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加入灵隐岛
楼主: kaipao666

你所不知道的原版格林童话——血淋淋的故事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8-1-9 20:01:53 | 显示全部楼层
气冲冲的皇后原本已不想去赴宴,但在好奇心的驱使不,她还是忍不住出席了宴会。  

  宾客的马车相继抵达城内,乐队演奏着华丽的乐章,宣告着宾客的驾临。在侍从的引导下,宾客被领到新王妃的面前致意。当皇后发现新王妃竟是白雪公主时,心中的恐惧徒然升起。  

  她想立刻逃离,但随即被卫士拘捕,并送上了审判庭;罪名当然是为了杀害白雪公主而施法术、调制毒药,因为这是个审判巫女的法庭。  

  当时有不少使用药草为人治病或帮人堕胎的女人,都被人以巫女的罪名起诉,并在受到残酷的严刑拷打之后被活生生的烧死。  

  被捕的皇后现在只能拼命的为自己求饶:  

  “饶了我吧,是我不对。公主啊,你忘了过去在王宫中那些快乐的日子吗?你忘了我是那样的疼爱你吗?你是我可爱的女儿啊,是我忍着疼痛生下的孩子啊,我怎么可能会想置你于死地呢?饶了我吧,那时的我是被恶魔附身了。我并不是真的想杀你啊……。”  

  这样悲戚的哀求博得了周围众人的眼泪,连王子也向公主说情,希望能够放过皇后。但公主充耳不闻,她下令严刑拷问皇后。  

  行刑的卫士用长长的人钳夹着烧得赤红的铁鞋,放在皇后的面前。这时皇后已经全身虚脱,没有力气一反抗、哭号了,就这样硬生生的被套上了铁鞋。  

  “铁鞋”是中世纪欧洲非常流行的拷问巫女的专用工具。在十九世纪未,苏格兰王詹姆士六世便曾利用这种器具来惩治巫女。  

  等犯人穿上赤红的铁鞋后,行刑的卫士还会用铁锤将鞋子打扁;这种如同地狱般的凄惨景象,在当年是不断重复发生的。  

  在焦肉的臭味当中,皇后拼命的瞪着双脚跳跃着,最后终于因为力竭而倒了下来。  

  当白雪公主看着母亲穿上铁鞋跳舞跳到力竭而死,会有何反应呢?是一面欣赏一面享受着餐桌上的丰盛佳肴呢?还是转头望着和她一起筹画这场游戏的共犯,也就是王子,然后流露出微笑呢……?  

  象征着恶势力的皇后已经伏诛,故事终于可以快乐收场。之后王子和白雪公王是怎样度过接下来的人生呢?这就没人知道了。不过这两个人似乎都很欣赏对方的残酷个性,所以他们往后的生活应该会很快乐才对。  

  患了“恋尸癖”的王子,以及患了“奢侈病”的白雪公主……,在他们玩腻了旧有的残酷点子之后,还会再找来第二、第三个牺牲者;当“铁鞋”的酷刑看腻了之后,他们想必还会发明新的“串刺”酷刑,以提供他们平日的休闲娱乐吧。  

  在中世纪欧洲四处蔓延的“处死巫女”的恐怖风潮,或许就是这样的人所带起的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9 20:04:03 | 显示全部楼层
皇后的背景探索  



  白雪公主被身为巫女的继母所杀害——这是一般人所知道的“白雪公主”的故事。然而,真正想置白雪公主于死地的皇后却并非继母,而是白雪公主的亲生母亲。  

  从第二版开始,格林兄弟便将生母的身分改成了继母。可是,在《格林童话集》的第一版中,并没有自雪公主的母亲生下她之后死去,父王另外迎娶继母的描述。  

  当格林兄弟推出《格林童话集》初版时,收到了许多读者的批评,认为这些故事中充满了太多不道德和残酷的情节。读者反应,像这类亲生母亲杀死女儿之后还要吞食内脏的情节,实在不是有良知的德国母亲应该读给孩童听的故事。  

