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者按:这是禅兴法师带动僧团某班以父母恩为主题进行研讨的课堂笔记。时值重阳胜日,“每逢佳节倍思亲”,让我们一起来温故知新,相信其中的意蕴足以令每一个为人子、为佛子者深思、自省。
父母就是我们的佛菩萨
今天,我们想请贤喻师分享一下,他所理解的父母对子女的恩德。因为我们有些人没有做过父母,不知道父母是怎么用心的,所以大家要用心去听,去体会父母对我们的付出。
贤喻师:“《佛说恩重难报经》中讲了母亲的十大恩德,我将就这十条结合自己的见闻讲一下。”
一、怀胎时百般关爱保护的恩德:
“从投胎的那一刻起,母亲就开始保护你了。比如,以前她可以尽情地走路和蹦跳,现在不敢了。因为稍不小心,你脆弱的生命就可能没有了。从投胎的那一刻起,母亲就因为你而受罪,她会呕吐,吃不进东西,非常难受,寝食难安。孩子在母腹中一天天长大,到了会动的时候,常常会调皮地用脚踢母亲的肚子,母亲的痛苦是可想而知的。孩子的体重越来越增加,母亲要天天载着你,她的负担越来越重,可是为了你的健康发育,她还要经常运动。因为你,她的一切都要受到限制,她睡不安稳,不能翻身,怕把你压着;不能吃热的、凉的、辣的,怕把你伤着。母亲为了你,一举一动都要小心翼翼,那份守护之心比爱自己不知要胜过多少倍!”
二、母亲分娩时受尽极大苦楚的恩德:
“大家没做过父母的不知道,因为医院的产房不让进。生孩子时,如果胎位比较正,婴儿头下脚上,这样就容易生出来,如果胎位不正,比如屁股先下来,生产就非常困难了;如果腿先下来,更不好生。此时,对于母亲来说,就像是过鬼门关。母亲为了生下孩子,常常要冒生命危险。现在好多了,可以通过仪器先检测胎位正不正,如果不正可以剖腹把婴儿取出来。可是仍然有生死攸关的时候,某些情况下,在母亲和孩子之间,只能保住一条生命。这时,母亲往往宁愿选择自己死亡,也要把孩子生下来。”
“生孩子之前,母亲常会有剧烈的疼痛,这种痛常常提前几天就开始了,比胃痛不知要强多少倍。出生的时候更是疼得要命,母亲常常咬着牙,手里拼命抓着一件东西,比如床单,那种力量可以把床单撕裂。由于用力的缘故,母亲的五脏六腑也像被撕裂一般。”
三、虽然为孩子受尽折磨,却忘了为孩子所受一切忧苦的恩德:
“生产时要流很多血,用血如泉涌来形容一点也不夸张。孩子诞生的那一刹那,母亲就仿佛死过去似的。可是母亲醒来的第一件事,就是要看你,看你是什么样子。见你平安无事,她的内心欣喜若狂,刚才那种痛彻心扉的感觉全都忘了。”
四、为哺育爱儿,尽以美味喂养孩儿的恩德:
“母亲最爱孩子了,她常常自己吃最差的,却把最好的东西拿来喂养孩子。”
五、为使幼儿安睡,宁可自己受潮受冻的恩德:
“在我们小的时候,夜晚常常尿床,母亲总会把我们移到干燥的地方,而自己却睡在又湿又冷的地方,丝毫没有怨言。记得我小的时候,因为家里没有多余的被子,我在床上撒尿了,母亲就睡在上面,把干的地方让给我。如果没有人提起,我们能记得这些场景吗?”
