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加入灵隐岛
楼主: 剑无尘

为什么40万人都挖不动武则天墓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3-19 15:46:21 | 显示全部楼层
厉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3-21 17:30:23 | 显示全部楼层
不愧为空前绝后的武则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6-17 13:03:54 | 显示全部楼层
就连郭沫若先生去世前,都还念念不忘中央批准发掘乾陵$ g& B, E% t7 u# h# U8 N
郭沫若就是一头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6-17 13:26:11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什么古人的智慧在我们现代人的辛苦努力后就剩不下啥了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6-17 14:50:43 | 显示全部楼层
真想用现在的美国整编机械师来凿凿乾陵,看他不塌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6-17 15:15:09 | 显示全部楼层
古人太聪明了。2 `1 a7 m3 I5 V7 `
中国人太强大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6-18 14:21:06 | 显示全部楼层
有兴趣去找找成吉思汗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6-20 16:44:31 | 显示全部楼层
古人的智慧不比现在人差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6-20 17:11:40 | 显示全部楼层
从古至今中国就出了这么一位正式登记的女皇帝。。。$ @% }2 t. X) O
% k( e& Y' k: m% t& J! r

. f0 r+ B; h8 v   我觉得什么事情都是要讲天意的。。。
7 x: ?7 \2 Z# f1 _3 ?: N
( R2 f; R; w' s. ~; h- W
# R( x; d) N6 I. x5 L   也许真的有种神秘的力量在里面吧。。。
, A0 n; H% {6 A' W$ S
  H. Z2 B! }9 r% x: `$ k5 R
; C& v" l# N. i$ c5 l
: Z0 {1 z+ l8 U( n9 m8 _             有些道理自在其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6-20 19:23:30 | 显示全部楼层
乾陵圆环跟踪报道:武则天乾陵地宫可能已被盗: G& ?0 _- `/ m# Q9 |
航拍照片显示神秘圆环& Y5 z- \4 [+ q) O3 }
, h# n4 E; y; [- P; c4 }) N
乾陵被称“天下第一陵”,这里埋葬着武则天和唐高宗
" m7 z; A2 X& s. Z4 Z" t& B近日,西安市考古专家在乾陵外城南侧地面偶然发现了10多个人工挖掘的圆环状壕沟,再次把人们的注意力吸引到了这座皇家陵墓。[点击查看新闻回顾]
; ]1 J  f, z% d4 A8 b" c0 `. a5 ?4 u1 P
乾陵之所以出名,不仅因为它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二帝合葬墓,还因为其中一位皇帝是中国历史上鼎鼎大名的武则天。更重要的,乾陵是考古学家公认的没有遭到盗墓贼光顾的帝陵,有专家预测,陵墓中可能有珍贵文物近500吨。
* j- f2 j" |0 M" Y) T( H& R7 @9 {( h
但新发现的这些圆环却让考古学家们感到了些许不祥,“任何异样的迹象,我们都不得不把它放在乾陵的历史上去考虑。”首先发现这些圆环的西安市文物保护修复中心研究员秦建明说,但让他担忧的是,有关乾陵的历史中,最多的就是关于盗掘的记载。8 c1 ^* C4 W4 }. ?! _' \
/ V2 d5 t$ D4 j
[争议]7 g' P. B: j7 U& B, g/ z

