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加入灵隐岛
查看: 1123|回复: 1

“五只眼”日夜不停盯着全世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9-29 15:48: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最近一段时间,西方情报机构的日子有点不好过。“棱镜门”事件曝光之后,全球舆论对无处不在的“监视”口诛笔伐。在媒体的刨根问底之下,一个此前并不为人所知的神秘组织——“五只眼”——开始浮出水面。所谓“五只眼”,是一个遍布全球的情报网络联盟,由美国国家安全局、英国政府通信总部、加拿大政府通信安全局、澳大利亚国防通讯局和新西兰政府通信安全局组成,主要负责拦截、分析全球通信信号和内容。根据“棱镜”项目泄密者斯诺登的曝料,“五只眼”国家在“棱镜”项目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从欧洲地区截获的通话记录、电子邮件等信息,首先由英国情报机构进行筛选,然后将其中部分内容转入无限期保存的系统。而美国等国家,则可以通过“五只眼”的分享模式,获取这些数据并进行情报分析。值得注意的是,“五只眼”窃取的情报,不仅涉及欧洲,它们还分工合作,不断搜集亚洲、西太平洋乃至中国的信息。

    1

    3

    薄薄的10页纸

    “捆住”五个英语国家

    澳、美

    分别盯着中国南北方

    事实上,“五只眼”情报联盟的形成和运行可以看成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和冷战的延续。早在二战中的1942年和1943年,英美两国就分别达成《霍登协议》和《英美协议》,在情报领域互通有无。二战结束后,亲密合作的英美突然感到疑惑:下一步该怎么走?是宣布胜利回家,还是把枪口转向原来的盟友苏联?最后,两国决定继续加强合作。1946年3月,美英签订了涉及情报搜集的《联合王国-美利坚合众国协议》,延续了两国在情报上的合作。协定规定,任何一方都需向另一方提供情报,而无需对方请求;不得将协定告知第三方。这份直接影响了战后直至今天的全球情报体系的协议只有薄薄的10页纸,由英国伦敦通信情报委员会的帕特里克?马尔?约翰逊和美国国家陆海军通信情报委员会的霍伊特?范登堡中将签署,一纸协议把这两个机构紧紧地绑定在了一起。

    1947年春,美国提出“全球监控”构想,打算针对当时的社会主义阵营建立一个庞大的全球监听网。但仅凭英美自身根本无法“监控全球”,于是它们想到了拉同为英联邦国家并且说同一种语言的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入伙。1948年,加拿大加入《联合王国-美利坚合众国协议》,1956年,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加入。这样,所谓的“五只眼”联盟正式组成,即英美澳加新五国作为资本主义世界的5只眼睛时刻监控着苏东国家。2010年6月25日,这份协议才公之于众。据说,当初这份协议的机密程度极高,情报机构“一般人都不告诉”。最初,就连澳大利亚历任总理都不清楚有这样一个协议存在,直到澳情报机构加入联盟17年之后,才向政府首脑汇报。

    从地图上看,这五个国家分布在南北半球和两个大洋,只要其技术水平能够达到,就可以不费吹灰之力拦截全球通信信号,监控各国信息往来。“五只眼”刚刚被曝光时,美国及其他联盟成员纷纷为这一情报监视系统辩护,称“五只眼”在国际反恐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情报共享多次提前粉碎了重大恐怖袭击。按照他们的说法,这一联盟主要是关注、搜集有安全威胁的可疑人员的通信,不会影响民众正常的通讯活动。

    不过,媒体并没有满足于这样一个答案。英国记者邓肯?坎贝尔和新西兰记者尼克?海格尔在一份联合采写的报道中指出,“五只眼”在很大程度上不仅仅是一个安全工具,还从事窃密行为,而且涉及西方国家法律明令禁止的商业机密。

    两名记者的调查显示,德国爱康那公司研发的无齿轮风力涡轮机技术和比利时一家企业研发的语音识别技术都在还没有公开发布前就被“五只眼”窃取了全部技术细节,并予以利用。美国《巴尔的摩太阳报》也曝料称,欧洲大型航空器制造商空中客车在1994年时试图向沙特阿拉伯政府售卖空客客机,但美国国家安全局在合同即将达成的最后时刻曝出了空客行贿沙特官员的消息,导致空客声望大跌并损失了60亿美元的资金。

    一些分析师认为,情报圈是一个复杂、庞大的利益集团,拥有监听技术却不受相关法律的限制,正如一个“潘多拉魔盒”,很容易就被利用。在“五只眼”的注视下,全球普通民众的生活隐私必然受到侵犯。这套系统并不像它的使用者声称的那样高尚,而是隐藏着不可告人的丑陋一面。

    欧洲议会的报告中说,20世纪60年代开始,“五只眼”建立了遍及世界各地的情报监视网络系统,代号“ECHELON”。这一代号被一些媒体翻译为“梯队”,但实际上它只是美国国家安全局(NSA)的一个秘密代码,没有明确含义。在NSA“打理”下,“梯队”项目被“发扬光大”,尤其是进入信息时代后,“梯队”更成为美国监控全球的杀手锏。“梯队”可以通过所谓的嗅探装置拦截电子邮件和电子文档的传输,并且监控网民对网络的浏览情况。它有一套“词典”,如果有信息与其“词典”中的关键词或敏感地址吻合,“梯队”项目就会对其进行进一步分析。而来自几个国家的基地站点也会交换截获的信息,并通过超级计算机将与敏感词有关的信息统一做标记,供下一步分析。

