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4-7-20 17:11:57
|
显示全部楼层
念佛号的功德超越想象.
. u3 n* K1 p* d F8 N* n+ u 专念南无阿弥陀佛一佛,十方诸佛自然护念。护念即是守护忆念,令其安稳,无诸障难。
! l- ~) x; G% J# A3 [) f 故知:念阿弥陀佛,即是念十方诸佛;生极乐净土,即是生十方净土;能以此利,即能普利一切。不必改口另外称念十方诸佛名号。 ' D% m9 U, X4 A
专念南无阿弥陀佛一佛,观音势至,自然相随;并有其他大菩萨不请自来,二六时中,欢喜拥护,令念佛人,离诸恼乱,常得安稳。
9 n6 B! h3 x9 ` 故知:但念弥陀,即已通念诸大菩萨,观音势至,自在其中,不必改口另外称念其他菩萨。 0 ^) u* B- L" f. R$ y: t7 V
专念南无阿弥陀佛一佛,即是获得大利,具足无上功德,当然超胜任何咒语;何况一句弥陀是佛中之王,光中之尊。故念佛之外,不必改口另外称念其他咒语。$ H# [: N- ]# a
《大经》之流通分佛告弥勒菩萨言:
0 _' C$ b7 l3 Y- m/ Z1 d 其有得闻 彼佛名号 欢喜踊跃 乃至一念
4 _3 h* x5 P+ {6 U9 Z 当知此人 为得大利 则是具足 无上功德。' m, r+ T Q& g0 [
故知:念佛即是无上大利功德,则一切咒语即诸行门,皆是有上小利功德。故有智之人,当舍有上小利之余行,而专念无上大利之六字洪名。
, F1 q+ o7 T- ~+ X5 O 《佛说阿弥陀佛根本秘密神咒经》曹魏朝三藏菩提流支奉诏译大藏经 续藏 58册$ W# {7 x) E0 |+ {7 _' I
阿弥陀佛名号,具足无量无边、不可思议、甚深秘密、殊胜微妙、无上功德。1 ~$ P+ B% A6 g' @# z
所以者何?「阿弥陀」佛三字中,有十方三世一切诸佛,一切诸菩萨、声闻、阿罗汉,一切诸经、陀罗尼神咒、无量行法。+ d. t) r, u; Z. }" F4 q
是故,彼佛名号,即是为无上真实至极大乘之法,即是为无上殊胜清净了义妙行,即是为无上最胜微妙陀罗尼。而说偈曰:/ P, @+ Z1 x4 S! k% n
阿字十方三世佛9 h1 T6 \) y: Y" h' a) x& Z
弥字一切诸菩萨/ K6 s }' Z9 |
陀字八万诸圣教. D& h# j7 \2 ?* P, X
三字之中是具足" ]; P4 {9 O. k3 Y- q7 Y
舍利弗,若有众生,闻说阿弥陀佛不可思议功德,欢喜踊跃,至心称念,深信不懈,於现在身,受无比乐。或转贫贱,获得富贵。或得果免宿业所追病患之苦。或转短命,得寿延长。或怨家变(无)恨。得子孙繁荣,身心安乐,如意满足。如是功德,不可称计。 3 n+ N) Z8 g' ?" R/ M9 ^: p) r5 p
故知:一句弥陀是佛王、法-王、咒王、功德之王。专念南无阿弥陀佛一佛,即是总持总念诸佛、诸菩萨、诸经咒、诸行门。所谓八万四千法门,六字全收。亦谓该罗八教,圆摄五宗。既得临终往生净土,亦或现世身心安乐。 ) E* ~% b% }# v) ^
《增一阿含经》言:; M5 o/ Q0 a* j1 t
四事供养阎浮提一切众生,若有称佛名号,如构牛乳倾,功德过上,不可思议。( j4 _: z! U3 A/ \4 z' O
注:四事是指衣服、饮食、卧具、医药。
3 W7 E, {# _9 } H, L" ?) X* ] 《大智度论》云:9 M' g' L, X$ @9 t, Z0 F
譬如有人,初生堕地,即能一日行千里,足一千年,满中七宝,奉施于佛;不如有人,于后恶世,一声称念,阿弥陀佛,其福胜彼。0 w a, t% z$ I! [8 p+ y& {" _" M3 {
《大悲经》言:
! G8 _2 e/ E* f- V 一称佛名,以是善根,入涅槃界,不可穷尽。/ Q# H- C+ [4 h# J
