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试想,我们也曾有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豪气;也曾有报效国家的雄心壮志;也曾有过美好的青春和幸福的家庭——可是,这一切的一切,都被那可憎,可恼,可恨的毒品给葬送。”……
这一段段饱含深情的话语出自一位吸毒人员蒋涛(化名)的《心声》。这首长达2500字的散文诗,不仅表达了吸毒人员的深深悔过,更让我们聆听到了戒毒人员最真实的“心声”。
3月27日下午,记者走进了南充市强制隔离戒毒所。
《心声》手稿
蒋涛思考自己的人生
□ 记者 王康羽/文 王景/图
好奇心 使他染上毒瘾
“如果不是因为毒品,我的人生一定会很精彩。”今年40岁的吸毒人员蒋涛叹气道。与很多吸毒人员不同,他虽然脸庞消瘦,但是很有精神,看起来文质彬彬,一副黑色的眼镜看起来像个知识分子。
蒋涛自幼出生在一个知识分子家庭,优越的生活环境,良好的教育,让他从小到大一直品学兼优。在参加工作的第二个年头,就被单位提升为团支部书记,“那时,自己真的是踌躇满志,也想过好好干一番事业。”
他的人生转折发生在一次朋友聚会上,其中一位朋友拿出了一包灰白色的粉末,并说现在就流行吃这个。“大家都吸,自己不吸,觉得自己很不合群,而且自己也很好奇,”就这样,蒋涛没能控制住自己的好奇心。
为父母 他曾成功戒毒
蒋涛回忆,“当时父母一定很伤心,但是毒瘾发作时的那种难受,让我真的是难以控制住自己。”蒋涛想到从小到大父母对他无微不至的父母,觉得太对不起父母。住在外面租的房子里,蒋涛什么都不做,就是夜以继日的吸毒。当父母找到他的时候,蒋涛的体重也从近70公斤骤降至35公斤。“儿子,戒了吧,你还是妈妈的好儿子。”看到自己刚刚40岁出头的父母为了他已经愁得满头白发,蒋涛走进了劳教所开始戒毒。
2004年底,在劳教所待了4年的蒋涛重新开始了生活,一家人搬到了老家营山,并在当地找到一个贤惠的妻子,有了可爱的儿子。儿子出生以后,蒋涛的生活也有了变化。伴随着儿子的成长,蒋涛也渐渐忘记了毒品,并在当地做起了小生意,一家人生活过得有滋有味。
然而,2011年,蒋涛在遇见了以前的一个一起吸毒的朋友后,又开始了吸毒,离家出走的同时,意志也逐渐消沉。
为孩子 下决心再戒毒
就在这时,儿子的一条短信触动了他,“爸爸,不知道你到哪里去了,妈妈不告诉我,奶奶很生气。爸爸,你回来吧,如果你睡马路,我也出去跟你去睡马路。”说到这里,蒋涛对着记者哽咽了。
“是我对不起儿子,我答应过他要当一个好爸爸的。”就是这个短信,让蒋涛再次下定决心,回到家中。家人将蒋涛关在家中的楼上,不让他接触毒品,“儿子每天都要上楼来看我,给我送饭,”毒瘾发作的时候,蒋涛难受的在墙角蜷缩成一团,什么都不想吃,但只要看到儿子到来,他不管再难受都要打起精神,强忍着痛楚吃儿子亲手喂他的饭。
在采访过程中,只要蒋涛提到自己的儿子,都忍不住落泪。看到才7岁的儿子这么懂事,蒋涛下定决心,在今年农历的大年初一,走进了南充市强制隔离戒毒所。
戒毒所 让他重拾自信
刚进戒毒所,蒋涛很不习惯,所里的警官每天找他谈话,让他每天坚持体育锻炼,渐渐地,蒋涛的身体和精神状况都得到了好转。戒毒所管教民警黄华平告诉记者,让吸毒者戒毒,不仅要让他们与毒品隔离,更重要的是让他们加强身体训练。
今年3月,在经过三个通宵的构思和整理后,他与另一位戒毒人员终于联手完成了《心声》。这部长达2500字的散文诗,流露出了他们内心深处的无尽的忏悔,以及对今后生活美好的期望。
蒋涛告诉记者,家庭温暖也是让他在这里安心戒毒的原因。“前几天儿子还来看过我,儿子告诉我他成绩很好,老师同学都很喜欢他,他还当了班长,儿子叫我安心在这里‘养病’,‘病’好之后早点回家。”蒋涛开心地说道。
预防毒品是关键
南充市强制隔离戒毒所副所长谭军向记者介绍到,现在吸毒者中有很大一部分是青少年,青少年好奇心比较重,当一些朋友聚会,在一些不正规的场所唱歌、喝酒时,看见周围的一些朋友吸毒,自己也忍不住想尝试,结果以身试毒;也有一部分吸毒者最初是被人利用,遭到陷害,在不知不觉间吸食了带有毒品的香烟;还有些吸毒者是因为在某段时间心里压力过大,心情不好,所以寄希望靠毒品宣泄情绪。
谭军建议,青少年预防毒品,首先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不可盲目追求刺激,在结交朋友时要分清朋友的好坏,不要误交损友;在遇到学习压力和生活压力过大的时候,一定要向老师和家长倾诉,因为家人的温暖有助于调节好自身的情绪;如果在不经意间吸食了毒品,一定要及时到戒毒所治疗,不可报有侥幸心理。
《心声》节选
……夜静,月斜,风停了,轻叹!
