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加入灵隐岛
楼主: ddvgek

基督教——圣经词汇解释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7-11-18 21:09:22 | 显示全部楼层
清洁


  保罗对年轻的提摩太说:“不要叫人小看你年轻,总要在言语、行为、爱心、信心、清洁上,都作信徒的榜样。”(提前四:12)。对一个成长的青年基督徒能在言语、行为、爱心、信心这四项上,都有长大成熟的表现,是可以了解的。但对最后一项“清洁”是指什么?至少不只是指青年人要洗手、洗澡,保持整洁那么简单吧!那么是指绝对不犯罪不受沾污吗?那是个相当高的准则。不过,我们可以从圣经来细察这个“清洁”的意义。同时,也可以衡量我们自己是否能达到这“清洁”的要求。
  新约圣经对清洁的观念用了好几个不同的字。最广泛应用的是(hagnos),或另一个方式(hagneia)。这是指人应当洁净象神的圣洁一样(约壹三:3)。因此人就当保守自己,不在别人的罪人有份(提前五:22),使自己清白无暇(林后七:11),如同贞洁的妇女(林后十一:2;多二:5)。于是清洁就成了基督徒一种必然的德行(腓四:8;各三:17)。保罗提醒提摩太,虽然年轻,但要保持这种纯洁清白的德行(提前四:12,五:2),就会受教会中上下各层人士所尊重。
  今日教会中的青年人,有不少存着信心和爱心,愿意投人事奉,为主努力。虽仍有少数青年在言语、行为上不很谨慎,但大多数青年,在外表上,都是不错的。然而“清洁”是在人的里面。要保持自己真正的纯洁,不只是自认为清白无暇就行了。可能要以平生随时随地在人面前的行动、思想、语词、观点来证实自己确是纯洁无暇的。当主耶稣带着锁链站着受审判时,彼拉多再三向犹太人证明这位耶稣是清白的。其实,主耶稣也早在公众面前宣称过:“你们中间谁能指证我有罪呢?”(约八:46)。可见主耶稣一生确实是纯洁而无可指摘的。连反对祂、陷害祂的人,也没有一个指出祂有任何的不是来。
  另一个新约中常用的字是(Katharos)。一般上用来作干净的意思。在福音书中,主耶稣责备法利赛人,只在外表上遵守摩西律法中的洁净,于是只“洗净杯盘的外面”(太廿三:25),其实内心里充满了恶毒。所以不要单单注重洗干净手,而当洗干净心。惟有“心里清洁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得见神”(大五:8)。主耶稣又与罪人税吏同席,也医治撒玛利亚人。这样,他完全拆除了犹太教中以罪人税吏和外邦人为不洁净的偏见,建立了在律法以外(或以上)的“清洁”的信念。基于这个信念,波得会到哥尼流家去传福音。因为神所洁净的,人不可当作污俗的(徒十:15)。保罗能在外邦人中作福音的使者,因保罗认为;只要对神有信心“一切都是洁净的”(罗十四:20-22)约翰也说明:我们若行在神的光明中,耶稣基督的血就洗净我们一切的罪(约壹一:5-7)。希伯来书的作者更强调:基督的血的洁净的功能,远胜过山羊和公牛的血,因基督已将自己的血献上了(来九:13-14)。律法是按着礼仪来洁净人的外表,惟有基督在我们信的人内心中清洗干净。
  基督徒在清洁上到底要达到什么程度呢?主耶稣说:“凡洗过澡的人,只要把脚一洗,全身就干净了”(约十三:10)。你是个已经在基督里“洗过澡的人”吗?(相信主耶稣基督而有悔改归主得救重生的经历),当你继续行走这遍满尘埃的世界路程时,不要忘记。常常洗脚(天天在主面前省察自己,求主赐恩光照,保守赦免),以保持全身干净。这样,你在“清洁上”,作了信徒的榜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1-18 21:09:45 | 显示全部楼层
神的公义