7 _& ^7 k# F9 G, G盗掘乾陵并非难事
, [/ e6 a1 Z  O$ @9 K3 e8 P3 M  U1 [, h! D1 I. n5 v
在历史上,对乾陵颇有“好感”,并大规模盗掘的事件比比皆是,唐末黄巢曾率领10多万大军差点把乾陵挖了个底朝天,五代耀州刺史温韬也发动军民对乾陵下了毒手,民国初年孙连仲带领军队在乾陵挖了几个月。4 U0 B# O( K# n: b2 S
) q, x) \" \( j+ o0 _* A- v
“他们到底成功了没有?这我们无从考证。”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副所长张建林说,“在史料中只记载温滔那次盗掘因风雨大做而没有成功,这个说法是真是假,也没法确定。”
+ B( p: z/ Q6 A  O& ]5 ~
- D1 _+ N7 u4 l0 f) j3 y即使这样,仍有考古学家确信乾陵完好无损。* ?# X* d$ b/ [, u9 q
+ n. _* E8 @+ m$ B: T# @$ n  m( e
第一个证据就是极隐秘的墓道。墓道是由外界进入地宫的唯一通道,地宫修建完成后,大门关闭便永远无法打开,为防止盗掘,帝陵修筑者通常会把墓道蜿蜒曲折并隐藏起来,外人无法知晓。( N) X1 l/ W/ Q& d$ ?  t; h4 {, x* W

, z# r% Z" H6 H9 K+ s/ {2 |3 Z“乾陵墓道口是建国后才偶然发现的,60年代曾经组织考古队对墓道进行了清理,发现从墓道入口到地口大门的这段空间中,根本没有人进入过。”秦建明说,当时考古学家进入墓道,一直清理到墓室大门,发现墓道中的石刻都完好无损。) `7 R' r2 r$ V" Y8 D( v

5 u& ?/ P! j! X/ d% `" B但这点也遭到很多考古学家的反驳,“可以拿锁头举例子,再好的锁也能有办法撬开,墓室就更容易了。”长期从事古墓考古发掘工作的张建林说,多年的考古发掘让他对盗墓者的技术感到惊讶,“我可以下这样的论断,不是10墓9空,而是100墓99空。”
( _  S2 U$ F: l" R* x( E
- X$ l4 D" i) U7 S$ |1 O, u他告诉记者,有时候发掘古墓,进行到99%时都感觉墓葬是完整的,直到铲最后一下才发现墓室早有人光顾,而且已经搬空了。“盗墓者不走墓道,那里可能有机关,可能太招摇,他们通常从让你无法想象的地方进入。”
- p) @2 `, k/ W' k4 p* B9 q4 i3 ~4 }" E
认为乾陵没有遭盗的专家的另一个根据是,乾陵是中国墓葬修筑史上的一个奇迹,它太坚固了。, v: K$ ~& `, F* z9 l1 X) r
7 \0 b) K9 e+ @& V5 S1 k
“乾陵是因山为陵,整座山就是墓室的防护层,而地宫所在地点直到现在都无法确定,也就是说,除非你把山全打开,仅靠运气去探摸到地宫基本上不可能。”秦建明说。
7 t2 a; j) V7 D! a  T. V" @3 E
$ S4 ^* Z& M* h但支持乾陵不安全的专家却也有看法,“乾陵并不牢固。”张建林说,他考古发掘过的陵墓中,除了汉代有采用沙层防护而完好无损的帝陵外,其他方式都不安全。“沙子是流动的,你挖一铲子,上面马上就有沙子流下来填完整,像这种因山为陵的,防护不起作用。”# l/ R( Y  o- _5 f9 c) i" U8 Z: _% B

  d4 g& e5 }. o7 K) o( n而几乎所有考古学家都存在共识的一点是,乾陵确实有些太招摇了,“周围全部是平原,三座山全部占用为一个陵墓,又在一个墓穴里葬了两位帝王,盗墓贼肯定会拿它下手。”张建林说。
& q* l) J. B- Y' s3 \[疑点]
% [/ G% \/ M/ H3 v& I6 a; K( L9 Z; p  _
可能为盗墓标志2 O/ L/ q* [6 a' L/ r. j4 G