《观经》言:
& G8 ~/ Y6 N* c8 @' P “诸佛如来是法界身,遍入一切众生心想中。是故汝等心想佛时,是心即是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是心作佛,是心是佛。诸佛正遍知海从心想生”。( N3 r, W1 A2 {# @+ P( K) U s/ r
《经》言:
! M1 }! a" j, ]* K# \2 _ 若人以四天下七宝,供养佛及菩萨 、缘觉、声闻,得福甚多;不如劝人,念佛一声,其福胜彼。
) o+ W3 r" l; v% l 《涅槃经》言:
3 i! Q0 n' ~, o/ G6 v 佛告大王:假令开大库藏,一月之中,布施一切众生,所得功德,不如有人称佛一口,功德过前,不可较量。# A3 a2 k+ U1 k! `
《要解》言:佛以大愿作众生多善根之因,以大行作众生多福德之缘。持佛名者,善根福德同佛无异,则一一声悉具多善根福德也。一声阿弥陀佛,即释迦本师于五浊恶世,所得之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今以此果觉全体授与浊恶众生,乃诸佛所行境界,唯佛与佛能究尽,非九界自力所能信解也。( R% c0 ~% B# G! {5 R/ T8 h+ I
+ P( `1 p- A Y4 @& d4 j
《称扬诸佛功德经》言:若有得闻无量寿如来名者,一心信乐,持诵讽念,当起广远无量欢喜,安立其意,令使真谛十万亿信心。念斯如来,其人当得无量之福,永当远离,三途之厄。命终之后,皆当往生彼佛刹土。
& z/ Y# Y7 r% }* J! v. \4 n; D- E 《谟诃般若波罗经》言: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但以敬心念佛,是善根因缘,乃至毕苦,其福不尽。须菩提!置是敬心念佛。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但以一华散虚空中念佛,乃至毕苦,其福不尽。须菩提!置是敬心念佛,散华念佛。若有一人称南无佛,乃至毕苦,其福不尽。+ }' c9 p& D5 E
《观经四帖疏》言:自余众行,虽名是善,若比念佛者,全非比较也。
$ L4 F3 n" _* s0 t, j: E 《阿弥陀经疏钞》卷三言:欲生彼国,需多善多福。今持名,乃善中之善,福中之福。弥陀乃万德名号,一名才举,万德齐圆,不期于福,福已备矣。0 ^# E0 t! Q& {: }$ E/ w( O! H
《选择本愿念佛集》言:念佛是胜,余行是劣,所以者何?名号者是万德之所归也。然则弥陀一佛所有四智、三身、十力、四无畏等。一切内证功德相好、光明、说法、利生等,一切外用功德皆悉摄在阿弥陀佛名号之中。故名号功德最为胜也。余行不然,各守一隅,是以为劣也。
" l% }' P8 \0 i* X( l( e6 M, U 《阿弥陀经义疏》卷一言:问:四字名号,凡下常闻,有何胜能超众善?答:佛身非相,果德深高,不立嘉名,莫彰妙体,。十方三世,皆有异名,况我弥陀,以名接物。是以耳闻口诵,无边圣德,揽入识心,永为佛种,顿除亿劫重罪,获证无上菩提。信知:非少善根,是多功德也。
/ u4 ?$ A7 `5 M- f% ` 一心专念阿弥陀佛愿往生者,此人常得六方恒河沙等佛,共来护念,故名《护念经》。
) H0 |" A$ y& E 《护念经》意者:亦不令诸恶鬼神得便,亦无横病、横死、横有厄难,一切灾障,自然消散;除不至心。) f; @) b0 j9 x% I! a6 t& N
《十往生经》云:若有众生,念阿弥陀佛,愿往生者,彼佛即遣二十五位菩萨,拥护行者;若行、若坐、若住、若卧、若昼、若夜,一切时,一切处,不令恶鬼恶神,得其便也。; n" I9 N/ H) k: l
《观念法门》云:专念西方阿弥陀佛,愿往生者,我从今以去,常使二十五位菩萨,影护行者;不令恶鬼恶神,恼乱行者,日夜常得安稳。* d. Z& }& m x: E1 B