  我们都喜欢想到神的慈爱,祂是何等的良善、富有怜悯和恩惠。在我们缺乏的时候、祂供应我们;在我们忧伤的时候,祂安慰我们;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祂引导我们。虽然我们知道神同时也是公义的,但每当想起神的公义,总感到一阵威胁和恐惧。所以我们就不喜欢想、也不愿意想。不过按理来论,这位神既是慈爱的,祂又何必要用祂的公义来威胁我们,叫我们害怕呢?也许,并不是祂的“公义”有什么可怕的地方,而是我们对祂的公义不够深切的明了。
  公义的基本观念是“严谨地执行律法”。对人来讲,“律”是必然的;人的一切行动必须受“律”的限制。譬如说:我们每天所吃的食物必有一定的种类、一定的限量;甚至食物的温度卫生度都必须达到一定的规格,而且人要靠食物存活就必须严谨地遵守这样的规格。又如我们与别人相处,就需要有条理有法则;这样,人与人之间才能公平相待,才有公义可言,达成一个彼此尊重、和平共处的社会。
  神既然是公义的,祂也必按律法行事。这样说来,好象神的一切行事也得受“律法”的限制吗?不是的!祂既然是神,就不可能有更高的来控制祂。其实,神本身就是义。一切公义的律都是出乎祂的。祂就是最高的权威、最高的准则。所有的律都是按照神本身的准则而裁定的。
  当我们说“神是公正的”,就包括了神公正的绝对性和相对性。所谓神绝对性的公正,是指神本身具有清廉公正的神性。祂是一位彻底公义的神。所谓神相对性的公正是指神本身的完全,祂决不容许祂的公义圣洁受亏损。无论在什么场合之下,祂都要显出祂的公义和圣洁来。
  我们的神是忠实的、是守约的,祂的应许是一定兑现的。我们可以凭着祂自己的许诺,向祂祈求,最终必蒙垂听。这不是说,神是被这些约或规所绑住,使祂不得不依诺而行;而是在祂的神性里,“背约”或“不忠”根本就不存在。当神要表达自己时,祂只有公义而没有任何与公义能矛盾并存的。这当然不是神的极限,这是神绝对性的公义的神性。
  这位公义的神,对堕落犯罪的人,当然是以刑罚来对付的。可是神爱世人,祂不愿意无可奈何地把祂所造的人,全都丢进地狱去。然而祂却不能以有罪的为无罪,那样就不公义了。唯一解决方案就是要找一位无罪的来代替犯了罪的世人接受罪的刑罚。然而,在这世上哪里找无罪的人呢?因此,神只能将祂自己的儿子,以神子的地位降为人子,来完成这个代罪的工夫。怪不得主耶稣在十架上背负世人罪孽的最后一刻,大声的呼喊:我的神、我的神,为什么离弃我。公义圣洁的父神必须离开这位负有众人罪孽的人,直等到主耶稣以无罪的身份得胜复活了。从此以后,凡信了耶稣的人,他的罪已为十架上的宝血担当了,就能以不再有罪的身份被父神接纳,永远存活在神的公义之下。这就叫做称义得永生。这是神相对性的公义的神性。
  圣经明说:神是烈火(申四:24)。在烈火的意识中,神显明了祂本性上绝对的公义,也表达了祂不容罪污而确立的相对的公义。我们的神是位公义的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1-18 21:10:06 | 显示全部楼层
装备


  我们都知道,做了基督徒应当为主传福音。但不少时候,我们想与人谈福音,却不知从何谈起,谈些什么。有时谈到中途,好象不能说服对方,反受对方的言论所胁逼。总觉自己不如别的弟兄姊妹有见证、有成就。自己在好些事奉工作上总表现得不能达到理想。为什么呢?
  使徒保罗告诉我们:神赐给我们各种不同的恩赐与能力,使我们能够事奉祂,又在人间服侍人。神这样的赐恩赐能力,“为要成全圣徒,各尽其职,建立基督的身体。”(弗四:11-12)
  其实“成全圣徒”应当译成“装备圣徒”(参新译本)。原来,神赐下各种恩赐是为要装备我们每一个基督徒,使我们可以承担祂所付于我们的圣工。有谁生下来就能行大事的呢?岂不是都要经过学习训练而渐渐老练起来;也可能从不少痛苦的经验而不断改正,才能达到完全的地步。看主耶稣自己的门徒,经过多少年的跟随和训练,才成为可以被神使用的使徒。当然最后,神用祂自己的灵,降在他们身上,使门徒们在已经接受的训练,加上圣灵的能力,成为完全装备好了的人才,受主差用。因此,每一位信徒都应当接受在工作事奉上的装备,同时也要领受圣灵能力的装备。凡装备好了的,就能各尽其职,建立基督的身子,就是教会。
  “装备”这个字也译作“补满”,正如帖前三:1O“补满你们信心不足”。就好象补渔网一样(太十四:21;可一:19),把缺少或破损的地方,填补完全。或译作“挽回”,在加拉太六:1“用温柔的心,把被过犯所胜的人挽回过来”。正象哥林多教会的结党纷争,保罗要他们把过去彼此间的不是,弥补回来,达成完全的人(林后十三:11)。其实,这一种补满挽回的行动,与装备一些尚未预备好自己的人,具有类似的意义。只是装备是为“不足”的人,挽回是为“过犯”的人。
  希伯来书的作者与彼得在他们的书信的最后,为读信的弟兄姊妹祝福时,特别提到:主耶稣基督会亲自“成全你们”(来十三:21;彼前五:10)。这里的意思是指装备得完全,或说:达到完备的地步,有能力忍受苦难,有能力多行善事。使徒们很知道,信主的人在教会里,缺乏受苦行善的能力,以致不能活出坚定丰满的生活。这是基督门徒的缺憾,是要追求补满,以挽回过往的不足。若是信徒们装备了从基督那儿来的行善受苦的能力,这是祝福。希伯来书的作者及彼得,都同样重视如此的装备,使教会兴旺,使信徒们活在世间更有能力有见证。
  让我们好好省察自己,我到底在那一方面尚有不完全的地方,需要加以操练,接受装备。或者有什么地方,太过陈旧破残,需要修补挽回的。记得!我们的主耶稣基督,愿意赦免洗净,叫我们达到完备的地步,可以各尽其职,建立基督的身子,荣耀归于真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1-18 21:10:43 | 显示全部楼层
团契


