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加入灵隐岛
查看: 2738|回复: 1

女人修行首要是恢复和重塑自己的“菩萨相”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3-13 12:59: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直认为,赞叹一个女性美丽的极致用语,不是闭月羞花,不是一笑倾城,更不是被现代人用滥了的“美女”称谓,而是“菩萨”二字。每当我们提及“菩萨相”的时候,一个温婉可亲、端庄玉润的形象就会浮现在脑海。??
“菩萨”一词不仅寓意了女性姣好的容颜仪态,更涵盖了女性最优秀的品质——慈悲纯良。“菩萨”一词甚至泯除了审美性别的差异和对立,从没有一尊女菩萨的形象会招致“男人爱、女人妒”的局面,更没有人会将男权社会下“红颜薄命”、“红颜祸水”等贬低歧视女性的词汇与女菩萨挂钩。
可见,“貌如菩萨”是中国传统审美的最高境界,是国人集体审美的共同投射,与宗教信仰无关,与性别年龄无关。
  “菩萨”一词本是佛教中的音译词,是“菩提萨埵”的简称,可以翻译为“觉有情”。“觉”是使动词,使“有情”觉悟之意。“有情”指的是一切有情感、有灵知的生命。
  
  佛家的生命观极其宏大,不仅人类是有情众生,猫狗虫虾也是有情众生,包括以出生形式划分的卵生、胎生、湿生、化生,以物质形态划分的有色、无色,以意识形态划分的有想、无想、非有想非无想等等,看得见的、看不见的,都是有情众生。菩萨指的就是发心利益这一切有情众生的人。在佛教的发源地印度,菩萨皆为男性,通常是伟岸俊美的贵族男子形象。
  
  而且佛经中说,一切诸佛菩萨成就菩提时,非男非女,随机应化,体现出“众生平等,无有高下”的基本教义。然而,佛教传入中国后,流传过程中被逐步本土化,佛经中诸多菩萨的形象也就发生了演变。东晋以前,我国的观世音菩萨造像几乎都是男性;东晋以后,观世音菩萨开始现身为女相,一度男女观音同时并存;到了隋唐时代,观世音菩萨就都成了女身。
  
  甚至代表般若智慧的文殊师利菩萨造像,也逐渐显现出女性化倾向。这无不折射出中国人对女性的潜意识崇拜和审美理想——慈爱端庄、温文典雅,胸怀宽厚,博爱无私。由此,宗教信仰融入了审美艺术,审美韵味又为宗教信仰增添了魅力,两者相得益彰、相映成辉。菩萨,作为佛教文化的形象代言者,其仪态容貌已深深融入人们的集体意识之中,也为佛教文化在中国民间广泛流传奠定了基础。
  
  佛经上说,菩萨们庄严殊胜的相貌并不是偶然得来的,每修一百福,才庄严一相,菩萨修行要经过一百大劫,才能成就“相好”。比如佛陀本人在因地修行时,由于精进不懈,经过九十一劫才圆满了“相好”的果报。
  
  所谓“相”,是指显而易见、一目了然的外貌特征,比如佛有手指细长、皮肤润泽、身形端直、两肩圆满、两颊隆满、齿白齐密等三十二种相;“好”,是指细微难见、不易查觉,但能使人生起欢欣喜爱之心的外貌特征,比如眉如初月、耳厚修长、鼻高不现孔、随众生之意和悦与语、自毛孔出香气、光照身而行、等视众生、不轻众生等八十种好。两项合称为“三十二相、八十种好”。
  
  在《金刚经》中,佛陀曾对须菩提两次提出“三十二相”的问题。第一次佛陀问:“可以三十二相见如来不?”并用偈言强调:“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意思是转轮圣王也具备三十二相,如果仅仅以相的形式来寻找如来,就会把转轮圣王误当做如来。
  
  若以美好的色相、悦耳的音声来寻觅真如佛性,那是一种邪知邪见,并不能领悟如来真相。因为《金刚经》首先是破相的,破除世人对“相”的执着,指出一切相都是随缘而有,因缘假合,不断处于变化中,没有实性,如梦幻泡影。
  
  同样对于我们来说,纵是再怎么如花似玉、天生丽质,也经不起岁月的推敲打磨,韶华终将随水逝去,挽断罗衣亦留不住。既然我们的容颜只是空花一现,还有必要花“一百大劫”时间去修正容颜吗?
  
