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加入灵隐岛
查看: 1440|回复: 1

[转载]你为何会忘记前世?揭秘残酷轮回真相 (2015-11-13 10:26:01)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11-13 17:17: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天,佛陀和弟子们在罗阅只城外的一颗大树下休息,有一位新出家的比丘名叫见正,心里正在琢磨一个问题:佛陀说人有前世,为什么人都不记得?若有后世,为何又不见有人回来报告呢?我要问一下佛陀。还没开口佛陀已知道,世尊就先说道:弟子们,你们看这棵树,本来只是一颗种子,现在已长成茂密的大树,起初是种子时,还没有树根、树干、树叶和果实,在地、水、火、风四大的因缘作用下,种子才发芽,芽再生茎,茎再生叶,叶再生花,花结果实,展转变易,虽然已经不是原来的种子,但又不离原来的种子。你们说,这些根茎花果还能再变回原来的种子吗?弟子们都回答:不能。

  佛陀告诉弟子们:生死也是这样,无明愚痴为本,犹如树的种子,种子虽小却能长成大树。无明愚痴生行,行生识,识生名色,名色生六入,六入生触,触生受,受生贪爱,爱生执取,执取生有,有致生,生致老死,合十二因缘。有了身体,就有老死,死后心识随生前善恶之行,去往来世,遇到有缘父母,再受形体,生起新的六根,熏染新的习气,另受苦乐,加上环境的转变,都已经和前世不同,不能再恢复到原来的身体、习气、住所,犹如大树不能恢复为种子一样。

  比丘见正起座长跪,向佛陀请问:我有生以来,见到不少人去世,比如父子兄弟夫妻朋友怨仇离别,或相爱或相憎,为何不见死后心识回来向活着的人当面报告呢?是什么令心识有所隔碍?愿世尊分别解说,令我等断除疑惑。

  这里世尊作了种种譬喻,解答见正比丘的问题。佛陀说:心识没有形象,若身作福,则心识随着福业转生,不能回来向人报告,为什么呢?譬如冶炼家将矿石炼成铁,成铁后铸成铁器,铁器还能恢复为矿石吗?心识离体,住在中阴身,犹如矿石已炼成铁,从中阴身转受新的身体,则犹如将铁铸成铁器,原来的形体就消失改变了,不能再恢复为原来的心识。

  今生持五戒者,来世得受人身,另有新的父母,心识便有六种隔碍:一是住在中阴身,不得复还;二是入于胞胎之内;三是出胎时受挤迫剧痛忘失以前的识相;四是呱呱坠地后痛忘失以前的识相,生起新的所见所想;五是出生后就贪着食物,忘失旧识;六是慢慢长大,受到新事物熏习,忘失旧识。譬如商人周游四方各国,如果心里只想着其中一方,就不会想到其余三方。心识因为这六种隔碍,不能恢复为原来的样子,犹如种子长成树,矿石炼成铁,所以不能回来向人报告。又譬如制陶家以火将土烧成瓦,瓦就不能再恢复为土了。又譬如一颗大树,工匠将它砍下,雕琢成种种精巧的器具,如果有人把这些器具都集合起来,想让它们恢复成大树,这办得到吗?弟子们回答:办不到。佛说:心识于这一世行善行恶,临终随着业力转受新的身体,所见所做,都不是以前的身体,不能回来向人报告,犹如大树已断不能把木器集合起来使大树复生。

  又譬如化工师将砂石烧作红色颜料,再转为白色,再化为水状,颜料不可再变回砂石。又譬如水处于圆瓶,水体也随着变为圆形,若是方瓶,水体则现方形。生死也是如此,心识本没有固定的形体,随着善恶之行去投生受身,有的白,有的黑,有的高,有的矮,有的苦多乐少,有的乐多苦少,皆随善恶之行,如水随器。

  如果某个人一生造的业为畜生业,当然要随畜生形貌,象这样的情况,他也不能回来向人报告。譬如蝮育,生在土中,没有叫声,没有羽翼,但它一得到生成条件,便蜕变成蝉了。这蝉便飞行着树,鸣叫不休,能把它放进土里,使它还原成蝮育,能成吗?诸弟子回答:不可能,蝮育已经过了蜕变,脱阴住阳,身形化异,不久将会死亡,或为鸟雀啄食不得回复作先前的蝮育了。佛陀言:人的生死也是同样的道理。命终身死,心识迁徙,接受新身,受色、受、想、行、识五蕴的覆盖,见闻习惯各所不同,生死更迭,不得永住,是以难有报告各自的因因果果。如树上的蝉不可能回复到原来的蝮育一样。

