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6-4-9 17:55:49
|
显示全部楼层
武医分享《达摩禅经》
你懂呼吸吗?
我不好意思每个人考问,你真懂了气吗?真懂了自己的呼吸吗?不要说诸位,乃至很多出家人,用功一辈子,自己呼吸还认不得耶!翻开《达摩禅经》,上面祖师的批注“安般者二种:一见二触,钝根不见”。意思是说,有智慧的人当下就看清楚自己的呼吸;愚痴的人听了白听,一辈子也不晓得自己的呼吸,连影子都没有。
《达摩禅经》首先讲修行容易退转,一般人开始很愿意修行,慢慢都退了,有三四十种退,实际上还不止。譬如你们这几天在这里集中学习看起来很精进,只要上了车子回去,就已经退了。
根据《达摩禅经》安那入息,般那出息,简称安般法门,有两种含义:一是见,看得见,不是眼睛看见,你心里头、心眼已经看到这个气了。第二种是触受、感触、感受,感觉得到。他说钝根不见,愚笨的人根本看不到。
罗汉门的呼吸法
释迦牟尼佛并没有讲什么是“六妙门”。谁讲的呢?是五百罗汉从修持经验提出来的方法,所以要非常尊重。我们研究发现,佛的确讲过,只不过不是讲那么多,当年时代不同嘛。现代人很少人拜罗汉,其实罗汉就是三皈依僧,他们是出家有成就的罗汉圣僧。苏东坡专拜罗汉,他很懂。
《达摩禅经》里头只提到一下六妙门,不是主要方法,没有详细分析。为什么?这是问题了。现在找根源,佛在小乘《阿含经》里,曾提出安那般那法门。学佛依经为主哦,戒律部分是次要的;论的部分是后代祖师们及阿罗汉们的经验,更次要。
照佛的原话,佛在《阿含经》提到“息长知长,息短知短,息冷知冷,息暖知暖”。这是他老人家当时传给弟子们的,不过讲“长短冷暖”而已,当年这些大阿罗汉圣贤僧们,以及我们的祖师们,智慧高,一听就懂了,不像我们这样笨。譬如我们现在呼吸,夏天在禅堂,你感学呼吸气是暖的,但看不见。你到冬天看,尤其在西藏或西北地区,呼出来是白话,看得见的,那是有形有相了。
《达摩禅经》文字很难懂,需要用心研究。尤其用魏晋时代的文学来写,文化程度低一点就抓不出重点。这些大阿罗汉祖师们修行经验传下来,中国有一段说,息有长中长、长中短,有短中短、短中长,把你头都看昏了,这就是科学了。
秘密中的秘密
我们回过来研究,为什么当年跟着佛的人,当下证果得道,证阿罗汉的很多,他教的是什么东西?除了智能上悟道以外,这个工夫一下就到达,是什么原因?讲了半天离不开禅定,禅定的方法总有个入门的。
究竟快捷的路是哪一条?只好回过头来再找佛经,看来看去还是安那般那、白骨观。奇怪,为什么安那般那、白骨观那么简单?原来它秘密里头有秘密。我当年为这个,有时候搞不清楚,就哭啊流泪。我的命怎么那么不好?没有碰到佛在世,向谁去问呢?学道的人太多了,每当听人说他那个师父有神通,活了几百岁,我听都不要听,都是鬼话,若跟着他去,会上很多当。
这本《达摩禅经》,这个达摩不是那个禅宗达摩祖师。达摩两个字是总称、总论,等于写博士论文,综全一切祖师们修持的经验学问。可是佛陀跋陀罗在中国译出《达摩禅经》,也成功了,他的徒弟慧持法师,我给你们介绍过的,在树洞里坐了七百年的那位。他同佛陀跋陀罗,和达摩祖师,都是同门的。
这本书你不读百遍千遍,看不出来。每次读这种书,有时当小说一样,虽然形式很随便,内心是无比地恭敬在求,你总要告诉我一个消息吧!后来看出来了,《达摩禅经》有消息,秘密都留在里头。
观离欲观灭尽观弃舍