  事实上,以“四大皆空”著称的佛家历来重视梵行威仪的修持,为了整肃僧团的威仪,要求出家弟子在行、住、坐、卧四个方面都要有一定的规范,即“四威仪”:行如风,坐如钟,站如松,卧如弓等。当年佛陀所有的弟子中,相貌最庄严、记忆力最超群的阿难尊者,正是因为被佛陀非凡的仪容、强大的气场所折服,舍弃荣华和美妻出家并终生服侍佛陀。
  
  当佛陀问阿难,究竟以何因缘要跟随他出家时,阿难这样回答:“我见如来三十二相,胜妙殊绝。形体映彻犹如琉璃……是以渴仰,从佛剃落。”虽然阿难出家的动机不纯,但毕竟促成了他跟随佛陀修习正法这桩大事,也从侧面反映出庄严美好的形象对于接引众生、传播佛法的重要性。
  
  试想面对一个相貌可憎、浑身散发恶臭的人,你愿意停下来听他讲些什么吗?美是一种来自心灵的共振,是眼耳鼻舌身意的瞬间摄受,所以我们看到自古流传下来的每一尊佛菩萨像,无论泥塑铜铸木雕壁画,皆是殊胜绝伦,令人见之顿觉可亲可敬可信赖,心灵很容易受到感染和震撼,乃至全身心托付之情油然而生。
  
  这即是拜佛像可以受益的真实含义——“因我礼汝”,因为所拜的佛菩萨的形象,激发起了来拜者的恭敬心、清净心、信任心、喜悦心、向善心等,拜者因此身心获益,所以拜佛就是拜自己的心、拜自己内在的佛性。
  
  庄严美好的形象,哪怕只是一尊泥塑土雕,竟能发挥如此大的精神作用,引得千百年来无数众生顶礼膜拜、香火不断,更何况是一个活生生的女儿呢?人人都说“好女如佛”——面如满月,目若青莲。低眉生慈,回眸肃穆。步步生莲,吐气若兰。
  
  行则上善,动则若水……生而为女人,本自具足这一切美好的潜质,只因凡尘覆盖一时无法显现出来,所以女人一生修行的首要目标,就是恢复和重塑自己的“菩萨相”。有菩萨相的女人,所到之处都洒满阳光,所遇见之人都心生欢喜、如沐春风,所生活和工作的场地的都充满向上的能量。这样的女人,永远不必依赖于男人,永远不必计较男人的是非评判,永远不怕年华逝去失宠于男人。
  
  菩萨的相是历劫修来的,世间每一个女人的相貌何尝不是修来的呢?相由心生,貌由心转。世间的幻变万千,皆因内心意念而起,有什么样的心境,就有什么样的面相。女儿的五官七窍就是一颗玲珑心所投射出来的“相”。而所谓面相,并非一定要貌比天仙才是好,除了先天的五官形状外,气质和神韵才是一个人内在精神的终极表现,也是真正可以保证你“笑到最后”的底牌。
  
  美国总统林肯说:“一个人到40岁的时候就要为自己的长相负责”。儒家经典《论语》.阳货篇提到:“年四十而见恶焉,其终也已。”意即一个人到四十岁的时候还是被人讨厌,也就无可救药了。这是针对于男人而言,结合自然规律和生理因素,一个女性最迟三十岁就应该对自己的长相负责了。
  
  往昔一切起心动念、心态性格、言行举止经过三十年的日积月累,最终在脸上留下印迹,并且日渐明显。岁月之笔是公正客观的,它总是经意或不经意间在你的脸上勾勒出内在信息,这位执笔之手恰是你本人,是你经常流露出来的面部表情及言行举止。
  
  正如“相好”记载着菩萨累世修习的信息,凡夫的面相也可以看出他的过去和未来。曾国藩在他的传世奇书《冰鉴》中透露自己的“观人之术”,即通过人的色与质,可以看到一个人的命运前途。古往今来也有许多术士根据面相来推测人的未来运势。其实相术只是一种经验的积累,相由心生,由脸观心念,由心念知未来。
  
