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加入灵隐岛
查看: 550|回复: 2

综合防治“三高症”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3-3 17:44: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何谓“三高症?”
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在医学上统称为“三高症”。高血压就是在未使用抗高血压药物的情况下,收缩压≥140mmHg,舒张压≥90mmHg;高脂血症即是成年人空腹血清总胆固醇超过572mmol/L,甘油三酯超过1.70mmol/L; 高血糖的诊断标准是:静脉全血血浆血糖浓度空腹 ≥6.1 mmol/L。
“三高症”属于高发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在我国以其高患病率、高危险性、高医疗费用著称。据卫生部门统计, 我国成人血脂异常患病率为 18.6%,人数约为1.6亿。调查显示我国成人高血压患病率为18.8%,估计全国患者人数约为1.6亿,比1991年增加7000多万。我国成人糖尿病患病率为2.6%,估计全国糖尿病患者人数约2000多万。“三高症”已成为危害中老年朋友身心健康的突出问题。很多人深受其害,一旦患病常伴随终身,药物治疗花样翻新、药物用量越来越多,不仅“三高症”不能治好,药物的毒副作用严重损害肝、肾、眼、心等重要脏器的功能,直接影响生活质量。因此,控制慢性病的发展是卫生工作的当务之急,当然也是中老年朋友的当务之急。
“三高症”原来一直是中老年人的“专利”,可最近根据医学研究机构调查显示,我国 “三高症”的人数呈上升并且有年轻化的趋势。最近,网上一则关于2005年上海近4万外企员工体检结果显示:目前中青年白领的健康状况令人堪忧。高血脂、脂肪肝等以往老年人容易得的心脑血管疾病都在中青年白领中提前报到。
在本次体检中查出各类患病人数达29474人,占总人数的77%;其中脂肪肝及肝脂肪浸润的患病率达18.5%,估计约有7100人患病;患甘油三酯血症的共3381人,占总人数的8.8%;高胆固醇血症的患病率为4.1%,预计有1559名患者;血糖增高的有1229人,占3.2%;患有高血压的共计895人,占总人数的2.3%。
“三高症”的危害不容忽视,一般糖尿病人比非糖尿病人发生中风、失明的可能性高出4~10倍;我国每年死于高血压并发症者在150万人以上,致残人数达百万之多。
我国每年用于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治疗的直接费用约为188亿元人民币;就个人而言,平均每年用于控制高血压的费用高达1517.15元。
二、形成原因
      1.代谢异常
医学界最近发现代谢综合症是“三高症”的主要致病原因之一。代谢综合症是指人体代谢紊乱,有些高血压患者血糖并不高,但一查血液中的胰岛含量却较高,再测胰岛素受体活力就会发现胰岛素受体对胰岛素不敏感,也就是胰岛素作用减弱了。我们知道胰岛是调节人体蛋白、脂肪、糖代谢的激素。蛋白、脂肪和糖的代谢发生紊乱,最常见的后果就是出现高血脂、糖尿病和高血压。目前医学界还不能完全清楚地解释人体代谢的复杂机理,但可以确认脂肪、蛋白、糖的代谢与“三高症”是密切相关的。因此我们在防治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时必须常常会同内分泌、代谢、心血管等科专家共同会诊和研究。
       2.过劳生活
很多都市人认为现今的过劳生活是其最终走向成功之路的“关键基石”,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阶段。因此,很多年轻一族就会疏忽对自身健康的关注,“三高”疾病接踵而来,过劳生活一下子从“成功基石”变为了“绊脚石”。
现今快节奏的紧张工作往往会把人压得喘不过气来,为了能“拼”出自己美好的将来,休息时也不能完全放松,于是高血压等心脑血管疾病便悄然找上门。加上饮食无规律,忙时就省下一餐半餐,碰到应酬聚会时,则胃口大开,胆固醇和脂肪在体内悄悄堆积,成为引发“三高”的导火索。再有就是明知自己的很多生活习惯不够健康,却也懒得去纠正。时间一长,病症悄悄来袭,就只剩“被动治疗”了。
三、多发人群
     1.肥胖人群:体重超标者是最受“三高症”青睐的人群,因为肥胖最易造成心脏负荷过重,从而引发“三高症”。
