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加入灵隐岛
查看: 2933|回复: 5

昨晚又蹬开了被窝。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12-5 11:02: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其实不说也可以埋在心理,但今天我想得说说。说之前请神经病让路。
0 L' a5 K0 u5 M9 Y昨晚经历了第三只手,半夜感觉到右手麻木,就习惯的用另一只手去摸麻木的一只手,摸了一会没有知觉(注意这只手也不知道是我的还是多出来的那只)。是半睡半醒之间仔细的去摸,意识是清楚的,(怕出现点什么问题 )还有点不放心就又去摸,感觉手有点麻木但学是有知觉的,就是可以感觉到这只麻木的手在被另一只手在摸,但我意识里告诉我那刚才摸到的那只没有感觉的手呢。接着我就在我肚子上下找那只手。没有想到的是居然又摸到了一只手,绝对不是我的手一点感觉都没有,感觉是纤细的柔柔的手,像女人的手。仔细摸过后那只多出来的手轻轻的从我的肚皮右侧滑落,一惊讶就醒了。然后又就把被窝蹬了个精光,然后寻找多出来的那只手,接着用手机灯照接着开灯。开灯那一瞬间我算完全清醒过来。经历过这事又不是一次了。就当做了一次梦吧。其实我心里也清楚那不是一个简单的梦,情况是发生在我半睡半醒之间,有些事情经历的多了也只能当做梦了。
5 E& T6 Q0 z# m  ?( d& H0 M
$ W7 q' x; `) f8 }                                                                                                        管理人员请把我的terfrowen和terfrowen5解封认证,雅虎中国的邮箱停了多年了,就是我怎么改密码和邮箱也找回来了。我不可以再收到雅虎中国邮箱的邮件了
发表于 2017-3-6 17:37:29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命是一命,前世是前世,你应该离开,否则会影响本帖人后半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6-20 00:06:41 | 显示全部楼层
天堂鸟1971 发表于 2017-3-6 17:37% x2 m$ E' p6 D; ?+ {
一命是一命,前世是前世,你应该离开,否则会影响本帖人后半生。
8 v/ c$ q+ [4 h/ M/ a
请求高见,其实这种事我经历的多了,也弄不清什么原因。比如我们一家人在同一个房间不同的时间都经历过(幻境)只能这么说,半夜醒来发现房间的门自己开了,起来要关门时一看又没有开。记的有一次我姐在那个房间睡,她半夜叫成一个劲叫我家人去关门,但我爸去了发现门并没有开着,后来我爸在那个房间睡也经历过两次,两年后本来这事都给忘了我也大点了我在那个房间睡也出现了这种情况。再后来就般家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6-21 19:23:16 | 显示全部楼层
因果法则:善恶果报的大小取决于这五个因素& `& J* `; i9 g, b5 l! p6 ], @
太桥旦曾堪布  讲述 , A3 b6 I! G* \8 ], c. L' }* \
) Y/ Z" _5 p) F. K" _' |7 k9 b
    伤害众生就会遭到恶报,这是不是佛陀所定下的制度呢?当然不是,这是客观存在的因果规律。诸佛菩萨以慈悲为怀,不希望我们因无明而遭受果报,便将因果规律如实告知我们,以尽量避免悲剧的发生。因果法则无比深广,唯有遍知一切的佛陀才能彻底洞悉,所以我们现在先不求全面了知,而是要对因果建立起一些起码的认识。
; o' }0 @# E$ @* F% |% c 6 o. t: b+ x. W
  我们业报的大小取决于五种因素:对境、强烈程度、时间长短、是否对治、是否后悔。& C" C# X! i! w. ^. ]+ U( w: g

7 v7 q* x6 q- b- o2 f' s7 ^$ w  第一,对境  
3 h, c. {6 U2 d; b , {" u' w# D) S2 ]- i
    五种因素中,对境是很重要的,我们行善的善业和造恶的恶业哪个更大,便是要看对境是谁。对境共有三种,分别是:功德的对境、恩德的对境、福田的对境。
6 P# p% o" R/ p4 W, `3 }/ m5 M- c: t: d; R1 v7 C$ {
  功德的对境:  S7 Q3 N0 W# j2 S5 B0 w6 w

/ c; V/ Z* P  n1 [2 l" I6 J8 u0 P1 }    功德的对境指的是佛陀和菩萨。因为佛陀具备了三十二相八十种好,还具有大智、大能、大悲、无为、任运等八种功德,以及自利圆满、利他圆满等功德,所以佛陀的对境是最不可思议的。    }+ |1 H  C+ T, A3 c% r4 i: T

" Q% Z; F% t, E$ b" u    远古时期有一位国王,叫我乳王,他前世曾生活在拘留孙佛出世的时代,是一位卖粮食的商人。有一次,商人遇见了拘留孙佛,因为见佛陀面相庄严,心生欢喜,便抓起身边的几颗豆子,以供养之心撒向佛陀。正好有四颗豆子不偏不倚掉进了佛陀的钵中,还有两颗豆子竟触碰到佛陀的胸膛。  & _7 C( j& O2 c. ]4 B* q

8 B2 r% `* o7 g, j     以此因缘,人寿两万岁时,我乳王出世。因为有四颗豆子掉进了钵里,所以我乳王统一了人类的四大部洲。两颗碰到佛陀胸膛的豆子,一颗使他成为四大天王之首,一颗使他拥有了与帝释天王一样的权威,继而帝释天的一半王位便归属于我乳王。" O' K  P1 x: E, L# n1 O
# K" H7 A0 O! s6 Y
  相反的是,善星比丘的对境也是佛,他虽然做了二十五年释迦牟尼佛的侍者,但因最后对佛陀产生了邪见,而在死后堕入饿鬼道。如果造作恶业的对境是佛菩萨,那必定会堕入恶道,在地狱里受苦受难,时间可能长达几十劫、几百劫,甚至几千劫。  
$ i5 `& W$ h! N) ]' ]  y; A
6 ~) D2 a0 k3 q7 U2 e8 d# z    因此,我们要非常谨慎地对待对境。与他人接触时尽量谦虚、低调;要尊重、万不可轻视无依无靠的老人、乞丐、路边的流浪狗等低微众生。毕竟我们谁也不知道,这些众生之中是否存在着圣者。  , s5 i( u: w: v

