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加入灵隐岛
查看: 444|回复: 0

[转]卓越的品质源自高度的专注作者:回归de家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10-17 10:36: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埃德里克·哈利在他的著作《新世界--灵性的觉醒》中写道,当痛苦积累到一定的程度,而觉知者不再想经历痛苦的时候,这种痛苦之身会成为一种助力,帮助觉醒。

当前很多新时代思想的追随者有一个极大的误区,就是认为自己因为阅读了某些书卷或聆听了某些大师的教诲而可以解决一切问题,其实这与封建迷信的“求神拜佛”,祈愿升官发财是没有什么两样的。不知大家发现了没有,如果仅仅停留在理论阶段,是没有什么效用的。你无法因为“知道”一个事实而给你带来长久的安宁,你依然会陷入窘迫、混乱、焦虑、恐惧、愤怒、贫乏等等负面状态。

有的人说:“我知道这本书所说的东西,我一读就懂,我一看内心就共鸣,但我的生活还是没什么两样啊!”是的,那是因为你认为你所阅读的东西能够帮你一劳永逸的解决所有的问题。哪有这样的好事!

成功的代价就是保持永远的警醒。

首先,你的思想体系以及价值观、行为模式、思考模式等等已经“潜移默化”了,你的潜意识常常越过你的意识控制你的行为,而你本身却并不觉知。各种负面的潜意识以及各种“瘾头”时常在你“松懈”的时候钻入,占据你的意识,控制你的行为,有时人们把它称为“习惯”。如果你无法有意识的控制自己,去除这些负面的潜意识,那么负面的结果就会一直跟着你。你经常发现烟瘾、网瘾或者各种习惯很难戒除吗?此时,你一定要注意身体里的那个声音到底是谁在说话。有的时候,“它们”说的话还蛮有道理的,譬如:何苦这么累,吸跟烟来放松一下吧!何必剥夺你唯一的乐趣呢?因为它们已跟随你多年,是最了解你心思的。如果无法保持一种觉察的意识(我们称之为“临在”),这些负面的习惯会很容易控制你。时刻保持高度的警觉,让临在之光凌驾于意识之上,这需要大量的练习以及极其坚韧的毅力。如果无法时刻保持临在,也要在“意念之后”保持一份警觉。

“卓越的品质源自于高度的专注,完美的结果源自于不懈的努力”,这句话并不只是说说而已的。如果想要完美的结果,就必须要用正确的方式以及坚持下去的坚韧毅力。成功的代价就是保持永远的警醒。

正确的灵修方式,可以增加觉知的能力,保持清醒的头脑,保证身心的健康及能量的顺畅运转,避免对焦到混乱、沮丧等等的负面状态,保持着一颗“无尘埃”的菩提心。而这些都促使物质生活的美善。同时健康、富足、和谐、安宁的实相又促进了灵性生活的外在条件,于是这便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

对于超意识的指引、潜意识的心理暗示,其实最终决定权仍在意识上,所以不要为自己的混乱状态、无法戒除的上瘾症等等找借口,因为意识具有“一票否决权”,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的确是你创造了你自己的实相。

人们经常是不讲道理的、没有逻辑的和以自我为中心的
不管怎样,你要原谅他们
People are often unreasonable, illogical and self-centered;
Forgive them anyway.

即使你是友善的,人们可能还是会说你自私和动机不良
不管怎样,你还是要友善
If you are kind, people may accuse you of selfish, ulterior motives;
Be kind anyway.

当你功成名就,你会有一些虚假的朋友
和一些真实的敌人
不管怎样,你还是要取得成功
If you are successful, you will win some false friends
And some true enemies;
Succeed anyway.

即使你是诚实的和率直的,人们可能还是会欺骗你
不管怎样,你还是要诚实和率直
If you are honest and frank, people may cheat you;
Be honest and frank anyway.

你多年来营造的东西
有人在一夜之间把它摧毁
不管怎样,你还是要去营造
What you spend years building,
Someone could destroy overnight;
Build anyway.

如果你找到了平静和幸福,他们可能会嫉妒你
不管怎样,你还是要快乐
If you find serenity and happiness, they may be jealous;
Be happy anyway.