     2.脑力劳动者:白领人士长期用脑过度和运动量过小是引发“三高”的主要原因。
     3.中老年人:40岁以上者是包括“三高症”在内的多种慢性疾病侵犯的高危人群。
     4.特殊职业者:如金领人士、教师、司机等精神紧张而运动量不足者。
四、综合防治
       1.均衡营养 合理膳食
“三高症”是完全可以预防和干预的,关键在于均衡营养,合理膳食。美国通过改善膳食结构和生活习惯、戒烟限酒、增加运动等措施进行综合防治,冠心病的死亡率在过去10年间下降了35%,脑血管病的死亡率下降了48%。从2002年起,东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主持在南京市10多个社区实施干预工程,给1000多名“三高”居民发放特制的粗杂粮馒头,收到了明显的防治效果,特别是降血脂的效果尤为明显。
防治“三高”,一是可以从吃粗杂粮开始,养成经常吃粗杂粮的习惯,多种谷类掺着吃比单吃一种效果更好。二是要坚持以植物性食物为主,减少动物性食物和油脂的摄入。中国营养学会制定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每人每天吃25克油,就是半两,但实际上我国城镇居民平均每人每天要吃掉85克油,农村为72克,超标3倍左右,减少三分之二左右刚好。
繁忙的都市人更是无暇讲究三餐营养,加之口味、习惯等原因,仅依靠日常膳食并不能保证摄入充足的营养素。专家认为三餐之外,可额外补充多种维生素矿物质制剂,它能全面满足身体对营养的需求。
摄入维生素B族、镁、钾等营养素,能改善脂质代谢,保护血管结构与功能,起一定降压作用。
摄入维生素A、C、E、硒等抗氧化物质,它们富含在各类蔬菜水果以及菌类等食物中。
摄入维生素D、铬、锂等营养素,能降低血液中的葡萄糖耐量,改善血糖偏高所引起的并发症。
节假日亲朋聚会,不免肥牛海鲜、推杯换盏,但对于血脂、血压偏高的人一定要注意节制,不要过度饮食,糖尿病人更应按要求控制饮食,注意按时按量服药。
       2.适当运动  控制体重
可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个人喜好和实际条件请医生制定合适的运动处方。“运动处方”是指对体育锻炼者或体弱者,根据医学检查资料(包括运动实验和体力测验),按其健康、体力状况以及心血管功能状态,结合年龄、性别和运动爱好等特点,用处方的形式规定适当的运动种类、运动负荷强度和负荷量,并指出运动中的注意事项。成年人在锻炼时一般应选择有氧运动项目。有氧运动是指在运动中肺通过积极的工作,通过加快心跳和呼吸频率,来满足运动中对氧的需求,实现运动中人体氧供需的动态平衡。有氧运动是健身的最佳方式,包括慢跑、快步走、自行车、游泳、跳舞、健身操、跳绳、上楼梯、划船、太极拳以及非竞技性的乒乓球、篮球和羽毛球等项目。其中快步走、自行车、游泳、跳舞、健身操、跳绳、爬山等运动是有氧运动最常见的形式。这些周期性有氧运动强度容易控制,简单易行,不需要特殊的设备。有氧运动对于放松身体最为有效,可以缓解相当的精神压力,因为运动的时候,身体会分泌一种类似天然吗啡的物质,它会在体内流动,帮助你放松。患者每天应坚持进行循序渐进的训练,累计达30分钟,每周至少锻炼3~5次。健身时,人们应根据自身的身体状况和健身需求,有针对性地加以选择。只有选择适合自身特点的运动项目,才能达到增强体质、祛病强身的目的。不宜选择过于剧烈的运动项目。例如,脑力劳动者因用脑频繁,易患高血压、神经衰弱等疾患,因此可选择那些促进脑细胞发育,提高心肺功能的项目,如爬山、打太极拳等;身体肥胖,易患高血糖的人,运动时可选择强度小、灵活、轻松的项目,如步行、慢跑、自行车等;以降血脂、抗衰老为目的者,可选择健身跑;以防高血压为目的者,可选择散步、自行车、游泳等项目,促进高血压病患者缓解症状,并逐渐康复。有些血压高的人,休息不好,过度劳累,造成血压升高后,就加量吃降压药,使血压迅速下降,这样的升升降降造成的血压波动比长期持续的血压偏高害处更大,一定要注意避免。坚持有规律的体育锻炼有利于降低血压,提高心肺功能,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能持续地对循环系统、呼吸系统产生作用,减少精神压力,减少脂肪在体内的堆积。
       3.劳逸结合  科学用脑