5 O+ Z+ n# l- i8 ^+ n& d“这些圆环状壕沟到底是谁挖的,有什么用处。到现在仍然不为所知。”秦建明说。2 I+ |5 G5 C0 C8 Z$ E6 b
/ K! [& }# B+ \1 S( g
实际上,这些圆环早在今年上半年就已经发现,当时考古学家便开始了研究工作。
# V! w: m8 i# k& D" C3 F" I6 M5 L; d% M) `( S
“虽然没有实地挖掘,但通过之前对该区域的探察,我可以肯定这些圆环的地下是没有任何古迹的。”张建林说,而他对这些圆环是否存在也抱有疑虑。' W: D6 o8 j* ~4 h. B
/ {2 h5 d' |+ j# B
昨天,记者来到圆环状壕沟所在区域,经过仔细寻找也没有发现土地存在异样,而据当地村民讲,在有庄稼时,可以很清楚的看到圆环所在区域的庄稼比周围的矮上一截,会形成麦田怪圈。7 w, l0 P0 Y( x& _8 m0 x
9 }' f2 r0 Z5 p0 U. \
“平地上肯定是看不出来的。”秦建明说,航拍图片上的痕迹出现有很多可能,比如一块土地曾经被人工挖掘过,即使之后回填成原样,土壤密度和含水量也会有变化,当太阳照射到上面时,反光就会不同而产生痕迹。+ U! [5 @5 |8 C& n' w! u
0 Y6 Z8 q9 B8 V! D1 H( K- a5 H! V
秦建明对此也颇有无奈,“照片上的痕迹实际上很不明显,只有经过处理后,才能清楚的看到。”但他表示,即使不明显,但也可以肯定的是,圆环状壕沟确实存在,而且,它的形成绝对是人为的。
4 W- I  G; a7 g  P$ B+ S4 C4 O- O! |. U% }8 L* t! e
疑点一:圆环分布是个谜- V! U  k$ R9 F' q' h5 O
/ j# ]- ]; s; l2 ]% v  d1 @
记者了解到,目前发现的圆环所在位置均为乾陵南侧约2公里处,这里刚好是乾陵外城内,陪葬墓区域。
2 \6 J  X( p$ Z. }8 O) [4 u; J9 I" N. D1 O' `# p
“发现的10多圆环中,并没有特别的排列规律,大小不一,位置不同,与乾陵也看似没有关系,其中很多圆环还因为河水冲刷而残缺不全。”关于圆环的位置曾经让秦建明困惑了好久。6 w+ `2 C, F! T2 p$ O+ q2 j* r
% I7 t0 H8 L8 {8 v/ m9 Y% E
但经过长期观察探测,秦建明发现所有圆环均呈一个带状分布,“虽然排列不整齐,但基本上处在一个带状区域内,围绕乾陵排列。”
' Z$ n3 }' W: v7 q. P3 h, u1 }' Y+ ^# C6 K* P
另一个排列特点是,一个最大的圆环刚好以乾陵陪葬墓李瑾行的墓地为圆心。但让张建林感到疑虑的是,李瑾行的墓葬在很早时就已被盗,这个围绕它的圆环可能是一种被盗的痕迹。, H. l9 c$ _2 E7 t/ B, F, a5 _

5 _! R' ~9 }1 g+ ?* Y  o$ ]“我可以肯定,这个圆环不是在修建墓地时挖掘的,因为除了这里外,中国没有在墓地中发现过第二批圆环,它对墓葬也没有实际意义。”
1 u; ~& W% S1 i) w/ U* ^1 s2 p$ `/ B( K' ^
疑点二:是否为人为形成+ J8 o0 K+ |" E

0 _" j4 W" k4 ?' ?+ ]: X圆环发现后,还引起了地质学专家的关注,很多专家表示,愿意到实地探察圆环所在区域的地质分布。& B* h% k  p. Z& K