你今天做的善事,人们往往明天就会忘记
不管怎样,你还是要做善事
The good you do today, people will often forget tomorrow;
Be good anyway.

即使把你最好的东西给了这个世界
也许这些东西永远都不够
不管怎样,把你最好的东西给这个世界
Give the world the best you have,
And it may never be enough;
Give the world the best you have anyway.

你看,说到底,它是你和上帝之间的事
而决非你和他人之间的事
You see, in the final analysis, it is between you and God;
It is never between you and them anyway.

德兰修女
From Mother Theresa

慕尼黑大学物理教授Hans-Peter Dürr先生
诺贝尔替代奖(诺贝尔环境奖)获得者、德国马普物理所主任
简介:量子物理依然有许多未解之谜,虽然它完全符合大自然的逻辑。粒子的行为等同于波,反之亦然。这个模糊状态指出了万物的起源——一种无所不包的源码,那就是:信息。这个由一部分量子物理学家支持的理论,其实向我们展示了另一种世界观。去了解它,确实不那么容易——而一旦我们去尝试了,将会发现对待我们这个星球的崭新的可能性。

译者注:德国 P.M.杂志2007年5月对德国物理学家 Hans-Peter Duerr 就人类当今狭隘机械的世界观及其改变的可能性进行了采访。

编者按:量子物理依然有许多未解之谜,虽然它完全符合大自然的逻辑。粒子的行为等同于波,反之亦然。这个模糊状态指出了万物的起源——一种无所不包的源码,那就是:信息。这个由一部分量子物理学家支持的理论,其实向我们展示了另一种世界观。去了解它,确实不那么容易——而一旦我们去尝试了,将会发现对待我们这个星球崭新的可能性。

P.M.:Duerr 教授,物质到底是什么?
Duerr:说到底物质并不存在。至少不是我们通常概念中的物质。世上只存在着关系结构,不断的变化,生机。我们很难想象这个情况。从根本上说只有关系,一种没有物质基础的联接。我们也可以将其称之为精神。一种我们只能感受而不可触摸的东西。物质和能量是次生的——可以说是精神凝结僵化后的产物。照爱因斯坦的说法,物质只是能量的弱势状态。它的基础却不是一种更纤细的能量,而是一种全新的东西,生机。我们可以拿计算机里的软件作比拟。

P:万物的基础是无形的?这个想法非常奇特。
D:这就是我们狭隘的思维。我们总是先要找到一个实体,再去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譬如说,爱情。我们认为爱情是两个人之间的感情。但是爱情本身,这个中间体,却让我们很伤脑筋。除非,我们不去想它而只管去爱。


P:这个中间体就是量子物理的研究对象?
D: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的。然而仅仅是“对象”这个词已经足以将我们引入歧途。这是一个语言上的问题。该用动词的地方,我们放上大堆的名词。这也影响了我们的思维。我们讨论量子物理的时候,应该用一种“动词语言”。在亚原子的量子世界里没有对象,没有物质,没有名词,没有我们可以触摸领会的事物。那里只有运动,过程,联接,信息。即便是我提到的这些名词,也应该说成:它运动着,进行着,相互之间发生着联系,互相知晓。只有这样我们才会对生机之源有个大致的概念。或者不如说,我们揣测并体会。

P:为什么我们会觉得这很困难呢?
D:因为我们没有训练大脑去理解量子物理。我的脑子最主要的是帮助我从树上摘苹果,得到营养。我们的口头语言是摘苹果语言。它的形成,是因为它对人类的生存至关重要。在我采取行动之前,脑子里已经把这主意想了一遍,看看它是不是能够达到目的——是?不是?这就是二元逻辑。然而泾渭分明的逻辑并不是自然的逻辑。

P:我真不能完全习惯这个想象。
D:这就对了。如果您能够把它想象出来,那您还误在歧途上。举个例子,譬如说电子——一个物理学上的量子,我知道它其实并不存在。事实上那后面有着更宏大的东西。一个不稳定系统譬如一片雪地:我的脚可以引动一场雪崩。一个竖立在它尖底上的摆锤,也是这么个不稳定系统。微乎其微的外界干扰,可以使它左倾或右倒。