六、以乳哺儿,儿肥母瘦的恩德:
“母亲以乳汁哺育孩子,常常会变得越来越瘦,正所谓儿肥母瘦。为什么母亲的身体会越来越瘦呢?因为她的浮汁都是血液凝结成的。现在好多了,营养品能补上,可我的母亲那一辈却是没有什么营养品的。”
七、为儿洗涤不净,不惜玉手污染,不怕皮肉冻裂的恩德:
“小时候的你,每天不知要撒多少次尿,母亲要经常地给你换尿布,还要洗干净,不嫌麻烦,更不会嫌脏。常有未做过父母的年轻人问孩子他妈:“你不嫌臭吗?”母亲总是乐哈哈的说:“香的”。如果换成我们来洗尿布,即使勉强做了,但能生起欢喜心吗?更甚的是,孩子大小便不分场合,有时候在母亲怀里,顾着自己高兴就拉了,母亲从来不会皱一下眉头。从前爱漂亮的她,现在为了你,连打扮自己的心也没有了。”
八、儿有远行,母亲倚门遥望,流泪想念的恩德:
“当你长大了,无论你去哪,母亲都会每天牵挂着你,有时候为了你而茶饭不思。即使你在外面打工没有给家里寄过一分钱,到了过年空着手回去,母亲也毫不怪你,不会说你在外面贪玩。只要看到你平安回来,母亲就非常知足了。母亲最担心的是,孩子在外面不学好,比如跟人打架,所以在外面最好的孝顺就是不要与人打架,忍一忍,什么事都过去了。我们要记住《弟子规》上说的话:‘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
“儿行千里母担忧,父母总是放心不下自己的孩子。从你走的那一刻,他们就想着你,每一天都不会忘记。我有过这种体会,两天见不到自己的孩子便会想他,情不自禁地就会想,牵肠挂肚,寝食难安。也许大家没有经历过,打个比喻,你们或许有些体会:大家有的可能谈过恋爱,就像失恋的那种感觉,惦记着,放不下,日也思,夜也思。”
九、愿代儿受苦,无限体恤爱怜的恩德:
“最让父母操心的事,就是孩子生病了,父母常常为了孩子而日夜守候,几天几夜不吃饭、不睡觉,这在常人看来是难以想像的。有的孩子患了先天性疾病,大夫说即使治好了,也会留下残疾,但父母从来不放弃自己的孩子,即使只有一线希望,即使倾家荡产,也要挽回孩子的生命。其实在你有病的时候,父母比你病的还要严重,他们得的是心病,他们的心比谁都痛。对比起来,当父母病了的时候,我们有没有像他们一般的爱心呢?民间常有一句话:久病床前无孝子,可见,孩子对父母的爱总是比不上父母对孩子的爱。”
十、慈母爱儿怜儿之心,永无休止的恩德:
“在你小的时候,父母对你的照顾无微不至。晚上不知道要醒来多少次,怕你把被子踢开冻着了,又怕被子把你的头盖住了透不过气来。早上给你穿衣服时,母亲总是要先把衣服放在自己怀里捂热了,然后给你穿。尽管有的孩子生下来时很丑,但母亲决不会嫌弃,在她心中自己的孩子永远是最漂亮的,是掌上明珠。母亲是最袒护孩子的,如果有人说到自家孩子的缺点,母亲就会非常伤心乃至反感。”
“对比起来,我们是怎样对待自己母亲的呢?当母亲到学校去看我们时,我们常常会因为母亲穿得旧了一点,就觉得她土里土气,丢了自己的面子,在同学面前谎称她是自己的邻居,甚至说是自家请的保姆。我们有没有想过此时母亲的心有多痛?”
“从你上幼儿园开始,父母就早中晚三班接你上学回家,即使有很重要的事也不会耽误。也许一天两天可以做到,但天天如此,是非常不容易的。父母为了让你上好的学校,无论是借钱还是托关系,也要让你上。也许父母一生中都没有求过别人,但为了你,他会放下一切——放下面子,放下自尊,给他人说好话。为了你的前途,他们总是会尽最大的努力。父母外出,无论怎样,都会惦记着给你捎点东西回来——吃的,喝的,或者玩具。”
“父母总是尽可能地满足你的一切愿望,除了太出格的不行外。有时候你的要求过分了些,父母会显得很凶,可能说:‘我要把你打死!’甚至要和你断绝亲子关系。其实他们只是嘴上凶而已,最终还是会顺从你。有时候父母打骂孩子,做孩子的不理解,其实他打你时心也在痛。对你而言,也许疼一下就忘了,但父母不是这样子,他始终都会记着,他心里会一直内疚。为了让你学好,他们不能不打你,但打在你的身上,却痛在父母心里。”
“当你长大了,到了结婚的时候,父母不管怎么没钱,都会为了你而想尽办法。大家没有在世间待过,你们能想像向人借钱是什么感觉吗?这话不好说出口呀!尤其是常常向别人借钱,又没有什么东西报答别人的恩情。从这一点上,我感觉做父母的太不容易了!”
