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众所周知,安徽九华山、浙江普陀山、山西五台山、四川峨眉山、贵州梵净山,是中国的五大佛教名山。许多人还知道,九华山是地藏菩萨的道场;普陀山是观音菩萨的道场;五台山是文殊菩萨的道场;峨眉山是普贤菩萨的道场;梵净山是弥勒菩萨的道场。
那么,这五位菩萨各是什么样的菩萨?他们各自意味着什么呢?
地藏菩萨,由于发愿“地狱不空,誓不成佛”,因而意味着“大愿”。
观音菩萨,由于随时随地“悲悯众生,救苦救难”,因而意味着“大悲”。
文殊菩萨,由于“智慧超群,洞悉般若”,因而意味着“大智”。
普贤菩萨,由于“难行能行,不辍不止”,因而意味着“大行”。
弥勒菩萨,由于“多修慈心,多入慈定”,因为意味着“大慈”。
地藏菩萨之“大愿”,是指他的愿心极大,要普度所有的众生(包括动物乃至地狱之中的饿鬼等一切生灵),只要地狱没有度空,他就不成为佛。
观音菩萨之“大悲”,是指他的胸怀极为慈悲,即所谓“大慈大悲”。“慈”是“予乐”,即为众生带来快乐;“悲”是“拔苦”,即为众生解除痛苦;“大慈”是“无缘大慈”,即不分亲疏、不计恩怨地为一切众生带来快乐;“大悲”是“同体大悲”,即视众生与自己为一体,解除众生的痛苦就是解除自己的痛苦。
文殊菩萨之“大智”,是指他的智慧极高,悟透了“空有”、“因果”、“世间法”和“出世间法”等所有佛法,洞悉一切“般若”(佛法的最高智慧)。
普贤菩萨之“大行”,是指他在实践佛法宏旨(普度众生)方面极为尽心尽力,再难也不中断、再苦也不停止。
弥勒菩萨之“大慈”, 是指他的寓神奇于平淡,示美好于丑拙,显庄严于诙谐,现慈悲于揶喻,代表了宽容、和善、幸福、幽默、快乐的精神,也蕴含了人们对美好未来的期待。
因此,人们朝拜九华山,真正的意义 在于敬仰并学习地藏菩萨那种大愿心;朝拜普陀山,真正的意义在于敬仰并学习观音菩萨那种大胸怀;朝拜五台山,真正的意义在于敬仰并学习文殊菩萨那种大智慧;朝拜峨眉山,真正的意义在于敬仰并学习普贤菩萨那种大践行;朝拜梵净山,真正的意义在于敬仰并学习弥勒菩萨那种大慈心。
其实,这五位菩萨是代表修行佛法的五项要求,即:一要像地藏菩萨那样立下宏大的愿心——修行佛法不是为了自己一个人,而是为了天下苍生;二要像观音菩萨那样具备广阔的胸怀——无论是亲人、仇人、好人、坏人,都要一视同仁地为之解除痛苦、带去快乐,并且在这样做的时候还不要以菩萨自居,要不分彼此,以众生的痛苦为痛苦、以众生的快乐为快乐;三要像文殊菩萨那样具有高度的智慧——努力领悟空有观、因果观、世间法、出世间法等所有佛法真谛(其中所蕴涵的哲理);四要像普贤菩萨那样付诸行动——持之以恒、永不懈怠地将佛法真谛用于实践,兢兢业业地弘扬佛法、普度众生;五要象弥勒菩萨那样拔济众生——见佛,闻法,断烦恼,了生死,发菩提心,修菩萨行。
反过来说,倘若我们只顾自己、不顾别人,甚至损人利己,那么,即使天天朝拜九华山,又怎么能见到地藏菩萨呢?倘若我们小肚鸡肠,对别人的疾苦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偶尔做了一点好事就大事宣扬、居功自傲,甚至要别人感恩戴德,那么,即使天天朝拜普陀山,又怎么能见到观音菩萨呢?倘若我们自以为很有知识,不去认真思考、深刻领悟宇宙的真谛和人生的意义,那么,即使天天朝拜五台山,又怎么能见到文殊菩萨呢?倘若我们学习了各种理论,甚至能把佛教经典倒背如流,却只会夸夸其谈,而不付诸造福他人、造福社会的实际行动,或者有所行动却中途退却、半途而废,那么,即使天天朝拜峨眉山,又怎么能见到普贤菩萨呢?倘若我们心存杂念,心存恶念,对世间万物充满厌恶,对眼前处境自怨自艾,对未来生活充满绝望,不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追求美好的未来,即使天天朝拜梵净山,又怎么能见到弥勒菩萨呢?
至于有些人,一面朝拜佛教名山、对佛菩萨顶礼膜拜,一面却心怀歹意、作恶不止,或者只求佛菩萨保佑、不按佛菩萨的教导行事,那么,这究竟是对佛菩萨的崇敬还是对佛菩萨的亵渎呢?这究竟是一种善行还是一种恶行呢?
佛法本无丝毫迷信,但若心念不正、胸怀不广、事理不明、口若悬河而言行不一,只在形式上做做样子,即使样子做得非常到位,又怎么能说不是迷信呢?
体悟佛的教诲,学习佛的榜样,关注社会,关心他人,致力行善,杜绝作恶,逐步升华自己的人格、净化自己的心灵、完善自己的人生,这才是我们朝山拜佛真正意义之所在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