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加入灵隐岛
查看: 1386|回复: 2

激发精进的十一种方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8-5 15:53: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切圣者皆修习七觉支》里谈到如何培养正精进,是很好的教导。
激发精进的十一种方法
  注释书列举十一种激发精进的方法。
  ﹝一、思惟苦处的恐怖﹞
  首先是思惟苦处(apAya)(1) 的恐怖,那是如果懒惰就会陷入的状况。apa 意指「缺乏」;aya 意指善业──可带来安乐,特别是如人类、天神、梵天与在涅盘中所经验的快乐。 因此,如果你不禅修,也许会进入那些只能造作不善业的界,轮回的苦处有好几个,当然,你最容易观察而接受的是畜生界。想想在陆地、海洋与天空中的动物,可有任何一种能作善业或活动,而从罪过中解脱?
  动物生活在愚痴的迷雾中,被很厚的无明与无知所覆盖。以昆虫为例,牠们就如机器一般,受遗传基因的设计而执行某些活动,毫无选择、学习或洞察的能力。多数动物的心理活动过程,被限制在关心交配、生存等有关的事情上。在牠们的世界里,扮演的角色不可思议地简单──是掠夺者或牺牲者,或两者皆是,那是个只有适者能生存的恶趣。想象生活在这种冷酷无情的环境中,内心一定充满恐惧与猜疑;想象一只动物丧生于另一动物之口时的苦恼与痛苦,带着这么大的痛苦死亡,如何能投生于善处呢?死亡时心的质量决定下一生的质量,牠们如何能脱离所恐惧的存在状态呢?
  动物有布施的能力吗?牠们能遵守道德吗?能持戒吗?更不用说禅修这项崇高而严苛的工作了。动物如何能学习控制并培育心,而使它成熟?想到一生唯一的选择是造作不善行,便令人感到恐惧与害怕。
  如此反思,能激励你精进:「我现在是位行者,这是我的机会,怎能浪费时间懒散度日?想想下一生如果是动物,就不能发展精进觉支。我不可以浪费时间!现在是精进的时候了!」

  ﹝二、思惟精进的功德﹞
  第二个生起精进的方法,是思惟精进的功德,有些功德已如前述。你有个珍贵的机会开始接触佛法──佛陀的教诲。由于你已进入佛法这无与伦比的世界,便不该浪费走在道上的机会,这条路直指佛陀教义的核心。你可以成就出世间法──圣道与圣果的四个连续阶段,也可体证涅盘。透过修行,你可以击败痛苦。
  即使你不是为了此生能完全解脱痛苦而努力,但若不至少成为入流者,不再生于恶趣,便是很大的损失。走这条路并非为了张三或李四,行者需要很多的勇气与努力,他必须成为一位出众的人。用心地努力,你会达成伟大的目标!你不该浪费走向佛陀教义核心之道的机会。若能如此思惟,也许便能生起精进与激励,而更加努力禅修。

  ﹝三、忆念圣者﹞
  第三,你可以忆念之前走在这条路上的圣者,这不是条布满灰尘的小径,从过去佛、辟支佛、伟大的弟子、阿罗汉与其它一切圣者,都曾走过这里。若你希望分享这条卓越的路,便要以荣誉来激励自己,并努力不懈。懦弱或懒惰的人永无机会,因为这是条为勇士所开的道路。
  走过这条路的前辈们,并非一群舍离世间以逃避债务与情绪问题,而无法适应环境的人。佛陀与圣者通常相当富有,且都来自充满慈爱的家庭,如果他们继续过在家人的生活,无疑地会过得很愉快。相反地,他们看到世间生活的空虚,并拥有先见之明,在心中勾勒出一种超越一般感官欲乐的更大快乐与满足。也有许多男女出身卑微,受到社会或统治者的压迫,或与疾病交战,让他们有种彻底的看法──根除痛苦的愿望,不只是在世俗的层面去减轻它,或报复加诸他们的恶行而已。这些人在朝向解脱之道上,与一群和他们相似,却更受宠的人们相会。佛陀说真正的神圣在于内心的纯净,而非社会阶级。一切诸佛与圣弟子拥有探究崇高精神,与追寻更高、更大安乐的希望,他们因此离家而走上导向涅盘的道路,这不是一条给摇摆不定或半途而废的人所走的道路。
  你也许会对自己说:「卓越的人已走在这条路,我一定不要辜负他们的陪伴,不应懒散,要尽可能审慎、无惧地走。我有机会属于这伟大的家庭──一群走在这条圣道上的贤者,就该为有机会来做这件事而恭贺自己。与我类似的人曾走在这条路上,并证得觉悟的各种阶段,我也将会达到相同的成就。」
  透过这样的思惟,精进便会生起,并引导你走向涅盘的目标。

