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加入灵隐岛
楼主: 陈轩

《尸语者》 秦明 连载中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5-3-23 13:43:31 | 显示全部楼层
胡科长的眼神也黯淡了下来,掏出了200元钱,说:“都是命,这是我的一点儿心意,你帮我带给他。”
    多么可爱的一个孩子,还没有来得及享受人生的美好,生命就开始进入了倒计时。关键是他那乐观、勇敢的精神,深深地感染了我。一个6岁的孩子,知道自己父母的苦,面对死亡没有丝毫的恐惧。
    我觉得我不能袖手旁观,虽然他只是我的一个普通病人。
    回到宿舍,我二话不说找出了自己的存折。虽然这个时候我还没有工作,没有自己赚钱养活自己,但是也有一小笔存款。这都是爷爷每个月偷偷地塞给我这个宝贝孙子的,我没有舍得用,想存起来等工作时买个像样的礼物送给爷爷。不过这个时候,救人要紧。钱虽然不多,但至少可以让小青华在这个世上多停留几天。
    室友受到我的影响,纷纷慷慨解囊,就这样七凑八凑,也凑了近5000元钱。这对于还没有上班的我们,实在不是一笔小数目。
    第二天轮休,我高高兴兴地跑去玩具店,给小青华挑了一件小礼物,怀揣着5000元钱,向省第一人民医院走去。
    到医院时,我发现省医的气氛有些不对,不少穿着白大褂的医生护士没有在自己的门诊或科室工作,纷纷向康复门诊的方向走去。两辆呼啸着的警车也向康复门诊的方向驶去。
    我没有在意,径直来到脑外科的病房。病房里的人特别少,一种不祥之感涌上我的心头。我拿着给小青华买的玩具快步走到了小青华的病房门口。病房内居然空无一人。
    我心中一凛,急忙跑去值班医生的办公室,值班医生正用双手撑在窗台上向楼下眺望。
    “医生,我是17床吴青华的朋友,请问……”
    值班医生用手指了指楼下:“我也在看呢。听说17床病人昨晚失踪了,今早在康复门诊门口的池塘里发现已经淹死了。”
    我顿时觉得天旋地转,扔了礼物,向康复门诊的方向飞奔而去。
    事发的池塘周围已经围满了围观的医生护士和病人家属,隔着人群,我听见了一片哭声。我推开人群,给守卫的民警看了证件,掀起警戒带走到池塘边。
    这是一个小池塘,水不深,也就1.2米左右,但是足以没过小青华的头顶。
    池塘旁边站着几个警察,都是熟悉的面孔。尸体已经打捞上来,我的师哥李华正在对尸表进行检验。
    我挪着沉重的步子,慢慢靠近尸体。
    一张熟悉的脸,一双熟悉的大眼睛,眼睛里残留着惊恐无助的眼神。
    死者就是我的第一个病人,那么惹人喜爱、让人心疼的小男孩——小青华。
   
    小青华毫无生气地躺在那里,瞪着那双可爱的大眼睛,但那双大眼睛已经失去了光彩。小青华的爸爸吴敬丰坐在警戒带外,轻轻地抽泣着。付玉好像已经大哭过一场,看上去精疲力竭,无力地坐在吴敬丰的身旁,脸上的泪渍还未风干,她绝望地望着天空。他们都没有注意到我的到来。
    小青华的口鼻腔附近黏附着白色的泡沫,两只握紧的小手里攥着水里的水草,初步看,他确实是溺死无疑。
    李法医回头看着我惊愕的表情,问:“怎么了?认识?”
    我木然地点了点头。
    “长得挺可爱的孩子,可惜了。”李法医低头继续进行尸表检验。
    “睑球结合膜可见出血点,指甲青紫,窒息征象明显。”李法医一边检验尸体,一边缓缓地说,“口鼻腔黏膜未见损伤,颈部皮肤无损伤出血。”
    这是法医尸表检验的一般方法,在确定死者系窒息死亡后,必须确定是否是外界暴力捂压口鼻腔、扼压颈部导致的机械性窒息死亡。排除了以后,再确定有无溺死的征象,排除法和认定法同用,避免漏检、误检而导致对案件的错误定性。
    “口鼻腔附近见泡沫,指间见水草样物。”李法医边说边捞起水里的水草,“与池塘内的水草形态一致。”
    和我一起参与实习的一名实习法医在旁边抱着记录本奋笔疾书,记录着李法医的描述。
    “初步看,死因很简单,是溺死无疑。”李华扭头对我说,“是你亲戚还是熟人?”
    “熟人。”我随口答道。此时,我的心情很复杂,也不知道是对小青华的惋惜,还是对本案的一些忐忑和怀疑。一个重病的小男孩,夜里步行到几百米外的池塘,失足落水,这确实不可思议。他是如何逃避了医生、护士和自己父母的监护来到这里的?他深夜来到这里,又是为了什么呢?
    我走到吴敬丰夫妇身边,轻声问道:“到底是怎么回事?”
    吴敬丰似乎在想着什么心事,突然听我问了一句,吓了一跳:“啊……啊……是……是秦医生?我也不知道,昨晚我们到厕所商量下一步医药费着落的时候,小青华可能自己跑了出去,我们找了一晚上,却没有想到,他……他……呜呜呜呜……”说完,吴敬丰又哭了,哭得双手都在颤抖。
    我安慰了他们两句,重新走进现场。
    此时李法医已经脱掉了小青华的衣服,仔细地检查尸体的全身:“全身未见致命性损伤。”
    突然,我几乎和李法医同时注意到了小青华肩膀部位有一小块颜色加深的部位。凭经验,这应该是一块皮下出血,也就是说,这是一块损伤。李法医回头看看我,小声说:“可能有问题。”
    “能确定是出血吗?”我问。其实我知道,这应该是皮下出血,而且是死前不久形成的。
    李华点点头。
    “应该是落水的时候磕碰形成的吧。”我不愿意相信,会有人伤害这么一个可爱的、得了重病的小孩。他是多么讨人喜欢,每个人都爱他还来不及,怎么会伤害他?除非……
    “这个位置处于肩部的低凹部位,如果是磕碰形成的损伤,必然会在突起的部位比如肩峰、颈、头部,不可能突起的部位不受伤,而低凹的部位受伤。”李法医说。
    “如果是突起的硬物磕碰呢?”虽然我不愿意相信会有人杀害小青华,但是看了看平整的池塘周边和平静的水面,我知道我的这个假设是不可能成立的。
    “我觉得可能性比较高的情况是,落水后,有硬物顶住他的肩膀,不让他浮起来。”李法医咬了咬牙,说道。
    我回头看了看吴敬丰和付玉。付玉依然精疲力竭地靠在丈夫的身上,茫然地看着天空。而吴敬丰却停止了哭泣,像察觉了什么似的,向警戒带内张望,与我眼神交会的时候,不自然地避了开去。
    不祥的预兆在我的心里升起。
    我从勘查箱里拿了双手套戴上,开始帮助李法医检验小青华的双手。我们都知道,在凶杀案件中,死者的双手经常能够带来一些信息或者证据,有的时候甚至能够成为定案的依据。
    此时小青华的尸僵已经很坚硬,我费了不少劲儿才掰开了他的双手。忽然,我发现了一些不正常的现象。
    我在小青华的右手掌上,发现了一根细如绣花针般的硬刺,硬刺的大部分插入了小青华的皮肤。
    我们用止血钳将硬刺拔了出来,经过仔细的观察,我和李华异口同声地说道:“竹子!”