“父母对我们的爱尤其体现在一点一滴地教导我们上。我们每个人会说话都不是天生的,都是父母一点点教会的。哪怕是学一个最简单的字,比如‘啊’、‘爸’、‘妈’,父母都会反复地纠正我们的口型,直到完全教会。走路也是父母手把着手教会的。我们的智慧又是如何开启的呢?也是父母,是他们教我们如何抓东西,从这些简单的事情中一点点学到的。”
“在我的感觉中,父母特别爱弱小的孩子。比如家里有四五个孩子,有一个孩子智力差些,父母决不会看不起他,反而会特别的关爱他。即使到了他自立的年龄,该他孝养父母的时候了,可父母仍然会把钱积攒起来,悄悄地把钱给他。孩子在父母心里永远是孩子,这一点,我从我们村的一位老人身上看到了:老人已经七十多岁,他的孩子也四十多岁了,但有点傻,是小时候打针失误所致。老人的儿子时常在外乱跑,有时晚上没有回去,当父亲的就会满村里到处找,有时候从晚上找到天亮,可他从来没有抱怨过。”
“父母为我们付出这么多,可要求我们的却很少。我们村有一位母亲,她有五个孩子,都特别孝顺。后来她不幸患了肝癌,每到上半夜就开始剧烈疼痛,可她没有叫醒孩子,自己一直熬到天亮。孩子们早上过来看望母亲,看见母亲痛成这个样子,问她:“您为什么不叫醒我们?”母亲回答:“你们白天都很辛苦!”她怕麻烦自己的孩子——这种心我们有吗?世间还有人待我们这么好吗?即使和你相处时间最多的妻子也不能做到这一点。在你生病时,也许妻子会照顾你十天、二十天或者半年,但时间长了就做不到了。还有,在婆媳之间,总会发生一些矛盾,可甭管母亲受多大的委屈,她都不会暴发出来,因为如果与媳妇吵起来,最后倒霉的一定是儿子,媳妇一定会把火气撒在儿子身上。父母为了孩子甘愿受委屈,如果换成是我们,能做到吗?”
听完贤喻师情深意切的开示,大家的心被深深地触动了。下面是同学们分享对父母恩的感受和心得:
甲:“我突然想起来一点:记得当初我父母为了要儿子,离开了家乡。那时家里还比较富裕,搬到另一个地方后,人生地不熟,而且因为超生,家里变得越来越拮据。后来我上学的时候,都是母亲借钱供我上的学。有一件事在我心里记忆犹新。那一年家里没有粮食吃,好长时间都只能吃野菜,有一天母亲把储存好久的米拿出来,给我和哥哥各煮了一碗饭,而母亲自己却一点儿也没有吃。初中毕业后,我去新疆,临走时母亲在门口送我,她注视着我,却什么也没有说。那个场景我永远都不会忘记。到了新疆,我三年都没有给家里打电话。2006年我回了一次家,我姐告诉我:“你走后的三年里,母亲没有睡过一次好觉。”这一转眼,到现在又是三年了,我仍然没有给家里打电话,姐姐告诉我:‘父母很担心你,希望你能给家里打一个电话。’”
乙:“听大家讲完之后,我也分享一下自己的感受,并且忏悔过去的错误。小时候,父亲对我付出的相对多一些,特别重视对我的教育,在当地尽量给我选最好的学校,进最好的班,找最好的老师教我。记得我们家当时有一个果园,为了进邻村一个老师的班,父亲摘了一些最好的苹果,早晨天还没亮,父亲就带着我去向老师求情,老师看见父亲如此爱我,就把我收下了。”
“我小时候身体不好,有一次生病了,父亲一守就是一夜。有一次冬天生病挂掉瓶,看我睡着了,父亲怕瓶里的药液太凉,于是就找了一个热水带捂着。我醒来后发现了这一幕,非常感激父亲对我的爱护。可是,我却忘记了母亲对我的恩德。第二天,我正躺在病床上,母亲给我来送饭,我便抱怨:‘我生病都是爸照顾我,你都没有给我守过夜。’我的话不知道把她的心刺的有多深!以后只要我一住院或打掉瓶,吃饭时间还没到,母亲就会提前把我最喜欢吃的荷包蛋送过来。”
