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应一位弟子所请,来讲「佛教徒应如何面对生、老、病、死,与感情生活」。「生、老、病、死」四者,事实上,以佛法而言,最重要的是「生」「死」两个字。生死是人生最重要的大事:生是因,死是果,而「生」与「死」之问却有一个重要的变异过程(变换),就是「老」与「病」。所以「老与病」是「生与死」之问变异的必经过程。因此,讲生、老、病、死,其实就是以「生」、 「死」为主题。希腊悲剧中说:「人是悲剧的动物。」为什么呢?因为以世俗哲学而言,人是一种能够认知的动物;由于人具有认知的能力,他在晓事以后,就知道自己终将死亡;然而明知自己会死,还是得活下去― 这本身就是‘个冲突;这个冲突就是文学上所说的「悲剧性」定义呢?而以佛法来讲,生、 死是什么呢?它有很多定义以佛观之,「生、老八苦就是:,我今天就讲其中的一层病、死」是人生八苦之中的四种苦
一、生苦
二、老苦
三、病苦
四、死苦
五、爱别离苦
六、怨僧会苦
七、 所求不得苦
八、五阴炽盛苦
这八种苦有一个特征,就是:此八苦;一切众生,不管他是贫「一切众生于此悉皆平等」人生有那「八苦」,一切众生皆须受,是富,或贵、或贱,都不能免于此八苦先讲后面四种苦,因为前面四种苦是今天的主题,留待稍后再讲。
『 爱别离苦」:
一切众生都有所爱,所爱的人都会别离。「大别离」譬如生离死别,「小别离」如到远方读书或工作、 求财等等。人生之中都难免有别离,而且别离时都会很痛苦。越是相爱,别离时就越苦,这就是「爱别离苦」,这是一般对「爱别离苦」的阐释。但是佛所说的「爱别离苦」不只是一般的意义,佛所指的是「究竟」的意义。以究竟意义而言,我们最爱的是什么呢?我们最爱的并非钱财,也不是妻子、儿女、父母、眷属。我们最爱的是「我此身」,是我们现前这个身体;佛所指的「爱别离苦」即是说:我们每人在无常来到时,都必须舍掉我们自己这个最宝贵、最珍爱的身体― 世间种种诸苦之中,没有比这苦更甚的,这是佛说「爱别离苦」的究竟义、 及真实义。
『 怨僧会苦」
「怨僧会苦」是讨厌的人,却偏偏碰在一起,即所谓的「冤家路窄」;疏者自于同学、 同事、邻居,亲者至于父母、 夫妻、儿女,也常常如此。人与人之问,若不是「怨憎会」的话,就会是好眷属;若是好眷属,便会夫妻合好、儿女孝顺、父慈子孝、兄友弟恭。但儿女、夫妻却往往是如、般人所说的「儿女是债」或「夫妻是互相欠债」等等不善缘所牵引而成。互相欠债就是冤家,冤家就常是路窄,躲也躲不过;这就是「怨憎会」,那是很痛苦的。这是从浅显的方面来说「怨憎会」之意。而佛所说的「怨悄会」其更深一层的意义是:三恶道是一切众生最不喜欢去的地方,但是在生死轮回之中,我们偏偏常会堕到那可僧的三恶道中去,验营具是苦极了!佛所说的「怨憎会苦」是指这「究竟」的意义而言。
『 所求不得苦」:
世间人,上至国王、公卿大人,下至庶民百姓都有「所求不得」之苦,皆不得免。每一个人从小到大,都有很多所求而不得遂;譬如求学位而不得,求职业而不得,求爱而不得,求子求女而不得等等。即使富甲天下的企业家也是有「所求不得」之苦。例如某企业家拟盖一所轻油裂解厂,由于种种障难,一直都盖不成。他的志愿不能大展,确是件苦事!‘这是指一般世问的所求不得苦。然而佛所说「所求不得苦」则是指修道、证道方面而言:修行人志求无上道而不得,欲求智慧而不能得智慧,求解脱而不能得解脱,这种于修行上所求而不得之苦,实是最为苦恼之事,远比世俗人求五欲而不得的苦更甚。
「五阴炽盛苦」:
五阴就是「五蕴」。五蕴也就是:「色、 受、 想、行、识」。五蕴简言之就是「身心」。我们的身心有种种的病及苦,以「身」来讲,就有由于对自然界的变化,及本身生理上所起的种种之苦,例如冷热、饥渴等苦;又有身内地、水、火、风四大不调之苦。「五阴炽盛」就是色、 受、想、 行、识五阴之运行,及彼此问的相互激烫所影向,其行相犹如猛火一般,炽盛燃烧不停,因而造成身心巨大的痛苦,这就是五阴炽盛苦;这五阴炽盛苦也就是前面七种苦的总称,义即:人之所以会有以上的七苦,是因为我们有身心的关系。经云:「有身必有苦。」老子也说:「吾之有苦,以吾有身。若吾无身,即无有苦。」我们既有身心,就会有苦,所以自然就有五阴炽盛苦存在。佛观一切众生界都有如是之苦,男女、老幼、 贫富、贵贱、智愚、 贤不肖,一切人俱不可免。