    但是,现场并没有竹子,池塘内更不应该有。更重要的是,刺入竹刺的小青华的手掌破口处,生活反应不是非常地明显。也就是说,竹刺刺入小青华手掌的时候,小青华已经接近死亡了。
    “这就相当可疑了。”李华边说,边招手叫来了在一旁守卫的派出所民警,“尸体拉回殡仪馆解剖,可能是起案件。”
    “案件?”一直认为是起意外事故的派出所民警相当诧异,“谁会来杀他?难道是?”说着,望向警戒带外的吴敬丰夫妇。
    李法医没有说话,我却注意到了吴敬丰的变化,他仿佛隐约听见了我们的对话,身体开始微微发抖。
    “那,孩子的父母……”派出所民警问道。
    “先控制起来吧。”李法医说。
    派出所民警应声走向吴敬丰夫妇。我实在不忍心看到这对刚刚丧子、极度悲痛的夫妻还要被带去派出所,转头不去看。
    突然,我听见了吴敬丰声嘶力竭地哭喊:“青华,爸爸对不起你,爸爸是不想让你再这样痛苦下去,你痛苦的时候,爸爸更痛苦啊!”
    我吃惊地回头望去。吴敬丰跪在地上号啕大哭,付玉依旧那样痴痴地坐在地上,望着天空。
    这等于是认罪了,是吴敬丰杀死了小青华,看付玉的状态,她也应该知情。
    现场突然安静了,除了吴敬丰仍然在大声地哭喊,其他人都默然了。围观的群众也惊呆了,他们想不到这位父亲会下狠手杀死自己的儿子,而且是亲眼看着自己的儿子慢慢淹死。
    “没想到,我们的推断这么快就印证了。”李法医安慰似的拍了拍我的肩膀,“我们去殡仪馆解剖,你去不去?要不,你就别去了,估计你看不下去,而且既然是你的熟人,按规矩,你得回避了。”
    我似乎完全没有听见李法医说什么,脑子里一片空白,不愿意看到的情节这么快就看到了,一时间我晕头转向,不知所措。
    “喂,没事吧?”李法医关心地问道。
    “没……没事。”我回过神来,眼泪奔涌而出,为了可怜的小青华,为了这对苦命的夫妇,“你刚才说什么?解剖?这还需要解剖?”
    “是的,解剖是必需的,扎实证据。既然是故意杀人案件,就必须要起诉了,是需要证据的。”
    听见故意杀人几个字,我的身体一震,真的不愿看到这对可怜的夫妇走上断头台。
    “可是,他们是为了自己的孩子不再痛苦啊,法律真的这么无情吗?”我说,“虎毒不食子,他也是出于无奈。”
    李法医耸了耸肩,表示理解我的感触,接着说:“我们解剖尸体的另一个目的,就是明确孩子生前的疾病状况。既然是绝症,而且是很痛苦的绝症,我相信我们把这个写进鉴定书,会是减轻他们夫妇罪责的有效证据吧。”
    李法医说得很对,法医的职责也包括明确犯罪嫌疑人的罪责。听了李法医的话,我的内心顿时安宁了很多。
    既然不能参与解剖,我就提出要求和民警一起带吴敬丰夫妇去派出所。有法医参与讯问,对于民警来说自然不是坏事。很快,案件移交到了刑警队,我跟着刑警们走进了刑警队的审讯室。
    审讯室里,吴敬丰对自己的罪行供认不讳:“实在是治不起了,而且每次看见青华头痛、呕吐的样子,看着他斜视越来越严重的眼睛,看着他饿得头晕却吃什么吐什么的样子,我的心里就跟刀割的一样。医生说救活的希望几乎没有,何必再让他受这么多痛苦?每天都要打吊针,有的时候他不能吃,还要插胃管,我没法看着他这么痛苦,我不忍心。昨天我和付玉商量过后,回到病房发现青华自己在病房外玩儿,就带他出去,吃了顿肯德基,他最爱吃肯德基了,我想在他临走前给他吃他最喜欢的。在肯德基门口,看见有一根竹棒,我就带上了。本来想用棒子打死他的,可是实在下不去手啊。后来他走到池塘边玩儿,我就推他下了水,没想到他浮了起来,并且喊着‘爸爸爸爸’,他一定以为我是和他闹着玩儿的。我狠下心用竹棒顶住他,把他顶下水,他抓住竹棒挣扎,挣扎着……就这样慢慢地不动了,眼里都是惊恐和不解,他肯定不明白为什么爱他的爸爸要杀死他。我永远忘不掉他的眼神,永远忘不掉……”
    吴敬丰一边低声地交代着案情,一边默默地流泪,眼泪浸湿了他的前襟。我和审讯的民警都不禁动容。
    走出刑警队,发现去寻找作案竹棒的技术员已经将竹棒提取回来,看来这个案子是铁板钉钉了。
    破案以后,我没有丝毫的轻松,而是满心的惆怅和悲伤,为了这对苦命的夫妻,为了这不知是对是错的罪行。
    我知道,吴敬丰夫妇不会被判处极刑,但我不知道,他们的心会不会就从此死了。但愿他们承担了应该承担的刑事责任后,能够走出这段阴霾的历史,好好地生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3-23 13:43:45 | 显示全部楼层
胡科长的眼神也黯淡了下来,掏出了200元钱,说:“都是命,这是我的一点儿心意,你帮我带给他。”
    多么可爱的一个孩子,还没有来得及享受人生的美好,生命就开始进入了倒计时。关键是他那乐观、勇敢的精神,深深地感染了我。一个6岁的孩子,知道自己父母的苦,面对死亡没有丝毫的恐惧。
    我觉得我不能袖手旁观,虽然他只是我的一个普通病人。
    回到宿舍,我二话不说找出了自己的存折。虽然这个时候我还没有工作,没有自己赚钱养活自己,但是也有一小笔存款。这都是爷爷每个月偷偷地塞给我这个宝贝孙子的,我没有舍得用,想存起来等工作时买个像样的礼物送给爷爷。不过这个时候,救人要紧。钱虽然不多,但至少可以让小青华在这个世上多停留几天。
    室友受到我的影响,纷纷慷慨解囊,就这样七凑八凑,也凑了近5000元钱。这对于还没有上班的我们,实在不是一笔小数目。