  ﹝四、感念施恩﹞
  第四个激发精进的方法,是重视并感谢布施的食物,以及其它出家生活不可或缺的必需品。对比丘与比丘尼而言,这意味着重视在家支持着的捐赠,不只是当时的馈赠,还要继续觉察他人的布施,使得禅修得以继续。
  在家的行者在许多方面也需要依靠他人的支持,父母与朋友也许会帮助你,不论是在财务上的帮助,或为你照顾生意,好让你参加密集禅修。即使你不依赖他人来密集禅修,还是有许多东西必须供应,以支持你的禅修,例如有现成的房子可住,已处理好的水电,志工也准备好食物,同时照顾到你其它的需要。你应该深深地重视并感谢他人提供的服务,他们可没有欠你什么呢!他们只是一群拥有好心与善意的人。
  你可以对自己说:「我应该尽可能努力禅修,才不辜负那些人的善行,这是报答与回馈忠诚支持者善意的方法。愿他们的努力不会白费,我会以正念来运用所获得的一切,烦恼因此慢慢削弱、根除,所以捐助者的善行,也会带来同等的善果。」
  佛陀制戒以管理比丘与比丘尼,其中一条是允许他们接受善意的在家支持者所提供的东西,这并非让他们过奢侈的生活,而是允许接受、使用必需品,使僧尼们能适当地照顾好身体,给予他们基本的良好条件,以努力去除烦恼。接受护持,使他们得以奉献全部的时间修习戒、定、慧三学,最后解脱痛苦。
  你可以反思,只有藉由勤勉地禅修,才能报答或回馈施主们的善意。以这种方式来看,精进的专注变成一种感谢的表达,为了禅修时所接受过的一切协助。

  ﹝五、接受神圣的遗产﹞
  第五个激发精进的方法,是思惟已经接受的神圣遗产。圣者的遗产包括七种非物质的特性──信、戒、惭、愧、法义与布施──非常爽快地舍断烦恼,并送礼物给他人,还有最后一项──智慧,指的是一系列的观慧,以及最后通达涅盘的智慧。
  关于这遗产特殊的部分是,这七项特质都是非物质的、非无常的。这不同于在双亲过世后所获得的遗产,那是物质的,会丧失、腐朽、分离,甚至在很多方面令人感到不满意。有些人迅速地浪费掉所接受的一切;或并未发现新财产的效用,而圣者的遗产总是有益的,它能提供保护,并使人尊贵。它跟随着后继者穿越死亡之门,并遍及他们所剩下流浪于轮回的时光。
  然而,在这个世上,如果孩子们任性而顽强,父母便可能与之断绝关系,他们因此接受不到任何物质的遗产。在佛法的世界也是如此,如果行者已开始接触佛陀的教导,而后在禅修时懒散、怠惰,那么他还是会被七种神圣遗产所拒绝。唯有持续且坚持地精进的人,才值得这项神圣的遗产。
  只有当人通过所有内观的阶段,抵达这系列的顶点──圣道心,精进才算完全发展。正是这开展完成的精进或所谓的「实践精进」,让人堪受神圣遗产的所有利益。
  如果继续使修行的精进趋于圆满,你便能永远拥有这些特质。以这种方式思惟,你也许会受到激励,而更热心地禅修。

