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加入灵隐岛
查看: 585|回复: 0

盘点印度面子武器:航母舰尾没建好就下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9-29 15:33: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出于国内政治和外交考虑,印度的武器发展计划总是看上去很美,用起来落泪,“金玉其外败絮其中”成为印度自制“挣面子”武器的最佳注解。最近,印度海军12日迎来“历史性一天”,首艘国产航母“维克兰特”号正式下水。此前印度国产核潜艇“歼敌者”号的反应堆也开始测试,相继传来的好消息似乎证明,印度国产军舰的黄金时代马上就要来到。那么印度的国防科研实力究竟如何呢?印度的自制武器到底有什么问题?

目前印度国内约有28家造船厂,规模最大的七家被称为印度海洋装备制造领域的“七大支柱”。经过多年努力,印度已能自主建造6000吨的“德里”级驱逐舰、5000吨的“什瓦利克”级护卫舰等现代主力战舰。依照印度海军的发展规划,未来新添置的145艘大中型舰艇中,超过一半都将由本土企业建造。印度军船企业还在谋求积极“走出去”,例如向毛里求斯提供大型巡逻舰,向斯里兰卡海军提供大吨位炮舰等。



但不可否认的是,印度军船业仍存在诸多痼疾。例如印度大部分造船厂基础设施陈旧,场地面积太小。2011年,为了把船坞让给其他船舶的建造,“维克兰特”号航母曾在没完工的情况下被强行“下水”。此外,印度国内工业的系统配套能力有限,关键设备基本依赖国外进口,一旦出现问题,必须等待外国技术支援。《环球时报》记者曾登上访问上海的“什瓦利克”号护卫舰,发现来自多国的设备杂乱地摆放在狭小的空间里,电缆走向也极不规则。而且建造同等吨位的战舰,印度的造船周期是日本的三倍,建造工时是日本的十倍,这就是为什么日本建造“准航母”“出云”号只需两年,而印度仅仅是建造一个航母船体就耗费将近四年时间的原因。



一直以来,印度都在践行首任总理尼赫鲁的政治遗训,孜孜以求“有声有色”的大国地位。对于12日即将下水的首艘国产“维克兰特”号航空母舰,印度媒体早在9日更是迫不及待地称,这是“历史性一天”。这一消息足以显示印度军方的雄心壮志,但实际情况又如何?印度首艘国产航母能否承载起印度的“大国梦”?

首先,对于这艘航母的意义,印度战略分析师拉杰夫·沙玛接受本报采访时提到,“维克兰特”号对印度的最大意义,在于“印度终于自主生产了特种军需钢材”。对于印度的钢铁工业来说,这的确是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但对于建造航母这样一项浩大工程来说,这点成就微不足道。印度方面此前宣称,这艘国产航母的国产化率为70%。但很可能,印度目前只是能生产建房子的材料,至于如何建造、如何装修,仍然离不开他国帮助。



其次,“维克兰特”航母能否按期服役以及其服役时间是否具有“自主权”,都有待考证。

据拉杰夫·沙玛表示,这艘航母目前已经完成75%的建造,将于2014年下海测试。而美国《防务新闻》8日却称,“维克兰特”建造工作目前只完成了30%左右。再加上印度对大型装备的研发对拖延都习以为常,印度首艘国产航母能否按期完工,还是一个大大的疑问。到底完成多少,先不追究,从这艘航母下水时间一再推迟可以看出,印度首艘航母的建造一直处于“难产”状态;如果12日下水,下水时间原本就落后了原计划4年。有报道称,这艘航母的部署时间,可能会推迟到2020年。



按照一般工期来说,似乎不需要这么长时间。究其原因是“航母的配件不足”,印度似乎根本没有能力生产替代品,交货期能否准确,印度似乎不具有话语权。一直以来,印度军购一直在俄罗斯与欧美之间游刃有余,两面逢源;而一旦关系到航母这种浩大工程,印度、俄罗斯与欧美三方之间少不了一场暗战。在核心部件的购买上,印度最终会受到种种掣肘。也就是说,印度对首艘国产航母的服役时间,很大程度上没有“自主权、决定权”。