    第二天轮休,我高高兴兴地跑去玩具店,给小青华挑了一件小礼物,怀揣着5000元钱,向省第一人民医院走去。
    到医院时,我发现省医的气氛有些不对,不少穿着白大褂的医生护士没有在自己的门诊或科室工作,纷纷向康复门诊的方向走去。两辆呼啸着的警车也向康复门诊的方向驶去。
    我没有在意,径直来到脑外科的病房。病房里的人特别少,一种不祥之感涌上我的心头。我拿着给小青华买的玩具快步走到了小青华的病房门口。病房内居然空无一人。
    我心中一凛,急忙跑去值班医生的办公室,值班医生正用双手撑在窗台上向楼下眺望。
    “医生,我是17床吴青华的朋友,请问……”
    值班医生用手指了指楼下:“我也在看呢。听说17床病人昨晚失踪了,今早在康复门诊门口的池塘里发现已经淹死了。”
    我顿时觉得天旋地转,扔了礼物,向康复门诊的方向飞奔而去。
    事发的池塘周围已经围满了围观的医生护士和病人家属,隔着人群,我听见了一片哭声。我推开人群,给守卫的民警看了证件,掀起警戒带走到池塘边。
    这是一个小池塘,水不深,也就1.2米左右,但是足以没过小青华的头顶。
    池塘旁边站着几个警察,都是熟悉的面孔。尸体已经打捞上来,我的师哥李华正在对尸表进行检验。
    我挪着沉重的步子,慢慢靠近尸体。
    一张熟悉的脸,一双熟悉的大眼睛,眼睛里残留着惊恐无助的眼神。
    死者就是我的第一个病人,那么惹人喜爱、让人心疼的小男孩——小青华。
   
    小青华毫无生气地躺在那里,瞪着那双可爱的大眼睛,但那双大眼睛已经失去了光彩。小青华的爸爸吴敬丰坐在警戒带外,轻轻地抽泣着。付玉好像已经大哭过一场,看上去精疲力竭,无力地坐在吴敬丰的身旁,脸上的泪渍还未风干,她绝望地望着天空。他们都没有注意到我的到来。
    小青华的口鼻腔附近黏附着白色的泡沫,两只握紧的小手里攥着水里的水草,初步看,他确实是溺死无疑。
    李法医回头看着我惊愕的表情,问:“怎么了?认识?”
    我木然地点了点头。
    “长得挺可爱的孩子,可惜了。”李法医低头继续进行尸表检验。
    “睑球结合膜可见出血点,指甲青紫,窒息征象明显。”李法医一边检验尸体,一边缓缓地说,“口鼻腔黏膜未见损伤,颈部皮肤无损伤出血。”
    这是法医尸表检验的一般方法,在确定死者系窒息死亡后,必须确定是否是外界暴力捂压口鼻腔、扼压颈部导致的机械性窒息死亡。排除了以后,再确定有无溺死的征象,排除法和认定法同用,避免漏检、误检而导致对案件的错误定性。
    “口鼻腔附近见泡沫,指间见水草样物。”李法医边说边捞起水里的水草,“与池塘内的水草形态一致。”
    和我一起参与实习的一名实习法医在旁边抱着记录本奋笔疾书,记录着李法医的描述。
    “初步看,死因很简单,是溺死无疑。”李华扭头对我说,“是你亲戚还是熟人?”
    “熟人。”我随口答道。此时,我的心情很复杂,也不知道是对小青华的惋惜,还是对本案的一些忐忑和怀疑。一个重病的小男孩,夜里步行到几百米外的池塘,失足落水,这确实不可思议。他是如何逃避了医生、护士和自己父母的监护来到这里的?他深夜来到这里,又是为了什么呢?
    我走到吴敬丰夫妇身边,轻声问道:“到底是怎么回事?”
    吴敬丰似乎在想着什么心事,突然听我问了一句,吓了一跳:“啊……啊……是……是秦医生?我也不知道,昨晚我们到厕所商量下一步医药费着落的时候,小青华可能自己跑了出去,我们找了一晚上,却没有想到,他……他……呜呜呜呜……”说完,吴敬丰又哭了,哭得双手都在颤抖。
    我安慰了他们两句,重新走进现场。
    此时李法医已经脱掉了小青华的衣服,仔细地检查尸体的全身:“全身未见致命性损伤。”
    突然,我几乎和李法医同时注意到了小青华肩膀部位有一小块颜色加深的部位。凭经验,这应该是一块皮下出血,也就是说,这是一块损伤。李法医回头看看我,小声说:“可能有问题。”
    “能确定是出血吗?”我问。其实我知道,这应该是皮下出血,而且是死前不久形成的。
    李华点点头。
    “应该是落水的时候磕碰形成的吧。”我不愿意相信,会有人伤害这么一个可爱的、得了重病的小孩。他是多么讨人喜欢,每个人都爱他还来不及,怎么会伤害他?除非……
    “这个位置处于肩部的低凹部位,如果是磕碰形成的损伤,必然会在突起的部位比如肩峰、颈、头部,不可能突起的部位不受伤,而低凹的部位受伤。”李法医说。
    “如果是突起的硬物磕碰呢?”虽然我不愿意相信会有人杀害小青华,但是看了看平整的池塘周边和平静的水面,我知道我的这个假设是不可能成立的。
    “我觉得可能性比较高的情况是,落水后,有硬物顶住他的肩膀,不让他浮起来。”李法医咬了咬牙,说道。
    我回头看了看吴敬丰和付玉。付玉依然精疲力竭地靠在丈夫的身上,茫然地看着天空。而吴敬丰却停止了哭泣,像察觉了什么似的,向警戒带内张望,与我眼神交会的时候,不自然地避了开去。
    不祥的预兆在我的心里升起。
    我从勘查箱里拿了双手套戴上,开始帮助李法医检验小青华的双手。我们都知道,在凶杀案件中,死者的双手经常能够带来一些信息或者证据,有的时候甚至能够成为定案的依据。
    此时小青华的尸僵已经很坚硬,我费了不少劲儿才掰开了他的双手。忽然,我发现了一些不正常的现象。
    我在小青华的右手掌上,发现了一根细如绣花针般的硬刺,硬刺的大部分插入了小青华的皮肤。
    我们用止血钳将硬刺拔了出来,经过仔细的观察,我和李华异口同声地说道:“竹子!”