  ﹝六、忆念佛陀的伟大﹞
  第六个开展精进的思惟,是仔细思考那些发现并教导解脱道者的伟大与能力。佛陀的伟大,藉由他一生七个事件中大地震动的事迹显示出来。第一次大地震动,是在菩萨──未来的佛陀,最后一次在母亲的子宫中受孕。第二次震动,是当悉达多太子离开宫殿,开始过出家的无家生活。然后,第三次是他达到至高无上的证悟时;第四次是在佛陀初转法轮时;第五次是当他成功地制服对手时;第六次是当他回到三十三天(TAvatimsa)(2),为生于该处的母亲讲述阿毗达磨时;第七次是在他般涅盘(parinibbAna)(3) ,当色身死亡,永远地从有为法消逝之时。
  想想佛陀所拥有的广大慈悲与智慧!关于他的圆满,有许多说不完的故事──菩萨要花多长时间、多么努力才能达到目标;他如何圆满地成就;之后,又如何慈爱地为人们服务。切记!如果你继续努力,也可分享佛陀所拥有的崇高特质。
  在佛陀证悟之前,众生受到愚痴与无明的乌云所笼罩,无人发现解脱道,只得在黑暗中摸索。如果他们寻求解脱,就必须发明出一种修行,或跟随某位声称找到真理,事实上却尚未发现的人。在这个世间,人们计划了许多追寻活动,以达到快乐的目标,范围从严格的苦行,到无限制地纵情欲乐。
  ◎度脱众生的誓愿
  在佛陀的过去生中,曾为善慧(Sumedha)隐士,这是在久远劫前的世界,早于燃灯佛(Dipankara)出世时,善慧观察到许多众生在等正觉者(sammAsambuddha,完全觉悟的佛陀)出现之前,是如何地在黑暗中受苦,他看到众生需要引导,以安全地渡到彼岸,因为他们无法自行到达。由于这个识见,隐士在那很有可能证悟的一世,放弃自己的觉悟,发誓要以无量劫,不论时间多长,来使自己的品行完美至等正觉者的水平。这会让他有能力引导许多众生解脱,不仅止于自己而已。
  当他最后完成准备,而在有生之年成为现在的佛陀──一位真正非凡出众的人。在证悟时,即拥有所谓的「三圆德」──因圆德、果圆德与恩圆德。
  他藉由导致觉悟的「因」而具圆满德相,此「因」即是他在许多生中努力地圆满自己的波罗蜜(pAramIs)──自己心中清净的力量。有很多故事述叙菩萨布施、慈悲、持戒的杰出行为,他为了他人的利益,一世世地牺牲自己。如此继续发展着,清净的心是他在菩提树下成就觉悟与一切知智的基础。这样的成就即称为「果圆德」,因为这是他「因圆德」的自然结果,或心中清净的强大力量的开发。佛陀圆满的第三德相是「恩圆德」,以多年的教导来帮助他人,他并不因证悟而自满,而是出自对其他可造之材的广大悲悯与慈爱,在证悟后出发,孜孜不倦地与所有准备好的人分享佛法,直到般涅盘。
  思惟佛陀三种圆德的各个方面,也许会激励你更加精进地修行。
  ◎慈悲为善行之本
  慈悲是善慧菩萨唯一的动力,让他牺牲自己的证悟,选择竭尽己力成为佛陀。当他以大悲之眼,看见众生如何因被误导的行为而受苦时,他的心深受震撼,于是发愿成就能圆满引导众生所需的智慧。
  慈悲必须起而行动,再者,智慧是必要的,行动才会因此生出有用的果实。智慧能分辨正道与邪道,如果只具慈悲而无智慧,当试图帮忙时,可能反而造成更多的伤害。另一方面,也许你有很大的智慧或可能觉悟,但若无慈悲,连帮助他人的举手之劳,你都不会去做。 佛陀同时圆满具足智慧与慈悲。由于他对受苦众生的大慈悲,菩萨得以持久的耐心,横越漫游轮回的旅程,别人侮辱、伤害他,他都能坚忍、耐心承受。据说,如果你集合全天下母亲对子女的慈悲,也无法与佛陀的大慈悲相比。母亲在宽恕上有极大的包容力,将孩子拉拔长大并非易事,孩子有时会非常无情,而在情感或身体上伤害母亲。尽管受到伤害时是可悲的,但母亲的心通常仍保有宽恕孩子的空间。在佛陀的心中,宽恕的空间是无限的,他宽恕的包容力是大悲的一种显现。
  菩萨曾有一世生为猴子。一天,牠在树林间摆荡时,遇到一位掉入石缝中的婆罗门,看到这位可怜又无助的婆罗门,牠心中充满慈悲。这感觉的背后有很大的推动力,因为从那时起,菩萨便花了好几世的时间来培养慈波罗蜜。
  菩萨准备跳进石缝救婆罗门,但牠怀疑自己是否有足够的力气把他背出来。智慧在心中生起,牠决定先用附近的大圆石试试力气,牠举起大圆石后放下,知道自己有能力来达成营救。
  菩萨下到石缝中,并勇敢地把婆罗门救到安全的地方,先是搬大圆石,然后扛婆罗门,牠精疲力竭地躺在地上。婆罗门非但不感激,反而拾起石头重击猴子的头,好把肉带回去做晚餐。猴子醒来后发现自己濒临死亡,知道发生了什么事,但并未生气,这是因为牠具有宽恕的完美品行。他对婆罗门说:「在我救了你之后,将我杀死,这是恰当的吗?」
  然后菩萨想起婆罗门在森林中迷了路,若没人协助便无法回家。牠的慈悲没有界限,遂咬紧牙根,即使冒生命危险,也决定要引导婆罗门离开森林。在牠向婆罗门指示要转向那条路时,伤口中流下的血形成一道血痕。最后,婆罗门找到了正确的道路。
  如果佛陀连身为猴子时,都有如此大的慈悲与智慧,你可以想象在他证悟时,会开展出更为广大的波罗蜜。