  除此之外,来自出版同业与书评家的攻击也不少,好比说“哪有母亲或保姆能够脸不红气不喘的念这种异色故事给纯洁无瑕的小女儿听呢?”“(格林兄弟)在搜集民间故事时并未探访社会的每一个阶层,因此常沿袭了转述故事者的粗鄙口气,这对故事本身是具有杀伤力的。”等等……  

  格林兄弟也对这些批判之声做出了响应;日后每次再版时,格林兄弟都会对故事加以修改。以性爱的情节来说,这也是他们最担心的,几乎是全部删除。相较于其它暴力、残酷的情节,格林兄弟似乎对性爱的描述采取了极为严格的标准。  

  举例来说,在“青蛙王子”的初版中,青蛙变成王子之后横躺在床上,到了第二版以后就变成掉到床下,而且还加上了国王允许他们结婚的桥段。“没有手的新娘”故事中,女儿因为拒绝和父亲结婚而遭到被判去双手和乳房的命运,后来也改成了厌恶近亲相奸的兄弟和恶魔订下契约的剧情。  

  然而,这样经过一再改写的故事,却让真实性打了折扣。  

  根据约翰.M.埃里欺所著的《一则多余的童话故事》一书,指出原典的“白雪公主”其实是母女间因为性的嫉妒而引发敌对关系的故事。母亲之所以想生下漂亮的女儿,为的是让自己的美获得认同,是以自私为原始的出发点。然而皇后在生下白雪公主后突然发觉女儿并不是自己的美的延伸,而是一个和自己竞争,并且胜过自己的另一个人。这样的威胁让皇后决心铲除情敌,最后更落得以毁灭收场。  

  欧洲各国其实都有和“自雪公主”极为近似的同类故事,其中就有像国王向白雪公主求欢,或是国土称赞白雪公主的美貌,结果导致夫妻感情生变的情节。  

  这些同类故事都暗示着美丽女儿和父亲之间的不寻常关系,也是暗藏另一种可能性的地方。  

  身为皇后的亲生母亲之所以会放逐白雪公主,有没有可能不是因为嫉妒,而是希望能斩断父女之间不正常的关系呢?  

  森义信在《童话的深层》中提出了“皇后真的想杀死自雪公主吗?”的疑问。简而言之,新的可能性是:皇后强迫白雪公主离开父亲,使得公主萌生怨恨,所以才编造了“继母想要杀我”的谎言,藉此来骗取小矮人们的同情。  

  森先生同时还提及:皇后前去探访自雪公主,其实并不是要去加害她,而是担心女儿在外住得不习惯,所以三不五时带些能令她高兴的小礼物去送给她,期望能稍减女儿所受的孤寂之苦。白雪公主因为束腰和梳子而晕死过去,其实是故弄玄虚、故作可怜的机率比较大;这也是另一种可能性。  

  不过,皇后被套上烧得赤红的铁鞋,跳舞至死的情节从初版到最后一版都没有改变。《格林童话》中,有许多坏人都在故事最后遭到酷刑的惩罚,而这些刑罚在当时都是确实存在的,因此这也算是反映了历史的真实。  



  有恋尸癖的王子  



  根据格林兄弟于一八○八年最早的笔记,前去寻找玻璃棺的其实是父王,而不是王子。格林兄弟将这里加以改写,把王子描述成了一个恋尸癖患者。  

  森先生也提到,看见美女的尸体便一见钟情,非要带回城堡里玩赏的王子,的确是“异于常轨”○尽管棺木内躺着天下第一美女,王子也从没和死者交谈过;在这样的情况下,还是天天在尸体旁边进餐,否则就食下下咽,实在是令人感到头皮发麻。  

  在故事的原典中,王子每次都要侍从们抬棺跟着他走,结果惹得侍从心生怨恨,用力殴打白雪公主的背部,才让哽在喉间的毒苹果给咳了出来,使得白雪公主因此而复活。这段情节也是经过了多次改写,才变成今天的面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9 20:05:38 | 显示全部楼层
格林兄弟雅各(一七八五~一八六三)和威廉(一七八六~一八五九)生于德国的维尔贺尔姆市,是当地行政司法宫之子。在父亲于一七九六年病逝后,一家生活便陷入困顿,不过两兄弟仍旧努力向学,以极优秀的成绩从名校马尔布鲁克大学毕业,之后任教于哥廷根以及柏林大学,并趁工作之余陆续出版了《德意志文法》、《德意志法律古事志》等书。  