《观念法门》云:一切造罪凡夫,但回心念阿弥陀佛,愿生净土;上尽百年,下至七日、一日,十声、三声、一声等;命欲终时,佛与圣众,自来迎接,即得往生。3 J+ {$ ?" B: F6 _
《观经四帖疏》言:一切凡夫,不问罪福多少,时节久近,但能上尽百年,下至一日七日,一心专念,弥陀名号,定得往生,必无疑也!; v3 B9 p5 t" S, @- i
《往生礼赞》云:若有众生,称念阿弥陀佛,若七日及一日,下至十声,乃至一声一念等,必得往生。
2 j) j. `: l# |: t 《往生礼赞》云:弥陀世尊,本发深重誓愿,以光明名号,摄化十方,但使信心求念;上尽一形,下至十声、一声等,以佛愿力,易得往生。
6 q9 i8 Y5 _5 F5 M: n3 S% z; \ 《往生礼赞》云:若我成佛,十方众生,称我名号,下至十声,若不生者,不取正觉;/ [' ^1 j; x5 O" `; w( Q
彼佛今现,在世成佛,当知本誓,重愿不虚,众生称念,必得往生。( t/ _: e/ ~! ]; o, [
《观念法门》云:但有专念阿弥陀佛众生,彼佛心光,常照是人,摄护不舍;总不论照摄余杂业行者。" H% k8 c& u5 x
赞念佛 楞伽经云;“十万诸刹土,众生菩萨中所有法报佛,化身及变化,皆从无量寿极乐界中出”。
8 t. ~- ^3 c8 P 《观无量寿佛经》说:“如是至心,令声不绝,具足十念,称南无阿弥陀佛,称佛名故,于念念中,除八十亿劫,生死之罪。”
, _- N5 @# S$ c+ w M 称赞净土经言:得闻如是无量寿佛无量无边不可思议功德名号。(阿弥陀佛又名无量寿佛)
9 T: ?% e' ~# X8 I 华严经十六卷云:“宁受地狱苦,得闻诸佛名.不受无量乐,而不闻佛名.所以在往昔,无数劫受苦,流转生死中,不闻佛名故.”“闻佛名生信,则是世间塔”。% M O# @7 L" p5 q$ L
宝积经云:“如是称念南无佛者,语业不空,如是语业,名执火炬,能烧烦恼。若复有人得闻如来及佛名号,离诸黑喑,与彼众生为涅磐因”。8 v9 W* }# S" O% [% Q) ? I0 P+ ]! @
佛陀诚言,念佛之妙!
0 ~0 V- Q8 u. H" Z 《观佛三昧经》云:“父王白佛:佛地果德,真如实相,第一义空,何因不谴弟子行之?佛告父王:诸佛果德有无量深妙境界,神通解脱,非是凡夫所行境界,故劝父王行念佛三昧。
: E2 c9 y) _0 Q4 _3 ] 父王白佛:念佛功德其状如何?佛告父王:如伊兰林,方四十由旬,有一颗牛头旃檀,虽有根芽,犹未出土,其伊兰林唯臭无香。若有啖其华果,发狂而死。后时旃檀根芽渐渐生长,才欲成树,香气昌盛,遂改变此林,普皆香美,众生见者皆生稀有心。9 }" {* x6 C; C6 A: d3 R- S4 I( I
佛告父王:一切众生在生死中,念佛之心亦复如是。但能系念不止,定生佛前,一得往生,即能改变一切诸恶,成大慈悲,如彼香树,改伊兰林。% U! G% C6 d3 `+ }# I
念佛必得护念《十往生经》说云:佛告山海慧菩萨及以阿难:& [$ W3 I) x& ?; x
若有人专念西方阿弥陀佛愿往生者,我从今以去,常使二十五菩萨影护行者,不令恶鬼恶神恼乱行者,日夜常得安稳。. i, F) ^# C" ~0 t6 x& W
此即是现生护念增上缘。
# [% ?( v3 B ? 《般舟三昧经》说云:
! X3 m# [5 E. B7 e0 `2 P 佛言:若人专行此念弥陀三昧者:( ?0 @( q& |2 D
常得一切诸天及四天大王、龙神八部,随逐影护,爱乐相见;永无诸恶鬼神、灾障厄难,横加恼乱。
- s5 F$ t" S6 G' ] 《观经》云:若称念阿弥陀佛,愿往生彼国者,彼佛即遣无数化佛,无数化观世音、势至菩萨,护念行者,复与二十五菩萨等,百重千重围绕行帮者,不论行住坐卧病,一切时处变不惊,若昼若夜,常不离行者。1 H( |4 r% `1 ]+ }$ q