“还有一次我在北京住院,父亲六十多岁了,听说此事后,马上就买火车票赶到北京来看我。他晚上十二点才到北京,又是第一次来北京,人生地不熟,问了很多人,才找到我所住的寺院。到医院陪护我的时候,为了省钱,父亲不舍得租床铺,就在病房外的椅子上睡了一夜。就那样他还抱怨:“掉瓶快打完了,你也不给我说。”现在才体会到陪护病人真不容易,病人生病期间心理很脆弱,观过心非常强,你有一百个功德看不到,一点过失却看得很清楚——“怎么天天给我买苹果,为什么不给我买些梨啊?”还有腹诽。有时候同学来看我,想到父亲是农村来的,很土,会给自己丢人,同学一来,心里就想着如何让父亲躲避一下。同学们对我的态度都看得很清楚,趁我父亲不在的时候,他们就开导我:“你父亲也不容易,你要多跟父亲交流。”当时自己还不承认。
“前一段时间我小侄生病,通过嫂子对侄子的关爱,我体会到了那种母亲对孩子的爱。我小侄爱哭,我拿他没办法,就给嫂子打电话。当时嫂子正在炒菜,听说孩子在哭,马上放下勺子,随便穿了几件衣服——因为着急,袜子也穿错了——急急忙忙从河南赶到北京,一天都没有吃东西。接她下车后,我问她要不要先用饭,她毫不犹豫地说:“不用了。”回到寺里以后,嫂子看见侄子的情况还不错,一颗心才放下来,等我送饭过来时,她已经睡着了。”
“还有我出家时,父亲对我说:‘我要和你断绝父子关系!也不知道我造了什么业,生了这么一个不肖子。”虽然嘴上这样说,当我哥回家之时,我准备了一些佛教类的书,让他捎回去给父亲看。父亲收到后,不好意思当着人看,却会私下里偷偷地看。以前我在家时,父亲对报纸、新闻都不关心;但从我出家后,他就关心起新闻来,我们基金会开粥铺,他比我还知道的还早。现在父亲天天看新闻,尤其看到有关寺庙的新闻,他的眼睛都瞪得大大的。父母对孩子的心就是这样,哪怕自己的儿子出了家,仍然一心牵挂着。”
丙:“听了贤喻师的分享后,我也想到父母对自己的种种付出,同时也要忏悔以往的不孝。我上中学时,因家里贫穷,父亲在外打工,母亲一人把所有的家务和田里的农活都承担下来。夏天时,她在田里从早忙到晚,中午又回来给我做饭。有时放学回到家,看见母亲还没做饭,就开始抱怨:“我饿了,饭还没做好。”一点也不体谅母亲其实已经很累了。母亲买了一些好吃的,都是先留着,等我回来先让我吃,我吃得快饱了她才吃。我看见好吃的,就想占为己有,而母亲多吃几个时自己心里就会腹诽。”
“母亲身体有病,如果操劳过度就会犯。可是自己从未照顾过母亲,当时母亲也没说要让我照顾,仍然让我去上学,她自己一个人躺在床上忍受着病痛,目的是为了不影响我的学业。在家时很少与母亲谈心,放学之后,自己要么看电视,要么跑出去玩。母亲本是一个比较内向的人,喜欢自己想事情,不爱与人聊天。所以,后来心理困惑越来越多,再加上家里生活压力太大,父亲又不在家,结果得了精神多疑症,听到说话的声音便以为邻居在背后说她,和邻居的隔阂越来越深。邻居们都很了解母亲,所以也很同情她。而作为儿子的我,本应该好好照顾母亲,却反因劝谏母亲不成,便起了嗔心,打骂了母亲。这让母亲很伤心。自己真是愚痴,把母亲对自己的养育之恩忘得一干二净,做下了连畜牲都不如的行为!”