    “梯队”项目也的确为美国的外交军事行动立下汗马功劳。1985年,4名巴勒斯坦解放组织成员在红海劫持一艘意大利邮轮,并开枪杀害船上的一名犹太裔美国人,随后劫持者乘飞机前往突尼斯。靠“梯队”提供的情报,美国派军机半路拦截并迫降敌机,逮捕了这几名武装分子。1986年美国确认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策划了柏林恐怖爆炸案,并决定对的黎波里展开报复性空袭,也被认为是“梯队”的功劳。

    在联盟内部,每只“眼”都有明确的分工。澳大利亚情报机构负责搜集东南亚和中国南部地区的通信信号,加拿大情报机构负责原苏联北部地区,新西兰负责西太平洋地区,英国负责欧洲、非洲和俄罗斯的欧洲部分,美国负责监视美国、亚洲、俄罗斯的亚洲部分和中国北方地区。

    在此基础上,“五只眼”在全球各地修建了情报站。如澳大利亚西部的国防卫星通信站、英国约克郡的曼威斯山情报站、日本的三泽空军基地情报站、英国的布德情报站、澳大利亚的松树谷情报站、美国华盛顿的雅吉瓦训练中心情报站等。不过,美国是联盟中名副其实的“老大”。美国学者詹姆斯?巴姆弗德曾经在《美国国家安全局》一书中指出,情报最终被送往美国国家安全局的技术团队手中,这造成了“五只眼”中美国独大的局面。在实际运作过程中,美国国家安全局还经常会找各种理由,切断对其他几个国家的情报分享线路,并掌握着绝对的“发言权”。

    现在,“五只眼”正受到越来越多的指责,其背负的压力也越来越大。事实上,欧盟早已对情报监视行为进行立法,并建立了名为“数据保护机构”(DPA)的监管部门负责管理。“棱镜”项目曝光后,欧盟不少国家的律师联盟已经开始积极运作,试图进一步完善欧洲隐私保护规定。欧洲民权律师乔纳森?博格说,“五只眼”让人们开始冷静地思考一个问题:即那些负责立法的政治人物是言行一致,还是“挂着羊头卖狗肉”?也有一些分析师认为,“五只眼”存在的根源在于国际政治长达数百年的现实主义陋习,它和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类似,都是旨在对抗的组织或机构,以冷战思维或遏制战略作为其主导思想。

    冷战结束后,苏联解体,东欧剧变,这些西方机构本应“寿终正寝”,但它们却愈发强大,甚至连惯于宣扬西方价值观的美国也公然通过国会为“棱镜”等监视项目授权,这体现了冷战思维一直存在于国际政治实践之中,甚至愈演愈烈。      据《环球》

    信息化时代,任何东西都可能转化成偷窥你的“隐形工具”。

    2

    全球任何通信

    都逃不过“五只眼”

    欧洲议会曾专门组织过一个委员会对其进行调查,该委员会提交的报告是迄今为止对“五只眼”的情报功能进行的最全面的分析。报告中说,“五只眼”可以对依赖各种介质的通信进行拦截。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全球军事和外交信息传递往往通过短波实现,“五只眼”能够很轻松地远距离拦截这些短波信号并进行分析。之后的60年代,地球同步卫星出现,这给情报人员拦截全球通信信号提供了新途径,“五只眼”开始在全球各地修建大型卫星接收器和分析设备。欧洲议会的调查人员对此评论说:“如果‘五只眼’在合适的地方建设监听站,理论上可以拦截通过卫星传递的所有电话、传真和信息传输信号。”

    此后,随着光纤技术的发展,通信卫星的作用被淡化,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绝大多数的通信已经不再依赖卫星,而是通过光纤进行。“五只眼”在这种环境下转变了策略,开始在全球光缆上“做手脚”,窃取通信数据包。另外,“五只眼”还盯上了互联网,它们在网络数据交换站附近安装情报采集系统,拦截过往信号。互联网发展之初,多数网络信号经由位于英美的交换服务器传输,很容易就落入“五只眼”布置好的“陷阱”。随着技术发展,德国等一些国家也具备了网络信号交换功能,于是“五只眼”就在一些与英美存在情报合作关系的国家就近安装系统,实施中远程信号拦截。

    这一情报联盟能够拦截短波通讯、卫星信号、光纤通信、互联网信息,这就意味着,全球的电话、传真和互联网通信等,都处于“五只眼”的监视之下。对此,欧洲议会无奈地向欧洲联盟成员国和民众提出建议:“经常在通信过程中变换密码,以防受到监视。”
发表于 2013-10-1 14:42:33 | 显示全部楼层
没看明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灵隐岛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灵异志

GMT+8, 2025-1-23 00:52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