再次,“维克兰特”号航母的真实性能,显然还需要经历“千锤百炼”。此前,印度陆军经过漫长时间研制出来的“阿琼”主战坦克,直到近几年才编入陆军,实际性能一直遭到印度军方怀疑。而印度LCA“光辉”轻型战斗机,直到现在也没有形成战斗力。如今印度军队中最有战斗力的武器,主要还是一些进口型武器。因此,这艘国产航母即使7年后能顺利部署,能否发挥真正效果,目前还不好下结论。

印度首艘国产航母,标志着印度“大国梦”不息,但目前最多只起到了“激励、自豪、宣传”之功。



一、让印度陆军哭死的“啊穷”坦克

印度自研的'阿琼'坦克可以说是目前世界上最富有'传奇'色彩的坦克之一。印度人在研制的过程中,几乎将所以可犯的错误都犯了一遍,堪称世界坦克研制史中的'绝唱'。

印度研制'阿琼'坦克的初衷是替换不太靠谱的胜利式坦克。'胜利'式坦克是印度军方和维克斯公司合作的产物,英国方面称其为维克斯MK.1。'胜利'式坦克由英国方面先行生产90辆后转交印度方面组装,坦克的主要设备都由英国方面提供,最终'胜利'式坦克的总装备数达到了1500辆的规模。



(请注意印度坦克工厂里的工人和他们的拖鞋,在这样肮脏的环境下,能造出什么样的坦克?大家懂得。)由于印度陆军机械化能力较差,尽管装备了相当数量的'胜利'式坦克,也并不能改变战役机动能力不足的局面。再加上'胜利'式坦克在设计之初就在一些理念方面较为落后,尽管使用了英国'酋长'式坦克的礼兰公司的L60十二缸585马力的发动机而显得单位功率比较不错,但由于其缓慢的研发进程和落后时代的火控系统,让坦克的整体作战性能并不值得信赖。其火控系统使用的望远镜分划板测距的做法,几乎还是二战期间的水平,这对于一个在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才开始形成战斗力的坦克来说,实在是有点难以令人恭维。更糟糕的是,英国生产的'胜利'式坦克能将战斗全重控制在39吨以内,而印度工厂组装的却要有41-42吨,这颇令人感到惊讶。与其同时期的苏系坦克,已经出现了使用115mm主炮的T-64和T-62,并且出现了BMP系列步兵战车,机械化部队的整体作战能力已经超越了当时西方。

于是印度在1972年提出要研制一种新的坦克来代替'胜利'坦克,以应对坦克技术的发展趋势。1973年5月中旬,印度国防部长拉姆斯沃默·文卡塔拉曼在印度议会上说,印度自行研制一种称为'印度豹'(Chetak)的新型主战坦克。该坦克起初叫MBT-80坦克,最后定名为'阿琼'(Arjun)式主战坦克。



但是,印度缺乏坦克工业所需的一切应有的技术积累。印度当时除了在英国维克斯公司帮助下建立了一个'胜利'式坦克的组装线外,几乎没有任何坦克技术的研发能力。而印度巴拉特电子设备有限公司研制的坦克火控几乎就是二战末期的水平,更遑论给'阿琼'坦克提供合适的现代化火控系统。

于是,'阿琼'坦克很快就陷入了研制的困境。从目前公开的资料来看,当时在坦克所有的主要部件方面几乎没有任何值得一提的进展。随着周边国家在坦克方面的进步,印度的'胜利'式坦克很快就面临了挑战,并在'阿琼'坦克进展不顺的时候开始新一轮改进。1981年,英国的巴尔和斯特劳德(Barr and stroud)公司向印度提供了'酋长'式坦克使用的火控系统和激光测距仪,由于'胜利'式坦克使用的L7105mm主炮的性能不错,因此在换了新型火控之后将会很大幅度的提高胜利式坦克的作战能力。