P:您是说,电子并不存在?
D:至少不是在一种传统的粒子意义上。
P:而是?
D:在我的语言里我称它为“效”(Duerr自己创造了一些符合他逻辑思维的德语单词。譬如“效” ——Wirks,来自德语动词wirken ——起效果,它的名词状态通常是 Wirkung ——效果, 或Wirken ——产生效果这一行动 -- 译者注) 或者“发生子” (Passierchen). 它是真实世界的一个细微的表达,发生着,起着效果,引动着。

P:您对量子物理的诠释如此悖论,有如神话传说。
D:如果我用日常生活的语言来解释量子物理,确实会是自相矛盾的。您若觉得我说的含糊不清,您的感觉没错。真实世界在我们看来一片模糊,因为它的表达有着无尽的多义。从物理学上来说:真实不等同于现实。(Die Wirklichkeit ist nicht die Realitaet. -- Actuality is not reality -- 译者注) 对日常生活来说是足够了。现代物理中的真实指的是潜能,一个充满着以这样那样质与能的方式出现的可能性。所以我不想再用粒子或原子这种概念,取而代之的是效或发生子。一个发生子是一个精微的过程。

P:在这片混沌之中我渐渐能体会出一些您的意思了。有点象读诗:每首诗里虽然有许多模糊空间,却总能引起我一些共鸣——我能揣测它的意图。
D:体会是个不错的说法。其实不清晰也仅只是对可触摸的世界而言。从感觉上来说我们都没有理解上的困难。人的感觉总是有些模糊的,但并不难以被体会。它是一种运动,有着流动的边界。当我们体察到什么,我们常说它引起了我的共鸣,一种与万象的共振。量子物理中的场不仅仅是非物性的,它还沿入更深层更宽广的空间,那与我们日常熟悉的三维空间已毫不相关了。一个纯粹的信息场, ——好像一种量子码,和物质或能量已无关。这个信息场不仅仅在我体内,它充斥着整个宇宙。宇宙是完整一体的,因为量子码没有疆界。只有这个“一”。

P:听上去和传统印度哲学相近,它也提到梵,自我与外界的合一。它的基本信条“Tat tvam asi”说的就是“梵我同一”
D:说得更透彻的是梵语Advaita一词,字面上译作“非二元”。准确地说来,前缀 A 在这里不是单纯的否认,而是表明任何分裂切割都是不应当的。
P:不可分性。
D:我们确实只有这个“一元”。但它的内在是有区别的。当我欣赏一幅油画的时候,它的美是一元的。而当我评论画中的细节,譬如圣母的眼睛,我就区分了一元中的不同元素。圣母的眼睛不是画的一部分,而只是画中的一个表达。我不是把这眼睛裁剪下来,而是将注意力集中在画的局部。


P:您说到,传统的机械的自然科学在日常生活中运作精确——那么,量子物理中的这些新认识会给我们的实际生活带来什么意义呢?
D:如果我们在日常体验中,把那些称之为生动的东西也吸收进来的话,量子物理的新知就有了它的意义。传统机械物理用众所周知的自然法则解释事物本性时,并不区分事物有无生命。您的手放开苹果,苹果遵循万有引力落地。物质的世界是一个稳定的系统,完全有序,也就是说前定。机械的意思就是完全前定。对于一个有生命力的,生动的系统来说,机械化的描绘就不够了。有生命力的事物譬如说人,是一个不稳定系统。它貌似稳定的假象,归功于不断耗能的动态持衡。


P:您不仅仅是量子物理学家,1987年由于您在和平运动中的不懈努力获得了生态和平奖(Right Livelihood Award)。投身于政治的Duerr从量子物理学家Duerr 身上获得了哪些灵感呢?
D:量子物理告诉我们,真实世界是一个庞大的精神一体。它也向我们展示了,世界和未来是敞开的,充满了各种可能性。这一认知给予我们无尽的乐观与鼓励。我们生存于其中的世界,比我们想象的要大得多。我们可以塑造这个世界!西方式的消费文化,蔑视生命的经济竞争,这只是我们所有可能性中微乎其微的一部分。尽管如此,许多人依旧以为,经济上的约束是自然法规。不,这只是人为的约束。

