仅仅是看望慰问的,则请家属带至别室相谈,以免妨碍病人的正念。
, F9 `* \8 i. b8 [, o 病人家属,不管是佛教徒还是非佛教徒,既请助念佛友来助念,就要一切听助念者的安排,同时要劝告其家属在助念时,不要向病人嘘寒问暖,或让亲友摸头触脚。总之,为使病人能安详往生,一切必须服从助念者的指导去做。
# x! d, R) `- z- w# J' x; x 在医院开出病危通知而无法医治之后,病人与其家属就应念佛以求往生,先可由家属和亲戚朋友一起念,至危急时(如脉搏微弱)请来的助念人员必须坚守岗位。此时如病者疼痛难忍,可打止痛针以缓解之,为使病者能正念分明,脑部最好不要麻醉。( l& ~# g( [9 k5 T1 y; t
助念如果在病人不十分危急时就开始,则先念〈〈莲池赞〉〉一遍,〈〈阿弥陀经〉〉一卷,〈〈往生咒〉〉七遍或廿一遍,〈〈赞佛偈〉〉一遍,接念“南无西方极乐世界大慈大悲阿弥陀佛”一句,再接念“南无阿弥陀佛”六字洪名,直到回向再念“阿弥陀佛”四字洪名。如果助念开始时病势已极其严重的,就从“南无阿弥陀佛”六字洪名直念下去,所用法器除病人喜欢加木鱼之外,一律只用引磬即可。如助念开始时病者已亡故,则先念“南无西方极乐世界大慈大悲接引导师阿弥陀佛”一句后,接念〈〈往生咒〉〉四十九遍或一O八遍,以后再念佛。念时可引磬木鱼同敲。; x3 a0 p) I2 F4 S
助念时的佛号,如病者平时习惯念四字洪名者,则助念同人也就念四字好了,于病者来说字少反而易念,故印光大师亦是提倡用四字助念的。
+ x" q0 A7 D* `/ [ 助念开始时,如病者神智清楚的,应先说法安慰,劝其放下一切,一心念佛,说的内容大致为:“某某居士,现在请你不要想其他方面的事,清楚地听几句佛法。佛说人生有生、老、病、死,这是必然的现象,是任何人也逃不脱的,有生必有死,但死并不可怕。阿弥陀佛发过大愿,临终十念、一念,他都会来接引行者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那里无有众苦,但受诸乐,寿命无量可一生成佛。因此,你应当发愿,用你一生中所做善事的功德,求生佛国,一心称念‘南无阿弥陀佛’,如你阳寿未满还不该去的,因阿弥陀佛是大医王,他会使你很快恢复健康的。现在大家来为你助念。你能念,就轻声地跟我们念;不能念的话,就听我们念的声音,心里默念,专心地听着,其他什么也不要想了,一心祈求阿弥陀佛来接引你到西方极乐世界的七宝莲池中去!”“千万要注意,要阿弥陀佛或西方三圣来接你才跟着去,其他亲戚朋友与任何人来接都别去。阿弥陀佛一定会来的!”0 w7 e; S5 q: ]) f, W/ p
念佛开始后,助念者每个人都要专一其心,声音要整齐清越,不要太快或过于缓慢,声调也要适中,也不要悲戚或急躁,应以一种庄严、肃穆,而又和谐、安宁的声音,轻轻地念。使病人能于安详、恬静、怡悦、自在的情况下往生。
: y! v J( d( G/ s 病人将要断气的时候,眷属应在佛像前跪念或拜念,所有参加助念的人都要在心中观想,作阿弥陀佛放大光明接引亡人,亡人在佛光中间合掌往生西方,此时高声念佛,直至断气后三小时。在这阶段中,主持助念的人必须特别注意,绝对制止抚摸亡人的身体,所有眷属亲人不应哭泣。大家如此助念,一直到亡人身体全部冷透才停止,随后代亡人在佛前回向:
7 P( M" G! Q0 {% z- U) E @
, T9 [6 q5 ?- E2 }; U' G$ U. G) n: C愿生西方净土中,九品莲花为父母。花开见佛悟无生,不退菩萨为伴侣。
6 B7 k; }! [$ `! P助念功德殊胜行,无边胜福皆回向,普愿沉溺诸众生,速往无量光佛刹。
; H @, d. t" b# v* c* B+ O& E
6 e% g" D; G4 H3 W3 o% z) r愿以此功德,回向某某某(病者名),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 Z* k" d8 |' x* u0 m- Y* R
7 t6 P3 u6 h2 h4 ^. K, l* j9 M7 O! U6 P
注:后二偈为助念者功德回向。/ C. [4 X' S& M' C: f
