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加入灵隐岛
查看: 850|回复: 0

东北我的大东北——观一本日本关东军军官相册有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6-19 19:53: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王锦思的朋友给我寄来一本黑色大绒相册,题为《在满纪念》,共122张。
这个相册显然是日本人的相册。相册内容比较杂,既有静物风光,也有市井商贩,社会底层百姓的生活照;既有达官贵人,小姐贵妇的纪念照,也有日本关东军军事活动内容的照片。其中作为军事目的的城市航拍照片大部分拍摄于辽宁的沈阳、辽阳、旅顺和吉林的四平、长春等地。
这本相册中的照片,时间跨度比较大,其中有一张照片是日本关东军乃木希典大将的戎装照片,乃木希典死于1912年。1912年7月30日,明治天皇病死,乃木希典一直为其守灵。同年9月13日,明治天皇殡葬之日,乃木悲伤之极,为报恩和教育世人。于是他和妻子商量后,决心双双自杀以追随明治天皇而去。这张照片当是相册主人对这位日俄战争期间所谓军神的崇拜而收藏的。
有意思的是相册中还有蒋介石和冯玉祥1927年6月20日在徐州初次会面的合影照,也不知相册的主人为什么将这张照片装进了这个相册。相册中还有张学良的夫人于凤至的照片。
这本相册的主人应该是日本关东军的军官。
这本相册中反映关东军驻军生活的照片的拍摄时间当在1931年之前,具体是关东军那支部队不太好说,因为关东军驻军采取轮换制,基本上两年一换防,不过1931年前在上述地方驻军的师团有:
第十师团1909年——1911年
第十一师团1911年——1912年
第五师团1912年——1913年
第二师团1912年——1913年
第十七师团1915年——1917年
第十六师团1919年——1921年
第十五师团1921年——1923年
第六师团1923年——1925年
第十师团1925年——1927年
第十四师团1927年——1929年
第十六师团1929年——1931年
第二师团1931年(第二师团第十五旅团驻辽阳)——
从时间上来判定,相册主人服役的部队很可能是第十四师团或十六师团。
这本相册中的照片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照片充分反映了中国东北百姓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生活面貌:婚丧嫁娶的、赶车的、推车的、划船的、冰上拉爬犁的、踩高跷的、骑马骑驴骑牛的、算卦的、钉马掌的、打猎的、打渔的、包包子的、种田的、杂耍卖艺的、剃头的等等,简直就是东北乡间市井图。
其中一些照片反映了辽河、太子河流域的百姓生活。辽阳地区也是一个水患频仍的地区,一张照片反映辽阳城中水患,很真实,史料价值很高。我在网上查了上世纪20年代辽阳共有三次大的水患,全文抄录如下:
1923年(民国十二年八月十日至二十日),太子河流域一次降雨200毫米。山洪暴发,河水猛涨,辽阳境内堤坝冲开10余处,大量房屋被冲倒,数万亩庄稼被淹没。太子河高丽门河段,流量高达11300立方米每秒,是辽阳有记录资料以来第三次超过万立方米每秒。铁路中断,城内进水。此次大水是1888年以来未曾有过的大水灾。北边墙至青鱼湾、西泗河、前蚂蜂泡一带,田禾均被淹没。
    1926年(民国十五年八月),北边墙子、李家窝棚、南边墙子、刘柳壕和孟柳壕等35个村屯被淹,“积水约三、四尺至一丈二尺不等”,受灾土地9.8万亩。
    1929年(民国十八年八月),阴雨少晴,农历七月初一晚至初二上午,大雨如注,山洪未至,乡路水已齐腰,山水咆哮,声若雷鸣,民皆惊恐,水头过处,山丘谷地之间树木、村舍多没于浪涛之中,塔子岭、甜水、水泉、吉洞峪、隆昌、八会、上麻屯、亮甲、河栏一带,水势之大难以言状,刚家堡平地水深丈余,形成泥石流,宋某全家27口人不及逃避,被埋13口,稠林子村屈庆玉夫妻迟走一步,大人及两个孩子全被淹死,李荒沟(今属甜水乡古家子村)顾恩翠家5个孩子全被洪水葬于砂砾之中。贾家村、罗家村、河栏沟、亮甲山一带浪峰二丈有余,夜间石滚如吼并撞出火花,“怪异丛生,神人难测”。中堡村王家崴子(河西)只露房脊。亮甲区公所40石仓谷,120套军服均被冲走。二道河、鸡鸣寺(中部和北部),大甸子、头一站被洪涛连成一片。水泉、甜水、孤家子一带“山洪汹涌,冲走人、畜、财物难以计算。”沿河一带,灾情更甚,多处坝顶行舟,方圆数十里,举目无青,灾民多乘草木筏子、小船逃生,哭号求救之声不绝于耳,大水过后,耕田、道路难辨,民舍多颓成堆,树梢挂泥。这次水灾农作物被淹,电柱冲倒,几十万间房屋被淹,近百万农田绝收,人畜死亡严重。
这个相册中的照片不一定是这位日本军官拍摄的,也许是他搜集的,照片的拍摄者也许已经无从查考了。
看到其中东北百姓生活的老照片,心中涌起一种莫名的感觉。照片上的人都是我们的祖先,照片上的事都是我们的历史。有的照片可以作为侵华日军的罪证,有的照片除去历史或人文诸多价值外,其艺术造诣也不可小觑。很难想见,百年前的摄影家就能够以恰当贴切的手法表现不同的题材,并游刃其中。从考究的光影、规范的构图的运用,到即兴的抓拍、胸有成竹的设计,都很讲究。如果将这些照片重新解读出版,让我们的同代人或后代品味这些泛着东北高粱米大碴子的香味和古韵风情的照片也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看着这些照片,我有一种想回归黑土地的冲动,多年前我曾经写过一首歌,让我唱给您听听:
    弯曲曲的松花江缠绕着乡情,呼啦啦的老北风刮着浪漫,泼辣辣的姑娘实着心儿的恋呀,粗犷犷的汉子壮着河山,东北,我的大东北,我是你南飞的大雁,无论飞到哪里也忘不了我的大东北;东北,我的大东北,我是母亲手中的风筝,无论飘到那里,思乡的线还在母亲的手,啊,东北,我的大东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灵隐岛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灵异志

GMT+8, 2024-11-15 04:45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