  佛陀告诸弟子:譬如一截生肉,过很长时间不食,则臭败生蛆,现在把它还原成原来的鲜肉,做得到吗?诸弟子回答:不可能,这肉已腐败,哪能回复原来的鲜洁。佛陀言:生死也是这样,人在世间,身口意三业作恶,死则心识迁徒恶道,或堕地狱身,或畜生身,或鱼虫身,在生活意识上与人类相去万里,因它们的罪业如罗纲一样笼罩意识,也失去了人类的聪敏,它们更不认识自己了,更难以报告它的前生一切境遇了。就象这截臭肉,不可能恢复原来的鲜洁。

  佛陀告诸弟子:又譬如月晦夜暗,将五种颜色不同的东西放在黑暗中,叫千人万人前来辨认,其中能有某人能分辨出青、黄、赤、白的颜色吗?诸弟子回答:就是叫巨亿万,无央数的人来辨认,都难看见什么物事,何况五种颜色。佛陀说:如果有人拿了火炬来照呢?诸弟子回答:那情况就不一样了,有了光明,人就能辨别五色。佛陀言:如果有一个蠢人,他背着光亮,走进幽深莫测的黑暗中,而且很远很远,想看出五种颜色的色彩,能见到吗?诸弟子回答:愚蠢的人背明向暗,愈进愈黑,当然永远也看不见五种颜色了。

  佛陀告诸弟子:人的生死也一样。一切百姓、空行、蜎飞软动之类,已经禀形受命,都是由颠倒妄想所造成的幽暗,没有修道的善行,不修身养性,未得慧眼,就想了知心识生死的趣向,就想知道阴阳异路的真实报告,当然如月晦黑夜中去辨别五色一样,终归是徒劳无益的。如果依教奉行,坚持戒律,修三十七道品,摄身正念,清净梵行,就如同跟随拿了火炬的人,自然就能见到五色,如随佛听教,依教修道,便能了生死,洞视五道神识往来的升降善恶处,如火炬明照颜色历历分明。

  人若不修身养性,违背经戒,随流入俗,邪命养身,割断正法,于法味真谛,不信不乐,更不肯奉行,就象愚蠢的人背明向暗,世世障蔽,劫劫染污,终究无法看清生死的真相。佛陀告诸弟子:人这一生禀受身形,肉眼所见现在之事,父母亲属等,明明白白,然而不能看见知道前世从哪里来,当今生老死往生后世时,再受新的身形,也不能认识了知今世之事,为什么呢?一生一死,心识转迁,十二因缘,无明愚痴是其主,迷糊暗钝,一转生即不认识了。

  譬如煮炼白丝,染成各色,青、黄、赤、黑,改变了本有的白色,难以还原原来的洁白,生和死的变换,也如白丝一样地改变了颜色,人的心念如同法则,一念即成,试想在这一生中,心念万端,赏善罚恶,各随业使,故身已灭,新身未久,生死的法则当然是痴妄与暗蔽来形成的。

  如果你想了知一切业因苦果的由来,就必须修学高尚的品德,清净的梵行,以回归到菩提正道的真如妙性。你自然会彻悟一切本来,如沉睡的人醒了一样。佛陀告诸弟子:人的心识是随了人的善恶二业而具备选择性,心识的本身受选择性的驾驭、死转往受,随善而善,随恶而恶,才幻变出万端形状来。如同火因柴的燃烧才出生火焰的相状,若然将柴弄湿或搬掉,火焰的相状也就幻灭了。未证得菩提道果,要在生死的苦海里沉沦,是因意识没有转过来。

  比如布满了灰尘的镜子,极度昏蒙,拿起来照照自己,一无所见,意识也如这镜子一样,一经藏污纳垢,便不识自己的本来面目,造成生死的流徒,招致的凄惨盈蔽,祸福牵连,便是这遗忘的真空妙有,如照蒙尘纳垢的镜子一样。又譬如深邃混浊的湖水,虽然虫鱼游历其中,而难以让人觉察。生死错综繁乱,忧愁与思虑闭塞了人的睿智,遂成为隔胎之迷,转世即忘,亦如这浊水的虫鱼一样不辨去来。譬如黑暗的夜晚,闭起眼睛往前走,什么都看不见,生和死的暗昧,随了灾殃与祸福,或喜或恼,即受制约,不识前世,和暗夜闭眼是同一道理。

