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加入灵隐岛
查看: 1225|回复: 1

观修空性的四个危险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8-17 10:05: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密勒日巴尊者又道:“如果不随顺见地来做实修的话,观修空性会有产生错误的危险”。如果上师教导之后,没有以理智的思维分析其内容,就去做实修,这样观修空性可能会发生很多错误。会有哪些错误呢?

第一个以空性做为印可的危险,

第二个以空性做为对治的危险,

第三个将空性当做一种道路的危险,

第四个将空性当做是所知对象的本性的危险。

这是什么意思呢?



第一个,将能执的心和所执的对象这两方面所出现的一切万法,在自己的内心跟心里面所出现的一切万法,都思维它是空性,将心安住在此,这个就是以空性做为一种印可。用空性来印可内、外都是空的,而心里面没有真实的了悟空性,这是第一个危险。



第二个危险,贪恋等等的烦恼产生的时候思维这些烦恼都是空性,一心安住在这里,这样是将空性做为一种对治的方法。因此就这个已产生烦恼而言,有一个烦恼存在,之后又有一个空性存在,这个空性是烦恼的对治,因此有能、有所、有主体、有客体,没有超越主、客的对立之外,因此这不是真实的空性,这是将空性当做一种对治法门的一种错误。在暂时上有利益,能够将烦恼压制下来,但这并不能够证得佛果,以其不是证得佛果的原因,这是第二个危险。



第三个,思维一切法就它的根本不能够成立,没有实体存在,心里面思维一切法不能够成立,用理智的方式来分析这个空性,一心安住在一切诸法没有实体的空性之中,这样来思维。这时对于执着实际上没有断除,只是执取空性而已,因为没有断除执着之故,所以这不是真真实实的空性,这种方式就是把空性当做一种道路而已,没有得空性的了悟,这是第三种危险。



第四种危险,思维本来即是清净,本来就是觉悟,本来就是解脱,心里面这样子思维,安住在此,这种状况,没有所修的对象,没有能修的自己,因此本来就是清净,本来就是佛,本来就是解脱,这样子来思维一切都不能成立,内心一无所执,没有什么的对象,这样子来思维,实际上根本就没有断除念头,只是心里面认为什么都空的,不用去想,所以根本没有断除这个念头,因为心里面没有断除念头之故,所以这不是真正的空性,仍然没有断除执着。



这些都不是真实的道路,虽然不是真实的道路,但是有帮助的,那就是断除贪恋跟执着,以及暂时压制这个烦恼。既然如此,那真实的道路是什么呢?真实的道路应该是如此的:依于具有大悲心的圣者上师,证得了悟的上师,具有法眼的上师,之后,由上师来指出本然的内心,这个本然的内心是一切诸佛能够真实见到的。这时瑜伽行者要依于上师的殊胜口诀的开示来做观修。

这个时候,心里面就会有觉受产生,当实相的觉受慢慢地增广的时候,心里面的执着念头自然就会断除掉,当念头自然断除的时候,烦恼会自然逐渐逐渐地泯除,烦恼不用斩断它,但它就会逐渐地减少,因烦恼逐渐减少之故,所以内心的智慧就会逐渐地出现,当内心的智慧出现的时候,实相见地的了悟自然就出现了。

实相见地的了悟出现的时候,是不能用名词去描述它的,为什么不能用名词去描述它呢?这种实相到底它是有还是无,是物质还是非物质,不能用这些名词去描述它,譬如像一个哑巴做了一个梦,梦到了一个美梦之后,嘴巴笑一笑,能不能够讲出来呢?说不出来,因为他是哑巴,所以说不出来。但是,是不是只有像玛尔巴大师或是密勒日巴尊者,这种具格的上师,他的内心才有这种实相的证悟呢?不是,这种实相,一切的众生、凡夫心里面也都存在的,而且功德都圆满具足的,但不认识,因为被迷惑所覆盖,所以未能认识。

为什么有这种功德但是还不能认识呢?因为众生心里面有能执跟所执两种对立,不净执着为清净,空执着为真实的实体,因此而产生了烦恼,因为烦恼的力量更加强之故,所以就积聚了许多不善业,不善业就变成了一种障碍,障碍就把心的本来面貌盖住了,所以不能够知道。因为不知道才要依于具格的上师,怎样才是具格的上师是什么呢?前面讲到过就是具有智慧之眼,能够了知诸法实相的上师。

这位上师本身已经有证悟,因此他能够用比喻的方式,用善巧方便的方法,将实相来做讲解,虽然用比喻、用善巧方式来讲述实相,但是应当了解,实相本身用比喻只是做一个表示,一个比喻而已,并不是真真实实的诸法的实相,为什么呢?因为诸法的实相是超越语言的描述,用语言是不能描述的。