由于印度军方缺乏长期合理的规划,印度军方在测试尚在进行时,不得不先后采购两批总共250台礼兰公司的L60发动机来维持坦克部队的运转。随着印度和苏联关系的变化,在80年代中期开始逐步可以选择苏系的T-72来作为下一代坦克,这又给'阿琼'坦克的研制带来了新的变数。但是印度军方还是不想放弃自行研发制造坦克的梦想,于是在1987年展开了一轮新的技术引进。1987年春印度陆军执行比松计划(Bison),按照此计划'胜利'式坦克将要安装新型发动机、新型火控系统、附加装甲,火炮配有印度设计的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和炮口校正系统。1987年年中,对3种装有3种不同型号发动机的胜利式坦克完成了试验工作,3种发动机是功率为551kW(750马力)的珀金斯发动机(Perkins Engines)公司的康达(Condor)CV-12柴油机、联邦德国MTU公司MB837型8缸柴油机和康明斯公司柴油机,将从中选定一种作为更新型动力装置,其数量至少400台。这次糟糕的技术引进直到1988年5月尚未有明确结论。为此珀金斯发动机公司与印度格里夫斯·科顿(Greaves Cotton)公司签订了一份谅解备忘录,决定由格里夫斯·科顿公司作为向该坦克供应康达CV-12发动机的印度代表。最初,由珀金斯公司供应全部零件,以后逐步增加印度自己生产零部件的比例。



2007年,闹剧终于到了最高潮,印度国防部强行宣布'阿琼'坦克通过验收,并要求陆军接受并开始服役列装。但是很快就暴露出坦克发动机故障无法排除的问题,而印度国防部的态度则是将问题交给德国原厂进行解决。但随着早年购买的T-72坦克日益老化和胜利式坦克的不堪使用,印度军方不得不在是否继续订购'阿琼'坦克和外购俄制T-90S间做出选择。



二、让人心碎的印度预警机梦

早在上个世纪70年代初印度就与预警机结下不解之缘。1971年11月21日第3次印巴战争爆发后,根据1970年签署的《苏印友好互助条约》,苏联把1架图-126“苔藓”预警机连同飞行员一起紧急租借给印度空军。12月3-4日图-126由苏联飞行员驾驶参战。在它的引导下,印空军攻击机深入巴军阵地纵深达185千米,多次精确锁定目标,对信德省和萨克加尔一线的巴空军基地实施威慑性打击,连续摧毁巴空军飞机37架(整个战争中巴飞机损失51架),的确帮了印度空军大忙。

预警机的价值如此明显,对正忙于印巴对峙的印军触动很大。尽管经过10余年努力印度已在边界线上建立起完善的地面雷达监视网.但地面雷达作用距离有限,还存在监视盲区,不能满足其外向型攻势战略,何况海上防空系统还是空白。要想在对峙中占据主动,就必须拥有预警机!



80年代中期,巴基斯坦购买预警机受挫后印度的预警机计划便浮出水面。不过不光是美国等西方国家,就是其盟友苏联也对这种将明显打破地区力量平衡的高技术装备非常敏感。求购无门,在空军和海军的强烈要求下,印度国防部下属的国防研究与发展局(DRDO)于1985年7月正式启动了“空中监视平台”(ASP)计划。该计划代号“护卫者”,不久更名为“空中卫士”。



当时印度的国防工业在整体上尚处于幼年时期.对预警机这样复杂的高技术工程知之甚少,只能边摸索边发展。但印度的目标倒是雄心勃勃,要求ASP具有跨边界远程监视能力,并作为空基指挥和控制中心,成为印度空军米格-29、“幻影”-2000的“力量倍增器”;在性能上能够与美国同类产品抗衡,甚至超过E-2C“鹰眼”!