  这种能力我们人人都有,一个人是宽厚柔和还是性情暴戾,是诚实敦厚还是尖酸刻薄,往往在一见之下就可以略知一二。再如做学问的人通常带着书卷气,经商者总是灵活敏锐,领导者常常不怒自威,性情温和的女儿皮肤细嫩,脾气暴躁的妇人则容易生横肉、色斑,心机太重之人的相貌绝无可亲,拥有赤子之心的人容貌清朗……其秘密就在动心起念处——以念头与命运的关系来说:念头久了就演变为情绪,情绪久了就演变为性格,性格久了就演变为命运。
  
  以念头与面相的关系来说:念头久了就显化为表情,表情久了就凝固成面相,此面相即是所谓命运的投射,心才是面相的枢纽,看相不如看心。
  
  如果我们观察得足够仔细就会发现,人的相貌、气韵每天都在发生着细微变化。正所谓“有心无相,相逐心生;有相无心,相随心灭。
  
  爱贪小便宜的人,每动一次此念,就收缩一次,长此以往,就出小气相。
  
  爱小偷小摸的人,每动一次此念,就贼目鼠眼一次,长此以往,就出鬼祟相。
  
  爱骗钱财的人,每动一次此念,就薄一次,长此以往,就出薄皮相。
  
  爱混日子的人,每动一次此念,就松懈一次,长此以往,就出懈怠相。
  
  贪爱玩乐的人,每动一次此念,就漂浮一次,长此以往,就出漂浮相。
  
  爱发脾气的人,每动一次此念,就立眉瞪眼一次,长此以往,就出丑陋相。
  
  某人爱说歪理的人,每动一次此念,嘴就歪一次,长此以往,就出歪嘴相。
  
  爱生气的人,每动一次此念,嘴就向前噘一次,长此以往,就出噘嘴相。
  
  常邪淫的人,每动一次此念,肾与膀胱就受损一次,长此以往,就出劣肾面灰、耳障相。
  
  爱损人,每动一次此念,心与小肠就受损一次,长此以往,就出劣心面黑紫、印堂发暗相。
  
  爱取人不义财,每动一次此念,肺与大肠就受损一次,长此以往,就出劣肺面盛赤、鼻陋相。
  
  爱尊重人,每动一次此念,就庄严一次,长此以往,就出庄严相。
  
  爱精进,每动一次此念,就向上一次,长此以往,就出端庄相。
  
  爱节俭,每动一次此念,就谨慎一次,长此以往,就出朴素相。
  
  爱布施,每动一次此念,就宽厚大方一次,长此以往,就出宽厚相。
  
  爱以慈悲心助人,每动一次此念,就积善一次,长此以往,就出慈悲善良相……
  
  请相信,相貌是能逐步改变的,美好的仪态、和善的表情会由内而外散发出一种吸引力,让见者如沐春风、相随效仿。每一个女儿内在都藏着一尊菩萨。
  
  身为女儿,你本自具足、本自圆满!你不需要剃度,就可以做一个菩萨道的行者;你不需要披起袈裟,就可以为众生广种福田。修正你的心念,澄净你的心神,点燃你的觉照,亲证你的佛性,开启你的般若,享用你的法喜,布施你的笑容,你就是你所国土中的圆满报身佛!
  
  色见声求也不妨,百花影里绣鸳鸯。
  
  自从识得金针后,一任风吹满袖香。
  
  学习佛法、传统文化,讲学培养人才,慈悲利益社会,以真诚增进交流,以专修求生净土,做个有道德的人。



 楼主| 发表于 2015-3-13 13:06:05 | 显示全部楼层
前世今生谈爱情

紫空居士著



壹、前言  



前世今生之后,我们会有什么爱情?



‘十年修得同船渡,百年修得共枕眠’。会成为夫妻,除了爱情,也需要缘份。在世间寻寻觅觅,怎么会遇到他?是否在冥冥之中,姻缘天已注定?不仅众生迷惑,连学佛人也一样迷惑。



然而为什么在结婚之后,有的甜蜜幸福,有的‘不是冤家不聚头’,有的却能依信仰,共修过一生呢?本文便来探讨这些问题,提供同修参考。至于‘如何经营爱情?’‘如何化解彼此纷争?’‘如何共修,又能圆满一生,又能修行有成?’则不在本文讨论范围内(这些有待大家共同讨论,提供心得,以及善知识的指导)。



本文依次讨论爱情的本质,再讨论夫妻关系的类型,并将各类型特征加以说明。最后是有关居士学佛面对因缘时,建议的态度。



贰、爱情本质上是愿力和业力的结合



世间自古多少人歌颂爱情,赞叹爱情,更希望爱情能使有情人终成眷属,浪漫凄美的爱情故事,赚取多少人的热泪,如中国梁山伯与祝英台,西方罗蜜欧与朱丽叶,多得不胜枚举,但是佛教以什么观点来解释呢?