4 R$ f& y& ^7 t7 N
唱毕回向偈,如亡者生前未皈依三宝,有法师同去,则由法师为授三皈依。如无法师,则念皈依时代亡者作观想在佛前自誓求受。若有法师授三皈依,当请亡人家属或代表代为接受。皈依词是:
c5 ]/ l1 z4 K% n, A. L一、我某某某(亡者名),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念三遍,每遍结束一拜)。% S$ K' ~+ e' k$ f
二、皈依佛,不堕地狱;皈依法,不堕饿鬼;皈依僧,不堕畜牲。(念三遍,每遍一拜)。" k8 |7 T7 K9 t* O0 s O
三、我某某某(亡者名),皈依佛竟、皈依法竟、皈依僧竟。(念三遍,每遍一拜)。+ { w: @, z4 o
三皈依毕,接念回向偈:3 \( ^9 K+ U1 s. o. k) l$ Q: ]3 k
愿生西方净土中,九品莲花为父母,花开见佛悟无生,不退菩萨为伴侣。
. B, H9 r( T1 H# j' x, j8 r% T7 s% [+ P! s- w
对未受三皈的亡者说三皈依,圣来法师认为是必须的,应该列为助念的条件之一,故应遵守之。说完三皈依和回向后,助念就结束了,一般助念的人可以离开了。但亡者遗体未火化前,最好灵前仍应佛号不断。: I. R0 S' q7 d9 _
' u+ T( r3 L, F$ |) j" S' J
助念虽是辛苦的事,但是助念者应明确,替代如来救度众生,使人了生脱死就在这个时候,切不可为着这短暂的辛苦而有失误,使亡人的神识不能往生西方。因此,助念者须恳切发心,完成这真正发菩提心、行菩萨道的大事。我们若能发心帮助他人念佛往生西方,那么将来我们自己到了临终的时候,自然也会有人发心来为我们助念。他人因仗我的帮助念佛而生西方,将来他决定会从西方随阿弥陀佛同来接引我们,使我们不失正念。往生西方。即使我们送往西方的人还未花开见佛,因我们有此因,也会得佛力加被而顺利往生。由于我们经常参加助念,送人往生,对于临终人的种种情况及其对往生的利害关系,一定了解得更清楚,到了自己临终时就可运用这些经验,使一切更如法而安详地往生。; B' a/ D2 h/ u! O! |4 S% q* ?( j
7 J8 D- M% Q% u x
我们现在帮助他念佛往生西方,是代佛荷担度脱众生的责任,是一种最大的功德。这个功德,就是我们成佛的因,将来我们也必可仗此功德,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这是用成佛的因感成佛的果,是助念者的最胜因果。
+ A, ?: g4 Y9 U4 ~0 q2 `" p$ w9 X$ t9 L$ O) {2 m
在这里解释一个民间的禁忌:有些人认为由于生辰八字的关系,常去病家送往生、送葬,就会被“冲到”而“倒运”、“害病”,因此顾虑重重。对这个问题,一点不要害怕,在佛法中是没有这种禁忌的。皈依了三宝的人,便有四大天王派遣三十六位善神随身护卫,受了五戒的更加上二十五位戒神护持,助念是去念佛、去做大有功德之事,不仅善神护持,也得龙天佑护,故我们不必顾虑民间信仰的禁忌。
: s* I! B0 y2 k9 u ㈣逆抚念诵助生西妙法(略)
" G: s+ S y4 _& z/ C+ O( y6 W ㈤终后处理
$ x' p* s \% `1 Q2 H" U J! z 病人终后12小时之内(至少亦须8小时之后),切勿移动、哭泣、沐浴、更衣。因初死之时虽呼吸停止,心脏不跳,但心识尚未出离,心识也就是一般所说的心灵或灵魂,究竟心识何时离开人体呢?心识出离之迟速,与亡人生前之行为品德有关。简单地说,极善、极恶之人,以及往生圣境者去得最快,一般人则去得较慢。一心念佛而蒙佛接引往生净土者,或修禅定证无生、出三界者,其中有预知时至、身无病苦、安详念佛或入定而去者,当然直登圣境去得更快。普通非大善大恶之人,就去得慢些,但时间早迟各有不同。12小时者系指一般情形而说。从身死之后至尚未受后生果报之前,有个过渡时期,叫做中阴身,中阴身有于一天二天后受后生果报者,有于一七二七后受后生果报者,一般的七七四十九天都可受生。4 N* O/ r+ {4 s/ B
