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加入灵隐岛
查看: 417|回复: 0

不要错过家庭教育保质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9-25 15:19: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对很多年轻父母来说,家庭教育似乎并非是一个大问题;随着父母角色的不断完善和孩子年龄的增大,家庭教育的重要性逐渐显现;当孩子长大成人,为人父母者反观家庭中的教育,他们对此的认知已完全肯定——家庭教育就是大问题。

  与往期的采访对象截然相反,从某种角度来说,这是一个家庭教育的失败案例。

  同时,这也是一个成功得有点儿晚的案例——在错过孩子幼年成长关键期后,这位母亲的内心检讨与反思,以及孩子在初中阶段的适时引导与互动,融洽的亲子关系得以实现,可以为有相似经历的读者提供家教经验,并为初为人父、人母者提供更直观的参照——避免走上家庭教育的“弯路”——

  A

  孩子上小学时不懂爱  失去很多教育契机

  任旭,冰城的一个阳光大男孩,开朗、帅气,毕业后留在外地工作。与众多同龄人不同的是,小学阶段,任旭一直住校生活;中学阶段,依然住校生活。这些都离不开家庭的优越生活做支撑。若干年后,任旭与母亲偶然谈到这个话题,他不无怅惘地说:“如果生活重新来一遍的话,我宁愿选择多和妈妈在一起。”

  “当时根本不懂相夫教子,更不懂夫妻相处之道,我小时候是在非常优越的家庭里长大,根本不懂得关心体贴照顾他人,也就谈不到理解他人了,做事从不考虑别人的感受,自己高兴就好。” 任旭的妈妈说,她的婆婆是个比较有耐心的人,婚后她不会做家务,婆婆就很有耐心地一件一件教,不会做饭,婆婆就隔天蒸一次馒头叫小姑送。

  任旭出生后,婆婆与妈妈一起帮她照顾孩子,在孩子两岁时家庭出现变故,她与丈夫离婚。

  “离婚后,我自己带着孩子回到娘家居住,但婆婆仍时不时来看我与孩子。半年后,婆婆突发心梗去世。就这样,我一路迷迷糊糊照顾孩子到6岁,随后送他到哈市一家私立寄宿制小学,孩子错过了家庭教育的最好时机。”

  在当时的任旭妈妈看来,上个世纪90年代,能送孩子去寄宿制小学是需要财力支持的,这种爱也是一般家庭难能给予的,“小学阶段,如不这样,我就要早上送孩子上学和晚上接孩子,日复一日。通过寄宿,将孩子安置在一个舒适的环境中,更适合他的休息和学习。”

  当时,任旭妈妈正处在迫切赚钱的阶段,改善家境与提高孩子生活的质量促成她坚定的想法。而现在看来,一周只有周末的有限时间与孩子相处,失去了很多教育契机。

  B

  年轻时角色“强势”  与儿子吵架但不解决问题

  事实上,上小学前的任旭就暴露出了一些在很多家长看来头疼的问题,如,见人不懂礼貌,随便动人家东西,拿完的东西不知道放回原处。“我当时看到孩子的表现虽然很着急,但是没有方法去解决,心里时不时有无奈。”

  上小学后,任旭又出现了坐不住板凳,听课注意力集中不起来,上课睡觉,根本完不成老师每天所讲的课程,这些所谓当时的“大问题”,现在对于任旭妈妈看来,很容易帮孩子改变,而当时却没有有效的考虑与行动。

  然而,正是这种“放手”,某种意义上为任旭提供了锻炼独立的沃土。

  一次,任旭在家,妈妈对他讲,在学校里,妈妈帮不上他,除了同学就是老师是你最亲的人了。一段时间之后,任旭妈妈发现,孩子的老师竟成了他的“哥们”,因为老师刚刚毕业,年龄和孩子差距不大,这也为孩子增加了很多的交流空间。

  年轻时的任旭妈妈稍显“强势”,对孩子的教育也缺少耐心。任旭活泼好动特喜欢外教的课,一到英语课就兴奋得不得了,“当时我也不知道怎么引导儿子有更多的学习兴趣,我俩经常因一些学习或生活上的事情吵架,吵完后什么问题也解决不了,找不到解决问题的关键点。”

  现在,任旭妈妈想想当时的自己,没有正确认识母亲的角色内容与采取恰当的“工作方式”,而家庭教育是有“保质期”的,现在能做的,就是告诉周围的年轻妈妈不要走她的弯路。“我当时真不是个合格的妈妈,希望儿子能原谅妈妈对他教育的无知与失误。”

  C

  家长应不断学习

  要在生活细节中介入“家教”