由安那般那知息入起十六条,一条一条告诉你特胜法门,只有这一条最好的路,什么禅啊、密啊,通通推翻了,就是这一条路,是佛讲的一路成就法门。所以《达摩禅经》非常辛苦地告诉你这一条路。然后更要注意,他讲这个法门以前,先讲到修行人最容易退,天天讲发心修行,天天退步,走一步退三步;就算不退也会减,就是慢一点退;或者是住,就是停留在那里,没有进步。《达摩禅经》粗略地讲四十几个退,仔细分析的话,不止这些退。所以你觉得自己在修行用功,其实你天天在退步;不退步当然就是进步。所以《达摩禅经》很难搞懂,这就是大秘密的法门,要升进,不要停留了,要向前进。退减、住、升进,进到最后灭尽定还要弃舍,才证到一切皆空,真达到空的境界,才见到空性。
今天先要把六妙门到十六特胜的修法仔细地记住,要自己一步一步去实验,去推进,这是非常重要的。
安那般那法门
南师一再强调,修习安那般那,是修行成就最快,也是转变色身气质最快的甘露法门。为了让广大学人能够修行上路,快快成就,现特把与安那般那有关的资料做一个收集整理,供大家参考。
修安般的前方便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五法多所饶益,修安那般那念。何等为五?住於净戒,波罗提木叉律仪,威仪、行处具足,於微细罪能生怖畏,受持学戒,是名第一多所饶益,修习安那般那念。复次、比丘!少欲、少事、少务,是名二法多所饶益,修习安那般那念。复次、比丘!饮食知量,多少得中,不为饮食起求欲想,精勤思惟,是名三法多所饶益,修安那般那念。复次、比丘!初夜後夜,不著睡眠,精勤思惟,是名四法多所饶益,修安那般那念。复次、比丘!空闲林中,离诸愦闹,是名五法多所饶益,修习安那般那念」。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修习安那般那念,若比丘修习安那般那念,多修习者,得身心止息,有觉有观,寂灭,纯一,明分想修习满足。何等为修习安那般那念,多修习已,身心止息,有觉有观,寂灭,纯一,明分想修习满足?是比丘,若依聚落、城邑止住,晨朝著衣持钵,入村乞食,善护其身,守诸根门,善系心住。乞食已,还住处,举衣钵,洗足已。或入林中、闲房、树下,或空露地,端身正坐,系念面前,断世贪爱,离欲清净;嗔恚;睡眠;掉悔;痴断,度诸痴惑,於诸善法心得决定。远离五盖烦恼,於心令慧力羸,为障碍分,不趣涅盘。念於内息,系念善学;念於外息,系念善学。息长,息短。觉知一切身入息,於一切身入息善学;觉知一切身出息,於一切身出息善学。觉知一切身行息入息,於一切身行息入息善学;觉知一切身行息出息,於一切身行息出息善学。觉知喜;觉知乐;觉知心行;觉知心行息入息,於觉知心行息入息善学,觉知心行息出息,於觉知心行息出息善学。觉知心;觉知心悦;觉知心定;觉知心解脱入息,於觉知心解脱入息善学,觉知心解脱出息,於觉知心解脱出息善学。观察无常;观察断;观察无欲;观察灭入息,於观察灭入息善学,观察灭出息,於观察灭出息善学。是名修安那般那念,身止息,心止息,有觉有观,寂灭,纯一,明分想修习满足」。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一时。佛住金刚跋求摩河侧萨罗梨林中
尔时。尊者阿难独一静处。思惟禅思。作如是念。颇有一法。修习多修习。令四法满足。四法满足已。七法满足。七法满足已。二法满足
时。尊者阿难从禅觉已。往诣佛所。稽首礼足。退坐一面。白佛言。世尊。我独一静处。思惟禅思。作是念。颇有一法。多修习已。令四法满足。乃至二法满足。我今问世尊。宁有一法。多修习已。能令。乃至二法满足耶