脑力劳动者大脑的工作量是惊人的,大脑在集中精力运转时的耗氧量占人体全部耗氧量的50%以上,这些消耗的氧气和能量及营养物质全都靠血液源源不断地输送给大脑,大脑才能正常运转。目前许多人常常感到身心疲劳,而且不易恢复,睡眠后仍感觉很倦乏,这很可能是患有疲劳综合症,这种疲劳综合症在现代都市中较普遍,原因是生活节奏太紧张,压力太大,缺乏休息和放松,而大脑所需要的必要的营养又跟不上引起的。有人有时在长时间讲课、写作、计算等工作后感觉恶心、头痛、视物模糊、有眩晕感,常是因为大脑工作过度需要更多的氧气与营养造成的。
在不减少工作量的前提下应如何利用好我们的大脑呢?
首先应注意给大脑增强足够的营养。这包括:注意空气的含氧度,必要时可吸一些氧,注意多食一些大脑需要的营养物质。补充一些矿物质和维生素、蛋白质。其次应注意科学用脑。加强身体锻炼,使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交替进行,一项工作的时间不应太长,中间应小憩。最有效的恢复大脑活力的方法是注意休息。睡眠是人体最好的必须的休息方式,现代人一遇工作压力首先选择牺牲睡眠,其实往往得不偿失。尽量保持正常的生活节奏,不要过度兴奋和劳累。
有条件的可选择到康复医学科进行脑循环仪、高压静电等物理治疗,促进脑部及全身的血液循环。推拿能使身体放松,减轻压力,因为压力所分泌的肾上腺皮质激素,会对免疫系统造成伤害。因此每天接受45分钟的穴位按摩,连续一个月后可使免疫细胞数目增加,免疫功能有明显改善。
       4.心情舒畅  快乐治疗
“无病主动预防”强调的是对自身健康的主动关注,提倡把健康放在首要位置。过劳生活与“三高”息息相关,因此重视健康就需下定决心,务必将自己的健康状况时刻记在心上。
另外,还需要保持心情愉快。俗话说:“笑一笑,十年少。”微笑可以减少压力荷尔蒙,使干扰素明显增加,刺激免疫功能,免疫细胞因此变得更加活跃。大笑10秒钟,心跳的增加幅度相当于10分钟划船运动;笑一分钟可以让身体获得45分钟的放松。而且笑的时候胸部释放一种化学物质,令人心旷神怡,是最佳的自然药物。
       5.注意细节  戒烟限酒
实验表明,紧张会引发血压升高。选择安静的工作生活环境、有规律的作息时间、平稳的生活节奏,能良好地控制情绪,平稳血压。
吸烟有百害而无一利,对于“三高症”患者来说,更有促使交感神经兴奋,使心跳加快,周围血管收缩,从而增加患心血管疾病的危险。酒精是高热量物质,每克酒精含7大卡能量,长期大量饮酒会导致高能量摄入,不利于“三高症”的预防和治疗。饮酒是中风和心梗的重要诱因之一,所以饮酒绝不应过量,最好不饮。
       6.合理补镁 防治“三高”
镁与高血压病的发生有一定关系。体内含镁增多,则高血压病得到相应改善。在饮用水含镁量低的地区,高血压病、脑卒中、冠心病的发生率及死亡率均高于含镁量高的地区。镁对心脑血管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所以,作为抗高血压病药物治疗的替代或辅助疗法,补镁很有价值。
镁与糖代谢关系也很密切。糖尿病伴微血管病变者细胞内的镁含量明显较低。缺镁可引起糖尿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而补镁后,不但有益于糖尿病的治疗,还可明显降低糖尿病伴高血压病患者的血压水平,而且对预防糖尿病的并发症也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医学研究还表明,补镁可明显提高具有防治动脉粥样硬化作用的高密度脂蛋白的水平,同时显著降低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甘油三酯、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水平,从而能有效防治高脂血症及继发的动脉粥样硬化,进而保护心脑器官。
由于镁对心脑健康有诸多有益作用,故补镁已日益受到重视。增加镁摄取的方法有两种:食补与药补。而食补既安全,又价廉方便,值得推广。
富含镁的食品有:蔬菜中的菠菜、茄子、萝卜、土豆;粮食中的粗制品;豆类中的豌豆、红蚕豆;食用油中的黄豆油、向日葵油;水果中的葡萄、香蕉、柠檬、橘子等;水产品中的海参、墨鱼等。药补适用于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以及动脉粥样硬化累及心、脑、肾的患者,须在医生指导下合理应用。
总之,对于“三高症”病人,或同时有高血压和高脂血症的病人,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高血压和高血脂被称为无声的杀手,单独出现时已经非常危险,如果同时出现,危险性就会增加几倍。因而必须提高警惕,综合防治,才能取得预期效果。