    但是,现场并没有竹子,池塘内更不应该有。更重要的是,刺入竹刺的小青华的手掌破口处,生活反应不是非常地明显。也就是说,竹刺刺入小青华手掌的时候,小青华已经接近死亡了。
    “这就相当可疑了。”李华边说,边招手叫来了在一旁守卫的派出所民警,“尸体拉回殡仪馆解剖,可能是起案件。”
    “案件?”一直认为是起意外事故的派出所民警相当诧异,“谁会来杀他?难道是?”说着,望向警戒带外的吴敬丰夫妇。
    李法医没有说话,我却注意到了吴敬丰的变化,他仿佛隐约听见了我们的对话,身体开始微微发抖。
    “那,孩子的父母……”派出所民警问道。
    “先控制起来吧。”李法医说。
    派出所民警应声走向吴敬丰夫妇。我实在不忍心看到这对刚刚丧子、极度悲痛的夫妻还要被带去派出所,转头不去看。
    突然,我听见了吴敬丰声嘶力竭地哭喊:“青华,爸爸对不起你,爸爸是不想让你再这样痛苦下去,你痛苦的时候,爸爸更痛苦啊!”
    我吃惊地回头望去。吴敬丰跪在地上号啕大哭,付玉依旧那样痴痴地坐在地上,望着天空。
    这等于是认罪了,是吴敬丰杀死了小青华,看付玉的状态,她也应该知情。
    现场突然安静了,除了吴敬丰仍然在大声地哭喊,其他人都默然了。围观的群众也惊呆了,他们想不到这位父亲会下狠手杀死自己的儿子,而且是亲眼看着自己的儿子慢慢淹死。
    “没想到,我们的推断这么快就印证了。”李法医安慰似的拍了拍我的肩膀,“我们去殡仪馆解剖,你去不去?要不,你就别去了,估计你看不下去,而且既然是你的熟人,按规矩,你得回避了。”
    我似乎完全没有听见李法医说什么,脑子里一片空白,不愿意看到的情节这么快就看到了,一时间我晕头转向,不知所措。
    “喂,没事吧?”李法医关心地问道。
    “没……没事。”我回过神来,眼泪奔涌而出,为了可怜的小青华,为了这对苦命的夫妇,“你刚才说什么?解剖?这还需要解剖?”
    “是的,解剖是必需的,扎实证据。既然是故意杀人案件,就必须要起诉了,是需要证据的。”
    听见故意杀人几个字,我的身体一震,真的不愿看到这对可怜的夫妇走上断头台。
    “可是,他们是为了自己的孩子不再痛苦啊,法律真的这么无情吗?”我说,“虎毒不食子,他也是出于无奈。”
    李法医耸了耸肩,表示理解我的感触,接着说:“我们解剖尸体的另一个目的,就是明确孩子生前的疾病状况。既然是绝症,而且是很痛苦的绝症,我相信我们把这个写进鉴定书,会是减轻他们夫妇罪责的有效证据吧。”
    李法医说得很对,法医的职责也包括明确犯罪嫌疑人的罪责。听了李法医的话,我的内心顿时安宁了很多。
    既然不能参与解剖,我就提出要求和民警一起带吴敬丰夫妇去派出所。有法医参与讯问,对于民警来说自然不是坏事。很快,案件移交到了刑警队,我跟着刑警们走进了刑警队的审讯室。
    审讯室里,吴敬丰对自己的罪行供认不讳:“实在是治不起了,而且每次看见青华头痛、呕吐的样子,看着他斜视越来越严重的眼睛,看着他饿得头晕却吃什么吐什么的样子,我的心里就跟刀割的一样。医生说救活的希望几乎没有,何必再让他受这么多痛苦?每天都要打吊针,有的时候他不能吃,还要插胃管,我没法看着他这么痛苦,我不忍心。昨天我和付玉商量过后,回到病房发现青华自己在病房外玩儿,就带他出去,吃了顿肯德基,他最爱吃肯德基了,我想在他临走前给他吃他最喜欢的。在肯德基门口,看见有一根竹棒,我就带上了。本来想用棒子打死他的,可是实在下不去手啊。后来他走到池塘边玩儿,我就推他下了水,没想到他浮了起来,并且喊着‘爸爸爸爸’,他一定以为我是和他闹着玩儿的。我狠下心用竹棒顶住他,把他顶下水,他抓住竹棒挣扎,挣扎着……就这样慢慢地不动了,眼里都是惊恐和不解,他肯定不明白为什么爱他的爸爸要杀死他。我永远忘不掉他的眼神,永远忘不掉……”
    吴敬丰一边低声地交代着案情,一边默默地流泪,眼泪浸湿了他的前襟。我和审讯的民警都不禁动容。
    走出刑警队,发现去寻找作案竹棒的技术员已经将竹棒提取回来,看来这个案子是铁板钉钉了。
    破案以后,我没有丝毫的轻松,而是满心的惆怅和悲伤,为了这对苦命的夫妻,为了这不知是对是错的罪行。
    我知道,吴敬丰夫妇不会被判处极刑,但我不知道,他们的心会不会就从此死了。但愿他们承担了应该承担的刑事责任后,能够走出这段阴霾的历史,好好地生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3-24 22:44:05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八案融化的人

    这一年的夏天格外炎热,但是我的心情一直非常好。我很顺利地通过了中国刑警学院的论文答辩,拿到了第二个学士学位,更重要的是,我顺利地被省公安厅签下,成为省公安厅的法医。
    终于成为一名正式的法医,这让我十分欣喜。上班的第一天就是去出差,复查一起信访事项,复核原鉴定单位的鉴定结论。带我去的,是省厅法医科的科长,国内知名的法医专家。我敬了拜师酒,尊称他为师父。
    师父在出差的路上告诉我省厅法医的职责。我们主要是负责全省重特大、疑难命案的现场勘查、尸体检验、现场重建分析,负责死因、伤害复核鉴定,负责信访案件的处置、处理,负责疑难案件的会诊、技术审核,负责科研,负责规范管理基层法医的日常工作行为并提供业务指导。
    原本以为省厅的法医会比较清闲,听师父这么一说,我才知道任重而道远。省去了天天跑非正常死亡案(事)件现场的工作,我们面对的都是一些重大的、疑难的、久侦不破的案件。一听疑难案件,我立即来了精神,谁不喜欢挑战呢?