因此之故,实际上用比喻也不能真实地讲出来,只是一个模拟而已,原因何在?因此心识本来的面貌,不需要依靠于任何的条件,不是说要有什么地位,什么名望、厚禄才有,平常众生就没有,没有这种差别;其次也不偏袒于任何一方,没有说众生的实相就比较不好,佛的实相就比较好,也没有这样的差别;其次也没有说它是依于那个源头,在什么地方做为它的根源而产生的,因此用任何的比喻来描述也没有办法去描述它,用任何的言词也没有办法去描述它,没有办法去描述的原因何在?因为我们用的言语和词句都是有为法,实相是无为法,是远离一切戏论的。

因为比喻是有形象的,因此不能来比喻没有形象的;比喻本身都是戏论,不能够用来表达远离戏论的东西,所以比喻不能够清楚的指出诸法的实相。如果说比喻也不能够真实的指出诸法的实相的话,那到底上师要怎么样子来做开示?而弟子要怎样来得到了悟呢?所以上师会指示心的实相是如何如何,应该按照上师对心的实相的指导来做实验,安住在现在的这个剎那之中,过去的念头消失的时候,新的念头还没有产生,中间不必加以任何改造、调整、改变的,自然的安住在那个地方就能够了解的。



达波仁波切(冈波巴大师)也曾经这样说过,他说无上正觉的佛陀对于八万四千种烦恼的对治,讲了八万四千种方法。但实际上所讲述的教法内容是要让众生证得了悟的功德,了知心的实相,而作的方便的实修开示。实际上就众生而言内心的烦恼是不可思议的,不只八万四千种,是不能够用数目来计算的。同理,佛陀讲述的法门也是不能用数目来计算的,说八万四千,是个笼统的估计,实际上是不能够计算的。如果众生烦恼无量无边的话,那为什么还讲述这些教法呢?

因为为了让众生容易了解之故,所以还是要做开示,因为透过这些开示、方便的讲述能够使内心证悟的功德不断产生。讲述的内容是哪些呢?众生依于五蕴和合之后有各种的念头产生。因为有各种的念头产生之故,所以佛陀的教法也就离不开断除念头,也离不开对治烦恼。既然如此,那如何来了解我们的分别念头呢?所以佛陀就讲述了,首先将集合、积聚起来的东西就给它加上一个名词,称之为蕴,譬如说五蕴。

其次,一切诸法根据它的特质分成各种不同的类型,所以称之为界,十八界是根据一切法的类型、特色给它做的分类。如果按照一切法本身所造作的能力,它所发挥的功效,给它加上一个名词就称之为处。所以我们提到佛讲五蕴注,十八界注,十二处注是根据一切诸法按照它积聚的方式,按照它的特性或者是按照它的功能来做区分的。同样,讲六根,十二缘起,或者是有为法,无为法。

因为讲述了很多的教法,如果这样来观察话,佛所讲述的这些教法是真实的还是不是真实的?如果按照佛所讲述的内容来看,这些教法像梦境一样,或者是像幻象一样,或者说像变化出来的情形一样,或者是像一个影像而已,所讲的教法都是如此。



那到底真实的东西是什么呢?真实的东西是心的本来面貌,是内心里面俱生的智慧,这个部份才是真实的。如果内心的实相本来面貌真实出现的时候,会产生两种色身,也就是化身和报身。这两种色身又是由何产生的呢?这是根据它的因,要积聚广大的资粮,而且在轮回最后期的菩萨,为了利益广大众生,因此发了这个愿;依于积聚广大资粮的因,还有最后修菩萨道发下广大的愿力,这两者汇集之故,它的果报就是两种色身。

所以当证得内心本然实相也就是证得法身时,因为了悟法身力量之故,就会呈显出色身。那么这个色身为什么会呈显出来呢?就是前面提到的,要积聚广大资粮,还要经常的发愿。所以当我们实修时,每次作皈依还有发菩提心的时候,都要思维到利益遍满虚空的众生,要安置众生于佛陀的果位,这是动机;中间的阶段,有这个渴求之后来做善的行为;最后的阶段,将这个善根回向给一切的众生都能够证得佛果。

靠着前、中、后三个阶段广大的积聚资粮,在最后行菩萨道的时候,还要广发愿力。由前面积聚广大资粮这个因,它的果就会呈现出来的,这个果就是两种色身。既然是由法身之中显现出来的,这两种色身并不离开法身。两种色身是如何显现的呢?前面讲了,就主体而言,证得法身了悟的时候,根据圆满的福德资粮而显现的,其次看到的众生他本身也要积聚广大的资粮,因此他能够看见清净的形象。

这个众生首先他积聚了广大的资粮,所以他的所显清净,他能够看见清净的形象,因此这个色身才呈显出来。譬如说镜子,镜子要现出来一个影子,首先要有这个镜子本身,其次镜子前面要一个形像,如果只有这个镜子,不会出现影像;前面如果没有东西的话,不会出现这个东西的影像;但是,如果前面有一个东西没有镜子的话,这个东西的影像也不会出现在镜子里面。所以一定要两方面都积聚了广大的资粮,之后这个色身才会呈显出来。

