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到九月份,美国东部田野四处可见激情又残酷的场景,中华大刀螳螂和欧洲薄翅螳螂进入交配季节。公螳螂振翅鼓腹,向母螳螂靠近,一等时机成熟,就跳上对方的背部开始交配。然而公螳螂完事之后很少能扬长而去,它的下场多半是脑袋先被咬掉,然后全身被吃个精光,只剩两片翅膀;将它当成大餐的饕客正是母螳螂。
据《中国时报》报道,这种习性称之为“性食同类”(sexual cannibalism),除了螳螂之外,多种蜘蛛、摇蚊与一种海蛞蝓,也都有这种雌性吃雄性的特殊习性。达尔文以降的生物学家对此兴味盎然且争议不休:这种看似违背情理的习性到底是如何演化而来的?
有人认为雌性只是单纯地把雄性当成食物;有人怀疑没有这么单纯,藉由性食同类,雌性可选择最佳的雄性来繁衍后代。在雄性方面,有些会在温存前后步步为营,设法保住小命;有些却视死如归,甘之如饴,原因似乎是要尽可能增加交配的成功率,死而无悔。
近年来的研究显示,上述这些理论其实可以并行不悖,不同物种承受的演化压力也各有千秋,因此发展出不同型态的性食同类行为。
1984年,康乃尔大学与德州大学奥斯汀分校的学者指出,某些物种的雄性虽然惨遭吞噬,但却因此得到演化优势,它们以身体滋养刚交配过的雌性,提高下一代孵化与成长的机率,从而让自身的基因流传下去。
澳洲红背蜘蛛(学名哈氏寇蛛)正是如此。公蜘蛛有两根交配器,有些在交配时会先插入一根,倒转身体,翻个跟斗,把腹部送到爱侣嘴边,让它大快朵颐。第一轮交配结束,公蜘蛛如果余息尚存,会设法拔出第一根交配器,插入第二根,在壮烈牺牲前再战一回。
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安德瑞德博士研究发现,死于性食同类的公蜘蛛,其交配时间是苟且逃生者的两倍以上,生出的子女也是后者的两倍。她推测其中玄机可能在于,公蜘蛛利用较长的交配时间,以断裂的交配器塞住母蜘蛛的贮精器,阻断其它竞争者的求欢之路,保障自己升格当爸爸。
不过公螳螂似乎就没有这么心甘情愿。纽约州立大学的布朗博士进行实验,将公螳螂与饥饱程度不一的母螳螂配对,发现公螳螂并不会色令智昏。遇到肚子饱饱的佳人,它们很快就会提枪上阵;可是如果对方饥肠辘辘,它们可是小心翼翼,逡巡观望,尽量避免自己成为今日特餐。
布朗博士也发现母螳螂会散发费洛蒙,让公螳螂闻香而至。目前他正在研究,雌螳螂运用这种方法的动机,到底是要吸引配偶,还是要诱捕猎物?他说:“最有意思的情形是交配过后仍然饥饿的母螳螂,它如果继续散发费洛蒙,为的是精子还是食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