以佛教的观点,爱情本质上是‘愿力’和‘业力’的结合。所谓‘愿力’,是主动积极的力量,源自内心的‘意愿’;所谓‘业力’是被动不自主的力量,也是源自内心,但却是‘不愿’。两者力量会促使爱情的发生。(当然世间角度,会有各种理由,如温柔体贴,美丽大方,善解人意,家境富裕等)。



就‘愿力’来说,如一对夫妻感情本来很恩爱,更希望来生续为夫妻,故在佛前发愿,希望来生再为夫妻,甚至生生世世都为夫妻,永不分离,这种愿力,将来时机成熟后就会发生(不管人变成什么模样)。或者今生相爱至深,因战乱或家庭反对,以致今生无缘的男女情人,两人相互约定,希望下辈子再来成为夫妻。因为彼此都惦记这个约定,故在轮回中两人再次相遇,会有似曾相识的熟悉感,甚至很快便决定共渡一生。



另外一种情况,因受到对方的恩惠,无以回报,如生病被救活,或者帮忙偿还债务,或者救回爹娘至亲,故愿意来生做牛做马回报,所以因为感恩报恩的心愿,来生可能成为妻子侍候,心甘情愿,毫无怨言,这种‘愿力’经过多生多世之后,仍会发生。



就‘业力’来说,如一个人欠下巨债,无以偿还,虽然今生至死都没有还清债务(有些人还故意拒还),然后就有一股力量,在未来世发生作用。如果是成为夫妻的情况,先生(太太)便有一种无奈,为何太太(先生)老是折磨他呢?他一点办法也没有,只有痛苦往肚吞,承受这样压力,两个就成了怨偶。



又如果在过去生本来为夫妻,先生曾遗弃太太(如另结新欢,或恶意遗弃,或出家隐居)造成太太的怨怼,于是业力的牵引下,今生他便可能遭另一半的遗弃(或者被折磨,以了宿债),这种‘业力’,不管天涯海角,时空转变,不管变成什么样子,还是会发生。



由于愿力和业力的相互作用,加上两个的习性、家庭、教育、观念等不同,并且还和其他人的牵扯,交错复杂,因此男女之间便产生不同的形式,也构成大千世界男男女女之间的爱情了。



接下来讨论夫妻关系的类型,并提供我个人的观点,以供参考。



叁、夫妻关系的类型



夫妻关系的类型粗分为五类:



一、亲蜜型:两人相处虽有不同原因,但都非常亲蜜,不易分离。:



二、怨偶型:两人相处,或者冷淡,或者争吵,或者压迫伤害,甚至杀害对方。



三、鸟巢型:两人关系简单但不稳定,随时可能分离。



四、平顺型:两人关系除了感情,通常还有其他因素的保障,如事业、家族、生活背景等,所以还算平顺。



五、共修型:两人关系除了感情,还有宗教、修行上的原因。



一、亲蜜型



(一)男欢女爱型::男女双方深陷情欲,并多重于淫欲,双方认为要表现爱情,惟有肉体亲蜜的接触。现代人对爱情观念愈来愈开放,只要我喜欢,有何不可以的情况下,易发生以‘淫欲’为基础的爱情。



(二)相敬如宾型:彼此态度稳重,也比较和谐。由于双方个性成熟稳重,能为对方考量,不以自己为中心,所以相处时较少争执,这是以‘成熟’为基础的爱情。



(三)甜似胶漆型:彼此的甜蜜如胶似漆,但是在个性上较依赖,也欠缺独立,感情是互相依赖,这是以‘互相依赖’为基础的爱情。



(四)如父如女型:男女年龄有较大的差距,男较年长,可靠稳重,女较年轻,依赖撒娇,相处有如父女相偎相依,如五、六十岁的先生和二、三十岁的太太,其相处也颇为愉快,这是以‘照顾’为基础的爱情。



