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加入灵隐岛
查看: 1799|回复: 1

哈尔滨历史建筑区位图(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9-19 15:37: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图释:

    ●H46「农行黑龙江省分行」道外区北四道街18号。原为交通银行哈尔滨分行,始建于1928年,1930年竣工。设计师为庄俊,折衷主义风格,正面有贯通三层楼高的巨型科林斯柱廊。

    ●H47「老鼎丰」道外区靖宇街392号。建于1915年,砖木结构,中华巴洛克建筑风格。转角圆弧与立面相切,形成连续的界面。主入口设于转角圆弧处。

    ●H48「黑龙江省邮政管理局」南岗区民益街100号。始建于1922年,折衷主义建筑风格。地上三层,半地下一层。现为黑龙江邮政博物馆。

    ●H49「原松光电影院」道外区北四道街56号。建造年代不详,砖混结构,折衷主义建筑风格。抹灰外饰面,呈素雅的深灰色。大部分建筑元素为西方建筑风格。

    ●H50「哈尔滨卷烟厂仓库」南岗区一曼街104号。始建于1902年,前身老巴夺父子烟公司,1914年5月更名为“英美老巴夺父子烟公司”,1952年改名为哈尔滨卷烟厂。

    ●H51「哈尔滨车辆厂轧钢车间」道里区爱建地区。原为中东铁路哈尔滨总工厂锻造分厂。1903年依据圣彼得堡设计绘制的图纸动工修建,1907年建成,俄罗斯建筑风格。

    ●H52「中西医结合学会门诊」南岗区中山路234-236号。建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折衷主义建筑风格。建筑立面由两部分组成,左侧部分对称构图,曾为教堂。

    ●H53「原马忠骏公馆」南岗区中山路171号。建于1910年,中世纪寨堡式小楼,原为中东铁路公司董事长马忠骏公馆。1956年改为接待领导人的高级宾馆,称为“107”招待所。

    ●H54「原黑龙江省图书馆」南岗区文昌街48号。建于20世纪60年代初,砖混结构,斯大林哥特建筑风格。楼上有四角塔楼和旗杆徽标。现为省档案局。

    ●H55「革新街天主教堂」原为圣阿列克谢耶夫教堂。始建于1921年,为木结构的教堂。1935年在木教堂旁用砖石结构建此教堂。斯米尔诺夫设计,是教堂建筑的经典之作。

    ●H56「哈医大四院院部」南岗区银行街31号。原为中东铁路中央电话局,曾为哈尔滨铁路中心医院院部。建于1907年,中世纪古堡建筑风格。

    ●H57「原哈尔滨铁路中心医院门诊」南岗区颐园街37号。建成于1900年,俄罗斯建筑风格,设计师为列夫捷耶夫。建筑色彩黄白相间,是哈尔滨的主色调,现为哈医大四院急诊急救中心。

    ●H58「原红霞幼儿园」道里区红霞街90号。该建筑有的说是日本商人水上俊比左开的松浦洋行,有的说是美侨的私宅。建于1916年,1918年竣工。米亚科夫斯基设计,仿巴洛克式建筑风格。

    ●H59「原哈尔滨犹太中心会堂」道里区通江街82号。曾是哈尔滨车辆厂招待所,建于1906年,设计师为卡兹-吉列,犹太建筑风格。2013年改造,2014年建成老会堂音乐厅。

    ●H60「原哈尔滨犹太新会堂」道里区经纬街162号。建于1921年,设计师为约瑟夫·尤里耶维奇·列维金,犹太建筑风格。现为哈尔滨建筑艺术馆。

    ●H31「中国银行哈尔滨兆麟支行」道里区兆麟街37号。建于1923年,原为英国汇丰银行哈尔滨分行。折衷主义建筑风格,建筑平面呈L形,主入口设在转角处,设有转门。

    ●H32「工行哈尔滨分行」道里区田地街115号。原为满洲中央银行哈尔滨分行,建于1935年,设计、施工单位是福昌公司。折衷主义建筑风格,门前耸立着10根多立克壁柱。

    ●H33「香坊火车站」香站街4号。建于1925年10月,仿1898年建成的巴黎旧火车站、现为奥赛博物馆的建筑,对称式构图。立面开有瘦长的拱券窗,带白色窗楣,檐口装饰精美。

    ●H34「中央大街85号楼」原为犹太人卡茨开办的米尼阿久尔餐厅,1926年始建,1927年落成。新艺术运动建筑风格,阳台造型别具一格。2013年被改造后重建,现为商店。

    ●H35「中央大街32号楼」原为哈尔滨特别市公署。建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折衷主义建筑风格。主入口在转角处,上方装饰细腻抛物线形的文艺复兴式穹顶。建筑采用白色的抹灰墙面,蓝色鱼鳞纹的曲面铁皮屋顶,具有较为丰富精致的装饰线角。檐下密布牛腿、窗口多变。