    第一次出差就非常顺利,我们复查完信访案件后,告知了信访人结论,信访人对我们的细致工作表示信服。
    出差归来,我开始考虑在省会城市住宿的问题。由于房租昂贵,我决定临时借住在省厅警犬队的宿舍里。虽然每天都要在犬吠声中睡去,但是对于爱狗的我来说,和警犬们交交朋友也不失为一件乐事。
    和我同屋的同事,是中国刑警学院痕迹检验专业毕业的林涛,一个喜欢向我炫耀他健美身材的帅小伙。我们虽然同一年毕业,但因为专业不同,在学校里并不认识。我们相见恨晚,每天总要卧谈到深夜,憧憬着将来一起出勘现场、指挥现场勘查的情形。
    周末,由于在刑警学院养成早睡早起的好习惯,我和林涛早早地就醒了,商量着是否要去网吧好好地玩一天《魔兽世界》。这时,电话铃不合时宜地响了。
    “起床没有?”师父说起话来,和他的行事作风一样,雷厉风行,“有个案子,尸蜡化的,去不去?”
    “去。”我不假思索地说。
    毕竟去参与破案,比打《魔兽世界》更有吸引力。
    “我也想去!”在一旁着急的林涛看我要挂断电话,喊了起来。
    “林涛也想去。”
    “去吧,见识见识是好事。”师父欣然同意。
    很快,厅里的警车风驰电掣一般驶进了警犬基地,师父走进我们的宿舍闻了闻,笑着摇了摇头,说:“去隔壁犬舍看看,比你们这儿干净。”
    “出发吧。”师父率先上了车。
    “师父,你怎么穿短裤?”我看见师父T恤加短裤,一身休闲打扮,感到不可思议。
    “来不及换,带女儿去钓鱼,鱼儿刚咬上钩,就来了电话。”
    我怀着好奇的心情,随着车子颠簸在路上。虽然此时我已经参与过数百具尸体的检验工作,却一直没有见过尸蜡化的尸体是个什么模样,只在教科书上读到过,这是一种保存型尸体现象(保存型尸体现象:尸体的变化,分为保存型尸体现象和毁坏型尸体现象。保存型尸体现象是指尸体在特定的环境下逐渐变化,但是整体外形依旧保存。如木乃伊、霉尸、尸蜡、泥炭鞣尸。毁坏型尸体现象如白骨化、巨人观等。)。
    “尸蜡化是什么?”林涛一直很好学。
    “啊,就是一种保存型尸体现象。”我背着书上的理论,尽量用难懂的专业术语来掩饰自己其实也没见过的心虚感。
    “臭吗?”林涛直接问到关键点。
    “啊……不臭吧,和干尸差不多。”我想当然地说。
    师父坐在前排扑哧一声笑了出来:“别不懂装懂,这一点你可比不上林涛。”
    说话间,我们来到了现场,这是一个臭气熏天的垃圾场。办案民警和龙番市公安局的法医正围在报案人身边,听他述说。
    很高兴看到这些熟悉的市局法医,打过招呼,我们也加入了听故事的队伍。
    “前天下的暴雨,把这一大堆垃圾冲刷了下来。”报案人是一个靠捡垃圾为生的中年妇女,她指着一座堆成一层楼高的垃圾山说,“昨天这里稀烂,我就没有过来。今天天放晴了,我起个早来这里找找看有什么能卖钱的东西,老远就看见一个挺大的编织袋,鼓鼓囊囊的。我还说在这么大袋子里肯定能找出点儿什么呢。袋子大概有两个行李箱那么大,很沉,我拖了半天才从垃圾堆里拖出来。”
    我们不约而同地看向100米远处放着的那个白色编织袋。
    “拖出来就觉得臭气熏天,我们天天在垃圾场都不觉得多么臭,没想到这个编织袋这么臭。我不敢打开看,就报了警。”
    听她这么一说,我仿佛也感觉到身边夹杂的那种异于生活垃圾的气味。
    我情不自禁地向那个白色编织袋走去。
    “干什么去?”师父问道。
    “去看看是什么。”
    “废话,你说是什么?”

    我也意识到自己这个回答实在很傻,但我仍然对师父之前所说的尸蜡化尸体充满了好奇。
    师父又简单询问了报案人几个问题,走到正在和保护现场的民警说话的市公安局法医李华面前问:“什么情况?”
    “没仔细看,打开袋子,能看见一双脚,躯干和头有东西包裹,没打开看。从脚掌看,应该部分尸蜡化了。”
    师父左右看看周边的环境,摇了摇头。野外现场,加之是每天都会有变动的垃圾场,这样的现场很难发现线索。而且尸体装在编织袋里,基本可以判断是一起凶杀案件了,无须判断性质。
    “连编织袋一起拉到殡仪馆吧,我们去仔细检验。”师父挥挥手。毕竟是全省法医的头儿,他的话就是命令。
    我们又重新坐回车上。尸体的真面目依旧没有展现,我的心里充满了忐忑。回头看了一眼坐在后排的林涛,脸色和我一样。
    我们很快到了殡仪馆内的解剖室门口,师父打开后备厢,拿了三个防毒面具,递给我们俩。
    “不用,以前没戴过。”我故作潇洒地说道。
    “你以为不戴口罩不戴防毒面具很牛吗?”师父说,“法医不会保护自己,谁来保护你?”