(五)比翼双飞型:因个性和理想相同,彼此也能相互配合,有如比翼双飞,相知相惜,同为理想目标而努力。虽有挫折,但能彼此同心协力,所以这是以‘理想’为基础的爱情。



(六)惺惺相惜型:男女双方可能同样落魄,或有志不能展其才,或都是出身贫穷,所以彼此互相体谅,惺惺相惜,彼此携手,共同努力,这是以‘互相体谅’为基础的爱情。



(七)情深似海型:彼此曾是多年的朋友,但有著深情,经过岁月的历炼,彼此互相珍惜这份情谊,于是由情生爱而进入爱情。在有深厚的‘友情’基础上,这份爱情能耐得起岁月的考验。



亲蜜型的爱情,一般来自过去曾结的善缘(无论是过去生或今生),留有好的感觉,不管是恩情、爱情、亲情、友情,在彼此的意识或潜意识,留有好的记忆。从这个角度而言,居士学佛,仍应善待对方,为对方付出,关心对方,留下好的印象,不管今生或来世,至少相处或再见面时,对方也能回报善待,互相都以好的态度相处,这也是‘善的循环’。



不用羡慕他人的爱情,这一切只是个‘好梦’!



二、怨偶型



(一)仇深似海型:彼此中间有极大的仇恨。在双方互动中,不满、仇恨、嗔怒慢慢产生,直到‘仇人相见,分外眼红’,有如结了十几辈子的仇恨。或许在过去生中真的是仇人也说不定,印象深刻,因为某些业力在今生将两位结为夫妻,但是甜蜜一过,过去的怨仇便一一自潜意识浮现出来。



(二)讨债型:一方极度耗用另一方的福报,一点也不觉得可惜。常见先生努力工作,但太太却大笔挥霍;或是太太节俭,但先生赌得倾家荡产;或者太太对先生照顾无微不尽,却任凭闲赋在家的先生辱骂淩虐,也不敢吭声。或许在过去生同样的景象依在,但角色互换,如今时空一变,欠的总该还回来。



(三)讨命型:一方谋害另一方,但无极大冤仇,可能只是为了小事而已,便错手将对方致于死地。夫妻之间或许有可能累积了许多委曲和怨恨,但一般还不致于杀夫或杀妻,但如果过去生有杀害对方(不一定是夫妻,也有可能是猫狗的动物)的因果,今生成为夫妻,很有可能便会发生‘讨命’的情况,在有意无意之间,果报便发生。如果曾经杀害对方,就算天涯海角,也还是会碰面,果报是跑不掉的。



(四)争吵型:常为小问题大吵特吵,吵得不可开交。或许观点不一致,或许习惯不同,或许本身爱争吵(甚至有人视争吵为运动),反正三天一小吵,五天一大吵已司空见惯。打开社会版新闻,例子处处可见,因争吵而欧打,泼硫酸,离家,跳河跳楼,这也是现代社会的问题。如果有争吵,必须以慈悲对待对方,争吵的气氛才会降低。如果视争吵为理所当然,将会破坏生命的和谐(怒火三丈,人的情绪状态也难保平静)。



(五)遗弃型:一方不管另一方的死活而遗弃对方。如先生遗弃妻儿远走他方,或者男性有新欢而遗弃旧爱。这种遗弃的行为,会造成另一方深深记恨,这种恨意,将在未来的时空中,会产生‘报复’的行为(尤其是所谓‘报复’的行为(尤其是所谓‘恶意遗弃’)。遗弃他人的一方,本身将会留下‘亏欠’的记忆,对于被报复,无形中也视为命该如此,也只能无奈。如果遗弃妻女,出家修行,因中止了夫妻本有的因缘,即使今生修行有成,但还是必须再轮回,必须再结婚,以了前缘。等宿缘全了,才能不再轮回,这是‘因果不昧’之理。



(六)相敬如冰型:双方态度冰冷,已不再为对方著想。可能身处同一屋檐,但貌不合,神亦离,根本是各过各的生活,也不互相过问关心。通常也是因为彼此缘份(或说善缘)快尽了,所以没有任何感觉。‘名存实亡’,剩下的只是婚姻契约的名份而已。如果此时各有各的对象,表示旧缘已了,开始另一段因缘(即使不离婚,旧因缘等于已结束)。



(七)不服输型:双方比较学历高低,赚钱多寡,家世贵贱,地位高下,能力强弱,彼此互不服输(在修行上,还是互比境界和神通)。好胜心的作用下,生活如战争,为了面子一点都不服输。有些天天界的天人,也有这种习性,故转入人间时,各方面表现也不错,但就是‘不服输’沿袭了以前的习性。