  佛陀告诸弟子:今我为佛,慧眼清净,一切生死,往来三界,佛悉知见。譬如水晶、琉璃,用彩色丝线贯穿,青黄赤白,历历在目,佛见生死,亦如这贯穿的珍珠一样,清楚明白。譬如净水,清澄见底,其中的鱼虫、形状毕具,佛见生死,如见清水中的虫鱼一无遮蔽。譬如大桥,一切行人往来不绝,佛如旁观者一一明了。佛意高远,了知生死,如俯瞰山下村落人群一样,历历可数。

  佛陀告诸弟子:你们当随顺我的教导,即可具知千亿大劫的生死之事,怎么做呢?当修行三十七道品:即四念处、四正勤、四神足、五根、五力、七觉支、八正道,断除意识的垢染,消灭贪、嗔、痴三毒,疑惑结使瓦解消散,得到与佛陀一样的智慧,便知过去未来之事,如同揩净了的镜子,纤毫俱现。

  佛陀告诸弟子:世人所作善恶,死之后世,也都相互酬答报应,只是人没有得到清净的法眼,所以不见不知,不识其本。

  由于前面所说的六种隔碍,只凭肉眼,看不见酬答报应之本,妄说没有三世因果。未得道者,常作浊秽之行,为愚痴所没,生死转化,新受身形,肉眼不识,离开旧的身体系缚于新的身体,为生老病死四痛所扰乱,终究无法得知心识随善恶之行所受之业报。

  现世之人或受福,或受殃,或相怜,或相憎,这些就是宿世所作善恶之行酬答报应的验证。因为没有得到清净法眼,所以不见不知。如果没有修道之意清净之行,而想了知前世之事,认识报应的业果,就如没有手想要写字,没有眼睛想要看东西一样,当然是不可能的。所以佛陀出世,阐扬经道,以开解人意,想要了知亲见心识于生死之间的来去,应当随顺佛所教导的三十七道品,收摄身心,证入禅定三昧,方可具知,心识的来去。

  佛陀告诸弟子:心识只有名字没有形体,随善恶之行,依地、水、火、风四大为体,刚出生时身体尚小,六根的功能不完备,识见也小,所知也不多,随着年龄的增长,六根的功能逐渐完备,心识也随着身体,熏习种种贪爱欲望,日渐炽盛,到了年老的时候,四大所成的身体逐渐朽坏,心识也是不明了,六根的功能逐渐衰退。

  人在一生当中,经历种种无常变易,不能忆起过去的事情,年老时也记不起年轻时的事情,何况是记起前世的事情呢?由于隔阴之迷和胎狱的系缚障蔽,若未得道意,被愚痴疑惑染污,想要见到心识的来去,当面回来报告,是不可能的。人若没有道行,而想知道宿命之事,就犹如暗夜里穿针,水中求火,终究是见不到的。

  所以,你们应当勤行经戒,深思生死从何而来,终归何处,何因往来,所缘是什么。仔细地思维空无之法,得到净眼断除结使,则所疑自解。佛陀说此经已,见正比丘等五百人及诸居士,皆得初果,诸菩萨得不倾回三昧,各起绕佛三匝,头面着地,作礼毕竟,悉随佛陀俱还精舍。
 楼主| 发表于 2015-11-13 17:18:0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我是夏雯静 于 2015-11-13 17:24 编辑