痛苦,煎熬,彷徨。
我们已经走得太远,
快被世界遗忘!
你们的呼唤已无痕迹!
伫立苍茫的旷野,
倾听晚风无依的悲诉,
和着鸦队的合唱,
天空没有风暴。
悲雾笼罩,
为遗忘的卑微幽灵。
轰!一道闪电划过天空,
撕碎毒网,穿越灵魂,
要将我拯救!
并将我笼罩在金光之中—金色盾牌……
本报讯记者徐浪、郑诚,通讯员林宏生摄影报道:“爸妈,你们在外面身体还好吗?我在这里很好,不要挂念我!”26日,位于佛山市三水区的广东省第二强制隔离戒毒所(以下简称省二戒所)举行“6·26”国际禁毒日教育宣传活动,戒毒学员莫某现身说法:“短短几年中,我吸掉了一百多万元家产,并欠下数十万元外债,直至变卖了自己的房子和汽车……”
“儿子,在这里好好戒毒,妈妈会一直等你,家里的大门也一直为你敞开!”一位年轻的妈妈对儿子说。
莫某:
吸掉百万家产,还欠数十万外债
2002年,来自广西的莫某来到广东打工,年仅18岁的他通过努力挣钱,于2005年与朋友合伙开了一间商场,生意还不错。05年底,志得意满的他回到家乡过年,与一些曾经的好友好好的聚了一次,聚会上,朋友们拿出一份白粉,告诉莫某:“尝一下吧,很爽的。”莫某忍受不住诱惑,尝了一口。而就是这“一口”,莫某不知不觉坠入了“毒崖”。
第二天,朋友又来邀一起聚餐,莫某跟着去了,结果莫某第二次吸食了毒品,接着第三、第四次……莫某这次在老家待了一个多月,几乎每天都与这帮朋友混在一起,回到广东后,莫某已经染上了毒瘾:“一天不吸就腰腿疼痛,无精打采,饭也吃不下,觉也睡不着。我以为,凭自己的经济实力,完全可以承受得起那种所谓的‘享受’,实在不行的时候再去戒,也不迟。”
染上毒瘾后,莫某索性连公司也不管了,三天两头约人在家一起吸毒。“刚开始,我每天只吸三五口,随后量越来越大,逐渐发展到每天要吸1—2克海洛因,光每天的毒资就要花去近千元。短短几年中,我吸掉了一百多万元家产,并欠下数十万元的外债,直至变卖了自己的房子和汽车。”莫某说,自己也感到了恐惧,害怕不知道什么时候就送了命,于是在家人的苦苦哀劝下,决心戒毒。“可随着毒瘾发作,我想尽办法偷偷溜出去寻找毒品。就这样,几年间,我从每天吸食毒品发展到了最后的注射吸毒。”
从2008年开始,莫某开始戒毒,但戒完又吸,吸了又戒。2010年,莫某进入省二戒所,到如今,生理和心理的毒瘾已戒得七七八八,“8月底我就可以出去了,我现在什么都不想,只想家人身体健康,有身体,才能有其他的。至于出去后做什么,到时再说。”莫某说。
戒毒成功人士:心理这关最重要
广东台山人钟某,现年60岁,2002年从省二戒所戒毒成功,出去后自己由摆地摊做起,现在已经开了一家果场,同时还兼职做厨师。他给了已经戒毒成功的学员一句忠告:“出来后,毒品碰都不要碰,心里这关最重要。”对正在戒毒的学员,钟某说:“好好戒毒,家庭和生活最重要。”而对于那些经常出入酒吧的后辈们,钟某担忧地劝道:“千万不要碰毒品。”
(请让戒毒所开设佛法图书室 此善举功德很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