    ●H36「新闻电影院」道外区景阳街372号。原水都电影院,建于1929年。折衷主义建筑风格,帐篷顶采用三角形装饰,其下有花草饰浅浮雕,建筑造型丰富。

    ●H37「哈尔滨话剧院」道里区兆麟街60号。原为哈尔滨会馆,建于1936年,砖混结构,建筑师为吉田友雄。折衷主义建筑风格,局部使用菱形纹饰图案。

    ●H38「中央大街2号楼」原为哈尔滨一等邮局,建成于1914年。原建筑两层,20世纪80年代扩建成三层,砖混结构,折衷主义建筑风格,转角设有圆弧阳台。

    ●H39「中央大街104号楼」原为阿基谢耶夫洋行,建成于1910年之前。砖混结构,原为新艺术运动建筑风格。建筑立面经改造,呈折衷主义风格。上世纪20年代后为边特兄弟洋行。

    ●H40「中央大街121号楼」建于1935年。砖混结构,仿文艺复兴建筑风格。墙体采用仿石块砌筑,有明显的凹槽分割,形成水平线条,强调建筑基座的稳定感。

    ●H41「哈尔滨文庙」南岗区文庙街25号。原为孔庙,现为省民族博物馆。始建于1926年,1929年11月落成。中国传统建筑风格,分为三进院落,二院大成殿为11开间。

    ●H42「极乐寺」南岗区东大直街9号。1924年建成,由中东铁路护路军总司令、哈尔滨特别市长朱子桥将军、哈尔滨铁路局稽查局长陈飞青等人发起,倓虚大师创建,山门的寺匾为张謇所书。

    ●H43「大直街墓塔」黑龙江省眼科医院院内。中国传统建筑风格,也称张氏墓塔。修建于1923年,1925年竣工,全部为青石所建,是哈尔滨开埠的第一代民族工商业者张庭升为其父母所建。

    ●H44「黑龙江省军区医院门诊」南岗区文庙街2号。建成于1925年,砖混结构。文艺复兴特征为主的折衷主义建筑风格,主体部分模仿古希腊神庙样式。

    ●H45「纯化医院」道外区靖宇街412号。原为同义庆百货商店,建于1920年,中华巴洛克建筑风格。建筑立面通体充满了装饰纹理,以自然植物为主调。

 楼主| 发表于 2014-9-19 15:40:55 | 显示全部楼层
哈尔滨曾四次称为“特别市”

十月**胜利后,沙俄反动势力被铲除后,哈尔滨市政大权逐步被中国人所掌握。然而,由于政治经济等诸多因素,哈尔滨市有四次被称为“特别市”。  第一次被称为“特别市”是1926年11月。当时,在东省特别区行政长官公署内设立哈尔滨特别市政局,其行政首长称市长,由东省特别区行政长官委任。而哈尔滨特别市管辖东省特别区的埠头区和新市街,即今道里区和南岗区,其余哈尔滨市区的其他区域则分属东省特别区、吉林省和黑龙江省管辖。  第二次被称为哈尔滨“特别市”,是从1933年6月起。当时,哈尔滨已经沦陷,日本帝国主义为了统一哈尔滨地区的政权,以伪满洲国政府的名义作出决定,将原哈尔滨市特别市政局,东省特别区市政管理局所辖,哈尔滨市、吉林所辖滨江市政筹备处、黑龙江省松浦市政局管辖,四合为一,并将吉林省滨江县全境、阿城县31个屯和呼兰10个屯并入,成立新的哈尔滨特别市,直属于伪满中央政府。是时,哈尔滨特别市的管辖范围已达930平方公里,因此被称为“大哈尔滨市”。1937年7月1日,伪满又勒令撤销哈尔滨特别市,实行哈尔滨市普通市治,隶属于滨江省辖。  第三次称特别市是在1945年8月。**战争胜利后,国民党为抢占东北,以国民政府名义,将东北划分为9省2个特别市,直隶于国民政府。同年底,国民党接收大员抵达哈尔滨,接收市政权,并于1946年1月1日正式成立哈尔滨特别市政府。4月下旬,苏联红军从哈尔滨撤退,国民党接收大员随之逃离,其拼凑的哈尔滨特别市政府遂作鸟兽散。  第四次称为特别市是在1946年11月。当年4月28日哈尔滨解放后,成立了市民主政府,由中共北满分局直接领导。同年11月18日,成立不久的东北行政委员会决定将哈尔滨市改为特别市,直属于东北行政委员会。1949年2月,东北行政委员会决定各特别市一律取消“特别”二字。据此,哈尔滨特别市于3月1日正式改为哈尔滨市。不久,改为松花江省管辖。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哈尔滨市曾于1953年8月至1954年7月间改为中央直辖市,由东北行政委员会代管。1954年8月1日,哈尔滨市并入黑龙江省制,并作为省会。从此至今50多年来,哈尔滨市的隶属关系一直未变,只是管辖范围作过多次调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灵隐岛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灵异志

GMT+8, 2025-1-23 03:12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