为此,DRDO拟定了43个计划.分别验证不同的概念和技术.并在此基础上制定了系统任务计划书,确定具体概念.着手研发原型机。经过分析和对比,DRDO选中了印度空军的HS-748“阿弗罗”运输机作为平台,决定在其机身上方加装一个旋转雷达天线罩.内置监视雷达,机舱内安装航空电子、信号处理器及通信设备等,改装成ASP原型机。



在德国宇航公司的帮助下DRDO和印度斯坦航空公司(HAL)完成旋转雷达天线罩的设计和制造.1989年5月24日,机身上安装支架(尚未安装天线罩)的ASP在HAL的坎普尔试验场首飞成功,紧接着就被送往班加罗尔,安装直径7.3米、厚1.5米的雷达天线罩。1990年11月5日ASP带着雷达天线罩飞上蓝天。带着天线罩的ASP一飞冲天,被DRDO的科学家亲切地称为“飞翔的薄煎饼”。然而这块“薄煎饼”仅仅是画饼充饥,因为天线罩的腹中空空如也,作为核心部件的机载预警雷达尚未研制出来。



DRDO的研制战略是循序渐进.采用模块化、低费用和低风险的办法,先行开发各子系统,单独进行技术验证,待各子系统技术成熟后再集成为一个大系统。1991年2月印度国防部成立了由K拉姆昌德博士领导的“空中系统中心”(CABS),汇集了全国最优秀的航空电子学专家。他们平均年龄仅32岁,是全球同行中最年轻的队伍。CABS的职能是机载预警系统的开发和集成机构,主要负责预警机的航电子系统的设计、研发、集成和评估,取得技术成果后再转让给企业。同时,电子与雷达研究所(LRDE)和燃气涡轮研究所等机构也受命为ASP开发子系统。整个20世纪90年代,雷达天线罩、高功率发射机。天线。信号处理器、用于消除杂乱回波的次处理器及雷达数据处理器等子系统的研究紧锣密鼓地开展起来。ASP马上满足作战需求,它的主要使命是验证相关技术。1994年LRDE和巴拉特电子公司合作开发的机载预警雷达完成,并安装到机载平台上。至此,ASP初具雏形.真正成为“空中监视平台”。



三、三十年没有形成战斗力的超级战斗机

80年代初,巴基斯坦从美国获得了先进的F-16战斗机。印度震惊之余,发誓要研制一种全新的作战飞机,性能上要全面超越F-16。 1983年,印度LCA“敏捷”轻型战斗机项目正式上马。1988年,印度斯坦航空公司公布LCA的设想图,表示其性能将优于F-20。 1995年11月17日LCA首架技术验证机TD-1出厂。首飞原定于1996年7月,后来推迟到1999年,最后在2001年1月首飞。



从上世纪80年代至今,印度在LCA项目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研制进程长达27年,仍未能交付达标的飞机。这其中固然有基础薄弱等客观原因,但印度军方和国防工业当局在武器装备发展计划中急于求成的毛病也是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因素。



志向远大当然是好事,但是脱离了自身实际情况就成了好高骛远,这也是为什么印度阿琼坦克等项目和LCA一样,设计指标诱人,定型之路漫长。行文之际,又传来印度准备投资17亿美元研制中型隐身战斗机的消息,笔者不得不佩服这个南亚邻国的自信。



四、踉踉跄跄的印度核潜艇计划

印度国产核潜艇的反应堆在未来海试中得到更多验证之后,能对印度海军带来哪些好处呢?一名熟悉印度海军的中国军事专家11日接受《环球时报》采访时称,印度潜用核反应堆的研发和试制成功将对其未来大型水面核动力舰艇,特别是核动力航母的建造打下坚实基础。毕竟大型水面舰艇对紧凑性要求要比潜艇更宽松。此外,国际上也不乏将潜用核反应堆移植在大型水面舰艇上的先例。例如,出于成本、安全性、可靠性等多方面的考虑,法国曾用两台“凯旋”级弹道导弹核潜艇的K-15(单台功率150兆瓦)核反应堆作为排水量不足4万吨的“戴高乐”号航母的动力,但海试表明功率偏小。因此,不排除印度未来将该潜用核反应堆用作大型核动力水面舰艇,甚至国产核动力航母的动力源。