从以上所讲的这四种苦,我们可以看出:任何众生界都有由自身所起的种种苦(内苦)、 以及从外所加的种种苦(外苦)。所以佛法所说的「苦」实非平常小苦,而是根本大苦;「八苦」即是众生的众苦中之根本大苦,而八苦中之「生老病死」四苦,又是诸苦中最大至极的苦,甚至可说:其它四苦亦皆涵摄于「生老病死」四苦之中。众生在这八苦磨难之中,人生可乐之事就少之又少了。一般而百,人的寿命八十岁以上是上寿,七十岁是中寿,六十岁是下寿,四十岁以下即算短寿。庄子说:以上寿言之,人生除开睡眼、 饮食、 休息、生病、烦恼以及大小便溺以外,能够欢喜得开口笑的时间,加起来总共不满八整天。连庄子这样所谓「达观」的人,也觉得人生是苦多乐少,更遑论一般人了。附带讲一下:释迦如来世寿八十岁整,这真是佛的大慈悲、大智慧之威力!为什么?因为他不要活得太长,也不要活得太短。太短的话,外道会说:你既然已成佛了,为何还是短命?活太长的话,外道又要讥毁说:你既已成佛,为何还贪生怕死?所以佛住世八十年,即为俯应此世问之上寿八十年,不长不短,免于长短之讥。佛讲经五十年,这是破世界史上圣人讲学的纪录,应该列人『 金氏纪录』 。(按:司金氏纪录』 是近世一本专门记载「世界之最」的书。)现在我们再来探讨一下,为什么人生是苦多乐少。世问八苦之中,一般人比较能礼会的是「爱别离苦」、「怨憎会苦」、及「所求不得苦」,至于「老苦」与「病苦」,也容易理解。而「生苦」与「死苦」,反而较难体会。但是「生苦」与「死苦」却偏偏是最重要的两大苦事,是众生一切苦的根本。下面我就进一步解释,有关佛教徒应如何面对「生老病死」的问题。
A 、佛教徒应如何面对「生」的问题
有人曾问我:「生是怎么来的?」我回答说:「是从业力中来的,或可说是从贪爱中来的― 从男欢女爱、父精母血中来的。而最根本而言,是从无明中来的。」因为是由于无明而有贪爱。然而你却不能说:「众生为什么会有贪爱呢?」因为贪爱本身就是一种「无明」力之用。西洋有一句俗话说:「喜好是没有理由的。」为什么喜好没有理由?譬如说一个人喜欢吃甜食,你问他为什么喜欢吃甜食,他会说:喜欢就是喜欢,还须要什么理由吗?对西洋人而言,「喜欢」或「不喜欢」其本身就是最基本的、 最具足、 且强有力的理由,而不须再加任何解释。又如有人喜欢吃巧克力,有人不喜欢;有人特别喜欢吃泡菜,也有人连尝都不爱尝一口。所以从实际情形来说,喜欢些什么是无从解释的;而「不喜欢」也一样是无法解释的。同理,对音乐、美术,乃至物理、化学之喜好亦然。有些人很喜欢艺术,甚至尽其一生都在狂热地追求艺术,而乐彼不痕、不悔,这种热爱是一般人无法理会的。然而若以佛法来看,即知是由于「业习力」之所驱使。对于外物的喜好是如此,对于人之好恶亦然。若有人问你:「你为什么喜欢某甲?」这实在是很难回答的问题。你或许也可以举出十几一一十条理由,来说明他怎么样怎么样好,怎么样怎么样对你胃口,但那都不一定是真正的理由。真正的理由,恐怕还是由于业力之驱使。相反的,对于不喜欢的人,你若也提出很多理由,想说服自己去喜欢他,但那也是徒然。纵使你能举得出五十条理由来,也无法叫你自己真的喜欢他。因为那些理由只是推理,而推理是理智,然而「喜欢」则是感情:感情是用不着推理的― 须要推理的就变成不是真感情,而是理智的附庸。反之,如果是真的喜欢,你只须举出一两条不很重要的理由就足够了― 那理由甚而可说是「不是理由的理由」。例如说「我就是喜欢他回头一笑那个样予。」或说「我喜欢他讲话时眨眼的神情。」或者,他的某种小动作,就足以让你倾倒。这是很奇怪的,也是很不理智的。然那只是表面的原因,而究其实,都是无明业力的牵引,亦即所谓「业感」或「业缘」。这种「业力牵引」之事,凡夫俗眼是无法现量知见的。接着,我来解释一下「生苦」。一般众生多半以「生」为乐,而不以生为苦,这就是众生轮转生死的根源。某人家要是有妇人快生孩子了,全家都兴高采烈;而且一般人每逢自己生日,都要想办怯庆祝一番,好像不庆祝一下,就很对不起自己似的。然而「生」以佛法来看,是怎么一回事呢?以佛法而言,「生」本身是一种苦,不是乐事,而且是一种大苦― 是极端的大苦难。我们可分两方面来观察「生」之事:一方面从「生人者」(母亲)来看;另一方面从「被生者」(胎儿)来看。生人者(母亲)自然是非常苦的,然而我们却都觉得非常好,甚至觉得「很美」,即使生人者自身处在此痛苦磨难之中,也常是对自己如是催眼。「生人者」为什么苦呢?