(八)脾气古怪型:一方脾气古怪,难以相处,另一方只好忍气吞声。例如先生个性孤僻,愤世疾俗,自比不世出的英雄,但好高骛远,终究一事无成,身为太太只有无奈无言;或者太太深信算命风通常脾气古怪的一方都不自知自己‘脾气古怪’,反而自以为是,指责别人的不是。探究原因,一方面是‘欠缺慈悲心’,另一方面是‘痴业’所造成的。欠缺慈悲心,所以不能善待对方;因为痴业,所以自以为是,脾气古怪而不自知。



(九)离家型:先生或太太常想离家,以争脱家庭的束缚。或许没有外遇,没有理想,但是家庭的压力甚大,束缚甚多,已没有足够的勇气来面对压力和束缚,所以常离家,流涟在外,或许到朋友家,或许喝闷酒,或许留在公司加班,借口不回家,这也是没有勇气承担责任的一种类型。



(十)虐待型:以残酷狠毒的手段迫害另一方,如动粗、欧打、鞭打,关在密室等。这种虐待对被虐者而言,身心都是一种煎熬,这种痛苦将深刻记录于意识和潜意识,在未来总有机会报仇,也要把对方折磨得死去活来,求生不得求死不能,把这股怨气出了才算一个了结,这种残酷对方的心态,会造成极重的恶业,在八识心田极易造成地狱种子。这种夫妻的爱情,亦可称为‘地狱的爱情’。



世间怨偶很多,以上只是大致列举。这些原因造成双方痛苦无奈,怨恨心起,又无力解决,最后诉诸法律,请求离婚。同时双方结下恶缘,在未来生中,事情可能重演,但角色互换,众生便在生生死死的轮回中,一再演出这种无奈的悲剧。这就是‘恶的循还’。



无奈的悲剧,是否有终止的一天呢?很多人以为学佛,或者遁入空门,便可以摆脱这个轮回的梦魇。这种说法表面没错,但是就算是再高明的修行者,也要偿还过去结下恶缘的宿债。这是法界‘因果定律’,在法界内无人可免。



在消极方面是忏悔,在积极方面则是诚心求佛菩萨协助弟子面对(不是佛菩萨全部代还,很多学佛者会错意,还会怪罪佛菩萨不护念加持)。详细情形因人而异,还要请教善知识‘如法’解决才是。



人生数十载,何必结恶缘呢?如果能以‘最积极’的态度,来善待对方,慈悲对方,忍辱对方,即使再大的恶缘,终有化解的一天,进而转为结善缘。千万勿再自以为是,还要对方服侍,种下恶缘还不自知,将来只好受恶果了。或许这此话有此危言耸听,但法界自有因果定律,也不是你我可以随意否定。



三、鸟巢型



鸟巢的意思为‘简单但不稳定’的关系,有如鸟巢。两人关系只是暂时的,或关系淡薄,随时有分离的可能,这表示两人虽然有缘,但终究不踏实,缘也不深。



(一)同命鸳鸯型:双方都没成就,又没社会地位,受社会忽略,生存于阴暗的一角,同病相怜,而且朝不夕保。例如逃难的夫妻或偷渡客,可能都不知道明日会如何。自古以来,战争之后,很多夫妻便沦于这种命运。



(二)露水鸳鸯型:因缘不深,有如露水鸳鸯,今日有缘相会,但明日又各奔东西。这种情缘,大部分缘于男方在过去生,曾对女方有救命之恩,故今生女方对男方发生爱情,并有一宿之缘,不知不觉中也了此救命之恩。以往所谓‘救命之恩’,以佛教因果来看,会有各种方式来偿还此救命之恩(而且必定要偿还),但以情感方式最多。



(三)人生过客型:有些夫妻结婚没多久,或者因为罹患绝症,或者突然生病,或者意外事故,即告命终。家属当然悲痛,更有甚者,喜事当天变丧事(如车祸意外)。或许他们彼此有些宿缘,但缘份又短,来人间一遭,有如人生过客。