佛告阿难。有一法。多修习已。乃至能令二法满足。何等为一法。谓安那般那念。多修习已。能令四念处满足。四念处满足已。七觉分满足。七觉分满足已。明.解脱满足。云何修安那般那念。四念处满足。是比丘依止聚落。乃至如灭出息念学。阿难。如是圣弟子入息念时如入息念学。出息念时如出息念学。若长若短。一切身行觉知。入息念时如入息念学。出息念时如出息念学。身行休息入息念时。如身行休息入息念学。身行休息出息念时。如身行休息出息念学。圣弟子尔时身身观念住异于身者。彼亦如是随身比思惟
若有时圣弟子喜觉知。乐觉知。心行觉知。心行息觉知。入息念时如心行息入息念学。心行息出息念时如心行息出息念学。是圣弟子尔时受受观念住。若复异受者。彼亦受随身比思惟。有时圣弟子心觉知。心悦.心定.心解脱觉知。入息念时如入息念学。心解脱出息念时如心解脱出息念学。是圣弟子尔时心心观念住。若有异心者。彼亦随心比思惟。
若圣弟子有时观无常,断.无欲.灭。如无常.断.无欲.灭观住学。是圣弟子尔时法法观念住异于法者。亦随法比思惟。是名修安那般那念。满足四念处。
阿难白佛。如是修习安那般那念。令四念处满足。云何修四念处。令七觉分满足
佛告阿难。若比丘身身观念住。念住已。系念住不忘。尔时方便修念觉分。修念觉分已。念觉分满足。念觉满足已。于法选择思量。尔时方便修择法觉分。修择法觉分已。择法觉分满足。于法选择分别思量已。得精勤方便。尔时方便修习精进觉分。修精进觉分已。精进觉分满足。方便精进已。则心欢喜。尔时方便修喜觉分。修喜觉分已。喜觉分满足。欢喜已。身心猗息。尔时方便修猗觉分。修猗觉分已。猗觉分满足。身心乐已。得三昧。尔时修定觉分。修定觉分已。定觉分满足。定觉分满足已。贪忧则灭。得平等舍。尔时方便修舍觉分。修舍觉分已。舍觉分满足。受.心.法法念处亦如是说。是名修四念处。满足七觉分
阿难白佛。是名修四念处。满足七觉分。云何修七觉分。满足明.解脱
佛告阿难。若比丘修念觉分。依远离.依无欲.依灭.向于舍。修念觉分已。满足明.解脱。乃至修舍觉分。依远离.依无欲.依灭.向于舍。如是修舍觉分已。明.解脱满足。阿难。是名法法相类.法法相润。如是十三法。一法为增上。一法为门。次第增进。修习满足
佛说此经已。尊者阿难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金毗罗聚落金毗林中。
尔时。世尊告尊者金毗罗。我今当说精勤修习四念处。谛听。善思。当为汝说。尔时。尊者金毗罗默然住。如是再三。
尔时。尊者阿难语尊者金毗罗。今大师告汝。如是三说
尊者金毗罗语尊者阿难。我已知。尊者阿难。我已知。尊者瞿昙
尔时。尊者阿难白佛言。世尊。是时。世尊。是时。善逝。唯愿为诸比丘说精勤修四念处。诸比丘闻已。当受奉行
佛告阿难。谛听。善思。当为汝说。若比丘入息念时如入息学。乃至灭出息时如灭出息学。尔时圣弟子念入息时如念入息学。乃至身行止息.出息时。如身行止息.出息学。尔时圣弟子身身观念住。尔时圣弟子身身观念住已。如是知善内思惟
佛告阿难。譬如有人乘车舆从东方颠沛而来。当于尔时践蹈诸土堆垄不
阿难白佛。如是。世尊
佛告阿难。如是圣弟子念入息时如入息念学。如是乃至善内思惟。若尔时圣弟子觉知喜乃至觉知意行息学。圣弟子受受观念住。圣弟子受受观念已。如是知善内思惟。譬如有人乘车舆从南方颠沛而来。云何。阿难。当践蹈土堆垄不
阿难白佛。如是。世尊