第一,身体与行住坐卧方面的苦:怀胎十月常会害喜,又有种种的不方便,当然很苦。
第二,恐惧、忧虑之苦:害怕、或担心胎儿能不能安然度过十个月,及在十月满足后能不能安然出世。
第三,临盆分娩之苦:据科学家研究,孕妇产痛的「疼痛指数」是世界上一切「痛受」中指数最高的.种,没有其它的疼痛能与之相比,甚至连杀头之痛都没那么痛:如果把一切痛受分为十级,则产痛是第十级,因此生产之痛,是世间最巨大的。此外,生产还有生命的危险,即使到现代,也还不能免除。第四,产后也一样恐惧、担心。通常胎儿一出生,妈妈就会马上 检查他的十个手指头与十个脚指,再看看五官、身体有无残缺等等。「生人者」是这么辛苦,而「被生者」苦不苦呢?胎儿即使不能说是比母亲遭受更大的苦,却也是非常苦的。胎儿如何苦呢?
第一,十月住胎,有如被关禁闭十个月,昏天暗地,彷佛被关在地牢或防空洞一般,乌漆麻黑、湿湿搭搭的。因此,人未出世,即先受十月牢狱之灾。此外,佛在经上说,如果母亲走动快一点时,胎儿就有如受到地震的撞击一般;母亲吃冰或冷的束西时,胎儿马上有如堕入寒冰地狱一般,其苦难当;母亲如暍滚热的汤,胎儿立时就像处于热地狱中一样;母亲若于怀孕中依然与配偶行房,彼时,胎儿即有如受万箭穿身一般,痛苦万分。附带讲一下,如果怀孕中不行房有什么好处?以前在达拉斯,有位学佛的女众,她在怀孕时,我教她要念『 地藏经』 ,她便依言而行。若有女人怀孕中念『 地藏经』 ,其胎儿便会顺利安产,「好生、好养」,而且生出来会很庄严,就像个小地藏王菩萨一样;也不会夜啼,亦不会哭闹。而且很奇怪的是,这位女居士说她分娩前十分钟,才从医院的停车场,自己走进医院去;进产房后三、五分钟,孩子就很轻易地生出来了。并且她的孩子出生时非常干净,不像一般胎儿出生时都血肉模糊;为她接生的医生、护士都非常讶异― 没见过胎儿那么干净的;那完全是她遵照佛所教敕的(『 父母恩重难报经』 ),怀孕以后就不再行房,所以胎盘中血气不会混乱,因此胎儿出生也就非常干净。现在再回头谈「被生者」之苦。
第二,胎儿出生时非常苦:要出母体时,幼嫩的肢礼被挤、 被压、 被拉,十分辛苦。
第三,刚出母体之际更苦:由于环境骤变,外界气温陡降,非常寒冷,又没穿衣服,所以胎儿一时受不了,就哭了起来。有的文学家或哲学家说,那是胎儿知道人生太苦,所以才哭的;其实不然,那纯是生理自然的反应。由以上所论可见:「生即是苦」― 这句话的意思是:「生人者」与「被生者」两者皆苦。而我们众生却常把「生」当作是桩乐事,且是人生最乐的事,岂不「颠倒」?又,以佛观之,这种「颠倒想」是由于无明贪爱,所以佛教徒实在不应庆祝生日,更不应开「庆生会」;每逢生日那天,反而是应该要好好忏悔的;忏悔什么呢?忏悔自己由于前世没修好,所以今世又来受苦受难了。为佛弟子要这样子来面对「生」的问题,应作如是观,如是解,如是了达,才是正观、正解、正通达;如果能如是正观、正解、正通达人生世象,则很多事都容易解决。顺便提到,曾有人说他怨他的父母「没得到他的允许就把他生卜来!」世俗人中有不少人这样想。然而依佛法来讲,则是大谬不然:因为到此世问来出生,是我们自己要来的,但也非完全是「自愿」,而是身不由己,是被自己的业力牵引而来的;所以实不能怪父母把你生下来,甚至不能怨父母为何把你生得这么丑,却把妹妹生得那么漂亮;也不该埋怨为何把你生得这么愚钝,或生在这么穷的家庭中。