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矛盾律的内容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互相矛盾的思想不能同时是真的。
其公式是:“并非A是非A”
“A”在公式中表示一个判断,“非A”表示一个与“A”相矛盾的判断。
一、违反矛盾律的逻辑错误叫做自相矛盾。例如:
(1)判断“这个人是大学生”与判断“这个人不是大学生”。
(2)判断“所有人都是科学家”与判断“所有人都不是科学家”。
(3)判断“所有金属都是导电体”与判断“有些金属不是导电体”。
二、悖论
是一种特殊的判断,指的是由一个判断的真,可以推出该判断的假;由该判断的假,可以推出该判断的真的判断。例如古希腊的一个著名的悖论--“说谎者悖论”:
(4)“我正在说的这句话是假的。”
由这句话便产生一个问题:“说自己正在说谎的人,他的这句话是不是假的?”回答这个问题时,就会得出悖论:如果他(说谎者)所说的“我正在说的这句话是假的”这句话是真的,那么这句话就是假的;如果他(说谎者)所说的“我正在说的这句话是假的”这句话是假的,那么又可推出这句话是真的。
由此可见,悖论实际上可以同时断定一个判断的真和假,因而是不符合逻辑规律的要求的。那么,这个悖论有没有办法解决呢?当然有,比如“语言层次理论”就可以。
语言层次理论认为语言是分层次的,某一层的语言不能在自身中讨论它的表达式的真假,必须在高一层的语言中讨论。在说谎者悖论中,悖论的产生是由于没有把语言分成层次,错误地把“我正在说的这句话是假的”(记为“P”)和“‘我正在说的这句话是假的’这句话是假的”(记为“P是假的”)这两个不同语言层次的语句混同了,从而使“P”断定了自身是假的。根据语言层次理论,这是毫无意义的。如果我们明确地把“P”和“P是假的”分属于不同的层次,悖论就不会出现了。
三、正确理解矛盾律
矛盾律指的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互相矛盾的思想不能同真。这里的“同一思维过程”指的是在一个具体的思维过程中对同一事物、同一方面、同一性质或同一关系的认识。如果从不同的角度对事物作出相反的判断并不违反矛盾律。例如:
(5)雷锋是平凡的,又是伟大的。
(6)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在这两个判断中,“平凡”是指雷锋的工作岗位和事迹;而“伟大”是指他的精神和意义;“死了”指的是自然生命的结束,“活着”指的是“精神永存”。这些都不违反矛盾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