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加入灵隐岛
查看: 2884|回复: 1

侵华日军在河南遭遇的灵异事件:连打13发炮弹竟无一爆炸!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12-22 17:49: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特别提示:本文真实性毋庸置疑,在新华网,中国新闻网,中国日报等无数官方媒体有相关报道。本博综合转自网络。



 河南省鹿邑县明道宫内的老君台,为鹿邑独有的一大景观。老君台,是老子设坛传道讲学的地方。始建于汉代,盛于唐代,多次毁于兵乱,经过历代的修葺,已有2,000多年历史。

  在老君台的下面,有一根白色的方柱,方柱四面分别用日文、简体中文、繁体中文、英文刻写了这样一句话:「我们祝愿世界人类的和平」。方柱的创意来自梅川太郎,一个70年前侵华日军的炮手。该碑立于1997年9月19日,是1938年侵华日军炮兵梅川太郎等人所立,当年日军向老君台打13发炮弹均没爆炸。为向鹿邑人民表示忏悔,祝愿全人类和平,特立此谢罪和平碑。



 梅川太郎为什么要立这个方柱?70年前在这里发生了什么?

    1938年的农历五月,豫东大地已经进入了初夏。初四这天上午9点多钟,侵华日军从安徽毫州向西进军,行至到鹿邑县城东边的营子寨村时,就在离城墙三华里的地方停了下来。瞭望鹿邑县城有两个高大的建筑,左边的是县城城墙的东南角楼——奎星楼,右边的是供奉着太上老君的老君台。日军误以为它们是国民政府的抗战工事,就命令架起迫击炮,先攻击这两个高大的目标。

  梅川太郎受命发炮,第一炮击中了左侧的奎星楼,将奎星楼整个炸得粉碎,梅川太郎开始掉转炮口,对准右侧那个更为高大的建筑,一炮打了出去,没有听到爆炸声,两炮打了出去,还是没有动静,一连打了12发,一颗都没有爆炸。

  进军中国以来,梅川太郎从来没有遇到过这样的现象,身边的日军个个感到纳闷。这时,指挥官气急败坏,自己操起炮筒,对着老君台又发射了第13炮弹。炮弹发射出去后,大家都支愣着耳朵倾听来自远方的那一声巨响。结果又是出乎他们的意料,还是一点动静都没有。指挥官惊呆了,整个队伍惊呆了!个个吓得呆若木鸡。

  老君台大殿东墙、东偏殿后墙和柏树上共中炮弹12发,有一发打在了老君台的西侧。

  老君台大殿东墙、东偏殿后墙和柏树上共中炮弹12发,有一发打在了老君台的西侧。其中有两发炮弹穿透大殿山墙,一发卡在了大殿内西边的梁架上,一发落在了老君像前的神龛上。当时大殿后边还有两间小殿,是老君炼丹房,房内存放了满满一屋子的黑色炸药,这些炮弹如果有一发爆炸,引起炸药爆炸,其后果不堪设想。

  为何日军威力十足的炮弹在老君台前就蔫了,没动静了呢?此时日军见射向老君台的13发炮弹一发未炸,甚为惊奇,于是就集结部队向老君台扑去。当这队日军走进明道宫,爬上老君台,看到台上大殿里供奉着「太上老君」,整个日军队伍哗然,一个个张口结舌,目瞪口呆,梅川太郎更是张大了嘴巴,一句话也说不来。继而全体日军便不约而同,齐刷刷地跪倒匍匐在大殿门前,磕头作揖,并口中念念有词,请求「老君爷」宽恕自己「向老君台开炮」的罪行,并保佑自己能平安回国。

  「日军炮击鹿邑老君台,13发炮弹一发未炸」。这一「消息」不胫而走,远近皆知,人皆称奇。在日军成立维持会和日伪县政府期间,日军派了一个班的兵力在老君台驻守护卫,这段时间里,鹿邑人可以参观、可以叩拜。