《称扬诸佛功德经》云:“若有得闻无量寿如来名者,一心信乐,持讽诵念。此人当得无量之福,永离三途,命终之后往生彼刹。”6 f( A& a, y6 X; k! B1 L3 { t
一切诸佛所护念经《佛说阿弥陀经》言:' S K" u4 T. N: ]. L( N% h% p
何故名为一切诸佛所护念经?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是经受持者,及闻诸佛名者,是诸善男子、善女人,皆为一切诸佛之所护念,皆得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故舍利弗!汝等皆当信受我语及诸佛所说
4 Z) Q6 V) s: a
! r/ t' h( ?7 X7 N
. D' u% }# o; z; r2 _9 i菩萨真实语, Q, D0 Q! D: l! l% K0 ~6 Z' U. r
复次,众生初学是法,欲求正信,其心怯弱。以住于此娑婆世界,自畏不能常值诸佛,亲承供养。惧谓信心难可成就,意欲退者;当知:如来有胜方便,摄护信心。谓以专意念佛因缘,随愿得生他方佛土,常见于佛,永离恶道。如修多罗说:「若人专念: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所修善根,回向愿求生彼世界,即得往生。常见佛故,终无有退。若观彼佛真如勤修习,毕竟得生,住正定故。」 ———— 马鸣菩萨《大乘起信论》 念佛人不可思议《阿弥陀鼓音声王陀罗尼经》言:
1 h5 ?: |' D; v" ^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今当为汝演说西方安乐世界,今现有佛,号阿弥陀。若有四众能正受持彼佛名号,以此功德,临欲终时,阿弥陀佛即与大众往此人所,令其得见。见已,寻生庆悦,倍增功德。以是因缘,所生之处,永离胞胎秽欲之形,纯处鲜妙宝莲华中,自然化生,具大神通,光明赫奕。尔时十方恒沙诸佛,皆共赞彼安乐世界所有佛法不可思议,神通现化种种方便不可思议,若能有信如是之事,当知是人不可思议,所得业报亦不可思议。
) L, {7 g( H4 @ 佛说阿弥陀三耶三佛萨楼佛檀过度人道经卷上 吴月支国居士支谦译:
$ g) x7 u; |( c# _9 r 佛称誉阿弥陀佛光明极善。阿弥陀佛光明极善。善中明好。甚快无比。绝殊无极也。阿弥陀佛光明。清洁无瑕秽。无缺减也。阿弥陀佛光明姝好。胜于日月之明。百千亿万倍。诸佛光明中之极明也。光明中之极好也。光明中之极雄杰也。光明中之快善也。诸佛中之王也。光明中之极尊也。光明中之最明无极也。焰照诸无数天下。
3 k2 q' Q6 B. b# Y6 d L 带业往生犹如大石置船 《那先经》言:6 }" m* \$ `, G% f, r
王问那先:人生造恶,临终念佛,得生佛国,我不信是语。那先答言:如持大石置于船上,因得不没。人虽本恶,因念佛故,不入泥犁。其小石没者,如人作恶,不知念佛,便入泥犁中。
7 j3 N# x7 e" ]3 g' X 《佛说无量寿经》曹魏天竺三藏康僧铠译:& B- o5 O, Q: Q: z1 U: V$ p) n
佛告阿难:无量寿佛,威神光明,最尊第一。诸佛光明,所不能及。# p1 z9 b' S' n# I! @
佛告阿难:‘无量寿佛,威神无极。十方世界,无量无边不可思议诸佛如来,莫不称叹。
! {* B5 t' o4 z8 R& ^. d( T 世尊,现在未来一切众生,若天若人,若男若女,但念得一佛名号,功德无量,何况多名。; z3 y! }8 _5 W/ x
是众生等,生时死时,自得大利,终不堕恶道。若有临命终人,家中眷属,乃至一人,为是病人高声念一佛名,
2 A% x4 E J; c 是命终人,除五无间罪,余业报等悉得销灭。
3 H# l4 M$ d+ b* |9 Z 是五无间罪,虽至极重,动经亿劫,了不得出,承斯临命终时,他人为其称念佛名,於是罪中,亦渐销灭。何况众生自称自念,获福无量,灭无量罪。