  任旭上初中期间,人到中年的任旭妈妈的生意也成规模,无意间通过一次主题为幸福人生的讲座,开始反思自己的人生历程。

  从婚前婚后到养育孩子,其中的困惑与迷茫又再次慢慢浮出,仔细梳理之后,任旭妈妈发现,其实当时自己遇到的问题和烦恼,解决之道很好找,从古人和今人的生活智慧、处事哲学中就能找到现成的答案。随后,她开始接触《弟子规》 等国学经典。在阅读与听讲座过程中,她逐渐改变了自己的行为方式与思维方式。

  先是从孩子教育问题着手,任旭喜欢逛街买东西,她就在儿子回来时陪他一起逛街,逛街累了回到家趁着孩子高兴两人就一起看VCD,“就是这样,我与孩子一起学习一起成长,孩子有变化但是不大。”正在任旭妈妈为孩子的教育着急时,有一家机构举办了一次感恩教育会,她把儿子送去学习,随后,孩子与她的交流开始顺畅,“以前妈妈为我所做的一切我全不理解,认为都是应该的,现在,我知道母亲带我的辛苦,以后我要孝敬我的母亲,不再让她为我的学习操心!”

  现在,虽然任旭参加工作,自立意识很强,但偶尔也会被社会的一些人事物所影响,但孩子时不时能主动帮助一些人,这也让任旭母亲的内疚感减弱一些。   

  如果时光倒流,任旭母亲重新从孩子小学阶段走过,会怎么办?“家庭教育问题一定要当成核心问题来对待,首先,家长要不断学习,包括教育常识和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武装’自己,这是重要的前提条件,而后,父母要在生活细节中,随时随地用正确的观点引导他,传播正能量。”

  最好的青春

  遇到最对的人
 前面我们聊了家庭教育中的种种误区和家长最常犯的错误,现在我们再来聊聊家庭教育中应该注意的几个不要。

  1.不要说孩子笨

  有时在我们着急上火的时候,也许会对孩子说:“你怎么这样笨!”或者“你是木头人吗?”每当这类有伤孩子自尊的话脱口而出时,都会损伤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给孩子心理蒙上阴影。如果这句话成了家长的口头禅,一个没有主见、没有自信、呆头呆脑的笨孩子可能真的会诞生。

  2.不要恐吓孩子

  有时,对调皮、贪玩或屡教不改的孩子,我们也许会说:“再不听话,就让大灰狼来吃你。”或者说:“老妖精来了,还不快跑?”每当这些恐吓孩子的话语讲出来的时候,确实能起短暂的效果。但是它给孩子造成的心理阴影也是巨大的,有些甚至是无法挽回的。一些孩子怕生人、怕黑、怕独处很可能就是由于小时候家长的恐吓教育造成的。

  3.不要贿赂孩子

  有些家庭,夫妇双方有矛盾,为了扩大势力,都想拉拢孩子,想让孩子站在自己一边,而手段多数是贿赂。也有一些家庭,为了孩子能够取得好成绩,或者实现别的什么目标,就采取许诺、贿赂的办法。比如“你如果做得怎样,我就给你什么奖励”,以此刺激作为动力。但这的确不是个好办法。

  前一种贿赂会把孩子搅进父母的是非之中,也往往造成孩子是非观念的混乱,不利于孩子身心的健康发展。而后一种贿赂,会引发孩子做事的动力由内转向外。这样不利于孩子树立良好的学习目标,他学习不是为提高自己,而是为了物质奖励。当他不需要这些奖励的时候,他的动力也就没有了。

  4.不要过度保护、监督孩子

  过度保护、监督孩子是很多家长所犯的通病。他们总觉得孩子还小,还不能独立。因而对孩子的方方面面进行全方位、掠夺式保护。但这样过度保护,会挫伤孩子的自我观念,削弱孩子的自主能力。因为当父母过分保护孩子时,其实也是在告诉孩子:“你不能照料自己。”长此下去,就会塑造出一个没有生活独立能力,凡事依赖父母、缩手缩脚的孩子。所以,我们应该把“只要孩子能做,决不包办代替”当作座右铭。这样才能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和创新精神,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5.不要对孩子唠叨不休

  唠叨是80%以上家长的通病,也是几乎100%孩子反感的父母的缺点。

  父母之所以唠叨,是觉得孩子在某些方面的表现不合自己的要求,但又怕孩子不注意、不改正,因而时时提醒、事事提醒,这样就形成了唠叨的习惯。而孩子呢又恰好反感父母这样的做法。他们认为:有些话说一遍已经够了,没有必要不停唠叨。过分唠叨,会使孩子觉得父母认为他没有理解事物的能力,久而久之,孩子会产生厌恶,甚至产生很强的逆反心理,专门和父母对着干,反而把事情搞得更糟糕。其实,有条理地向孩子交代事情,会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和自尊心。所以,做父母的要时时提醒自己:不要唠叨。