P:人们为什么会有这种误解?
D:这是我们教育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当我们不顾宏观系统,自暴自弃地屈从于经济或科技的约束,就会被奖赏。然而这样的生活方式是没有生趣的。用长远的眼光来看,只有遵循双赢规则才能生存下去。我得利的同时他人必须也得利,在与他人合奏中有所建树,达到的成果总和大于每个部分的相加。所谓正和博弈。现在的年轻人很难获得这种经历。他们总是单打独斗地与周围的人作战,而不是和他人一起建造未来。

P:您自己也有一个对未来的构思:“一点五千瓦的社会”。其中您指出,明智地使用能源,才能持久地,无损生态地发展经济。
D: 我曾经估算了一下,目前全人类对原始能量的消耗大约是13太拉瓦(13 x 1012 Watt-- 译者注)。这相当于1300亿个“能量奴隶”(人)一天十二小时不见断地竭尽全力干活的体力。这里我假设一个能量奴的体力相当于四分之一马力,即200 瓦。一辆60马力中型轿车的前盖下就有230个能量奴。一辆190马力的高级奔驰车已经需要三倍于前者的能量奴。让我们回答一个问题:我们的生态圈,这个错综复杂,互联均衡的生态系统,可以容忍多少能量奴?估算结果表明,地球生态圈的对人造和机造能量承受的极限大约是10个太拉瓦,也就是1000亿个能量奴。

P:我们如今的消费已经超过了生态圈的承受极限?
D:确实是这样。我们至少多消耗了3个太拉瓦,大约300亿个能量奴。若要控制在地球承受能力之内,我们每个人最多只能使用15个能量奴,换句话说,每小时至多1.5千瓦。从统计数字上来看,地球人人均使用22个能量奴,这使他的工作能力提高了22倍,同时也给环境带来了相应的附加影响。当然在现实生活中能量使用的分布是不均匀的。一个美国人平均拥有110个能量奴,一个德国人55个,一个中国人10个,一个孟加拉国人连一个能量奴都没用满。

P:所以您呼吁对能量奴施行“计划生育”。
D:是的。这首先就是对工业发达国家宠儿——汽车的“计划生育”。未来的产品应该经久、耐修。如果我们能够提高能源使用的效率,就可以在同等的输出水平上至少节省一半的能量奴隶。在这基础上,换一种生活方式,使用温和的能量奴譬如散布式太阳能设备,还可以将能耗再减一半。

P:什么叫“换一种生活方式”呢?
D:低能耗的生活方式不是让你披树皮吃草根。多动些脑筋,我们甚至可以过上一种更好的生活:更充实,更有趣,更圆满。把人均能耗控制在15个能量奴之内等同于一个瑞士人1969年的生活水准。

P:一个建筑在太阳能基础上的世界经济是不是能够挥霍能量,又不至于让生物圈崩溃?
D:不行。我们的能源问题不仅是指有限的能源储备,还有人类耗能对生态圈引起的效应。决定因素不是地球接收的太阳能总和,而是其中维持生态平衡的那部分能量。生态圈是一个等级分明的金字塔系统,但也不是用花岗岩筑成,一成不变。它更象个用扑克牌搭成的房子。人类站在这房子的顶端。太阳辐射中万分之一的能量,大约4500亿能量奴,保持着这幢不稳定牌楼的生态平衡。这个不稳定性使我们对世界的体验变得生动。

P:我们人类正站在这幢大自然细心搭建的牌楼之巅,用我们的科技文明使它摇摇欲坠。
D:我们在这个微妙的平衡项目上和生态圈展开了竞争。这一点至关重要。1300亿毫无顾忌的能量奴打破了生态平衡。人造的能量奴不理解它们所处的系统并非无限坚实。它们摇撼着自然的大厦,成了经过三亿五千万年发展而成的有机体中的感染源。问题是:这个感染源对整个系统的破坏到什么程度会成为致命的打击?