佛告阿难。如是圣弟子受受观念住。知善内思惟。若圣弟子觉知心欣悦.心定.心解脱.心入息如解脱心入息学。解脱心出息如解脱心出息学。尔时圣弟子心心观念住。如是圣弟子心心观念住已。知善内思惟。譬如有人乘车舆从西方来。彼当践蹈土堆垄不
阿难白佛。如是。世尊
佛告阿难。如是圣弟子觉知心。乃至心解脱出息如心解脱出息学。如是圣弟子尔时心心观念住。知善内思惟。善于身受心。贪忧灭舍。尔时圣弟子法法观念住。如是圣弟子法法观念住已。知善内思惟。阿难。譬如四衢道有土堆垄。有人乘车舆从北方颠沛而来。当践蹈土堆垄不
阿难白佛。如是。世尊
佛告阿难。如是。圣弟子法法观念住。知善内思惟。阿难。是名比丘精勤方便修四念处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一奢能伽罗林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我欲二月坐禅,诸比丘勿复往来,唯除送食比丘及布萨时」。尔时、世尊作是语已,即二月坐禅,无一比丘敢往来者,唯除送食及布萨时。尔时、世尊坐禅,二月过已,从禅觉,於比丘僧前坐,告诸比丘:「若诸外道出家来问汝等:沙门瞿昙於二月中,云何坐禅?汝应答言;如来二月,以安那般那念坐禅思惟住。所以者何?我於此二月,念安那般那多住思惟:入息时念入息如实知;出息时念出息如实知;若长,若短;一切身觉入息念如实知,一切身觉出息念如实知;身行休息入息念如实知,乃至灭出息念如实知。我悉知已,我时作是念,此则麁思惟住。我今於此思惟止息已,当更修余微细修住而住。尔时、我息止麁思惟已,即更入微细思惟,多住而住。时有三天子,极上妙色,过夜来至我所。一天子作是言:沙门瞿昙时到。复有一天子言:此非时到,是时向至。第三天子言:非为时到,亦非时向至,此则修住,是阿罗诃寂灭耳」。佛告诸比丘:「若有正说圣住,天住,梵住,学住,无学住,如来住,学人所不得当得,不到当到,不证当证,无学人现法乐住者,谓安那般那念,此则正说。所以者何?安那般那念者,是圣住,天住,梵住,乃至无学现法乐住」。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一法多修习令四法满足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金刚跋求摩河侧萨罗梨林中。尔时、尊者阿难独一静处,思惟禅思,作如是念:颇有一法修习、多修习,令四法满足;四法满足已,七法满足;七法满足已,二法满足。时尊者阿难从禅觉已,往诣佛所,稽首礼足,退坐一面。白佛言:「世尊!我独一静处,思惟禅思,作是念:颇有一法多修习已,令四法满足,乃至二法满足;我今问世尊:宁有一法多修习已,能令乃至二法满足耶」?佛告阿难:「有一法,多修习已,乃至能令二法满足。何等为一法?谓安那般那念,多修习已,能令四念处满足。四念处满足已,七觉分满足。七觉分满足已,明、解脱满足。云何修安那般那念,四念处满足?是比丘依止聚落,乃至如灭出息念学。阿难!如是圣弟子,入息念时如入息念学,出息念时如出息念学;若长、若短;一切身行觉知入息念时,如入息念学,出息念时,如出息念学;身行休息入息念时,如身行休息入息念学,身行休息出息念时,如身行休息出息念学。圣弟子尔时身身观念住,异於身者,彼亦如是随身比思惟。若有时,圣弟子喜觉知;乐觉知;心行觉知;心行息觉知入息念时,如心行息入息念学,心行息出息念时,如心行息出息念学。