  6.不要强迫孩子盲目服从

  强迫孩子盲目服从也是许多家长常犯的错误。其根源还是我们灵魂深处家长专制的封建思想在作怪。

  我们往往出于为孩子好的目的,却做出了不尊重孩子、违背孩子意愿,甚至伤害孩子的事情;我们常常强迫孩子停下他自己喜欢的事情,而做一些孩子痛苦但家长认为重要的事情。很多时候,孩子没有选择的权利和自由,有的只是盲目服从。

  长此下去,不但扼杀了孩子的个性,也剥夺了他分析、思考、判断、选择的能力。就这样一个满身耳朵,却没有脑袋的孩子产生了。这样的结果,也绝对不是我们家长所想要的。有时候,如果你想要孩子丢开他正做的事,听你的话做别的事,应事先提醒孩子,等一会要他做什么。同时,也要允许孩子在服从命令之前有抱怨的自由。

  7.不要掩盖孩子的错误,不要过分纵容孩子

  犯错误是孩子的共性和权利,孩子在不断地犯错误,然后改正错误的过程中,不断地积累经验,从而成长、成熟。

  当孩子犯了错误的时候,家长就必须及时提醒、纠正。但是,往往有一些家长,总认为孩子还小,要么视而不见,要么采取掩饰、纵容的方式对待孩子的错误。我觉得作为父母,适当地宽容孩子的缺点、错误是可以也是必需的。但过分纵容孩子并不利于孩子的成长。因为孩子迟早要长大成人,要走上社会,有些在家里行得通的事,到外面就很难说了。因此,纵容孩子只会剥夺孩子潜在能力的发展,阻碍他成为能干、独立、能自我调节的人。

  8.不要用不一致的规矩管教孩子

  用不一致的规矩管教孩子是部分家长常犯的错误之一。

  有些家长在教育孩子方面,随意性很强,没有原则、没有规矩,或者父母凭自己的喜怒随意设立规矩。孩子同样的行为,有时遭到处罚,有时得到表扬,有时则任由他去。这样就会使孩子感到困惑,不知道究竟怎么做是对的,怎么做是错的。长此以往,不但使家长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丧失,而且会使孩子养成没有是非标准、凡事可以随自己情绪而改变的无赖习气。

  所以,孩子需要家长用一套一致、可信、可靠的规矩来教育他。但家长还要注意不要定不适合孩子年龄的规矩。假如你希望一个两岁的孩子同五岁的孩子一样守规矩显然是不科学的。因为你期望于他的,是他的年龄不可能达到的行为水平。

  9.不要对孩子滥用奖励

  滥用奖励也是一些家长常犯的毛病。大人们常说:“如果你做到什么,我就奖励你什么东西”,“如果你考试达到多少分,我就奖励你什么东西”这样拿奖励来纠正孩子的错误,或者拿奖励激励孩子进步的方法,实际上是对孩子的贿赂,是非常错误的教育方法。这样做的结果,往往是培养了孩子懒惰和不正确的价值观。

  我曾看过一幅漫画:一个孩子拿着100分的试卷,爸爸奖励了他100元钱;第二次,孩子拿着90分的试卷,妈妈奖励了他90元钱;第三次孩子拿着88分的试卷,奶奶奖励了他88元钱;第四次,孩子拿着50分的试卷,向爷爷要50元钱的奖励,却遭到了全家人的责骂。这幅漫画很好地讽刺了乱用奖励的恶果。

  我觉得,我们在要求孩子做什么事的时候,应该有个标准。做好了表扬,做不好批评。有时候也可以象征性地来一点小小的物质刺激,但不能滥用,更不能拿奖励作为纠正孩子错误的方法。比如学习就是孩子的职责,考好了应该表扬、肯定,但以考多少分为依据奖励多少钱的做法,就大错特错了。所以,我们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要切记:不能滥用奖励。

  10.不要在孩子面前争吵

  有些家庭,家庭关系不和谐,夫妻之间常常吵闹。修养好的,还能顾及孩子,尽量避开孩子;修养差的,则根本无所顾忌,甚至专挑孩子在的时候吵闹。这样吵闹的结果,既破坏了家庭欢乐、和谐的氛围,又影响了孩子正常的心理发育,还会让孩子看不起父母。

  也有一些家庭,父母因教育孩子的方法不一致而公开争吵,这样就会使孩子感到不知所措,不知道听谁的好。最后往往都是按一方的意见行事,长此下去,起不到应有的教育效果不说,还使得让步的一方在孩子眼中的地位下降。所以,在孩子面前父母最好保持一致。如果真有非常大的分歧,也要避开孩子进行讨论。不要让孩子感到只有一个人说了算,以免一方不在场时,另一方不起作用。