0 C+ E) E! E0 h8 t I --地藏菩萨本愿经- I: c* _, W3 _: O2 q: q9 |
难行道与易行道 龙树:《十住毗婆沙论》言:
9 R; W; k9 W0 i! } [! Q0 [ 佛法有无量门,如世间道,有难有易。陆道步行则苦,水道乘船则乐。菩萨道亦如是。或有勤行精进,或有以信方便,
* B* E7 a$ B s% {2 n, g 易行疾至阿惟越致(1)者。若人欲疾至不退转地者,应以恭敬心,执持称名号。7 O# _, V6 |/ g! w! y3 d: w, H5 g
【撰者】
, v0 g t( x5 z. A% e 龙树菩萨:出生于公元二三世纪顷,为印度大乘佛教中观学派的创始人。造论甚多,有“千部论主”之美称。在我国被推尊为八宗共祖。其《十住毗婆沙论》是约《华严经.十地品》经文之大意所作的诠释。2 D* h' r' W. C2 o+ }
《楞伽经》卷九释尊悬记之文曰:" b) {9 D5 O: A" M
0 U1 n! E; a" [/ w f 大慧汝谛听 有人持此法 于南天国中 有大德比丘 名龙树菩萨
" l- E L2 T8 C/ U' a6 X* H* g" o0 ?: O
能破有无见 为人说我乘 大乘无上法 证得欢喜地 往生安乐国
+ o& E; }8 @+ ~4 L2 I( _ N 龙树菩萨于《易行品》言:阿弥陀佛,本愿如是:
; d( i% `& U& y1 y2 y; O 若人念我,称名自归;: b2 k. M# v5 U. d' ^! p
即入必定,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 s5 N+ `2 a2 `: J 是故常应忆念。
+ i, e* D# R9 T" q! n2 x 若人种善根 疑则华不开 信心清净者 华开则见佛6 C0 G$ e2 I2 `: Y
无量寿经优婆提舍愿生偈(婆薮盘头菩萨造)言:% O3 ~) N9 v, a E# f
世尊我一心归命尽十方 无碍光如来 愿生安乐国7 ~: I. S& O: q7 B% k
众生所愿乐 一切能满足 是故愿生彼阿弥陀佛国
) @! t( v7 l% X' q0 F9 ^: h 《往生论注》言:(婆薮盘头菩萨造元魏菩提留支译)难行道者∶唯是自力,无他力持。易行道者∶谓但以信佛因缘,愿生净土,乘佛愿力,便得往生彼清净土。凡是生彼净土,及彼菩萨人天所起诸行,皆缘阿弥陀如来本愿力故。愚哉!後之学者,闻他力可乘,当生信心,勿自局分。( a& ]; P3 w3 r: U
《大智度论》云;念佛三昧,能除种种烦恼,及先世罪。复次,念佛三昧,有大福德,能度众生。是诸菩萨,欲度众生,修余三昧,无如此念佛三昧福德,能速灭诸罪。复次,佛为法-王,菩萨为法将,所尊重者,唯佛世尊。复次,菩萨常善修念佛因缘故,常值诸佛,如般舟经中说,菩萨入是三昧,即现生阿弥陀佛国。
0 t8 o) [9 A9 i, D& k 若善男子、善女人,闻说净土法门,心生悲喜,身毛为竖如拔出者。当知此人,此过去宿命已作佛道来也。(无量清净平等觉经依迦才净土论引文)
& v$ M8 D+ W4 [2 h) A5 O 众生皆我弥陀愿力所持妙叶:《念佛直指》言:
' J$ r6 A5 j$ J4 G阿弥陀佛慈悲愿力,遍周法界,普接众生,作大摄受,不令漏失。阿弥陀佛阴入界(1)身,遍同法界,普示众生,令彼了悟,不令退转。是故十方世界一切众生,皆我弥陀愿力所持。犹彼慈母,爱惜婴儿,怀抱乳哺,不令失念。父母爱儿,但止一世,报尽则休;佛念众生,世世不舍。以是义故,能于我佛大愿之中,一称其名,灭八十亿劫生死重罪,信有旨矣。
- t! ]0 d% Q( R 十大因缘兴起净土法门 莲池:《弥陀疏钞》 言:
E& b) h+ V; [' B' y. w! f! f' u 先明总者:谓如来唯为一大事因缘出现于世,则一代时教,总其大意,唯欲众生开示悟入佛之知见。今此经者,直指众生以念佛心入佛知见故。