“三高”人群中四成不满40岁

●网上调查显示:“三高”人群中四成不满40岁

●忙于加班或应酬,饮食习惯不好,及不良的生活方式,成为三高症高发的主因

●通过饮食控制和合理用药,年轻人完全可以摆脱三高症困扰
      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这“三高”症状,逐渐在中青年人群中蔓延,年轻化趋势很明显。39健康网日前开展了一次针对“三高”人群的健康调查,共3000多人参与调查,在承认患有“三高”的人群中,愈四成人在40岁前就受到“三高”的困扰。专家认为,高强高压工作、饮食不节、缺乏运动和不良生活习惯的共同作用,使得中青年人群中的三高患者数量攀升。值得担忧的是,“三高”发病年龄前移,但中青年白领的保健防病意识却没跟上,很多人都依旧认为养生是老年人的事。

年轻人“三高”防治意识缺乏  
根据39健康网的健康调查,对于三高症,八成网民认识不足,只有14.34%非常了解,网民的三高知识普遍薄弱。  
值得警惕的是,三成“三高”患者没有采取任何治疗措施。另据数据显示,九成以上患者会吃高脂肪食物,并且仅17.18%选择清淡饮食。  
在锻炼方面,患者也不够重视,三成患者每周运动1小时以下,四成患者每周运动1~5小时。饮食不节制和运动量不足,致使肥胖问题成为六成“三高”人群的困扰。

把脉中青年“三高症”  
“三高”中青年  
常忽略体检  
“三高”症指的是高血糖、高血压、高血脂症,这三种病症可以单独存在,互相之间也紧密关联。糖尿病人很容易同时患上高血压或高血脂,而高血压、高血脂病人也容易并发糖尿病。  
定期体检能够及时发现三高症状,越早治疗,花费的时间和金钱越少。专家介绍,很多“三高”患者感觉不到任何症状,却在每年的常规体检中发现了异常。然而忙于工作、为前途拼搏的中青年人群却常忽略体检。

“三高”人群  
不良生活习惯突出  
是什么致使那么多未满40岁的中青年人群早早被“三高”攻陷?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内分泌科主任邓爱民指出,在职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中青年人普遍忙于加班或应酬,饮食习惯不好,再加上不良的生活方式,成为三高症高发的主因。  
调查结果反映,“三高”人群不良生活习惯突出。“三高”人群吸烟喝酒现象普遍,五成患者有吸烟习惯,而有喝酒习惯的患者则超过六成。另据数据显示,六成患者有熬夜习惯。  
因此,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是防治“三高”的关键,戒烟戒酒尤为重要。吸烟百害而无一利,对于“三高”人群来说,更有促使交感神经兴奋,使心跳加快,周围血管收缩,从而增加患心血管疾病的危险。酒精则是高热卡物质,长期大量饮酒会导致高热卡摄入,不利于“三高”的预防和治疗。