    “上学的时候,老师说不能带这个,会影响嗅觉,我们不是要靠嗅觉识别中毒征象吗?”我很会纸上谈兵。
    “20年前是这样,现在可不是。狗鼻子的时代早就过去了,现在我们有先进的毒物检验仪器设备,还需要你闻?”
    看见林涛在一旁鄙视我的眼神,我悻悻地接过防毒面具。
    “高度腐败的尸体会散发出有毒的气体,对法医的身体造成极大的危害。这种防毒面具可以过滤掉大部分的有毒气体,但是,别指望它能挡住臭味。尸臭的穿透力和黏附力都是很强的,这种防毒面具没有去臭的功能,做好心理准备,一会儿想吐,就出去吐,没人笑话你们,别硬撑着,小心吐在防毒面具里。”师父坏笑着和我们说。
    不一会儿,殡仪馆去现场拉尸体的车风驰电掣般开了过来,突然一个急刹,紧接着车门打开,副驾驶上的一个殡仪馆工作人员跳将下来。整个动作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他是下来吐的。
    驾驶员是一个经验老到的殡仪馆工作人员,他开门走下来:“你们自己搬吧,这个确实臭,车估计得晒两天。”
    我鄙夷地走过去,掀起面包车的后门,看见了那个白花花、鼓囊囊的编织袋,一股臭气扑面而来,看来戴着的防毒面具确实没啥除臭效果。刚在垃圾场,离得又比较远,所以没有感受到这种异于高度腐败尸体的臭味,恶臭中夹杂着酸臭,让人的肠胃迅速翻腾起来。
    我定了定神,和李华一起将编织袋拖下了车,还好袋子不太沉。
    我们把编织袋拎到解剖台上,师父已经穿戴完毕走了过来,说:“去戴两层手套。”
    我看了眼在一旁观摩的痕检员林涛,生怕他又嘲笑我,梗了下脖子,装作经验丰富的样子,说:“没事,两层手套没手感,缝线打结都感觉不到线头。”
    师父看了我一眼,没说话。
    我们打开白色编织袋的拉链,臭味迅速加强了几倍,在一旁负责摄像的年轻民警立即摘下了防毒面具,跑到门口干呕起来。我勉强忍住了恶心。
    编织袋里的尸体是蜷曲状的,头朝下,脚朝上。一双光着的脚抵在袋口,黄油油、皱巴巴的。
    师父探过头看了看,说:“嗯,确实是尸蜡化了。拉出来看看吧。”
    我和李华还有市局的实习法医一同将尸体拉出了编织袋,尸体的尸僵已经完全缓解,我们把尸体平摊着放在了解剖台上。
    尸体的小腿以上是用密闭、套筒状的塑料膜包裹的,这样的塑料膜有两层。塑料膜套筒的直径只有50厘米,紧紧套在尸体上,我们不敢随意剪短塑料膜,只有从下往上想把塑料膜褪下来。原本以为会很难,没想到轻轻一拽,塑料膜就剥落下来了。我没有想到如此轻松,用力过猛,塑料膜上黏附的油状物抛洒开来。周围围观的、没有穿解剖服的民警吓了一跳,纷纷检查自己的衣服有没有被污染。
    师父皱了皱眉头:“轻点儿!不知道尸蜡是怎么回事吗?是脂肪组织的皂化,皂化了自然是很滑的。”
    尸体完全暴露在我们眼前,虽然穿着长袖T恤和单裤,但由于尸蜡化,皂化了的组织浸透了衣服黏附在衣服外面,整个尸体黄油油的,皮肤都皱缩起来,看起来十分恶心。
    死者是一个女性,因为面部尸蜡化,无法看清面容,更无法推断年龄。死者的双手手腕是被一根看似还比较新的绿色电线捆绑的,捆绑的双手又被一根白色的电话线缠绕固定在后腰的部位。我们切开死者手腕部位的皮肤,皮下没有出血,看来是死后捆绑的。
    真正接触到尸体皮肤的时候,我才知道原来不仅视觉,就连触觉也可以挑动呕吐的神经。尸体真的就像肥皂一样滑,戴着乳胶手套的手根本就抓不住尸体的胳膊,用力一抓,周围的组织就会渗出黄色的黏稠液体。
    死者的衣着很整齐,没有撕扯、损坏的迹象。从内衣的样式来看,应该是个年轻女性。照相录像完毕后,我们开始褪去尸体的衣物。
    尸表检验没有发现任何问题,尸体的眼球已经完全萎缩塌陷了,口鼻腔已经腐败得只剩一层皮,指甲也全部脱落,无法检查是否存在窒息征象。
    解剖检验开始的时候,负责摄像的年轻民警又忍不住掀开防毒面具向一旁的垃圾桶里呕吐。没有呕吐的林涛走上前拿过摄像机,说:“我来吧。”我看着林涛笑了笑,心想这个家伙也是个干法医的料。
    尸体的皮下组织全部皂化了,但是肌肉组织清晰可辨。同样,通过解剖,我们没有发现致命的外伤。颈部的肌肉腐败得比较厉害,无法明确是否有出血,但是很快,师父就找到了死者最有可能的死因。
    尸体的甲状软骨(就是喉结附近的软骨)上角有骨折,骨折断段发现了出血。这是生前骨折。
    真正打开胸腹腔的时候,一方面我们已经基本适应了臭味,一方面尸体的内脏并没有尸蜡化,所以恶心的感觉消失了不少。通过对尸体内脏的检验,我们确定,死者是机械性窒息死亡的。
    “她是被掐死的。”我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3-26 23:02:23 | 显示全部楼层
ai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3-29 22:20:08 | 显示全部楼层
  
    师父认可地点点头:“死因问题不大了。现在关键是找出死者的特征,找到尸源。另外你们觉得她死了多久?”
    “全身大部分尸蜡化,应该要四五个月的时间吧?”我的理论基础还是很扎实的。
    “现在是七月,五个月前是二月,二月份那么冷的天,你就穿长袖T恤和单裤了?”