  教会里有各种不同的团契,都因年龄相近、兴趣相同,可以同在一起,彼此相聚交通,真快乐无比。
  团契这名词在圣经希腊文可读作KOINONIA。英文圣经常译作Fellowship或Communion。是指彼此交往时的体验。中文圣经就译作“相交”。“我们既是与父并祂儿子耶稣基督相交的”(约壹一:3),又与主内弟兄姊妹互相交往彼此勉励,就形成一种团契生活。爱主更深,灵命长进。至于不信的和犯罪的,甚至属鬼的,就无法与我们共享这种属灵的团契(林后六:14;林前十:20)。那些人既没有主所赐的生命来与父神并主耶稣基督相交,更谈不上爱主和长进。他们即使曾经一度参加过团契,如今被淘汰而至失落,就成必然的现象了。
  在相交的观念里KOINONIA也包含“有份”JOINT PARTICIPATION的意思。保罗向腓立比教会表明,要彻底的认识基督就当“晓得和祂一同(KOINONIA)受苦。”(腓三:10)这是要信徒在基督的受苦上有份。因此连擘饼纪念主时,我们就“同领”(KOINONIA)基督的血和身体了(林前十:16)。我们既在纪念基督受苦受死上有份,也就因着饼和杯合而为一了(十:17)。凡跟从主的人都在基督的受苦上有份。难怪不少信徒能认定接受“苦楚”是至暂至轻的,且还“心里欢喜”满以为光荣呢!(徒五:41)。
  在马其顿的外邦教会愿意在“供给圣徒的恩情上有份(KOINONIA)”(林后八:4)。他们甘心乐意地以筹得款项,捐助耶路撒冷圣徒中这种支体间休戚相关的心,确把主里相交相契的关系表现出来了。圣灵也提醒教会“不可忘记行善和捐输的事(KOINONIA)。因为这样的祭是神所喜悦的”(来十三:16)。
  保罗称赞腓立比教会一向是在“同心合意”的(KOINONIA)兴旺福音的事工上有份。保罗自己原是为福音的缘故而受捆锁,然而对这捆锁,腓立比的信徒能“笃信不疑,放胆传道”(腓一:12-14)。惟有同心合意地在兴旺福音的事工上有份,信徒才能获益,教会才会长进,神的名字就因此得荣耀。
  保罗给哥林多教会的祝福中,愿他们常有“圣灵的感动KOINONIA”(林后十三:14)。信徒们因都在圣灵里有份而蒙福。事实上,圣灵既已住在我们心里,我们哪能抹煞圣灵、消灭圣灵的感动呢?还常以“心灵固然愿意、肉体却软弱了”的口气、来原谅自己吗?一个常与圣灵相交相契的信徒,就必在属于圣灵的各样事工上有份。顺服圣灵的指示,遵行神的旨意,讨主的喜悦。
  团契里的弟兄姊妹,在父神并主耶稣基督里相交相关,在同一位圣灵里有份,同享属灵的喜乐。一起唱诗、一起祷告、一起查经。在苦难上彼此体恤了解、接纳安慰。在各样的事工上,共肩重负,共同分担。不看个人的利益,只为福音而同心合意。这样,才是真正团契生活的意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1-18 21:10:59 | 显示全部楼层
圣餐

一般来说,基督教会并不注重仪式或礼节。然而受洗礼(或浸礼)及领圣餐(或主餐)是一般基督教会所尊重的两种具有仪式的礼节。因为圣经明确的记载:主耶稣在世之日,祂本身亲自在这两种礼上参予领导,也教导门徒要照样作。以后,使徒的教训及教父们的立论都继续说明这两种仪礼的真义。虽然到后来教会陆续兴起的宗派中,对于实行这两种仪礼的方式和过程,差异愈大;且依据各自的教义来解释这种差异的神学根据。然而对洗礼和圣餐的本质,仍依主的命令遵行,从不容谤讟弃废。