  ◎完全觉悟
  在无数世身为菩萨之后,将成佛的菩萨在最后一世出生为人,圆满具足所有波罗蜜的他,开始找寻真正的解脱道,经历许多考验后,才发现这圣道让他看到一切有为法的无常、苦与无我。为了深化修行,他经历觉悟的各个阶段,最后成为阿罗汉──完全净化了贪、瞋、痴,然后生起一切知智,以及其它佛陀特有的智。「一切知」意指佛陀若想知道任何事情,他只要反思问题,答案便会自然出现在心中。
  由于佛陀觉悟的结果,使他具有「由果的圆成而达到的成就」,并以此为人所知。这项成就的产生,是因为他完成了某些在过去世就已培养的原因与条件。
  在成为圆满觉悟的佛陀后,他并未忘记在多劫之前,身为善慧隐士时所下的决心。他如此辛苦修行的唯一目的,就是去帮助其它众生渡越苦海。现在佛陀已完全觉悟,你可以想象他的大慈悲与大智慧,会变得更加有力且有效。基于这两个特质,他开始讲述佛法,并持续了四十五年,直到去世为止。他每晚只睡两小时,把其余的时间奉献给法务,在各方面帮助他人获得利益,并享有幸福快乐。即使在临终时,还为须跋陀罗(Subhadda)──一位其它教派的出家人──指示道路,而成为佛陀最后开悟的弟子。
  第三项成就称为「关照其它众生福祉的成就」,这是前两项成就的自然成果。如果佛陀能证悟而完全解脱烦恼,为何还要继续活在这世上呢?为何要与人来往呢?要了解,他希望解除众生的痛苦,并让他们走在正道上,这是他最纯净的慈悲与最深的智慧。
  佛陀圆满的智慧让他能分辨利弊,若行者无法做这个重要的区别,那么如何能帮助其它众生呢?他也许很聪明,完全知道什么可以带来幸福或痛苦,但如果无慈悲心,他便可能对别人的命运漠不关心。因此,正是佛陀实践的慈悲,引导他去劝诫人们,避免会导致伤害或痛苦的恶行;正是智慧,让他在劝告人们奉行的事情上,具有识别力,精确并有效。结合慈悲与智慧这两种美德,让佛陀成为一位无与伦比的老师。
  佛陀并无获得名誉、声望,或众多追随者阿谀奉承的自私想法,他不与社会名流交往,而接近众生唯一的目的,是为他们指出正确的道路,启发并拓展其能力,这就是他的大慈悲。当佛陀完成责任后,便到森林的僻静处休息,他不会待在群众中,与一般人一样无拘无束地嘻笑往来。他也不会为弟子彼此介绍说:「这位是我的弟子,是个有钱的生意人;这位是伟大的教授师。」要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并不容易,一般的凡夫无人得以享受完全的独居,但佛陀并非凡人。
  ◎给精神导师的劝告
  对任何有抱负成为传教师或禅修老师的人而言,这要点相当重要──在与学生的联系上,要练习明辨深思,如果与他们有任何关系,须谨记永远要跟随佛陀的脚步,以大慈悲为动机。与正在接受帮助的人变得太亲近或熟悉是危险的,如果禅修老师与学生太过接近,也许会造成无礼与不敬。
  禅修老师也应以佛陀为典范,以正确的动机──真正的仁慈,来与他人分享佛法,不应满足于成为受欢迎或成功的佛法老师。他应该努力地展现技巧来利益学生,他实修的技巧足以调伏身、口、意的行为,因此能带来真正的宁静与安乐。老师必须在这方面不断地检查自己的动机。
  曾经有人问我,什么是指导禅修最有效的方式?我回答:「首先,也是最重要的,是要不断地练习,直到非常熟练,然后要获得经典正确的理论知识。最后,要基于真正慈悲的动机运用以上两者。基于这三个要素来教学,一定会很有效。」
  在这个世上,由于不可思议的命运或业,许多人享有名望、声誉与成功。他们也许不像佛陀一样,真正成就「因圆德」,亦即他们也许不够努力,却侥幸而轻易地获得成功富有,这样的人可能会遭受许多批评。人们也许会说:「奇怪!他是如何获得那个地位的,想想他是那么地懒散、怠惰,他不值得这样的好运。」
  其它人也许很努力,但可能由于他们不够聪明或没有天分,因此很慢才达到目标──如果最后有达成的话。他们无法成就「果圆德」,如此的人也不免受到责备:「可怜的老东西!他那么努力,却没有什么头脑。」
  还有另一群人因非常努力工作而成功,由于实现了野心,便以此自得意满,不像佛陀将自己的光荣成就转向奉献人类,他们并未采取任何帮助社会或他人的行动。这些人也会遭到批评:「看看他多自私啊!拥有那么多财产、财富与才能,却一点也不慈悲或慷慨!」
  在这世上,很难逃脱责备或批评,人们总是在他人背后彼此议论纷纷。有些评论只是闲聊,而有些则是活该──指出某人一些真正的缺失或弱点。佛陀成就因圆德、果圆德与恩圆德,实为人中之龙。
  若要描述佛陀的伟大与圆满,可以写一整本书,他是解脱道的发现者与教导者。在此,我只希望为你开启沈思佛德之门,好让你在禅修中发展精进。
  思惟佛陀的伟大,你也许会充满敬畏与崇敬,或深深地感激,能有机会走上这条伟人所发现与教导的道路。也许你会了解,为了要走在这条路上,自己不能懒散、偷懒或怠惰。 愿你受到鼓励;愿你勇敢、强壮、坚忍;愿你走在这条道路上,直至终点。