& n4 u/ q* d1 | 别则专就此经,复有十义:一大悲悯念末法,为作津梁故;二特于无量法门,出胜方便故;三激扬生死凡夫,令起欣厌故;四化导二乘执空,不修净土故;五勉进初心菩萨,亲近如来故;六尽摄利钝诸根,悉皆度脱故;七护持多障行人,不遭堕落故;八的指即有念心,得入无念故;九巧示因于往生,实悟无生故;十复明径路修行,径中之径故。. H3 \1 ^& f. @9 }" _( _. B3 p
蒙佛护念不遭魔事 莲池:《弥陀疏钞》1 ?& P& e" o' R J
护持多障行人不遭堕落者:末世修行,多诸障难,一亏正见,即陷群邪。彼佛愿力加被行人,大光明中,不遭魔事,以阿弥陀佛及十方佛常护念故。从今发心,直至道场,自始至终,吉无不利。正念现前,智照精朗,一切天魔心魔不得便故。
/ F1 f5 o, {% v: E; F 华严奥藏,法华秘髓 蕅益:《阿弥陀经要解》言:! ?2 N" O& f9 ~' O: s8 @0 D
此大乘菩萨藏摄,又是无问自说,彻底大慈之所加持,能令末法多障有情(1),依斯径登不退。故当来经法灭尽,特留此经住世百年,广度含识。阿伽陀药(2),万病总持。绝待圆融,不可思议。《华严》奥藏,《法华》秘髓,一切诸佛之心要,菩萨万行之司南,皆不出于此矣。 i8 P9 n2 W2 g2 M
一代时教总一大念佛法门 彻悟:《彻悟禅师语录》
) L8 r; i! `3 _ L 此一念佛法门,如天普盖,似地普擎,无有一人一法能出其外,不在其中者。总佛一代时教,三藏十二部,半满、(1)、权实(2)、偏圆(3)、顿渐(4)种种法门,无非显示唯心自性,圆成无上妙觉而已,得非总一大念佛法门耶?不唯宗教两门如是,即普天之下,士农工商,诸子百家(5),纵不欲念佛、不知佛者,亦不能出于念佛法门之外。以彼去来动静,咸率此道,百姓日用而不知也。所谓一气不言含有象,万灵何处谢无私;夹路桃华风雨后,马蹄无地避残红。3 C; U, Q" y/ t" R. w, r& O7 H. Q; b
念佛可得二十三种利益依《念佛镜》载,念佛可得二十三种利益:9 Q0 y' p: |5 u+ f9 M) x) P
灭重罪障益。 感圣来迎益。 证无生法忍益。
E: H w7 n5 F: z" I- F% O& U3 n 光明摄受益。 慈光照触益。 历事他方受记益。
: z7 D% e1 n0 E3 D5 s8 b 大师护念益。 圣友同赞益。 还归本国得陀罗尼益。
# A3 h1 X! g U1 G9 O 菩萨冥加益。 圣友同迎益。 诸佛保护益。! T% @" J; M( i) R0 i; e
神通空驾益。 八部防卫益。 身色殊姿益。1 W" L; X8 R1 H3 x1 `3 Y. ]+ g
功德宝聚益。 寿命长劫益。 多闻智慧益。; _- L5 V8 z4 ]4 p
得生胜处益。 不退菩提益。 面睹圣众益。
. G1 z) G6 q* e( A$ c 奉觐大雄益。 常闻妙法益。 念佛九种胜(安士全书):
) L7 o2 b+ |- U* L0 V 字少易念 随地可念 随时可念 随人可念$ |' K! N9 s9 U! c% |) I; k8 Y
天神恭敬 恶鬼远离 业障消除 福慧增长3 H8 [: W, G; i5 A3 z( M
临终往生 & l: J0 h1 H) M6 e! V1 l: Y! P
念佛十大利益 . j! @' H6 N0 Z) U; {
一、昼夜常得一切诸天大力神将,隐身守护。1 `( s$ d A! P2 g& R% b
二、常得观音等二十五大菩萨,而为保佑.* D7 x. Q U. |
三、常为诸佛昼夜护念,阿弥陀佛常放光明摄受此人。1 R+ o7 }6 ]% O1 y
四、一切,恶鬼、夜叉、罗刹,皆不能害;毒蛇、毒药,悉不能中。
4 S! l9 O9 d. u. {% _ 五、水火冤贼,刀兵枪炮、扭械牢狱横死,悉不能中。: z. K& ]8 s4 i7 u3 Q9 F/ Q
六、先作罪业,悉皆消灭。