  可惜的是,今天的基督教会为要标榜自己宗派对圣礼的特色;尤其是经常在信徒中举行的圣餐聚会,会着重仪式过于真义,强调外表甚于内容。导致信徒只注意到圣餐礼节的外形。特别是传统上极重视外表礼节的东方人,下意识地只要求完成仪式(“我今天已领过饼和杯了”),就认为目的已经达成了(“我已经是个相当不错的基督徒了”)。
  从圣经的记载来看:当年犹太人的逾越节日,耶稣和祂的门徒,象众人一样,也安排了一个筵席过节。他们用毕晚餐,耶稣就很自然地用桌上的饼和杯,以极隆重的态度,向门徒宣告祂的死的意义。祂以饼的擘开表示自己的身体为众人舍去,又以杯中的葡萄汁(或酒)表示坚立新约的血,使凡接受的人罪得赦免。耶稣又吩咐门徒要常常依这方式行,为的是纪念祂,来表明(宣扬)主的死。一直实行到主耶稣第二次再来接祂门徒与祂同在一起。(太廿六:26-30;可十四:22-25;路廿二:14-20;林前十一:23-26)
  这幅图画清楚地刻划出主耶稣与祂心爱的门徒那种亲密的关系·祂从心底的深处把自己的真情向门徒流露无遗。又把最确切实在的真话向他们说明了。祂既把自己溶化在饼和杯里,就使门徒意识到他们所领受的乃是他们的主自己。透过这样的领受,他们与主已同为一体。主在他们里面,他们在主里面。今天主所以吩咐我们常常以领受圣餐来纪念祂,实在是帮助我们提高与主同为一体的感受和了解。从此以后,领圣餐就不再是单单客观地记得有一位惨死十架的耶稣;而却是主观地以感谢、颂赞、默想、祷告、诗歌来向这位救主敬拜,这是与主极其靠近的敬拜,因为是直接摸到祂又领受祂的。所以人会在领圣餐时极度虔诚地以心灵和真实来敬拜祂。在这敬拜的过程中,领受圣餐的人就与主有深入的相交。
  原来“团契”fellowship就是相交的意思。这个字的主要观念乃是指:在一些事上“参于”“有份”participation,或与人有“共同的领受”communion。保罗提起:“我们所祝福的杯,岂不是同领基督的血吗?我们所分开的饼,岂不是同领基督的身体吗?”(林前十:16)。因此领受圣餐就是领受耶稣的身体和耶稣的宝血。同时,我们也分享耶稣的身体和宝血所达成的效果——主为我们预备的救恩。也因此我们可以坦然无惧的与父神并祂儿子耶稣基督相交。而且,当弟兄姊妹相聚一堂,同领一样的饼一样的杯,纪念着同一位主时,彼此之间心灵及悟性上的相交相通,也是极深入极亲密的。这就是团契,在主里真实的团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1-18 21:11:15 | 显示全部楼层
神的国