法华经消的是什么业障作者:福安古观音阁
   前面有文章提到,地藏经,金刚经,普门品,药师经,每部经消的业障其实不同。有些道友疑惑,现在到处传,修行要一门深入,一即一切。有一句佛号就能成就,那是怎么解释呢。
   其实,你站在最高点来看,每一部经都是圆满的。就像每一尊佛是圆满的一样。观音地藏弥勒文殊普贤,都一样圆满。你求文殊得智慧,难道求地藏就得不到智慧吗?当然可以得到。但每一尊佛菩萨愿力不同。释迦佛,弥陀佛,药师佛,乃至观音地藏等菩萨,性德上是圆满,但愿力不同,你去求则更容易感应。
   药师佛有十二大愿,治疗人身心灵病苦,而弥陀佛的原力则接引往生。你去跟愿力相应,是最好的。现在人都喜欢把地藏经推的很高,也不对,有的人贬的很低,也不行。有些推崇药师法门的,给往生者念往生极乐,都念药师琉璃光如来,我看大可不必。你念南无阿弥陀佛是最好的。众生虽然说不要太执着于菩萨,佛经的分别,但你也不能太过于轻视他们之间确实存在区别。并没有一部经就代表一切,能代表一切的,都是一厢情愿的讲法。包括地藏经,也不能因为你喜欢,就说他代表一切。梦参老和尚不仅弘扬地藏法门,也弘扬华严,法华,金刚等经典。
    解释完了,现在讲正题。就是《法华经》他在消除你什么业障?念《法华经》的功德,在法师功德品中,最重要讲到清净六根,这个是其他经都没有讲到的。清净了六根后,会出现是什么境界呢?
   法华经原文“如是之人。不复贪着世乐。不好外道经书手笔。亦复不喜亲近其人。及诸恶者。若屠儿。若畜猪羊鸡狗。若猎师。若炫卖女色。”
   第一,你不要贪求世间的享受,许多人学佛很久,把功德能量,全部转化为世间的享受,世间又要过得享福,死后又要去极乐。而许多经典,也教授你,你要求这个那个。学佛人都属于一种所求的状态,对不对。读法华经,可以“是人少欲知足”(法华经语),这个少欲知足就不简单啦。尤其是现在修密法的,更是缺少少欲知足这一点。
   第二,不爱好外道经书文笔。这样你对世间的一切的新闻,乃至文学,乃至电影,小说等,你都不爱好了。这一点,对在家人确实是个挑战,许多人一回家就看电视,要不然打开微信,关注无所谓的新闻。
    《法华经》又说:普贤。若于后世。受持读诵是经典者。是人不复贪着衣服卧具饮食资生之物。所愿不虚。亦于现世得其福报。
  这人,不复贪着衣服卧具饮食资生之物。你对世间好看的衣服,乃至吃的,乃至古董书法,都不爱好了。有些学佛人,到处搜罗精美佛像,把家里摆放像古董屋,虽然是佛教的,但也是不可取的。
   《法华经》又说:若有人受持读诵解其义趣。是人命终。为千佛授手。令不恐怖。不堕恶趣。即往兜率天上弥勒菩萨所。弥勒菩萨。有三十二相大菩萨众所共围绕。有百千万亿天女眷属而于中生。有如是等功德利益。
    受持法华经的人,最后是往生到兜率内院,弥勒菩萨的住处。这个是受持法华经的果报。在另一个章节中,也讲到,念法华经则求生西方净土。
说到业障,跟各位讲,经文念不下来是业障,背不住是业障,一念经脑袋就打妄想是业障。还有一种业障,念经时,嘴巴念过,总觉得没有经过头脑,但也没有念错,这也是业障。
   最后一种业障,是这几天体验的。最近这几天,头晕,念法华经时,就是嘴巴念过,感觉部分经文输不入大脑,念过了,却没印象。后来去问地藏菩萨,才知道是业障。就发愿要念两部《法华经》专门回向。是专门回向给头晕的冤亲债主。再去念《法华经》时,再也没有经文输不入大脑的感觉。
    要懂佛经,真的要业障清净。业障重,你去看,以为自己懂了,其实没有懂,因业障的缘故,往往造成了世智辩聪。佛教理论一大堆,但你都理解错误。
    《法华经》也讲了,什么样的人,才叫开智慧,就是意根清净的人才是开智慧的。所以你通过念经,不管是地藏经,药师经,还是念佛,通通都要达到一个目标,你的意根清净,才能说明开智慧。否则都是世间聪明。
   在讲到忏悔业障的问题,实在不容易。一般人都认为,求不到世俗的是业障,当然也是。真的业障是六根不清净。在法华忏中有专门忏悔六根所造的恶业。比如你眼睛喜欢看坏的,负面的,只看世俗,而对佛经看都不听。这个是眼根业障。耳朵喜欢听世俗八卦新闻,不爱听经闻法,这也是业障。鼻子闻世俗的种种恶香,现在洒香水之类,包括男女互相贪着男女之香。这也是鼻根业障。舌根喜欢吃肉,吃奇怪的东西,因舌根造杀业,清淡的吃不习惯,乃至吃什么都没有味道,乃至讲话不流利,讲是非,恶语,这就是舌根有业障。身根业障,贪求男女身,乃业障。意根业障,喜欢收集负面新闻,乃至邪知邪见,不爱听闻佛法,听闻佛法了,也不爱听闻大乘,乐于小乘。这也是意根业障。
   要忏悔业障,是很不容易的。这个是法华忏法的指示。古代高僧修法华经来忏悔宿业的非常多。包括天台宗慧思大师,智者大师,禅宗憨山大师,净土宗莲池大师,华严宗的清凉国师,律宗的道宣律师。这些鼎鼎大名的划时代的高僧,都和法华经有不可解的因缘。法华经把六根清净的功德讲的非常多,读了就知道,确实《法华经》境界是不可思议。
《妙法莲华经》後秦鸠摩罗什译,七卷二十八品,六万九千馀字,收录於《大正藏》第9册,经号262。梵文Saddharma,中文意为「妙法」。Pundarika 意译为「白莲花」,以莲花(莲华)为喻,比喻佛法之洁白、清净、完美。Sūtra 意为「经」,故此经之全名为《妙法莲华经》。
     《妙法莲华经》[1]说一乘圆教,表清净了义,究竟圆满,微妙无上。《法华经》是佛陀释迦牟尼晚年所说教法,属于开权显实的圆融教法,大小无异,显密圆融,显示人人皆可成佛之一乘了义。在五时教判中,属于法华、涅盘之最后一时。因经中宣讲内容至高无上,明示不分贫富贵贱、人人皆可成佛,所以《法华经》也誉为「经中之王」。
      在大乘佛法兴起的时代,有了以「声闻」、「缘觉」为二乘或小乘,以「菩萨」为大乘的说法。《法华经》就是在这种背景下结集的代表作品,提出了「开权显实」、「会三归一」的思想,融会三乘为一乘(佛乘)。以「声闻」、「缘觉」二乘为方便(权)说,「二乘」终究要以成佛为最终目标(如「化城喻品」所说),开启了「回小向大」的门径,这是一种崭新的学说思想,也是本经的主旨所在,在佛教思想史上占有至关重要的地位。
      在《法华经》中说: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欲令众生开佛知见使得清净故,出现于世。欲示众生佛之知见故,出现于世。欲令众生悟佛知见故,出现于世。欲令众生入佛知见道故,出现于世。在此,可以看出《法华经》对整个佛法的贡献。因为佛陀指出种种法门只是方便之说,最终目的无非令所有众生都能离苦得乐,得证佛果。
     《法华经》教导我们:那里有苦难众生我们必须去救度。饥饿的人们我们要去施食。病苦的人们我们要去施药和打理。无智愚痴的人和地方我们要去弘法。把欢乐的福荫带给大家,使沉溺在生死苦海的人们脱离苦海,那就是成佛必须具备的慈悲喜舍菩萨心。
     《法华经》最大的特色是唯有一佛乘,方便说有三。明知道修学佛法是为了成佛,而方便说有三,使我们能渐渐积功德,而又不觉得累。虽未成佛,但由于修学福慧,也能得到快乐,直到得证菩提成佛作祖。
  是故,《法华经》对佛教有着无尽的贡献 , 那是经中之王度生无量的魅力。