* P( F; b: t$ \; D5 w 七、夜萝吉祥,或见阿弥陀佛胜妙金身。/ c$ l- f/ v/ H0 w
八、心常欢喜,颜色光泽,气力充盛,所作吉利。( c) q; P2 x2 z7 P
九、永离恶道,受生善道。相貌端正,天资超越,福禄殊胜。
7 m2 [ Z: Z& C- s 十、临命终时,心无怖畏,正念现前,西方三圣,金台接引,往生净土,莲花化生,受胜妙乐。8 o/ W$ ?3 |. [& U2 z
一句弥陀万法-王 五时八教尽含藏
1 m8 i, T a2 C' E 行人但能专持念 定入如来不动堂 ‘一句弥陀万法-王’,这一句弥陀,就是万法之王。‘五时八教尽含藏’,五时是:(一)华严时、(二)阿含时、(三)方等时、(四)般若时、(五)法华涅盘时。八教是:(一)藏教、(二)通教、(三)别教、(四)圆教、(五)顿教、(六)渐教、(七)秘密教、(八)不定教。这五时八教合起来,都在这一句弥陀里头包含了。‘行人但能专持念’,我们无论哪一个人,能专心念佛,‘定入如来不动堂’,一定到常寂光净土,到极乐世界去。我们末法众生就是以念佛得度,谁若想得度,谁就念佛。——宣化上人5 d L" C8 ^( d
念佛即多福德。何以故。念佛即得仗佛无量善根福德故。能念为因。所念为缘。能所不二。同一无量善根福德因缘。即得往生——慈舟大师
. R8 w9 S: h0 l7 m: P$ ~; h. P 劝诸君须深信净土法门——弘一大师(大师临终绝笔,悲心交集,又云见观经,可见大师一生念佛,往生无疑)
& A( g8 ?7 w' d1 w; y h (念佛法门)何谓简易。但持一句佛号。何等简单。一教便会。何等容易。不必参究。不劳观想。与夫观像。何等简易。何谓稳当。略说有三。一念佛众生。常得弥陀光明。之所照烛。常为十方诸佛。之所护念。自始至终。可以不遭魔事。二念佛之人。一生精进。临命终时。蒙佛接引。往生净土。可免隔胎之迷。世有修习他种法门。一生功行未圆。欲望来生。继续再修。一经转胎。迷却前生志愿。是为隔胎之迷。三念佛之人。只要信愿行。三种资粮具足。纵使一生念佛。不得开悟。亦得往生净土。永明寿祖云。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其稳当为何如耶。——圆瑛法师(法师晚年自称三求堂主人,求福,求慧,求生净土)
, @4 `2 W* T- K% {$ _% }. t 过去的祖师们,如:天台智者大师、永明寿禅师、蕅益大师、彻悟禅师等,末了都归于净土,专门念佛。因为修其他宗,往往为了根器不适合,或者遇不到相当人指导,会出毛病走错路。念佛人,只要信、愿、行具足,脚踏实地去念,既仗佛力又仗人力,绝不会走错路的。所以说念佛法门最方便、最直捷。修其他宗都是仗自力,能断惑才能证真,说起来很容易,实际上没有相当功夫不容易做到。修净土法门有一种特别好处,可以带业往生。到极乐世界之后,仗阿弥陀佛的力量和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及其他诸上善人聚会一处,共同熏修。将来慢慢就可以业尽情空,由凡圣同居土到方便有余土,由方便有余土到实报庄严土,由实报庄严土直到常寂光净土,得见佛的真身。这是说根性浅薄的话,如果是上乘根性,无论生到任何一个佛土里,都能圆见四土的。——倓虚大师4 N2 `7 A7 a0 m- {$ S4 G. i) g) s9 q
佛法无高下,根机有利钝,其中以念佛法门,最为方便稳妥。——虚云大师" ~5 R4 s' L6 G0 Q K* {
要坚信净土法门的利益。随印光老法师学“老实念佛。”立坚固志。发勇猛心。以西方净土为终身大事。
" t3 l9 |- I$ Z4 b! z; S 诸位是念佛的。我希望大家以一句佛号为自己一生的依靠。老老实实念下去。——虚云大师 9 r2 J* N0 {! q6 _. e/ o. q& D
讲于印光大师生西十二周年纪念 . D) g' J: {/ [3 t4 j