P:我们可以把一个均衡系统的能量收支看成由不同振荡汇成的海洋,高低起伏,或多或少地共振着。这是太阳能奴。现在叠加上人造的能量奴,它们反振着,破坏了共振的和谐。
D:它们根本就不跟着振动。

P:它们太过麻木无知,而无法在自然的交响中共振?
D:说对了! (粒子)越不稳定才越敏感。

P:也就是说我们有责任,使我们的能量奴与生态和谐共振?
D:对,这将是个非常有挑战性的治愈过程:怎样将我们引发的干扰融入其中,又不至于使牌楼倾塌。要做到这点我们必须理解,为什么生态的发展进程如此缓慢。整个生态系统需要这个低速来接纳和消化所有的变动。而我们的步伐对生态系统来说实在太快了。我们已经接近不能再作任何干扰的边线。是该把速度降下来的时候了。

P:具体说说怎样把速度降下来吧?
D:先看看我们的能量奴在干什么。如果它们的行动等同人类,我们就可以高枕无忧了,挑水上山,释能温和,对环境一点儿也没有危害。然而事实上我们的能量奴确强悍无比,能耗巨大。人类在生产上的耗能强度,远远超过了太阳能。地层内部经过千百万年堆积而成的煤,我们不到两百年就烧掉了。由此释放的能量密度可以融化金属,切割钢皮,挖采矿石。这些生产过程对能量的高消耗,大大地超过了自然本身的步伐。看看植物生长的速度吧,你就明白区别何在了。

P:聪明的生产方式是跟随自然的节奏?
D:首先应该避免对物质进行五花八门的改型,这一过程的能耗太大了。其次,改型的速度要放慢,我们不能超车加塞儿。

P:眼下环保讨论中,核能又一次成为热点。它在前面说到的进化过程中是否还有立足之地?
D:没有。我们必须废除核能。有许多理由证明它太危险。核垃圾终极存放还是个难题,它还可以被用作武器。核能使用是民用还是军用目前没有清晰的界限。核垃圾中一部分是放射性极高的可分裂鈈,半衰期长达两万四千年。全球范围内运行的千兆瓦核电站每年每站排出250公斤鈈。造一颗长崎原子弹只需要八公斤。也许正因为鈈还可以再加利用,所以至今还没有一个终极垃圾处理的方法。可以用来造原子弹啊,非常恶心的炸弹,让大片地区成为千年不毛之地。

P:如果保证仅供民用,是不是可以使用核能?
D:也不行。如果核反应堆发生事故,后果无可容忍。不仅危及我们自己,还有我们的后代。去冒一个我自身不用承担的风险,是不道德的。拿自个儿的脑袋玩俄国转轮手枪(赌博的一种:转轮中只放一枚子弹,是否有枪弹出膛纯属运气--译者注) 是一回事——如果我够傻。把手枪抵上我孩子的脑门儿,那就完全是不负责任。我们自己也许可以受益几十年,却要子孙后代千百年地来擦我们的屁股,那不行,核能必须废除。

P:为什么对某些人来说核能还那么有诱惑力呢?
D:我们应该看清了一点:如今人类社会已经上了能量瘾。好像一个酗酒者,以为和白酒厂联姻就能解决他的酒精问题。我们迫切需要的是戒酒治疗,其后才能判断到底需要多少能量。经济地使用能源可以降低绝对能耗。目前许多对能源的消耗是白白的浪费,动动脑子就可以避免。是要改改我们的习惯了,地球上的人不能都像美国人那样大手大脚。这完全行不通。

P:您今年七十有八了,您相信天堂来世吗?
D:这是个非常有意思的问题。我们称作阳界的,其实是渣滓,是可触摸的物质。而另一边,阴界,是更宏大的无所不包的真相,是阳界得以存在的底质。也就是说我们此刻的生命已被阴界包容。我在现世不仅仅刻写了个人微小的硬盘,还同时在精神的量子场里,在宇宙的万维网里存下了记号,它并不随着肉体的死亡而消失。每一次对话,都使我成为更高阶的精神整体的一部分。如此这般,我,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你,如同世间万物,都是不朽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灵隐岛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灵异志

GMT+8, 2024-11-14 21:06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