  由格林兄弟所出版的《格林童话集》,最初刊行于公元一八一二年的圣诞节,此时距离德国遭到拿破仑占领的悲剧只有六年。  

  于是,在德国这段悲惨时期所产生的追求失去乌托邦的热情,以及期望德意志民族统一的愿望,遂成为他们的创作原动力。格林兄弟认为,因为德国众多城邦的无法团结,才会引来拿破仑的侵略,而德意志民族的统一,则必须先从语言文化的统一开始。  

  在十八世纪末到十九世纪的这段期间,正是德国文化的鼎盛时期;在文学界有歌德、席勒,哲学界有康德,音乐界有莫扎特、贝多芬、海顿。在浓厚的民族意识熏陶下,民众逐渐对日耳曼民族的历史、神话、传说,乃至于乡野故事感到兴趣,而格林童话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的。  

  一八一二年出版的第一版,其销售情况相当不错,之后遂陆续推出了第二版(一八一九年)、第三版(一八三七年)、第四版(一八四○年)、第五版(一八四三年)、第六版(一八五○年),一直到第七版(一八五七年)——也就是格林兄弟生前的最后一版;过去国外翻译引介的版本,多半都以第七版为主。  

  但是,在出版同业和书评家眼中,原本的《格林童话》是个“母亲念给女儿听时,会不由得羞愧脸红的故事集”。因此,格林兄弟遂于日后再版这部童话时,做了不少的删改;尤其是最引人争议的性交、怀孕、近亲相奸等情节,更是彻底的加以删除。  

  而如今,拜童话再省思的热潮之便,童话故事被重新赋予了新的生命。虽然各家学派都以不同的角度来剖析童话故事,不过,其中最引人瞩目的应该算是“精神分析”的层面。  

  举例来说,根据布尔诺.贝提罕的解释,“白雪公主”与后母之间的争执是起源于母女都想占有父亲的伊底帕斯情结。而在卡尔.海因兹.马雷的分析中,“蓝胡子”交给妃子的那把不能随意闯人的门的钥匙,其实是一把具有“贞操带”意涵的钥匙。  

  除了精神分析之外,男一种盛极一时的分析法是“历史面的解析”。举例来说,故事中出现后母、继母的频率极高,其实是反映了欧洲近世初期,每五名已婚男人便有一人失婚再娶的历史事实。至于“汉索与葛丽泰”故事中的“抛弃孩童”情节,也是反映当年因为饥馑无法餬口而导致的普遍现象。  

  因此,我们在参考过各家学者的不同分析之后,决定挖掘出“初版”《格林童话》之中的残酷与现实,彻底解析深藏在童话故事里的潜意识以及历史背景,用新的解释推出更为生动的《格林童话集》。  

  虽然无法严密界定,不过《格林童话》的故事舞台多半是设定在十二~十八世纪的近代初期,这或许正是格林兄弟所想表达的特殊时代意涵吧?  

  “哗!原来故事里包含的是这样的意义啊?”“原来这是他们真正想表达的意念!”如果本书能引发读者们如此的兴趣,那么笔者不足为外人道的辛劳也就能有所补偿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10 03:50:49 | 显示全部楼层
早就看过了......其实这样更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10 19:07:31 | 显示全部楼层
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11 12:19:24 | 显示全部楼层
有点残忍...

这样的童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11 15:43:01 | 显示全部楼层
拿这个给小孩子听,一定吓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12 16:53:05 | 显示全部楼层
不知道中世纪的孩子是不是听这种故事长大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12 22:22:11 | 显示全部楼层
也许事实就是这样的   所以要改编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13 14:29:2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日,太BT了....真想不到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灵隐岛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灵异志

GMT+8, 2024-11-15 10:48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