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秦惠王更元三年(公元前322年),魏惠王由于惠施的与齐连横策略的失败,采用秦相张仪的秦韩魏合纵伐齐楚的合纵策略,逐走惠施,任张仪为魏相。但由于秦国的真实目的是削弱韩魏,被魏惠王识破,张仪被逐。秦惠王更元六年(公元前319年),魏国任命公孙衍为相,楚、齐、赵、韩、燕、义渠六国合纵攻秦,推楚怀王为纵长。秦惠王更元八年(公元前317年),义渠趁秦与三晋大战,攻击秦国西部地区,大败秦军。秦惠王派自己的异母弟公子疾在东部战场战胜三晋联军,虏其将申差,败赵公子渴、韩太子奂,斩首八万二千。义渠退兵,魏国合纵失败。
' W- ~ W) @5 H6 V, s. K1 v8 g: S( ~; Y* s7 `# O: [( c
秦惠王更元十三年(公元前312年),秦、韩、魏三国合纵攻楚,楚国大败。三国接着又打败了楚国的盟友齐国。秦国占领了楚国的汉中,使秦国本土关中与巴蜀地区连成一片。 7 k/ C: ^+ t7 G6 ?1 W
+ ?9 C' S5 c" E2 N7 m
秦国在秦惠王朝是一个大发展时期,不仅打通了中原通道,而且夺取了魏国的河西郡和上郡,攻灭了巴蜀,占领了汉中,使秦国的领土面积骤然扩大了数倍。更重要的是,巴蜀、汉中与秦国的本土关中一样,是当时第一等的良田。 9 C9 M7 N9 Y7 @: W- z& Z
! f! w0 D3 B6 ?/ ~* l/ M$ e% A
秦国能够占领巴蜀,纯属偶然。巴、蜀是两个非常古老的王国,有着自己的文化传统,文明程度很高,国力也很强大。巴、蜀所在的四川、重庆地区多山,入蜀通道以守难攻。楚国、秦国与巴、蜀发生过多次战争,都没有攻入巴、蜀腹地,反而多次为巴、蜀所败。 5 c3 g+ f+ w+ x+ L
2 _& o& J; g1 \; U蜀国和巴国是西南诸国中最强大的两个国家,经常发生争斗。苴国(今四川昭化)也是西南地区的一个强国,与巴国友好,苴巴经常联合抗蜀。
J* t9 ^0 j. o! t; R! z o! o- R
( k: q9 L# P! b, c/ a( G+ g秦惠王更元九年(公元前316年),韩国大举攻秦。正在这时,苴蜀两国使者先后到秦。原来,蜀国为了战胜巴国,决定先剪除巴国的党羽苴国。苴国向巴国求救,但巴苴联军还是被蜀国打败。苴国与秦国建立过防楚联盟,于是向秦国求救。 5 A8 V. F( q) {3 D& n- u" C
, Y: u3 n7 ^( ^ N$ q$ |& t" r. e本来在巴蜀与秦国之间隔着楚国占领的汉中,楚国一直想攻入巴蜀,而苴国由于地处进入巴蜀腹地的要道,把守着剑门,首当其冲,与楚国发生多次战斗,结仇很深。此次,苴、巴两国危难,邻国中能够与蜀国一较高低的只有秦、楚。苴侯考虑楚国与自己土地相邻,又一直想吞并自己,求楚无异于引狼入室。而秦国与巴蜀中间隔着楚国的汉中,只有一小部分土地与自己相连,战胜蜀国后势必离去。如果不走,就将陷入巴蜀和楚国汉中郡的包围。因而求秦国是风险最小的。而蜀国派使者入秦,提出与秦结为盟国,目的是为了使秦国不出兵的。 . `6 u) A5 E; e+ T+ B$ K; c
/ Z8 ` a, `: ~9 ]
秦惠王对苴蜀的要求都答应了,分别收下了两国的厚礼,让两国的使者归国。秦惠王用两国的礼物与韩国议和后,派张仪、司马错、张若、都尉墨率领秦国的精兵火速入川。秦军很快就通过了苴国把守的剑门,向蜀国的都城成都进发。对于秦军的突然出现,蜀王十分吃惊。对于秦国的不守信用,蜀王十分气愤。于是,蜀王亲自领军与秦军交战。但由于秦军已过剑门天险,气势正盛,蜀王在葭萌(今四川剑阁东北)战败,被秦军杀死。张仪、司马错接着占领成都,蜀国灭亡了。张仪又借苴国与巴国劳军之机,一举灭亡了巴国和苴国。秦国尽收巴蜀之地。张仪和张若还主持修建了新的成都城。由于蜀王室在蜀国还有很大的影响力,于是秦惠王采用羁縻蜀国的办法,将蜀国降格为侯,任命蜀王的儿子为新的蜀侯,任命张若为蜀相,管理蜀政。对待巴国也采用了同样的办法。秦国占领巴蜀后,掉头痛击韩国。 插在秦国本土和巴蜀之间的楚国汉中郡直接威胁秦国入蜀的要道,成了秦国必须要拔掉的钉子。 6 B3 `' Z# @: x T
2 w0 T! w ^& X$ p秦惠王在公元前312年联合韩魏攻楚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占领汉中。
" r9 t8 i5 z5 X1 E$ ^1 ?/ p7 P
! w1 G9 Z; v, P' M# N+ I3 Z. k4 m p秦惠王命魏章率领公子疾、甘茂在丹阳(今河南西峡以西、丹水以北地区)大败楚军,占领了汉中,解除了楚国对秦国本土和巴蜀的威胁。这样,秦国的关中、汉中、巴蜀连成一大片,秦国对六国形成了居高临下的压迫形势。 7 C+ t# x' c: W% W9 d, q