弥陀净土法门,古今中外圣贤依之习修,得往生极乐之明验者,不可胜计,如净土圣贤录等所明,故吾人今当勤念南无阿弥陀佛。 ——太虚大师
) l! X4 J+ \9 n5 R" q 若知世界一切唯心所造,是心作佛,是心是佛,现前以即佛之心,念即心之弥陀,命终亦以即土之心,生即心之极乐,则念佛求生净土之信心,可以益加坚固。——太虚大师
) U- c8 T& g! p2 b 大家要晓得,仗自力修持,自有何种力?但是无始以来的业力。所以万劫千生,难得解脱。仗阿弥陀佛的弘誓大愿力,自然一生成办。——印光大师
9 r* N% j# h' `( h% R+ [ 唯持名一法,乃入道之玄门,成佛之捷径。 ——印光大师# E9 i+ I, _# k8 y& p( F: y" n% e
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只要念得熟,成佛尚有余裕!不学他法,又有何憾?——印光大师
) Y* T1 M3 d" Y$ u2 u( x 今见好心出家在家四众,多是好高骛远,不肯认真专修净业,总由宿世善根浅薄,今生未遇通人。——印光大师2 a5 I" R5 g- I, o5 l6 }: |) O
其有平日自命通宗通教,视净土若秽物,恐其污己者;临终多是手忙脚乱,呼爷叫娘。——印光大师
- k3 z9 M0 w m g% X 印光大师云:“净土一门,三根普被,利钝全收,上之则观音势至文殊普贤,不能超出其外;下之则五逆十恶,阿鼻种性,变可预入其中,使如来不开此法,则末世众生,欲即了生脱死,便绝无企望矣。——印光大师
& T F# D$ N! X- V m 修行以念佛为稳当。——百丈禅师。
( T' ^) b9 t& j0 J" [ 一者决定深信:自身现是罪恶生死凡夫,旷劫以来常没常流转,无有出离之缘。二者决定深信:彼阿弥陀佛四十八愿,摄受众生;无疑无虑,乘彼愿力,定得往生。——善导大师的二种深信: C/ m T) J. s) m
此世界,五浊乱心,无正观力,无了因力,自性唯心,不能悟达。谨遵释迦世尊金口之教,专念阿弥陀佛,求彼世尊愿力摄受,待报满时,往生极乐。如顺水乘舟,不劳自力而至矣。——古德张无尽
6 p$ l6 y% C; V# {5 Z5 ]3 H 地狱诸苦,不可不惧;西方净土,不可不欣。——昙鸾大师
. W- d# D) x* F# s" E) i1 j/ S' ` 此土有发愿往生者。彼土即生莲花。——觉明妙行菩萨
. o# M1 I' p$ q: n 所示净土一门真诸佛心宗。人天径路。——觉明妙行菩萨
9 t& C* ~4 \1 b5 D6 f- f) t 我教原开无量门,就中念佛最为尊。都融妄念归真念,总摄诸根在一根。不用三只修福慧,但将六字出乾坤。如来金口无虚语,历历明文尚具存——省庵大师5 n5 S6 Q+ `- ?) [2 P
于一切念佛法门之中。求其至简易。至稳当者,莫若信愿专持名号。——藕益大师
/ v1 x) {. I" ^; `3 ~1 v 超生脱死,舍净土一门,决无直捷横超方便,而生净土,舍念佛一法,决无万修万去工夫。 ——藕益大师《灵峰宗论》卷第二之三
- ?2 M* W6 |$ Z# O1 T 出三界火宅,有横,竖两途。以自力断惑超生死者,名竖出三界,事难功渐,以佛力接引生西方者,名横超三界,事易功顿。——藕益大师《灵峰宗论》卷第二之四
8 a; @' M0 k& s( Q8 ]) m 持名一法,收机最广,下手最易。可谓方便中第一方便,了义中无上了义,圆顿中最极圆顿。——藕益大师4 w7 [7 R) }' V- T
念佛贵断疑,实实有净土,实实有莲池。——张守约
. g+ @* ~+ l! }7 ] 问:人不信净土,恐只是本来福薄?答:此言甚是!——莲池大师$ _$ V+ L- X4 ?" ~4 H/ n! Q
专持名号,即大神咒,大明咒,无上咒,无等等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