  “天国”这名词好象是马太福音专用的,共出现了卅三次。而马可和路加都沿用“神国”。马可用过十四次,路加用了卅二次。约翰福音只用过一次,使徒行徒行传用了六次,保罗书信中出现过八次,启示录也用了一次。其他经节有译作“国度”、“你的国”、“父的国”、“我祖大卫的国”等。
  从上述记录中观察,“神国”是新约中普遍应用的称谓。马太福音中所以称为“天国”,很明显的,是因马太福音原为犹太人而写的。犹太人是尽量避免直接称呼神的名,因他们怕妄称耶和华的名而犯诫命。马太福音广用“天国”一词,当然是“避讳”的作用,也的确是犹太人对神国称谓的习惯用语。所以“天国”,即是“神国”。这在马太十九:23-24表达得极其明显了。
  “国”=Kingdom =(希腊文)Basileia有双重意义,即是“王权”(reign)和“国土”(realm)。意思说:在王所拥有的土地上(realm)施展他的权力(reign)。父神将国交给祂儿子耶稣基督治理,又把一切仇敌都放在祂脚下(林前十五:24一28)。祂就要建立弥赛亚的王国。基督要作王直到永永远远(启十一:15)。耶稣曾对彼拉多说过:“我的国不属这世界”。可见神的国不是要在这世界上占有一块土地,而是要在这世上施展祂的王权,就是神的权能(sovereignty)。
  事实上,神的权能最主要的是为救赎人从罪恶的权势下释放出来,使人得获新的生命,在这世上就作个重生的基督徒。这样看来,“神国”不只是一个将来基督再临时所要完成的国,而现今已经进入人类的历史了。神国的权能已经在这世上败坏了撒但的权势,使罪人得释放。门徒们都可以靠基督的能力击败撒但的诡计。所以耶稣说:“神的国就在你们中间了”(路十七:21)。这不是象新神学思想,认为只要天下人人心地改得善良,世界就此大同,天国即在地上了。这个地域性的神国,必须等到基督再临才实现的。而神国的权能,是我们基督徒现今可以感受到的,因为是已经在我们心里运行了。
  这样的一种神国的思想,在旧约时代是隐藏的,直到耶稣基督在十字架上完成了救赎,就将这奥秘揭开了(罗十六:25-26)。从但以理的预言中,旧约时代的犹太人一直认为,他们经过了玛代、波斯、希腊、罗马、及另一个地上的国权后,弥赛亚就是大卫的后裔要作王,使犹太人重建王国(但以理二章)。这也是犹太教一向的信仰。这也是当时的犹太人不能容纳耶稣而把祂钉死在十字架上的主因。耶稣在世时,虽多次用过“天国的比喻”来表达这个奥秘,但犹太人听不懂,也不愿意懂——因为这奥秘中也包括:救恩本是单为犹太人的了,神国也不再是犹太人的专利权了。而是属普世接受耶稣为基督的人(太十三:11)。保罗在书信中极强调这个奥秘(弗三:1-11)。
  神的权能(reign)既已进入这罪恶的世代,我们所经验到的神的祝福就形成了现今属灵的神国(the spiritual realm of God's Kingdom)。所以凡要在来生进入神永远国度的人,今生必须要象小孩子一样很单纯的接受耶稣作他心中的王。因为“凡要承受神国的,若不象小孩子,断不能进去。”(可十:1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1-18 21:11:32 | 显示全部楼层
天国


  从马可、路加、约翰三本福音书内,我们只读到“神的国”。唯在马太福音,我们发现有卅三次论到“天国”(the kingdom of the heaven,lit.tr.),但也有四次提到“神的国”(Kingdom of God)。
  根据“时代真理的释注”(Dispensational lnterpretation),马太福音之所以用卅多次天国而又用四次神国,是为要证明耶稣到世上来原是要为犹太人设立一个属地的大卫后裔的国度。可是耶稣这样的心意,被犹太人拒绝了。所以这个国度只能延迟到耶稣再来以后才实现。这样的解释,就把天国与神国分为两种不同的国度了。天国是属地的,是神在旧约就应许以色列人的弥赛亚王国。神的国却是属灵的,是神全权掌管的,也就是三位一体的神,远超宇宙之上的权能彰显。而天国只是把神国从地上表现出来,所以是看得见的,摸得到的。施洗约翰所传的福音,就是这个天国。最初耶稣也宣布这个天国近了的好消息。意思是:这信息若被接纳,天国即可开始。
  时代真理的解释者也继续宣称,耶稣起初在加利利所传的(太四:23,九:35),并不是“因信得救恩就成为神的属灵儿女”的福音。而是向犹太人宣告一个属地上的大卫后裔之国。内容偏重‘律法”,包括马太五章、六章、七章的登山宝训,并没有“恩典”(白白赐人救恩)存在。到了第十二章,祂的天国的宣告已很肯定地被犹太人拒绝后,祂就不再传天国的消息了。所以,从第十三章起,主耶稣就转向普天下的人宣扬神所设立的救恩。这恩典是白白赐给任何愿意相信接受的世人。于是,恩典时代的福音就成了个奥秘。因为这样的福音从来旧约先知没有说明过,也没有必要说明。而这原先未实现的国度,不但要到未后的日子来到,而且也不只是为犹太人设立的了。这样,马太福音既是为犹太人而写的,那么这为犹太人而预备的国度,却又被犹太人拒绝了的信息,就只记载在马太福音中了。
  正因为这样的解释,我们基督徒今天就不当再引用主祷文,因为那是属天国时代的祷文,并不适用于我们这个时代。同时,在登山宝训中,耶稣是叫犹太人更清楚认识“不可杀人”、“不可奸淫”、“爱你邻舍”等律法的真义。因祂在犹太人中建立天国,不是要废掉律法,乃是要成全律法(太五:19)如此的解经是否准确?一般教会在崇拜上释经上是否存有错误?这倒是值得思考的。
  时代真理释经者的主要立场是要把“天国”与“神的国”分别开来。这样的解经真实吗?“天国”只是指属地上的大卫之国吗?耶稣当初是不是真正向犹太人宣告一个属地上的大卫之国呢?
  当耶稣在地上向犹太人宣讲真道时,祂当然是用犹太人所通用的亚兰语。以后写福音书的人,把耶稣一切的言行用当时通用的希腊文写成的。马太的记载既是为犹太人而写的,就沿用犹太人所习惯的称呼:“天国”。因犹太人习惯上常用其他字来代替“神”的尊称。正如回家的浪子向父亲说:我得罪了天又得罪了你。耶稣也问犹太人:约翰的洗礼……是从天上来的或是从人间来的呢?审判耶稣的大祭司也责问:你是那当称颂者(the blessed)的儿子基督不是?在马太福音中,四次提到“神的国”,更表明主耶稣并没有把这个名词划分成二。最明显的是看马太十九:23-24“财主进天国是难的……骆驼穿过针的眼比财主进神的国还容易呢”(参看可十:23-25)。对马可、路加、约翰来讲,写给希腊文读者的福音书中,若用“天国”就现得非常陌生,而且毫无意义。因这名词会给希腊人一个错觉,好象是“天空中的王国”(kingdom in the skies)或是“云层中的国度”(kingdom of the c1ouds),现得极其神话化。
  事实上,从主耶稣一贯的教训中,我们真看不出祂有意把“天国”与“神的国”分别出来。更看不出祂降世为了原来是要想在地上设立一个属物质的国度。后来,却中途变挂,改为普世人设立完备的救恩。若是真的话,这是件大事。主耶稣一定会在祂的教训中分明的叙说出来。何必要解经家用某些经文将其含意显示给我们看呢?事实上,耶稣却率直的说过一句话:“我的国不属这世界”。并把这同样一句话重复了一次(约十八:36)。
  主耶稣要单为以色列人设立一个王国有什么意义呢?事实上,祂所设立的国度是为全人类的,包括以色列人和外邦人。凡肯接受耶稣基督救恩的,都可以进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1-18 21:11:50 | 显示全部楼层
新造的人