调查:“三高”人群四成未满40岁  
近30年来,西化的饮食结构、生活方式让很多中国人的健康状况发生改变,致使慢性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不少青壮年都出现了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的症状。为了进一步了解三高症状在我国的最新发展趋势,39健康网日前开展了一次针对“三高”人群的健康调查。本次调查共有3471人参加,调查显示,在“三高”人群中,愈四成网民40岁前患上“三高”,比10年前“三高”六七十岁的集中发病年龄早了20岁。另据数据显示,八成“三高”患者压力缠身,高强度的工作是“三高”年轻化的原因之一。  
记者从广州地区几家医院的体检中心了解到,每年公务员、企事业单位的常规体检中,“三高”的检出率非常高,这些体检中“揪”出的三高患者很多是二三十岁的年轻人,甚至在中学和大学的常规体检中,也会发现不少三高患者。

防治“三高”:饮食控制不起效就需吃药  
被三高症困扰的你懂得怎么应对吗?  
对于三高症的防治,关键是食疗、有氧运动和控制体重。若患者体内血脂代谢正常,可以不依靠药物,完全通过控制饮食和体育锻炼来治疗三高症;若患者身体机能有缺陷,通过控制饮食和身体锻炼也达不到降低三高的效果,就需采取药物治疗措施。一般来说,控制饮食和体育锻炼以3个月为期进行观察,3个月后没有效果的,就应该转往药物治疗。

三低饮食对抗三高威胁  
研究证实,通过健康、科学的饮食干预可以防控“三高”。 三高人群提倡三低饮食,即低油、低盐、低热量饮食。  
超重或肥胖是导致三高症发病率增加的主要原因之一。所以,控制总热量摄入成为三高症患者饮食治疗的重要原则。  
盐摄入量与高血压的发生密切相关,长期高盐饮食可使血压升高。中国营养学会推荐每人每日盐摄入总量应小于6克,要每天定量用盐,控制总量。三高症患者应该选择低盐饮食,对盐“克克”计较。  
动物油中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含量高,可导致血管硬化;植物油中不饱和脂肪酸和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对心脑血管疾病有很好的防治作用,但若长期过量摄入也会引起血脂异常。中国营养学会推荐每人每日烹调用油摄入总量应小于25克或30克。

食疗不奏效 药物来帮忙  
如果单纯依靠食疗和运动还不能摆脱三高症的纠缠,就要转往药物治疗。界定自己是否可以不接受药物治疗,有一个观察期限:3个月。  
虽然说“是药三分毒”,但药物一般是在肝脏代谢,肾脏排泄,服药后肝功能和肾功能没有减退,也就不会有什么不良影响。  
需要注意的是,年轻人治疗三高症和老年人治疗三高症有所不同。  
一般来讲,年轻人代谢机能和运动能力比老年人强,年轻人的日常饮食达到正常标准后不再摄入过多的能量,体重便能保持正常,而老年人稍微不注意饮食,便容易发胖,所以老年人的饮食应该更清淡。  
而药物治疗方面,因为受肝肾脏机能的影响,年轻人的药物服用量可以适当多一些,老年人服药量则少一点。邓爱民指出,患有“三高”病的年轻人是完全可以摆脱困扰的。
   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是中老年人常见的“三高”症,已成为危害中老年朋友身心健康的突出问题。一旦患上“三高”症,病症常伴随终身。由于药物的毒副作用,肝、肾、心等重要脏器的功能将会受影响,进而影响生活质量。据卫生部的调查,现在我国15~64岁的劳动人口中间,“三高”症的发生率已经达到52%,死亡已经占了30%,这将会给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造成巨大的影响和损失。因此,控制慢性病的发展是卫生工作的当务之急,当然也是我们中老年朋友的当务之急。