“还有上高中时,母亲为了我的学费,曾低声下气地向亲朋好友借了600元钱。报名的那一天,母亲担心我把报名的钱弄丢,要送我去学校,而自己因为嫌弃母亲,心想:‘母亲穿的这么土,同学看见了,不是很丢人吗?’根本没有想到母亲对我的恩情。想想小时候,母亲为我洗尿布,又何曾嫌弃过我?真的很惭愧!而当时却认为母亲为我做的这一切都是应该的,是理所当然的,不仅很少做家务活,在学校又不好好学习。如果我今天没有出家,没有师友教导,自己一定还在无明当中,继续做一些令父母伤心难过之事。很庆幸自己能出家,父母也少了一些压力,不用再为自己结婚生子操心;而我也可以把全部精力投入到学习中,以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报答师长的教导之恩。”
同学们敞开心扉,真情告白。接下来法师为我们作了总结开示:
“我想其他同学也有很多感受。因为我们年龄太小,很多事情都不知道,如果没有受到这些教育的话,也不会留意这些事,实际上父母做了很多,但是我们却不知道感念。我小时候也是如此,直到接触团体,接受佛法,才懂得念父母恩。所以我觉得真正报父母恩,还要记得报三宝恩——感恩佛菩萨,是善知识的教导我们才学会感恩。”
“记得当时学《德育古鉴》时有一个公案:有一次一位法师讲父母对子女的恩德,教室最后边有一个人哭得非常历害,那个人是谁呢?是弘一大师。我们听了有这种感动吗?父母是我们的第一任老师,我们最基本的生活能力都是父母教的,我们的智慧都是父母给我们的。听贤喻师讲他的体会,让我想起了一个公案——《狼孩》。一个小孩从小被遗弃,后来被一头狼带大,结果他的习性和智力都是狼的水平。虽然报体是人,但如果没有受到人的熏陶,那他的智力还是如同畜牲一样。”
“父母把我们养大成人,倾注了很多的心力,他们对子女的用心之深我们很难体会。贤甲师讲母亲三年没有睡过一个好觉,像这种心情至少我还体会不到。以前我们一位法师也是几年同父母联系一次,有一次他姐跟他说:‘父母对你的这种用心,你连百万分之一也体会不到。’所以我们学习佛法,念恩很重要。”
“第一步,还是要先念父母恩,这是基础。如果这个都念不起来,或者不愿意念的话,对于一个学佛的人,是不能想像的事。很多人说我们很自私,一方面是他们对佛法有误解,另一面我们自己也要反省:我是不是真的很自私?师父在早斋时开示:‘我是因,你们全是我的缘。如果这样想,别人都是为我服务的,那么这个人就会变得越来越自私。’我们住在道场里,有许多人为我们付出,如果没有一点感觉,那颗心就死了。其实想一想,在家里,我们对父母之恩有没有感觉呢?或者偶尔有一点感触,但转瞬就忘了。”
“再一个,我们可以去尝试着体会父母的心情,揣摩父母为什么能对我们这样,然后借此揣摩善知识、佛菩萨对我们是什么心?我曾经做过一次尝试,放寒假回家做善行记录,记载父母对我的付出,记了十几天,一点一滴地记,记得很详细。那个时候我才第一次体会到,父母的心一直放在我身上。像我们学佛,很多都没有跟父母讲,不辞而别,有没有想过父母会很担心我们。其实我们要让父母不想是不可能的,不可能说一句‘你们别想了’,父母就不想了,他们绝对做不到。父母能够把心一直贯注在我们身上,为什么?因为在父母的心里,孩子的生命跟他们的生命是一体的,孩子的苦乐就是他的苦乐。我记得经典上有一句话——精诚所至,血化为乳。母亲的生命已经融入了孩子的生命,当孩子的生命有危险时,母亲总是奋不顾身地去保护他,哪怕是以自己的生命来相换。佛菩萨、善知识对我们的心也是这样。”
“我们能有这种与众生一体的心吗?”