中国佛教印经网现发起循环倡印《妙法莲华经》精装本,封面烫金字体,大字16开双色,七张彩页,繁体拼音版,3000册起印。

法宝印制完成后,将向全国各地佛教道场及需要的善士免费结缘,欢迎各方同修随喜助印,功不唐捐,福不思量!南无阿弥陀佛。

中国佛教印经网所有学者敬祝广大佛友法喜充满、福慧双修!



助印经书及佛像十大功德

    1、从前所作种种罪过,轻者立即消灭,重者亦得转轻。
  2、常得吉神拥护,一切瘟疫、水火、寇盗、刀兵、牢狱之灾,悉皆不受。
  3、夙生怨怼,咸蒙法益,而得解脱,永免寻仇报复之苦。
  4、夜叉恶鬼,不能侵犯,毒蛇饿虎,不能为害。
  5、心得安慰,日无险事,夜无恶梦,颜色光泽,气力充盛,所作吉利。
  6、至心奉法,虽无希求,自然衣食丰足,家庭和睦,福禄绵长。
  7、所言所行,人天欢喜,任到何方,常为多众倾城爱戴,恭敬礼拜。
  8、愚者转智,病者转健,困者转亨,为妇女者,报谢之日,捷转男身。
  9、永离恶道,受生善道。相貌端正,天资超越,福禄殊胜。
  10、能为一切众生,种植善根,以众生心,作大福田,获无量胜果。所生之处,常得见佛闻法。直至三慧宏开,六通亲证,速得成佛。
http://www.fjgdw.com/news/1233.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灵隐岛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灵异志

GMT+8, 2024-11-16 21:25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