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4-6-29 16:33:0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我是夏雯静 于 2014-6-29 16:35 编辑
+ m a; l& F% r. ? K# L, j- B$ k! |& V0 m0 C
莲池大师曰:
! A' b* t, A/ O, q 专持阿弥陀佛名号,优胜持往生咒;亦胜持余咒,亦胜一切诸余功德。胜持往生咒者:持咒三十万遍,则见阿弥陀佛;持名则一日一夜,即佛现前。咒云:昼夜六时,各诵三七遍,能灭五逆等罪;持名则至心念佛一声,即灭八十亿劫生死重罪。) b( n& W$ \2 v7 A
胜持其他诸咒:专持名号,即大神咒,大明咒,无上咒,无等等咒。以十念得生,生即不退,威灵不测,大神咒也。一心不乱,断无明,见自性,大明咒也。往生极乐,究竟成佛,无上咒也。证无生忍,回入娑婆,普度众生,无等等咒也。
0 e' F7 [! h( U& y _ 念佛胜余功德者:六度万行,法门无量;专持名号,摄无不尽;以不出一心故。愿净业弟子,专其信愿,不二其心。古德多有原修余门者,尚当改修念佛。况原修念佛人,岂敢变其所守,而复他尚乎!- |0 o$ F1 E3 w0 j: y/ i
南无阿弥陀佛。
z2 f, S( m1 E; o g 昔有人问六祖大师云,念佛有何利益?六祖答曰:念此一句南无阿弥陀佛,是为万世出世之妙道,成佛作祖之正因,是三界人天之眼目、是明心见性之慧灯,是破地狱之猛将、斩群邪之宝剑,五千大藏之骨髓,八万总持之要门,十方虚空之无际,广大一性之圆明,开黑暗之明灯,脱生死之良方,渡苦海之舟航,是三界之经路。是本性弥陀,是唯心净土,即是本师,即是化佛,最尊最上之妙门,无量无边之功德。" S+ O# G+ A3 B1 ?$ V0 V
) y6 W: }7 y+ x$ g! {5 a0 B
一心念佛,放下万缘即布施。, _( \* _9 }- b
一心念佛,伏诸烦恼即持戒。# k: c$ u' h5 n* `7 V& J( v9 X0 [
一心念佛,无诤无求即忍辱。0 \+ e U( m; D' [. l# R- Y
一心念佛,不稍夹杂即精进。
( U, K1 d# S; L, y一心念佛,妄念不起即禅定。! L: I& L0 ]! ?
一心念佛,信愿往生即智慧。- L3 \7 e, e/ ~2 z) r
: M1 L- x. }( P/ M0 D 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念佛。 M6 q- y, Q2 C9 w7 ^4 z
: v' y# v7 d( }& z6 Z* P+ q) Q4 L民国初年,谛闲法师有一位徒弟,这徒弟四十多岁才出家。他的年龄跟法师差不多,他们是从小一起玩的朋友。谛闲法师家庭环境比较好一点,所以念过书。他的舅父做生意把他带出去,所以算是见过世面。
& d( U: d4 V" | - ^1 x d" S4 }- M% ~1 t
他那个同学生活非常困苦,学一个‘锅漏匠’的手艺。什么叫锅漏匠?就是碗碟打破,他能把它补起来再用。他就天天挑个担子在外面叫喊,非常的辛苦。他真正体会到人生太苦了!他也知道小时候在一起玩的朋友,出了家,做了和尚,于是就找。
, o2 u8 Y7 w+ a1 q O* o8 |
! w# \7 F$ H) ? 找到谛闲法师,在庙里住了几天,就跟老法师说:‘我要出家。’法师问:‘为什么?’‘人生太苦了,我一定要出家。’老和尚说:‘你不要开玩笑啦!住几天还是去做生意吧!’为什么不让他出家呢?老和尚考虑他年岁太大了,在当时,四、五十岁就是老人,体力也衰退了,出家,五堂功课学不会,念经也念不来,这样,住在寺庙里,让人瞧不起,冷眼看待,心有多难过啊!学讲经吧!他不识字,于是,老和尚就拒绝他。6 _! W+ T& S0 F# B
2 L1 L+ G m$ n
结果他就硬赖著:‘我非出家不可,我不做生意了。’老和尚就说:‘这样好了,你要是真的想出家,你得答应我几个条件。’他说:‘这没问题,我认你做师父,你说什么我统统听,统统接受。’老和尚就说:‘这很好!我给你剃头,剃了头之后,你也不要去受戒,也不要住在寺里。受戒,五十三天你受不了。再说宁波乡下,有很多小庙,破庙,废庙没人住,就找一个小庙住下来。’9 q% z5 E; w& p6 Y" R
9 |0 V* y. C$ J* N! q* e
老法师在附近,找几个护法、信徒每一个月给他送一点钱、送一点米,安住他的生活。又在附近找一个念佛的老太太,每天给他洗衣服,并烧中午、晚上两餐饭。然后教他一句佛号‘南无阿弥陀佛’。交代他:‘你就念这一句佛号,念累了就休息,休息好了,你就再念;一直念下去,你将来一定有好处。’这个人没有读书,但是听话、老实,他就死心塌地念这六字圣号。他真的念累了就休息,休息好了就再念。在那个庙里,三年都没有出门,一句佛号,一点也不杂,这就叫精进。
; |1 G* e$ L) J5 z; S b7 Q
& }* G5 _3 r, ?% H. M1 d8 w 有一天,他离开寺庙,到城里去看他的亲戚朋友。晚饭吃完,就跟那位烧饭的老太太说:‘明天你不用替我烧饭了。’这老太太心想:师父三年都没有出门,今天看朋友,大概明天有朋友请他吃饭,所以叫我不要给他烧饭。
# }2 C$ |# d$ d7 y 7 O% B, }4 N `, P. O; Q. k
到了第二天中午,老太太到庙里去看看,师父有没有回来?那是个破庙,庙门都是不关的,到庙里,喊师父,没人应,就再去找一找。看见师父站在寮房里,面对著窗户,手拿著念珠。叫喊,他不回应;走到他面前,才知道,他死了!站著死的,念佛往生了。这时老太太吓了一跳,她从来没有看见人死是站著的,于是赶紧报告那几位护法。这些护法一瞧,也不晓得怎么办,就派人到观宗寺报告谛闲法师。) P- _$ a' V2 U6 p* \
/ z; l- x& [/ A* k' q2 r. U 那时候没有车,请人去报信,来回需三天。你看他,站著往生,还要站三天,等他的师父来替他办后事。
+ f% m& i: b% k |3 a9 ?, S # h @ h" a( z6 f- B1 U( \
谛老看了之后,非常赞叹说:‘你没有白出家啦!你的成就,讲经说法的法师,名山宝刹的方丈住持,没有一个人能比得上你啦!’一句阿弥陀佛,就叫专精,不夹杂、不间断,是成功的关键。
{% V2 y- x9 H: D
( N# X; x& g# u( e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