基于以上原因,病人亡后切戒立即搬动哭泣等事。印光大师说:“病人将终之时,正是凡圣、人鬼分判之际,一发千钧,要紧之极。只可以佛号开导彼之神识,断断不可洗澡换衣,或移寝处。任彼如何坐卧,只可顺彼之势,不可稍有移动,亦不可对之生悲戚相,或至哭泣。以此时身不自主,一动则手足身体,均受拗折扭裂之痛,痛则瞋心生,而佛念息,随瞋心去,多堕毒类,可怖之至!若见悲痛哭泣,则情爱心生,佛念便息矣!”又说:“所最贻害者,莫过于妄动哭泣,若或妄动哭泣,致生瞋恨及情爱心,则欲生西方万无有一矣!又人之将死,热气自下而上者,为超升相;自上至下者,为堕落相。故有‘顶圣眼天生,人心饿鬼腹,畜生膝盖离,地狱脚板出’之说。然果大家至诚助念,自可直下往生西方,切不可屡屡探之,以致神识未离,因此或有刺激心生烦痛,致不得往生。”即使时隔很久而想探其冷热,亦应遵兴慈大师所说:“如欲察其冷暖,务须轻轻探摸,不可粗重。”
$ M: j) P; A% |# {& u 12小时后沐浴著衣,一般以笔者之经验,经长时助念而亡故者,即其生前不信佛,亦多体软;若有手足关节硬,不能转动,也只要将亡人推仆于床,将衣服两手穿进去,慢慢拉上,再使亡者仰卧,整衣、扣上扭扣即可。切不可听人说死亡过久,躯体僵硬不好穿衣,而一断气就忙于穿衣等。因此事最为重要,故再三说之。殓衣宜用旧物,不用新者,也不要穿丝绸织品,能令亡者获福,有好衣亦宜布施他人。葬时亦不宜做大坟。兴慈大师说:“凡人死后衣棺丧葬等,愈简愈妙。须知多费一钱,即折一分福,多伤一命,即增一分罪。”
* p( f/ d# m9 B: D" j; l8 M 亡人逝世后,眷属等人,最好在七七四十九天之内,应吃素、念佛、守五戒,这样才能使生者、亡人都获利益,是真孝父母者。
/ V q0 I Y" e( H3 ]5 P 亡人命终之后,家属应于七七之内,为死者广造功德,如布施、放生、救灾、济贫等。还应印送经书、供养三宝、礼拜忏悔、诵经念佛,求佛力加被。若已生西,则因此功德可增高莲品,若未往生,则可使中阴身得度。因为亡者平时虽不学佛,甚至根本不信佛,但中阴身最渴望得到有人救度,故七七之内的超荐,是有殊胜效果的。( E% b# T# y: [. p L4 g
若经济与时间均许可的,则家人可到寺院请高僧大德为亲人打佛七、拜忏、念往生普佛等佛事,并参加念诵礼拜功德很大。若经济不充,又要工作而无法脱身,则七七之内早晚聚眷属念佛,并行众善,以此功德回向先人及法界众生,是不可思议的。0 {' i b7 j7 H/ I9 x4 ~/ r# W# T
埋葬或火化的时间,也不可过急,最好能在七天之后,即使在夏天,也须待二三天方可,千万不可在二十四小时内就火化。. V( V: n9 x3 g& w
现在有许多人临终前用念佛机来助念,这当然不能和人助念相比,因念佛机是没有心的,所以也没有感应力。以人助念,则可用助念者的信心、愿心来感通阿弥陀佛的愿力。在助念时为求声音的整齐统一,助念者平时又无甚念佛的经验,在此情况下,大家跟着念佛的机念,这还是可以的,因此时有了人,就有了信心与愿力。5 y( h4 v0 o& j7 x4 V$ }* y
如果病人平时有念佛的基础,而濒临往生时无助念的人,则开着念佛机也能带动病者念佛,亦有好处。就是平时不信佛、不念佛的人,临终前又无人为其助念,则开着念佛机总比完全没有佛号好,念佛的声音也可利益有情。 . _; x" c5 p* A4 H1 I% G! S
9 u: _7 y- n( w Y
附:) P9 }' C+ @5 |* N
追悼及告别遗体仪式- h; q; o# H3 ]' H& ~3 w8 Z$ l1 E2 @
一、 唱《三宝歌》+ ~& C: h5 G: A3 y
二、单位或亲朋致悼词* D" l( U- W" s) H5 G
三、家嘱致誉词4 S0 F+ o% J# U% C0 u' a0 [# b- i2 V6 r
四、念佛回向及向遗体告别,先礼佛三拜。" x& u1 u a; |0 p+ v {
1.同念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十二声,以下孝子、女均长跪)- N: S+ S& a+ f