这样说都是不合理的,因为你所有的一切,全都是你自己宿世所造的业力之所感,绝非父母之过,要怪只能怪自己前生没好好修,没有多积福德,才会得今世如是不如意的依、正之报身。若不能如是思惟理解,而怨天尤人,不能返求诸己,反落邪见,永远无法超脱。在此再提一下关于生育的问题。世人在今世会生育众多子女,大多是由于前生负债累累而来:子女多半是来讨债的,极少是来还债的;所以俗话说:「子女是债」。如果不是来讨债的予女,则会是个乖顺的孩子、或孝子,然而世间上孝子偏偏很少;可知一般的子女都是来索债的,而孝子却是来还债或报恩的。有位女众弟子跟我说,她已经有一个儿子,但因为夫家的人丁不旺,长辈们都希望她多生几个;亲戚朋友也劝她说「只生一个,这孩子会太孤单。」甚至有人吓唬她说,「只生一个,万一这孩予有个什么意外怎么办叩」所以她问我:「要不要再生几个?」我告诉他:「生孩子,甚至于有没有孩予,各有两种因缘,一种是『 修得』 ,一种是『 报得』 ,因此总共有四种情况。」我现在将此四种情
况分别说明一下。
第一,「修得」的多子多孙:这种情况是因为他前世做了许多善事,所以今世获得善果报,生了很多好子女;而他正好又很喜欢有很多子女,且饶资财得以养育众多子女,因此他今生的实际情况乃是如其所愿,所以他所得的是修来的善报。第二,「报得」的多子多孙:这是因为前世多行不美口,今世一方面既拙于生财,另一方面又生了一大堆予女,为了养活这些子女,便把他累得要死,故他所得的反而是恶报,因此子女多,对他来讲并不是福报,而是欠累。
第三,「修得」的没有多子多孙:有人因为修行的关系,前世及今世欠债少,所以没有子女来索债,因此子女少。
第四,「报得」的子孙寡少:有人前世若造了重大的杀业,此世就会感得少子女或无子女之报。杀生之中最严重的是杀婴、 杀胎、 堕胎、或杀害其它众生的子女,例如捕杀幼雏、乌蛋、鱼子,或以小鱼钓大鱼等等。今世或过去世杀害众多幼小生灵或动物,造作这类恶业所得的果报,即感得今世没有子息。此外,子女虽说是债,但子女也是.种「缘」。而「缘」亦有「善缘」与「恶缘」一一种。由于业果因缘成熟,正当你能生育子女的时刻,前世与你结了缘的人,由于业力的牵引,就会来投胎生为你的予女。若此予女过去世与你所结的是恶缘的话,就会常令你「气心恼命」,或多为他忧烦,例如他一天到晚老是害病,你每天都忙着带他到处跑医院、找医生。如果是与你结了善缘的孩子,他一出世就令你很快乐,甚至会令你时来运转,碰到好因缘、或遇贵人,或事业兴旺,而此子女木身,则一切都很顺利:身体好、 功课好,个性也好,从来不用你操心,而且即使你有时骂他,他也不会生你的气;你打他,他也从不会怨你,或怀恨于你。附及,如果是「修得」的无予女之累的因缘,那就应趁这个难得的时机好好修行,善自把握此世「无债一身轻」的时机!下辈子可能债主就临门了。
B 、佛教徒如何面对「老」的问题呢?
我们刚才讲过,「老」是一种苦,这是大家很容易体会的。「老」有那些苦
第一,体衰:人老了身体就衰退了,往口的强健体魄,再也不可复得。牙齿掉光了或咬不动了,背也挺不直了,手脚也不灵活了,脑筋也不管用了,体力也大不如前了,且行动多有不便,实在很苦!