    我恍然大悟。所有通过尸体现象判断死亡时间都是统计学的意义,由于环境、季节和个体差异等,有时候误差会很大,结合衣物进行判断是个不错的办法。
    “死者是被密闭的塑料套筒包裹的,没有完全密闭,加之周围环境是潮湿、多菌的垃圾场,又正值炎热的夏天,所以尸体尸蜡化的速度会相应增快。像这样尸蜡仅限于皮下,还没有完全侵及肌肉组织,我估计尸体在这样的环境下最多两个月。也就是说死者应该是天气暖和的五月份左右死亡的。”
    这真是学了一招,我点了点头。
    尸源寻找应该不难。知道了死者大概的死亡、失踪的时间,有明显特征的衣着,再加之我们通过死者牙齿、耻骨联合的观察计算,明确了这是一名27岁左右的女子,长发,未生育,身高162厘米,身材偏瘦。有了寻找尸源的条件,刑警部门很快就把死者的衣着照片和基本信息发到各派出所,从报失踪人员中查找比对。
    尸体检验工作进行了5个多小时才结束,仅缝合这一项,就整整做了一个小时。尸体太滑了,止血钳都夹不住皮肤,大家生怕缝针会扎到自己的手,格外仔细。
    因为天气炎热,尸检工作进行完毕后,我身上的衣服都汗湿了。最糟的是,我反复用洗手液洗手,双手仍有一股尸臭。
    我很烦恼,又先后换用了肥皂、洗衣粉、洗洁精来洗,依旧无法去除那股气味。我一边闻着自己的手,一边不停地干呕。
    一旁的师父笑了:“是吧,让你戴两层手套,还嘴硬,就让你尝试一下,看你以后还听不听话。”
    “戴两层手套就不臭吗?”我像警犬一样探过鼻子去闻师父的手掌心。果然没有闻到什么臭味。看来,真是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啊!
    晚上,参加现场勘查的民警们一起吃饭,大家都饥肠辘辘,端起饭碗就开始往嘴里扒。只有我坐在一旁,藏着自己的手,虽然我也一样饥肠辘辘,但是手上的气味太浓重,实在无法端起饭碗。
    师父看到我这样,笑了笑,出门拿了一把香菜来:“还好,厨房还有几棵这个。”
    我疑惑地看着师父,不知他是何用意。
    “搓手啊,愣着干吗?”
    我将信将疑地接过香菜,使劲儿地搓了起来,直到把香菜都搓成了碎末。再一闻,真的好神奇,两只手一股香菜味。顾不了那么多,我也赶紧吃了个饱,就和林涛回到了宿舍。因为感觉身上也有点儿味道,我们到澡堂洗了澡、洗了衣服。当林涛一身轻松地入睡的时候,我发现我手上的臭味又回来了。就这样,第二天一早,我去市场买了几斤香菜随身带着、随时搓手,两天后,手上的味道才慢慢消散了。
    正当我为摆脱了手上的臭味而感到庆幸的时候,一天上午,我接到了师父的电话:“跟我去派出所,尸源找到了。”
    很快,我跟随师父驱车赶到了五街派出所。接待室里,一个年轻男人耷拉着头,无力地坐在凳子上。
    “今年5月8号,这个男子来我们派出所报案,称他的妻子可能遭袭,而后失踪。今天我们找到了他,给他看了尸体的衣物照片、核对了死者的基本信息,非常符合。相关的同一认定检验正在检验。这个尸源问题应该是八九不离十了。”同在派出所的刑警队长向师父介绍道。
    “小伙子,和我们说说事情的经过吧。”师父向男子发问。
    “两个多月前,我和张月到城东的树林里说话。”男子喃喃地说道。
    “你说的是垃圾场东边500米的那片小树林?”师父问道。
    “是的。”
    “那里荒无人烟,附近几里路都没有人家,你们去那里干什么?”
    “我……我们有点儿感情纠葛,想找个没人的地方沟通一下。”
    “那也不用到那么偏远、没有人烟的地方吧?”
    “我们谈恋爱的时候喜欢去那里,所以……所以习惯了。”男子的脸上闪过一丝慌张的神情。
    “好吧,那你接着说。”
    “我们过去谈了几句,就谈崩了。我一气之下开车就走了。”
    “你是说,你把她一个人丢在了荒无人烟的垃圾场旁边?”
    “是的,我对不起她!”男人突然大哭了起来,把在场的人吓了一跳。
    “你觉得她是怎么死的?”师父继续问道。
    “肯定是有歹徒贪图她的美色,强奸不成杀了她。”
    “你怎么知道没有强奸成?”
    “我……我……我猜的,我看衣服没有撕破。”
    师父盯着男子的眼睛,足足盯了几分钟。男子逃避了师父犀利的眼神,低下头擦眼泪。
    “走吧,问完了。”师父转身走出接待室。
    问话突然结束,我和刑警队长都很意外,赶紧小跑着追出接待室。
    “您看,我们现在怎么办?”刑警队长面露难色,“要不要到那边去蹲点守候?”