除了核动力装置进入临界状态这个令人振奋的消息外,印度第一艘国产航母也计划于12日下水,加上俄改装的“维克拉马蒂亚”号航母也将于年底交付印度海军,印度海军似乎进入一个大丰收的季节。不过专家表示,这个成果“丰收期”,实际上是多个项目的多次延误与推迟后,经过一系列机缘巧合造成的。核潜艇特别是战略导弹核潜艇的研制,是整合舰艇、核能、导弹、核弹小型化和导弹潜射等技术于一体的系统工程,复杂程度和难度堪比太空项目。多年来印度核潜艇发展之路十分曲折,由于基础科研力量薄弱,加上工业基础差,印度曾3次启动核潜艇的配套动力研究,但3次研究探索都无功而返。这次尽管首艘“歼敌者”号核潜艇的核反应堆已开始启动,但距离真正形成战斗力还差很远。从美俄法等核技术先进国家的经验来看,新的核潜艇从动力系统启动到服役并真正担负战备值班,一般都要经历1年以上的系统海试过程。鉴于“歼敌者”号为印度首艘国产核潜艇,海试时间可能更长,2015年服役恐怕有些乐观。

不过,也有分析认为,印度海军的丰收季是印度海军发展战略的客观结果。近年来,印度通过外购、改造和自主研制等手段打造世界“第二大海军”的目标一直在推进中,并取得多项重大成果。今年上半年,印度舰载航空兵部队组建完成,俄米格-29K舰载机已交付印度;印度在东海岸建造印度绝密潜艇基地已基本成型,成为印度新型核潜艇母港;再加上近日印国产航母下水和国产核潜艇即将开始海试。不难预想到,在不久的将来,印度海军将会形成以印度洋为中心,辐射非洲大陆和亚太地区的军事能力。
五、看起来很美的印度航母和舰载机计划

如今,在很多人看来,印度的航空母舰发展之路走得既不理想,又不成功;个别人甚至称之为败笔。



说它不理想,是因为:时至2009年底,印度海军只剩下一艘航空母舰“维拉特”号,而其原先制定的极其庞大的航母发展计划(即至少建造3艘,有可能的话将建造5艘航母),并逐渐建成一支至少在亚洲数量最多、作战能力最强的航母编队的设想,仿佛全都成了泡影。入役已50年的“维拉特”号虽经过多次大修,但因其早已到了寿终的年纪,最多也只能再使用数年。

印度自行研制的“蓝天卫士”号航母建造进程似乎也不太顺利,原定2012年入役的设想已推迟到2014年;而由俄罗斯负责改装“戈尔什科夫海军元帅”号航母的完工日期,则一拖再拖,费用也一涨再涨(现已敲定为23亿美元)。

更令印度揪心的是,进口的米格-29K舰载战斗机作战性能与美国战机相比还有相当差距,而且俄罗斯还计划将售印米格-29K舰载机的单价提高60%。至于印度自行研制的LCA轻型战斗机,也由于技术战术性能指标达不到要求而迟迟无法按期入役。



六、半途而废和摇摇欲坠的导弹发展计划

印度国防部一直在讨论是否应搁置印度自行研制的“特里苏尔”(又名“三叉戟”)近程地空导弹计划,原因是该系统在目标探测和保持打击精确度方面都存在不足,印度海军甚至已转而购买以色列研制的“巴拉克”防空导弹系统。

但是,近日“特里苏尔”的命运又出现了转折,该计划或许不会很快被印度国防部取消。印度政府消息称,有关专家正在分析“特里苏尔”的技术问题,并对其制导系统及推进系统等进行必要的修正。在6月22日~25日之间,印度采用完整的作战布局接连试射了四枚“特里苏尔”导弹,据称都达到了既定目标,军方已决定将根据用户的要求对该导弹进行更多的试射。



“特里苏尔”是印度国防研究与开发局(DRDO)为印度各军种研制的快速反应防空导弹,采用固体推进剂,指令+瞄准线制导,弹长约3米,射程9千米。印度陆军和空军计划用其对抗低空飞行的飞机,海军则准备利用改进型来打击掠海飞行的导弹。



在今年6月之前进行的多次试射中,由于制导和控制系统存在问题,“特里苏尔”一直不能达到军方的要求。目前,虽然技术问题已经克服,导弹的各个子系统也工作正常,但印度军方还没有明确表示不取消该导弹发展计划。印度自1984年开始研制'特里苏尔'系统,迄今已为此投入了超过2.5亿美元。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灵隐岛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灵异志

GMT+8, 2024-11-15 04:47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