第二,多病:好比机器用久了,就容易抛锚,人老了也是如此,常常不是这里痛、 就是那里不舒服,小病不断,大病亦不能免,怎能不苦呢”当代又多了一个很普遍的怪病「老人痴呆症」,很多人老了都罹患此病,这种老病该如何面对呢?要对付这种病,念佛就行了!念佛之人一定不会痴呆。
第三,没有「前途」、 一般人觉得,老人只有过去,而没有未来;日子过一天算一天,只等着无常到来那天,这确实是很难忍受的苦。
第四,恐惧感:人老了,最大的恐惧是死亡,然而这又是无法逃避之事。此外,子女成家立业在外,各忙各的,要是病倒了,谁来照顾?要是老得动不了了,生活怎么办?存的钱用光了,以后怎么办?要是老伴儿先走了,我怎么办?如是等种种「恐惧」的阴影,或多或少总是会盘据在老人家的心中,如何不苦呢
第五,孤单寂寞:子女都长大、离关了,有的甚至老伴儿也走了,只剩下自己一个人,整天待在家里,孤伶伶的,好苦啊!即使与子女住在一起,年轻人也都忙着各自的事,常常连讲话的对象都没有,实在很苦闷。
第六,放不下:这最苦!人老了,终究有离开的一天,但心中总有很多舍不得、或放不下,或遗憾、未了之事,这是老来最苦之事。
人老了就有如上所说的种种苦,佛教徒应如何面对这些「老」的问题呢?
答:你若全心学佛,就不会觉得老,为什么呢?理由如下:
第一,学佛的人常念佛、拜佛;因为常拜佛,所以筋骨不容易老化僵硬,即使年老了,也常能保持筋骨柔软;又因常念佛,心即清明,不会像一般人一样变得老糊涂(老蕃)。所以念佛、拜佛是对抗衰老的最好方法。
第二,学佛的人不会恐惧死亡,因为佛弟子了解:世问是由于贪爱而有种种苦,因此能舍而不贪恋;又了解世问本是无常,故能依佛所教而能不贪恋此无常之世问,以求常住清净的佛国净土;除此之外,学佛人自知由于修行及三宝加持,死后不会堕落二恶道,因此不会恐惧死亡。有些老人家学佛很精进,乃至予女要找他闲聊,或要带他去玩,他都说:「不要啰嗦,我没时问,我要念佛做功课,不要打扰我。」这样才是真正老来之福;否则,年轻时烦孩子,老了又烦孙子,一辈子都在忧烦之中,何时能了?学佛之后,「孩子是你的,你要自己负责,我的日子不多,还有生死大事要办。」须能如是坚定,如是觉知。年轻时只为别人辛苦,老了也要稍微为自己的大事打算打算,不要白苦了这一辈子,赶快念佛。儿孙自有儿孙福,别管那么多― 没完的。
第三,学佛的人不会放不下:这也是因为明了世间一切皆悉无常,如幻如化,如梦如影,因而不生迷执、贪爱,所以不会放不下;因此也不会有这方面的苦恼。
第四,学佛的人不会寂寞:因为朝夕念佛,与佛菩萨常在一起,又有许多同修道友,志同道合,共修菩提道业,其乐无涯,怎会无聊、寂寞?
c 、佛教徒如何面对「病」的问题
首先要以智慧观察,信解了知一切病都是业报所致。尤其是往昔多犯「杀生、 捶打、伤害其它众生」如是等业,此为令人今世多病之主因。如果常常伤害人、打人,所得的果报是体弱多病,更严重的话则是夭寿短命,其次是受聋盲瘠哑、四肢不全、 六根不具之报。这些都是杀业过重所受之果报。因此,做了任何伤害其它众生的事,都会有果报。例如今世曾伤了众生的眼睛,令他失明,来世自己就会受瞎眼之报。如果杀生实在太多,甚至会受现世报。举个例子:我认识一个卖咸螺的人,他和他母亲每天必须把许多田螺的尾部切掉,然后泡酱油,泡过之后再拿去卖。他每天要卖几十斤。他到了四十岁左右,全身长满了骨刺,开刀开了十多次,还是医不好,走路时骨头也常扭伤。而他的母亲则因患了骨癌而死去。他们母子二人都是骨头出了问题― 他们以前在切田螺尾部时,就是在切田螺的骨头,所以众生的业报实在不可思议。为佛弟子,既了知一切的病患都是由于业报(杀生等恶业之报)所致,便不能坐视不顾,而任其随业飘荡。那么现在该如何补救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