“我们常常觉得别人与我没关系,我是我,他是他,他的苦乐与我不相关。更甚的是常常忘恩负义。在没学佛之前,我从来没有从心里念过父母的恩情;偶尔有点感觉,这点感觉也只是在自己内心很苦,需要得到关怀的时候,才会想到父母。即使想到了,也觉得这一切都是应该的,我得到的一切都是靠自己得来的。在大三时我说过一句话:‘我是自己教育自己走过来的。’印象中是在吃饭时,当时我妈妈实在看不下去了,她呵斥了我一句:“某某,你太狂了!”我现在还记得这个境界。后来学会了观功念恩,学会了写善行日记,回忆起父母对我的付出,内心才有了一些真实的感动。”
“养儿方知父母恩,毕竟我们没有做过父母的人,去回忆父母的付出还是不容易,这里我想再请贤喻师分享一下父母对我们的恩德。”
贤喻师:“确实是这样,不养儿不知父母恩。小孩刚生下来之后,睡觉时怕把他压着,又怕他冻着;半夜里他尿尿了,还要给他换尿布,一宿折腾的你很难入睡。白天呢,小孩也喜欢闹,你想睡觉可他要玩,好像是要磨你一样,把你的心都磨细了。孩子生病的时候,恨不得把孩子的病移到自己身上。不管遇到任何事,孩子的事是最重要的,在外边受了多大委屈,一瞅见孩子就欢喜了。吃饭的时候,你得先喂他,等他吃饱了喝足了,饭菜也全都凉了。带小孩是挺不容易的,尤其是容易生病的孩子,是最让父母揪心的。”
“孩子一天天长大,你要接送他上学,还要督促他做作业,这一天都甭干别的。长大了,父母时刻惦记着孩子,会想孩子在学校里会不会受欺侮呀,放学时又会想孩子过马路安不安全呀,男孩子还好一点,女孩子更让父母担心了。男孩子淘气也操心,男孩喜欢到处跑,会在外面打架,不小心就跟其他的孩子学坏了。孩子的学习是最让父母操心的,常常跑学校去了解孩子的情况。当孩子的学习成绩不好时,父母一点面子也没有,但他们还得忍着,既得跟老师说好话,还得跟孩子说好话,怕孩子的自尊心受到了伤害,即使内心很苦,但从来不向孩子吐露。”
“现在的孩子更不好抚养了,别人有什么他也要什么,即使自己吃不饱也得先满足孩子,父母都是勒着裤腰带过日子。孩子结婚了,父母的心仍然拴在孩子身上。父母整个的一生都在为孩子服务:孩子结婚了,又要照顾孙子,父母就像我们的奴隶。”
“父母是最会观功念恩的,即使孩子有十个错误只有一个好,父母只会记得孩子的那个好。在我家,我哥老气我妈,有一次哥买了几根冰棍,给父母留下了两根。父母回来听说哥给他们留了冰棍,甭提多高兴了,可一看那冰棍,早已经化成水了。即使这样,父母仍然高兴的不得了,说:‘甭管孩子平常多么气我们,但还是想着我们。’我们小小的一点回报就让父母如此高兴,可我们却如此吝啬,只是偶尔才想起来为父母做一点什么。”
法师最后总结道:“佛说父母恩我们永远也报不完,为什么?一是父母对孩子的心很真纯,没有一点自私。父母对孩子完全是付出,不求任何回报。不仅如此,还要照顾孩子的情绪,可以说是‘难行能行,难忍能忍’。二是父母的心一直贯注在孩子身上,时时刻刻想着念着,如此恒久,如此连续。我们对别人有这种心吗?我们现在出了家,不可能再有这种经历,可我们应该学习这份用心。我们造善业,也要用这种无私的心,恒长的心,这样造的善业的功德才大。如果拿父母对待孩子的这份用心对待周围的所有人,看一切众生都是平等的,这就是菩提心了。如果父母能把对孩子的这份心扩展到所有人身上,那就是发了菩提心了。所以我们真正想诚心待人,那就要向父母学——父母就是我们的佛菩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