" z- ?0 ?1 A* Z; w! P& j    佛经中说:如果对境是菩萨,用嘲笑或是玩笑的方式来欺辱他,果报也是非常严重的。 
7 G+ [/ Z" O7 ~+ R + }0 t' Z) J! J8 e; B+ u
   所以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不管遇到什么样的人,尽量不要责难批判,不要议论他们的是非,要保持自己内心清净。眼见不一定为实,判断力也是靠不住的,我们随时都可能被自己的感官欺骗,绝不能以“所见”来判断对境的是与非。打个比方,天快黑的时候,因为昏暗看不清楚,我们把路边的花绳子错看成蛇,吓得心惊胆战,于是产生了恐惧,痛苦也由之产生,甚至夜里还会做噩梦。那么这是谁的错呢?花绳子并没有骗我们,是自己的眼识欺骗了我们。这就好像一个人在门外,一个人在门内,外面的人说门外有什么,里面的人就会相信。门外的人就相当于眼识,门里的人就是意识,意识相信了眼识,然而没想到眼识把绳子错看成蛇,进而欺骗了意识。佛陀说,我们凡夫的眼、耳、鼻、舌、身、意都是不清净的、靠不住的,所以切忌以己见衡量他人的好坏、是非、对错,更不可随便批判他人。
+ ~5 l+ Y1 ^; G  ~4 D) y' O9 a
  @5 W1 p: N& {, X3 a& L( W  恩德的对境:
' R1 ^2 t2 j4 Q( [! Z0 K
9 n) O0 K6 b9 m    恩德主要指父母和善知识。父母给予我们生命,善知识给予我们慧命,都属于恩德。“百善孝为先”,孝敬父母的功德的确是很大的。假如在几年之中,每天都请那些对自己毫无恩德之人吃饭,这些功德加一起也抵不过请父母吃一顿饭的功德。
9 s* j$ F8 _0 @/ ~6 g4 o ! p& y2 L  P9 V& a& h$ M
  福田的对境:' ^  R1 ]$ L' j7 l6 V3 D

. w" @7 [$ d/ L2 F+ L- ^% K    指的是乞丐、病人等。当我们看到正在挨饿受冻的乞丐,若是布施于他们,福报就会增长。重病之人、长期生病卧床之人,或是需要照顾的残障人士等,这些处在痛苦中的人都是福报增上的对境。
8 ^, H7 g) }+ t9 v  y( s9 s- ~, L
' B. `% @0 C1 g9 n4 H7 k) R  第二,强烈程度  
) K1 e3 Y! S5 k
- K2 F$ w3 |$ R5 ?    从善业的角度来说,如果对三宝的信心、出离心、慈悲心都很强烈,那就太了不起了。就像我曾经讲到的那位老人,当他看到自己前世的尸骨山时立刻产生了强烈的出离心,于是很快就证得了阿罗汉。反之,如果造业时,贪嗔痴,尤其是嗔恨心,非常强烈,就会产生难以想象的可怕果报。) P3 K  R) _* _9 g" b8 h' b( k

# f; z( l% I! ]6 M8 j/ N1 S  第三,时间长短  
- G6 s0 ]" V3 `0 f $ x. B3 F8 W$ p4 E- L3 b
    时间的长短也决定着果报的大小。如果我们一生之中,每天都不间断地做着坏事,那么恶业的果报就会很大。若是偶尔做了件坏事,果报则相对小一些。做善事也是这样,如果每天坚持修法、坚持做功课,从不中断,功德就会很大。若是长期坚持在每天的同一时间做功课,那功德就会更大。
) r# l6 Q; ?) b" f- c8 M   p3 l8 u) C8 l, L* @
  第四,是否对治  
; N' a. O; I- w  N
8 y( m' d5 R0 a  W  t1 |% \5 T    我们在做坏事的时候,如果意识到自己错了,想着用对治的方法来克服,那么恶业就会相应减小。比如当嗔恨心生起之时,自己意识到了嗔恨的过患,然后努力想着对方过去世曾做过自己的父母,现世既没有相信佛法,也没有善知识引导。如果想到对方这些可怜之处,果报就会有所转变。
6 P/ e- L, I) _4 p0 {( x) Z / x, Q/ H0 `6 Y# [; ?  j
  第五,是否后悔  
! E/ z8 R( R. J  E( w 1 E1 |. x* g* T2 Q1 e& F9 v6 m
    是否有后悔之心很容易理解。如果以前吃过很多活的海鲜,现在回想起来依然觉得美味无比,还觉得吃了也无所谓,都是应该的,是上天特意安排的,这就是毫无后悔,这样的果报将会很严重。( N. z- K. ~3 f5 x/ ~. y& W/ L$ n3 ]* D

, \7 ~8 E: l9 v( g/ ~0 O$ w9 w3 N' V) ?  对于我们凡夫来说,暂时不需要彻底了解因果,而要做到坚信因果——坚信善业会产生快乐,恶业会导致痛苦。现在,我们学习了决定业报大小的五种因素,就要在生活中尽力做到遵循因果规律行事,这才是我们追求解脱的首要任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灵隐岛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灵异志

GMT+8, 2025-2-23 06:53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