; y7 Q, u4 t7 U“能够多学科综合探测肯定是好的。”秦建明说,就现有考古手段来说,这些圆环到底是不是人为形成的还根本没法确定。
( D0 m3 ~0 \9 j, i! o' K7 x: K
. C( P) {! C! }1 V' w: `“我认为是人为的,也只是个猜测。”为了验证,秦建明还组织队伍对周围村庄村民进行了调查访问,他从一些老年人口中得知,在民国时期,这里曾经挖掘过壕沟。“我也认为这些圆环就是当时的战壕,因为在前期探测时,这些壕沟基本上是3米宽,深度不能确定,但基本上一人高左右。”
* ^, y! B# e3 Q" ^
  o  D/ [1 t) A; a, M但随即秦建明就否定了这个想法,战壕怎么能是圆形的?圆的战壕到底是为了保护什么?
  m$ r- V& v! V+ M( n7 D2 H0 |" l0 Q8 \! _# {
另一个需要地质学家帮助的是,这些圆环形成的年代无法确定,“如果比乾陵形成的时间早,那么它们就与墓地失去了关系。”秦建明说。$ Y6 [5 z' @7 }! C3 y
2 }. w; J; m2 I7 i- K0 Z
这个问题的解决给考古学家出了个难题,“如果不能在圆环所在区域找到任何历史遗迹来证明,那么圆环形成年代就无法确定。”张建林说。9 s9 p& q9 N: j0 c) K
' Y# }$ K+ ~! {7 r. k  w" ]" L
秦建明目前可以基本确定的是,这些圆环应该存在过很长时间了。“很多圆环已经被河水冲刷得残缺不齐了,河水彻底清楚掉土壤中的痕迹,需要很长时间,不是短时间能完成的。”4 n3 V6 V. r3 U4 m9 i1 r
# [$ A( A. q! x& Q8 J  K. q
据记者了解,在圆环出现的地区,曾发现过石器时代人类活动的痕迹。
+ X" B1 ^, l. K( b. G# `- F" V) f
7 ?, {* E! ~! f; F# D+ K$ C[专家]将航拍其他墓葬
. B& V- ?& x7 C; g
  q  t  e. }8 Y6 E7 v7 h# E/ L“前期的工作主要是确定圆环的数量、位置和大小,对圆环本身在一定程度上还缺乏研究。”秦建明说。
" S; V0 {% p( [" u* C6 p/ C: L2 D7 w8 G6 O3 {/ O
记者了解到,今后,考古学家将联合地质学,生物学进行联合探测,希望能够得到关于圆环的更多线索。
9 F# j; }( l% B7 l! d
8 p' J6 `; W6 w1 s8 _; ^; Y4 x“另外,之所以之前没有发现这些圆环,是因为这次采用的是全新的调查方法,我们怀疑如果采用这种方法,是否会在全国其他墓葬周围找到这种圆环。”秦建明说。发现这些圆环,主要归功于新采用的航拍考古技术,“如果单用挖掘的办法,永远不会找到这些圆环。”/ a+ i6 J. C3 q- u: [
$ g! u7 T& h) ^8 u8 v8 H/ g
另外,学者们还将继续对史料进行研究,“尽管现在没有明显的线索,但我们更愿意相信其中会含有蛛丝马迹。”
6 G! y9 r) q( m5 V4 Z乾陵修建于公元684年,经过23年的时间,工程才基本完工。乾陵以山为陵,坐落在海拔1047.5米高的梁山上。梁山有三座山峰,北峰最高,即乾陵。据史书记载,陵墓原有内外两重城墙,四个城门,还有献殿阙楼等许多宏伟的建筑物。勘探表明:内城总面积240平方米。城墙四面,南有朱雀门,北有玄武门,东有青龙门,西有白虎门。6 f- y" u  [7 f1 @9 W& l! x

3 ~8 q  F4 l- m  x[ 本帖最后由 半点胭脂凝 于 2008-6-20 19:24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1 +12 收起 理由
瓶子 + 12 é?“??±?????????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灵隐岛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灵异志

GMT+8, 2025-4-20 13:04

灵隐岛灵异社区

© Since 2006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