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发表于 2013-7-23 09:51:42
空间分配:氏族中心175 m2,住宅1000m2,公建:住宅=1:6
时空观念:(待考)
观念理想:图腾崇拜
价值取向:积极的共生关系
C:社区规模:5000m2,40-80人
聚居单元:氏族
聚居布局:围绕中心排列,门向着中心
聚居密度:125-62.5m2/人。
建造方式:人工
建造材料:木材、泥土
(摘自《居住形态与居住文化》)
村庄:②农耕文明的村庄:福建永定县古竹乡高北村承启楼
A:资源消耗:土地、水源、动物、植物、矿藏
聚居地点:丘陵地区的山谷边沿之坡脚,九曲萦回,负阴抱阳
聚居环境:八山一水一分田,山明水净
B:生活方式:农耕、手工业
交通联系:步行、马车
时间尺度:始建于1709年,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时间分配:耕作、休息、娱乐
空间尺度:10-13m2间
空间分配:厨房:仓库:卧室=1:1:1
时空观含:30-40年的寿命,村民基本不出本县范围
观念理想:血缘传承,聚族而居
价值取向:聚族而居,财产半公有,亲仇同情,祸福与共
C:社区规模:10万m2,57户,319人
聚居单元:血缘家族
聚居布局:同心圆,向心
聚居密度:313m2/人
建造方式:人工、机械
建造材料:泥土、沙石、青瓦、木竹、石灰、土纸浆
(摘自《土楼与中国传统文化》)
集镇:③农耕文明的集镇:江苏周庄
A:资源消耗:土地、水源、动物、植物、矿藏
聚居地点:水网平原
聚居环境:四面临水,水质清澈
B:生活方式:渔猎、农耕、手工业
交通联系:步行、马车
时间尺度:每日以十二时辰计时
时间分配:劳动、休息、娱乐、交往
空间尺度:街巷逶迤,空地多,每间房子16m2
空间分配:(待考)
时间观念:活动范围为邻近的几个村镇
观念理想:自耕自足,世外桃源
价值取向:注重乡邻关系
C:社区规模:4万m2,350人
聚居单元:家族
聚居布局:沿河成带状,朝南
聚居密度:114.3 m2/人
建造方式:人工、机械
建造材料:泥土、沙石、青瓦、木材
(摘自《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
城市:④农耕文明的城市:埃及卡洪城
A:资源消耗:土地、水源、动物、植物、矿藏
聚居地点:高地
聚居环境:滨河
B:生活方式:农耕、手工业
交通联系:步行、驴车、骆驼
时间尺度:(待考)
时间分配:奴隶:劳动、休息、贵族:娱乐、休息、交往
空间尺度:奴隶区狭窄,仅能容身;贵族区则深宅大院,几层院落
空间分配:(待考)
时空观念:天国
价值取向:消极的共生关系
C:社区规模:9.88万元m2。
聚居单元:家庭
聚居布局:联排式,贵族住宅朝向北,奴隶住宅迎着沙漠吹来的热风
聚居密度:奴隶区110-120 m2/户,贵族区1800-2000 m2/户
建造方式:人工、半机械
建造材料:棕榈枝、芦苇、粘土
(摘自《外国城市建设史》)
村庄:⑤工业文明的农村:浙江省义***下楼宅村
A:资源消耗:土地、水源、动物、植物、矿藏、电、煤气
聚居地点:盆地,背山面水
聚居环境:生活垃圾到处堆放,少量工业废气排放,水质较好
B:生活方式:农耕、手工业、轻工业、经商
交通联系:汽车、摩托车、自行车
时间尺度:每日以24h计时
时间分配:劳动:睡眠:娱乐=10:8:6
空间尺度:每间房子20m2左右
空间分配:农田:住宅:公建=61:3:1
时空观念:全国范围,上下几千年
观念理想:小康之家
价值取向:五好家庭
C:社区规模:39万m2,600人
聚居单元:家庭
聚居布局:新房为联排式,老房为散布
聚居密度:650m2人
建造方式:机械
建造材料:钢筋混凝土、砖、瓦、玻璃、地砖等
(根据实示调查数据)
集镇:⑥工业文明的农村:江苏省常熟市支塘镇
A:资源消耗:土地、水源、矿藏、电、煤气
聚居地点:冲积平原,地势平坦,水网稠密,鱼米之乡
聚居环境:少量工业废气排放,水质受污染
B:生活方式:农业、轻工业、旅游
交通联系:汽车、摩托车、自行车、水路
时间尺度:每日以24h计时
时间分配:劳动:睡眠:娱乐=80:8:8
空间尺度:每间房子16m2左右
空间分配:居住、工业、度假村、果园、农贸市场、商业金融、文教体卫
时空观念:全国范围,少数已出国
观念理想:集镇城市化,村望而却步集镇化
价值取向:兼顾聚居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
C:社区规模:336万m2,31 426人