  这位日本老人及其随从人员来到「老君台」之后,他便在随从人员的搀扶下,虔诚地跪在大殿里的老君像前,念念有词,拜了又拜。

日军侵华时炮击老君台「13发炮弹」未响,确有其事。80年代初期,一位日本老人来到中国后,特意向有关部门提出要到老子故里「观光游览」。这位日本老人及其随从人员来到「老君台」之后,他便在随从人员的搀扶下,步履蹒跚地爬上「老君台」台顶,虔诚地跪在大殿里的老君像前,念念有词,拜了又拜。

  后来这位日本老人公开了自己的身份,他就是当年用迫击炮轰击老君台的炮手,并极其诚恳地向陪同他们的中方人员再三道歉,并向中方陪同及自己的随行人员一五一十地讲述了当年所发生的一切。

  此后的几年时间,梅川太郎成为了鹿邑县的常客,时不时来为老子上几柱香,叩几个头。1997年9月19日,梅川太郎最后一次来到鹿邑,和他的战友把从日本空运来的白色方柱日式和平碑恭恭敬敬地立在老君台前。并在老君像前长跪不起,虔诚谢罪,祈祷中日永无战争,全世界人民永久和平。据说立碑谢罪回国后不久,梅川太郎就死了。

  说起这段故事,还有一个插曲,就是梅川太郎打了12发炮弹,他的指挥官打了1发炮弹,一共是13发。可是在日军成立的维持会人员捡炮弹的时候只发现了12发,参与这个工作的鹿邑人罗永年记得十分清楚,当看到梅川太郎在回忆录里写到是13发时,罗永年感到很蹊跷,那一发炮弹到底哪去了?

  谜底终于在2002年被揭开,由于数日阴雨连绵,「老君台」西南角被雨水泡塌了,河南省文物局所属的古建筑施工队应邀对「老君台」进行修缮。他们在清理废墟的时候,从里面又发现了一颗锈迹斑斑的炮弹,原来这枚炮弹钻进了台体的泥土里,一藏就是60多年。

  由于腐蚀严重,不便保管,便移交给县武装部引爆了,谁也没有想到,一枚70年前的炮弹,爆炸威力依然强劲,至今仍留有引爆这枚炸弹的录像资料。这一发现,正应了梅川太郎所说的「13发」之数。

  据《鹿邑县志》记载,当年守城官兵的弹药库就设在老君台上,如果13发炮弹有一发爆炸,触发了弹药库,整个鹿邑东城就会被夷为平地、变成焦土,老百姓死伤就会十分惨重。

  除了神,谁有那么大的能力能让13枚威力强大的炮弹给蔫了呢?