2.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 T3 r. Q1 z3 q' O/ P3. “南无莲池海会佛菩萨”三称后念〈〈佛说阿弥陀经〉〉(一卷)5 Y% q( L9 X; S/ l1 N9 p
4. 〈〈经生咒〉〉 (三遍) T0 w4 P- |- L2 i9 M# |. {* C
5. 〈〈赞佛偈〉〉(阿弥陀佛身金色………)& l r3 Z$ E: }/ O: V
6. 南无西方极乐世界大慈大悲接引导师/阿弥陀佛(接念佛号)300声,表出三界,绕经遗体时各人注视亡人,以示送别。
7 w7 Y# k1 N. S! ]" X$ {; K7.称观音、势至、清净大海众三菩萨圣号各三称。6 D0 M7 {! ^ `; n, D
8.念诵功德殊胜行,无边胜福皆回向。普愿沉溺诸众生,速往无量光佛刹。
1 X3 _* p1 f0 S. m9.三皈依(各居士、亲朋一皈依一问讯,教眷一皈依一顶礼)
. I* y8 q; \. }1 C' F% y10.孝眷总谢各位来宾顶礼三拜,居士、亲朋以问讯答礼。
6 z0 Q; o8 _% d o- L4 }+ I m11.各人礼佛三拜(无佛原则向天空遥礼)% g! w% O" I8 u, F: w2 Y: Y% j
12.功德圆满
8 @; E3 E6 o" p8 ~- m' E: r + K* _! F3 r9 K5 ~* w. o
〈〈遗嘱〉〉式样
) [1 ~! n- E. B行人临终前应将有关事面向子女交待清楚,并立下遗嘱,如不会写可参照如下式样:. E. b* N/ r. G8 v, C1 a. g& v6 E
本人一生念阿弥陀佛,受益良多。人们若是真实有孝心,就必须帮助我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去那里享受永远的清净安乐,来去自在,这是我这辈子最大最大的愿望!# t L H0 u: b% t2 k
当知人要断气时,就像活龟脱壳,非常的痛苦。倘若你们真为我好,就一定要为我切实完成以下的心愿:
7 d0 C4 H8 \& T5 V( F9 h一、当我病危时,千万不要搬动我的身体,不可更换衣服,更不能哭泣、哀嚎。只要虔诚为我念阿弥陀佛,求佛接引我往生西方极乐世界。8 _1 ^# O7 c: Y. V
二、若我神识昏迷,气息将断未断时,请勿再由医师从事注射强心剂、人工呼吸或其他紧急救护,以免动我心神,增加本人的痛苦。应该保持安静,一心念佛,方是大孝。- W( t6 j( k1 s
三、我命临终前,请急与------------------联络,请求助念,电话:-----------------,一切都须听从助念组指示,不可违反。
& |& h7 K C7 s7 _9 O四、当我断气后二十四小时之内,应使佛声不断,家属可以轮班助念,因为在这时候对我最大帮助,就是持续为我念阿弥陀佛。其余丧葬事宜,等过了这段时间之后再办。
+ D1 ~# V3 J' m/ R) O, l7 {五、至于换洗(以后用一至二两檀香煮水洗身体)、人殓须待往生二十四小时后再办。倘若怕天热有异味,在屋内点檀香,放冰块即可。
2 D7 l5 b1 G$ z8 l六、一切丧葬祭品,出殡宴客,全部素食并尽量从简办理绝对禁止杀生,以免增加我的罪业。对此或有异议你们当耐心说服,不可动摇违反。
- N u# f# b; s# r& H* Y3 A X七、所有丧葬皆依佛教仪规,以念佛为主。且丧祭宜节约,不铺张、不浪费,不搞一切迷信活动,也不扎库、关亡和请道士等。
2 `8 f& Y6 A! n S八、逝世后四十九天内请佛友念佛追荐,回向我往生极乐世界增加莲位。如此地才能安享其真正快乐,而大家也会非常吉祥光明。' m5 w; e, n( ^& o
希望今后家人都能信佛、念佛,这样你们一定能够得到平安、幸福!
9 X `2 x) P( X 希遵嘱执行,不得变动。4 ]2 e; K7 j. b" J8 {2 ]2 T
阿弥陀佛!
7 B) C( v% |; C" b( d5 i( j# | 立言人:* E; {1 x) v( Z
年 月 " z: N" T1 s; z8 p0 g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