防治血脂异常遏制心血管病流行
■编辑说话
  近二十多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西方饮食文化的渗入,膳食结构不合理和运动锻炼的缺乏,导致血脂异常的发生率与日俱增,近1/5的成人患上了血脂异常,但人们对血脂异常的危害缺乏足够的认识,知晓率和治疗率不足1/3,治疗满意控制率不足1/10。过多的脂质在血管内积聚引起血管壁慢性炎症、血管收缩、血压升高、血液凝固性增高,动脉血管粥样硬化、血管管腔狭窄或闭塞和脏器供血不足,造成心血管病的高发流行。
■动脉血管粥样硬化的元凶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血脂主要包括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它们是体内新陈代谢的重要物质。测定血脂时,常在清晨空腹12-14小时采血,判断血脂异常一般常做以下四项检查:①血清总胆固醇(TC);②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③甘油三酯(TG);④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前三者TC、LDL-C和TG升高,特别是坏胆固醇LDL-C升高,可以在血管内沉积,产生血管硬化。HDL-C是好胆固醇,它在一定范围内升高,能够帮助清除血管内沉积的胆固醇,防止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
  动脉血管粥样硬化的元凶是LDL-C,没有LDL-C就没有动脉粥样硬化。除LDL-C外,其它能够触发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还有:①吸烟;②高血压(血压≥140/90mmhg或正在进行降压治疗);③低HDL-C〈40mg/dl;④早发的冠心病家族史:直系亲属患冠心病的年龄男性<55岁,女性<65岁;⑤年龄增加,(男性≥45岁、女性≥55岁)。
  糖尿病患者往往合并多种上述危险因素,容易发生动脉粥样硬化,与无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比较,发生心绞痛和心肌梗塞等心血管事件的概率相似,因此糖尿病与冠心病同样高危。
■血脂异常与心血管事件关系密切
  血脂异常的防治应重点关注LDL-C的水平,LDL-C升高,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风险就越高。应根据不同的人群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风险,制定LDL-C的控制水平。如果没有或有一项上述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LDL-C应控制在<160mg/dl;如果有两项以上的危险因素,LDL-C应控制在<130mg/dl;如果已患冠心病、糖尿病或其它部位的血管狭窄,容易发生心血管事件,LDL-C应控制在<100mg/dl(理想目标<70mg/dl);如果冠心病合并糖尿病、合并多种危险因素或已经发生过心梗,非常容易发生心血管事件,LDL-C应控制在<70mg/dl。
  血浆总胆固醇≥180mg/dl,其心、脑血管病的发病危险就大大增加。二十年前,我国人均总胆固醇170mg/dl,心血管病的发病率很低,如今,总胆固醇增加了约50mg/dl,心梗发病率增加了数倍。应控制血浆总胆固醇≤220mg/dl,血浆甘油三酯≤200mg/dl,高密度脂蛋白≥40mg/dl。
■90%以上的血脂异常与生活方式有关
  血脂异常在一定意义上属于“生活方式病”。90%以上的血脂异常与生活方式有关,防治心血管病只有从源头抓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应当积极重视调整生活方式,关键在于改变饮食习惯和适度锻炼。应该选择低脂、低热量、低盐、高纤维素和高矿物质的食品。少食油炸食物、动物内脏和蛋黄。多选择水果蔬菜类,低脂肪高蛋白的鱼、豆制品和少油低糖的健康食品。
  缺乏锻炼是血脂异常的另一原因,经常参加体育锻炼,能够减少血脂异常及其带来的危害。最好每日进行中等强度(快走、慢跑、骑车和打球等)的有氧户外运动30分钟以上,并利用工作场合及家务进行锻炼,减少静坐的不良生活方式,每天坚持锻炼半小时,可以减少50%冠心病发生的机会。对患有慢性病者,锻炼前应查体,量力而行,从小量开始,循序渐进。
同时应强调树立积极健康的心理,保持乐观情绪,避免过度紧张和焦虑。吸烟可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应强调戒烟、高血压和糖尿病等多重危险因素的防治。