下文转自新华网:
日军炮击老君台炮弹无一爆炸 惊慌跪地磕头谢罪

  时间追溯到1997年9月19日,一位叫梅川太郎的日本老人从日本专程赶到道教鼻祖老子的故里——河南省鹿邑县,在该县一个叫老君台的地方双膝跪地,为那场邪恶的、惨无人道的战争磕头忏悔、谢罪,并从日本带来一根白色方柱形“谢罪碑”,碑四面分别用简体中文、繁体中文、日文、英文刻写了这样一句话:“我们祝愿世界人类的和平”,并恭恭敬敬地立在老君台旁边。
    梅川太郎是谁?他为什么千里迢迢从日本来到中国的一个小县城磕头谢罪?这里面有着怎样不为人知的故事?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9周年之际,我走进了那个让日本人磕头忏悔、谢罪,且带有几分传奇色彩的地方。
    鹿邑县是老子出生、传道授业解惑的地方,境内的太清宫、明道宫是老子出生、讲学的两大景观。而明道宫里的老君台,则是鹿邑县一处独有的景观。老君台,传说为老子修道成仙飞升之地,故初名“升仙台”“拜仙台”。建于汉代,盛于唐代,多次毁于兵乱,后历代修葺,已有2000多年历史。台高8.84米,台底面积765平方米。山门下青石台阶32层,加上正殿前一层,恰为33层,正符合老子升33层青天之说。
    1938年6月1日上午,侵华日军第4骑兵旅团藤田所部从安徽亳州方向进犯鹿邑县城。当年鹿邑小城全是低矮的平房,这座高高耸起的老君台被日军认为是一处军事据点,日军想先拔掉这个据点,于是用迫击炮向它一连发射了13颗炮弹,大有要把它炸平之势。但日军只听见炮弹的出膛声,却没听到炮弹的爆炸声。
    日军指挥官和年轻的炮手惊得目瞪口呆,怎么打出的炮弹一发也没见个响,目标还依旧高高地耸立在那里,岿然不动?继而日军改变射击方向,向县城连发数十炮,炮炮皆响。此情让日军十分诧异和不安,他们又向县城打了一通后才敢进城。日军进城后发现,城内十室九空,当地军民早已转移。日军来到他们打了十几发炮弹而未爆炸的那座高高的建筑物前寻找答案。当日军得知他们炮轰的目标原来是道教鼻祖太上老君的升仙台时,同样信奉道教的日军不禁惊呼:“中国的老祖宗显灵了!”忙跪地磕头谢罪。
    两年后,逃难百姓陆续回到县城,老君台的道士也回到老君台。看到日军把没爆炸的炮弹还留在老君台上,便把情况反映给慈善会会长赵万成。赵万成派他教私塾的弟弟赵万本领着几个年龄较大的学生到老君台查看后发现,老君台大殿东墙、东偏殿后墙和柏树上共中炮弹12发,其中两发穿过大殿山墙,一发卡在梁上,一发落在老君像前神龛上,还有一发卡在了殿东柏树的树杈上。他们师生爬上梯子,把这些危险的家伙一一卸下,用绳从老君台东墙吊下,挖坑就地掩埋。老君台虽然经过几次修复,至今东山墙和古柏树上弹痕还清晰可见,为日军侵华留下了又一铁证。
    2003年9月5日8时许,正在老君台上烧香的李道姑忽听一声巨响,老君台西南角坍塌一个大豁口。在对这一坍塌处进行维修施工时,工作人员意外发现了一枚已经生锈的炮弹,经过层层请示并经有关技术人员鉴定,为日军轰炸老君台时使用的。几十年的谜底终于揭开,没有找到的那发炮弹也打到了老君台上,只是打到了土里。
    日军炮击老君台的13发炮弹无一爆炸的传奇直到现在也没有人能解释其中的原因,留下了一个难解之谜。鹿邑县宣传部副部长闫广君讲出了老子的战争观。老子在《道德经》中说:“人之道,为而不争”,又说“天之道,不争而善胜”。老子认为,战争是“天下无道”的表现,但是老子并不反对一切战争。他说:“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就是说:慈爱,用来征战就能胜利,用来守卫就能巩固,正所谓“仁者无敌”。可见老子是反对侵略战争,支持正义战争的。日本对中国发动的战争是侵略性的,是无道之举,我国人民的抗日是正义的,是用“慈爱”所进行的守卫战争,因此是无敌的,必胜的。
    1983年,梅川太郎怀着一颗忏悔的心再次来到鹿邑。他说:“我就是当年炮击老君台的那个炮手,我们的炮弹应该是打得很准的,打在老君台上的炮弹为什么不响,这不管是偶然的因素还是太上老君显灵护佑的结果,更说明我们发动的那场战争是非正义的,是赤裸裸的侵略!”他还说:“我今天之所以虔诚地跪拜中国的老祖先,是请求中国的老祖先原谅,请求中国人民原谅,向中国老祖先和人民忏悔请罪!”
    虽然包括梅川太郎在内的日本侵略者在鹿邑犯下了滔天罪行,但鹿邑县人民还是以中华民族特有的博大胸怀,把梅川太郎所立的“谢罪碑”改为了“和平碑”,这表明了鹿邑人民对和平的热爱和向往。


发表于 2016-12-31 19:05:34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帖子还有些新意,实际意义。
回复 1 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灵隐岛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灵异志

GMT+8, 2024-11-14 19:49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