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加入灵隐岛
查看: 948|回复: 1

柔弱不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12-7 11:12: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柔弱不争是道教修养自我,处世生活的教义。太上老子从对自然界的观察思考和分析中,深刻阐述了“柔之胜刚,弱之胜强”和“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的道理。所以“道”以柔弱为用,道教徒信道学道,以柔弱的教义思想规范和修持自己,是非常必要的。

         柔弱这个词,从字面上来说似乎表现的是脆弱没有精神,但在道教教义思想中却并不仅是字面的意思,其精神实质主要反映在两个方面。

         第一,柔弱内含的是生命存在和延续的精神实质。自然界的各种生物,因为有生命才能表现出各自不同的柔性,人生则更是如此,没有了生命的人和物表现出的则是刚强的僵硬。所以《道德经》说: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垂教人们修道,维护好生命的柔性,以求长生久视。道教在继承和阐扬这一教义中,要求人们重视柔弱的修炼,始终持行“专气致柔”。做到呼吸中和,滑泽细微。应事行事保持身神的平和安静,和弱其气,持养身神。

         第二,柔弱内含着积极的人生哲理。道教以柔弱为用,主张一切行为都不要太刚强,刚者容易先受摧缺,强者容易先受到屈折。修道就应是以静待动,守柔弱而不妄动,从而开阔自我容让的胸怀。学习水柔弱而能攻坚强的精神,以积极的人生态度,处世应物,健养身神。

         而道教“不争”的教义,与“柔弱”思想有着相互的联系。所谓“不争”,《道德经》说: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即天地万物的运行和人的行为都应顺乎自然而不能强求,与自然无为的教义思想非常相近。所以,又有“无为不争”之说。

         不争的教义精神,《道德经》通过对“水”的论说,就“不争”的思想作了深刻的阐明。《道德经》中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水以它特有的柔弱不争的性格,哪里低就流到哪里,随方就方,随圆就圆,无私地浇灌万物,供人们利用,福育人和万物生长。从无有自恃、自是、自我、自矜的行为。可谓至善完美。为此,祖天师张道陵在立教之初就特别倡导太上不争的教义,把不争作为修道之士的重要修行准则。《老子想尔注》中说:“圣人不与俗人争,有争,避之高逝”。而修道求长生者,也应做到“不劳精思求财以养身,不以无功劫君取禄以荣身,不食五味以恣,衣弊履穿,不与俗争”。后来历代道教高真,避世利荣名,甘隐深山俭朴修行,并发善心济世利人,就是“不争”教义的体现。因此,对于一个真正学道修道者来说,就应体行柔弱不争的教义,以柔弱不争修养自我,不与人争名利荣华,知足,知止,寡欲,不自恃,不自见,不自是,不自伐,不自矜。为善自赏,常怀济世利人之心。从而战胜自我,完善自我,以利社会的和平和发展。
发表于 2007-12-8 18:05:20 | 显示全部楼层
。。。。世界都知足了世界不就没有发展了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灵隐岛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灵异志

GMT+8, 2024-11-24 10:42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