(四)非正室型:非正室即是无正式的婚姻关系,在现代社会称为‘外遇’。这种关系在现今社会并无保障,所以迟早也会结束。为什么除了正室,还会有这这种关系呢?或许是因为贪欲;或许在过去生他们双方是夫妻,在轮回之后,今生再遇,所以一了宿缘,只是现在的太太无法忍受,甚至大动干弋。在多生多世的轮回,我们个人在各道都可能结了太多次缘,人就是与太多人牵扯,所以才会有这么多纠纷。



(五)老夫少妻或老妻少夫型:年长的一方生命所剩无多,于是财产便遗留给年轻的一方,或许彼此相爱并不深,或许年轻的一方只是觊觎另一方的财产,大部份还是‘功利取向’的考虑。因为是‘利益’考量,而非感情因素,所以双方缘份并不深。



(六)异国情怀型:虽为夫妻,但常年分居两地,相聚时间少之又少。譬如先生为了事业被公司调派海外分公司,太太在此又有事业走不开,两人聚少离多。因为分居两地,彼此虽然有情,但仍属于缘份不深(因仍有力量使其分居两地)。



(七)借腹生子型:彼此其实没有感情,只是留下与母亲或父亲缘份较深的孩子。在古代为了延续香火,有时采用借腹生子,现代社会则有精子银行。有了小孩之后,彼此关系便告结束。基于‘某种目地’而有关系的男女,因为不是因为情缘,所以将来也会有‘某种目地’的共同果报,也就是他们的“共业”。



(八)萍水相逢型:因某些因缘而相聚在一起,如一起旅游,或共同出任务,在相聚时,彼此有感情,可是等旅游或任务结束,因缘结束之后,便分开各奔东西。对彼此而言,只是一段美好的记忆,但终究是萍水相逢而已,无法延续。萍水相逢,也可能造成未来更深的因缘,因为彼此都有好印像,在意识和潜意识会记下对方。例如本师佛的本生故事中,在过去生为修行童子时,为了供养燃灯佛,与卖花女子结下‘五茎花’的因缘。卖花女子希望修行童子未成正果前,能成为修行童子之妻,修成正果后,能被修行童子所渡化,最后修行童子也答应卖花女子的要求。



有关鸟巢型的类型应不在少数,这种缘尽人散,在现代社会还真多,或许以平常心看待,也就不足为怪了。对于学佛者而言,看待这型的爱情或婚姻,至少要知道两方面:(1)学佛者如发愿行菩萨道,虽然彼此缘浅,但仍要珍惜把握来善待对方,结好善缘。(2)学佛者仍要知道世事本来就无常,如梦如幻。



四、平顺型



(一)事业成功型:因事业成功,家庭基础稳固,所以双方爱情有面包的基础,还算稳固,各方面的需求,也不虞匮乏,生活的享受也较常人为高,这或许可归功于其‘人间福报’较足。事业成功,一般来自过去的褔报。如果事业属于两人共创,彼此会更加珍惜。



(二)共同理想型:因求学怀有共同理想,自然共组家庭,生活平顺。共同追求理想,在第八识也容易种下共同记忆的种子,如果经过多生都有共同理想,转来学佛,说不定也会有共同的愿呢!有共同理想,可为夫妻、兄弟、好朋友等关系。



(三)门当户对型:无论在事业、个性、家世、学历、地位都得双方家族同意,门当户对,所以彼此的感情相当平顺,也不会因差距太多而有冲突。如果门当户对,多能维持某种程度的稳定关系,这种感情多已加入家族的成份。



(四)共同成长型:因背景环境很多相同,如邻居,或青梅竹马,或共同求学,或相同工作环境,彼此有很多相同经验可以分享,也一起渡过低潮挫折,一起共同成长,这种关系稳固了彼此的感情。由于共同成长,可以一起面对难关考验,这种力量的延续,今生可以相系,来生或许很容易再来相聚。



(五)媒妁之言型:经由相亲方式,彼此也能认同,进而共组家庭。彼此因需要安定,所以感情也相当平顺。某些经由宗教方式而产生的爱情(如基督教,天主教),基本上也可算是这一型。



五、共修型



(一)共有愿力型:修行人本身有愿力,彼此相约来世间,可能彼此也有宿缘,所以也就相约成为夫妻。虽然是世间夫妻,但也都精进修行,所以生活上也多与宗教有关(无论是佛教、基督教、天主教、道教等任何宗教),共同利益世间。