    “不用了,把这个男的控制起来吧。”师父斩钉截铁地说。
    “啊?控制他?”别说刑警队长,就连我也很意外,抓错人被投诉会很麻烦的。
    “他很可疑吗?”刑警队长问道。
    “非常可疑!”师父依旧斩钉截铁,“他说谎。”
   
    “就是因为他知道没有性侵害吗?”我和刑警队长都比较诧异,师父一向谨慎,不应该如此武断。再回头想一想,刚才的对话,也就性侵害这个问题有些破绽。
    “楼上有会议室吗?”师父答非所问。
    “有的。”派出所所长说道。
    “让专案组来这里开会。”师父说道,“把投影仪架起来。”
    半个小时后,派出所会议室坐得满满的。师父操纵着投影仪,介绍我们尸检的所见。
    一张张尸体照片翻过,侦查员们皱紧了眉头。估计这次的专案会开完,刑警们会更体谅法医工作的艰苦。
    “按照尸检情况,今天找到了尸源。死者是住在庆丰新村的张月。”师父说道,“刚才我和张月的丈夫谈了次话,觉得他疑点很多。”
    刑警们神态各异地听着师父说。两天不眠不休的工作让大家精疲力竭。
    “首先,当时在场的人都意识到了这个疑点。他断言张月没有被强奸,这一点他不可能知道。”师父说,“其次,他说张月最后是在荒无人烟的垃圾场附近地区被害的。这显然不可能。”
    “为什么不可能?杀完人,包裹以后直接抛尸,看样子很合逻辑。”
    “第一,如果是偶遇歹徒被害,歹徒不会花那么多心思去包裹尸体,有什么意义呢?”师父切换到了尸体被包裹的原始状态的幻灯片,接着说,“第二,如果是在垃圾场附近偶遇熟人,熟人作完案,要藏匿尸体,应该抛去更远的地方,不会抛尸在离杀人现场那么近的垃圾场。而且在荒无人烟的地方碰见熟人,概率太低了吧。”
    我们都呆呆地听着,总觉得这样的怀疑理由并不充分。
    “我认为张月不可能在野外遇害的依据不仅仅是这些。”师父看出了我们的质疑,“我有充分的依据支持张月是在室内被害的。”
    师父打开原始尸体的照片:“大家看。包裹、捆绑尸体的物件有:编织袋、塑料膜、崭新的电线和电话线。尤其是塑料膜,是两层,两层外形、规格完全一致的这么长的套筒状塑料膜。你们觉得如果在野外作案,会有这么充分的时间、会花这么多心思来包裹尸体吗?这人的心理素质也太好了吧!现场即便是空旷的野外,偶尔也会有人路过。”
    我们觉得非常有道理,都频频点头。师父喝了口茶,接着说:“另外,在野外作案,能够在短时间内找到这么多捆绑、包裹尸体的物件吗?”
    “附近不是有垃圾场吗?那里什么都有。”
    “如果是在垃圾场寻找捆绑的工具,最有可能找来的是垃圾场里很常见的、更易于捆绑的软质绳索,而不应该是不易捆绑的硬质的电线。而且电线和电话线上都有新鲜的剪断的痕迹,犯罪分子何必舍易取难呢?一般人家里可能没有绳索,但肯定有一些电线和电话线。”
    “那为什么说是短时间内捆绑包裹呢?可能是杀了人,然后几个人分头回家去找包裹尸体的物件,回来再包裹尸体呢?”我提出一种可能。
    “你是法医,不应该问这个问题。我们知道,尸体死亡后一两个小时就会出现尸僵,尸僵形成以后尸体就很难屈曲了。而我们看到的尸体是处于完全的屈曲状。而且在尸体被屈曲之前,已经套了两层塑料膜。也就是说,凶手是在尸僵形成之前,完成了捆绑、包裹、屈曲装袋的程序。在荒无人烟的野外,在一两个小时之内找到这么多物件,完成捆绑包裹然后装袋,可能性很低。所以,我觉得张月被杀的第一现场是在室内。”
    “那有没有可能是张月和她丈夫分开以后,被人劫持到有这些物件的室内,杀害以后再抛弃到垃圾场呢?”有侦查员问。
    “这个可以排除。因为我们通过尸体检验,没有发现死者有约束伤和抵抗伤。也就是说死者死前没有被控制的迹象,也没有明显的抵抗动作。她应该是在没有防备的情况下被掐死的。”
    “如果是有两三个人控制她呢?她一个弱女子,被两三个人控制,她也不敢反抗啊?”又有侦查员提出设想。
    “是一个人包裹尸体的。”师父斩钉截铁地说。
    “一个人包裹尸体都能看出来?”连我都觉得很不可思议。
    “大家看一看。尸体的双手是先被捆绑在一起,然后再和躯干捆绑在一起的。对吧?而且捆绑的地方,没有生活反应。也就是说,人死了以后才捆绑双手,再把双手捆在腰上。”师父神秘一笑。
    大家恍然大悟。是啊,死后再捆绑尸体的目的只有一个,把尸体的双手和躯干固定在一起,才方便用一个直径不大的塑料套筒套住尸体。如果是两个人,完全可以一个人包裹,另一个人固定双手,就没有必要花这么多工夫找各种绳索捆绑尸体了。
    “综上所述,死者应该是在室内,在没有防备的情况下被人掐死,然后迅速被捆绑、包裹、折叠、装进编织袋。既然是趁其不备杀人,而且杀人后又要藏匿尸体,应该是熟人作案。”
    这就是最简单的现场重建。
    大家纷纷点头认可。“但是,即便明确了是一个熟人、室内作案,也不能确证就是张月的丈夫干的。”没有拿到证据,刑警队长很不放心。
    “我没有说一定是她丈夫干的,只是很怀疑他。”师父说,“他总是强调他们是在垃圾场附近谈话,张月是在垃圾场附近失踪的,对垃圾场这个地方很是敏感,给人的感觉就是欲盖弥彰,制造张月是在垃圾场附近遇袭的假象。”
    “接下来怎么办?”
    “办手续,搜查张月的家。”
    很快,我们到达了张月的家,用从张月丈夫身上扣押下来的钥匙打开了房门。搜查工作进展得很顺利,很快我们就从他家的工具柜里找到了形态一致的绿色电线和被剪短的、剩下的电话线头。
    等我们重新返回派出所,刑警队的审讯工作依旧阻力很大,张月的丈夫叫嚣着要投诉民警,他完全没有低头认罪的态度。
    “看看这个再喊。”师父把装在物证袋里的电线和电话线扔在男人的面前。
    “这个能说明什么?你家没有电线?你家没有电话线?”
    “别犟了。”师父说,“你不知道电线的断头能够鉴定出是否为同一根电线吗?”
    男人突然沉默了。
    案件就这样侦破了。原来张月的丈夫有了外遇,小三不依不饶,要求他离婚。他拗不过小三的要求,提出离婚又遭拒,于是下狠手杀死自己的妻子并抛弃了她的尸体,以为尸体就这样永不会被发现,他也就能够蒙混过关。
    “可是,他不报案不就可以了吗?为什么还要去派出所报失踪?”我问道。
    “你问他们吧。”师父指了指身边的派出所民警。
    “哦,不是他报的失踪。他只是和张月的父母说张月下班后就没有回家,找了两天没找到。张月的父母来派出所报了案。接到你们寻找尸源的命令后,我们也是花了两天的时间才找到张月的丈夫。现在看来,当时他是想故意躲避审查的。”派出所民警说。
    “唉,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我深深地感慨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灵隐岛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灵异志

GMT+8, 2024-12-23 10:36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