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文献记载,悬棺葬作为一种特殊的埋葬习俗,最早出现于春秋时期,其墓主大都属于“百越”民族。“百越之族”多利用高悬绝壑、人迹少到的岩隙以藏尸,使之免于野兽侵袭和人为的损害。据考古发现,这种岩洞墓葬制,沿武夷山脉,五岭以及川滇一带等十三个省区都有遗迹可寻。但此种葬俗,自秦汉相继统一东南沿海之后,百越地方政权被消灭了,闽越葬俗逐渐为后来的汉族土境葬俗所取代。武夷山脉,是当时闽越族的主要活动地区,留下闽越族的史迹本不为奇。然而此种葬俗为何能绵延至今?史料记述:汉武帝时灭闽越,徙其民于江淮间。实际上被述者主要为权贵,并非全部。《宋书·地理志》说:“彼逃亡山谷者颇众。”闽北一带为越族活动之重地,悬崖葬俗,是否就是当年逃亡山谷者之越民世代相录下来的遗习,至今是个值得探究的谜。不管怎么说,洞穴崖葬,是明显地与古代越族历史和葬俗有难以分割的渊源关系。
一具小小的棺材,想必是一个孩子曾安眠于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