  “若有人在基督里,他就是新造的人,旧事已过,都变成新的了。”(林后五:17)
  每一个新的年头,人人都想:往事既过,今年应当重新做人了。其实,对一个基督徒来讲,这样的想法是多余的。因为每一个基督徒,都在他重生得救的阶段,已经有过这种重新做人的经验。而且这经验是不须要年年重复的。这种经验就形成了“新造的人”(a new creature)。
  “新造的人”是如何成为“新”的呢?
  首先,信的人要与基督同钉死。基督为我们完成了救赎的工夫,担当了我们的罪,使我们不再受罪的困扰。因我们的罪都归在基督身上,我们就与基督的死相连,这样的联合,就使我们与基督发生了一种新的关系。祂被定了罪,我们却因祂而称义了。接着,信主的人在基督的生命里有了份,就与基督同享复活的生命。救赎的力量,透过圣灵的工作,就使我们成为一个新的创造(a new creature)。那就是说,原来充满罪恶的旧生命,已不再存在了,我们现今所拥有的,是主耶稣复活的新生命,我们受基督的爱激励,使我们活着不再为自己,而是为基督而活。
  “新造的人”怎样表彰出他的“新”呢?
  当一个人信了耶稣,悔改得救后,他就过着称义成圣的生活,心灵里充满了从神那里来的平安喜乐。他的言行态度都会有新的改变。凡一向与他往来的人,都会察觉到他这种转变。原来行为越坏的人,这种新的改变也越强烈。因为这是超过常人的能力所能作到的。对信主的人本身来讲,他的人生观、价值观,也与以前不同了。他行事为人的方式、要求、目标,都超过一般世人。那就是一切“都变成新的了”。称为一个新造的人,就不再具有任何部门尚未更新的。虽然我们还没有到达完全的地步,但在自己身上极大的转变,一定是很明显的,因为“旧事已过”。
  “新造的人”在什么时候成为“新”的呢?
  当人接受耶稣基督为主为救主的时候,这人就成为“新造的人”。所以凡在基督里的人,都是新造的人。最恶最坏的人成为“新造”之后,就和最有道德的人一样了。在神的眼中,凡信祂的,都是新造的人。这个“创造”也不需要等到将来,在现今的世界里已经是“新造”的了。事实上,若我们现今尚不是新造的人,不要想等到将来,离开这世界以后,再有机会“新造”。这个世界才真需要“新造的人”你已成“新造的人”了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1-18 21:12:08 | 显示全部楼层
长大成人