  ﹝七、忆念自己种姓的伟大﹞
  第七项可以生起精进的思惟,是思惟种姓的伟大。我们根据《念处经》──佛陀对四念处的开示──来禅修,因此,可以把自己看作是属于佛陀的圣者种姓,骄傲地自称为佛陀的儿女。 当修习观禅时,你正输入佛法的血液,这与你离佛陀的出生地有多远,或在种族、信念、习俗上有多大的差异无关,这些差异都不重要,只要致力于戒、定、慧三学,全都是同一佛法家庭中的成员。佛法是我们的血液,与佛陀时代接受同样训练的圣者血管中流动的血液相同。服从且尊敬,勤奋地禅修,我们将无愧于这伟大的种姓。
  佛陀时代的兄弟姊妹,都是勤奋努力且有勇气的男女。他们不知如何屈服,只知一直奋斗,直到完全解脱烦恼。既然我们属于这伟大的种姓,就绝不怀抱放弃的念头。

  ﹝八、忆念同修者的伟大﹞
  第八个生起精进的思惟,是思考同修佛法者的伟大,巴利语 brahmacariya(梵行)指的是过着圣洁生活的人。
  从前有比丘、比丘尼、式叉摩那、沙弥、沙弥尼,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上座部的比丘尼僧团消失了。严格说来,在我们这个时代,受戒的僧伽只包括比丘与沙弥,他们根据佛陀所制的戒律来生活。同时还有受八戒或十戒的男、女性在家人(anagArika)(4) 与八戒女(SIlashin Nun)(5),他们虽然持守的戒较少,但仍被认为过着梵行的生活。
  这都无关紧要,所有行者不论是否正式受戒,都共享着戒、定、慧的功德。身为行者的你,也与佛陀时代伟大的弟子们──如佛陀左右手的舍利弗与摩诃目犍连尊者,以及大迦叶尊者──分享这些美德。在比丘尼僧团中,有大爱道尊者与其弟子,以及许多其它比丘尼,都是伟大而有勇气,并努力追求佛法的女性。所有这些卓越的男女,都是梵行生活中的同修,我们可以阅读他们的事迹,思考他们的伟大、勇气与作为。在如此的思惟中,可以反问自己,是否达到相同的高标准。当我们每日精进时,想到有这些同修的支持,也许能鼓舞我们。
  ◎不受欢迎、喜爱的输那长老尼
  在比丘尼僧团中,有位卓越的输那长老尼(SonA TherI)。她在受戒之前结过婚,并养育了十个子女,以现代的标准而言,是个大家庭。他们一个个长大,离开家并成家立业。当最后一个孩子结婚时,输那的丈夫决定成为比丘,因此他离开家去过出家的生活。不久,她收集所有结婚以来与丈夫储蓄的财产,分给所有的孩子,并要求他们扶养她以作为回报。
  一开始她感到相当快乐,一个个拜访儿女,她当时的年纪已经有六、七十岁了。但不久之后,儿女开始对她的来访感到厌烦,他们要忙于自己的家庭,而说:「噢!妈妈又来了!」输那发现他们缺乏热情,便开始觉得沮丧,她了解到让人讨厌、不受欢迎与喜爱,不是她要过的梵行生活。在我们这个时代,一定也会有父母很熟悉这种感觉。
  输那思考她的几个选择,自杀是错误的,于是到一间尼寺请求出家,常住接受了她,但她现在已经如此年老,哎!无法托钵或做其它比丘尼所需要做的工作,只能为同修们烧开水。然而,输那非常有智慧,她思惟自己的情况,便对自己说:「我剩下的时间不多了,必须把握机会努力禅修,不能浪费任何一剎那。」
  输那年老而衰弱,唯一能行禅的方式就是扶着四周的围墙兜着圈子走,如果是在森林中,便会选择树木较密集的地方,扶着树行禅。经由如此勤奋而坚持的精进,以及她心中真诚的决心,很快地就成为阿罗汉。
  我们可以看到,输那儿女的忘恩负义,对她而言,却是因祸得福。她觉悟后,经常唱着:「啊!看看这个世界,多少人被家庭所束缚,而享受着世间的快乐。但对我而言,由于孩子的虐待,而离家过着出家的生活,现在我已获得出家的真理。」
  在输那长老尼的年代,到尼寺请求出家成为比丘尼,是方便而容易的。然而不幸地,现今女性已不再有机会受戒,就如前述,比丘尼的制度已经消失。但无论如何不要绝望,如果女性想要出家,还是可以进入寺院。根据原始的戒律,虽然严格说来不可能成为比丘尼,但根据佛陀所开示的经典,仍可以成为比丘或比丘尼,针对这点来说,唯一的要求是依据八正道,真诚地禅修以净化己心。这种型态的比丘并无损失任何权利,事实上,这也许更符合我们这个时代,如果每个人都成为比丘,那么就不会有问题与不平等了。