  11.不要将孩子的缺点揪住不放

  生活中总有一些家长,对孩子的要求过高、过严,将孩子的缺点、过错揪住不放。

  可能他们的出发点是为了提醒孩子、教育孩子,但他们这样做的后果恰恰是挫伤孩子、打击孩子、不断地强化孩子对自己缺点的认同感,反而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有时也可能激起孩子的反感,产生“破罐子破摔”的消极思想。

  比如一个胆小、见了生人不爱说话的孩子,家长不是表扬他的大方、勇敢,而是一遇到生人就说:“我这孩子胆小,不爱说话。”家长已经给孩子下结论了,还怎么让孩子开口说话?还有就是,有的家长不停地说自己的孩子贪玩、调皮、不爱学习。时间一长,孩子真的不爱学习了。为什么呀?因为你已经给孩子贴上不爱学习的标签了。

  在我20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发现:每个学生身上都有这样、那样的优点和不足,如果你能不断地发现并表扬他的优点,有意淡化他的不足,时间一长,他的优点会更加突出,不足反而渐渐地消失了。同理,我们进行家庭教育也一样,要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有意淡化不足,这样也许能够获得意想不到的好效果。在此,我要送大家一句话:“对于孩子,优点说了不得了,缺点不说渐渐少。”不信你可以试试。

  12.不要打击孩子的好奇心

  好奇是孩子的基本特征,既是孩子认识事物、获取知识的内在动力,又是孩子创新思维的精神源泉。

  对于丰富多彩的外部世界,他们这也好奇、那也新鲜,因此他们常常有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稀奇古怪的想法和不合常理的举动。对这些可贵的表现,有的家长能因势利导,从而培养了孩子爱发问、爱思考、爱探索的好习惯,进而一步一步走向成功。但也有部分家长,他们很烦孩子的问题,很怕孩子的提问,对孩子可贵的好奇心,往往报以冷漠的拒绝或无情的打击。他们常常批评孩子:“你怎么这么多话这么多问题,少问些问题好不好?”或者说“你问的问题多傻”“你的想法多可笑”“快别这样,人家知道会笑你的”。就这样,一个对外部世界充满渴望、充满好奇的孩子,渐渐变成一个对任何事情都提不起兴趣、不求进步、循规蹈矩、缺乏热情、缺乏创新精神、平静而平庸的人。而这一切都源于他的好奇心的丧失。

  所以我们在进行家庭教育的时候,一定要保护好孩子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千万不要打击孩子的好奇心,千万千万!

  13.不要对孩子期望过高

  对孩子报有希望,是每一个家庭,也是每一个国家、每一个民族的共同情怀,也是我们花大力气进行教育投入的根本原因。但是对孩子期望过高,当脱离了孩子自身实际能力阈限的时候,期望就会变成束缚、变成压力、甚至是灾难。

  我们常常看到、听到因为父母对孩子期望过高、要求太严而使孩子产生精神障碍或是自杀的悲剧。我们自己也常常因为对孩子期望过高,孩子辛苦,自己也辛苦;在达不到目标时,孩子痛苦,自己也失望。我们常常要求孩子次次考试都得第一,各门功课都在90分以上,最好是满分。我们常常要求孩子这也优秀、那也出色,但仔细想想,一个孩子能够承载那么多的期望吗?再说了,大家都想当第一,那么谁当第二?毕竟第一只有一个,更何况孩子得不得第一、考不考得出好成绩,除了孩子自身的努力外,还有学校、家庭氛围、老师水平以及家长的遗传基因等因素。我们怎能不顾实际而一再要求孩子呢?所以我们应当以平常心对待孩子的一切。对孩子的适当希望是可以并且是必须的,但希望太高反而适得其反。大家一定要记住:“期望越高,失望越大”的俗语。

  以上十三条是我们在进行家庭教育的时候应该注意的,此外我们还应该注意不要过分表扬或批评孩子。适当的表扬有利于孩子树立自信心,但不停地过分表扬,结果却容易适得其反,使得孩子做一点小事都希望得到表扬,否则就不做。过分批评也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家长只要指出错在哪里就可以了,这样可帮助他们吸取教训。家长还要注意不要过分*,否则会把孩子宠坏,变得为所欲为。也不要对孩子发脾气,因为父母向孩子大发雷霆虽然可以一时震住孩子,但长远来看其威信却降低了。家长应该在孩子面前少发脾气,如果控制不住,可以先平静一下,然后再回来对孩子严肃地指出他的错误,这样效果会更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灵隐岛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灵异志

GMT+8, 2024-11-15 04:59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