■药物治疗能够减少血脂异常及其带来的危害
  经过强化生活方式的干预难以控制的血脂紊乱,应在医师的指导下及时进行药物治疗,药物治疗能够进一步减少血脂异常及其带来的危害。应当根据患者的危险分层不同,制定不同的血脂控制的靶目标,治疗达标能明显降低心脑卒中。多数患者血脂异常不能达标,治疗后血脂恢复正常就停药,往往导致血脂异常复发。药物长期应用,可保持疗效,要加强患者对长期调脂治疗重要性的认识。临床常用的药物有:他汀类、贝特类药物和联合用药。
  通过强化生活方式干预、药物和健康教育等综合防治措施,控制血脂和血糖、血压等异常指标达标,能够避免多数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在我国医疗卫生资源尚不发达的今天,强化生活方式改变对于最大限度地节省有限的医疗卫生资源,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我们要扭转只注意并发症和下游危险因素的药物和介入治疗,更应当关注饮食习惯、吸烟、少运动和肥胖等心血管病的基本危险因子对心血管健康的影响。

■文/(北京朝阳医院心脏中心主任医师)
 楼主| 发表于 2015-3-3 17:47:10 | 显示全部楼层
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俗称三大高危现代病,中西医尚无彻底治愈方法,比较现实的康复复方法,除了适当运动、注意饮食外,配合药物,自我进行穴位针刺、按摩,可以起到治病养身、延年益寿的作用。
    【降压穴】
    定位:位于足弓,划一个十字,交点即为此穴。
    解剖:布有趾长屈肌腱,足底内侧动静脉,足底内侧神经。
    原则:交替取穴
    特点:以针刺足底内侧神经之后出现的针感为宜。
    手法:上下提插,对急性病人可以留针。
    针感:局部酸麻胀
    功能:调节神经,降低血压,兴奋镇静。
    主治:高血压,临床还可用于治疗休克,昏迷,高热,精神分裂症,癫痫,癔症性瘫痪,神经性头痛,偏瘫。
    【降糖穴】
    定位:此穴位于前臂掌侧,腕关节至肘关节的下1/3。
    局解:指浅屈肌,深层有指身屈肌,前臂正中动静脉,深层为前臂掌侧骨间动静脉,布有前臂内侧皮神经,下正中神经,深层有前臂掌侧骨间神经。
    取穴原则:左右交替。
    针刺特点:以针刺正中神经,前臂内侧皮神经,或前臂掌侧骨间神经后出现的针感为宜。
    手法:上下提插。对于久病体虚重症病可采滞针
    功能:益气提神,健脾和胃,舒肝理气,降糖,降脂,降压,降酶,消炎,镇痛,镇静。扩张冠状动脉,增强机体免疫力。
主治:糖尿病,高血压,高血酯,高血糖。临床还可用于治疗冠心病,心绞痛。肋间神经痛,非化脓性肋间软骨炎,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肝硬化,胃炎,胃痛,胃癌,胃溃疡,膈肌痉挛,神经衰弱,低血压,失眠等。
    按语:从中医心理学观点认为糖尿病属于心理性疾病范畴。从大量的病因学调查90%以上的病人却有一定的环境诱发因素。此穴从中医角度讲具有理气,益气,活血,却瘀之功效。临床多以平衡针灸为主配合平衡火罐,平衡推拿,综合治疗糖尿病。要求合理调节饮食,减少病人并发症发生。此外还可以用于其他疾病的康复治疗。对糖尿病合并的脑血管病,冠心病,白内障,颈肩腰腿通,痛风,还必须配合相应穴位综合治疗。
    歌诀:降糖穴位前臂下,正中神经必须扎,配穴胃痛腹痛穴,降脂降糖与降压。(3寸毫针针尖向上成45度角斜刺2寸左右)
【降糖穴】:胰俞。操作:斜刺1.5寸,泻法,留30分钟,配三阴交、脾俞、足三里、神门、肾俞。主治:糖尿病、血糖过高。
【降脂穴】:丰隆。操作:直刺2寸,提插泻法,留30分钟。主治:高脂血症,肥胖。
    常用的【降脂穴】位及按摩方法有:


     【解溪穴】此穴位置在足背与小腿交界处的横纹中点处。用手指尖在穴位上一压一放,做60次,可清胃热,除腹胀,治便秘。
      点按【足三里】足三里穴在髌韧带外侧向下3寸,胫骨向外1横指处。每天点按15分钟。如果穴位周围有硬结,则要慢慢揉散。此穴能补益气血,促进消化,吸收,调节胃肠运动功能。揉按曲池、手三里曲池穴位置在屈肘位,时横纹桡侧尽头处。按揉【手三里】穴在曲池穴向下2寸处。每穴按揉3~5分钟,以有酸胀感时为度。能治疗腹部胀痛,呕吐,腹泻,便秘等。
    掐按【内关】此穴位置在手掌腕横纹中点向上2寸处,每次掐按15分钟,左右手相互掐按。有和胃降逆,理气消胀的功效。
    推擦【三阴交】此穴在足内踝高点向上3寸,小腿内侧正中处。推擦方向由下向上,共推60次,可治疗脾胃虚弱,肠鸣腹胀。搓擦小腿坐位,抬起一侧小腿,将两手掌分别置于小腿内、外侧面,反复上下搓擦小腿2分钟,再前后用力搓擦小腿1分钟。换另一退再做,手法同前。小腿处有脾经、胃经、肾经、膀胱经、胆经、旰经等与消化功能相关的经络,搓擦此处,可以疏通经络,激发脾胃消化吸收功能,促进胃肠排出消化残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3-3 17:54:52 | 显示全部楼层
尊敬的凤凰网网友,对方辩友大家好,我是国家二级营养师—陈志恒。大家辩论的主题是:长期吃素到底好不好?我方的观点是食素有利于人的身体健康。下面我就从食素可以预防三高症的发生来阐述我方的观点。

首先,让我们了解一下什么是“三高症”

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统称为“三高症”,它们是造成动脉粥样硬化的“元凶”,是心脏血管病的“根源”,是形成血栓的基础

其次,“三高症”发病的因素都有哪些呢

除了遗传因素外,此病多发于中老年人、运动量不足、长期超负荷工作或情绪波动者、吸烟者、肥胖症、患有某些内分泌病、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者,饮食中摄入高盐、高糖、高胆固醇、高饱和脂肪酸类的食物等。

脂肪酸共有13种,在动物性油脂中含6种,植物性油脂却含全部这些脂肪酸。动物性脂肪为饱和脂肪,胆固醇含量高,易引发血管硬化、高血压、心脏病,并利于癌细胞繁殖;植物性脂肪为非饱和脂肪,能促进胆汁酸排泄,降低胆固醇,预防心脏病和各种心血管病。

第三、如何降低“三高症”发病机率

首先应从饮食谈起。引发“三高”病症的主要原因是长期过量摄入高胆固醇食物和贪食油腻食物。一般说就中老年人的饮食,应以素食为主,适当吃点鱼肉等,多摄入一些蔬菜、水果、豆类食品。新鲜蔬菜、水果中的维生素丰富,且多纤维素,可增加胆固醇的排泄。木耳、蘑菇之类的食物,含有很多降胆固醇的物质,其作用比服用某些降血脂的药物还疗效好。大豆和以大豆为原料加工制作的豆浆、豆腐、等豆制品,既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可以满足人体的需要,也可以降低胆固醇。据有位心血管病专家做过试验区:将住院的一组高血脂病员的膳食,改为以豆制品食物为主,半个月后,患者的血脂都明显降低。玉米、豌豆、海带等,也是预防动脉硬化的食物。此外,预防动脉硬化还要少食盐和糖,坚持适当活动,节制饮食,防止营养过剩。

综上所述,不可否认,素食可以降低摄入的胆固醇和饱和脂肪酸的量、防止胆固醇进入血液,减少“三高症”等疾病的发生。只要用心规化,食素是能够保证能量、蛋白质、铜、铁、锌、钙和维生素B2等营养素的足量摄入的,同时为人体健康提供保障。

总之,为了预防疾病,我们也许并不需要从此不碰肉食,但是少吃肉,多吃素菜和水果,毫无疑问是健康生活方式的一部分,值得大力提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灵隐岛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灵异志

GMT+8, 2024-9-23 15:32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