(二)共有习性型:因为修行的习性、方式相类似,或生生世世常在一起修行,彼此多能熟悉,所以今生今世也一起共修,共同学习。一般如果还未修行有成,一方面尚未了生脱死,一方面又要了却人间因缘,以此方式最好。



(三)共有业力型:夫妻虽然共修,但来世间必须承担共同的果报。因为虽然也在修行,在智慧不足时可能犯下某个错误,因此未来世必须共同承担曾犯下错误的果报。面对果报时也不须惊慌,必须两人同心面对,共同解决,即使共同赔上性命,也必须坦然接受,不是学了佛,佛菩萨就必定保平安。如果这样做,佛菩萨也违背了法界因果原则。



以上讨论,仅提供参考。世间夫妻千百样,样样不一样。居士学佛,不见得是‘幸福美满’的生活,但至少可以‘安贫乐道’,不再忧烦。



肆、居士学佛面对因缘的态度



了解爱情的本质,夫妻关系的类型,并非消极的认知、宿命,就认为只好如此悲哀命运过一生,相反的,而是在面对彼此的问题时,积极寻求解决之道,好好互相善待。争争吵吵在所难免,如果能保持理性的态度,有诚意的互相沟通,互相体谅,不要记恨(从某种角度而言,因为自己有问题,才会记恨别人,如果自己能学习慈悲,别人的误会讽刺,就可以视作‘虚妄’,就可以不记恨),问题总有解决的时候。就怕‘主观认定’、‘无中生有’,无法沟通,不讲道理,也不认错道歉,一味指责对方的不是,问题大概也永远无解。



从学佛的观点,修行本是要了生脱死,不入轮回,但谁能保证今生修行必定成就呢?如果效法佛菩萨行菩萨道,也必须要有愿,重回世间,进入轮回。以居士身修行,婚姻问题在所难免(其实更正确的说法,居士修行,是随顺因缘而不强求因缘。如果出家修行,婚姻问题自然可免)。最好的情况,夫妻共修,共组学佛家庭,了今生之缘,又能共行菩萨道。(抛家弃子的修行方式,并不圆满。有些人说‘要修行就要出家’,通常这些人认知不清,不然就是只会要求别人,自己不做的批评者而已。)



万一有恶缘宿债时该怎么办?是一走了之吗?是拒绝来往吗?我个人的观点,除了消极忍受,也要积极化解,善待对方,勿让恶缘成为今生的梦魇,两人成了怨偶。更积极的作法,是让对方了解学佛佛的好处(就个人的经验,须要一位对方能认同,又能相信的‘善知识’,才能让对方信服,凭自己很难说服对方),可以接受学佛人,进一步本身本虽然有些困难,如果因缘到了也水到渠成,说不定还比自己精进!),两人互相‘慈悲’对方,在菩萨道上互相扶持。在有恶缘宿债时,这时忍辱的功夫相当重要。



如果对方就是不学佛呢?别急!想想当初自己,还不是由不学佛转入学佛的呢?所以这时应以更和善的态度对待对方,不急著要对方学佛,更不能责骂对方,说对方业障重(骂对方‘不学佛就是业障重’,这种是傲慢的心态),等到对方发觉自己所作所为,皆能符合佛教的慈悲心,柔和忍辱时,才会觉得学佛的确很好(能做到慈悲,而不是挂在嘴吧上说说而已)。如果对方真的学佛了佛,应保持‘协助鼓励’的心态,而非‘嘲笑数落’的心态,不然学佛的心再热。也马上就泠了。



万一经过这么多努力,对方仍执迷不从,还是欺负虐待呢?(甚至还认为你学佛,就该慈悲我、侍候我;我没学佛,所以不必慈悲你,也可欺负你。)如果‘确定’自己已完全尽力做到‘慈悲喜舍’(至少能无怨无悔的付出),宿缘已了(该还总该还清),然而对方仍认为理所当然,丝毫不改,我个人的角度,是对方无此褔报,应该早早离开才是,不须留恋。学佛人是‘学佛’,学慈悲智慧大丈夫,不是‘学懦弱’,该舍则舍则舍。(行菩萨道,应‘不舍众生’,但不是‘不舍婚姻’,可以协助学佛,但不一定要留恋婚絪)。



最后祝福所有学佛家庭,夫妻同心,排除障碍,共行菩萨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灵隐岛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灵异志

GMT+8, 2024-11-21 19:55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