: P, H7 N) t+ s" Y( M
义渠是匈奴的一个分支,是当时秦国在西北部最强大的一个少数民族政权。义渠占有今天的陕西北部、甘肃中北部和宁夏等地。义渠凭借骑兵特有的机动性对秦国的边境进行劫掠,甚至曾经侵入到秦国的洛河流域。正是义渠的巨大危害性和破坏性,才使公孙衍能够说动秦惠王暂停攻魏而转为攻义渠。秦国对付义渠这些游牧民族的办法主要是烧荒,很有效果。游牧民族不敢靠近牧草被烧光的秦国边境,以避免大批马牛羊被饿死。秦惠王七年,义渠发生内乱,秦派庶长操趁其自相残杀,平定了义渠。义渠的力量遭到了很大的削弱。秦惠王十一年(公元前327年),秦国在义渠设县,义渠称臣。秦惠王更元十年(公元前315年),秦伐取义渠二十五城。秦国在西北地区占有了大片的优良牧场。
x1 I: @, |" M& t8 E' K
3 l* A- ]: N5 H在张仪以前,秦国没有设过单独的相,只有将相和一的大良造。大良造主管军、政、民,权力很大,是对君权的一个巨大威胁。尤其是在商鞅担任大良造后,更是重权在握。秦惠王即位后,就开始对大良造进行分权。秦惠王十年(公元前328年),秦国开始设立相邦,张仪为秦第一任相邦。这样,就把大良造原来的相权剥离出来,使大良造成了最高军职的专称。由于秦惠王勤于政事,亲自主持秦国的大局,剥夺了许多宰相的权力,秦国的相邦一职实际上只相当于外相,约等于今天的美国国务卿。 秦惠王用了大量的外籍能臣,其中以魏国人为最多。魏国是一个盛产外交家和军事家的国家,张仪、公孙衍、魏章、司马错更是其中的佼佼者。
. x) H3 [. @3 Q: W& {& c0 M: ]: k6 o4 e" z4 ?, R0 Z8 ]
由于秦惠王上任后首要任务是打通秦国通往中原的道路,对手就是魏国。于是秦惠王重用知己知彼的公孙衍和张仪,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而且,秦惠王在公孙衍和张仪之间有意的制造了一些矛盾,使这两个魏国人成了死敌,从秦国国内一直打到了国际舞台上。
9 f$ t S8 w! J4 y1 T' j
9 ]5 T& M' J. `. \3 k魏章就是当初商鞅诈取的公子魏昂。魏章在魏时就已经是名满华夏的名将。商鞅知道,如果凭战场上的真功夫,秦军肯定不是魏章的对手。要想战胜魏章,只能靠诈取。魏章被俘后,得到了秦孝公的热情接见。当时秦国由商鞅独掌朝政,朝中能人不多。孝公有意留魏章在秦,魏章在听说家人由于自己丧师辱国而被法办后,也就留在了秦国。秦惠王对魏章是十分器重的,在攻楚战争中,公子疾和甘茂两位秦国的重臣被作为魏章的助手使用,足可以看出魏章在秦惠王心里的位置。而魏章也不负秦惠王的厚望,连败齐楚名将,夺取了战略要地汉中。 # M- E7 |/ u U8 l$ R2 G
4 y0 x6 [- u. P- u. B司马错更是历经惠王、武王、昭王的三朝元老,在伐蜀、楚、魏、韩的战争中立有大功。
% N! r+ k& F6 l. `, P
: R' ~& K6 d4 |9 l. a( a楚人甘茂、异母弟公子疾也是秦惠王的重臣,在武王朝还当上了左右相。
# F1 O$ r7 V( D- M+ {$ `! Y- J" y5 o1 n1 q+ ~ N
惠王朝的大批能臣造就了惠王朝的辉煌,也反映了秦惠王的识人驭人的本领。秦惠王即位后的第一个对手就是大名鼎鼎的商鞅。从当时的情况来看,秦国的法治建设已基本成功,倒是独掌大权的商鞅的存在成了秦国改革成果的最大威胁。秦国的法治建设是靠强力完成的,也就是商鞅所说的霸术。在法治建设完成后,秦国有两个人是双重性质的,秦惠王和商鞅。他们由于拥有巨大的权力,既是法治的最强维护者,也是法治的最大危害者,而君主制下的法的象征只能是一个人。商鞅的悲剧根源就在这里。就算秦孝公没有暗示,秦惠王也要除掉商鞅。象商鞅这种人,秦国不用,也必然是不会让别国来用的。秦惠王在除掉商鞅后,以商鞅造反查无实证,公子虔和公孙贾纯属陷害为由,顺手除掉了二人及其他们的大量党羽。秦孝公没有完成的收尾工作,由秦惠王出色地完成了。
. U. @3 m& g. P. F7 m- {; G. A+ g4 u* r! Q/ W+ o* I
秦惠王更元十三年(公元前312年),秦惠王派出两路大军分别进攻齐国本土和在燕国的齐军,以支持自己的女儿易王后和外孙燕昭王。在两路大军获胜后,秦惠王派自己喜爱的儿子公子稷入燕为质。秦惠王十岁就有了女儿易王后,儿女众多。 * h( N0 \7 N, u' z9 y
1 s9 b1 m3 _ o7 E+ ^' N& b+ L公元前311年,秦国的第一位王秦惠王去世了,在位二十七年。太子荡即位,荡就是秦武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