聚居单元:家庭
聚居布局:联排式
聚居密度:107m2人
建造方式:机械
建造材料:钢筋混凝土、砖、瓦、玻璃、地砖等
(摘自《城镇建设》)
小城镇:⑦工业文明的农村:上海康乐小区
A:资源消耗:土地、水源、矿藏、电、煤气
聚居地点:冲积平原
聚居环境:空气、水、噪声、光等污染严重
B:生活方式:农耕、手工业、轻工业、经商
交通联系:汽车、摩托车、自行车、铁路、水路、航空
时间尺度:每日以24h计时
时间分配:劳动:睡眠:娱乐=8:8:8
空间尺度:每间房子12m2左右
空间分配:住宅用地5.704%,公建用地21.4%,道路用地9.5%,绿化用地11.7%
时空观念:整个世界,上下数万年
观念理想:小康之家
价值取向:便捷、舒适、安全、实用
C:社区规模:8.72万m2,2 157户,7 539人
聚居单元:家庭
聚居布局:三级结构:组团一街坊一小区,朝南
聚居密度:11.5m2/人(小区人平均用地面积)
建造方式:机械
建造材料:钢筋混凝土、砖、瓦、玻璃、地砖等
(摘自《全国试点小区建设——规划篇》)
城乡一体:⑧工业文明的农村一体:霍华德的田园城市
A:资源消耗:土地、水源、矿藏、电、煤气
聚居地点:平原
聚居环境:田园、污染较少
B:生活方式:农耕、轻工业、服务、商业
交通联系:汽车、铁路
时间尺度:19世纪初期,每日以24h计时
时间分配:劳动:睡眠:娱乐=8:8:8
空间尺度:散布,室外空间尺度大
空间分配:农业用地占83%,城市占17%
时空观念:控制城市规模
观念理想:城乡融合,兼有城乡两者之优点
价值取向:(待考)
C:社区规模:2 400万m2,3.2人(3万人住城市,2 000人散居乡间)
聚居单元:家庭
聚居布局:多中心,复杂的城镇集聚区
聚居密度:750m2人
建造方式:机械
建造材料:钢筋混凝土、砖、瓦、玻璃、地砖等
(摘自《外国城市建设史》)
村庄:⑨工业文明的农村:厦门黄厝跨世纪农民新村
A:资源消耗:土地、水源、矿藏、电、煤气
聚居地点:平原
聚居环境:依山傍海
B:生活方式:高科技瓜果园种植业、旅游业
交通联系:汽车、摩托车、直升机
时间尺度:拟建于2000年,每日以24h计时
时间分配:劳动:睡眠:娱乐=10:8:6
空间尺度:(待考)
空间分配:农宅区、山林果园区、商业服务区、公共停车场
时空观念:与世界接轨
观念理想:既具传统风貌又具现代生活气息的跨世纪田园式新农村
价值取向:面积适度,布局合理,设施完善,环境优美,安全舒适
C:社区规模:247.36万m2,3 000人,500户
聚居单元:家庭
聚居布局:院落式组团
聚居密度:158m2人
建造方式:机械
建造材料:钢筋混凝土、砖、瓦、玻璃、地砖等
(摘自《建筑师》,总期)
集镇:⑩工业文明的集镇:新加坡原型新镇
A:资源消耗:土地、水源、矿藏、电、煤气
聚居地点:平原
聚居环境:滨海
B:生活方式:第二、三产业
交通联系:汽车
时间尺度:建于80年代,每日以24h计时
时间分配:劳动:睡眠:娱乐=8:8:8
空间尺度:(待考)
空间分配:居住33.1%,道路12.0%,绿化5.8%,公建49.1%
时空观念:与世界接轨
观念理想:具有强烈场所感的邻里社区
价值取向:注重邻里交往和感情的培养
C:社区规模:2625万m2,4万户
聚居单元:邻里
聚居布局:组团式
聚居密度:60m2人
建造方式:机械
建造材料:钢筋混凝土、砖、瓦、玻璃、地砖等
(摘自《国外城市规划》,1997年第三产业期)
城市:⑾工业文明的城市:上海浦东新区锦华小区
A:资源消耗:土地、水源、矿藏、电、煤气
聚居地点:平原
聚居环境:现代城市
B:生活方式:第二、三产业
交通联系:汽车、轻型有轨电车
时间尺度:建于90年代,每日以24h计时
时间分配:劳动:睡眠:娱乐=8:8:8
空间尺度:(待考)
空间分配:居住49.5%,中心庭院25%,道路12.1%,公建13.4%
时空观念:节时,快捷
观念理想:高水准的社会整体环境设计
价值取向:注重邻里交往和感情的培养
C:社区规模:210.73万m2,1 124户
聚居单元:家庭
聚居布局:庭院式
聚居密度:27.2m2/人(小区人均用地面积)
建造方式:机械
建造材料:钢筋混凝土、砖、瓦、玻璃、地砖等
(摘自《建筑师》,总66期)
城乡一体:⑿工业文明的农城乡一体:上海浦东新区
A:资源消耗:土地、水源、矿藏、电、光、热
聚居地点:平原
聚居环境:滨海、滨河
B:生活方式:第二、三产业
交通联系:汽车、轻型有轨电车、地铁、飞机
时间尺度:80年代,每日以24h计时
时间分配:劳动:睡眠:娱乐=8:8:8
空间尺度:(待考)