是圣弟子尔时受受观念住,若复异受者,彼亦随受比思惟。有时圣弟子心觉知;心悦;心定;心解脱觉知入息念时,如入息念学,心解脱出息念时,如心解脱出息念学。是圣弟子尔时心心观念住,若有异心者,彼亦随心比思惟。若圣弟子有时观无常,断,无欲,灭,如无常,断,无欲,灭观住学。是圣弟子尔时法法观念住,异於法者,亦随法比思惟。是名修安那般那念,满足四念处」。阿难白佛:「如是修习安那般那念令四念处满足,云何修四念处令七觉分满足」?佛告阿难:「若比丘身身观念住,念住已系念住不忘,尔时方便修念觉分;修念觉分已,念觉分满足。念觉满足已,於法选择、思量,尔时方便修择法觉分;修择法觉分已,择法觉分满足。於法选择、分别、思量已,得精勤方便,尔时方便修习精进觉分;修精进觉分已,精进觉分满足。方便精进已,则心欢喜,尔时方便修喜觉分;修喜觉分已,喜觉分满足。欢喜已,身、心猗息,尔时方便修猗觉分;修猗觉分已,猗觉分满足。身心乐已,得三昧,尔时修定觉分;修定觉分已,定觉分满足。定觉分满足已,贪忧则灭,得平等舍,尔时方便修舍觉分;修舍觉分已,舍觉分满足。受,心,法法念处,亦如是说。是名修四念处,满足七觉分」。阿难白佛:「是名修四念处满足七觉分,云何修七觉分满足明、解脱」?佛告阿难:「若比丘修念觉分,依远离,依无欲,依灭,向於舍;修念觉分已,满足明、解脱。乃至修舍觉分,依远离,依无欲,依灭,向於舍;如是修舍觉分已、明、解脱满足。阿难!是名法法相类,法法相润。如是十三法,一法为增上,一法为门,次第增进,修习满足」。佛说此经已,尊者阿难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安那般那→四禅→四果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当修安那般那念。修安那般那念,多修习已,身不疲倦,眼亦不患,乐随顺观住,乐觉知,不染著乐。云何修安那般那念,身不疲倦,眼亦不患,乐随观住,乐觉知,不染著乐?是比丘依止聚落,乃至观灭出息时,如灭出息学,是名修安那般那念,身不疲倦,眼亦不患,乐随观住,乐觉知,不染著乐;如是修安那般那念者,得大果、大福利。是比丘欲求离欲恶不善法,有觉有观,离生喜乐,初禅具足住,是比丘当修安那般那念;如是修安那般那念,得大果、大福利。是比丘欲求第二、第三、第四禅,慈、悲、喜、舍,空入处、识入处、无所有入处、非想非非想入处具足;三结尽,得须陀洹果;三结尽,贪、恚、痴薄,得斯陀含果;五下分结尽,得阿那含果;得无量种神通力,天耳(智),他心智,宿命智,生死智,漏尽智者,如是比丘当修安那般那念。如是(修)安那般那念,得大果、大福利」。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达摩简介】菩提达摩是南北朝禅僧,略称达摩或达磨,据《续高僧传》记述,南天竺人,属婆罗门种姓,通彻大乘佛法,为修习禅定者所推崇。北魏时,曾在洛阳、嵩山等地传授禅教。当时对他所传的禅法褒贬不一,约当魏末入寂于洛滨。据《景德传灯录》在民间常称其为达摩祖师,即禅宗的创始人。
著作有《少室六门》上下卷,包括《心经颂》、《破相论》、《二种入》、《安心法门》、《悟性论》、《血脉论》6种。还有敦煌出土的《达摩和尚绝观论》、《释菩提达摩无心论》、《南天竺菩提达摩禅师观门》等,大都系后人所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