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08-1-4 12:09:13
|
显示全部楼层
此“麟”非彼“麟”专家称萨摩麟并非传说中麒麟
中新网5月31日电近日,在广州博物馆展出的一块名为“萨摩麟”的动物头骨化石,吸引了众多参观者和专家的目光。该化石长约60厘米,头上长着4只角,两两相对,前小后大,大角和小角组成了一个几乎是90度的夹角。在两对角的交叉点上,是直径约6厘米、深约2厘米的大眼睛的位置。这是非常奇特的头骨结构。
有报道说,这块化石的样子和我国古代传说中的麒麟非常相似,所以麒麟从前也许确有原型。然而北京科技报近日一篇文章却说,这块化石并不是“萨摩麟”,并且,真正的萨摩麟与麒麟也根本是风马牛不相及的。
“萨摩麟”化石实际来自一种古长颈鹿
当记者把标明是“萨摩麟”化石的照片交给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董为副研究员观察时,他的判断让记者吃惊:“这块化石并不是萨摩麟的化石,而是一种长颈鹿的化石。看这块化石的模样应该是来自上新世或者是中新世,从标本看,它与现实中的长颈鹿也是十分相像的。”
董副研究员进一步介绍说:“萨摩麟在古生物的分类中属于长颈鹿科的一个属。萨摩麟的特征是有一对角,角端是尖的,角在眼眶的上方。而这块化石明显有四个角,而且在眼眶后方,所以它一定不是萨摩麟。”
那么在远古历史上真实的萨摩麟又是何种模样呢?董副研究员介绍说,萨摩麟是生活在距今两三千万年的一种长颈鹿科的动物,形象介于长颈鹿和鹿之间。它个头没有长颈鹿那样高,也没有长颈鹿那么长的颈,主要以吃嫩叶为生,一般情况下是不吃草的,当缺少足够的嫩叶时,也吃一些嫩草。萨摩麟一般生活在平原、丘陵或沼泽边缘上的温带森林中。
董副研究员告诉记者,萨摩麟与麒麟,实际上风马牛不相及的。从照片看,照片中的化石不是萨摩麟化石,而真实的萨摩麟也跟麒麟没有相像之处,因为萨摩麟的名称中也有一个“麟”,人们便想到它跟麒麟有某种联系,这在某种程度上说是望文生义的结果。
在上世纪二十年代,古生物研究领域曾经把长颈鹿科的古生物叫做麒麟,后来由于欠缺科学性,古生物学界将其改回长颈鹿科。但是由于学术界的从先律原则,即一般尊重最初的命名的原则,长颈鹿科中的一些属的名称就没有更改,而萨摩麟便是其中之一。
萨摩麟被称为“麟”可能源自错误命名,它在距今六七百万年前就已灭绝。
董副研究员指出,我们不能因为它的名字中有一个“麟”,就想当然的判断。这就如同我们不能认为恐龙同我国古代传说中的龙有什么关系一样,中国龙是鹿角、蛇身、鸡爪、鱼鳞等特征的综合体,和现在我们所研究的恐龙没有物种上的联系,恐龙的得名源自日本古生物界最初的称呼,我们将他们使用日文汉字的命名直接引入国内,便称为恐龙。实际上,很多日文汉字虽然和中文汉字一模一样,可意思却根本不同,萨摩麟的命名也有可能是这种情况。
萨摩麟既然不是麒麟的原型,那麒麟又是如何被我国古代先民创造出来?又经历了怎样的形象演变成了今天奇怪的模样呢?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在《春秋》、《孟子》等儒家典籍中就有关于麒麟的记载,这表明我们祖先对麒麟的认识最迟也是在春秋战国时期。
像在《孟子·公孙丑上》中就有“麒麟之于走兽,凤凰之于飞鸟”一说;而《春秋公羊传》中也提到:鲁哀公十四年,在西郊大型狩猎活动中,猎捕获得了麒麟。
考虑到历史记载不可能全部是凭空捏造,从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明“麒麟”有可能确实曾经存在过,“麒麟”一词以鹿为偏旁,说明它和鹿有某种程度的联系,但它不应是今天我们看到的这种形象。
但是当时的麒麟是什么样子没有确切的描绘,后世人们在想象的基础上,不断地加工创造,慢慢形成了如今这种怪异的形象,并把它当作吉祥物来崇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