空间分配:建设用地60%,绿化用地20%,道路用地20%
时空观念:节时、快捷
观念理想:城乡协调发展,共同富裕奋进
价值取向:情感
C:社区规模:40 8740万m2,其中城市化地区20 316万m2,200万人;非城市化
地区20 558万m2,40万人
聚居单元:家庭
聚居布局:轴向发展,综合组团
聚居密度:城区101.6m2/人,非城区514m2/人
建造方式:机械、电子
建造材料:钢筋混凝土、砖、瓦、玻璃、地砖等
(摘自《上海城市规划》)
2、分析研究
对以上实例中各聚居社会元素进行量化统计,我们就各聚取社区元素演化得出了下述初步的规律:
(1)聚居社区背景
资源消耗: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征服自然、利用自然资源的能力不断提高,已从大量地、掠夺性地利用少数原生资源(土地、水源、动植物)发展到有组织、有选择地利用多样的自然资源,进而发展为利用次生自然资源(农田、水库中的水、培植的动植物),资源利用也加入了较多的加工与替代,改变了以往直接攫取的方式。
聚居选址:随着资源利用能力的增强,人类在选择聚居地的时候,逐步从自然条件的束缚中挣脱出来,从海滨、平原、山川谷地等扩延为所有可聚居的区域,甚至开山、填海、上天、入地直至宇宙太空扩展人类可聚居的区域。与以往相比,人类对聚居地的选择有了更大的自由度。
聚居环境:从史前文明到工业文明,随着生产力的提高、人口的增长及环保意识的相对滞后,聚居环境呈总体恶化态势,到了后工业文明时期,环保意识提高,生态技术发展,环境恶化势头趋缓,除非特别治理,环境仍将恶化。横向来看,聚居环境农村优于城镇,城镇优于城市,这是普遍规律。
(2)聚居社区活动
生活方式: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的生活从“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单纯地为生存而忙碌,逐步向工作、休闲、娱乐、旅游、度假相结合的多样化生活转变。
交通联系:人类的交通工具经历了人力——畜力——机械——电力的动力转变过程,越来越趋于自动化、多样化,交通联系从单纯的平面型转向立体型,为人类的交流提供了便利,扩大了人类的活动范围。
时间尺度:从只有昼夜之分到一天十二时辰,继而一天24h,计时方式的改变可见人类单位时间效率增大,一天内可做更多的事情,从而导致时间尺度逐渐增长。并且,已有很多人提出一天25h,这并不是可能的。
时间分配:基本生存时间减少,文化娱乐时间增多。
空间尺度:从单位房间的尺度逐渐增大可见人类空间尺度的逐渐增大。
空间分配:总的趋势,私密空间所占比例减少,公共活动空间所占比例增大。可见人类正一步步地迈向社会化。
时空观念:从几个人的团体到整个宇宙,从不知生老病死为何故到纵横几千年,人类的时空观念不断扩大,越来越清楚自己在整个时空中的位置。
观念理想:注重的范围越来越大,从家庭与个人逐渐扩大到苍生社稷,即老子的“已欲达而达人”的意识。
价值取向:逐渐由维持个体生存转向群体情感的联络。
(3)聚居社区建设
社区规模:由于人口的增强,人类改造自然能力的增长,社区规模不断扩大,但到一定程度之后停止增长,这与人的认知能力、活动能力有关。由此,一定的社区规模应与当时的社会生产力相适应,不能盲目求全求大。
聚居单元:经历了氏族——血缘家庭——家族——家庭——邻里的发展过程,逐步从血缘关系转向地缘关系。目前大多数国家处于以核心家庭为主的阶段,但由于安全、归属、文化等方面的要求,人类趋向寻求和谐、亲和的邻里单元。
聚居布局:存在着一有趣的周而复始的循环:集中(始前文明)——分散(农耕文明)——集中(工业文明)——分散(后工业文明),与“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有惊人的相似之处。但须指出的是每个循环都不是前一循环的机械重复,而在具体形式上有质的不同,即每一循环都呈螺旋式上升趋势。
聚居密度:现代高于古代,城市高于乡村,具体来看,随着人类改造自然能力的增强及农村人口向城镇流动,农村的聚居密度从原始文明到工业文明呈下降趋势,及至后工业文明时期,由于人类不再强硬地改造自然而转为集约用地,农村聚居密度呈上升趋势。与之相反,城市的聚居密度从农耕文明到工业文明呈上升趋势,及至后工业文明,则呈下降趋势。又由于信息、交通等产业的发展及人类价值观念的转变,城镇作为农村人口聚集地与城市人口疏散地的作用加强,聚居密度逐步增大。
建造方式:从肩挑背扛的人工方式转化为系统化的机械施工方式。建造速度加快,建设工期缩短。 |
|