  ﹝九、远离怠惰的人﹞
  第九个激发精进的方法,是避免与怠惰的人来往。有些人对心的发展没兴趣,从未试着净化自己。他们只是吃、睡,并尽可能依着自己的希望制造欢乐,就如巨蟒吞入猎物,然后几个小时静止不动。与这种人来往,如何能受到鼓励而发挥精进呢?你应该努力避免成为他们集团的一分子,不与他们往来便是发展精进积极的脚步。
﹝十、寻找精进的朋友﹞
现在你应该采取另一个行动,选择与那些已开展精进,坚忍与刚毅的行者为伍。这是第十个激发精进的方法。它很明确的是指密集禅修中的行者,但事实上,花时间和任何一位坚忍、坚毅地致力于佛法,时时刻刻保持正念与精进,且持续进步的高标准的人在一起,是很幸运的!将心灵健康列为最优先的人,是你的最佳良伴。 在密集禅修中,你可以向看起来是模范行者的人学习,模仿他们的行为与禅修,这可以激发自己的进展。你应该让其它人的勤奋感染自己,接纳好的精进,并让它影响你。
﹝十一、使心向着精进的增长﹞
生起精进最后与最好的方法,是使心持续地向着精进的增长。这项练习的关键,是采用坚毅的立场:「不论行、住、坐、卧,我要在每个剎那中,尽可能地保持正念,不让心神游太虚,或错失任何一剎那的正念。」相反地,如果你毫不在乎或怀忧丧志,禅修将从开始就注定失败。 每个剎那都充满着这种勇猛的精进──一种贯彻始终与坚忍不拔的精进,如果有任何剎那的懈怠胆敢蹑手蹑脚地靠近,你会马上抓到它,并以嘘声将之驱离。懈怠是最具破坏与颠覆力的成分之一,你可以用精进──勇敢、坚持、坚忍、持续的努力,将它根除。
  希望你会用以上十一种或任何一种方法激发精进,因而在修行道上能进步神速,最后永远根除烦恼。

发表于 2013-12-27 18:15:57 | 显示全部楼层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2-28 11:24:36 | 显示全部楼层
你又回来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灵隐岛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灵异志

GMT+8, 2024-9-23 23:35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