所以色身它不是离开法身之外的,是根据这个法身为基础,由于大菩萨广大地积聚资粮,而众生也广大地积聚资粮,然后才能够显现出来。这个色身是否就是一种具有功德的加持呢?也不是这样讲,因为色身本身就是佛,所以它不是佛的加持,它本身就是佛。那么所显不清净的众生又为什么就不能够看到呢?这个前面讲过了,因为他没有积聚广大的资粮,其次又没有发广大的愿,因此之故,他还是不能够看到的。这两种色身到底是属于涅盘还是属于轮回呢?就众生而言,如果他是见到实相的众生,他所看到显现的景象也是清净的,所显清净,如果是这样的众生,那么他看到的形象就是清净的,这个色身就是清净的;但是如果这个众生是一个凡夫俗子,不能看到清净所显的话,那他所看到的就是轮回的。

为什么说这一个不清净的众生而言所看到的色身是不清净的呢?譬如说释迦牟尼佛,平常的众生看到释迦牟尼佛的形象是父母所生的血肉之躯,是有为法,有生老病死的变化,而且佛有头痛等情形。这是因为自己有能、所两种执着习气之故,因此所看到的佛也是这样的不清净的情形。就真实的情形而言,佛的色身是为利益众生而从法身显现的,当然是无为法,也没有生、老、病或者是毁坏的情形。就这个显现的色身而言,是轮回或者是清净,就看这个众生而定。因此就佛而言,具有无比的能力,因此所呈现的色身也是清净的。

证得初地的菩萨因为他的内心能、所两种执着的念头断除之故,这样的菩萨能够在一剎那之间利益一百个众生,一剎那之间听一百尊佛讲述教法,一剎那之间化成一百个形象,一剎那之间能够撼动一百个国土,如果是二地三地以上它的力量就更加倍。所以前面提到这个色身因为它的能力,以及这个众生积聚福德资粮内心清净之故,因此产生这个形象。这不是佛菩萨故意要去矫揉造作的,但是即使这样子的菩萨,能力到十地的时候,加倍加倍之后,还不能够跟佛的一毛孔的能力相比较。那么到底佛有什么能力呢?

如果十地菩萨都这么厉害,那佛有什么能力呢?佛的能力不可思议。什么叫不可思议呢?能够对一个众生从无始轮回以来到现在,到底他投生得到什么样的身体,其次他造的业到底是善业还是恶业,有多少种,而且不只是一个众生,而是所有的众生,佛在一剎那间全部都能够知道;而且每个众生的内心成熟的程度如何,在他的面前可以化显成能够利益他的形象而使他产生善根,有这样的能力。在无量无边的众生,每一个众生之前能化出一个形象来利益他。

还能将三千大千世界放在一颗稻米里面,这个大千世界也不变小,这颗米也不变大。譬如说像密勒日巴尊者一样,在牦牛角里面,密勒日巴尊者的身体也没有变小,牦牛角也没有变大,但他的身体就是装在里面;佛能够将三千大千世界放在一颗米里面,米也没有变大,三千大千世界也没有变小,因此称之为不可思议,所以佛的功德、智慧都是不可思议的。这种不可思议的功德和智慧从何而来呢?就是从以前修菩萨道的时候立下广大的愿望,当这个广大的愿望成熟的时候就发挥了这个功德和能力,因此,不是佛的念头去造作,心里面有这种思维造作而形成的,是因为以前的功德以及愿力,愿力成熟而形成的。



一般来讲,所显现的景象也有确定跟不确定的差别。所谓的显现是什么意思呢?一般来讲内心会出现快乐、光明或者是没有念头这样的情形。了解乐、明、无念是内心的本来面貌而持续不断的,有这种了解的话,就称这种显现是确定的;如果乐、明、无念出现时不能够了解它就是自己的心,不能够使它持续而增广的话,这样就称之为不确定。如果说不能够了知它就是自己的心而使它持续、守护而增广的话,这是不究竟的见地。虽然这不是究竟的见地,但是有时却会认为它是究竟的见地。

如果认为这个光明是最为殊胜的这种执着产生的话,将来会堕入色界之中;如果快乐、安乐这种觉受产生的时候,认为它是最究竟,将来就会投生在欲界之中;如果无念,心里面没有任何念头这种情形出现的时候,认为这是最殊胜、最究竟的见地,这种执着产生的话,将来会投生在无色界之中。

一般来讲这只是实修道上面产生的一个经验,当然不是究竟的见地,如果执着它是究竟的见地的话就会投生在三界之中,就不能证得佛果。内道佛教之声闻、独觉是如何来面对此乐、明、无念呢?当这种情形产生的时候,能够了解它只是一个境界而已,只是自己的觉受而已,因此不会执着,而进一步地认为它是空性。如果是菩萨的话,这种情形出现的时候,了知它是自己内心的力量,心的本来的力量,因此继续守护,在禅定之中继续做实修,因此使证悟的功德增长增广进入实修道的次第之中,因此能够进一步地去认识心的本来智慧,得到证悟。所以没有产生执着和贪恋,不会堕入三界之中。
发表于 2013-8-17 10:21:36 | 显示全部楼层
麻烦你回佛道群去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灵隐岛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灵异志

GMT+8, 2024-11-22 17:20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