  一个人一生下来就不断地长大。生理学家和心理学家都会把这样的生长,分成几个阶段。有的划分为儿童期、少年期、青年期、壮年期、老年期等;有的称之为形成期、冲动期、定型期、成熟期;当然也还有其他分类方法。这一切都是指人的生长发展,从极幼稚不能自助的开始直到一个坚强老成且能自顾顾人的成熟阶段。一个十六岁的少年不但比六岁的孩子高大,而且他的言语行动也进步得多。一个廿六岁青年的身高体重,虽不一定比这十六岁的少年来得壮实,但在思想型式行事方针上,一定会稳重得多。所以一个人的长大成熟,不单是指他身量的长高长大,也包括他整个人的思考心态、待人接物的进展增强,并且各方面显出平衡成熟的现象。
  圣经对于成熟所用的一个希腊字,中文圣经译作“长大成人”,“作大人”,“完全”,“完备”等。归纳这几节经文的内容,可以看见,神要我们在基督里满有个长成的身量(弗四:13)。这身量的丰满和长成,就如圣灵借着医生路加告诉我们的:“耶稣的智慧和身量,并神和人喜爱祂的心,都一齐增长。”这种身体智慧心灵平衡的发展,使耶稣在世上显得极为成熟。
  追求这种平衡的发展,以致达成丰盛的身量,希伯来书指示我们,基督徒就不该一直吃奶,而当能吃干粮。因为凡吃奶的,在基督的道理上没有经验,只是个婴孩;惟独长大成人,才有操练纯熟的心态。圣经用这种借喻式的笔法,是指成熟的基督徒不但明白神的说话,而且能深入真理,对一切的事,都以属灵的眼光来领悟。对于世俗的利益、个人的意气,就不再看为重要。唯一的是要求自己能明白神的心意,行在祂的旨意中。这也就是主耶稣要我们在心志上作大人。(林前十四:20)
  所谓“心志上”英文译作in understanding,意思是指一个能思考判断的头脑。神创造了我们,给我们一个能思想的头脑。祂确实要我们能作出成熟的思考。当然,我们言行生活应当依靠神,蒙主恩手的引领。但这并不等于作个受控制各、大卫、以利亚,甚至主耶稣自己在世几年的传道事工,还有保罗、波得、约翰对初期教会的建立,都看出他们在圣灵里所作的成熟的思考判断。
  这样看来,我们不能怪耶稣定了个太高的标准,要求我们“完全”象天父完全一样(太五:48)。若是我们真长大成人,懂得让神在我们心里自由运行。那么我们行事为人的成熟(完全)程度,岂不象天父完全一样吗?感谢主!要紧的不是达不到完全,而是我们是不是一个成熟的基督徒。
  基督徒!你已经长大成人吗?原来“成熟”并不是一生下来就有的现象。保罗告诉我们,要作个成熟的基督徒(完全人)是要忘记背后努力面前的。不要一直挂牵着背后的失败,应当努力的是前面,以耶稣基督的完全为我们的标竿,向前直跑。祂要使我们长大成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1-18 21:12:35 | 显示全部楼层
以马内利


  圣诞佳节无论在贺卡上或诗歌里,都发现“以马内利”的名称。事实上,当耶稣降生前,天使在梦中告诉约瑟,马利亚将要生一个儿子,人要称祂为以马内利(马太一:23);意思就是神与我们同在。而这名称早在七百多年前,先知以赛亚就预言,有位童女所生的儿子要称为以马内利(以赛亚七:14),祂就是犹太人所盼望的救主。
  其实,以马内利这名称就已说明耶稣降生尘世的目的和方法了。原来、以马内利在希伯来原来文字中是“神来到人中间”的意思。耶稣降生世间,就是神来到人中间的实现。
  为什么神要到人中间,与人同在呢?
  在旧约时代,人想通过遵守律法而到神那里去。可是人虽每年都向神祈求、献一样的祭物,总不能叫自己得以完全(希伯来十:1)。使人不得完全的当然是“罪”。罪拦阻了人,使人不能到神那里去。因此,在人里面的罪的问题,必须先行解决。耶稣基督、神的儿子,原是圣洁无暇疵的神,惟有祂才有资格,免除人的罪。公义的神若要解决人的罪的问题,必须有个无罪的人,而不是无罪的神。所以这位无罪的神的儿子,必须先成为无罪的人子,才可能完成替罪的功夫。要做到这一点,这位神的儿子必须降世为人。所以祂以道成了肉身,住在我们中间(以马内利),充充满满的有恩典有真理(约一:14)祂既成了有肉身的人,就可以为罪人死。以无罪的“人”的身份,顶替世人的罪。使凡相信接受祂的人,都能获得这预备好了的救恩,得蒙救赎,可以到父神那里去。所以祂降生时,起名叫耶稣,因为祂要将自己的百姓从罪恶里救出来(马太一:21)。如此看来,在旧约中人想尽办法要到神那里去,可是不能,也是不可能。在新约时代,神亲自来解决这问题,就是祂使神的儿子,就是神自己,降生到人中间,与人同在。这就是以马内利了。
  当然,这位以马内利最终的目的是为我们罪人死;死后复活,完成救恩,叫我们都能因信祂而得拯救。可是祂来到人中间,也确实是为我们活,且是丰丰满满的有恩典有真理。因为祂活在我们中间(以马内利)叫我们能认识天上的神,就是那位不是人肉眼能见到的神。因祂活在我们中间(以马内利),我们能看见神的公义、神的圣洁、神的怜悯、神的慈爱。因祂活在我们中间(以马内利),祂把天上的父神,活画在我们眼前,也深印在我们心中,这样,不再是我们设法到神那里去,而是神已经到了我们中间来,与我们同在(以马内利)。从此,我们可以亲近祂、爱祂、事奉祂、荣耀祂。同时,从这位与我们同在(以马内利)的耶稣的生活言行中,使我们基督徒明白在世上做人的原则。这种充充满满有恩典有真理的方式,也成为我们行事为人的典范。叫世人看见,这位神的儿子耶稣基督,非但降生世间,也确确实实地住在我们中间,与我们同在(以马内利)。
  更奇妙的,靠着耶稣基督的救赎,有一天我们都要上到天上,坦然无惧的来到父神面前,与祂永远同在。完成了旧约无法完成的一件大事。感谢神!现在这一切都完成了。因为耶稣基督降生世上,来到人中间,与我们同在——以马内利!









道成肉身


  “基督耶稣降世,为要拯救罪人。”(提前一:15)。这节经文大家很熟悉。然而,这句话里面所包含的真理,究竟明白了多少呢?其中有两个问题可供人思考的:第一,为什么耶稣基督要“降世”才能拯救罪人呢?第二,耶稣降世只是为“拯救罪人”,而不能以道德榜样来改良社会吗?这些问题的答案牵涉到整个信仰的基础了。
  “世人都犯了罪,亏缺了神的荣耀”。我们的神却是大有爱心的。祂不愿意祂所创造的人类全部自亏欠神而犯罪灭亡。于是神要定一套计划来达成拯救罪人的实际效果。
  按神的公义,有罪的必须偿还罪债,而“罪的工价乃是死”。那么人最主要的是要有一位没有罪的来替罪人偿赎罪渍,使人不至于死,也不至于遭灭亡。然而要找一位没有罪的,就必须在这世界之外了,那么也只有天使和神自己了。其实,这位能赎人罪的,一定是为人所敬拜的,天使不受敬拜,因此惟有神自己才能担此重任。所以在创世以前已定了三位一体的神的第二位——圣子耶稣基督,来拯救人类从罪恶中出来,免致灭亡。
  这位耶稣为什么要“降世”呢?原来基督是具有全备的神性。祂是神,祂有解决罪的能力。但解决罪的方法就必须借着死,以败坏掌死权的魔鬼。况且“若不流血罪就不得赦免”神本身不会死,也不会流血。若要经过流血的死,就必须要具人体。因人有肉身,肉身可以死。于是基督必须降生,成为人的样式,取得人的肉身,才能替人死,替人流血赎罪。
  这样看来,我们所信的耶稣基督,祂既是神,又是人。不过我们应该明白,在祂里面,并不是一种神人两性的混合体(神性中表达些人性、或人性中表达些神性)。祂却是同时具有两个并存的位格——神格与人格:神加人。祂在世上时,具有完整的神性和完整的人性。所以祂是全知全能,同时也会怜悯、忧虑、饥饿、疼痛。
  既然降世的耶稣是具有神性的,为什么不可以透过祂属神的道德言行,教训世人改良世界,使世人明白而行善呢?这样岂不是可以免除十架之苦,使人类普遍得救而神国实现在地上吗?这个看法果然是很理想,但有几个基本条件无法解决。首先是人类已经犯下的罪还没有解决。其次也因这种罪根性,人虽知道良善却不愿也无能去达成。正如一个已经跌入海中的人,其实他早已知道应当走的路和不应当走的路。现今他所急需的不是教导而是拯救。同样的原理,人知道核子能对人类所需的能源的伟大供应,也知道试管婴儿可对人类生理缺憾的补偿。然而大家都在为这种科学的发展而担心。因为人人意识到,从人类的罪根性里,科学的成果会被利用来毁灭人群比造福人群的可能性强得多。
  “基督耶稣降世,为要拯救罪人”。惟有罪人蒙耶稣基督拯救,脱离了罪根性的羁拌,人才有向善的可能。为此,这位为拯救世人而降生的耶稣基督,是配得颂赞、尊贵、荣耀、敬拜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灵隐岛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灵异志

GMT+8, 2024-11-24 10:08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